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北极驻地艺术家有哪些

北极驻地艺术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7-24 03:51:06

‘壹’ 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艺术家五个就够了

可以参考一下

达·芬奇 (1452—1519年)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列奥纳多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父亲安东尼奥律师认识到儿子的绘画才能,决定送他进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芬奇在委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度过了6个年头,成长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人类智慧的典范。芬奇在佛罗伦萨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艺术和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岁那年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 型雕像。大师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着名的宗教画,那么芬奇在 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 《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着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瓦萨利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大师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大师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应聘为宫廷画家。大师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
据说,法国着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着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着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 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岩间圣母》(约1503-1506)(祭坛画189.5 x 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的画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圣母子和圣安妮

抱貂女郎

岩间圣母

母与子

米开朗琪罗(1475~1564)
Michelangel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1475 年3月6日生于阿雷佐附近的卡普雷塞,1564年2月18日卒于罗马。早年在佛罗伦萨画家D.吉兰达约的作坊当学徒,后因爱好雕刻转入以保存古雕刻遗物最多的美第奇庭园工作。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

米开朗琪罗雕像

1494~1499年米开朗琪罗游学威尼斯 、罗马所作《 酒神像》、《哀悼基督》更显露其卓越才华,以致整个罗马艺坛都难以相信这些杰作是出自他的手。1501~1505年主要在佛罗伦萨,雕像《大卫》和市政厅壁画《卡西纳之战》、《神圣家族》都是不朽之作。其中《大卫》净高 4.1米,以完全的裸体表现传说中犹太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敌人哥利亚的故事。大卫体态壮伟,有坚如钢铁之意,寓意力抗强权、捍卫祖国的佛罗伦萨人民,具有显明的政治意义。此作原计划置于大教堂作为装饰雕塑,但因塑造极为成功,政府决定将其安放在市政厅大门前,作为城市的象征;后为保护原作,已移至佛罗伦萨美术博物馆 。1505 年米开朗琪罗应邀赴罗马,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和制作陵墓雕刻,因计划几经变迁,虽为此断断续续工作约40年而未能完成,这是他终身的一大遗憾。
1508年米开朗琪罗接受教皇和政府任务,为西斯廷礼拜堂顶壁绘制壁画。为了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经过多次斗争,使教皇保证不再干扰他的工作 , 在取得充分创作自由之后,他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创作 。整个壁画以宏伟的建筑结构作边框 ,把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划成中央和周围两大部分,并以中央为主,全部绘以宗教故事和人物形象 。中央是取材于《圣经》中从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故事的 9 幅画,周围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卫等,全部绘画面积 500 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在长达4年的绘制过程中,他拒绝助手协作,一切亲自动手。艰苦的创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壁画揭幕之后,举世公认为空前之作。艺术界更认为他所塑造的气魄宏伟、体态健壮、具有强力意志与力量的众多人物形象,是文艺复兴盛期美术最完美的创造。

西斯廷小礼堂顶画

他的建筑设计,大胆运用古典柱式,开创了一代新风,并且善于突出柱式结构的立体感,对日后的巴洛克建筑有很大影响。
米开朗琪罗晚年除负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外,还参与了法尔内塞宫、皮亚城门和卡皮托广场的建筑设计。其中代表作是为圣彼得大教堂大厅设计的大圆顶。这个大圆顶底座以古典风格装饰,檐部屏板雕以花环,给人以坚实富丽之感;圆顶本身外形曲线富有生气,是他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固有的雄伟有力的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为以后欧美各国的大教堂和政府大厦的屋顶建筑树立了样板。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晚年创作的祭坛画《最后审判》和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作雕刻;这座陵墓虽未完成,但许多雕刻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隶》以及其后为美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昼》与《夜》和《旦》与《夕》等。

PHAELraphaell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 Raphael 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 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 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1504 ~1508 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 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

1509年后,他被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去绘制梵蒂冈皇宫壁画,其中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这批遍布大厅四壁 和屋顶的绘画,分别代表了人类精神活动的4个方面:神学、 哲学、诗学和法学,作品除发挥了他特有的绘画风格外,还特别注意到了绘画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给人以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之感。这期间重要作品还有为埃利奥多罗厅绘制的《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和《波尔申纳的弥撒 》,为火警厅绘制的《波尔戈的火警》和为法尔内西纳别墅绘制的《加拉泰亚的凯旋》等。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运用 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被誉为古今壁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拉斐尔23岁时自画像《西斯廷圣母》 他的肖像画也有很高成就。特点是形神兼备,气韵盎然。 多采用微侧半身姿态,将背景隐去,唯以人物自然亲切的神态突出于画面。代表作为《卡斯蒂廖内像 》和《披纱女子像》。前者描绘一位学者,其优雅的风度和深厚的学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描绘的是一位女郎,她的容貌和作者笔下的圣母形象近似,但典雅的服饰,健美的体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 ,他已患重病 ,仍在绘制《基督变容》,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表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贰’ 德国有哪些着名的文学艺术家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1、海因里希·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德国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诗歌集》(1827年)为海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是他的第一部诗集,包含《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

