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柯达艺术品有哪些

柯达艺术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8-15 23:37:51

Ⅰ 柯达胶卷的发展史谁知道,越详细越好!!!!!!!!

# 1878 年:乔治·伊士曼先生高瞻远瞩地预见了明胶干版取代当时流行的笨重而庞大的湿版摄影的趋势。干版可由摄影师自行决定曝光和冲洗的时间,而湿版则必须立即涂布、曝光,并趁湿冲洗。
# 1879 年:伊士曼先生发明了一种乳胶涂布机,从此开始批量生产摄影干版。
# 1880 年:伊士曼先生在纽约州罗彻斯特的一间租来的楼房顶楼中开始了干版的商业生产。
# 1881 年:伊士曼先生与 Henry A. Strong (家族世交,无线电天线制造商)合伙成立伊曼干版公司。9 月,伊士曼先生辞掉银行职员的工作,全心从商。
# 1883 年:伊士曼干版公司的经营场所转移到一幢四层的楼房,即现在的纽约州罗颂磨此彻斯特国家大街 (State Street) 343 号,公司的全球总部。
# 1884 年:伊士曼干版和胶片公司成立,公司从合伙企业改为拥有 200,000 美元资产、14 个股东的股份公司。 推出 EASTMAN 负片。伊士曼先生和同事威廉 H. 沃克发明了负片相纸*卷筒。
# 1885 年:推出 EASTMAN 美国胶片 — 第一片透明摄影“胶片”,这种胶片使用至今。 公司在英国伦敦开了一家批发办事处。
# 1960 年: 推出 KODAK ESTAR 片基(聚酯片基),用以改善 KODALITH 印刷胶片的尺寸性。推出 RECORDAK RELIANT 500 微缩胶片,能在一分钟内拍摄 500 张支票或 185 封信。Albert K. Chapman 博士成为董事会副主席,William S. Vaughn 成为总裁暨首席执行官。
# 1961 年:公司推出第一部极为成功的 KODAK CAROUSEL 投影仪,该投影仪的圆形托架可纳 80 张幻灯片。推出 KODACHROME II 胶片,在享誉已久的 KODACHROME 胶片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
# 1962 年:公司的美国综合销售额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全球员工超过 7 万 5000 人。约翰·格林成为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美国宇航员,柯达胶片记录了他以每小时 17400 英里的速度穿过太空的反应。Thomas J. Hargrave 逝世后,Albert K. Chapman 成为董事会主席。
# 1963 年:推出 KODAK INSTAMATIC 相机系列,这款相机采用易于使用的盒装式胶片,最终将业余摄影推向了新的流行高度。截止 1970 年,已生产 5000 多万部 INSTAMATIC 相机。
# 1964 年:纽约世界交易会上的柯达展览馆是国际展览会上的十大建筑物之一。“摄影塔”展示了有史以来展出的最大的户外彩色底片。
# 1965 年:柯达开发了 super 8 格式,并推出了使用新的盒装 KODACHROME II 胶片的 super 8 电影。KODAK INSTAMATIC 相机使照相者无需按更换闪光泡即可照出四张闪光照来。新的自动冲洗系统将 X 射线胶片的冲洗时间缩到短短 90 秒。
# 1966 年: KODAK 2620 彩色打印机加入了电子记忆体,每小时可打印 2000 到 3000 张。 “世纪照片,”一张由月球轨道飞船 II 号拍摄的月球上“哥白尼”陨石坑的特写,使用的是柯达提供的双镜头相机、胶片、处理器和读取设备。柯达全球所有产品的综合销售额超过 40 亿美元,而柯达全球员工超过了 10 万人。
# 1967 年: Camera Works 工厂开始迁址到纽约 Gates 镇 600 亩大的场地。在 2000 年售出之前野迅,该场地 Elmgrove 工厂曾是美国设备生产中心。此后,其运作移至柯达的其它场所。William S. Vaughn 成为董事会主席,Louis K. Eilers 博士继其总裁职位。
# 1968 年:卡罗来纳伊士曼公游圆司在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成立,生产 KODEL 聚酯纤维和纱线。
# 1969 年:柯达科罗拉多事业部开始在科罗拉多州的温萨镇兴建胶片和纸张生产基地。当宇航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他们携带了柯达制造的非常特殊的立体摄像机。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荣获“艾美”奖。推出柯达第一台为专业视听市场设计的幻灯片投影仪 — KODAK EKTAGRAPHIC 幻灯片投影仪。柯达股东人数超过 20 万。
# 1970 年:一个新的胶片生产工厂在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落成。公司的建议体系收到第 100 万个建议。 Louis K. Eilers 博士成为董事会主席,Gerald B. Zornow 继任为总裁。从 1963 年到 1970 年,共生产了 5000 多万部 KODAK INSTAMATIC 相机。
# 1971 年:柯达推出 KODAK EKTACHROME 160 电影胶片(A 型)和两款新的 super 8 电影摄像机,一起奠定了家庭使用的“现场光线”电影的基础。营销教育中心(也称 Riverwood 场地)成立,成为为使用柯达产品的专业人员提供各种教育服务的培训中心。
# 1972 年:柯达将流行的 INSTAMATIC 相机缩小为便携型,推出五款不同的使用新的 KODAK 110 胶片盒的柯达便携型 INSTAMATIC 相机。