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有效的使用语文教科书
(这是许6569 小能熊365日写作计划的第22篇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我忽略语文课本多年。通过最近听课,再反观我自己的课堂,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怎样有效的使用课文:
一、在正确理解教科书的基础上,高效地利用教科书
语文课本是进行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料,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课本内容,认真发掘其教育价值。
在备课时,我们必须深入教材,钻研教材,设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而不能仅仅靠一本教学参考书,在不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内容之时把教参中的内容写到教案中,上课时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统一的标准上来,这样,也就谈不上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了,更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们稍显要把初中阶段8册教科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全面了解教材的结构、框架,然后把握每册书的侧重点,再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承担着不同的教学重点,了解了每个单元的重点,才能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我们还要对每篇文章进行研读,在不依赖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静下心来自己阅读,去感受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教学的要点;然后,参考相关的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最后,结合近1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的命题导向合理安排内容和课时,有效的使用教科书。
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合理地使用教科书
1、根据语文教科书中选文多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每个学生由于兴趣、爱好、思想、情感、成长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根据教材的多义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培养他们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并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教材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训练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发展。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不同,必要的引导不可少。某日听课的一个片段现记录如下(《故乡》):
……
师:鱼怎么会有脚呢?
生:有!
师:什么鱼?
生:娃娃鱼。
师:真是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
生:没有。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的?
生:说明闰土见多识广,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
“跳鱼有脚”是课本中的一个细枝末节,在教学中完全不必要拿出来讨论,可是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们那个老师又不能置之不理。她引导的十分巧妙,既帮湖州学生解决了疑问。又有效地发挥了课本的作用。
3、尊重教科书,深入挖掘教科书。
语文课本上的选文具有明显的教育目的,我们备课的时候不能偏离教科书的本意。
4、对课本进行选择、加工、改造、运用,充分发挥其例证和凭借作用。
课文是很好的例子,通过一篇文章,实现举一反三、为我所用,跳出文本,能发挥出语文课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根桥斗早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仔细阅读现有的语文教材,会发现其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所以,我们在使用语文课本时应根据教学中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科书进行加工和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课本的作用。我在设计《变色龙》一课时按照广为流传的“四个学说”设计,李老师设计的教案按照中考对于敏雀小说类考题常考的考查内容设计。但都达到了我们预先设定的效果。
四、正确处理教科书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防止脱离教科书任意拓展
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课本与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课外学习资源应在完成教材内容的销握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与课内学习资料应保持一致,在难易程度上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不能与教材内容并重甚至高于教材内容资料。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延伸”环节和“课堂作业”时应慎重考虑。
⑵ 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使用教科书
语文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行为实施中最常规最主要的媒介和载体。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正确地使用语文教材。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是否正确把握和驾驭语文教材的教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败。怎样才能正确使用语文教材,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读、背、写、说,它们是相辅相纯模成的,要灵活使用。二、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在教学目标中特别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要处理好整体感知与局部切入的关系,要做到整合教材,重点讲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通读教材,弄清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句岁陪段或关键词语作为切入口,来带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对文本的结构、作者的情感、表达所用的语言及修辞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标点的运用,一个字、一个词的推敲,常常会对深入理解整体意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文学作品的“教学建议”也提出“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这是基于阅读鉴赏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特点而提出的基本原则,是符合阅读鉴赏基本规律的总体要求。四、仔细分析教材。 把同类的文章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专题研究,我们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专题来教学:现代诗专题,古代历史传记散文专题,写人记事散文专题,新闻专题。五、阅读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视野、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 阅读是对话,对话存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同时受着读者和文本的双重制约,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文本的确定性是对话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敢于引导,善于引导。首先,要创设自然生成问题的氛围,使学生有“疑”敢“问”;其次,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判断,想一想它有没有价值,跟文本有没有关系,与教学目标有没有联系,值不值得讨论探究,然后作出调整。要重视理解性阅读,因为,我们初中学生还没有成长为一个“理想的”读者、“有能力的”读者,因此,选择展开对话的适当层面。六、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观点正确与感情真实健康的关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感情真实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应重视课标规定的目标中“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等要求,为此,强调学生要“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感而发”“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做雀缓这样,自然就把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成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写作心态和良好的写作状态,在写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七、在语言表达上,处理好基本功与有创意地表达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有个性地表达,鼓励有创意地表达,这与重视语言表达基本功并不矛盾。表达与交流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实际的表达交流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课标“教学建议”中所说的:“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写作教学要重视表达实践,把力气花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实际能力上,善于观察生活、体验情感、搜集素材。 八、 处理好课堂内外结合与课外延伸学习的关系; 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每个单元,都安排专题研究,每个星期,我们都可以安排时间进行课外延伸。可以安排在星期天,也可以安排在早晚读,这样就不占用教学课时了;最后,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课外收获与同学交流。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运用教材,正确的进行教学。
⑶ 浅谈如何使用好语文教材
语文目标确定以后,教材就是实现目标的载体之一,并且是极为重要的载体。作为语文教师来讲,只有认清教材的基本功能,才能用好教材,才能达到使用教材所应达到的高度。 首先,使用教材,必须认清教材的思想政治功能,注重通过教材的使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态等等,这些同样也是语文人文功能的具体化,也是语文教材育人的语文教材素质观的具体体现。 其次,要重视语文教材的学科功能:叶圣陶先生认为,最要紧的是教者学者都要认清楚:教科书不过是个纲领,是宾,真实的事物才是教学的材料,是主。教明白了教科书,清楚了教科书,碰槐算不得数。必须学者真个懂得了真实的事物,方才是教者教到了家,学者学到了家。(叶圣陶:《读教科书不是最后目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在这段话中叶圣陶先生明明白白的论述了教科书不是学科的全部,相反教科书在学科中只是处于“宾”的地位,因此叶圣陶提出了“教材是例子”的着名论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 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使包含在里头的种种东西在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纯吵返、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课程标准》同样指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做饥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因此,在语文学科中,语文教材的功能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语文素养,具有语文能力的一个教学载体,学习教材不是目的,而应该凭借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第三、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相结合。叶圣陶说:“语文课本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同时有一项特殊的使命: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在这里,我不大愿意说‘知识’)这两者不能偏废,而且应当联系在一起……” ,毫无疑问,任何文选都是有思想性的,但作为语文教学能讲,还必须通过文选这一载体,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所谓文道结合的原则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教材是例子。比较各个学科,语文课不同于其他的课: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材料是一定的,各科的“教学大纲”都规定好了,语文课本的材料是课文,课文实际上是举例的性质,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举一反三,绝对不能就教材讲教材,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举一反三,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形成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⑷ 谈语文教师如何使用好教材
