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如何传承奇石文化艺术

如何传承奇石文化艺术

发布时间:2022-04-28 05:38:25

A. 奇石的文化溯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期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时期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逐步定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古今一切利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就构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文化现象不分古今、中外,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赏石文化则是人类石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块(而非石制品)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奇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因此,其发展历史要比广义的石文化史要年轻得多,晚得多。而且由于东、西方民族在历史和文化背景方面的显着差异,东方赏石文化与西方赏石文化是分别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发展道路而形成的,其内容和特色在许多方面也截然不同。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自然石种、天然石形)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在以自然奇石(而非石制品)为现货对象的话动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太平御览·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其实,远在此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二十世纪),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据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万八”。而《山海经》和《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由于玉产量太少而十分珍贵,故以“美石”代之,自在情理之中。因此,中国赏石文化最初实为赏玉文化的衍生与发展。《说文》云:“玉,石之美者”,这就把玉也归为石之一类了。于是奇石、怪石后来也常跻身宝玉之列而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上贡物品。《尚书·禹贡》曾载:当时各地贡品中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磐”。显然,这些3000多年前的“怪石”和江边“浮磐”都是作为赏玩之物被列为“贡品”的。很可能这就是早期的石玩,即以天然奇石(而非宝玉或石雕、石刻制品)为观赏对象的可移动玩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园圃(早期园林)的出现,赏石文化首先在造园实践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秦、汉时期古籍、诗文所描述的情景得知,秦始皇建“阿房官”和其他一些行官,以及汉代“上林苑”中,‘点缀的景石颇多。即使在战乱不止的东汉(公元一、二世纪)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三一六世纪),一些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和宫观寺院都很注意置石造景、寄情物外。东汉巨富、大将军梁冀的“梁园”和东晋顾辟疆的私人宅苑中都曾大量收罗奇峰怪石。南朝建康同泰寺前的三块景石,还被赐以三品职衔,俗称“三品石”。南齐(公元五世纪后叶)文惠太子在建康造“玄圃”,其“楼、观、塔、字,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南齐·文惠太子列传》)。1986年4月,考古学家在山东临肪发现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魏威烈将军长史崔芬(字德茂,清河东武人)的墓葬,墓中壁画多幅都有奇峰怪石。其一为描绘古墓主人的生活场面,内以庭中两块相对而立的景石为衬托,其石瘦峭、鼓皱有致,并配以树木,表现了很高的造园、缀石技巧。这幅壁画,比着名的唐朝武则天章怀太子墓中壁画和阎立本名作《职贡图》中所绘树石、假山、盆景图,又提早了100多年。可见,中国赏石文化早在公元二世纪中叶的东汉便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到南朝(五、六世纪),已达相当水平。 公元六世纪后期开始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赏玩天然奇石,除以形体较大而奇特者用于造园,点缀之外,又将“小而奇巧者”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记之,以文颂之,从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这是隋唐赏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期。曾先后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九世纪初、中叶)手下担任过宰相的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文人墨客和藏石家。李德裕建“平泉山庄”,其中的怪石与奇花异树在当时就极负盛名,号称各地奇石“靡不毕致”,而奇石品种之多,仅有名号者既达数十余种。李德裕“平泉山庄”和诗人王建的“十二池亭”在造园艺术和景石,点缀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有许多赏石诗文,他的《太湖石记》更是反映唐代赏石盛况及文化水准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十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末)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字符漳)、苏轼(号东坡)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宋代赏石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许多赏石专着,如杜绍(字季阳)的《云林石谱》、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等。其中仅《云林石谱》便记载石品有116种之多,并各具生产之地、采取之法,又详其形状、色泽而品评优劣,对后世影响最大。又据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怪石辨》载:“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足见当时以”怪石”作为文房清供之风已相当普遍了。
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字符肆)是11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他不仅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其实当时癖石者甚众,米芾只是其中之一罢了,“爱石而癖”绝非米氏所独钟者。据文献载:“米尝守涟水,地接灵壁,蓄石甚富,一一加以美名,入室终日不出。”当时有位监察使叫杨杰的,“知米好石废事,往正其癖”。但正当他老先生振振有词地教训米芾时,“米径前以手于左袖中取一石,其状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米举石宛转翻复以示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殊不顾,乃纳之左袖。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更胜,杨亦不顾,又纳之左袖。最后又出一石,尽天画神楼之巧;又顾杨曰:‘如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我亦爱也!’即就米手攫得径登车去。”这个故事十分生动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米家奇石多小巧玲咙、富于山水画意的天然特色,和当时上层社会爱石、藏石的浓厚风气。 元代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处低潮,赏石雅事当然也不例外。大书画家赵孟頫(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是当时赏石名家之一,曾与道士张秋泉真人善,对张所藏“水岱研山”一石十分倾倒。面对“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的一拳奇石,他感叹“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娑。米公平生好奇者,大书深刻无差讹。”这一时期,在赏石理论上无大建树。
明清两朝(十四世纪中叶以后)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数百年间,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已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明代着名造园大师计成(字无否)的开山专着《园冶》;明·天年间王象晋的《群芳谱》;明·李渔的《闲情偶记》;明·文震亨的《长物志》等相继问世。他们对园林堆山叠石的原则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长物志》)之说,至今仍是‘小中见大’的典范。明·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异石论》,张应文的《清秘藏·论异石》,尤其是万历年间林有麟图文并茂、长达四卷的专着《素园石谱》等,更是明代赏石理论与实践高度而全面的概括。林有麟。不仅在《素园石谱》中绘图详细介绍了他“目所到即图之”、且“小巧足供娱玩”的奇石一百一十二品;还进一步提出:“石尤近于掸”、“芜尔不言,一洗人间肉飞丝雨境界”,从而把赏石意境从以自然景观缩影和直观形象美为主的高度,提升到了具有人生哲理、内涵更为丰富的哲学高度。这是中国古代赏石理论的一次飞跃。

