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指导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评述课是初中美术课程,欣赏评述课开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但怎样才能上好美术欣赏评述课,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教师,要熟悉教材。“欣赏评述”领域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教师不仅要熟悉课本内容,系统掌握中外美术史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与所讲内容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能够达到“给学生一滴墨水,自己要有一瓶墨水”的水平。这样在上课时教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才能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其次,教师了解美术欣赏的特点和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特点,才能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评述课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赏性。美术欣赏评述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评述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并不是机械地反映,而是受到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质的影响,因此,人们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作品的各种因素展开各种联想和创造,并在许多情况下带上某种感情色彩,从而给作品以积极的评价。如在欣赏《纺织女》时,我们首先了解了这副作品所要表现的背景、内容、意义,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什么主题,作品给我们什么感受。所以教师要在上课时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包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提供必要的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是自主性。在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地、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比之其他活动更需要自己的积极而主动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判断和想象,因为艺术欣赏不仅是理性的逻辑推断,而且常带有许多的感情因素,在不少场合下又不能说出具体道理和根据,“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对一些美术作品的抽象美,往往就觉得很美很合适,但又说不出具体的条条框框来,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指导,教给学生方法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欣赏习惯,而不是告诉学生作品如何如何,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是表述的语言性。美术欣赏作品的教学虽然是直接观赏作品,但作为一种观感交流,教师的指导主要依靠语言的表述,在课堂上,有时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讲解,这与造型表现课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有很大区别,所以上欣赏课要有更高的语言表述能力。
根据上述三个特点,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讲、看、谈三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讲,较为系统地传授一般的理论概念、常识和相关的历史知识,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欣赏,帮助学生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讲的同时,学生就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作品。欣赏作品要注意两点:①欣赏的作品要接近原作,由于课本中作品画面太小,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或挂图让学生看清楚。②欣赏要有选择,要少而精,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重点欣赏,教师应对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艺术特色等作简明扼要的介绍,以启发学生思维,使之通过欣赏而有所裨益。除了讲、看之外还要谈,这也是新课改下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积极谈,大胆发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要达到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就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从直观感受和了解视觉艺术语言人手。我国古人曾有“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渲染,然后形似”的说法。我们都知道,文学是以文字和描述,音乐是以音符和旋律诉诸人的感官的,而美术则以其特有的视觉语言(形、光、色、点、线、面、材质、肌理、体量与空间等)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均衡、对称、调和、对比等),构成具体作品而作用于人的。任何深刻的主题内容都要通过这些语言才得以呈现。所以应当让学生花一点工夫去熟悉和了解有关美术分类、画种、画科的一般知识,加以分析和比较,这样会有助于深化欣赏时的直观感受,进而领略作品内涵,以体会艺术家独到的创意与不凡的成就。其次,领悟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切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有机组成的和谐统一体。我们不主张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机械地将两者割裂开来,而要从通常接触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感受方式与心理活动出发,循序渐进地把握欣赏活动的认识规律。再次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原创性、风格渊源和地域影响等)。
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活动,美术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形式法则构成具体作品而作用于人。在欣赏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情感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等各种问题均会呈现在学生面前,每个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因为自己的经历、学养、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理解也各不相同,可以说,欣赏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创造。但在掌握艺术语言,直观感受和了解视觉艺术语言人手,领悟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便能正确地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这已经成为艺术鉴赏的一个共同规律。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加美术活动,对于学生体会艺术家独到的创意与艺术成就,以及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感悟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②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美学教育要从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中小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应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所选择的欣赏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能激发其情趣。教师可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第二,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提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中小学的美术欣赏可以专题欣赏,也可以是通过绘画、工艺、设计等课业,进行随堂欣赏。同时,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陈列展,经常陈列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的作品等。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甚至访问画家,参观画家的画室或工作坊。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第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③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的能力
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对美术课程知识的掌握甚少,更谈不上如何去美化自己的生活或欣赏一幅名画。再加上长期以来,学校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特别是对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评价,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各科知识的均衡发展,那么,高中美术教学该如何提高才能适应时代、均衡发展?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认为,关键不只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更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一、学会欣赏作品必须有效进行课堂组织教学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教学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同,教学形式也有所不同。“以学定教”要求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地引导和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高效运用,从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④ 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
