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分析哲学算什么类别艺术修养

分析哲学算什么类别艺术修养

发布时间:2023-06-09 23:27:54

❶ 艺术与人生修养

经常有人问起:什么是艺术?艺术是怎样产生的?艺术有什么作用?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如若确切地回答,解释清楚,并不是太容易。虽然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艺术,从呱呱坠地起便听妈妈唱摇篮曲;以后长大成人,少不了要看戏、看电影电视,买几张画挂在家里;直到寿终正寝,人们以哀乐、挽歌相送。如果将艺术扩大,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也无不与艺术结缘。然而,如何说明这些事实呢?这里涉及到一些艺术原理的问题。有人借哲学上的“本体论”来解释艺术,说艺术本来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结果使问题更复杂了。因此,我想从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入手,对此加以探讨。一、 人与艺术

人为什么创造艺术?须要从人之所以为人说起。从最早的历史看,人事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从猿到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由直立行走到锻炼了手的灵活并带动了脑的发达,进而开始了复杂的造物活动。动物所有的特点人也全有,可是人所特有的则是动物所无。如思维和创造,特别是按照理想和不同的需要而创造。历史学家称人类最初的原始社会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也就是分别以粗糙的“打击石器”和精致的“磨制石器”为代表。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几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人们将坚硬的石头打磨成各种用途的工具,为了便于把握,逐渐认识了物体的对称形。在山西阳高县的许家窑村,发现了一千多个大小不同的石球,表面虽不光滑,可是十分圆整,是十万年前的原始人用来狩猎的投掷武器,小的则是“飞石索”上的弹丸。这些石器固然不能说就是艺术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于对称形和圆形的认识和掌握,却为艺术的形式美铸造了一把钥匙。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四千年至八千年左右,各种磨制石器已相当精致和规范。在这个历史阶段,以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为标志,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前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制陶、纺织、制玉等工艺的产生和发展,其制造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说明农业和手工业开始有了分工。大量的彩陶图案丰富而精美,变化无穷。在彩陶器皿上,除了气象万千的几何形图案外,还有想象的龙,图腾式的崇拜物,以及文身的人物。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一件陶盆内面,画着一群人,手拉着手分成三组跳舞,说明舞蹈艺术已很发达。就各地出土的陶埙和一件精美的骨笛表明,已可用来为舞蹈伴奏或吹奏乐曲。在这已时期,艺术不但产生,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发展,艺术的门类和样式也已多样化。

现代人论艺术,多是侧重于所谓“纯艺术”,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以区别于实用性的艺术,如工艺美术、装饰艺术、建筑艺术。实际上,艺术是伴随着劳动而发展起来的,按艺术发生学的序列看,是实用先于审美。鉴赏性的“纯”艺术是从实用性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以民族学的大量资料论证了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劳动,由实用转化为审美的。即使舞蹈也是为在劳动中减轻疲劳,而绘画则是用于记事,有点近似于地图。近些年来,我国有上百处的地方发现了岩画,有的年代很早,可远推到新石器时代;有点则是后来的边远地区的放牧者所作,但其性质仍然属于原始时期。岩画的题材很多,大量的是动物和人物,也有各种符号。从内容上看,大都是表现他们的生活和信仰,有的则是某一事物的记录。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中,有不少刻画的马蹄印、鹿蹄印、牛蹄印、羊蹄印等,作为一种符号是无疑的,它的功用,似乎是告诉猎人某种动物出没的地方。
《吴越春秋》中记载着一首远古时代的《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歌很短,只有四句八个字,读起来颇感古涩。所谓“弹歌”,就是歌唱一种古老武器的制造和功能。这武器叫“弹(音旦dan)”,是一种利用弹(音旦tan)力发射的弹弓。“断竹”即截断竹竿;“续竹”是用弦连接竹片的两头;“飞”系发出,“土”指弹丸;“逐”状追赶,猎取,“肉”指鸟兽。如果译成现代语体,可为:

“截断竹竿劈成片,弯成弹弓装上弦,
发射泥丸快如飞,猎取鸟兽作美餐。”
意思懂了,却有些乏味。这大约就是语言艺术的一个特点。另一方面,在现代人看来其内容也过于平淡。假如我们推后几千年,在原始时代,谁能发出巧思并做出这样的好武器,便于射猎鸟兽,那种喜悦的心情可真要放声而歌了。