该产品系列如此受欢迎,以致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生产了 2500 万部。Walter A. Fallon 成为总裁暨首席执行官,Gerald B. Zornow 当选为董事会主席。
# 1973 年:随着两款 super 8 有声电影摄像机和盒装 super 8 胶片(用来录音的磁带)的推出,公司展示了有声家庭电影。全球员工超过 12 万人。
# 1975 年:柯达推出 KODAK EKTAPRINT 100 复印机,该产品立即因其高质量的复印和板载微机带来的用户方便性而获得行业的赞誉。
# 1976 年:KODAK EKTAPRINT 复印机系列扩展到六种不同的型号。推出新的 KODAK ORACLE 和 KODAK STARVUE 微缩胶片产品,提供高速、自动化的微缩胶片图像检索。推出新的 KODAK 即拍即得相机和自显影彩色照片的底片。
# 1977 年:伊士曼化学事业部的最新成员,阿肯萨斯伊士曼公司开始了有机化学品的商业生产。Walter A. Fallon 当选为董事会主席,Colby H. Chandler 成为总裁。
# 1978 年:伊士曼化学事业部推出用于生产饮料瓶的 EASTMAN KODAPAK 热塑聚酯。
# 1980 年:柯达庆祝成立 100 周年。公司推出利用干化学血清分析的 KODAK EKTACHEM 400 分析仪,宣布进入临床诊断市场。
# 1981 年:公司销售额超过 100 亿美元。柯达收购计算机出版系统生产商 Atex, Inc.。推出 KODAK EKTAFLEX PCT 彩色制版产品,为家庭暗室爱好者进行彩色放大提供了方便。
# 1982 年:柯达推出围绕胶片旋转光盘构建的微型“免决策”相机系列,启动“硬盘摄影”。推出利用新兴 T-GRAIN 乳胶技术的 KODACOLOR VR 100 胶片,该技术是卤化银乳胶技术的重要突破。柯达展览馆于弗罗里达州奥兰多附近迪斯尼乐园的新 EPCOT 中心开放。
# 1983 年: Colby H. Chandler 当选为主席暨首席执行官,Kay R.Whitmore 成为总裁KODAK KAR 4000 信息系统为计算机辅助存储和微缩胶片图像检索提供了高级功能。田纳西伊士曼开始运作美国唯一生产煤碳化工产品的商业工厂。KODAK EKTACHEM DT60 分析仪,一种台式设备,方便医生在办公室进行干化学血清分析。
# 1984 年:柯达凭借 KODAVISION 系列 2000 8 毫米录像系统进入录像市场,并推出 8 毫米、Beta 和 VHS 格式的柯达盒式录像带。公司推出用于个人电脑的全系列软盘。
# 1985 年:公司推出两个新的影像管理系统 —- KODAK EKTAPRINT 电子发布系统 (KEEPS) 和 KODAK 信息管理系统 (KIMS)。推出用于照片冲印的小型冲印机系统,为消费者提供特别快速的照片冲印服务。
# 1986 年:公司推出两款新的 KODACOLOR VR-G 35 胶片,并凭借两款新的柯达 VR 35 相机重返 35 毫米相机市场。公司推出世界首块 9 伏民用锂电池 — KODAK ULTRALIFE 锂电池,并凭借 KODAK SUPRALIFE 电池系列进入一般民用电池市场。随着伊士曼药品事业部的成立,柯达进入新的保健行业。
# 1987 年:公司凭借用来录音、存储、操作、传输和打印静态电子录像影像的七种产品进入静态电子录像市场。开始在纽约罗彻斯特建造一座一流的新感光工厂,负责涂布专业彩色胶片。柯达推出其第一部一次性相机 — KODAK FLING 相机,该相机采用 110 KODACOLOR 胶片盒。
# 1988 年:柯达收购 Sterling Drug Inc.,使柯达具备了成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盈利参与者所需的基础和营销能力。1994 年,柯达最终售出其非影像的保健相关业务。柯达与 Fuqua Instries, Inc 成立合资企业 Qualex, Inc.,合并双方各自拥有的约 90 个照片冲洗实验室的经营。推出柯达 EKTAPRESS GOLD 胶片,这是专为摄影记者打造的第一个彩色负片系列。推出 KODAK T-MAX P3200 胶片,在黑白胶片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KODAK CREATE-A-PRINT 35 毫米彩扩中心使消费者在几分钟内便可剪裁和制作自已的放大作品。
# 1989 年:柯达推出 EASTMAN EXR 彩色负片,庆祝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推出能打印大幅热彩色照片的 KODAK XL 7700 数字连续色调打印机。一次性 KODAK STRETCH 35 相机产生 3 1/2 x 10 英寸(25 x 25.4 厘米)的全景照片。 KODAK WEEKEND 35 一次性相机是一款能够在 8 英尺的水底下拍摄的全天候相机。KODAK IMAGELINK 组件系列(用于文档拍摄)和 KODAK OPTISTAR 产品(用于计算机输出)为影像的微缩或数字捕捉提供了选择。 KODAK X-OMATIC RA 暗盒大大减少了儿童患者放射曝光的机率。KODAK FUN SAVER Panoramic 35 一次性相机
# 1990 年: Kay Whitmore 当选为柯达主席暨 CEO。柯达宣布开发用于在电视屏幕上播放影像的 Photo CD 系统,并提议为在计算机和计算机周边设备的数字环境中定义色彩,制订世界通用标准。通过结合卤化银与电子技术来扫描照片、数字化信息,然后输出到摄影胶片或相纸上,KODAK PREMIER 影像增强系统将商业和工业摄影实验室的质量和产量推向了新的高度。公司宣布推出新文档管理系统系列的拳头产品,为集中式复印部门提供高速打印能力。