代表作有《哈尔茨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论浪漫派》、《西里西亚织工之歌》、《罗曼采罗》等。

2、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3、汉斯·霍夫曼

汉斯·霍夫曼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维森堡 ,早年在巴黎以立体主义风格画静物和风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德国。1930年迁居美国,1934年创办霍夫曼美术学校,传播现代派绘画原理,提倡纯抽象创造性表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他本人194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多为抽象画,

代表作有《春》、《大门》。

4、阿尔布雷 希特·丢勒

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祈祷之手》、《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神与魔鬼》等。

5、诺瓦利斯

诺瓦利斯,原名格奥尔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弗莱赫尔·冯·哈登贝格,德国浪漫主义诗人。1772年5月2日生于曼斯菲尔德附近的上维德施泰德一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790年在耶拿随费希特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1791至1793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

他的抒情诗代表作有《夜之赞歌》(或《夜颂》)(1800),《圣歌》(1799)等。他还写过长篇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非常着名。他也因此被誉为“蓝花诗人”

‘叁’ 西班牙的着名画家有哪些

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委拉斯开兹、胡安·米罗等。

1、萨尔瓦多·达利

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普波尔侯爵(西班牙语: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i i Domenech, Marqué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简称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

是着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

在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2、胡安·米罗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

米罗认为,情欲是最自然、最合乎本性和情理的现象,是生命的原动力。

他对女性的魅力十分着迷,可以说他终生探讨最多的也是女性和关于男女性生活。但在生活中,米罗不沾女色,他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儿。

1983年12月25日,米罗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妻子比拉和女儿多萝娜。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欧洲文化艺术界把1993年定为“米罗”年,举办了盛况空前的作品展览和艺术活动。如果大师地下有知,一定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3、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着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4、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出生于西班牙萨拉戈萨,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

戈雅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阳伞》、《巨人》等。

5、委拉斯开兹

委拉斯开兹,又译名委拉斯贵支,全名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1599年6月6日-1660年8月6日),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

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弗朗西斯科·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胡安·米罗

网络——委拉斯开兹

网络——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萨尔瓦多·达利

网络——巴勃罗·毕加索

‘肆’ 现代艺术150年 原始主义

虽然他们都从同一古代源泉中汲取养分,但那些巴黎艺术家仍拥有自己独特的影响力。当时法国已在西非建立了殖民地,因此当地的手工制品得以被那些从非洲回来的法国商人源源不断地带回巴黎。他们归来时携带着形形色色“具有异国风情的”纪念品,比如色彩缤纷的纺织品、雕像和非洲村庄宗教仪式里五花八门的物品。其中,非洲的雕刻面具格外受欢迎,在城里的古董商店和民族志博物馆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将成为现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基因之一。

在将年轻一代引导到这条道路上,艺术家莫利斯·德·弗拉芒克(1876—1958)功不可没。据他自己说,1905年他在巴黎郊外阿让特伊的咖啡馆看到了三个非洲面具,一切都从这里开始。那天,天气酷热,这位艺术家正在物色一杯提神的葡萄酒,以奖励自己在室外连续工作了数个小时。过多阳光和过度酒精加在一起,是否影响了他的精神状态,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事实是,他在看到那些面具后,立刻被它们的表现力所震撼,他认为这种表现力是“本能的艺术”。经过好一番讨价还价,他才最终从咖啡馆老板手里买走了面具。他把它们小心地包好带回家,展示给那些与他一样狂热的朋友们。

他是对的。亨利·马蒂斯和安德烈·德兰(1880—1954)被打动了。此前,这三位艺术家就已经对梵高的鲜明用色和高更的原始趣味赞赏有加。现在,当研习弗拉芒克的非洲雕刻时,他们从中领会到一种西方艺术里缺失的自由。

短短时间之内,面具在他们当中激起的谈话促使三位艺术家采用了一种新画法,即色彩和情感的表达要优先于忠实的再现。那个夏天,马蒂斯和德兰,这对曾在巴黎一同学习的老朋友,甩开了有点讨人嫌的弗拉芒克,前往法国南部的科利乌尔度假。

