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代西方艺术是如何发展的
美术和音乐是西方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以后,美术和音乐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体现现代精神的新风尚和新流派,令人眼花缭乱。美术界出现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行动绘画和色彩抽象绘画、欧普艺术、波普艺术等流派,音乐界产生了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电子音乐和爵士音乐等新流派。这一时期现代西方艺术的流派呈现出反传统,弘扬个性,反映现实的特点,风格和流派更加多元化,且变化频繁,艺术的中心逐渐由欧洲转移到美国。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发展的新潮流20世纪的西方美术是现代主义思潮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其突出的特点是反传统,从形式到内容都显示出一种叛逆者的姿态。在技法上,大都反对传统的写实主义,追求新奇,空间结构错乱,色彩配置随意,点线紊乱,缺乏透视;在创作主旨上,都主张强调自我,表现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科技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照相术和电影的发明对绘画的冲击最大,这两种新技术使运用机械手段准确无误地记录客观形象成为可能,从此意义上来讲,传统绘画技巧所完成的不过是照相机所做的记录事物表面的光反射反应而已。画家们再也不能以描绘事物的表面形状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了,他们只能转向用表现精神领域里面的东西来打动人。二是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为人类进一步了解精神领域的活动提供了前提,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法国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观念等理论为艺术家从事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逐渐从描绘客观世界的“外向艺术”转向描绘主观世界的“内向艺术”,艺术的社会职能也相应地由社会和教育功能转为满足人类普遍精神需求的“泛功利主义”。三是古代美术遗产和东方文化的影响。进入近现代以来,考古学家陆续在各大洲发现了一些原始土着文化的艺术品,这些古朴稚拙却又形象生动的艺术品给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灵感。东方文化艺术品的西渐,尤其是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印度的石窟艺术等从各种途径传到了西方,这些与西方写实风格相异的新风格为西方艺术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没有继承,无以创新;没有创新,无以发展。20世纪一批富有创意的艺术家正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才攀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20世纪的西方各种美术风格流派并存多变,且与商品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二战前,美术界出现了众多的现代流派。二战后,新的风格和流派像走马灯一样交错更迭,变异得更快、更频繁,资本和资本的逻辑也已渗透其间。
二战前的现代派美术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影响较大的流派。
野兽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最早的一个现代主义绘画流派。190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秋季沙龙画展中,展出了马蒂斯、弗拉芒克、马尔开、杜飞等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因其技法一反常规,被评论家称为“野兽般的艺术”,野兽派由此而得名,马蒂斯为该派的代表人物。野兽派各个画家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在创作中用大色块和豪放不拘的线条,来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自由意志,画面一般都缺乏透视感,具有装饰性很强的图案效果。
亨利·马蒂斯(1869—1954年)是法国着名的现代派画家。二十多岁正式学画,他继承了许多着名画家的优良传统,并汲取了东方艺术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已的画风,创作了大量刻意求新的作品,在美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野兽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画家。马蒂斯的名言是“准确描绘不等于真实”。这句话成了现代艺术的纲领。他的主要作品有:《生活的快乐》。《蓝色的裸体》、《红色的和谐》、《打开的窗子》和《戴帽的女人》等。
立体主义是1907年在法国艺术界出现的一个新的艺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毕加索和法国的勃拉克等,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毕加索。该画派主张把一切形象解体成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按画家的意愿组合起来。在他们的画中,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了几何图形和方块,既能看到物体的正面。侧面,还能看到其背面。立体派给人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即多视角地观察世界,它盛行西方世界达半个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其最繁荣的时期。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年)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画家之一。他7岁开始学习绘画,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立体主义。1907年创作了震惊欧洲画坛的《亚威农少女》,画面上五个人物的形体,尤其是脸部、正面、侧面、斜侧面全合到一起,完全违反了人的视觉所看到的形象。这幅作品被认为立体派的开端。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绘制过《和平鸽》,1937年绘制的反法西斯名画《格尔尼卡》轰动世界。