柯达开始一次性相机的回收计划,同时开始使用回收的纸板制作胶片盒。
# 1991 年: Sterling Drug Inc. 宣布与法国领先的药业公司 Sanofi 签定协议,拟以在两个公司之间建立多个合资企业。推出柯达专业数码相机系统 (DCS),使摄影记者能够使用装备柯达 130 万像素传感器的尼康 F-3 相机拍摄电子照片。柯达的新复印机提供了独特的数码功能,例如能够自定义原始文件的复印件。1986 年开始在纽约罗彻斯特兴建的用于为专业和电影市场涂布彩色胶片的新的一流感光工厂完工。
# 1992 年:柯达推出可重写光盘,其首个客户 MCI 采用其制作公司帐户的电话帐单。KODAK FUN SAVER Telephoto 35 相机加入了流行的一次性相机行列。柯达售出第 10 万部 1956 年首次推出的 X-OMAT X 射线胶片冲洗机。公司宣布与佳能、富士、美能达和尼康成立联合研发计划,开发先进摄影系统。新的数码产品包括了 KODAK Professional DCS 200 数码相机和 KODAK XLT 7720 数码连续调打印机。KODAK EKTAPRO 投影仪成为第一部与计算机连接的柯达幻灯片投影仪。 柯达因其 INSIGHT 胸部成像系统荣获 R&D 100 奖,该系统在生成软组织 X 射线影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KODACOLOR 胶片问世 50 周年。
# 1993 年:柯达推出 20 种新摄影产品,包括简洁、小巧的 CAMEO 35 毫米相机系列;新 EKTACHROME LUMIERE 胶片;水底版 EKTACHROME 胶片;以及 KODAK FUN SAVER Portrait 35 一次性相机。公司推出便携式 Photo CD 播放机和一系列新的商用软件产品及 Photo CD 格式。柯达技术人员采用新的柯达 CINEON 技术以数字形式存储了 1937 年迪斯尼的经典之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前摩托罗拉 CEO George M.C. Fisher 成为柯达主席暨 CEO。当年年底,1920 年成立的伊士曼化学公司(包括蒸馏产品业务)转给股东,成为有其独立董事会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独立公司。
# 1994 年:柯达推出 30 种新产品,包括 KODAK ROYAL GOLD 胶片和新的数码影像产品及服务。数码产品包括能够将旧照片翻新成新照片的柯达底片复制工作站;能够消除“红眼”等瑕疵的 KODAK Digital Enhancement Station 100;以及能够从负片、幻灯片、照片和 Photo CD 图像制作数码照片的简易自助中心 KODAK Creation Station。 柯达剥离其非影像的保健业务——Sterling Winthrop、L&F Procts 和 Clinical Diagnostics,将公司的所有资源集中于核心的影像业务。出售这些业务的收入用来减少了大量债务。
# 1995 年:柯达推出互联网网站 kodak.com,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进一步了解柯达人、产品、服务和历史的机会。 三月,凭借 KODAK DC40 傻瓜型数码相机和为从喷墨打印机打印出高质量影像配制的高级新相纸和透明胶片,柯达的数码影像业务取得巨大进步。九月,柯达宣布 Danka Business Systems PLC 将在整个美国和加拿大出售和提供柯达大型复印机。
# 1996 年:推出先进摄影系统 (APS) 格式。其功能包括落入式胶片盒装入、允许胶片在未完全曝光时中途回卷的更换功能,以及三种不同的图片格式(经典、群组和全景)。柯达为其相关产品推出 ADVANTIX 品牌。六月,公司向迅速增长的民用数码市场推出第一个便携式数码相机系列。柯达推出主题为“Take Pictures.Further.(开拓影像新天地)”的电视广告,为扩大柯达品牌吸引力进行宣传。公司向北卡罗莱纳杜罕的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发出公司第 1 万台医疗激光打印机。 Daniel A. Carp 被任命为柯达总裁和首席运营官。
# 1997 年:柯达将其办公影像业务和设备管理业务的销售、市场和设备服务(前称“柯达影像服务”)运营卖给 Danka Business Systems PLC。公司推出采用了 COLORSHARP 技术的四款新 GOLD 胶片(400、200 和 100 及最大 800 的感光度)。截止到二月,公司回收了自 1990 年开始回收计划以来的 1 亿多部一次性相机。推出 KODAK Picture Network,让人们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互联网查看照片、预订照片翻印以及与朋友和家人共享照片。 四月,公司推出第一部 1000 美元以下的傻瓜型百万像素数码相机 — KODAK DIGITAL SCIENCE DC120 Zoom 数码相机。柯达与 Sun 化学公司达成协议,成立合资企业柯达宝丽光图像公司,向印刷市场供应感光用品以及脱机直接制版和其它数码解决方案。高级柯达影像传感器使美国太空总署的火星历险能在探查该星球表面时“边走边看”。
# 1998 年:推出 KODAK PROFESSIONAL PORTRA 彩色负片和 KODAK PROFESSIONAL SUPRA III 彩色相纸。美国在线与柯达推出“You've Got Pictures!”照片服务,通过此服务,AOL 成员可在线传送冲洗的图片。柯达收购了 Imation Corporation 全球大部分医疗影像业务,包括 DRYVIEW 激光成像业务。