在文学艺术中、大自然生态环境中、社会生活领域中,我们都可以无穷无尽地享受到美。那么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我们就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起,美术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根本目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根据这个新课标要求,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小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生活,欣赏美 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如:冬天白皑皑的一片、秋风中的红叶、夏季里碧海黄沙、冬去春来,春暖花开,花红草绿、万紫千红、……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多不胜数,我们应该带领着学生去欣赏这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美,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让学生置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这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如:龙腾虎跃的喷泉、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与形态各异的民族服饰,这些色彩和线条能直接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引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或是文化遗产,如宗教建筑、园林、民居、城区等古香古色或是现代城市的建筑。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他们比较熟悉的生存环境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这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增长审美的意识。二、让小学生走进美术作品,欣赏美 美术作品是一种最直观、最值得鉴赏的艺术品,它是人们对于美好景象的“再创造”, 它依赖于人类的想象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感受和认识美术作品,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促使学生完善了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它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经常让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无疑会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但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往往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比较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是引导者。我们要选择符合小学生情感的、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艺术品。而当中最能刺激小学生欣赏欲的是一幅作品的色彩。因此,让学生最先接触美术作品时可以挑选色彩明亮的,如神秘多彩的《星空》、燃烧的《呐喊》、《向日葵》的明亮等。教师除了讲给学生色彩构图等知识,更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反映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的阅历经验不足,教师还应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会增加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通过大量有美术欣赏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扩大了学生的欣赏面,坚持下去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三、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让小学生走近美术评论是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完全体现出个体审美观。小学生学会了美术评论会增加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让小学生观察画面中不同粗细的线条、不同风格的笔法、不同感觉的色彩、不同质感的物体,研究它们会给作品带来怎样的效果。这样很容易把学习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审美文化的层面上来,增强了小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精湛的技艺。美术评论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事物和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教师选择一幅优秀、健康的艺术作品,它总是集中反映了生活中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念,能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小学生面对—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时,才能逐步地尝试去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小学生学会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自身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这种教育正是美术评论活力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总言之: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把审美教育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地发展。
⑤ 如何教小学生欣赏美术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欣赏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间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用慧眼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美术欣赏教学。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创造别样的美术欣赏意境
欣赏本身需要以强烈而直接的视觉感受为基础,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能以多种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通过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等多种方式,多媒体可以将多种感官活动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更易让学生进入创造的情境中去。
如在上二年级《雄伟的塔》这一课时,课前几分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多媒体大屏幕循环滚动播放各种塔的图片,我和学生一起美美地欣赏图片,并提出问题。然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从而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空间,也为下面的新课讲解做了铺垫。在上《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时,我用一段线条魔术动画来导入,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魔术动画更为直接形象,声形并茂,为下面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做了铺垫。随着轻松的音乐,小小线条在屏幕上奇妙地变化着,学生时时发出赞叹声,这一段线条魔术动画用多变的线条来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引导学生从画面和情感两个方面去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在欣赏美术作品尤其是名家名画时,教师应从画面和情感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教师可采用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讲授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并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赏析和交流探讨,从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自己活动的天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中,我让学生赏析刘文西的国画作品《黄土情》,结合画面我用诱导性的语言、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欣赏、去发现、去思考,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我先通过出示该幅作品,创造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视觉上对作品有了初步的感受。然后,我提出问题:画家笔下的安塞腰鼓是怎么样的呢?学生根据教师有针对性的设问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赏析和探讨。接着,我从这幅画的构图、画中线条的用笔、墨色的变化、线条的粗细等方面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围绕画的一些表现技法、内容、形式等方面来进行问题设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加强学生对美术专业知识特别是对国画的理解。在互动式的交流中,教师还应倾听学生的见解,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提升了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体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画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定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创作的作品也一定蕴涵着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等内涵。在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不能单讲技法,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让学生体验感受。因此,赏析环节中的情感分析的设计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在教学《我喜欢的鸟》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欣赏了齐白石的国画《和平鸽》。在情感分析设计中,我提出问题:画家齐白石笔下的鸽子多么生动啊,你们知道这幅画的寓意吗?他为什么要画这幅画?然后,我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来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我还创造了一些教学情境,如作者生活经历的介绍,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体会画家传达给我们的情感,体会齐白石想要表现的思想内涵。