表现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挪威的蒙克、德国的基尔希奈、马尔克、俄国的康定斯基等,其宗旨在于表现内心世界感受到的一切,通常总是将现实的东西加以变形,使画面呈现激烈的、粗糙刺目的、悲怆的、恐怖的气氛。
未来主义产生于1909年的意大利,其代表人物是马利奈蒂、波菊巴。巴拉等。他们主张在绘画中要表现感情的爆发,表现飞速运动的力,在一个画面上表现抽象的动态美。
达达主义诞生于1916年瑞士的苏黎世城。该派随便从字典上捡出一个儿童语汇“达达”作为本派的名称,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化,认为艺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艺术可以是任何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塞尔·杜桑的作品可以说是达达派的典型之作。使他一举成名的《下楼的裸女》,是一连串如机器人一样的重叠图画;帕行车车轮》是一只现成的自行车车轮倒竖在一张木凳上;《泉》是一个钉在木版上的小便池,更是惊世骇俗。
超现实主义是1922年前后从达达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新流派。该派在弗洛伊德学说影响下,力图系统研究如何表达人的“潜意识”。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达利和米罗等。达利的《记忆的静止》,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痛苦世界成内战的预感》描绘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恐惧。米罗的代表作为《海滩上的女人》等。
二战后的现代派美术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未使艺术发展本身的趋势得以中断,自20世纪初出现的各种现代主义美术流派,在战后依然显示着它们的创造力。但战争和社会的变迁毕竟还是会对艺术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其中比较着名的有行动绘画和色彩抽象绘画、欧普艺术、波普艺术、照相现实主义等。这一时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中心从法国的巴黎逐渐转移到美国纽约。
行动绘画和色彩抽象绘画是五十年代在纽约产生的最为风行的一个美术流派,它属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在战后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行动绘画又称“滴画”,最着名的画家是杰克逊·波洛克,他用在画布上滴溅颜料的方法,开创了绘画活动与下意识活动相结合的新途径。画家沿着画布边走边滴,他自身的运动与滴色动作相协调,由此来反映画家的绘画行动,所以得名为“行动绘画”。这种随意性极大,不受任何绘画技巧理论的支配,最终出现何种效果连画家本人都难以预料的方法,是与绘画中一切传统形式相背离的,它只关注于绘画材料本身和绘画语言,去追求色彩的的偶然效果。色彩抽象绘画,亦称“大色域绘画”。五十年代,以美国的马克·罗斯科为该派的代表。他的画往往是由简单的形状、彩色的方块、粗粗的线条组成,构成了一种抽象的空间,似乎表达了某种信仰或精神要素,常人往往是看不懂的。
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或“视幻艺术”,兴起于六十年代的欧美。这一流派的艺术家运用各种黑白或彩色几何形体排列、组合、对比,或重叠,‘或交错构成复杂的图像,给人造成视角的错乱,形成变形、颤动等幻觉。该流派在英法意美等国颇为流行,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等国也出了一些名家。其代表作有:英国女画家赖利的《羽纹》、《三场暴雨》、《领悟》,法国画家瓦萨莱利的《索拉塔—T》,阿根廷的莱帕克的《三棱镜视幻作品》等。由于这种艺术的商业广告效应很好,因此,被广泛用于装饰艺术品的设计。
波普艺术是20世纪六十年代最典型的具象艺术。波普是大众的意思,所以,波普艺术又叫做“大众艺术”。1952年,一批英国的年轻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以及艺术评论家聚会,成立团体,倡导关注大众文化,由此掀起了一股波普艺术热。以后,在美国这种艺术流行起来。美国人罗伯特·劳申堡成为该派最着名的代表人物,他用照片、剪报和各类印刷品拼装起来,再用油彩画上几笔,构成一幅作品,后来,干脆用一条薄棉被作底,加一个枕头上去,再泼上颜料任其流淌下去,构成作品。这种作品与原来意义的画不完全相同,既有画的成分,亦有雕塑品的成分,还带有实物装拼的成分。
照相现实主义又称超级现实主义,是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绘画流派,也是高科技时代出现的一个新流派。该派的基本方法是摄影的放大和临摹。在题材选择方面比较广泛,往往借助于一张好看的照片或幻灯片放大作画,通过极端琐碎的细节临摹,以期达到比照片更真实的视觉效果二他们认为“逼真”和“酷似”才是艺术的要素。该画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查克·克洛斯,其代表作是《裸女》、《约翰》、《自画像》等。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发展的新潮流20世纪西方音乐艺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时期,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是其明显的特点,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它们互相并存,互相影响。一方面它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具有典型的20世纪特性,即挣脱传统束缚,主张标榜自我和反理性。另一方面,又有唯理性和反浪漫主义的一面。认为音乐是抽象的,除了自身。它不能表现任何东西。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在技巧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调的概念与和声概念的变化,乐曲节奏和旋律的变动,电子音乐的出现等。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各国间文化交流日趋增多,音乐的国界正在逐渐消失,流行的速度与频率也日益加快。20世纪主要的音乐流派是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电子音乐和爵士音乐等。
