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说唱
说唱指曲艺表演,RAP既为说唱乐。说唱乐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说唱音乐是讲唱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1949年建国以后又称“曲艺音乐”。说唱音乐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艺术,它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在文体上韵散兼用,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唱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进跳出”和“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型旋律”,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说唱音乐的特征可从与之关系密切的民间艺术门类――民歌和戏曲音乐的比较中体现。说唱与民歌的比较二者的突出特征是:民歌的抒情性和说唱的叙事性。民歌从其生成的条件来看,它并不是表演艺术,常是歌者自身情感的表达,喜、怒、哀、乐的自我抒发,或是劳动者在作业中为协调动作、鼓舞干劲以及减轻疲劳而演唱的。所以民歌大多数篇幅相对短小,歌词常常言简意赅,用比兴手法,比较富有诗意。音乐上突出抒情性,表现在旋律上一般比较优美,富于歌唱性,曲调新鲜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民歌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从歌词到曲调都比较自由,较少固定的程式。说唱音乐与民歌不同,它是艺人讲唱故事的一种形式,属于民间表演艺术,从业者大都以此为谋生手段。说唱音乐的作品篇幅常常比民歌长大,散说之外的唱词也不像民歌那样言简意赅,而是一种白描式的口语化叙述,唱词中对情节的描绘要尽量细致、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及故事发展要交待的清清楚楚。白描式的口语化唱词,要求说唱形式在音乐上也要突出叙事性。大量的叙述性唱腔,音乐与语言结合的很紧,讲求“按字行腔”,而且大多数说唱音乐的曲种中都有独立的“念诵性”唱腔,如京韵大鼓中的“平腔”,山东琴书中的“垛子板”,天津时调中的“数子”等等。这些念诵性唱腔的共同特点是:字多腔少,一般无拖腔,旋律性不强,表现为似说似唱,音调几乎是语言稍加升华,四声稍加夸张。这些唱腔用于叙事,能很清楚地交待情节和表现人物。这种念诵性唱腔成为说唱音乐中独具风格的唱腔,集中体现了说唱音乐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的比较也能进一步体现说唱音乐的特征。其二者明显的不同在于说唱的叙事性和戏曲音乐的戏剧性,这是由于它们在表现方法上的不同造成的。说唱音乐是叙事与代言相结合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的表现方法,即由一两个演员运用音乐和语言模拟多种人物来叙述故事的形式,演员要模拟书中人物的口吻、姿态和性格,把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确生动地刻画出来,从事说唱艺术的演员不能像戏曲演员一样进入角色,而只能是“跳进跳出”,大量的故事内容的说唱要靠第三人称的叙述,这样的表现方法形成了说唱音乐的叙事性特征。戏曲艺术的表现方法是演员扮演角色,戏剧情节的开展主要靠人物的独唱(白)、对唱(白)和身段动作。为塑造人物和表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戏曲音乐的结构和程式都比说唱音乐复杂和严谨。说唱从音乐方面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念诵性”唱腔和“语言性”旋律,这是说唱艺术叙述故事的需要;戏曲从音乐方面的突出特征为具有戏剧性的“散、慢、中、快、散”的套式结构,“紧打慢唱”摇板式的节奏,宏大的文武场烘托,这是戏曲音乐表现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所以,如从总体上看民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突出特征可概括为民歌的抒情性、说唱的叙事性和戏曲的戏剧性。 2.中国现代说唱 说唱文化传入中国短短十年内,已经有先后几批爱好者为之传播,为说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很多人说中国人不适合这种外来的音乐,但事实证明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一个好的音乐可以加深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可以促进全球人民团结友爱,升华情操。
② 说唱音乐的特点
说唱音乐有变文、鼓子词,诸宫调等类型。
有抒情和叙事的作用
由念白、唱腔以及伴奏音乐组成。
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说唱艺术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说唱脚本首先以声调、语调遗词造句等形式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音乐来突出和夸张语言的表现。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主要体现在三点:声调、节奏和音色。汉族传统声乐艺术,在腔词关系的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字领腔行;以字行腔,寻声达意;等等。同时,在腔词不能相协时,又有“换腔就字”、“换字就腔”等一套补救办法。说唱音乐继承了传统声乐艺术的这一成就。在语言的节奏方面,汉语本来就具有优势。
③ 说唱艺术的特点
l)叙述与抒情相结合为了能将曲旅昌唯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叙述清楚,说唱音乐以叙述性曲调为主.采用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的曲调讲唱故事。同时,它的许多曲调又兼具抒情的弹性功能;速度较慢、曲调装饰较多时,适于表现委婉的性格或悲哀的情绪;速度中等、曲调简洁时,适于表现平静的心情和客观叙述故事的发展;速度很快、曲调起伏跌宕时,适于表现欢快、激动或愤怒的情绪。由于这个特点,说唱音乐在叙述性与抒情性的转换中既方便又协调。
2)叙事和代言相结合说唱音乐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在讲唱故事的过程中,既使用第三人称的叙事体,又使用第一人称的故事人物的代言体。前者从客观的角度讲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后迅早者则模拟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表情、姿态、性格,将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确地表现出来。
