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受伤的狮子的介绍
受伤的狮子(公元前669—前626年间,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亚述在古代两河地区,亚述王朝雕刻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建筑装饰雕刻十分发达,建筑墙面上饰以表现战争、狩猎题材的系列浮雕,其中对动物形象的塑造最为精彩。亚述雕刻家不仅准确地刻画动物的自然形态,而且生动地表现出其强悍的生命张力,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出勇猛、善战的亚述人的精神气质。
Ⅱ 古代两河流域狮子形象雕塑
这是古巴比伦赫梯时期的文物
Ⅲ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是什么
约公元前4000年在希腊语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者,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已经产生了文明。大约公元前3000年,两河之南的苏美尔人已经建立了数以十计的城邦,这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人类最早的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曾被人遗忘,直至19世纪的考古发掘才为世人所重知。19世纪,德国哥丁根大学希腊文教授格劳特芬德,花费许多年读懂了波斯石刻上的40个楔形文字中的8个字,并运用这8个字读出了石刻上3个国王的姓名。1835年,英国人亨利·罗林生以同样的方法,释读了那8个字,此后,又释读了贝希斯敦石崖上的碑文。1848年至1879年,欧洲人在原亚述首都尼尼微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发掘,挖掘出了2万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各种文物5万多件。这些重大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根据考古资料推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体系源于苏美尔。约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苏美尔人创造了图画式文字。但是,这种文字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表达某种具体事物,无法表示抽象的概念。公元前3000年代,这种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因为苏美尔人通常用平头的芦竿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印刻出字迹,所以它的笔迹非常自然地都呈楔形。最初,苏美尔人把楔形文字刻成直行,自左上方下行。后来为书写得更清晰和避免已写出的文字受损,书写的方式改为每行由左至右,各行自上而下。
楔形文字是由一个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组成的集合体,总计约350个。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在阿卡德时代应用的领域日渐拓宽。巴比伦和亚述帝国兴起后,楔形文字不仅是实体事物的记录,也发展成为供宗教、历史、文学、法律等方面使用的文字。它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很大,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坦尼人都先后采用楔形文字表达自己的语言。
两河流域很早就有了文学作品,在苏美尔时期,文学作品以诗作为多。作品的主题大多是礼赞神祗、英雄和君王,具有宗教和神话的性质。例如,苏美尔人有一则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后来被犹太人吸收编造了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再现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后经基督教的宣传,诺亚方舟的故事广为流传。
在巴比伦时代,大部分文学作品采用阿卡德语,但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主题与情节和风格仍是苏美尔时代的,无非已经过加工雕琢,增加了新的风采。
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反映阶级矛盾、寓意深刻的佳作,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描写了主人和奴隶就12个问题进行的简短对话,揭示了在奴隶制度下奴隶无法生存的哲理。
自然科学在古代两河流域已有发展,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天文学就已产生了。苏美尔人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又根据月的圆缺和季节变化,分一年为12个月,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它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时间,为此设置闰月加以调整。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能将肉眼看到的星体绘成星图,能够把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别开来,还观测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以后,巴比伦人又区分出黄道上的12个星座,绘出黄道12宫的图形。新巴比伦时代,人们能够预测日蚀、月蚀和行星的会冲现象。同时,人们又以7天为一周,分别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的名字作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名称。置闰的方法也在进步,至公元前6世纪后期,巴比伦人已先后有了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然而,两河流域的天文知识是与占星术紧密相连的,带有许多迷信的成分。