及教材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上饶市二中 毛凤美 【摘 要】教材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地位是特殊的,如何使好教材对手拆于每位语文教师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做到如下几点:教师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本,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训练;语文教师应科学规划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加强作文的科学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教学规划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些已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材呢? 一,教师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本,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见《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21页)。我们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会学习,对文章不理老薯谈解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学生在自学中可以理解文章内容、艺术技巧时,教师的教就是没必要的。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训练。 让学生在有一定压力和目标的情况下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手段。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选择一些好的语文课文放手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三,语文教师应科学规划教材内容。 对学习的程序安排有个科学规划,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如果规划不当,教学的最后效果是要大打折扣,我们老师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同样的一堂课,同一本教案,如果你的授课顺序不一样的话,最后的情形会很不一样。如在鲁迅的《药》中,可以先把康大叔的有些动作描写的语言先去掉,然后叫学生填写,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就会感受到鲁迅语言的精彩了,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四、语文教师应加强作文的科学训练。 如果作文能走科学化的道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有了可能。近年来,很多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有序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描写技能训练中的描写训练,我们可以在教学当中给学生一个主题或事物,然后让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描写训练,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我们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做到有序可循,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加快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最后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师少评、学生多议 语文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人文性特征最突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获取科学知识,语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标准答案的获取,怕学生得不到高分所以就拼命的灌输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语文失去本应该有的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语文课时有限、而语文学习任务很重,只有改变教学理念,谋求新的思路,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内容具体化,不能漫无边际,空洞乏味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当中提到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做到少评,学生多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的地位降低,我们只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起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那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思路一定要清晰,立场要鲜明,主题要明确,否则知识过于繁杂,学生觉得不知所以然,老师教得不知所以然,切忌漫无边际,又大又空。 三、教材与教辅读本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利用的资源肯定是手中的教材,但这远远不能满足语文学习需要,所以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能力结构当中,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注意搜索与教材内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和资料,这样在讲课的时候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使得自己的实际教学尽可能翔实,学生尽可能完善地掌侍碰握课本所要传的思想内容。如曹禺的《雷雨》读本中节选了全文的另外几个部分,如果布置学生预先将课内外各部分放在一起完整地阅读一遍,则对课内节选部分的学习一定有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语文教与传统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各种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搜索相关主题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进行现代化手段教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难教的问题直观化。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大量时间阅读,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科学进行写作训练,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教材的补充和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⑸ 如何专业的使用语文教科书
一、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
有效的重组教材,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联系的文本组织起来有效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开展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加强记忆和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为教师教学的有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学生的发展实际,突破现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局限,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学实效。(1)以主旨相似作为重组依据。从思想文化内涵上的交叉点和联系点出发,在语文教材中为课文文本找出其他的类似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按主题整合,并进行有价值的分类。这样的整合使原本散乱的单篇教学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在一个较小的平台上解决了语文教学零敲碎打的弊病,为初中语文学习呈现的崭新格局。(2)以题材相似作为重组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整合同册书“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王维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3)以体裁相似作为重组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已经将《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满井游记》编为第六单元,还可与《桃花源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等文章进行比较,进一步了解“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可写景可记事,还可说明和议论。(4)以作者作为重组依据。一个作家的风格自有其稳定的一面,但作家在成长及作品产生过程中都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打上时代的烙印。因而对同一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会使学生领悟到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教材是指在有效的使用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有机的联系,使语文课程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首先,要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因势利导,那么语文课堂将会充满活力和魅力。正如陈钟梁先生所说:“语文教学需要‘杂交’,教学也是一种生态,远亲繁殖有利于培育良种。”只要教师用心而且有一定能力,学科间的沟通融合就会变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其次,语文学科要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教材与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才能激活学生记忆仓库中的素材,才能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对语文学习的推动作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与校园生活联系;而《背影》《我与地坛》等就可与家庭生活对接;而《唐睢不辱使命》等则可以与社会生活呼应。在进行教材与生活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突破狭义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
(一)利用背景资料丰富教材资源
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创造,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那些信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去查找、搜集相关材料的机会。利用背景资料可以激发学习情绪,渲染课堂情绪,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克隆”,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在课上让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加深对克隆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对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克隆有所了解。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根据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资源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拓展延伸教材必须立足于教材本身的开放性,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一切围绕目标教学。以教材为活动框架,搭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例如:八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都借助“美味”传递出了丰厚的饮食文化,而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到民间采风去”。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教材带领学生去探究本民族、本地区的精神内涵,搞一次《舌尖上的重庆》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语文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参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挖掘潜能,培养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