宇航员约翰·格伦及其他 STS-95 成员使用 KODAK PROFESSIONAL DCS 460 数码相机在太空飞行期间捕捉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实时传回地球。
# 1999 年:柯达将其数码打印机、复印机和辊筒装配的运营出售给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两家公司还扩大了 1998 年创立的合资企业 NexPress。公司推出 DURALIFE 相纸,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快照新相纸。它实际创立了各个性能领域的新基准,包括抗撕性、耐用性、亮度与纯白度、图像清晰度以及抗卷曲性。柯达的商业及政府系统业务推出一款地球成像数码相机,能够显示小到一米长的表面物体。 柯达与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共同推出用于家庭数码影像打印的 KODAK Personal Picture Maker。 健康影像业务推出用于乳房造影的 KODAK DRYVIEW 8600 激光成像系统和三款用于捕捉 X 射线影像的一流的射线照相系统。柯达与 Sanyo Electric Co. 推出世界第一台全彩色、主动矩阵有机电致发光 (OLED) 显示器的商业模型。
# 2000 年: Dan Carp 兼任柯达 CEO 和总裁职务,柯达的医疗影像单位于该年度推出 45 种新产品,包括 KODAK InSight 口内牙科胶片 — 一种在产生卓越影像的同时帮助牙科医生降低病患接受射线的牙科射线照相胶片;以及两款新的数码射线照相系统:KODAK DirectView DR 9000 和 DirectViewDR 5000。柯达的娱乐影像单位与 Qualcomm Inc. 在创造高品质数码影院系统的核心技术测试方面展开初步合作。柯达推出新 PalmPix 相机,将 Palm m100 掌上机转为数码相机。年底,柯达完成收购台式数字射线照相系统和 X 射线胶片数字化仪供应商 Lumisys, Inc.。
# 2001 年: Dan Carp 兼任柯达主席、首席执行官和总裁职务 ,柯达与 Maytag Corporation、Maytag 的 Dixie-Narco 售货机事业部以及 e-Vend.net 联盟,利用售货机和互联网来增加消费者可购买胶片和一次性相机的地点。公司完成对 Bell & Howell Company 的影像业务的收购。柯达推出新的全球性广告活动“分享此刻, 分享生活。”推出 KODAK EASYSHARE 系统,这是一个设立了数码摄影易用性标准的数码相机和底座系统新系列。六月,公司收购了在线摄影服务的领头羊 Ofoto, Inc.。
# 2002 年:柯达完成对 Encad, Inc. 的收购,该公司是专门面向宽幅喷墨打印行业的柯达全资子公司。 推出 KODAK PERFECT TOUCH Processing(柯达添彩特技),标志着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数码照片处理服务的扩大。通过单独扫描和数码处理每张照片,柯达添彩特技可除去黑暗阴影,显示丰富的细节,提高透明度和对比度,并在照片中显示更生动的色彩。公司推出 KODAK 8500 数码照片打印机,这是一款照片质量的热升华台式打印机,它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比喷墨打印机更高的生产能力。 推出 KODAK i200 系列扫描仪;这是一款低容量文件扫描仪,包含公司最高速度的扫描仪的大部分技术以及市场第一个用来扫描需要特殊处理文件的可插接平台附件。柯达与三洋电器推出十五英寸平板显示器原型,这是基于柯达的专利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技术的下一代全彩色显示器。公司推出 KODAK VISION2 电影彩色负片,这是其曾荣获奖项的电影胶片的下一代产品。KODAK VISION2 是1925 年推出并迅速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电影胶片 VISION 胶片系列的后代。
# 2003 年:推出 KODAK 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打印机 6000,这是一种能打印出耐用的 10 x 15 厘米柯达无边框照片的设备。公司推出几款数码相机,其中包括第一部具有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显示屏的 KODAK EASYSHARE LS633 变焦数码相机,以及供高级业余摄影者使用的 KODAK EASYSHARE DX6490。推出柯达的美国移动影像服务,帮助人们存储、分享、整理和打印他们的数码影像。推出 KODAK i80 扫描仪(其数字化纸张文件的速度比先前的型号快 40%)和新的文件影像产品组合。柯达进行了几次收购,包括牙科临床管理软件供应商 PracticeWorks, Inc.;总部位于中国的最大照相胶片制造商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20% 的股份;图片存档与通信系统开发者 Algotec Systems Ltd.;以及 Applied Science Fiction 的数码 PIC 快速胶片冲洗技术。Antonio Perez 加盟,成为总裁暨首席运营官。九月,公司推出新的数码增长策略,加快拓展到一系列商业业务的增长速度。公司按照五个主要经营项目组织:商业打印、显示屏及组件、医疗影像、数码及胶片影像和商业影像。
# 2004 年: KODAK EASYSHARE 数码相机在 J.D. Power and Associates 2004 数码相机满意度调查中荣获 200-399 美元和 400-599 美元价位的最高客户满意度。