在苏美尔时代,人们对1至5的数字已有了专门的名称,对“10”这个数也有了特别的符号。在巴比伦时代已兼用10进位和60进位,并把60进位法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如周天的度数为360,1小时为60分,1分为60秒等。古巴比伦人已经掌握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他们得出的圆周率常数为3与今天使用的圆周率非常接近。总之,两河流域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成就不仅对当时各国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希腊、罗马产生了影响。以7天为一周,分圆周为360度等,直到现在仍在沿用。
在建筑艺术方面,约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苏美尔地区就存在多级寺塔的建筑。由于两河流域石材匮乏,这种寺塔都用生砖(土坯)筑成,下面的几级都没有内室,实际上是一层层台基,只有最上一层才有一个小神庙。这时已经存在砖砌的拱门和圆柱。苏美尔·阿卡德国家形成以后,又有了王宫建筑。苏美尔人发明的拱门、拱顶和穹窿结构经常用于陵墓和房舍建筑,这极大地影响了两河流域地区的建筑。
亚述帝国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王宫建筑,王宫建筑在高大的台基上,有许多宫室和附属建筑。王宫大门两边墙上有一些人面兽身的浮雕,门口还有一对3米或4米高的人头、狮身、鹫翼、牛脚的雕像。王宫墙壁上装饰着许多浮雕,一般都表现国王出征、狩猎和宫廷生活的题材。亚述人喜欢塑造临危不惧、冷静果敢的猎手、陷入绝境而凶相毕露的狮子、身受重伤仍垂死挣扎的野兽。这些浮雕中的人物一般表现得比较呆板,而动物则刻画得生动逼真。新巴比伦时期,城廓和王宫修筑得更加壮丽。主要城门两边和王宫墙壁上都用彩色琉璃砖镶出种种动物的图案。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建筑是王宫里的“空中花园”,它实际上是一座土台,最高处达25米。由于两河流域的建筑多用砖、土为材料,所以不能像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那样坚固耐久,长久遗存。
Ⅳ 比较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的艺术特色
一、整体
1、古埃及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两河流域艺术各具特色。它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巴比伦时期,亚述帝国时期,新巴比伦时期和古波斯时期。
二、创作背景
1、埃及人想相信,他们死后可以继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就像植物在冬天死去一样,它们也能在来年再生。
2、他们崇拜的伟大神,掌管“鬼魂”的奥西里斯,也掌管导致植物生长的洪水,而奥西里斯自己也被敌人杀死,后来被妻子和孩子的魔法重生。
3、埃及祭司认为,只要法老的遗骸得到保存,他们就可以继续在陵墓内外“生活”。这导致了着名的“木乃伊”(药物、包裹和密封的尸体)、豪华的棺材和坚固的金字塔。
4、古时候,两河之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和沼泽,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带”。
5、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最初的文明几乎与埃及同时开始,出现了楔形文字,人类在此定居、耕种和繁衍。
三、宗教思想
1、古埃及的宗教思想也提倡人的灵魂无处不在。金字塔越大越坚固,法老就越不朽。
2、强烈地说,这种底部宽、体积大的方形圆锥体确实是最稳定的,它确实让人在心理上感到“不可动摇”。
四、雕塑
1、古埃及雕塑和绘画的独特之处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对神和国王的崇拜要求他们尽可能的完整,按照他们应该是什么而不是他们实际看到的,从而创造出某种形式。
3、例如,法老像的左脚通常放在他前面,而坐着的雕像必须双手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保持所谓的“正法”,完全不侧身。
4、苏美尔雕塑更为发达。许多圆形的雕像被留下了。苏美尔人时期最着名的作品是《金牛座竖琴》。在阿卡德时期,一些珍贵的艺术品被留下了。其中最着名的是沙贡一世的头像和那拉姆辛的石碑。
5、巴比伦时代最着名的纪念碑是汉谟拉比石。
五、作品
1、亚述最着名的浮雕是浮雕板雕刻。
2、作品《拉合尔普及他的妻子诺富特公主》是古埃及双座雕像的第一个代表作。根据古王国雕像雕刻的习俗,石灰石雕像通常是有色的。
3、因为男人经常在户外玩耍,风吹日晒,所以身体被涂成棕色。这个女人生活在一个深邃朴素的地方,她的身体被涂成浅黄色。这两尊雕像的线条柔和而舒展。
4、为了追求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埃及雕像善于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的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用乳白色石英做眼角膜,透明水晶做彩虹,并嵌入抛光的黑色檀香木作为瞳孔,使其在透明水晶中光彩照人。
5、《娜芙蒂女王画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创新精神的代表作。它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达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和周围的世界。
6、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力求展现人的个性,真实地刻画出一种古老的东方美。女性形象,自然生动,脸上充满了女性的活力和美感,彻底摆脱了以往强调女王雕像高贵地位的老方法。