从这首歌中,也可看出艺术的功力目的。人为了自己的需要创造了艺术,艺术又反过来给人以鼓舞。不论是纯精神的艺术还是与实用结合的艺术,都是为了人的自身的利益。它的产生,既是心灵之美的抒发,又是同科学技术同步。科技也是为了人的需要,它与艺术在形式和手段上虽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甚至做着同一件工作。如在手工业时代,制陶的工艺与陶器,纺织的工艺与锦缎,髹漆术与漆器等,表现在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上,实在是不可分的。高尔基称人类用理智的力量所创造的文化是“第二个自然界”,以区别于客观存在的“第一个自然界”。他认为“三个人”是创造文化、创造第二个自然界的,就是科学家、艺术家和工人(见《说文化》)。这里所说的“三个人”,是指三种工作的人。科学家发明了科学和技术,艺术家对形体进行塑造,最后由工人制造成品。这是分工,又是协作。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协作也就更多样。现在有种人从实利出发,带着世俗的观念将职业强分尊卑,是恨庸俗的。

人的造物活动已经延续了数千万年,考古学家在不停地发掘、鉴定,数不尽的东西充满了博物馆,可以排出一条壮阔的文化长河。究竟谁是“造物主”呢?古代的哲人也在思考。中国人说是“圣人”,西方人说是“上帝”;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列举了画家画床是根据木匠造的床,那么木匠又是根据什么而造床呢?最后只有归结到“神的理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动物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我们理解,这里所指的“美的规律”,是需要和理想,当然也包括美学的要求在内。人的需要是无穷的,只能是相对的满足;人的理想也是永在追求,不过是逐渐升高。因为人都有一种进取心,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同上)

我们所说的“文化”,通常被分作“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由两种文化导致了两种文明。因而将自然科学划为物质文化,将人文社会科学划为精神文化。大致看来,这种划分是必要的,但不能过于机械。因为,物质和精神是不能硬性分开的。事实上,人类最早的文化是融为一体的,可以叫做“本元文化”。以后文化的多元分化并没有将本元文化解体,而是相并列。也就是说,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外或之间,还有未经分解的“本元文化”。当然它也兼有两种文明,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在人的造物活动中,每每都说明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和需要,两者正在产生新的综合,而且层次越来越高。如果说,实用性的艺术本来就兼有文化的双重性,那么,所谓“纯”艺术也不可能离开物质的载体。这“载体”已经不仅是画画用纸、用颜料,演奏要乐器,而是反作用于艺术。当摄影术发明之后,曾经冲击过绘画,特别是西方的油画肖像;一百年前电影的出现,一方面是随着产生了电影艺术,另一方面无疑也直接影响到戏剧;现在是电视进入家庭,各种不同形式的电视艺术应运而生,不仅戏剧、电影受到冲击,连儿童连环画也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家庭的生活方式。

再过一百年艺术会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无法估计。即使原理不变,但在艺术的形式上和体裁上必然是五花八门。就因为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硬地分开,又忽视了“本元文化”的存在,从历史上到现在便产生了“功能主义”与“唯美主义”之争,以及“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
之争,还有与此相联系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论。说到底,只有明确艺术与人的关系,艺术对人的积极作用,立论才不致偏颇,才能辩证地看问题。

人的思维方式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是形象思维的升华和结晶,是表现人的心灵之美的意识形态。就艺术与人的关系看,人生离不开艺术,艺术也不能脱离人生。

二、艺术的种类

人类社会的文化积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对于艺术的需要并非从一个角度出发,而创造艺术更不是使用一种模式;加之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艺术便显得种类多样,形式纷繁。直到电影的产生,西方曾有“八大艺术”之说,即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雕刻、舞蹈和电影。所以电影也叫“第八艺术”。我国古代在艺术上只有专称,没有总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艺术”和“美术”还有混称,以后才逐渐分开,艺术是个大概念,美术史艺术的一个门类。丰子恺先生曾做过一些艺术的分类工作,也没有通行。对于“文学”,西方是作为语言艺术对待的,但在我国却习惯与艺术并列,统称“文艺”,只是在美学研究中还有人在艺术中谈及文学。