柯达拓展了其图形通信业务,成为前合资企业 NexPress(高端、随需应变的彩色打印系统和黑白可变数据打印系统提供商)和 Scitex 数码打印(高速可变数据喷墨打印的领导者)的唯一所有者。后者改名为 Kodak Versamark, Inc。公司还购买了数码相机生产商 Chinon Instries 的剩余股份,收购了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成像传感器业务,并和 IBM 联盟生产 CMOS 影像传感器。为进一步专注于增长领域,柯达将为国防与太空客户提供的遥感系统业务卖给了 ITT Instries。柯达与七个其他相机生产商宣布新的 IMAGELINK 规范,允许各种相机连接到并使用 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打印机。柯达还推出可从数码相机、存储卡和无线传输打印照片的 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打印机增强版。开始在柯达的科罗拉多温萨场地兴建制造厂,扩展热介质生产能力。这将有助于满足柯达备受欢迎的 Picture Maker 数码照片速印系统、EASYSHARE 多功能底座打印机和专业 1400 数码照片打印机对高品质热升华打印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数码影像需求的增长,柯达剥离了胶片和相纸的生产经营,关闭了澳大利亚 Coburg 的工厂,并缩小了其它几个位置的经营规模。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了柯达的新型乳房造影术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帮助识别数字化的乳房照片上的可疑区域,在乳房癌的早期检测中为放射师提供帮助。推出采用 COLORLAST 技术的柯达皇家特级喷墨相纸。与最新的墨水配合使用时,在此喷墨相纸上打印的照片可在一般的家庭展示环境下保持 100 年以上。
# 2005 年:柯达因其新款 EASYSHARE-ONE 数码相机获得许多行业荣誉,该相机前所未有地能够保存多达 1500 张照片进行即时播放,并能够以无线方式传输影像进行打印、用电子邮件进行发送或在线观看。其它新款 EASYSHARE 相机包括 V 系列和 P 系列型号。P 系列相机为高要求的摄影者提供了高级功能。V 系列相机比扑克牌面还小,却实现了照相和摄像功能的融合 — 能从录像中获取打印质量静态影像,或连续录制长达 80 分钟的有声电视录像。在柯达屡获殊荣的数码相机和多功能底座打印机系列的成功基础上,公司的 OFOTO 在线照片服务更名为 KODAK EASYSHARE Gallery。柯达收购以数字形式获取 X 射线影像的小型数字射线照相系统的领头羊 OREX Computed Radiography Ltd.。随着图形通信业务的持续增长,公司成为图形通信市场的领先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前合资企业柯达宝丽光图像公司的唯一所有者;并收购了全球商业打印机采用的印前及工作流系统的首要供应商 Creo Inc.。 柯达推出用于印刷行业的新产品 KODAK Enterprise Management Solution (EMS),这是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解决方案;以及 KODAK VERSAMARK VX5000e 打印系统,该系统的有效分辨率是前几代连续喷墨喷头的两倍。 Antonio M. Perez 兼任柯达 CEO 和总裁职务。柯达宣布推出与 IBM 联合制造的第一批 CMOS 影像传感器 (CIS) 设备。柯达推出分子成像系统,该系统通过一个非入侵性的过程,在极早阶段识别出有病变迹象的分子异常现象。此时该系统尚不供人体使用,但它们将在癌症研究等领域为实验室研究员提供帮助。柯达推出包括 EASYSHARE 照片打印机 500 在内的新款家庭打印产品,该产品实际上可用于任何品牌的数码相机和最新型号的拍照手机。柯达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将其品牌向数码世界转型。行动包括在美术馆进行广告宣传,描绘个人、历史和医疗影像的重要性并突出柯达创造、分享和保护这些影像的职责。推出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专业影像传感器 — 3900 万像素的 KODAK KAF-39000 影像传感器。 柯达推出 KODAK Picture Kiosk G4,提供更快的影像上传和打印的速度,巩固其在零售打印行业的领先地位。柯达的医疗组取得与 National Services Scotland 签定的最大的图片存档与通信系统 (PACS) 和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IMS) 合同。
# 2006 年(四月):Antonio M. Perez 兼任柯达主席和 CEO 职务。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双镜头静态数码相机 — 圆滑小巧的 KODAK EASYSHARE V570 变焦数码相机。随后,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 10 倍光学变焦的 KODAK EASYSHARE V610 双镜头数码相机。柯达更新其品牌口号,展现当今数码世界的全新现代风貌。柯达与摩托罗拉围绕移动影像结成全球产品、互惠特许和营销联盟。推出 KODAK Scan Station 100。该产品允许两个办公室人员在办公网络上同时扫描、存储和共享文件并发送到任何地方 — 而无需电脑。