马蒂斯和德兰回到巴黎后,将他们这段时间里的作品展示给弗拉芒克。德兰曾和弗拉芒克在军队待过一段时间并目睹过这位朋友火爆脾气造成的难堪后果,此时他紧张不安,不确定易怒的弗拉芒克会作何反应。弗拉芒克看了一眼艺术家们假期中的作品就走开了。他径直去了工作室,拿上画架、画布和颜料,然后离开。

这幅画的整体效果就像是一次视觉上的冲击。弗拉芒克直接从颜料管里挤出颜料,不经调色,用它画出颜色极端的图像以表现自己极端的感受。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他曾说自己“将感受到的任何事物调换成一首纯色的管弦协奏曲……我本能地转化我所看到的,不用任何方法,这种传达真理的方式,具有更多的人情味,而不是艺术性。我挤出并挥霍了无数条蓝绿和朱红的颜料管。”的确如此。《布吉瓦尔的餐馆》是一幅关于真实生活的作品,但我们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了解。

同年秋天,三位艺术家觉得,他们已有足够多的好作品,来代表他们那些色彩丰富程度足以令人震惊的画风,去参加1905年的秋季沙龙。新沙龙成立于1903年,与学院派日益落伍的年度展相抗衡,意在为先锋艺术家们展示作品提供另一可供选择的场地。展览委员会里的一些成员看了他们令人迷幻的作品后建议不要公开展出。不过,作为委员会里一个有影响力的成员,马蒂斯不但坚持展出自己和两位朋友的画作,还要将它们都挂在同一个房间里,以便参观者充分感受到它们的用色之妙。

对于他们的努力,外界反应暧昧。有些人觉得那些华丽饱和的色彩有趣,而大多数人对此无动于衷。颇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家路易斯·沃克塞尔趣味保守,轻蔑地说这些绘画是野兽的作品。又一次,评论家的谴责不仅命名了一场新的现代艺术运动,而且成为其发展的推动力。

德兰、马蒂斯和弗拉芒克原本没打算发起一场运动,并没有什么宣言或政治议程。他们只是想开拓梵高和高更尚未涉足的表现领域,尝试找回那些非洲手工艺品里明显蕴含的原始气质。不过,沃克塞尔辩论道,他们经过不断试验发展出的一套用色方法,对于1905年的艺术评论家说来可能太过了。把某些颜色组合安排在一起,是为了创造出部落手工艺品般强硬而令人难忘的作品,这些工艺品正逐步占领艺术家的工作室。但是,这些评论家的眼睛当时可受不了这些。对一个仍妥协于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界而言,野兽派那浓重的用色一定显得极其粗俗浮华,但其实马蒂斯和粗俗浮华根本就沾不上边。

《戴帽子的妇人》将盛行的特立独行之风提升到了新高度。它的用色如此自由散漫,看起来像是在一块好用的调色板上随意涂鸦。考虑到马蒂斯画的正是自己的夫人,这就更丢脸了。刚开始时他还循规蹈矩,笔下的夫人衣着漂亮优雅,作为法国中产阶级时髦的一员,其着装足够得体。她戴着新潮的手套,拿着一把扇子,美丽的红褐色秀发大部分藏在精巧的帽子下。到此为止,一切都好。马蒂斯夫人会心满意足的。

色彩斑斓?我同意。刻画精准?不沾边。你上次看见一个绿鼻子的人是在什么时候?这会使马蒂斯夫人难堪?一定的。如果马蒂斯这样处理一幅风景画,它可能会引起争论,但他画的是一位女士,引起的便是公愤了。雪上加霜的是,当被问到他夫人当时到底穿的是什么时,据说艺术家马蒂斯的回答是:“当然是黑色的。”这幅画比印象派的作品更简略,比梵高的作品颜色更鲜亮,比高更最热情洋溢的作品还要更华丽。事实上,它最像塞尚的风格。马蒂斯用一个又一个色块构造出笔下形象,这种做法表明,他已采纳了塞尚的建议,画他真正看到的,而不是被教导应该看到的。这个矜持的男人,以一场活泼的色彩盛宴透露着他对夫人的爱恋。