作为艺术的分类,至今还没有定型的分类法,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加以说明。从一个角度是分不清楚的,可能会越分越乱。因此,为了便于了解艺术的性质和体系,我们也列举出一下的几种分类法:
(一)以作者而分

就艺术与人的基本关系而言,最初的艺术不过是有感而发,任何人都会表现出来,如果得以流传,也就是“艺术”。以后有了分工。艺术分成了若干种职业,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先是叫匠人‘艺人,以后才称为“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艺术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烦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失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始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艺术漫谈》序,1936年)。因此,在社会上便有专门的艺术家和非专门的艺术创作者之分,有专业和业余之分,有高雅和通俗之分。从艺术分类学的角度看主要的不是横向的排列,而是纵向的层次关系。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1.专门艺术与民间艺术——这是相关联的两个艺术层次。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基础,也是专门艺术家吸取营养的宝藏。一般的说,专门艺术家经过了长期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以此为社会工作,专门从事艺术的创作、设计、表演、演奏‘其艺术是带有娱他性的,个人的风格也较强。民间艺术则是带有民族性的群众艺术,在我国主要是农民(以及牧民和部分手工业者)的艺术,他们从事艺术活动多数是为了自娱,只有少数当作副业。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个人的创造多是融汇在集体之中,形成一个地区的带有历史性的集体创作。民间艺术的作者多是书本文化不高,没有经过专门的艺术训练,是在传统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民间艺术作品都表现得比较率真质朴。

2.专门艺术与业余艺术——两者的关系也只是层次的差异。业余艺术的作者多是在城市和农村中有其他职业者,或是退休的老年人,

3.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这是艺术上的两个层次,在社会上也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圈”,但对作者很难说有层次之分。所谓“高雅艺术”,也有的叫“精致艺术”,在音乐上一度称作“严肃音乐”,实际上是相对与“通俗艺术”而言,在名称上并没有严格的的规范。而“通俗艺术”则相近于“流行艺术”和“大众艺术”。通俗艺术的特点是流行性强,通俗易懂,为大众所乐于接受。如传统的相声,月份牌年画,香港的武打片,,和近些年兴起的通俗音乐.戏剧小品.卡拉OK等,都比别的艺术拥有较多的读者观众,特别是在通俗音乐方面,许多青少年对于名“歌星”的追随,到了如醉如狂的程度。丰子恺先生说:“浅见的人误解艺术,原是难怪的。因为艺术这件东西,内容很严肃,而外貌很可爱。不像道德.法律似的内外性状一致。因此眼光短浅的人就上了它的当,以为它不过是一种休闲的玩意吧了。”(《艺术必能建国》,1938年)。确实,很多人把艺术当做消遣,二很多艺术又迎合了这种要求。于是泥沙俱下,推波助澜,用时髦的话说,变成了“炒”艺术。顺便讲一句,对于“流行”问题不能笼络的论是非,每个时代都应有显示自己特点的时尚。通俗也不庸俗。关键在于艺术的创作和积极的引导,纺织他的负面效应。在通俗音乐方面,所谓,“追星族”的产生,就是,就是将事物引向了反面。即便是消遣,也是人生的正常需要,只要健康活泼,同样是应该发展的。试想,们创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如果对人生无益,不是多此一举吗!
(二)以用途而分

前已提及,艺术的具体用途有两个层次,一是鉴赏性的艺术,二是实用性的艺术。
所谓“鉴赏性的艺术”,是倾向于精神方面,在观赏、欣赏、鉴赏艺术中受到一些熏陶和感染,进而在精神上各道鼓舞,培养高尚的情操。艺术作品以其“有意味的形式”,独特的、典型的艺术形象,能够扣动人的心弦,产生无比的积极力量。

所谓“实用性的艺术”,主要是指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和现代工业艺术设计等,几乎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它是在生活中被实际应用的,以其独具的形色及其装饰,使人在用的过程中得到心神的怡悦,对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活的美好是人的积极进取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活环境的美化、理想化也是文明层次的一个重要标志。早期美学曾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在近半个世纪才逐渐有所认识。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来看,未来实用性的艺术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三)以感官而分

