A. 如何判断孩子对什么乐器/哪门艺术感兴趣
平时可以和孩子交流啊,问他比较喜欢哪种乐器,在家里可以听一些乐器的音乐,看他对哪方面比较喜欢就可以判断。
我家孩子是比较喜欢吹笛子的,你是家里放笛子的音乐,孩子都会听得很入神,还主动要求我要袭让迅学习笛子。
后来给孩子报了一个笛子班,进行学习,去年参加比赛还获得了第1名,希望孩子努力在这拍此方面能有发展。滑握
B. 怎么样才能看出孩子有没有艺术细胞呢
要多给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要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要给孩子适当的刺激,可以有意的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要多鼓励赞赏孩子,让孩子愿意展现自己。
C. 有助于宝宝艺术感知培养宝宝艺术感知的方法
有助于宝宝艺术感知培养宝宝艺术感知的方法
有助于宝宝艺术感知培养宝宝艺术感知的方法,如何培养好孩子是很多家长思考的问题,培养孩子会让孩子在未来成长得更好。现在分享有助于宝宝艺术感知培养宝宝艺术感知的方法。
一、有助于宝宝艺术感知的方法
1、用手抓食物吃
让宝宝用小手去抓水果块、饼干、面条等来吃。这样做可能会把宝宝的小手弄脏,但在抓食物吃的过程中,除了味觉刺激,还可以锻炼宝宝手的触觉。不过要注意,让宝宝抓的东西不能太烫。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2、玩发声玩具
有些玩具不仅可以发出声响,还能随着声音的节奏产生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刺激宝宝的小手,使宝宝手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敏。适合年龄:3个月以上。
3、里里外外都看到
给宝宝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最好能把物体的里面和外面都给他看一看。比如,你给宝宝看一个汽车玩具,先给他看玩具的整体形象,然后再给他展示一下里面的结构。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和掌握物体的属性,甚至可以影响他以后对各种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适合年龄:8个月以上。
4.涂鸦
给宝宝准备一些画笔,让他随意地画。可以画在纸上,也可以画在硬纸板、物品的包装盒上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现力,还能帮助他体会不同画笔、不同绘画材料间的差异。适合年龄:1岁以上。
5.玩小贴画
准备一些不干胶小贴画。教宝宝把小贴画撕下来,再贴到图画纸上,也可以贴在爸爸妈妈的脸上,或贴在自己的手背上、衣服上。这些小贴画可以反复地揭下来、贴上去。如果没有小贴画,也可以用透明胶带代替。这可以锻炼宝宝手的精细动作能力。适合年龄:1岁以上。
6.看,也闻闻味
把一些味道不错的东西给宝宝展示一下,比如水果、花等。这样做可以加深宝宝对这些物品的印象,使他不仅能记住物体的外形,还能了解这些物品的气味。这对于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嗅觉都有益处。适合年龄:1岁以上
二、四种做法,抑制美术才能
1、限制孩子涂鸦。
如果你给孩子立的规矩特别多,要求孩子只能在事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会限制孩子自由的思考。或者因为害怕孩子把家具、衣服等弄脏,而大声地斥责孩子的涂鸦行为,就会制约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2、过多地干涉孩子。
当孩子正在专注地画画、做手工的时候,你总去打扰他;或者因为到了睡觉时间、吃饭时间,你就强行中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这些都会限制孩子们的思考。
3、让孩子按你的印象画画。
孩子画画的时候,你总是要求孩子画头发必须是黑色的,画天空必须是蓝色的。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的想象力逐渐枯萎。
4、只给孩子现成的玩具。
与那些可以自由分解、组合的玩具比较起来,现成的.、单一的玩具对孩子的创造性帮助不大。
一、什么时候开始最好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非常关注的,而且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让小孩子去接触一些艺术产品。比如说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让小孩子学习画画,或者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一些乐器,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有艺术感,这个时候你可以让小孩子早一点去接触,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一岁半了,这个时候你也可以让小孩子去接触。因为小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个人的感知能力,并且宝宝的身体也会特别的强壮,所以宝宝这个时候可以不断地在地上爬行。
二、父母应该怎么做
但是父母这个时候也不能够强迫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小孩子的年纪小,所以小孩子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你就会发现这个时候小孩子没有办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说父母会带自己的小孩子去看画展,但是小孩子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对画展没有任何兴趣,家长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的孩子,而且这个时候你也不能够强迫自己的孩子。
父母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观察孩子,如果你发现小孩子对某种产品感兴趣,这个时候你就跟引导孩子的注意力了。父母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你希望小孩子有艺术感知力,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找到孩子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一、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二、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三、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四、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五、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如随着节奏感强的音乐晃动手臂、随着摇滚乐一扭一扭;或者对颜色特别敏感,可以随性涂抹出自己认为好看的图案,并随着年龄增大,宝宝对颜色的认知与表现能力会越来越突出。
D. 如何看待与评价幼儿艺术表现
