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泰安民间艺术
境内流传较广的曲艺种类主要有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柳琴、河南坠子、山东大鼓、西河大鼓、山东洛子、相声等。延续数百年的泰山庙会成为各路曲艺艺人献艺竞技之地。有许多着名艺人在泰安成名。山东快书艺人于传宾、周同宾等均在泰安演出知名;说唱山东大鼓自成一派的谢大玉,13岁来泰山庙会说书,博得赞誉;说西河大鼓闻名的刘泰清常在泰安献艺;东平李鸿贞因演唱山东琴书成为知名艺人。
山东快书 自明代开始萌生,初以竹板击节演唱,内容多是《水浒传》中武松行侠仗义的英雄故事,故称“说武老二”。因说唱紧凑,开门见山,通俗易懂,笑料多,很快流传开来,并逐渐形成各自的演唱风格。1954年命名为“山东快书”。有傅(永昌)派、高(元钧)派、杨(立德)派3大流派,区内以傅派竹板快书见长。其特点,台风稳重,语言明快,伴奏精彩,表情生动,善于用声和动作表演,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傅氏被誉为“活武松。”建国后,他与高元钧合作,改“荤口”为“净口”,去掉庸俗动作和淫秽词语,增加健康有益的内容,提介倡演员衣帽整洁,摒弃“歪戴帽子邪瞪眼,裸半边膀子穿短衫”的旧台风,使山东快书艺术健康发展。
山东琴书 旧称“扬琴”,原为庄户人家以“风阳歌”基调说唱故事的“庄稼耍”,后逐渐形成琴书。1941年,曲艺界确认茹兴礼、殷田昌、贺金城为山东南路琴书创始人。茹派演唱,语言通谷幽默,表演夸张有趣,最善唱巧口。初为全衣座唱,后改为边走边唱加动作,在唱法上,大腔大韵里加小腔小韵,个别书目还换用新韵。讲究“实口、”“实词、”“三字锦”、“五字蹦”,能落地“砸坑”。乐器有琴、筝、坠琴及三弦、二胡等。
山东柳琴 久传鲁南、苏北一带,由拉魂腔的一种曲调发展而来,伴奏乐器为柳琴故名。因唱法自由,长于抒情又称“怡心调”。建国前逐渐形成地方戏,在新泰、宁阳等地流行已久。其唱词为段落重复体,可夹叙夹议,要求押韵。叙述故事有曲前腔,似与人热情招呼诉衷肠,感染力颇强。进入故事后,演员可因情节、情绪的变化而变换节奏。每个段落的最后3个字,重复演唱加拖腔,尾音翻高八度,形成本段情绪的高潮。
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泰山石头雕刻,泰山石敢当,泰山玉雕,吹糖人,桃木工艺。
染布-----扎染、蜡染和夹染一起被称为“染缬”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大汶口古陶 大汶口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明一直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大汶口的陶器也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