B. 怎样看待奇石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促进作用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石头却是永恒的。石头是地球的骨架早于人类出现,它远古而来沉积着自然史的沧桑演变,见证了社会史的波澜壮阔。石头创造了人类,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一诗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点出了类猿人进化到人类,就在于用石头制造了工具,进行劳动生产,强化了生存能力。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有了思想的人类祖先在石头上留下了痕迹,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记录下人类的进化和文明的发展。
石头与古老的华夏文化融入,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四大名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厚重的文化底蕴一直影响着龙的传人,其中的两部就由石头引发而来,一块留下了名着《西游记》、一块留下了名着《红楼梦》,一块出世、一块入世,一块说寻佛、一块行人事,一块叙述男人、一块叙述女人,一个明代的主人公(石猴)孙悟空、一个清代的主人公(顽石)贾宝玉,他们出现在不同的朝代中,但都是因"石"而生、又因石性而反判的传统文化人物,两部都是反映出我国历代人文、社会、伦理的名着。
中华石文化博大精深,奇石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在亲近、尊重,了解大自然中,把生命的感受和美寄寓奇石,达到人石合一的境界,被石的刚强本质和自然艺术之美所吸引,在找到慰籍心灵的同时,又以诗文颂歌自然艺木之美、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石头上赋予了人文精神,可以说,奇石文化的根植于深厚文化沉淀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奇石艺术的天然属性蕴含着永恒的魅力和价值,它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多元一体的博大精深。
石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功不可没,奇石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来形成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不仅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源泉,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和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神州大地掀起了传统文化复兴之路,石头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又将再一次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怎么才能提高奇石的价值

如何才能提升自己所收藏奇石的档次呢?

有人说,奇石是天然艺术品。小编认为这个奇石的概念不太准确,或者说是不全面。小编认为,奇石是被人们发现,并且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的石头。只有被赋予文化内涵的石头,才可以称为奇石。没有文化内涵的石头,永远都是石头,而不是奇石!要想提高奇石的档次,必须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做文章,赋予奇石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越丰富的奇石,其欣赏和收藏价值越高。

D. 奇石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很多奇石世界的珍奇罕品,有一种不加人工改变形态的神奇石头足可给你耳目清新的震撼。这就是自然给我们的礼品——奇石。奇石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奇石是天然的艺术,非人工所为,它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具有“唯一性”,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人们才珍奇它、欣赏它、收藏它。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狭义的观赏石范畴,包括千姿百态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动的象形石、色彩艳丽的图案石和纹理石、剔透晶莹的矿物晶体、富有观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价值的事件石和纪念石等,也包括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图纹,经切割或研磨,配以几架装饰的大理石等图纹石或色彩石。

E. 中华奇石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

赏石活动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正因为这些文化的记忆、文化的信息、文化的符号,给予了观赏石更多更深的人文内涵,使之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文化载体。赏石已经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赏石意境的文化赏析方式,逐渐受到赏石人的重视。

文化赏石,既是传承和弘扬民族赏石文化的需要,也是更新赏石理念、发展赏石艺术的必须。

只有用文化赏石的态度和视角去爱石赏石,学习国学和历史、学习文化和艺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艺术造诣,学会文化赏石、艺术赏石,才能在赏石活动中注入更多、更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赏石文化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

F. 奇石收藏,会成为收藏界新热门,究竟为什么

奇石、艺术品收藏文章导读:

1,为什么选择奇石做收藏?