人的感官与外部世界接触,与艺术关系最大的莫过于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和人体的动作。说来并不奇怪,人类最早的艺术也是从这几方面开始。所谓“综合艺术”,即兼有视、听、动作和语言的,是后来的发展如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

1.视觉艺术——主要指美术。它与特具的形与色,诉诸视觉,通过眼睛进入人们的心灵。从原始时代起,便发展成为一种最普遍的艺术。

2.听觉艺术——主要指音乐。声音的和谐、悦耳,通过歌唱、乐器演奏,诉诸听觉。人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可以想象出有关的艺术形象,如诗如画,情感交织。

3.动作艺术——主要指舞蹈。舞蹈是身体的“律动”,即有节奏的动作。闻一多说:“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的表现,生命的机能是动,所以它直是生命机能的表演。”他认为,这是舞的“真面目”,而非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模拟。“一方面,在高度的律动中,舞者自身得到一种生命的真实感(一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感觉),那是一种满足。另一方面,观者从感染作用,也得到同样的生命的真实感,那也是一种满足,舞蹈的实用意义便在这里。(《神话与诗·说舞》)”

4.综合艺术——主要指戏剧、戏曲和电影、电视。戏剧和戏曲又称“舞台艺术”,电影和电视又称“影视艺术”。旧时戏园的舞台上写着“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的对联,说明了综合艺术的能量是很大的。它足以反映整个社会,揭示全部人生。因此,其意义是恨重大的。
(四)以时空而分

作为艺术的形态,有的以其声响占有时间,有的通过造型占有空间,当然也有的两者都占。这种分类法虽不多用,但也说明了认识艺术的一个侧面。

1.时间艺术——主要指音乐。声音无形,但占有时间。

2.空间艺术——主要指美术。美术作品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美术也称作“造型艺术”。

3.综合艺术——主要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有形有色有动作,同时占有时间和空间。舞蹈也是“造型艺术”,同时也占有时间和空间,因此带有综合性。

(五)通常的分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具体的接触某种艺术。因此,通常的分类都是约定成俗,也可以称作“综合分类法”,即以各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并列。举其大者,可分六大类。

1.美术——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大类,形式很多,种类也很多。一般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艺和摄影。
绘画包括许多画种,有中国画(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及工笔画、写意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画、丙烯画、版画(包括木刻、铜版画、石版画等)、年画、连环画、宣传画、壁画、漫画等。

雕塑包括雕刻与泥塑,又分圆雕和浮雕。在材料上有泥塑、彩塑、石雕、木雕、铸铜和不锈钢等。在体积大小和用途上有案头、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和纪念碑雕塑等。

建筑包括纪念物建筑、公共建筑、民居建筑、园林,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小区设计、环境设计等,建筑是无声的音乐。

工艺即工艺美术,包括现代工艺和传统手工艺,以及工业艺术设计等。现代工艺有染织、服装、陶瓷、玻璃、皮革等。传统手工艺有刺绣、编织、牙骨砖石雕刻、漆艺、景泰蓝、纸扎、金银首饰等。工业艺术设计是新兴的一门艺术,主要同现代技术和工业生产结合,应与工艺美术相并列。一般包括装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方面。
书艺,即书法和印章,包括大篆、小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魏碑等。由汉字而为艺术,是我国文化立于世界之林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具体的,却又是抽象的符号,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摄影包括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空中摄影等。

2.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包括独唱、对唱、重唱、齐唱、领唱、合唱等。器乐包括弦乐(有小提琴、大提琴竖琴和二胡、板胡、琵琶、古琴、扬琴等)、管乐(有木管如短笛、长笛、双簧管,铜管有2、小号、长号、大号)、打击乐(有定音鼓、小鼓、亳、锣、三角铁)、键盘乐(有钢琴等)。在演奏上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以及歌唱、舞蹈的伴奏等。交响乐是音乐中规模最大的一种乐器形式,以管弦乐为主,也配以其它乐器,有的还加用合唱。音乐又往往与诗歌、戏剧、舞蹈等组合,成为歌剧、舞剧、戏曲等。