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新古典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出现于19世纪末期,其影响主要产生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他结束了一个时代,并把那个时代的成就推向高峰,同时又为一个新的时代开辟了道路。
德彪西出生于巴黎近郊,家庭没有任何音乐背景,11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不断探索音乐的表现手法,1884年获罗马大奖。在19世纪九十年代,开创了音乐史上的印象派。作品多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着意刻画人物的感情,揭示人的精神世界,在调式、和声、音色等方面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并以崭新的音乐语言开拓了现代音乐的发展道路。在他创作的音乐中,人们可以领略到一种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意境。他先后写成的管乐序曲《牧神午后》、歌剧《佩利亚斯》、管弦乐《夜曲》。《火海》以及钢琴曲《月光》等,都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作。
表现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同印象主义音乐观点相反,印象主义音乐重在反映外部世界,强调客观性;表现主义音乐重在表现内部世界,强调主观性。表现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威伯恩。
勋伯格生于维也纳,一生中没有受过多少正规音乐教育,几乎是自学成才,1908年后,在表现主义思潮影响下追求无调性等现代派创作手法,创造了无调性音乐。这种音乐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刺激人的听觉,适合于表现处于紧张状态的20世纪的“人”。二十年代他创造了十二音体系,并按此体系写了大量乐曲。所谓十二音体系,就是摒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音体系任意排成一个音列,然后以倒置、进行等技法加以处理。为了避免任何一个音成为主音。在十二音未全部出现之前,其中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十二音体系对70世纪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学生贝尔格和威伯恩以后对十二音体系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勋伯格的作品主要有: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歌曲《摩西和艾伦》、大合唱《华沙幸存者》。
新古典主义音乐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兴起的。一些作曲家把18世纪古典主义原则与20世纪新文化结合在一起,简化乐曲的素材、形式,大大压缩乐队的编制,使音乐风格简洁、冷静而富于理性。主要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188—1971年)生于俄国,1934年加入法国籍1945年取得美国籍。他的作品种类多,风格变化大,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现代流派。其着名的作品有:芭蕾舞剧《火乌》、《春之祭》、歌剧《浪子的历程》等。
电子音乐和爵士音乐电子音乐就是运用电子技术与设备制作出来的音乐。20世纪科技发展迅速,音乐与科技相结合成为现代派音乐的一大特色,一些作曲家不满足传统的乐器音响,开始大胆创新,尝试电子音乐。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首创电子音乐制作室,并于1953年生产第一件作品。1956年左右出市。电子发声器装置”,把各种发声器和声音变化器结合到一起.由统一的系统进行控制,使电子音乐的制作过程大为简化。六十年代出现半导体技术后,合成器更加完善和小型化,并能参加现场演奏。随着电子计算机进入音乐领域,人们通过编制好的程序复制出特定风格的音乐,制作者运用电子技术可以任意组合各种奇异的音响,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电子音乐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地,开拓了无穷无尽的声源,发展前景为音乐界人士看好。
爵士音乐是19世纪末叨世纪初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新奥尔良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音乐流派,十几年后风靡美国,迅速传遍西方世界。它最初多数为新奥尔良黑人乐队演奏,当地黑人的祖先多数源于西非洲,因此,爵士乐具有强烈的西非洲音乐风格。
黑人处于美国社会的最低层,处处受到歧视和压迫,他们想摆脱现实生活的苦闷,因此在劳动、社交场合唱的歌曲中探合了白人的其他音乐,造就出了深含忧郁的歌调,被称为“蓝调”,这是爵士音乐的前身。后来当地一些乐队和黑人歌曲进一步合流,不久形成了最初的爵士乐。爵士音乐是一种喧闹、狂热的音乐。这种音乐以即兴演奏为基础,节奏感强,富于变化,适合表现现代生活。美国作曲家格仁文的《蓝色狂想曲》是现代最着名的爵士音乐作品。爵士音乐对以后出现的“摇滚乐”、“迪斯科”音乐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Ⅱ 欧普艺术也称为什么艺术
欧普艺术。亦称“视幻艺术”、“光效应艺术”。它是在二度空间(绘画)和三度空间(雕塑)的作品,使用黑白对比或强烈色彩的几何抽象,来刺激观者的视觉,产生颤动、错视空间或变形等幻觉的艺术。代表艺术家有:莱利、瓦沙雷利、阿格姆。
Ⅲ 西方现代视觉艺术流派
20世纪产生于美国画坛上的抽象表现主义,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如果说,这个画派其实是欧洲现代派绘画在美国的延续,那么此后在美国所产生的种种绘画流派,则全然是美国人自己的创造。波普艺术,便是最早的一个具有美国特点的画派。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中后期,按照利希滕斯坦的说法,“把商业艺术的题材用于绘画就是波普艺术。”它取材通俗,视觉图像简单直接,并且排除个性的流露。丙烯、搪瓷等材料在画面上造成平整光滑的肌理效果,让人想到杂志封面,带有高度类型化的气息。在波普艺术家眼中,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它可以直接以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为题材,而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以直接作为波普艺术作品。波普艺术之后的美国画坛上,显示出流派纷呈的气象。照相写实主义、光效应、硬边绘画等等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光效应艺术流行于60年代,它通过线、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们的视错觉,在静的画面上造出动的效果。照相写实主义主要流行于70年代,它根据照片绘制画面,形象逼真而细致。