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是一个需要教师认真观察、用心体验的过程。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学评价常常缺乏科学性、拓展性,习惯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幼儿的作品。实际上幼埋贺亏儿用图画表达的内容远比他们的语言表达深刻、丰富。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心理特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机动的评价方法,让美术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一、评价时既要注重表现结果还要注重思维过程
有人觉得绘画是形式艺术,绘画作品的好坏决定一切。但是,由于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不一致,同一年龄、班级中有的幼儿能够画出好的美术作品,有的幼儿画得不尽人意。如果教师一味把绘画结果作为评价的标准,那么,受到老师表扬的永远是那几个孩子,而那些缺乏绘画技能,但拥有超强想象力的孩子们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不能一味用“标准化”“美感”来衡量,要走进幼儿心灵,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有一次孩子们用画连环画的方法,画小老虎和动物之间的故事。很多孩子画得很好。可是成成的画面却特别乱、挤,小朋友都说他画得不好看。在评价时,老师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让他来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小动物们乘火车去旅游,忽然火车上来了一只大老虎。小动物们吓得挤在了一起。”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老师立即表扬了他。
“想得好”包括幼儿的知觉、感受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画得好”则以幼儿的绘画技能为支撑,从长远来看“想得好”比“画得好”更重要。因此,我们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只关注绘画的结果,还要重视幼儿的思维过程。
二、评价要及时准确
幼儿的记忆以短时记忆为主,所以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及时。当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有出彩的地方,或出现错误了,老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
在水粉画《秋天的树林》绘画过程中,有一些幼儿把树枝画在树干的顶上,这时,老师要及时评价,告诉全班学生:“树枝像头发,会长在树干的顶上。同时,树枝也像手臂,长在树干的中间。”这样的一来,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画树枝要有高有低。所谓评价的准确,主要指评价语言的准确。而评价的语言要准确首先要有针对性,不能把所有的作品都笼统地用“好的”“真棒”“不好”来评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都需要老师用准确的语言指出来。
在水粉画《秋天的树林》,虽然所有的孩子画的都是同一主题的画,但是老师的评价不能单一。可以从色彩、造型、创新能力等几方面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如:“XXX用色真大胆”“XXX用了绿色,这一点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XXX画了远处的树,画面更丰富了”……
三、评价要以纵向为主
纵向评价是指针对同一个幼儿不同时期的表现相比较,作出评价。横向评价是指将不同的幼儿互相比较,作出评价。每个幼儿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长绘画。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幼儿作横向的比较,过度的横向比较会使能力差的幼儿越来越自卑和胆怯,对绘画失去兴趣。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纵向评价的方法。
欣欣和佳佳两人的能力差异很大。欣欣运用线条的能力较差,画面总是漂浮、零碎弯神的;佳佳却有很好线条驾驭能力。在线条画“格子布”的评价过程中,佳佳的作品看起来比欣欣的好。但是从两人原有的能力水平来看,欣欣的进步比佳佳大。因此老师表扬了欣欣。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知道,在每个孩子的眼里,自己的作品都是成功的。
四、多种形式的评价相结合
1、集体评价和幼儿自评相结合。集体评价是我们经常选择的美术作品评价方式。这一方法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幼儿都有观察、学习优秀作品的机会;人员集中,便于老师组织教学,了解全体幼儿的技能掌握情况等等。但这一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不能给每个幼儿讲述的机会,使幼儿失去互相交流的机会等等。所以,拍核教师组织的集体评价要和幼儿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开展的互相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幼儿合理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结果评价的方法,喜欢在一节美术课的最后环节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很好。
我在教幼儿画《滑翔伞》的时候,很多幼儿处理不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于是,我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让他们放下手中的笔,观察浩浩的作业(主次关系处理得很好)。让幼儿说一说,画得好吗?好在哪里?通过观察和比较,幼儿终于知道怎样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了。由此可见,与其等到课堂结束评价时才指出幼儿的缺点,亡羊补牢,还不如及时评价。
五、全面综合地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
怎样的儿童画算好画呢,怎样准确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呢?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1)所画内容充实、生动、有丰富的想象。
(2)画面形象随意、稚拙、无拘无束、有童趣。
(3)线条流畅、大胆、肯定、富有美感。
(4)色彩运用大胆、鲜明、强烈、具有随意性和装饰性。
(5)画面构成自然。
(6)富有生活气息,表达儿童的心声。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通过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允许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接纳孩子不同的创造结果,不以统一的标准衡量、评价幼儿。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
E. 孩子对舞蹈的热爱怎么才能看出来有天赋要怎么判断
孩子对舞蹈的热爱怎么才能看出来?有天赋要怎么判断?