3.舞蹈——分独舞、双人舞、群舞(集体舞)和舞剧等种类。在形式特点上有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抒情舞、交际舞(交谊舞)等。
4.戏剧(戏曲)——戏剧与戏曲有同有异。一般戏剧主要指话剧,按作品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包括闹剧)、正剧等类型。正剧被称为“严肃的戏剧”,主要特点兼有喜剧和悲剧的因素,能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另外还有多种体裁,如诗剧、哑剧(默剧)、街头剧(广场剧)、活报剧、秧歌剧、广播剧、戏剧小品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以歌舞(包括杂技、武术)、剧三者有机结合为表现手段,其艺术综合性更大。戏曲的剧种除京剧外,各地的地方剧有三百多种。

5.电影(电视)——电影和电视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反映生活说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大量复制、携带方便,放映简易,是最为大众化的现代艺术形式。电影和电视的片种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地创造,有故事片、纪录片、文献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等。

6.曲艺(杂技)——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它的形式活泼,演出简便,群众性强,历史悠久,在全国各族、个地区共有三百多种。主要种类有:评书、相声、快板书、弹词、大鼓、琴书等。杂技是各种杂耍、技艺表演的总称,包括蹬技、手技、顶技、踩技、走索、车技等。一般吧戏法、魔术、马戏、驯兽包括在内。
以上六大类,只是主要者。即使不够全面,也足以说明艺术的多样性。反映了人生的充实和丰富。正因为人生需要艺术,所以艺术一直在被创造着,形成五花八门,姹紫嫣红的局面。

三、艺术的社会作用

人们的每一种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只是要看这一活动的意义,其目的是否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社会。汉语中对“功利”和“功能”这两个词的解释,内容上毕节哦接近,在艺术上也常使用。似乎对鉴赏性的艺术多用“功利”,而对实用性的艺术多用“功能”,也可能是着文者的习惯所致,但推敲起来倒是很确切的。然而不论是“功利”还是“功能”,都要考虑其实际的效益。作为艺术,须要从社会的广角,对人生的作用看其是否产生积极的效应。归纳起来,可有四个方面:
(一)认识的作用

人生在世,需要学会认识世界,并尽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直到人生观的建立。但知识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只靠个人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知识要从社会获得。社会科学在揭示人生方面最为深刻,但也太抽象,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的。自然科学解释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独到之处,却又往往受到专业的隔阂。唯独文学和艺术,是通过想象的塑造,揭示人生和解释世界。而艺术的魅力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艺术的认识作用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生的各个层面。从儿童的认识事物,游戏、儿歌和玩具,以及看图识字,都是开发智力,增长知识。青年人走上社会,选择职业,树立远大理想,往往会受到一部文学着作或意见艺术作品的影响。即便到了晚年,不论是再学习还是回顾人生,也存在一个认识的问题。在这里,艺术是大可借鉴的。
(二)教育的作用

艺术是教育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中外古今的许多优秀艺术作品都说明了这一点。我国早在《尚书·舜典》中就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孔子重视美语,重视《诗》的教化作用,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记·乐本》直接指出:“乐者,通伦理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绘画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能“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因而“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这些古人所讲的具体内容和观点同我们不会一致,但在强调艺术的教育作用上则是相同的。
问题在于,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艺,其教育的作用本来是恨清楚的,近些年却被一些人搅得很乱。由文学生的“游戏人生”、“跟着感觉走”、“过把瘾就死”为发端,几乎影响到艺术的各个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现代派艺术的泛滥,甚至到了在国家美术馆里用枪打电话亭、摆摊卖对虾、发放避孕套的程度,并把这种恶作剧美其名曰“行动艺术”。现代派的“理论家”竟扬言现实主义过时了,未来的艺术必定是现代派艺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只要有存在的价值,总会逐渐走向成熟。我们对现代派艺术也应该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既不能笼统否定,也无法全盘肯定,要对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就像物极必反一样,“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以往饿艺术曾一度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将艺术当做政治和政策的图解。毋庸讳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政治的关系,总是相互影响的,不可能硬性割裂;既然同是一个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必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至少是不应发生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但若变为“服务”关系,有了主从和隶属,关系是单纯了,可艺术的个性也就不复存在。事实上,若深刻地揭示生活,哪个严肃的艺术家不是苦心探索。艺术的内容和思想性,在不同题材和形式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待到“文革”后期出现的“三结合”创作班子,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艺术家出技巧”,艺术也就走向了彻底的败落。从历史的因果来看,现在所出现的倾向,谁能说不是对前一种倾向的反拨呢?