约翰斯是波普艺术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生于南卡罗来那州,1952年移居纽约。他的画摒弃抽象表现主义那种短暂情感的表现,创造出一种用纯绘画形式、甚至用生活中的实物,精致处理日常现实题材的“新达达”风格。这种风格在波普艺术的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约翰斯选择美国国旗作为该画的唯一母题。这一母题对于一般的美国公众来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再没有别的社会符号有美国国旗这么强大的抵抗审美转化的力量了。”然而约翰斯偏要坚持说:“这不是旗子。”这不免让人想起马格里特曾在其画着烟斗的一幅画上写下的一句话:“这不是烟斗。”确实,那不是烟斗,而只是一幅画。约翰斯在此所要说的,想必也是这个意思。他在这幅画中,其实是要表现图像与现实之间的那种界限。虽然他以高度写实的技巧把三面旗子描绘得十分逼真,但是它们看上去却似乎很不自然。它们毫无飘动和下垂的感觉,仿佛悬浮在半空。可以看出,它们彼此隔有一定的距离和空间,但是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假如说它们多少还有那么一点动的感觉的话,那就是旗子上的红、白、蓝三色并不是平涂的单色,而是略微地带着起伏波动的效果。人们也许要问,画家是否在为这三面旗子画肖像这样的肖像,想必只会存在于画家的脑子里。因而,这幅画所描绘的决不是一个真正的现实,而只是一种幻想的现实罢了。当我们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它会让人有如此奇怪的感觉。
《玛丽莲梦露》,安迪沃霍尔作,1967年,版画,各90x90厘米,广岛,现代美术馆藏。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7—1986)。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马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着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在钢琴边的女孩》,利希滕斯坦作,1963年,布面油画,纽约,私人收藏。
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1923一)是以画卡通式的图像而着名的。与安迪沃霍尔一样,他不仅对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以及现代商品化社会的粗俗形象偏爱有加,而且,还喜欢以一种不带个性的、中性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形象。对于它们,他既不攻击批评,也不吹捧美化,只是简简单单地陈述——这就是我们身临其境的城市,这就是那些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图像和象征符号。1961年他开始将那最为平淡无奇的连环漫画中的形象,放到他的大幅的画面上去。他津津有味地用油彩或丙烯颜料,将那些连环漫画原样放大,甚至把那廉价彩印工艺中的网点,都不厌其烦地复制出来。就画面的讲究和制作严谨而言,其画风显得十分古典。《在钢琴边的女孩》是一幅具有典型的利希滕斯坦画风特点的作品。整幅画复制了一幅连环漫画,比原作放大了五百多倍。画家不仅把原作的构图与人物形象准确复制下来,而且对原作者的笔法以及丝网印刷的网点作了精心细致的模仿。他借用广告画家的放大格,逐格将连环漫画上的图形一成不变地从小格转移到画布的大格上去。他还采用特制的金属雕版,上面打有整齐的小孔,把大片的小圆点有规则地排立在巨幅的画面上,有意模仿印刷工艺中的网点,以表明其放大的连环漫画的通俗文化色彩。他声称,这种绘画并不是机械的仿制品,其画法只是为了形式的原因:“我认为我的作品与报刊漫画是不同的……,我所作的是造型,而报刊漫画依我的解释并不是造型。”
《流》,赖利作,1964年,板、混合材料,149.5x148.3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奥普(OPArt)艺术,又被称作“视幻艺术”或“光效应艺术”,流行于60年代。这种艺术主要借助线、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们的视错觉,从而使静止的画面产生眩目流动的动感效果。它渊源于包豪斯的传统,利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与观者的视觉感知作用紧密联系的一种抽象艺术。
光效应艺术的光感、幻感和动感源自于画面本身所拥有的特殊动力特质。线条,如垂直线、水平线、曲线的规律性排列,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期性组合,以及色彩的并置、重叠、围绕、渐变等,给视网膜带来了特殊的刺激。它蛊惑人们的视知觉,造成闪烁、放射、旋转、凹凸等运动幻觉。这种视觉上的飘忽不定,甚至使观者在不经意间便被拉人到意识涣散的恍惚状态之中。可以说,它是一种视觉魔术。尽管我们知道,所有的绘画艺术都涉及到物理事实与心理效果之间的差距问题,然而在这里,我们仍会惊异于静止平面上的那种起伏波动的幻觉效果。
光效应绘画的创作有点像是对视觉所作的科学试验,而与情感无关。这种绘画并不只限于画面本身,它还呼唤着观者的参与,只有当人们看着它时,它才能在与观者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完整性,实现它的价值。实际上,这种倾向可以追溯到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那些画家都尽量避免调和颜料,而是让原色在画布上并置,当观者退后到适当距离时,由于视网膜的独特复合作用,人们感觉到了光的闪烁。光效应画家将这种技巧作了进一步推进,使之成为实际上的主题和内容。光效应艺术很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它被运用于设计、装饰、广告等方面,成为流行的一种标签。光效应的代表画家包括维克多瓦萨莱利和布里奇特莱利等人。
布里奇特路易斯赖利(BridgetLouiseRiley,1931—)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英国女画家。1960年前,她主要画人物和风景,后来,她投入到光效应艺术中,创作出一批很富动感的作品。《流》作于1964年,是其有名的黑白绘画系列中的一幅。线条之间的关系似乎经过了仔细的推算和精心的编排,在画面上造成波折流转的效果。当眼睛盯着它时,画面便不断地起伏波动,“流”的幻觉产生了。
《约翰》,克洛斯作,1971—1972年,画布丙烯,254x228.6厘米,纽约威尔敦斯坦画廊藏。