经过几天的犹豫不决,《戴帽子的妇人》被一个叫雷欧·斯泰因的美国侨民买下。他和他妹妹就是当时备受尊敬的斯泰因兄妹,他们于1903年移居巴黎。雷欧和格特鲁德·斯泰因的公寓位于塞纳河南岸时尚区蒙帕尔纳斯的弗伦吕斯街,成为造访或居住在巴黎的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和哲学家的核心据点。定期举办的“沙龙”是大家非去不可和不得不瞧几眼的地方。雷欧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和收藏家,格特鲁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他们共同收藏了数量惊人的现代艺术品,还建立起一个有影响力的朋友圈子。他们不但是这座城市知识界里的着名人物,还充当着艺术家圈子里的鼓动者。他们鼓励那些艺术家继续努力,以购买艺术家作品的方式来支持其言论——即使他们对其作品不怎么喜欢。马蒂斯的《戴帽子的妇人》就是这种情况,雷欧曾形容这幅画为“我所见过的最讨人厌的一团颜料”。

不过,他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接受了马蒂斯的作品和正在采用的新画法。他是如此赞赏,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又购买了这位艺术家另一幅有争议的作品《生之欢乐》(1905—1906,彩图11)。这次购买显示出斯泰因兄妹对他们的艺术家朋友以及自身判断力的信任。这例子也说明了,精明的赞助人在帮助艺术家建立起其显要艺术生涯上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正如15世纪莱奥纳多·达·芬奇和更晚一些的达米恩·赫斯特的情况那样。幸运的是,斯泰因兄妹有一个足够大的公寓来放纵自己的激情。《生之欢乐》是一幅约2.4米×1.8米的恢宏之作,他们不得不把它塞到他们已有的塞尚、雷诺阿和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的众多作品之中,其中也包括马蒂斯的《戴帽子的妇女》。

《生之欢乐》是典型的野兽派作品。马蒂斯的出发点是田园风光,传统风景画中一个历史悠久的题材。他创作了一幅充满享乐之愉悦的画面——做爱,音乐,舞蹈,日光浴,采花和休闲——在一片点缀着橙色和绿色树木的亮黄色沙滩上。这些树优雅地弯下身,为一些清冷的蓝紫色草地投下片片阴影,情侣们在草地上亲吻、拥抱。远处平静的海有着和草地一样荒诞的颜色,充当了金色沙滩和奇怪的粉红色天空之间的水平分界线。

过去对这幅画的研究都关注他不久前和德兰的科利乌尔之行,其实,他的灵感之源要古老得多。这可以追溯到16世纪,阿戈斯蒂诺·卡拉奇(1557—1602)的画作《互爱》几乎描绘了同样的场景。两幅画的中景附近都有一组快乐舞者,在他们前面的近景里躺着两个懒洋洋的人。它们的右下角都有一对坐在阴影里的情人。两幅画都被上方伸展的树枝框住整个画面,并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画面中心,引向一个明亮的开口。噢,而且,这两幅画里所有人都一丝不挂。看吧,两者惊人地相似。

只不过马蒂斯呈现的是一个糖果色的视觉景象,其中粗略勾画的古怪人物十分突出。这幅高度个人化的作品见证了,不管是作为伟大的色彩家还是设计大师,马蒂斯正步入他的全盛时期。追寻他笔下那种轻松、优雅和流畅的线条,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他在画布上留下的符号虽然简单,却和观众建立起直接而难忘的联系,这种能力使他从一个好画家上升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画中形状对比所造成的和谐效果,以及构图的统一性,在绘画史上鲜有匹及者。碰巧的是,那些可以与他比肩的少数几位天才中,有一位当时也正住在巴黎。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是位成名较早的年轻西班牙艺术家,1900年他尚为少年,第一次去巴黎就迅速显露头角。到1906年,他已在这座城市立稳脚跟,成了一位先锋艺术明星,是斯泰因兄妹那座被艺术作品填满的公寓里的常客。正是在那儿,他见到了马蒂斯的最新作品,眼红得不得了。这两人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暗中拼命地竞争,都密切地关注对方的作品。不久前塞尚去世,“当今最伟大的艺术家”这个头衔处于空缺状态,他们私下都意识到,为争夺这一称号,两人将会有一场正面的战斗。

巴勃罗·毕加索和亨利·马蒂斯两人截然不同。费尔南德·奥利维耶,既是毕加索当时的情人,也是赋予其灵感的女神,在评论马蒂斯时,她说两位艺术家“仿佛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毕加索来自西班牙南方的炎热海岸,马蒂斯来自寒冷的法国北部:两人的性格与各自的出生地相称。马蒂斯虽然年长十多岁,但因为早期曾从事律师行业,艺术家生涯开始得较晚,因此在事业上,他与毕加索同辈。