书归正题,艺术的教育作用必须以作品的思想性为依托,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永远也不会消失。优秀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是人生的教科书。这不仅是我们现代的优秀作品所证实了的,也为历代的优秀作品所证实。

❷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篇1

一、志存高远,热爱生活

杜甫志存高远,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也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他对于生活、对于人民,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了真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紫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五律精工凝练,气势恢宏,这首《望岳》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再如《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彩丰富,对比鲜明。西岭之雪和东吴之船这两个意象被纳入“窗含”和“门泊”的画框之中,时空意境更是拓展到千秋万里之外。凝练的语句表现出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神往。

二、反对战乱、批评腐朽

杜甫忧国忧民的儒家思想,在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体现为一种强烈的社会批判思想。朝廷的腐朽与民众的困苦之鲜明对比使得杜甫在批判揭露丑恶的同时,也不断表达着评定动乱、中兴国家的愿望。《悲陈陶》中说“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情版》中说“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一种深沉的情感里充满了对战争屠戮、尸横遍野的惨象之慨叹。《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都无不表达了对祸乱的抨击,而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更是直白地描绘了一颗赤子之心在听到收复失地后的那种狂喜状态。也正是因为杜甫诗作所具有的的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史诗”。

三、体察下层、忧国忧民

杜甫兼具博大的同情怜悯之心对于民众生活疾苦不仅能够观察入微,甚至因为自己的生活状况落魄而更有感受,这种深刻的感受是他忧国忧民的重要原因。《又呈吴郎》便是这种同情普通百姓的作品:“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事多,便插疏离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本诗由自己生活中具体的一个贫穷邻居转而想到了天下贫苦百姓,由小及大,由此及彼,可窥出杜甫的仁人之心。然而,杜甫并不只停留在普通的同情阶段,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百姓的苦难甘愿做出自我牺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这种至高理想境界的代表之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番博大胸怀,的确感人至深。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位心系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处世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这便是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总体风格。再说李白。李白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受到家思想影响较深,因此,他性格上崇尚自由,富有洒脱不羁的气质、自由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的情感;创作上贵在想象,富有主观的色彩、浪漫的情怀、豪迈的气概。

其作品具有无限的时空概念,感情之兴发宛如天际在狂飙奔涌而出,意象奇特虽变化万端却又衔接无间等特点。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蔑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等级制度,大胆反抗、犀利批判腐朽的政治现象,再到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从平交王侯到轻蔑权贵再到揭示权贵,李白的自由主义个性也经历了一个境界的提升。《流夜郎征新判官》中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这是李白对平等交往王侯贵族的要求。李白轻蔑权贵,《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的“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如此大胆,更引得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赞叹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这种崇尚自由的精神,最后发展到了揭露权贵,并摆脱权贵而终至灵台清明的境界。《古风》第十五篇说“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三十九篇说:“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更是表现了“钱财功名身外物,莫如人生一场醉”豪放行乐姿态。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个体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区,使笔下的山水丘壑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山水是人格化了的山水,生命是山水化了的生命,李白的作品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山中凸显奔放热烈的生命之美,如《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横江词》中的“海风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和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这些气势磅礴之词乃是着意于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同时赋予山川以人生理想之映射,说是山川气势,实际是胸臆之豪迈奔腾。另一方面,是在清明秀丽的自然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如《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中的“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的“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仙风道骨的神游境界,自然清新的飘逸之感是李白描写自然作品的另一种自由形态。

综上所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风格,在对自然的神合、对社会的超越的层面上都体现出了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最后说王维。王维,字摹诘,他名和字皆出自,《维摩诘经》王维的母亲曾经“师事大照参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由于母亲的影响,“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荤血”,他深受佛教的熏陶,早年尚有乐观进取的激情和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来由于社会打击彻底禅化,思想上由痛苦转为消极,在逃避现实中选择了在山水和佛门中寻求精神解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虽然失去了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少年精神,却使他在生活中能够追求空灵绝俗的意境美,仍然体现了渴望保持自由高洁的人格理想。因此,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作品充满了空灵的意境美。