3.如果孩子对舞蹈表现出极大的热爱,那么他们听到音乐可能会非常兴奋,而且非常的喜欢跳舞,或者在兴奋的时候总是用身体表达自己的喜悦,这可能就是孩子非常喜欢舞蹈的地方;一个孩子是否有天赋,不是由父母来评判的,而是在孩子接受专业的指导后,由专业人士来评判。你可以从孩子的性格和平时的眼球运动来判断孩子喜不喜欢。如果孩子能跟着跳或者听到音乐就能跳一些舞蹈,说明这个孩子真的很有天赋。
F. 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艺术细胞有艺术细胞的孩子情感更丰富吗
所谓艺术细胞,我觉得是爱好并坚持某一门艺术。当然,不光艺术,技术细胞也可以培养也可以。我首先说说我妹妹的例子,她妈妈培养的是文学细胞,孩子很会读书,可以说博览群书,而且不是走马观花,还跟你讲故事,还安排剧情让你演故事。
她不到一岁开始认字,三岁就能独立看书,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已经开始学小学知识,而且观察能力极强,幼儿园放学,其他孩子把包落在木柜上直接跑去抱家长,而她看到了,跑过去拿着包到孩子面前说:某某某你的书包忘拿了。
所以简单来说,做好计划,一天24个小时有多少小时在你提供的环境刺激下度过。坚持最初的几年,你就有收益了。而且小时候也不要忽视了。
G. 正确认识儿童艺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英国学者研究发现,播放莫扎特或巴洛克音乐给胎儿听,大部分的胎儿都有安静、稳定、轻松的反应;相反,如果改放巴赫、勃拉姆斯或贝多芬等的交响曲,胎儿的心跳次数及踢妈妈肚子的次数就会增加。 可见未出生的胎儿,在母体中就会对音乐产生不同的感受力。小小的婴儿会为妈妈充满爱的轻轻的吟唱所着迷,专注地饱含深情地对视着妈妈的眼睛,停止啼哭和吮吸小手。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即使在穷乡僻壤,他们也会在墙上、路上、沙地里,用小石子、小木棍、小树枝绘出自己的想象、梦想、快乐和忧伤。儿童画中简化的形象、和谐的画面、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大胆的颜色运用以及那种无意识的创作状态,常常使得成人叹为观止…… 儿童在生活中的艺术表现比比皆是,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和欣赏的眼睛而已。
1.儿童艺术是儿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与成人的理性思维不同,儿童是通过身体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来理解客观世界和形成关于客观世界的印象的。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挑战各种对自己的限制,达成经验和能力的突破。 在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中,儿童同时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内在表达的需要,这一需要可以导致儿童创造力的爆发,使其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使得各种表达方式都为儿童所用:身体、言语、唱歌……因而,对于儿童来说,正因为“我感觉了,所以我看、我听、我唱、我跳、我画、我笑……我看、我听、我唱、我跳、我画、我笑……所以我存在”。
儿童的审美体验与智力发展也是不断地、有机地交织为一体,这种交织是真正自发的和不动声色的创造。例如,孩子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能发展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而这一能力的发展,也会更好地促进其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绘画对于孩子的视觉、空间知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能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其更好地审美感知和提高绘画能力……
2.儿童艺术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与表达
儿童艺术是儿童身体、感知觉快感的自然抒发,他们能把兴奋的、稚嫩的跳动变为舞蹈,能使发之于情感的、不完美的声音连成曲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指使。 儿童艺术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保存了儿童的纯真,体现了人类最初的真善美。
对于儿童来说,思维就是身体的知觉,身体同时也是精神。儿童自然地把内心的想象和梦想播撒于外在现实,他们的外在世界又因内心的想象和梦想而变得更为丰富。这种创造力改变着儿童自身以及他们周围的世界。因而,我们常常看到儿童快乐时,会自发地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自由绘画、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描述他们所感知的世界。儿童会用各种艺术形式,将灵动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3.儿童艺术是儿童生命的自然律动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世界并没有分离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他们的世界就是自然的,是连续性的生态学的感受。 在儿童眼里,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儿童的艺术正是植根于这种自然的生活力量之中。在整个童年,艺术对儿童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自由,是对生命和自然的自发的、直接的、感性的感知和体验。