在她出版的回忆录里,费尔南德·奥利维耶详细描述了两位艺术家体格上的不同。她写道,因为“规整的容貌和浓密的金色胡子”,马蒂斯“看起来像位艺术界前辈”。她觉得他“严肃而审慎”,有着“令人惊异的清晰头脑”。她男朋友则显然不同,她形容其为“矮小、黝黑、健壮,忧心忡忡得令人担心,有着一双阴郁、深邃而敏锐的眼睛,不过眼睛却出乎意料地温柔”。她幸福地写道,他没什么“特别迷人之处”,除非你认识到他有一种“特殊的光芒,一团内在的火焰赋予了他一种磁力般的吸引力”。

两位艺术家与斯泰因兄妹发展起来的友谊,促成了现代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之一。1906年深秋的一天,毕加索顺道到斯泰因家小酌。他到达时发现马蒂斯已经在那儿了。毕加索和马蒂斯打了个招呼,在对面坐下。当他前倾身子和他的艺术家同伴说话时,发现这位野兽派画家正偷偷在衣服下摆上抓着什么东西。眼尖而机敏的毕加索顿生疑窦。

“亨利,你拿着什么?”毕加索问。

“嗯,啊,嗯,没……没什么,真的。”马蒂斯回答,毫无说服力。

“真的?”毕加索追问。

“嗯,”这位前律师紧张地摆弄着眼镜说,“只是个傻乎乎的雕刻。”

毕加索像从孩子手里没收玩具的小学老师那样伸出了手。马蒂斯犹豫了一下,把东西给了他。

“你从哪儿发现它的?”惊呆了的毕加索咕哝道。

看到他的东西在这个西班牙人身上产生的效果,马蒂斯试图轻描淡写地说道:

“哦,我来的路上在一个古玩店偶然找到的,只是为了好玩儿。”

毕加索望向房间的另一边。他了解自己的对手可不仅于此。马蒂斯做事从不“为了好玩儿”。毕加索是个做好玩儿事的人,可马蒂斯不是。

几分钟过去了,毕加索一直在研究马蒂斯递给他的木质“黑人头”。最终,他把它还了回去。

“它使人想起埃及艺术,不是吗?”好奇的马蒂斯提出了他的设想。

毕加索站起来,一言不发地走向窗边。

“线条和形状,”马蒂斯继续道,“和那些法老的艺术相似,不是吗?”

毕加索微微一笑,找个借口离开了。

他并非有意对马蒂斯无理,只是无言以对——被他所见的彻底震住了。在他看来,这具非洲雕刻是一尊偶像,一件用以抵挡未知鬼魂的魔法之物,拥有不可知不可控的奇怪的黑暗力量。这个西班牙人受它引诱,神思恍惚。他不觉得寒冷害怕,反倒全身发热、充满活力。毕加索想,这,就应该是艺术的感觉。经过德兰的一番劝说,他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他前往巴黎民族志博物馆去看非洲面具藏品。当他到达展览场地时,那里的气味和对展品的疏于管理令他觉得厌恶。但他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些物品的力量。“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说,“我想逃,但我没有。我一直,一直待下去。我知道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有些事情将要发生在我身上。”他感到害怕,相信这些手工艺品正阻止神秘危险的幽灵靠近。“我看着这些偶像,然后意识到我自己也在和一切作对。我也相信一切都是未知的、敌对的。”毕加索后来说。

艺术史上有许多号称 “大爆炸”的时刻,据说这些时刻戏剧性地永远改变了绘画和雕塑的进程。在眼前的这个例子里,确实如此。毕加索和这些面具的相遇引起了历史上最深远的变革之一。在几小时里,这位艺术家反思了他的一幅作品,画了有好一段时间了。很久以后,他回忆道,见到这些面具使他“明白了自己为何是一位画家”。“就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说,“在那个可怕的博物馆里,面具,印第安人的玩偶,落满灰尘的人体模型,一定是在那时,《亚维农的少女》就在我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不是因为那些形状,而是因为这是我第一张驱魔的油画——是的,绝对是!”