柯达在中国

柯达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27年,柯达就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目前,柯达在中国已经设立了28家办事处并在上海、厦门、汕头、无锡和台湾建立了生产厂。柯达被誉为中国影像行业的领导者和模范的中国企业公民。

产品:"人人都会用"

1877年,照相机已被发明出来,但当时的照相设备极为庞杂,包括一个黑色的大帐篷,一个水箱,一个装着厚厚的玻璃感光板的容器……带它出去旅行就像带着一座实验室,必须单雇一匹马驮着才行。这还算简单,复杂的是操作,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谁也无法驾驭这个庞然大物。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第一次接触到照相机时,就忍不住想:照相机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摄影艺术能否弄得像"用铅笔写字那么简单"?这些伟大的疑问加上伊斯曼坚持不懈的追求终于给感光业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1886年,小型、轻便,"人人都会用"的照相机诞生了,伊斯曼为它起了一个字母不多,但读着响亮的名字:"柯达"。1888年,柯达打出了第一个广告,画面上一只手举着一架柯达相机,旁边是伊斯曼写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诺:"你压下按纽,其余由我负责。"柯达上市,一举获得成功。

从此,"人人都会用"这一思想贯彻了整个柯达的经营历程,如何方便消费者使用相机一直是柯达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1964年,柯达经过10年的研究,推出了一种"立即自动"相机,这种相机机型更加简单轻便,易于携带;操作简便,无需测距对光,就能获得清晰的照片:底片装卸便利安全。这种"老少皆宜"的照相机上市之初就销掉了750万架,一举创下了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同年,正值"立即自动"旺销之际,柯达了解到电子闪光灯设备不够完善,每照一张相片就得换一个灯泡,于是又于1965年推出使用方便的方型四闪镁光灯装置。1970年,柯达为弥补方型四闪镁光灯离不开电池的缺陷,进一步推出了"新奇X系列闪光灯"。1973年,超小型匣式柯达相机诞生,这种相机方便到可以放在口袋或手提袋里,而且照出的相片画面清晰。这种相机上市后仅3个月在美国一地就销售了100多万架,全世界销量达1000万架;在台湾,柯达相机的家庭普及率猛增到40%。人们亲眼地称它为"

Ⅱ 急急急急

这个是莱卡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光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底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仪。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1954年,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仪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自1964年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反相机(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目 前的型号为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数码后背(Digital Mo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胶片单反相机、镜头全面停产。将徕卡的单反镜头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仪——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底片的曝光。与相机的测距仪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着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在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茨拉尔迁移至附近的索尔姆斯。1996年,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团( The Blackstone Group),将斥资约 1.3亿欧元(约 13.91亿港元),购入德国莱卡( Leica)相机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将成为 Leica最大股东。编辑本段名气世界最着名的照相机品牌之一。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 在,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着名品牌的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而着名的德国徕卡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徕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尽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谈徕卡,场面就热闹了。说它好的,声情井茂,说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辞。

