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用美术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方面是艺术的发
展与繁荣。高等美术院校作为文化传递、存储、发展、创新以及艺术
人才培养、优秀艺术作品创作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对于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责无旁贷,
又大有作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
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作为高等美术院校,我们必须
站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沿,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立足人才培
养、科研创作与服务社会基本职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
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
的作品鼓舞人,自觉、主动承担起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
的历史责任,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文化改革和发展实践,以改革创
新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出积极的贡献。
‘贰’ 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为,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但艺术与政治相比,从与经济的距离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最近的,在全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却不是直接的,它必须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介,才能达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正是从这一点上说,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艺术与经济关系的体现。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社会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故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过去,我们曾提出过“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曾被夸大并且将它绝对化,将“艺术”与“政治”等同起来,将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忽略甚至取消了,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表现。根据形势的新发展,现在不再提这个口号,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政治与艺术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演进一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古至今很多的思想理论家都对这个问题颇感兴趣。在他们中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理论家认为,艺术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一种附属品,它的存在是为政治服务的。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艺术是完全独立的,不受政治的影响。
但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要正确的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此进行分析,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艺术与政治有很大的关系,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只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艺术与政治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艺术与政治都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是同根相连的,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处于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发生相同的反作用。
因此人类文明产生初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差,人类的生存必须依靠自然,顺应自然,否则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难以保障。而政治与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产物,自然得不到发展。但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形成,阶级的产生,艺术与政治都得到了初步发展。但在当时政治的发展并没有艺术快,艺术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上的反映。艺术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例如,在贺兰山和昆仑山一代的山洞内发现的,三千年至一万年前人类的岩石壁画,以及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居民所烧制的彩陶,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
众所周知,艺术是用语言、动作、色彩、音响等不同的手段构成形象以及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制度的发展,生活与政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艺术不仅仅只局限于对单纯生活的反映,艺术开始走向对政治的反映,乃至是对政治的影响。
漫漫历史长河,艺术除了作为人类物质生活满足后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外,更加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的手段,而关于这样的史实,在中外都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变迁而存在。13世纪末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不久以后便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文艺复兴成为欧洲最为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存在于发展,带来的是一段政治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1文学三杰2等许多文艺名人,在他们所创造的众多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被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宣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作为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拉伯雷的《巨人传》等。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宣扬,在社会思想方面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运动。最终的资本主义运动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社会也由封建教皇制逐步转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文艺复兴的产生,从最根本来说是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的受阻而诱发的。文艺复兴起源于地中海周边国家,意大利作为当时的商贸中心,也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点。因此文艺复兴的发展,证明了政治与艺术之间的关联,他们之间不是谁决定谁,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政治与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再次上演,文化大革命,就只这样一个典型的艺术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例子。
文化大革命兴起的导火索,源于一次文艺表演——《海瑞罢官》,党和中央错把这看作是资产阶级的潜在威胁。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停止一切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低俗的表现。同时文革期间大量的书籍被毁坏,文革对艺术和文学的破坏性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艺术引发了一场政治运动,而这场政治运动又反过来阻碍了艺术的发展,政治与艺术的相互作用再一次被历史证明。
作为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实践。艺术具有时代的,民族的特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和生活风习,在有阶级是社会中,艺术带有阶级性,代表先进阶级和先进思想的艺术起着鼓励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并提供人民以健康的审美享受 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政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是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处理经济内部的关系,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民族间,国家间的关系内部等,都属于政治的内容。
但艺术与政治相比,从与经济的距离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最近的,在全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却不是直接的,它必须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介,才能达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正是从这一点上说,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艺术与经济关系的体现。还有,艺术归根结底是要表现人的,而政治生活渗透到了人的各个生活领域,给人以重大的影响,并突出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这也就使艺术与政治发生了阻隔不断的联系。一般说来,一定的经济,通过政治,决定着艺术的性质和发展;一定的艺术,又反过来通过政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艺术与政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资本主义政治与资本主义艺术,社会主义政治与社会主义艺术,都是朝着同一个经济基础的目标发生作用的,故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保护的。而产生于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艺术与政治,如社会主义艺术对资本主义政治,则会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击,反之亦然。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同一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这种激烈的矛盾斗争反映到艺术上,就会出现同一阶级内部艺术与政治的矛盾。过去,我们曾提出过“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曾被夸大并且将它绝对化,将“艺术”与“政治”等同起来,将艺术的其他社会功能忽略甚至取消了,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表现。根据形势的新发展,现在不再提这个口号,但艺术必须沿着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叁’ 为什么要艺术创新 艺术如何创新
任何艺术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书法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简而言之,不创新,总是临摹和模仿,这样的艺术没有生命力,怎么能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而不断。中华传统的艺术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与当代世界文化有机融合,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和实践。
用先进文化引领艺术创新。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中国拥有众多光辉的文化遗存,中华文明更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过的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华夏民族绵延不绝、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如中国的象形文字,令人惊叹的是不是来自图形的象形文字,通过考古证明,几乎所有古文字都来源于图形文字,而且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将象形文字一直保持到今天,其他民族或早或晚都已改用字母,而中国却没有发生这种变化,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不断推动文化艺术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继承创新,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先进文化,树立新的文化艺术发展观。文化既是继承和积累的结果,又是不断融和和创新的产物。没有继承,艺术发展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创新,艺术就失去了活力与生机。首先要在理论上创新。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要与时俱进,创新载体。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艺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有所突破的标志,更是艺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要在实践中创新。创新的前提首先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扬弃,在扬弃中发展,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艺术的前进。创新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要反映时代特征、昂扬民族精神。要保持先进方向是核心。创新在新世纪新形势新阶段,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特别是要通过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等,努力铸造中国传统艺术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总之,艺术当随时代。艺术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墨守成规,一味模仿,最终一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