7、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拉”和当地神“阿蒙”,因此他们建造了许多“拉”和“阿蒙”神庙,其中以卡纳克阿蒙神庙最为着名。建于公元前1800年,占地24.28公顷,由多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为柱式大厅,矗立在大厅中央,四周环绕着巨大的森林柱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
8、阿布辛贝尔神庙是埃及石窟寺的代表作,它是在尼罗河沿岸的悬崖上挖掘出来的。寺庙前矗立着4座21米高的悬崖巨人,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雕像。
9、雕像面朝东方,靠在山上,好像是从悬崖上长出来的。
10、美索不达米亚指的是当今伊拉克共和国的两条主要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入波斯湾。它们是古代文明的另一个发源地。
11、苏美尔雕塑更为发达。许多圆形的雕像被留下了。苏美尔人时期最着名的作品是《金牛座竖琴》。在阿卡德时期,一些珍贵的艺术品被留下了。其中最着名的是沙贡一世的头像和那拉姆辛的石碑。
12、巴比伦时代最着名的纪念碑是汉谟拉比石。
13、亚述最着名的浮雕是浮雕板雕刻。
(4)受伤的狮子属于两河流域哪个文明的艺术品扩展阅读:
一、发展历史:
1、共性。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是没有严格区别的,不妨称浮雕壁画。
2、有些艺术手法一直被延续下来,形成了埃及艺术独特奇异的风格,这种风格特征是:横带状的排列结构,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
3、画面构图在一条直线上安排人与物,人物依尊卑和远近不同来规定形象大小,井然有序,追求平面的排列效果。
4、注重画面的叙述性,内容详尽,描绘精微;人物造型程式化,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象形文字和图像并用。始终保持绘画的可读性和文字的绘画性这两大特点。
二、古代两河艺术四个时期
1、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在历史上大致可以把两河流域分为:
2、四个时期:
(1)、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2)、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3)、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4)、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网络-古埃及艺术
Ⅳ 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的动物雕塑有哪些特点
西亚的动物雕塑,从其表现手法看,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美索不达米亚人似乎从很早期开始,就对狮子这种猛兽有着巨大的表现热情。
西亚雕塑在表现狮子这种猛兽时,一般采用写实的手法,造型准确,不做太多的夸张或变形,这种写实乒法本身显示出西亚艺术家对狮子这种动物的熟悉。也是因为西亚文明有这个历史传统,在后来的巴比伦帝国时期,尤其是亚述帝国时期,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家们所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受伤的雄狮”,往往具有动人心魄的震撼性的艺术力量。当然,狮子这类艺术表现母题出现于西亚雕塑里,并不完全是作为崇拜或歌颂的对象,它们甚至在很多场合下,常常会成为国王们猎杀的对象。猎狮是西亚权贵们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早在公元前3,300年乌鲁克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权贵们猎杀公狮的石板浮雕,当然这一题材后来更成为亚述帝国历代国乏们最喜爱表现的题材之一。甚至到了公元7世纪的波斯王国时期,猎狮仍然是王室成员乃至王公贵族经常进行的娱乐活动,我国唐朝的一些墓葬壁画里,仍可见到来自西亚波斯帝国的同类题材的绘画或浮雕。很显然,西亚历史上的许多国王,通常都会通过与最凶猛的动物——“兽中之王”的雄狮较量,来证实国王自身的勇猛无畏与力大无比。
西亚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时期的献祭用陶瓶,瓶的外表有浮雕的雄狮形象
亚述帝国巴尼拔国王猎杀雄狮的场面 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宫浮雕
Ⅵ 人首带翼神兽像是两河流域哪个王朝的作品
人首带翼的那就有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是拉美西斯王朝的,但埃及只有一个尼罗河,没有两河。玛雅文明中的雨(羽)神或者是蛇羽神也是人首带翼的,但玛雅也没有两河。
Ⅶ 在两河流域的范围之内,以下哪一时期的文明具有最高的建筑水准
古代巴比伦,着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新巴比伦城墙。城墙以亮丽的蓝色为底色,由白、黄两色组成的狮子;公牛和龙的图案散布在城墙各处,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排序着,昂首阔步,栩栩如生。被后世人称为“空中花园”。
Ⅷ 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主要是建筑 雕塑 就是跟美术有关的)
两河流域:浮雕受伤的母狮,国王猎狮。人首翼牛像。汉莫拉比法典。
建筑:空中花园
埃及:雕塑 书记像,法老王阿赫那顿像,王妃艾菲尔提提像,涅费尔蒂王妃像,
建筑:金字塔,尖方碑
按照这些名字上网搜一下就好了
Ⅸ 两河流域的雕刻艺术是怎样的