3)音乐与语言相结合说唱艺术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说唱脚本首先以声调、语调、遣词、造句等形式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音乐来突出和夸张语言。说唱音乐继承了传统声乐的艺术成就,在腔词关系的处理上有许多方法,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腔随字转、字领腔行,以字行腔、寻声达意等等。同时.在腔词不拆培能相协时,又有“换腔就字”、“换字就腔”等一套补救办法。此外在语言的节奏方面,汉语语言节奏的多样性为说唱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说唱音乐又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节奏。
④ 说唱艺术的唱腔分类
就唱腔结构而言,汉民族的说唱分为:
1.鼓词类
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胶东大鼓、上党大鼓等。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长沙大鼓、温州鼓词等。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二胡、琵琶等;曲调多来自各地的民间音乐。
北方的许多大鼓,多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叫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早期鼓词多为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杨家将》等,可连续说唱数十日。清中叶后,逐渐兴起了“段儿书”的形式,并大t减少了说的部分.而以唱为主。
2.弹词类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后来流行区域逐渐缩小至江、浙一带。目前流行的弹词类说唱曲种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绍兴平湖调、四明南词以及广东的木鱼歌等。
弹词类曲种的伴奏以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为主,由演唱者兼操。各种弹词曲种的曲调来像情况不尽相同,有艺人的创作,也有吸收民歌小调或南北曲曲牌及地方戏曲曲调的。弹词的音乐曲调性很强,搜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抒悄的“开篇”小段。
3.道情类道情又叫渔鼓道情,源出于唐代道士在道观内传道时所唱的“经韵”,后来吸收词调和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唱的“道歌”。南宋时已有说、唱相间的讲述故事的道情,在以后的发展中,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在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目前流行的曲种有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广西渔鼓、山东渔鼓、四种竹琴、河南坠子等。
4.牌子曲类
这是一种将许多曲牌联级起来讲唱故享的音乐形式,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例如宋代的诸宫调。牌子曲类曲种往往各自拥有众多曲牌,多者可达数百个。常用的曲牌一般有数十个。艺人们将这些曲牌按表情功能分成几类,例如欢乐的、悲伤的、哀怨的、愤怒的、平静的、激动的、雄壮的等等。在表现故事情节或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时,曲牌的联级有一定的程式。该曲种有河南大调曲子、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扬州清曲、广西文场、湖南丝弦等。这些曲种所使用的曲牌,有许多是共同的,如[寄生草〕、〔马头调]、[剪靛花]、[登断桥〕、〔罗江怨”、[满江红]、〔太平年〕等。某些共同的传统曲目还大都以手鼓为伴奏乐器。流行于北方的此类曲种多以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流行于南方的则多以琵琶或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5.琴书类
琴书是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的说唱曲种,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云南扬琴、贵州琴书等。除扬琴之外,有的还有加用筝、三弦、椰胡等弦乐器或打击乐器的。这类说唱音乐的风格比较抒情。
在少数民族的说唱形式中,音乐类型各有不同:蒙古族主要有”好来宝”。在蒙语中,好来宝的意思是“申起来唱”。其表演形式有四种:l)荡海好来宝。演唱人数不定,内容广泛;2)乌勒格日好来宝。以问答形式咏唱历史故辜和典故;3)代日拉查好来宝。为对歌形式,内容多带讽刺、幽默性质汤)胡尔仁好来宝。自拉胡琴自唱,内容以赞颂为主。好来宝的篇幅短则数十行,长则二人可对唱数日。艺人常根据演唱场合即兴编词。演唱时以木棍击节,或以四胡伴奏。好来宝有数十种曲调,演唱中很少变换曲调,往往是一个曲调反复唱完为止。
藏族有(格萨尔王传》说唱。这是一种以专门说唱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王传)而得名的说唱曲种。其说唱文体为98散韵结合,讲述故事用说白,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或独白则用歌唱来表现。
维吾尔族曲艺以“达斯坦”为代表。“达斯坦”意为叙事长诗或史诗,是维吾尔族的弹唱曲种。由一至三人演唱,主唱者兼操热瓦普或独它尔、弹拨尔、萨它尔等乐器,助演者或持上述乐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击乐器击节,或不持乐器帮腔助唱。歌唱曲调为古老的木卡姆选段或其他民间音调,唱词散韵结合,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
朝鲜族为“判捎里”。判捎里以唱为主,辅以说白和表演。演唱时,演员自己击鼓,伴奏乐器为伽耶琴或奚琴。唱腔为巫现歌和旧民歌的融合,曲调幽雅动听,唱法上有很大的难度。
白族的“大本曲”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传统的表演形式是二人分坐于高台上的桌子两旁,一人说唱,另一人弹三弦伴奏,并有手帕、折扇和醒木为道具。后来又有了对唱与合唱的形式。唱词有白语和汉语两种。唱腔音乐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说:“三腔”指南腔、北腔、海东腔三种不同的流派;“九板”指大本曲中几种具有不同表现功能的基本曲调,如〔平板]、〔高腔〕、〔大哭板〕、〔边板”等;“十八调”指基本曲调之外的杂曲,如(麻雀调)、(螃妞调)等。
傣族有“赞哈”。傣语称歌手为“赞哈”,该曲种也因此而得名。赞哈的演唱内容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喜庆节日中的颂词、教谕等。演唱时或一人独唱,另一人以吹管乐器“单”伴奏;或二人盘膝而坐,执纸扇掩面对唱。还有一种即兴编词的对歌形式,听众席地而坐,听到精彩处,便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此外,其他少数民族说唱曲种还有赫哲族的“依玛堪”、壮族的“末伦”、布依族的“布依弹唱”、撒拉族的“巴西古溜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