儿童的身体、思想的律动和自然的律动是一致的,三者是生态和谐的,统一于儿童的游戏。儿童通过游戏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有机和谐地连接起来。游戏是儿童创造性和创造性想象的源泉,也是最适宜儿童的艺术性表达活动。有时我们真的很难说清,儿童到底是在幻想还是在艺术体验,是在游戏还是在艺术创作。
儿童艺术教育的普遍误区
儿童的艺术具有迷人的气质和独特的价值,是那么地与众不同。 然而,我们通常所谓的艺术教育是成人文化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是与儿童文化相对的学校艺术教育,更多地表现为艺术技能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那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艺术特长班,试图让孩子学某一种或多种艺术技能,将来成为艺术家,至少也成为一个有艺术特长的人。有的孩子本来对钢琴是非常向往和感兴趣的,但一旦进入学习班,他们的兴趣很快就丧失甚至变成了无休止的痛苦。刻板机械、千篇一律、毫无创造力的艺术技能教育,对儿童艺术的摧残可以说是致命性的。
挪威艺术哲学家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本能的缪斯”,具有与生俱来的一种以韵律、节奏和运动为表征的艺术创造力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学校文化的习染,孩子身上的缪斯一点点消失了,孩子的眼睛被蒙蔽了,感觉钝化了,思想僵化了。他说:“我认为,问题的焦点在于,在充满缪斯天性的儿童文化和毫无缪斯情趣的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当生命的力量遇到学校的理性时,连续性就被打断了。孩子们对缪斯充满了渴望,这种渴望在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被深深地培植在他们生命的胚芽里,又在与父母、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在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得到加强。但是现在,这种渴望突然与强大的约束力量相遇,而且这种力量似乎处处与它作对。许多孩子在他们童年的早期,像小鸟一样可以快乐地在天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他们把自己想象成许多不同的角色,从满脸污垢的小捣蛋鬼,到展翅高飞的雄鹰。可是,几年学校生活之后,他们大多数再也不能像鹰一样自由飞翔了,他们已变成了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疾人。”
可见,儿童的艺术本来是生态的、整体的,充满了儿童文化的活力和凝聚力。然而,由于学校文化强迫儿童学习成人所谓的艺术,用成人单一的审美趣味和标准去评价儿童,使得儿童的艺术天性被窒息了,儿童不再是艺术家了。
因此,儿童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技能技巧训练,而在于以艺术为手段,将儿童自由、纯真、富有创造力的天性进一步释放。
如何进行儿童艺术教育
1.儿童艺术教育应该学会保护和等待
保护,是指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因为儿童的艺术天性容易被后天“功利取向”和“技能取向”的艺术教育所扼杀;等待,是指等待儿童艺术潜能的自然发挥,因为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与他们身心发展是相一致的,需要时间,需要成长过程。
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对此作了一个精妙的比喻,他说:“儿童需要时间,生命需要时间,而学习需要的是成熟。大自然本身给我们启示是:在露天和阳光照射下慢慢成熟的西红柿,比在温室里成长的西红柿味道要好得多。对于西红柿来说,等待是值得的;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
因此,父母切莫追求单纯的艺术技能学习。与其信任那些毫无根据的训练方案,倒不如信任自己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必会崭露艺术潜能。父母也切莫追求孩子的艺术成果表现,如会弹几首曲子,会画几幅画,等等,或甚至过早地追求过级考证。这些不仅不利于孩子艺术潜能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其丧失对艺术的兴趣。我们要像英国艺术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不要教育孩子去成为什么人,或者去感觉什么东西;让他们自己发现他们想要的东西,自己去了解自己是什么人”。
2.以儿童为中心进行生态式的艺术教育