正是《亚维农的少女》(1907,彩图13)促使了立体主义的出现,后者转而又引领了未来主义、抽象艺术,等等。迄今为止,许多同时期的艺术家还认为它是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一幅画。1906年秋的那天,毕加索要是没顺道去斯泰因兄妹的公寓,这张画(我们在关于立体主义的下一章里将详细讨论它)可能就从未出现,一想到这,不禁让人感觉怪怪的。

在获得斯泰因兄妹款待和赞助的同时,毕加索同样喜欢在他蒙马特的工作室里招待别人。那是一个格局简单的空间,位于一幢被称为“Le Bateau-Lavoir”的公寓楼里,楼里面都是艺术家工作室,大楼的名字意为“洗衣船”,因为它在大风中会发出像木船一样叽叽嘎嘎的声音。毕加索在那儿为朋友举办聚会,或做东招待客人,以支持和推进艺术家同行们的事业。有时,他也为特别喜欢的人举行盛宴……

“该死的!”沮丧的毕加索咕哝着。

都怪他自己,他很清楚这一点,他没有理由责备任何人。他怎么能蠢到这种地步?记住它又不是什么难事——晚宴的日子。更何况你就是东道主!这个声名日隆的矮小西班牙人环顾着摇摇欲坠的工作室寻找灵感——一种他在通常情况下俯拾即是的天赋。而今天,在11月的一个暗夜里,众人翘首以盼,毕加索颇感压力之际,它却无影无踪。

两小时后,巴黎的先锋艺术精英们将爬上巴黎北部蒙马特陡峭的山丘,期待着享用一顿美妙的晚餐和一个狂欢之夜。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和艺术家乔治·布拉克(1882—1963)只是蔚然可观的来宾名单上的寥寥几位。大家都期待着,这会成为难忘的一夜。

毕加索是个引人注目的艺术家和鉴赏家,热衷于变戏法似的变出高级烹饪和上好红酒,然后就着苦艾酒,一边狂欢作乐,一边享用。不过当客人们在家整装待发之时,毕加索的计划却乱成一锅粥。他跟提供食物的人说错了日期,即使不幸的艺术家恳求了好几分钟,那人还是拒绝帮他摆脱困境。毕加索订的食物可以吃上两天,不过订晚了两天。真是该死。

不过,这又如何?没有什么比稚气的笨拙和孩子般的恶作剧更让毕加索和他的年轻朋友们喜欢的了。即使今夜发生的是一场灾难,也一定会成为日后消遣的谈资。他们会回忆这个令人捧腹的晚上,当毕加索六十四岁的贵客——艺术家亨利·卢梭(1844—1910)——到达时,满怀期待会有一条红毯将他引向一场以他名义举办的盛会,结果却发现宴会被取消,所有客人都消失,跑到路边的红磨坊里去了。值得庆幸的是,这并没有发生。不过,年轻一代的无可救药,对一个自学成才、大多数艺术界权威认为毫无希望的艺术家来说,其实是恰如其分的褒奖。

亨利·卢梭是一个简单的人,没受过多少教育,总是一副无辜天真的样子。蒙马特这群人给他起了个外号“Le Douanier”,意为“关税员”,因为他的工作是收税。像大多数外号一样,它带着亲昵而嘲弄的调调。“卢梭是个艺术家”这一想法稍微有点儿好笑。他没受过训练,和艺术界没联系,只是在四十岁时开始把绘画当做周日下午的业余爱好。更要命的是,他真不是艺术家的类型。艺术家要么有放荡不羁的倾向,要么是想解决严肃艺术问题的有学术思想的个体,或两者兼而有之。卢梭哪一类都不是。他就是个普通人:中年,无明显特征,在芸芸众生中静静过着乏味的生活。

四十岁左右的古怪收税员不会成为现代艺术巨星,或者说,不经常会。但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卢梭是他那个时代的苏珊·波依尔。还记得人们怎么把那个没见过世面、头发花白的苏格兰歌手当成笑话吗?她配吗?然后她开唱了。于是,那些嘲笑挖苦的人发现她大有天赋,不仅拥有美妙的嗓音,还具备一种用心演唱一首歌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来自她的质朴。卢梭的时代或许没有《X音素》这个节目,但有另一个类似的事物。新近成立的独立沙龙是一个没有评审团的展览,欢迎一切参与者展出自己的作品。1886年,卢梭决定参加展出。这时他已经四十几岁了,乐观地希望以此作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生涯的开端。

但进展并不顺利。卢梭成了整个展览上的笑话。评论家和观众一边窃笑一边对他的作品大肆奚落,为如此愚笨的人竟认为自己的画值得公开展出而目瞪口呆。他的《狂欢节之夜》受到了可怕的抨击。画的主题还勉强可以:冬夜,身穿狂欢节服装的小两口在回家路上经过一片耕地,叶子落尽的森林上空挂着一轮满月,将一切照亮。但耳濡目染着学院派绘画长大的公众无法接受卢梭表现这一场景的稚拙手法。他们还在努力消化着印象派带来的新观念,应付不了这位关税员所呈现的过于外行的种种尝试。他们看到小两口的脚悬在地面上几英寸的地方,看到卢梭没能创造出一种可信的透视感,而且整个画面的构图无可救药地单调而笨拙。人们评论说“我五岁的孩子都能这样”,这幅画算是这句话出现的早期例子。