2,奇石收藏的愿景怎样?

3,收藏投资的本质。

声明:图片来之互联网,文章有贰哥原创,不经允许不得转载。

G. 柳州奇石文化节,我们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第六届柳州国际奇石节如期举行了,作为柳州人应该以此为荣,为此感到高兴,可是同样作为柳州人,作为一名玩石之士,我却为柳州奇石文化的未来感到担忧。 首先,这个奇石节为什么要在柳州举行?为什么不在北京、不在其他城市举行?因为柳州市是全国最早成立奇石协会的城市,也是奇石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玩石历史比较悠久的石都,可以说是奇石界的“老大哥”了。但是,凭什么证明柳州市是最早成立奇石协会的城市呢?这个问题其他城市早就在追问、早就在质疑了!假如最早成立奇石协会的城市不是柳州而是其他城市,后果将会怎么样?国际奇石节不会在柳州举行,柳州八桂奇石馆、新落成的马鹿山奇石博览园以及柳州各大奇石展馆和奇石市场都不可能出现,国内外石商以及赏石艺术家也不会纷纷前来进行奇石交易、奇石文化交流等,这个“最早”的头衔所带动的文化和经济产业链将不复存在!由此看来,这个“最早”和“老大哥”是多么的重要。可是历届奇石节,柳州却都没能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可以证明柳州是最早成立奇石协会城市的佐证!据我所知,柳州市奇石协会成立于1992年,后更名为柳州市赏石协会,但这单单凭某个人说了算?还是靠流传下来的传说?空口无凭,很难让人信服!这是一个历史问题,关系到柳州市的声誉,关系到柳州市奇石文化的地位!但是柳州却拿不出,奇石节主办单位也拿不出证明自己是“最早”的佐证,这是对历史的不重视,一个不重视历史的城市,一个不重视历史的国际奇石节,一个不重视历史的奇石文化,不是浪得虚名是什么?本届奇石节的主题是“石都柳州——圆您赏石梦想”意义在于让无论是赏石专家还是老百姓都能欣赏到有特色、有底蕴的精品奇石,可是现实却与此主题背道而驰。纵观本届奇石节参展的奇石,除了少数几方奇石算得上精品,其余大多数都是“统货”。为什么精品奇石那么少?难道说柳州就没有精品奇石了吗?不,柳州还有很多精品奇石,他们都藏于许多民间收藏家或是私人企业老板之手,包括前面提到的证明柳州是最早成立奇石协会的佐证,都藏于民间。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不参加奇石节呢?为什么不带上自己的宝贝在这盛大的展会上崭露头角?因为他们不屑参加这样的奇石节,奇石节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已逐渐暗淡了,他们已经看透这种展会的本质。自第一届柳州国际奇石节以来,历届奇石节都有“内定”的潜规则,何为内定?就是把奇石节展会一、二、三等奖全部内部选定给某某个人或是团体,有些甚至展品未到,奖状已经写好,造成的后果是“统货”拿奖,真正的精品却是“陪公子赶考”惨遭“潜规则”淘汰,这种“潜规则”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毒瘤”从柳州奇石协会成立起就一直遗留到今天,致使许多精品流失外地或海外,又或是消失在民间收藏家之手。所以,现在很多奇石展会都很难看到精品奇石了。没有精品的展会,没有证明自己历史佐证的协会,不重视历史的城市,不是浪得虚名是什么?!而这些主办单位举办的所谓的奇石节所谓的展会也只是敷衍上级,愚弄群众,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那小小的私立和名誉,奇石节已经变了味,再这样搞下去,石都柳州“老大哥”的名誉克就要威风扫地了,“柳州奇石甲天下”的美誉也将不复存在。反观中国其他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山东等地的赏石水品已经接近于柳州甚至超越柳州,他们重视精品奇石,重视历史文化,重视赏石文化,不断取长补短,其赏石水品和赏石修养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柳州的奇石协会以及相关机构却连证明自己历史的佐证都拿不出,可悲,可叹!幸好还有很多老一辈奇石收藏家在后面默默的支持着柳州,幸好证明柳州是“最早”玩石的佐证、还有很多精品奇石都还收藏在少数民间收藏家的家中,以至于柳州的声誉没有威风扫地,以至于柳州赏石水品、柳州奇石文化的地位没有被动摇。幸甚!幸甚!