《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中雨后新鲜的空气、石上清泉潺潺的水声、明月照耀下松林的剪影,构图不仅可以入画,而且表现出画所不及的意趣:竹林中的喧哗令人想见浣纱女归途的热闹,莲花的摇动可见渔舟穿行的轻盈,自然界的光色声响交织成活波的旋律,宛如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夕阳的暖色与青苔的冷色形成色调互补,林中的静谧与山中的人语动静对比,使有限的画面延伸到画外无限的空间,从而以深林中夕阳返照的一角显示出山中的空灵意境。再看《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如此夜深人静,月光下的春山华为一片虚空,时而从山涧中传来的几声鸟鸣,更衬出春夜的静谧和温馨。苏轼曾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天烟雨图》里说:“味摹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境界来自于王维精文学、通绘画、晓音律的精湛修养,也离不开他参禅的生活方式和静心的思考方式。总之,哲学对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学观点,更不是每个艺术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与此同时,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康德、黑格尔等均是如此。艺术反映现象,而现象的表现即得出事物的本质,人们在认识现象的过程中除了通过自身经验,另外更大的一部分则来自艺术,即审美体验,因此现当代的艺术越来越倾向哲理化。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篇2

一、道家之无为提高作品的艺术境界。

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在发展中保持事物的本性,可以概括为一切事物顺其自然发展,不参杂任何人为因素。它不仅是国画的哲学基础,更是政府的执政方针和百姓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无为是道之子,占据着道家思想的半壁江山。无为的无字,在《老子》所有的古本中皆是繁体字形势,究其字面意思,它表示与人们不可感知的神灵相融的乐舞有关,因此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想当然的认为无为便是无所事事,没有作为。相反的,它是一种经过有为的思考,结合当下时势而作出的顺势发展的行为,是道家身心舒畅,不为世间之事所烦的本性所在。它以清净纯粹使人减少欲念,保持心地宁静,闲时摆弄花草,栖心于自然,掬一捧闲情逸致,晕一抹芳翠清香,最终使人到达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那它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国画发展的?艺术境界的提高又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呢?事实上,作品的艺术境界与人格追求是融为一体,相辅相承的。自古以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最讲究的便是意境二字。鉴赏一幅作品的.好坏不仅要关注它是否神形兼备,直抒胸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作者对于情和景的处理,是否能以形传神,是否能表达出超越文字,声音的自然情感。郑笠说,庄子理想化的境界,对古代画论境界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同时无为的思想也为人们引导了一种价值观: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庄子》中的很多章节都在渲染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在此期间也产生了许多有所作为的人物,在这样的积极影响下,文人雅士们也渐渐被同化,遵循自然,调万物以其和成为了他们的毕生所求,心态、意识也逐渐趋于平和,更加向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生活。由于远离了世间的喧嚣,艺术家们笔下的作品自然就清新脱俗、境界深远了许多。庄子曾用一句天人合一,物我双忘便道明了人格与境界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通道唯一的境界,也就是说只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宇宙万象之中,把主观才情渗透在客观景象之中的人才可以称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家,才能达到清净自守的境界创作出深邃自然的作品。

二、道家之虚实创新构图理论及表现技法。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时代下催生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哲学思想引领不同的构图潮流。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逐步多样,新的构图理论与想法层出不穷,道家虚实的思想包含了想象之妙,含蓄之美,将中国绘画带入了一个看似无形,实则有意,不着一墨,妙趣横生的境界,进一步发展了留白、写意的表现手段,为丰富我国绘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子虚实学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条准则,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既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特点,又强调了虚的存在,从而创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又是虚实的统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虚,也没有绝对的实,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才能体现出事物的存在感。例如杯子是空的,没有水,它便没有价值。因此,无是有的前提,有是无的价值体现,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利用构成一个完整体。正是这种有与无,虚与实的统一思想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历代艺术家们,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构图理论,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并且促进中国画向以虚实为美的道路发展。