然而卢梭技巧和知识上的欠缺,反而促生了一种极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就像你在孩子图画本里见到的那种简单图案,但同时又具有日本木版画二维图像的明晰。这是一种有着惊人力量的结合,赋予他的绘画以冲击力和独特性。一位重要性不下于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的人,曾因其“涵义的精确和色调的丰富”而赞扬《狂欢节之夜》。

卢梭的朴实有个好处,就是他对批评不那么敏感。自从他开始后半生事业的那一刻起,他就相信自己一定会弄出点儿名堂来,什么也劝阻不了他。因此,像建筑师面对丑陋但无法移动的障碍时那样,他将难题——他的稚拙——变成了作品的主要特点。

到1905年时,他已从收税员的位置上退休,全身心地投入成为受人尊敬的艺术家的事业之中。他以作品《饿狮猛扑羚羊》(1905,彩图12)参加享有盛名的秋季沙龙。就技巧而言,此画依然相当拙劣。题目中的羚羊看起来更像头驴,原本凶残的狮子邪恶依旧,但看上去却像个布袋木偶,而栖息在周围丛林里的各种生物注视着这一无实际意义的行动,它们像是直接从“视觉大发现”里搬过来似的。这是他几幅丛林主题画之一,它们全都遵从一个模式:画面中央一只食肉动物正将那不幸的牺牲者扑倒在地,周围是茂盛丛林,里面长满了具有异国风情的叶、草、花。天空永远是蓝的。太阳——如果明显可见的话——要么在上升,要么在下落,但从不投下光亮或阴影。有理由说,这一系列绘画里,没有一幅和现实沾边儿或令人信服。

卢梭去过比巴黎动物园更具异域风情的地方,其可能性和他声称所去过的那些地方一样,都微乎其微。关税员经常耽溺于幻想:他是个爱做梦的人,一个牛皮大王,乐于强调这些画的灵感来自他在墨西哥度过的时光,当时他和拿破仑三世的军队一起与马克西米利安皇帝作战。没有证据证明,他曾参加过这场战斗——甚至为此离开过法国。这使得他成了许多人嘲笑的对象。但对另一些人(包括毕加索)而言,他有几分英雄模样。不是说他的绘画能力,人人都知道,就技巧而言,卢梭比不上达·芬奇、委拉斯开兹或伦勃朗。但他风格化的图像里有点什么东西,吸引了这个西班牙人及其周围的圈子。

那就是卢梭的画里流露出来的稚嫩的天真。对远古和神秘之物着迷的毕加索感到这位关税员的艺术已超越了对自然世界的描绘,而进入了超自然的领域。这位年轻艺术家怀疑卢梭有一条直达冥界的通道。他的天真使他能够直抵深埋于我们所有人的人性的核心:那是一处禀受天启之地,而教育使得大多数艺术家无法企及。毕加索偶然发现《一个女人的肖像》(1895)时的情形,更是加强了他的这种直觉,而卢梭的这幅画成了前文提及的赴宴的前因。

他并不是在高端艺术品经销商那儿发现这幅画,也不是在沙龙上,而是在蒙马特殉道者街的一家废旧品商店里偶然看到的。它正以五法郎的价格被这家店的老板——一个不入流的艺术品商人——贱卖,这样的标价好像不是出自一幅艺术品,而是一张卖给贫穷画家用的二手油画布。毕加索在店里买下了它,余生它都伴随在他左右。他后来回忆道,它“以使人痴迷的力量紧紧吸引着我……它是最真实的法国心理肖像之一”。

倘若卢梭不是在1895年,而是1925年创作了《一个女人的肖像》,它会被认作是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因为它梦一般的氛围,使得原本平常的一切也显得奇特起来。这是一位严肃的中年女人的全身像,她的目光冷冷地穿过观众肩膀的上方。她身穿长款黑色连衣裙,浅蓝色的蕾丝衣领与腰带相配。卢梭让她站在一个看起来是巴黎中产阶级公寓的阳台上,色彩丰富的窗帘被拉到一边,露出了种满植物的窗台花箱。在她身后,远处是巴黎的城防工事,或许是模仿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背景(卢梭曾被允许进入藏有《蒙娜丽莎》的卢浮宫进行描摹)。卢梭画中的这位女士右手拿着一支剪下的三色紫罗兰,左手放在一根上下颠倒的树枝上,犹如手杖一样支撑着她。中景里,一只鸟在天空中飞(它看起来竟像要直直地撞上她的太阳穴,但其实那是卢梭缺乏透视感造成的)。

