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美术的特点有什么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可以参考参考,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
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四、这个时期的儿童在生理上已进入少年期,在心智发展方面,已渐渐接近成年人。从思维发展来看,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从绘画的角度看,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等都比以前两个阶段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由于多年的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与影响,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手脑的生长发育日趋成熟,儿童在绘画技法上已体现出由易到难的转化,绘画时极力想画得像,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故称之为写实期。当然,写实期中的一部分人因为绘画兴趣淡薄,绘画时极力想画得像,而进步却不令人满意,同时又缺乏自信心和耐心而转移兴趣,进入绘画的抑制期。这时,教师就要选择一些他们喜爱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表现方式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写实的技能技巧,以便使这一部分人顺利地度过抑制期。
㈡ 幼儿艺术教育的特征
幼儿园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幼儿园教学艺术是指 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学原理和审美化原 理的指导下,采取的一系列达到目标的方法与技术。幼儿园的 教学艺术是达成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学艺术 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 儿园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的高低,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艺术,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至关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多 年实践经验与思考,归纳出幼儿园的教学艺术具有如下几个特 征。
一、幼儿园的教学艺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任何艺术的产生的基础都是以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为 前提的。幼儿园教学艺术性的实现离不开遵循教育规律,教学 的合规律性是教学艺术的必要前提。
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能,形成正确的世 界观,因而幼儿园的教学艺术首先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 系统性以及表达方式的周密性,因为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教学都 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
幼儿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因此,幼儿园的教学艺术必须遵 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与 个体差异性特征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整合出合理的教学内 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 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的教学艺术具有较强的形象性
任何艺术均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离开了形象 便不能称之为艺术,因此,形象性是幼儿园教学艺术的一个本 质属性。
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内容是具体形象的, 只能掌握一些代表实际物体的具体概念,而不能掌握抽象的概 念,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事物的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形象, 他们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考问题。他们的认知具有经 验性、拟人性、表面性、片面性、因定性、近视性等特征。因此, 幼儿园的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即以生动的语言、变化 的表情、清晰的图像、动人的音响、可观可触的实物等方式将 幼儿引入相应的情景,让幼儿充分感知与体验这些由声、形、 色的形象特征的组合构成的形象的生动与丰富、和谐与对称、 鲜明与深邃,从而极大地开发幼儿的大脑,促进幼儿身心的健 康发展。
三、幼儿园的教学艺术具有很强的情感性
艺术是以情动人的活动,没有丰富情感,不能用情感打动人, 艺术也就失去了艺术的力量。因此,情感性是幼儿园的教学艺 术的基本特征。
幼儿园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 注意到自己的情感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凡不能投入自己情感的教师,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幼儿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应是真实的、纯正的、自然的,
㈢ 宝宝在艺术领域的独特表现有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一、让幼儿感受美术中的美,不是枯燥的技能训练
幼儿绘画是幼儿艺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幼儿用笔在纸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一定的可视的形象的美术活动。它具有幼儿独特的表现特征。幼儿绘画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涂鸦期”和“形象期。”幼儿在2―3岁无目的地,随意的,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画画活动,称之为“涂鸦”;到了4―6岁幼儿的绘画有了一定的目的、内容,画面的构图、设色,造型都在脑子中有了一定的雏形,这时的绘画称之为形象期。对于幼儿来说,绘画、音乐和舞蹈都一样,没有美不美,只有感人不感人。所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握笔就会绘画。每个人都不一样,每次都不一样,这就是艺术。
例如:我园在美术教学观摩后的教研活动上,大家从上课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开始,谈到幼儿对绘画的几个技能没有完全掌握好,比如:绘画中的色彩、比例大小、范画和演示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有一位老师说:“这样的技能不比教,《纲要》中认为艺术是幼儿表达、认识、情感的另一种语言,并没有指明一定要教这些技能,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枯燥的技能训练。”她的话音刚落,便招来一致反对的声音。另一位老师说:“如果不教的话,幼儿没有掌握这些艺术语言,如何才能进行表达?《刚要》说到培养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这种能力也包含技能。绘画技能越好,表现的能力越强。”有的老师又说:“《刚要》没有说不能教技能技巧啊!而是反对枯燥的训练,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用游戏来传递绘画技能。”还有的老师说:看不懂孩子的画。
试问:看不懂孩子的画这意味着什么?通过教技能来看懂孩子的画又意味着什么?
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官其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儿童画70�不是儿童画,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是完全被教师、家长意识形态所操纵下的东西,真正儿童画当然是童真、童趣、童心,关键在这里。我说不是儿童画,为什么?因为那是你们强加给儿童的模式、理念、要求。所以儿童画并不真正属于儿童。因此,我们不能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作品,而是用心倾听幼儿对艺术独特的见解和感受,真诚地赞赏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让幼儿在美术中真正感受艺术的美,老师看不懂孩子的画,就是没有走进幼儿的心里,没有了解儿童。通过技能看懂儿童的画,那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思想。可见艺术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事业。
二、让幼儿感受艺术的美,培养表现美的能力
让幼儿通过自身操作,探索造型的方法,探索工具和材料的特点,再多练中自然而然掌握技能,尽量避免教师直接教给幼儿表现知识的技能。认识幼儿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在尊重他们创造基础上,提出一些小建议。幼儿绘画具有夸张、多视角的表现特点。例如:幼儿在画人时把头画得特别大,在一张画面上有的形象是侧视的,有的形象是俯视的,有的物体还是透明的。教师应认识幼儿绘画的特点,不要把成人的方法强加给他们,必要时可以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画的画还可以补充些什么,如想不起来,可以想象实物的样子。绘画不等同于书法,没有严格的笔画笔顺,可以让幼儿添添补补,甚至用语言描述他们表达不出的画像,没有必要让幼儿照葫芦画瓢。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价,提高幼儿自信心和意志力。通过绘画,感受艺术的美,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让幼儿感受艺术的美,培养有对艺术的情感
幼儿艺术教育不能只着眼于艺术的表现,而更应该重视情感的体验。幼儿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体现在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全过程,而欣赏是感受与表现、创作的基础。在把握欣赏和表现的关系时,欣赏应该是第一位的。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幼儿通过对作品的经常接触,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的构图、线条、做画的方式,对色彩的应用,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的心灵世界。面对大师的作品,孩子们用直接的、单纯的、不受世俗、概念的框框的心态感受作品,孩子们奇特的想法、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认识源源不断。也正是幼儿经常接触艺术作品中,幼儿的艺术感明显提高。例如:通过欣赏布老虎,使幼儿知道民间艺术的神奇有趣,知道人们把老虎寓意为对孩子健康、活泼、可爱的愿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气氛,努力将孩子情感激发出来,使之动情、洋溢、有激情。又如:梵高爷爷的画《向日葵》,也是暖暖的,热情的。因为梵高爷爷善良,爱帮助人,他的心是暖的,画的画也是暖的。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引导,使幼儿兴奋激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用欣赏的多种形式来抒发幼儿情感,是对幼儿实施艺术情感培养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有艺术情感的人,必定是热情善良的人,热爱家园的人,有感恩之心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幼儿对艺术有感情,就会从很多平凡人多视而不见的事物中发现独特的美。
《指南》认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表现美,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去感受艺术美这是最美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