两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起源于苏美尔,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产生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雕像作品。各种形状的苏美尔雕刻,无论是圆雕还是浮雕,都具有宗教特点,并在神庙内各具不同的宗教职能。在瓦尔卡遗址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乌鲁克的埃安纳塔庙里,有一件着名的浮雕石膏瓶,高90厘米,上面有三行精美的人物雕刻。最上面一行是女神伊南娜,全苏美尔人都供奉她,是最受欢迎的女神,雕像上一个裸体的祭司正向她献上一篮水果。伊南娜的下面是一些小神,站在模型神庙和一些动物的身上。第二行是裸体的祭司们拿着祭品。第三行是动物和植物,代表了她的两个“领域”。
阿卡德王国的建立带来了艺术上的飞跃,丰富了苏美尔人稚朴的造型语言,出现了短暂的“苏美尔文化的复兴”。在尼尼微出土的铜制雕塑头像,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范例,这个头像被认为是阿卡德王朝奠基者萨尔贡一世的头像。塑像面部塑造简练而逼真,须发的装饰手法独特而有力,在苏美尔石雕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
巴比伦时期遗留下来的雕塑很少。在马里发现的“手持流出液体的石瓶”的女神像,从风格上看,基本是传统的处理方法:女神手持石瓶,瓶中流出象征丰收的液体,水纹和衣纹融为一体。在苏撒山区发现的一尊黑色花冈岩雕凿的帝王头像,与汉谟拉比法典碑上的帝王形象十分相似:头戴宝冠,长石雕局部的精彩展现。髯编织成规则的纹样,眉毛和眼眶的造型保持着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古老传统,两眉相连,形成呆板的半圆形。这个头像被假定为汉谟拉比的肖像。还有一个脸和手都镀了金的青铜小雕像,它表现了一个态度虔诚、神态动人的供养人形象。
狮头鹰和双鹿。中间这个古怪的神兽竟象征什么,至今无人知晓。修复后的伊什塔尔门。两侧整齐排列着各种动物的浮雕。浮雕艺术几乎同巴比伦一样古老,在各城神庙里,都发现了某种题材的浮雕。浮雕镌刻在正方形的石灰石板上,从石板中部都有空隙这一点来揣测,石板制成后是用来固定在某一地方或挂在神庙内宗教礼器上的。这些石板上镌刻的题材主要是颂扬石刻的主人为神祗大兴土木的业绩和为此举行的庆典,或是记录军队挺进、战胜邻邦的史实。
具有“鹫碑”称号的安那吐姆石柱,是阿卡德浮雕中的杰出典范。这件纪念碑是用来歌颂拉伽什城邦统治者安那吐姆击败毗邻城邦乌玛所取得的胜利。这块石碑也是一块边界界石,上面刻着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契约。从石碑的上层的画面上,可清楚地看到安那吐姆王正率领军队去战斗,后面跟着一排方形列队的士兵。士兵头戴战盔,手持长矛,身上用大块盾牌连成墙以作掩护。下一层画面是国王站在战车上,正投掷长矛,指挥士兵与敌奋战。石碑的背面描绘的场面是把胜利象征性地归于战神恩利尔之子宁吉尔苏,他把俘虏集中在一个网中,用狮首鹰伊姆杜古德的形象看守着。在石碑的一个断片上,刻画了飞翔着的兀鹰带着敌方士兵的被砍下来的头颅。石碑上的题字揭示出画面的内容,它叙述了拉伽什军队的胜利,并且宣布,被打败的乌玛居民必须向拉伽什的神献纳贡品。这件浮雕反映出苏美尔人纪念性浮雕的基本原则,刀法圆润有力,开始突破苏美尔时期的宗教神秘色彩,注重世俗化的写实主义。
亚述王宫内的椴木浮雕由于各种原因,保存下来的古巴比伦浮雕艺术作品,为数极少。从这些艺术作品看,巴比伦人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东西,他们只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苏美尔—阿卡德人的传统。《汉谟拉比法典》也可看作是一篇浮雕艺术作品,它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柱上,体高2米多,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沙玛什面前接受法典。太阳神的威严与国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这时期还有另外一种赤陶浮雕。其中最完好的一件是绘有裸体女神莉丽思以及支撑她的狮子和猫头鹰的镶板。
到亚述时期,浮雕艺术渐趋完善,代表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的最高成就。亚述时期的浮雕相当发达,但圆雕很少发现。最着名的雕塑品要算霍尔萨巴德宫殿门口的“人头有翼狮身之守护神像”。这个怪物人头,狮身,蹄如公牛,头戴双层宝冠,留有整理过的长髯。雕塑家为了把怪物表现成在同一时间里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别出心裁地给这个怪物雕了五条腿。这样一来,从正面看,它是站着的;而从侧面来看,它却是走动的。整个雕像给人以威风凛凛的感觉,不愧是霍尔萨巴德宫殿的守护神。守护亚述宫殿的巨型人头狮乌尔军旗局部亚述艺术最出名的是宫廷浮雕。它常常具有一种真正的美,表现了亚述人所取得的最伟大的独创的成就。亚述雕刻较少宗教色彩,其主题通常是国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品大部分表现国王在阅兵、在休息、在接受贡品、在率军打仗、在打猎散心等,但几乎从未见到在履行祭司职能。妖怪、半神和英雄也有刻画,神却明显没有(除岩雕上外)或减少为符号了,如插在祭坛上的一杆矛或天空中的一个带翅圆盘。一般看来,亚述雕刻家似乎是历史上最早进行“人化”艺术尝试的一批人之一,他们要去掉艺术身上从史前继承下来的巫术或宗教含义。亚述浮雕用极为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充满着激烈的紧张的气氛。
一枚印章和它留下的印痕《亚述帝国战争》浮雕,表现的是国王亚述巴尼拔率领士兵攻打一个城堡的场面:沙场上战车急驰,横尸遍野,一片悲壮景象。亚述巴尼拔王身先士卒,站在战车上,正向敌军射箭,士兵们凶猛地冲向敌阵。城堡中的敌军还在抵抗,正用密集的弓箭射向亚述军队。国王身旁一匹驾车的辕马已经受伤倒下,但国王仍镇定自若地指挥作战。整幅浮雕采用散点透视手法,构图宏阔,各种道具、衣饰和建筑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细。浮雕上还刻有文字,记载着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
Ⅹ 简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色