这样的情感分析设计唤起了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达到了艺术审美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发展。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欣赏绘画作品是一个怎样的过程,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思考、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了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三、欣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欣赏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欣赏的结果,而是要特别关注学生审美欣赏的过程。欣赏并非是单纯的观赏,它同时也是一个寻找、发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欣赏环节的设计要关注学生主体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审美参与、主体体验和主体评析,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掌握了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评价一幅画的方法,这种由学生自己在相互的交流合作和探讨中得出的结论,远比教师直接告知的更为有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的眼光和角度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看法也许是幼稚和片面的,但只要是真切的感受,我们就应该给予尊重和认可。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自由的表现和舒展。教师不能轻易批评学生的审美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学生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极为重要。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愉悦的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用“智慧”收获着知识。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将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真正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并使美术欣赏教学成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⑥ 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
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
有非常大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
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 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
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
生,激发其热情。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
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心理,正确地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
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
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
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
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
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如在“贴鼻子”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
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不能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讲解,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而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
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
技能,才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上,应
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时间长了也乏味,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
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
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教师运用现有的教学设
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
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
⑦ 怎样培养学生小学美术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怎样培养学生小学美术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教师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在和谐自然的过程中,为此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多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用心去感受。”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不注意观察,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设计生动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从中感受美。例如,进行《图案之美》一课教学前,我搜集了生活中有关装饰的漂亮图案,制成课件,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使学生走进装饰图案的海洋,看到了植物图案,人物图案,风景图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还使学生发现了身边平时没有感到的美所蕴含的文化,自然激起了学生对图案的喜爱之情。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满足了孩子们的心里需求,符合学生的心理习惯,令他们耳目一新。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时候,当学生一见这幅作品时,脑海里立刻会对蒙娜丽莎那谜一样的微笑产生兴趣。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对蒙娜丽莎的歌颂,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受到作品的美。
美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美术面前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术教育。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美的情趣
美术欣赏教学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教育功能,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以往上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欣赏”不仅是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美及作品的含义。几年的工作实践发现美术欣赏课,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等审美素质的重要空间,孩子们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同样重要。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进行随堂欣赏,引导他们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比如在上《树上树下》一课时,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多年的柳树、形态各异的花树,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学生在这种教学情景中自觉、自主地去感受、去探索、去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应。在进行欣赏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课教学时,我运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及近现代的人物画作品,使学生领悟到古近现代的以形写神、再现场景、隐喻现实、见证历史及表达感受的不同绘画风格,提高了自己的审美素养,激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三、授课手法丰富多样,让学生创造美
1、 激情引趣,培养创造美的意识。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世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青少年学习对他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美术课的教学任务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活动课是丰富孩子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拚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在设计活动课中,我先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基础教材的特点,在遵循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鉴赏,审美和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例如《一目了然》这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结合剪、贴、画设计贴近生活的图标。使课堂教学内容成为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巧妙将兴趣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自己创作作品,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2、让教具助阵,使学生们在愉悦中创新。