莱卡相机

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迷。在徕卡身上,蕴藏着太多的神话,以至有时失掉了一些真实感。可以说,徕卡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背负着文化,对徕卡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徕卡拥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顽固的拥戴者。别的相机爱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徕卡迷,改一个小转盘都认为是暴殓天物。徕卡相机无疑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但徕卡的讲究从来就是自身的讲究,而不是为使用者的讲究,如果使用性与徕卡的讲究原则相冲突,徕卡一般不会屈就使用者的。世界上没有一部相机是完美的,徕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机就没有问题,只是厂家的选择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样而已。徕卡的不尽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机无法企及的。把徕卡从神坛上请下来,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机。昂贵的价格是徕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老先生,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到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关于徕卡的故事,常常让人心动,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已成为许多人梦寐的向往。然而徕卡又是所有相机中最保值的。50年前买的徕卡, 50年后如果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这就是徕卡的魄力。徕卡的传奇,徕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机那种丝丝入扣的过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转动徕卡的镜头,或者过片搬手,固然是一种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徕卡首先是一部杰出的相机。徕卡M6是机械相机制造的巅峰,极少的电子元件只负责测光,“电池的非必要性”,使徕卡M6能持续维持效能,无论在摄氏零下25度还是在零上60度,徕卡M6都可以分毫不差地正常工作。徕卡不是一台万能相机,但在它所擅长的领域,又是最好的。选择徕卡还是不选择徕卡,是品位,是需要,是文化,是爱好,哪一个理由都行,无论哪一种理由都会牵扯很多哲学的思考。编辑本段特点现 在的徕卡相机也同样进入到数码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徕卡M8和M9。deguoleica徕卡M8是一款数码旁轴相机。外型上看,绝对的复古,M8镁铝合金的机身,手感很好,机身背面采用了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没的说。这款相机采用了一枚柯达所生产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万像素CCD感光元件,镜头卡口兼容具有能够识别6位编码功能的徕卡M卡口镜头(焦距在16~90mm的徕卡系列;1954年后出厂的所有21~90mm6位编码镜头);无6位编码M系列镜头,卡口倍率相当于35mm胶片照相机的焦距长度的1.33倍,可以选择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快门速度1/8000秒-32秒,B门: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 2500,机身不带有防抖功能。存储方面支持SD/SDHC卡,电池标配了一块3.7VDC/1900mAh的锂电池。M9延续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外观改变不多。其机身采用柯达研发的23.9 x 35.8mm的全画幅CCD传感器KAF-18500,像素数达到1820万,传感器在周边微透镜的设计上与M8的传感器类似(周边微透镜偏向传感器中心,如此一来便可获得更好的周边成像表现)。并且采用了双影像处理器。徕卡M9镜头兼容性与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发布的21-90mm焦段镜头(数码或者非数码)均可支持,而且通过转接环还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换式镜头。与M8一样,M9亦无低通滤镜,但是Leica官方声称,M9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滤镜来解决偏色问题。同时,还支持TTL侧光。M9的机身顶部没有M8那样的模拟计数器,机身背后采用2.5英寸液晶显示屏。该机的感光度范围是ISO160-2500,并且徕卡将为其提供全新的降噪技术以提升高感光表现。编辑本段镜头特色徕卡相机自1913年开创35mm相机先河,与之配套的镜头便使人耳目一新。徕卡镜头从用料,机械加工,光学设计及研磨,都堪称艺术品级,它的成像质量和色彩还原,使大多数摄影者叹为观止,我对徕卡的每款镜头都情有独钟,更有将他们都收为己有而后快的欲望。35mm 镜头被誉为准标准镜头,它的视角为64°左右,是最为常用的镜头,人们常常戏称这支镜头对被摄物体而言,前进一步为标准镜头,后退一步为广角镜头。由于它的视角不是太大因而边缘变形相对也小,它的景深相对同等光圈的其它长于35mm焦距的镜头要大,所以用它拍些纪实题材、风光、人物不多的合影都很实用。自从这个焦距的镜头问世,世界各个生产镜头厂商,都下过大力气研制过多种这款镜头,它生产历史之长,结构变化之大,是大多数其它焦段镜头无法比拟的。

莱卡相机

徕卡 35mm 镜头产生于1930年,那一年徕卡生产出具有革命性的相机——C型徕卡,与之配套有3支镜头,除了 50mmF3.5Elmar 和135mm F4.5 Elmar 外,还有一支 35mm F3.5 Elmar 镜头。这是我知道的,徕卡迄今为止生产最早的一支35mm焦距的镜头。这支镜头光学结构为3组4片,在光圈叶片的前边有2片独立结构镜片,在光圈叶片的后边有2片胶合在一起的镜片,所有镜片无加膜。用此镜头拍摄黑白胶片,在侧光时解像力和影调层次均有不错的表现,在逆光时使用大光圈产生比较大的光晕,光圈收小后情况有所改变,但仍不能全部排除光晕。拍彩色片感觉色彩饱和度不够,增加曝光量,色饱和度有所增加,但色彩不够明快和艳丽,这可能与镜片没有加膜有关。1948年徕卡推出一款 35mm F3.5 Summaron 镜头,结构为4组6片,光圈叶片前为2组镜片有1片为独立结构,另2片为胶合结构,光圈叶片后也为2组,有2片胶合1片独立,前后组为对称式,这种结构为以后徕卡 35mm 镜头的演变打下了基础。我试用一支50年代生产的单层加膜的这种镜头(M口),拍黑白胶片它依然秉承徕卡镜头的传统韵味,在使用彩色片时,色彩还原与现代生产的镜头并无二致,在逆光时除有少许光晕以外,其它方面无可挑剔。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尤其是纪实新闻的需要,镜头都在向大通光量发展,最大相对孔径越做越大,为了顺应潮流,1958年徕卡生产了两支孔径不同的镜头。这2支头都曾是我多年使用过的,对他们的成相质量非常满意,是我的心爱之物。这两支镜头一支是 35mm F2.8 Summaron 镜头,结构与 35mm F3.5 Summaron 一模一样,只是最大相对孔径由原来的F3.5增大到F2.8,这支镜头无论是用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拍出的照片素质都堪称一流,对暗部影纹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光部分控制得恰到好处,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同年生产的另一支镜头是被摄影界神化了的 35mm F2 Summicron,它是由6组8片构成,前后两组镜头为对称式,前组4片有1组胶合镜片,2片独立镜片,后组与前组一样。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做到 F2,在全开光圈情况下,边缘成像质量就不会太好,为了改善大光孔的边缘成相质量,这款镜头在光圈叶片的前后各增加一片荧石玻璃所磨制的镜片,这样改善了镜头边缘成像质量,并拓展了影像暗部和亮部的表现范围,明显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纵深感,使画面更富立体效果,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这支镜头深受日本影人的崇尚,他们称作“八枚玉”。这支镜头虽然得到了多方赞誉但是它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普及性差。由于生产年代距今较远,它的加膜和矫正变形还存有一定的缺陷。由于6组8片的镜头造价太高,为了普及光圈F2 的镜头,1969年徕卡公司经过重新设计生产了一款新的4组6片 35mm F2 Summicron 的镜头),结构为对称式,光学结构和F3.5光圈的 Summaron 一样。试用表明黑白影调反差有些增强,暗部和高光部层次有些减弱,解像力一般,总体依然是徕卡镜头的味道。可能由于人们对8片镜头的怀念,1979年徕卡又重新设计一款 35mm F2 Summicron 7片5组结构镜头。单从结构上看与前4组6片镜头很像,只是后镜组里增加1片镜片,这样就成了前组3片有1片是独立镜片,2片胶合镜片。后组有2片独立镜片,有1组胶合镜片。这支镜头对画面暗部及高光部的表现与6片结构镜头有明显的不同,整体素质接近8片6组结构镜头,这是一支大受摄影者欢迎的产品,它一直生产了近20年的时间。代替球面7片5组光圈F2镜头的是1997年上市的 35mm F2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我认为这是一支全新理念的产品,这支镜头明锐度加强,色彩还原比以往徕卡头有些夸张,色彩的饱和度明显加强,拍出的画面给人一种明快鲜艳锐利的感觉,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莱卡相机