两河流域文明特色: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地”。
新月沃地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10)受伤的狮子属于两河流域哪个文明的艺术品扩展阅读:
历史上两河流域各国取得的文明成就简述:
天文历法
两河文明的历法很有特色。在阿卡德时代,苏美尔人,制定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并发明闰月,通过置闰月的办法调整。开始依靠经验置闰,后来先后有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把一小时分成60分。在亚述时期,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在天文学方面,已经能够区别恒星和五大行星,还观察到黄道。
数学
苏美尔人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巴比伦算术
古代巴比伦人是具有高度计算技巧的计算家,其计算程序是借助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等数表来实现的。巴比伦人书写数字的方法,更值得我们注意。他们引入了以60为基底的位值制(60进制),希腊人、欧洲人在16世纪亦将这系统运用于数学计算和天文学计算中,直至现在60进制仍被应用于角度、时间等记录上。
代数
巴比伦人有丰富的代数知识,许多泥版中载有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问题,他们解二次方程的过程与今天的解法、公式法一致。此外,他们还讨论了某些三次方程和含多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在公元前1900~公元前1600年间的一块泥版上(普林顿322号),记录了一个数表,经研究发现其中有两组数分别是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斜边边长和一个直角边边长,由此推出另一个直角边边长,亦即得出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几何
巴比伦的几何学与实际测量是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已有相似三角形之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会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我们现在把圆周分为360等分,也应归功于古代巴比伦人。巴比伦几何学的主要特征更在于它的代数性质。例如,涉及平行于直角三角形一条边的横截线问题引出了二次方程;讨论棱椎的平头截体的体积时出现了三次方程。
古巴比伦的数学成就在早期文明中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积累的知识仅仅是观察和经验的结果,还缺乏理论上的依据。
技术
苏美尔的技术有:轮、锯、皮革、镯子、锤子、鞍、钉子、大头针、指环、铲子、釜、刀、长矛、箭、剑、胶、匕首、袋子、头盔、船、盔甲、箭桶、剑鞘、靴子、拖鞋、叉和酿酒。
语言文字
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将苏美尔语与其它,尤其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联到一起的企图都没有成功。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着语,也就是说,它的词由粘在一起的词段组成。
即使专家也很难懂苏美尔文字。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的语法结构。
建筑
两河平原缺乏石矿和树,因此苏美尔的建筑都是泥砖造的,砖与砖之间没有灰浆或水泥连接。泥砖建筑随时间会损毁,因此它们过一段时间就得被拆除、铲平和重造。随着时间的延续两河平原的城市因此不断抬高。这样的古迹被称为台勒(Tell)。在中东到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古迹。苏美尔人最壮观和最着名的建筑是塔庙,它们建筑在巨大的平台上。
迦勒底人
着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新巴比伦城墙。城墙以亮丽的蓝色为底色,由白;黄两色组成的狮子;公牛和龙的图案散布在城墙各处,由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排序着,昂首阔步,栩栩如生。被后世人称为“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模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宗教
苏美尔人的神话传说中有关的大洪水的故事,后来被犹太人改编后编入《旧约全书》,就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苏美尔人相信人是为了服恃神而降生的,国王是神明在世界上的代理人,人必须服从神,否则必受惩罚,因此建造高耸的塔庙,展现人神之间的关系。
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神也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说苏美尔宗教。苏美尔人的宗教拥有多神,同时拥有一个主神教。苏美尔人的信仰是最早有记录的信仰,它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宗教和占星学的源泉。
艺术
苏美尔人与阿卡德时代: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
雕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雕像身体呈圆拄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划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两河流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