教具是产生愉悦课堂氛围的润滑剂,设计教具,凸显教具的直观形象、新颖而有趣,让学生徜徉在玩与学之间,有助于学生体验美术的乐趣,从而愉快地、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例如在《三原色三间色》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彩色透明糖纸剪了三个圆形,然后交叉重叠组合,出现间色,体验色彩的变化。运用糖纸重叠组合的游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觉感觉。虽然是一张普通的糖纸,但是通过学生游戏化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了原色和间色的关系,简单易行又轻松愉快。
3、促进个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摸、多尝、多想,从而达到发展感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才能够画出富有个性化的作品。例如在教学《神奇的太阳》时先让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太阳是圆的,有的说太阳是偏的,有的说太阳是七彩的,有的说太阳是笑眯眯的……有个学生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太阳下面长满了果实。”于是我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引导,太阳是圆的,太阳下面长满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很多:有苹果、梨子、香蕉、枇杷、西瓜……学生在创作时,在太阳的下面画满了各种水果,还加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真是太神奇了。
4、采用现代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假如有人强迫他们用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就会有害胁迫学生的兴趣和天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着多重矛盾关系,要是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要使它符合教育关系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一个美的载体,首要任务是构思制定美育计划,在传授知识与审美教育中注重美术学科的思想性、情感实践、创作等因素的统一,也是将表现形式的内在美和具体操纵技能更加统一起来,打破长期学生照样临摹和对事物进行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做到“ 寓教于美”就是渗透美育观念同时,有效的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可看、可听、可静、可动,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融为一体。例如在上剪纸课时,首先根据内容制定由浅到深的教学实施计划,精编教案步骤,通过电教媒体展现民间剪纸的特点,及了解南北剪纸的特点和表现技法,从直观去了解剪纸的造型方法,一般阴阳刻法,接着再用投影仪展示剪纸构图方法,让学生直观掌握剪纸的基本要求, 从而调动学生浓厚兴趣,让学生从眼前展示的作品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动态美利用电教手段和有趣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术效果。
5、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创造美。
例如《校园写生》这一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画法与步骤。该课要求用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主要表现画面的明暗。教学时我设计利用投影片配合讲课,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定位、画基本形、画轮廓),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画明暗)。我将这四个步骤分别画在四张投影片上,再将四张投影片连为一体。演示时,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定位),在第一张投影片的基础上展示第二张投影片——画基本形、第三张投影片——画轮廓,引入新课后,我再重点讲评第四张投影片——画明暗,并指出轮廓(如房屋的暗面,树的暗面等)都用线条按结构排列,线条的勾勒要有疏、密、重、轻、远、近之分。因此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地领悟和把握本课的知识点。
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术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千方百计把美术课的授课内容转化为可看、可听、可学的材料,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抽象到直观,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进行美术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拓展了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最优化的课堂教学。
⑧ 如何提升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
现在家长尤为注重孩子素质的提高,其中不乏对孩子关于艺术欣赏能力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呢?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源泉。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形象生动的将图像进行富有色彩的展示,而且可以通过细腻柔和或清新悦耳的音乐,创造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充分感觉到美术的艺术气息。例如在欣赏着名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我先通过多媒体将梵高的作品展示,之后播放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然后逐步对梵高本人以及《向日葵》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进行富有深情的介绍:在1888年的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画家在画室中全神贯注地创作,这幅着名的《向日葵》就是如此诞生,整幅画犹如闪烁着熊熊烈火,艳丽、华美,同时又给人以厚重、细腻、和谐之感。如此讲授,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新课改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人讲授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指派题目或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在一旁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要从哪些欣赏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
(三)欣赏也是一种创造过程,只有创造才有升华
美术欣赏课不应只是一味地欣赏,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想,这种体会或感想是在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创造,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和最感人的美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刻分析。只有在欣赏中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剖析,才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凡高的代表作《向日葵》,是一幅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构成,以及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盘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的内在涵义,才能理解那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如何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中诞生,才能理解凡高那强烈的爱心和渴望生活的欲望所感动。
总之,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应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为美术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手段,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欣赏课中处于浓厚兴趣的强烈求知欲,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⑨ 如何培养中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在线等
其实很简单.
去美术馆 和博物馆.光看书那点东西,神也不会有兴趣,更
何况中国这些教育类的书,印刷质量何其低劣.
在童年上学的时候,老师就经常说,美术书上的东西长学问
开眼界.可不是么,的确如此.但是,一个几厘米见方的普通
纸张印刷的<蒙那利沙>能看出什么来,顶多比身份证上的
照片好一点.
在国外,到博物馆去欣赏和学习是必修课.但是,在中国,似乎这还是一个乌托邦似的梦.
去看个天文馆,都还要收学生的车票钱,更何况是门票了.
其实,任何省,都有地方级的艺术类展馆.想让所有的学
生都受益可能有点不现实,我看,不如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特
殊渠道照一些数码影象回来.(一般的美术馆是不允许拍照
的,所以需要通过一些关系... ...)连上放映机,给学生们
看.最起码,数码照相机现在都很便宜,而且不用冲洗照片,
不需要太多的费用.
⑩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
对于艺术的学习,我们不但要掌握学习艺术的技巧,想要学得更加深层次,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审美能力是业余跟专业的差距,那么对于美术来说,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呢?
学习美术最基本的是构图
刚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会教最基本的怎么画线条。当你开始要画一副完整的作品的时候,老师就会教学生如何构图了。对于拍照片来说也是一样的,构图好看,整个作品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构图法,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
熟知各种色彩搭配
学习美术,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关于颜色的搭配。画一幅完整的作品首先是构图,然后就是上色。我们要培养孩子对于色彩搭配的敏感程度,要让他们知道哪些颜色搭配在一起好看,会让人产生舒适的视觉效果。还有根据不同风格的画作,选择什么样的颜色更加符合主题。
在对比中学习
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布置一个场景,然后让所有学生按照自己看到的画出来。但是同样的场景,每个人画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作为老师,可以把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找出来,然后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还要看各位美术名家的作品,给同学讲解他们的作画风格,他们的美术名作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