照相写实主义又被称作超级写实主义,是流行于70年代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几乎完全以照片作为参照,在画布上客观而清晰地加以再现。正如克洛斯(ChuckClose)所说,“我的主要目的是把摄影的信息翻译成绘画的信息。”它所达到的惊人的逼真程度,比起照相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照相写实主义的画家们并不直接写生。他们往往先用照相机摄取所需的形象,再对着照片亦步亦趋地把形象复制到画布上。有时他们使用幻灯机把照片投射到幕布上,获得比肉眼所看到的大得多、也精确得多的形象,再纤毫不差地照样描摹。蓝本上一些不够清楚的细节,也被画家们予以修正,而具有同样的逼真性和清晰性。如此巨细无遗的精确画面,在某种意义上反倒成了对人们常规观察方式的一种挑衅。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形象的视觉感知不会细致到面面俱到,不放过任何细节。通常由于职业、情感、性格以及实用主义等诸多影响,眼睛会有所选择地对形象作出反应,有些可能经仔细观察获得了清晰印象,有些可能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很多时候,人们的看只是大致清楚而已。照相写实主义的写实几可乱真,但它对所有细节一视同仁的清晰处理,则暗示了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暗示了真实之下的不真实。此外,照相写实主义画家们有意隐藏了一切个性、情感、态度的痕迹,不动声色地营造画面的平淡和漠然。这种表面的冷漠之下,其实包含了某种对社会的观念,它反映的是后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精神情感的疏离和淡漠。
照相写实主义作品往往尺幅巨大,给视觉带来某种震撼。查尔斯贝尔(ChadesBell)认为,“极度地改变日常东西的尺寸,使我们能够进入里面,更容易探索它的表面和结构。”大尺幅的绘画是以一种独特的方法炮制出来。画家常常把照片划分为许多小格,再按照比例一小块一小块地仔细复制。显然在完工之前,看不出画面的整体效果。照相写实主义题材广泛,形象逼真,并且无一例外地摒弃一切主观因素。表面上看,它是对写实的回复,而实际上,它是对当代社会的某种揭示。写实,在这里已经成为与抽象并驾齐驱的一种现代艺术手法。
照相写实主义的出现曾经招来一片可以想象的批评和攻击,靠了画商的支持和大众的热情,它立住了脚跟且声名鹊起。这一风格的画家中,克洛斯以人物肖像为唯一的题材,埃斯特斯喜欢描绘都市街景,戈因斯对咖啡厅和快餐店感兴趣,查尔斯贝尔把精力花在描绘游戏玩具上,罗伯特贝希特勒则致力于平衡照片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尽管从事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的人数不算多,但它的影响倒是绵延不绝,甚至至今仍有人对它颇有兴趣。
克洛斯(ChuckClose,1940一)是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生于华盛顿,曾就学于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维也纳造型艺术学院。他早先从事抽象表现主义创作时,发现他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同出一辙,缺少自己的特点。为了追求自己的视像和观念,他于是转向了画人,且借助照片画人。他从1964年起描绘人像,两年后专以照片为蓝本作画。他调侃道,“抽象表现主义的画家都画得很‘帅’,我就采用最笨的。他们的画用颜色涂得很厚,我就只用黑白,涂得极薄。当然,后来我也用了色彩。”他终于找到自己,做到了与众不同。克洛斯描绘的对象都是他所熟悉的亲友,他了解他们的音容笑貌、个性心理,但在画面上,不仅人物毫无表情,不传达任何自己的特点,克洛斯也抹去自己的感情,不表露任何倾向。他用喷笔和电动橡皮代替可能泄露个性的画笔,费时耗力地进行他的工作。《约翰》是他70年代初的一件作品,人像逼真,纤毫毕现。皮肤、毛发、眼睛、眼镜等均被描绘得富有质感。如此大的尺幅,加上如此强的逼真,会让人产生一种念头,那就是真得“像假的一样”了。
Ⅳ 各流派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艺术流派简述
--------------------------------------------------------------------------------
Abstract Expressionism 抽象表现主义
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纽约的美国绘画流派。绝大多数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都是充满活力的?#21160;作派画家。他们经常急速有力地将颜料涂在大幅画布上,时而运用大笔触,时而滴染,甚至直接在画布上抛洒颜料。这种绘画方式常被视为与画作本身同样重要。其他的抽象表现派画家则采用一种平和、神秘的方式,以达到纯抽象意象。此派艺术作品并非全属抽象派或表现派,但一般相信此类艺术家以其自发性完成创作的手法,能引发并释放出他们潜意识中的创造力。
Art Informel 非形象艺术
法语中的informel意思是?#38750;形象?#65292;而不是英语中informal(?#38750;正式?#65289;之意。在20世纪50年代,非形象艺术画家所欲寻找出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作意象,而非借用前辈的那些可辨认的形态(参见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他们的目标是摈弃几何形与具象形,去探索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他们即兴创造形体和方法。非形象艺术的作品非常多样化,画家通常使用自由的笔触与厚涂手法。与同一时期在美国发展的?#25277;象表现主义?#30456;同的是,非形象艺术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具象与非具象的画家.虽然此派主要以巴黎为中心,但其影响力也远至欧洲其他地方,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与德国。
Bauhaus 包豪斯
包豪斯学校是由建筑师瓦尔特?#26684;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并于20世纪20年代成为德国现代设计中心。学校也反映了当时在欧洲的一些社会主义潮流,其理念是将艺术与设计融入日常生活。格罗皮乌斯坚信艺术家与建筑师应该与工艺匠一样,他们的作品应具有实用价值,并且是一般人买得起的。包豪斯学校的学生包括画家、建筑师、陶工编织工、雕刻家及设计师,他们如同文艺复兴时的画家与工匠一样,一起在工作室内研习。包豪斯的独特风格是简洁、几何化和高度精致。1933年纳粹政府称该校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活动中心而关闭该校。虽然包豪斯学校已遭解散,但离开德国移居世界各地的教师们仍继续发扬该学校的设计理念。