儿童的学习是统一、真实和生动活泼的过程,身体、精神、语言、游戏、审美及音乐等方面的相似和一致性,使得艺术融入儿童的生活,扎根于儿童内心。儿童的艺术学习是生态的,那么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必须是生态式的。我们给儿童提供的艺术教育环境,应该是普通的、自然的、完整的环境,应该是能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应该是能够培育自发性、创造性、即兴创作天赋、幽默、机智、热情、天真好奇、自信等艺术特质的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艺术教育还需真正地以儿童为中心,这意味着:首先,需要承认孩子是具有艺术天性的人;其次,需要了解孩子,去发现他的艺术兴趣所在,找出他的艺术敏感点;然后创设相应的环境,为孩子艺术发展的潜在向现实转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某方面强烈的艺术倾向并不很明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兴趣,这也正是有的父母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一会儿喜欢弹琴,一会儿又喜欢舞蹈的原因。意大利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自然的接受天性,能够“吸收”环境所呈现给他们的一切。童年时期广泛的艺术经验会丰富和活跃他们日后的生活。父母切莫过早地、简单化地把宝宝的艺术表现定位在某个方面,这样往往会造成孩子的片面发展,对其艺术潜能的发展造成伤害。
3.儿童艺术教育并不排斥技艺学习
虽然灌输的、僵化的、生硬的艺术教育技能训练会影响儿童的艺术创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艺术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艺术创造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儿童艺术教育并不排斥艺术技艺的学习。
以绘画教育为例,我们首先应当鼓励儿童、引导儿童去体验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去发现和欣赏客观世界中有关对称、节奏、韵律、秩序、重叠、交叉、变化、疏密等各种美的样态,自然而然地去探索各种绘画的表现手法;然后为创造满意的艺术表现效果而去学习、研究和模仿各种绘画技巧技能;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艺术技能和表现手法。当然,儿童对绘画技巧的关心必须建立在兴趣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如果儿童没有将绘画真正地与自己内心的艺术天性联系起来,不管所学习的绘画技巧多么精湛,他都没有在真正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因此,父母切莫一味地以灌输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艺术技能训练,这样不但不能发挥艺术自由表现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涵,反而还让儿童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限制他们艺术的自由创造和表达。
H. 判断宝宝是否适合画画,应该从哪些方面判断呢
家长在想要判断宝宝是否适合学画画,首先要根据孩子绘画的天分进行考虑。家长在看到孩子画画的时候,可以先看一下孩子画画的物体和实际的物体,是否能够达到相像的目的。如果孩子画画的内容和实际的物体会有些相像的情况下,家长是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画画的能力。对于如今的一些家长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时候,也都贺咐锋会想让孩子能够学习画画,因为想到孩子,在日后学习绘画了以后,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观。
培养孩子学画画时家长要知道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孩子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爱好。很大部分都是因为受到了家长的影响,而会考虑给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兴趣。家长在培养孩子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孩子去试一试,如果在日后看到孩子对绘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家长就可以着重培养。
I. 艺术感是什么意思
艺术感是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3岁前宝宝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能力,如随着节奏感强的音乐晃动艺术能力手臂、随着摇滚乐一扭一扭;或者对颜色特别敏感,可以随性涂抹出自己认为好看的图案,并随着年龄增大,宝宝对颜色的认知与表现能力会越来越突出。
(9)怎么判断宝宝艺术感扩展阅读:
艺术感培养
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