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它将淳朴、自然带入到国画的创作理念中,将真、善、美融入到中国画的灵魂中,因此我们才能有机会传承到一幅幅具有真性情的、灵动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绝世佳作。道家哲学思想的形成不仅对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还促进了中国画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总而言之,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与国画艺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篇3

1.引言

处在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的现代社会中,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公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公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作为公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书籍时刻与公众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图书出版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书籍装帧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图书市场商业化表现形式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公众选择书籍的一种重要参考方式。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多种书籍形式充斥其中、书籍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不仅需要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且还应该学习国外优秀的经验做法,寻求变革和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开展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影响的研究。

本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本文以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对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优秀经验做法以及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的不足,丰富了对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在论述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优秀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改进,进而推动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

2.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概述

2.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概念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是指运用于日本国内的,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凸显出设计的特色与内涵,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1]日本设计艺术哲学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通过不断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后步入世界前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

2.2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的关系

2.2.1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由于历史的渊源,在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文化深层上实际上是大异小同,但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问题上,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照系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在文化思想方面,中国与日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我国的佛教思想为例,我国的佛教禅宗思想传入日本之后,对日本的设计艺术有了深刻的影响,日本在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2]我国在设计艺术上对日本的先进设计艺术方法予以借鉴,体现出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哲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2.2.2相互促进的关系。处在当前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国家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一国内部,还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这种国际发展环境,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无论是在经济交流,还是在文化、艺术等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实现。这些有效的交流,使得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与中国当代设计艺术之间相互促进,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3.中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借鉴及受到的影响

3.1借鉴

3.1.1细节层面的借鉴

在书籍装帧艺术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细节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往往注重艺术内涵的表现,这种艺术内涵的表现常常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选择的设计素材、线条与颜色的运用等。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从融入艺术内涵的层面对日本设计艺术哲学进行借鉴。

3.2影响

3.2.1设计思想的影响

日本设计艺术哲学在设计思想上,往往表现出了精巧、力争完美的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极大地提高了日本设计艺术哲学的品质,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设计思想上进行改进,除了在注重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内容之外,还应该从设计思想上予以改进,也就是从设计品质层面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后书籍装帧艺术的质量。

3.2.2装帧材质的影响

在装帧材质方面,日本除了运用传统的设计材质之外,还将现代社会中的高新材质运用到设计艺术当中,使得整体设计艺术不仅拥有传统的元素,而且还体现出了现代化的设计特色。在这一方面,我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装帧材质方面予以改进,可以在选择传统的装帧材质时,还可以选取高新材质,如纳米材料、铜书、石玉文书、浮雕纸、图文纸等,从装帧材质方面提高书籍装帧艺术的品质与感官效果。

3.2.3意境构建的影响

从意境构建层面来提升设计效果,是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的特色体现,这种注重意境构建的设计特色赋予了设计艺术更多的内涵,能够让公众充分地感受到其中体现出了的认为关怀与艺术特色。日本这种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哲学能够推动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从单纯的书籍装帧设计向意境构建的设计艺术转变,进而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内涵。

3.2.4整体布局的影响

书籍装帧艺术的特色并不只是单个部分的特色体现,而是各个部分的充分结合之后的特色体现。在日本设计艺术哲学中,非常注重从整体布局的角度来表现设计艺术的特色,能够将设计的内容全面地表现出来。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可以从整体布局的角度进行改进,包括字体的选择、图片的选择、线条的选择以及材质的选择等,将这些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而又统一的整体,进而实现对书籍装帧艺术的表现。

4.结语

作为我国文化中的表现形式,书籍装帧艺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书籍装帧艺术不只是一种设计艺术的表现,而且还有着显着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选题的定位、营造书籍外在的形态以及经营书籍内在的信息以及与读者的互动。由此,书籍装帧艺术作为设计的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的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对此,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应多借鉴国外设计艺术的优秀经验,从材质、表现内涵、整体布局、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高我国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的设计水平与艺术内涵,推动书籍装帧艺术在表现书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创造性的时候,将书的精神与人的思想充分地结合起来,使之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

❸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

1、基本释义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同时,在着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起源
源自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philein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

阅读全文

与分析哲学算什么类别艺术修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3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4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