Barbizon School 巴比桑画派
在19世纪早期至中期,一群法国画家旅行到巴黎西南40英里外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叫巴比桑,位于枫丹白露森林的郊区。远离了城市生活的压力,画家们带着他们的画架深入乡村,在户外描绘大自然。他们画出了和暖的风景画及田里劳作的人们,并研究光线与大气对他们周围环境带来的瞬间影响效果。许多巴比桑画派的画家已被人遗忘,但他们的一些发现却为日后印象主义的创新技法作出了贡献。
Baroque 巴洛克
巴洛克是17世纪初盛行于罗马的重要风格,并在欧洲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持续到18世纪。巴洛克一词出自意大利语barocco意思是?#22855;异的?#12289;?#21476;怪的?#12290;巴洛克艺术一般以具有戏剧张力、能引发观赏者情绪为特征。典型的巴洛克宗教画有衣褶呈旋涡波浪状的圣母或圣徒,身边还环绕着一群像朵朵轻云般的天使。古代神话题材也很流行,同样也是用夸张的手法绘成。在此期间的艺术作品并非全是风格华丽的,较忧郁的戏剧化画家如卡拉瓦乔的作品也被归属于巴洛克艺术。
The Camden Town Group 卡姆登画会
一群英国画家于1911年组成的团体。团体成员经常聚会于画家沃尔特?#35199;克尔特在伦敦北部的的画室。他们的创作题材多以都市工人阶级的生活为主,并深受画家文森特?#20961;?#39640;和保罗?#39640;更的影响而采用强烈的形式与色彩。在1913年,画会与其他艺术团体,如着名的旋涡派画家(参见旋涡主义),共同组成了伦敦画会。
Cobra 哥布阿社团
1948年至1951年间存在于欧洲的一个国际性的艺术家社团。"哥布阿"之名取自社团最初成员居住的城市的开头字母(哥本哈根、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此社团的目标是提倡无意识的自由表现方式,以自由不拘的态度来作画,醒目的色彩使其作品生动有力。他们特别强调源自北欧民间传说和无意识的神秘象征的幻想意象,而不是纯粹的抽象形式。
Conceptual Art 概念艺术
在概念艺术中,隐含在作品背后的?#27010;念?#35201;比画家使用的技法重要得多。在20世纪60年代概念艺术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现象,并且其表现形式已非常多样化。其观念或?#27010;念?#21487;以用多样化的各种媒体来传达,包括文章、地图、图表、影视、照片、表演以及画廊里展出或专为某一特定地点的设计。有时风景本身即可成为艺术家的作品,例如理乍得?#26391;的?#22823;地艺术"和克里斯托的?#29615;境雕塑?#12290;通过概念艺术的作品所表达的观念,多来自哲学、女权主义、精神分析学、电影研究和政治行动主义。概念艺术的艺术家视自己为观念创造者而非作品制造人的看法,改变了传统对于艺术家和作品的观念。20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成立一个概念艺术的团体Are Povera,运用平庸和没有价值的材料,发展了这个观念。
Constructivism 结构主义
1913年在俄罗斯兴起的抽象艺术运动。结构主义一扫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应仿效现代工业技术的形式和过程。这一点特别适用于雕塑,由来自工业的材料和技术的各个部分?#32467;构?#32780;成。在绘画方面,同样的原则也反映于二维空间的形式中;抽象的形体被用来创造出令人联想起机械化技术的结构,并以近乎建筑的式样悬浮于空间里。虽然?#32431;粹?#30340;结构主义流行于俄罗斯革命初期,但其目标与观念一直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所采用。
Cubism 立体主义
这种创造绘画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于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由巴布洛?#27605;加索和乔治?#24067;拉克两人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和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24179;面?#29289;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立体主义不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艺术家那样去创造物体在空间中的幻觉,而是在画布上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永久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Dada 达达主义
?#36798;达?#30340;名称本身没有任何含义,是被用来称呼1915年至1922年盛行的一项国际性?#21453;艺术?#36816;动。它的主要活动中心是位于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店,由志趣相投的诗人、画家、作家与音乐家以无意识的诗、?#22122;音?#38899;乐与自发性绘画来共同参与的实验性艺术活动。达达主义强烈反对已确立的艺术势力和传统主义,此派的成员随时准备以任何手法发挥想象力,以在平庸粗俗的市民间制造严重越轨的事件。典型的达达主义作品为?#29616;成品?#65292;将一件从原有环境中抽取出来的平常物品当作?#33402;术?#26469;展览。达达主义这种狂热的反理性运动,为20世纪2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e Stijl 风格主义
1917年由特奥?#20961;?#26460;斯堡和皮特?#33945;德里安在荷兰所发起的一项艺术运动及杂志。他们认为艺术应在不断净化的过程中努力达到和谐、有序与清澄的境界。因而风格派的作品皆为质朴化和几何形体化,主要运用正方形。构成画面的是直线与纯原色这些最简单的元素。风格派的目标是极具哲理性的态度并用艺术观念来反映出宇宙的神秘与秩序。此运动在1931年随着凡?#26460;斯堡的去世而结束,但对欧洲的建筑与实用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1905年到1930年以德国为主要中心的一股艺术势力。表现主义画家意图发展能表现他们内心情感而非外在世界的绘画形式。他们的作品充满张力和激情且高度个人化,其基本观念是把画布当成表达情感的工具。强烈、不真实的色彩和戏剧化的笔触,使典型的表现主义作品具有生命力的震颤。因而不难理解文森特?#20961;?#39640;那粗犷的绘画技法与独特的色彩运用,会成为许多表现主义画家的灵感来源。
Fauvism 野兽派
1905年在巴黎的一个展览上,有一间展览室的绘画作品闪耀出纯粹而对比强烈的色彩。它们看起来是以狂热的激情画出的。一位评论家称这些作品为les fauves(法语,意为?#37326;兽?#65289;,从而得名。这些?#37326;兽?#33324;的作品,以明显的强烈色彩、戏剧化的笔触为显着特征,并凭借绘画的表现深度,引发出一个高度情感和彩色的快乐幻想世界。