为了卢梭之夜,毕加索将这幅画放在他公寓里最显眼的位置,为此不惜移走了他不断增加的非洲部落手工艺品收藏。这是一个妙招,但他仍没有任何食物招待正在逼近的先锋艺术大军。格特鲁德·斯泰因一到,他立刻带着她在蒙马特进行了一场“最后一刻食物采购大狂欢”。与此同时,费尔南德·奥利维耶用她能在厨房里找到的所有东西做了一顿米饭菜肴,外加一盘冷肉。在她疯狂地切碎和搅拌的过程中,毕加索的同胞艺术家胡安·格里斯(1887—1927)匆忙收拾着他在隔壁的工作室,好让客人们放帽子和大衣。

这次晚宴具备了导致失败的所有条件,但是,当毕加索参与到事情中来时,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它成了一个传奇之夜。当阿波利奈尔和满意而茫然的卢梭乘出租车到达时,大约三十位客人已就座,准备好欢迎贵宾驾临。阿波利奈尔以他一贯夸张的戏剧性姿势敲了敲工作室的门,慢慢将其推开,把困惑的卢梭文雅地引进来。全巴黎最时髦的一群人朝他欢呼、鼓掌,将他引向工作室腐朽的椽子下,这位身材矮小、头发灰白的画家激动得迈不开步。这位描绘丛林风光和郊区景色的画家带着骄傲和难堪,走到了毕加索为他准备的“御座”前坐下,然后摘下头上艺术家范儿的贝雷帽,将携带的小提琴放在身旁的地上,笑得比以往任何时刻都灿烂。

从某种程度上看,卢梭完全没有领会到整个事件是跟他开的一个小玩笑。那天晚上晚些时候,他那原本就不强的自知之明在酒精作用下变得更淡了,据说这位关税员走向毕加索,说他俩是当代最伟大的画家,“你是古埃及风格,而我是现代风”!

不论毕加索对这一评价作何反应,他并没有停止收藏卢梭的作品,他在那些作品中受到了启发,感到了愉悦。据说毕加索曾谨慎地说,他花了四年的工夫学着像拉斐尔那样画画,而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却花了他一生。从这个角度说,卢梭是他的老师。

‘伍’ 俄罗斯有哪些着名的文学艺术家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1. 俄罗斯的世俗文学在17世纪出现。第一部世俗作品是 «大祭司阿瓦库姆的生活» (它不是宗教作品,因为它是阿瓦库姆·彼得罗夫本人的作品,事实上为多数人所知的他的圣徒式生活是他死后的故事).

  2. 在18世纪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与作家。他们中间有瓦西里·特里季亚可夫,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米海伊尔·罗曼诺索夫;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剧作家亚力山大·苏马洛科夫и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那时主要的文学创作艺术形式是古典主义。

  3. 下列是俄罗斯最有名的几位作者: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俄语: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合儒略历1821年10月30日—1881年1月28日),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20岁左右开始写作,第一本长篇小说《穷人》在1846年出版,当时25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有《罪与罚》(1866年)、《白痴》(1869年)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写了11本长篇小说、3篇中篇小说及17篇短篇小说,其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俄语: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拉丁化:Lev Nikolayevich Tolstoy;英语: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托尔斯泰着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伊万·布宁:伟大的小说家!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文: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文: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2日-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国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杰出的文体家、批评家、翻译家、诗人、教授以及鳞翅目昆虫学家。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在流亡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俄语小说,包括俄语文学《天赋》,但真正使他成为享有世界级声誉伟大作家的是他用英语完成的《洛丽塔》。他同样也在昆虫学、国际象棋等领域有所贡献。纳博科夫在1955年写的小说《洛丽塔》,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并且获得极大荣誉,他之后发表的英文小说《普宁》、《微暗的火》、《阿达》,都展现了纳博科夫对于咬文嚼字以及细节描写的钟爱。纳博科夫的声誉在晚年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伊凡·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IPA:[ɪˈvan sʲɪrˈɡʲeɪvʲɪtɕ tʊrˈɡʲenʲɪf],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契诃夫:(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罗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前期文学领域中最具声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全貌堪称“俄国生活的网络全书”。他不仅支持十二月党人的某些观点,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社会性的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青铜骑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黑桃皇后》、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阅读全文

与北极驻地艺术家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9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7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8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1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3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2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7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1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1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4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3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