H. 参观金石滩地质博物馆,体验奇石文化,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传奇吗

来一座城市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座城,就一定要去他的博物馆,这里有很多的故事。尤其是特殊时期,门票还特别便宜。景区里面稀稀拉拉没几个人,别说卖食物的了,连卖水的小店或者自动售货机都没有,如果买联票可以欣赏好多风景,石头和海太赞了,建议大家去走栈道,虽然走1个多小时,但是沿途的风景很美,比做快艇十几分钟强太多,而且快艇收费很贵,走栈道是免费的。

I. 如何让精品观赏石成为真正的“宝藏”

作者:徐文强精品的观赏石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形美;质好:座到位。只有经得起评审,满足得了各层次欣赏品味,在任何时代、任何风格的审美眼光下都有市场,堪称经典的好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藏”。 无论是古代赏石还是近、现代赏石,形总是最直观、最重要的。精品往往可以从多角度观看,是同类石种中的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凤毛麟角,是令广大具有艺术眼光的收藏家共同感兴趣的石中精英,而且所有的石种都应该能出精品。但精品赏石的比例在石种方面并不平衡,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精品石的规格也有讲究,不是越大越好,根据石种的特点不同也不是统一的,比如:大化石等水石精品出的最多的一般在 30~70 ㎝之间;而风砺石精品常见于 7~50 ㎝之间;画面石水石精品则多在 15~45 ㎝之间,灵璧石等传统精品都在 20~80 ㎝之间,这些都与石的成形条件有关。当精华凝粹于一定的体量时才适合把玩、收藏,视之为宝,而体形庞大的观赏石也偶有精品,能进入“宝藏”的机会就低。 真的精品观赏石质感相当重要,石肌变幻、石皮苍老、自然风化、水洗度好、风砂度好,同时纹理丰富、色彩协调、无杂质、圆润饱满是质好的反映。而对于硬度大的奇石,原始包浆的完整是成为“宝藏”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包浆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与自然共同对奇石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在赏石史中的佐证。 形、质之美是石的天赋,座之美则是令精品观赏石成为“宝藏”至关重要的外加因素,底座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容小觑。 赏石的文化内涵是要用底座来诠释,来立意展现的,石的天然之美需要发掘和理解,而上座就是鉴赏家自身对奇石的认知水平与艺术功力的体现,只有在精美的底座衬托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人们享受到赏石艺术的意境美,从而激发起人们对赏石艺术的热爱,视之为宝。 另外,名人评赏正如古画上的印鉴、书页上的跋文,也是精品观赏石能成为“宝藏”的重要因素。

J. 奇石为什么这么值钱,你知道吗

稀有性
稀有性是奇石的本质属性。通俗地说,所以为“奇石”,就是因为其稀有。它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和作为,它的稀有性,一是在量的整体性上的比较,二是它的不可再生性。
天然性
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它美在自然,妙在天成,全靠大自然的造化:风之蚀,水之磨,浪之琢,日日月月,岁岁年年,才得创造出这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传承文化的载体
奇石是一种文化,是人们寓情于物的载体,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和品性意境,赏石文化又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相当高。
科研价值
从地质学的角度讲,奇石首先提供了作为地质科学研究的标本的意义,以及该标本的地域意义,这是已知的方面。奇石还传递了地质研究的未知信息,这就是某些特殊地质现象的发现,以及那些地质现象的存在和运行方式,这是奇石不同于岩体的根本区别点,因而也提供了地质学新的思维触点。
经济价值
奇石的收藏是一种既保险又增值的绝佳投资手段。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相对较低的投入和低风险、高效益的奇石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
根本原因在于独一无二,你永远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奇石,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艺术性、不可再造性于一体,极为珍贵,世界上其它任何物品都很难同时达到以上条件。同时奇石观赏性强,品格风雅,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以及具有传世资本价值的长久性倍受青睐。

阅读全文

与如何传承奇石文化艺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