Futurism 未来主义
1909年在米兰成立的一项前卫艺术运动。其成员的目标是把意大利从沉重的过去解放出来,展现现代光彩。未来主义成员对现代机械、运输及通讯设备十分着迷,因而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中,以棱角分明的形体和有力线条来表达物力论的感觉。未来派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即为捕捉速度与动感,通常是描绘同一物体或人物在同时间轻微移动的数种意象,来表现一种骚动的状态。
Gothic 哥特式
一种盛行于中世纪(约1150年到1500年)欧洲大教堂的艺术风格。此时的圣坛作品都摹拟教堂建筑精心制作。哥特式的绘画和雕塑的特色,便是描绘身形拉长的人物,在绘画中则很少描绘三维立体空间,所用的透视法多无特定的规则,令人很难信服。到了14世纪末期,此风格更趋优雅、精致,并提高了对大自然主题的兴趣。精致描绘动植物的细部,已成为绘画的普遍特色。后哥特式风格影响多个国家,因而被称为国际哥特式风格。
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
此项绘画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赞美林浴在自然光线下枣无论是曙光、日光还是薄暮的微光枣那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他们着迷于光线与色彩间的关系,以纯粹的色彩及自由的笔触作画。他们还根本改变了题材的选择,避开传统历史、宗教或浪漫题材,而专注于风景和日常生活的情景。?#21360;象派"的名字来自一位记者在看了克劳德?#33707;奈的《日出?#21360;象》后的一句嘲讽语。
Kinetic Art 活动艺术
此名称用来形容能具体表现真实或表面运动的艺术。这一概念最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被提出的,但直到50年代至60年代才盛行并至巅峰。活动艺术可以是相当简单的(例如亚历山大?#32771;尔德的用风力抖动的装置),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廷居利运用马达操作的雕塑)。此名称也适用于利用光线效果给观者造成动感幻象的艺术品。
Mannerism 矫饰主义
矫饰主义为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一种发展,通常被视为对15世纪至16世纪早期着重和谐、秩序与完美的一种反作用。此风格盛行于1520年到1600年间的意大利。其特点为鲜明且近乎耀眼的色彩、复杂的构图、夸张的形体与戏剧化的动态。?#30699;饰"一词源于意大利语maniera,意思是?#39118;格?#65292;具体指优雅、均衡、和谐。此词在若干世纪以来已发展出许多不同意义,但通常仍与直率地表现过度技巧、手法与富于幻想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关。
Minimalism 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主要发展于美国的一股绘画及雕塑潮流。顾名思义,极少主义艺术是指削减外在形式直指本质:纯粹的抽象、客观、无特征,排除外表装饰或表现性的姿态。极少主义绘画为单色画,且多经由数学计算画出方格或线状结构,却能引发一种庄严与存在感。雕塑家运用工业处理法及材料加钢、运用塑料甚至管道来制造通常为一系列的几何形体。这种雕塑没有引发幻觉的特性。极少主义可视为对支配整个如年代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主义注重情感表现的反拨。
Nabis 纳比画会
为活跃于19世纪80年代的一小群画家,他们受到保罗?#39640;更以纯色作画的启发。此派的手法如成员之一莫里斯?#24503;尼所言:?#19968;幅画作在作为一匹战马、一位裸女或一则轶事之前,本质上是一个覆益着色彩的平面。?#23485;阔画面上的平坦色块或图案,即是纳比派画作的特色。除绘画之外,此团体也对版画、海报、书籍插图、织物和戏剧设计感兴趣。
Neo(-Classicism,-Expressionism,-Romanticism)新古典主义、新表现主义、新浪漫主义
词头的Neo即?#26032;?#30340;意思,指复兴从前的潮流或理念。例如发展于18世纪后半叶的新古典主义,其目标便是回归古典,重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中的优雅风格。在艺术及建筑上的特色,即是对线条及对称的喜好,并经常借用古代艺术风格。新表现主义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美国及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画家,想重振表现主义的特色。新表现主义的作品倾向于高度个人化,且创作态度多热情激烈。新浪漫主义则是指20世纪结合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一种强烈戏剧化形式。
Op Art 光效应绘画艺术(视幻艺术)
一项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的抽象艺术运动。op art为optical art的缩写,意在开发人类视觉的一项运动。它凭借创造出看似闪烁、颤动的影像,和观众大玩视觉游戏。光效应艺术的作品本身虽为静止的,但其形状与色彩却能造成视觉上的动感。
Pittura Metafisica(Metaphysical Painting)形而上学绘画
此艺术运动为1917年由乔治?#24503;?#22522;里科和卡洛?#21345;拉在意大利创立。其特色为扭曲的透视法、不自然的光线及奇异的意象,并经常利用人体模型或雕像来取代人体。此派画家以一种不真实的关系安排物体,制造出梦境般的魔幻气氛。在这方面,形而上学绘画与超现实主义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与之不同的是,形而上学绘画着重于严谨的构图及建筑学理上的价值。
Pop Art 波普艺术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英美的一项艺术运动,其灵感来自消费社会及流行文化的意象。连环漫画、广告和大批量产品都是这一运动的一部分。波普艺本的特色,如其成员之一理乍得?#27721;密尔顿所说,是?#30701;暂的、流行的、可消费的、低成本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有创意的、性感的、滑头的、迷人的以及大商业的?#12290;这类粗率主题,通常在绘画方面是以硬边、类似照片的技巧,在雕塑方面则是对细节极少关注来加以强调。合成照片、组合艺术和拼贴,在波普艺术中也十分普遍。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拉斐尔前派社
为一群年轻英国艺术家在1848年所组成的社团。他们对英国绘画的衰落感到沮丧,试图重新唤起在文艺复兴极盛时期拉斐尔大师之前的早期意大利艺术,如桑德罗?#27874;提切利和菲利波?#21033;比作品中的真挚感。拉斐尔前派画家多描绘文学、历史与宗教场景,并经常在作品中提出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道德评论。此派作品质感表现丰富,细节描写细腻,显示出画家对花、织物装饰特性的浓厚兴趣。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人们生活在对上帝的敬畏中,教会无所不在。此时的艺术通常描绘天堂与圣徒.极少有描绘现实生话的。然而自14世纪起,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世上的重要性及影响力。这种再生(或?#22797;兴?#65289;的意义也反映在艺术上:人物变得更加逼真,空间更加真实,宗教故事也开始以人的观点去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初期的乔托、马萨乔风格的作品,到文艺复兴巅峰时期的达?#33452;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三位大师的不朽创作,艺术家愈来愈容易在画布、湿壁画与祭坛画饰上重建世界的形象。虽然文艺复兴通常与意大利关系密切,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德国和佛兰德斯也各自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然而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将重心摆在透视法及幻觉空间的创造上时,佛兰德斯和德国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则强调以精细、宝石般华丽的描绘手法呈现他们的周围世界。
Rococo 洛可可式
1700年左右发展于法国的一种轻快、愉悦的装饰风格,并在18世纪期间遍及整个欧洲。?#27931;可可?#19968;词出自法语rocaille,意思是指用来装饰喷泉或岩洞的有纹饰的贝壳或天然岩石。以室内装饰风格为主的洛可可艺术,典型的特色为迷人、优雅、轻快的气氛与淡而柔和的色彩。其主题经常为贵族或上流人士的辉煌过去及有伤风化的爱情故事。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盛行于北欧与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十分多样化,因此很难以单一的定义来解释。此派艺术家撇开理性教条,而重视想象力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经常描写一些特殊的情感,如恐惧、孤独、胜利和真挚的爱。浪漫主义正式结束于19世纪中叶,但这股潮流仍存留在20世纪的表现主义及新表现主义之中。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此派主要理论家安德烈?#21187;雷东称超现实主义的目标在于?#35299;决梦境与现实的既存矛盾?#65292;如此可发挥的范围便很广泛。此派画家常用摄影般精确的手法,描绘恐怖的、非理性的场景,用日常用品创造出奇特的生物,或开发能让潜意识显现出来的绘画技法。超现实主义作品虽具象征性,但仍表现出一个从平静梦境到梦魇狂想无所不包的奇异世界。
Symbolism 象征主义
19世纪末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学及艺术运动。象征主义画家否认现实主义,认为绘画应表现意念与心理状态,而不只是简单描写可见的世界。他们的风格从珠宝般华丽丰盛到苍白而从容都有,但共同的兴趣则在于超脱尘世的表达。象征主义者最偏爱宗教或神话题材,此外像情欲、死亡与罪恶也都是常见的主题。
Vorticism 旋涡主义
1914年由温德姆.刘易斯在英国成立的一种前卫艺术运动。?#26059;涡主义?#20043;名出自意大利未来派画家波丘尼的一段评论:?#25152;有有创意的艺术都是从情感的旋涡中散发出来。?#21644;未来主义一样,旋涡主义在绘画和雕塑上都采用粗糙、棱角分明和高度戏剧化的风格,并以捕捉活力与动感为目标。此艺术运动虽未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但却是英国艺术中第一个朝抽象方面发展的重要潮流。
__________________
Ⅳ 什么是装饰艺术、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光效艺术、幻觉艺术、东方神秘主义、太空主义。
装饰艺术英文名:decorationart。装饰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17-18世纪,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5-6世纪,指修饰、打扮。“女求作布衣麻履,织作筐绩之具。乃嫁,始装饰入门。”(《后汉书·梁鸿传》)。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
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未来主义的滥觞最早出现于1907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着作《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未来主义的雏形。未来主义思潮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一国,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光效应艺术,又称“欧普艺术”、“视幻艺术”。它是指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欧洲和美国的、用几何形象制造出各种光色效果、引起明暗与色彩的不同组合、发生运动幻觉和强化绘画效果的一种抽象派艺术。其常在平面绘画和立体作品中展现。光效应艺术是利用光学原理 ,以颜色转移时显现出的波形变化,或以制图仪画出很细的线条,以及人工处理的光色变异,给人造成视觉差错的“光效幻象”。光效应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远离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其是纯粹感情化的色彩或图式的符号形象。
幻觉既是不真实存在的景物。比如喝多了会有重影等,艺术的领域太大。就拿美术来说,色彩有其颜色的互补(红绿,黄紫,蓝橙),当你长时间看某一种颜色时,大脑就会出现其互补的颜色。当然,这是不真实的。在画色彩时我们往往会用到。呵呵,为了和谐嘛,你要是学美术的话,可以多看看专门讲色彩方面的书籍。
广义上的东方神秘主义是指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中难以理解的、超自然现象的学说流派的总称,由于中国文化文化曾长期在东亚各国处于主导与输出的地位,故狭隘的东方神秘主义主要是指中国各个民族所有关于对自然社会非常态思考与理解的学说及行为的总称。实质是对自然与社会的原始认识而未形成公认的学说,难以用自然科学检验或根本无法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