在此还有3支应该提到的镜头,那就是1961年生产的 35mm F1.4 Summicron 镜头,这是一支专门为新闻记者设计的快速镜头,它是目前世界上相对孔径最大的 35mm 镜头,如再使用上高速胶片。在没有闪光灯的帮助下,你可完成很多弱光下的工作。这支镜头拍出的影像锐利,很适合制版印刷用,只感觉影调层次略欠。在1990年徕卡还出过一支 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此镜头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总体结构为5组9片,这种镜头数量很少,笔者也没使用过。还有一支是1994年推出的并一直生产至今的 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他的光学结构依然是5组9片,只是后组有1片非球面镜片,我认为它是徕卡 35mm 镜头中最锐利的一支,拍出的照片影像边缘利索,线条清晰,当开至最大相对孔径拍摄时,影像边缘仍能保持很好的解像力,色彩还原好,饱和度很高,颜色有些夸张,它很受专业摄影记者的钟爱。一款镜头的优劣不能只看它的测试指标,指标是一种机械式的标准,它只能说明产品一部分性能。尤其是摄影镜头,它是摄影者心灵再现的工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徕卡镜头所拍出的画面质素,正是欧洲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结合的反映。我们要充分了解手中所使用的徕卡镜头的特性,充分发挥它的潜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新时代画卷。编辑本段昔日辉煌徕卡相机坚固、耐用、性能好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徕卡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是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记者奔波于世界各地环境恶劣的战场,一架轻便、坚固的徕卡135相机成了他们的最爱。

莱卡相机

不但如此,96岁高龄辞世的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徕卡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他以徕卡相机特殊的“观景窗”和精确的预估计划,捕捉人在事件发生时连续动作的最高潮。徕卡相机源自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性格赋予它严谨的风格,历久弥珍。所以,徕卡相机的另一功能体现在于收藏价值。据徕卡收藏者介绍,徕卡每台相机都拥有一个单独编号,这个编号从第一台开始至今都是连续的,极具收藏价值,是“相机王国里的劳斯莱斯”。编辑本段规格指标

型号:M9M8.2M8发布日期:2009-9-92008-9-152006-09-15厂家推荐价格:


外观颜色:灰色黑色银色黑色黑色影象传感器:

  1. 9 x 35.8
18 x 27
有效像素/总像素(MP):
  1. 00MP/18.5
  1. 30/0.00MP

影象大小:5212 x 34723936 x 2634
镜头倍率:
  1. 0
  1. 3

存储格式:DNGJPEGRAWJPEG
存储介质:SDSDHCSDSDHCSD镜头操作:手动、自动自动
感光度:Auto160-2500Auto160-2500
对焦框:35 & 135 mm28 & 90 mm50 & 75 mm24 & 35 mm28 & 90 mm50 & 75 mm
Frameline优化:
  1. 0m
  1. 7m
  1. 0m
DNG格式:压缩压缩
色彩滤镜:Adobe RGB/sRGBsRGB/Adobe RGB/ ECI RGB
测光:测量快门叶片上灰色带的中央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3/5/7 images, 0.5 - 2.0 EV无
快门:电子控制式金属纵向快门

快门速度(s):32 ~ 1/400032 ~ 1/8000
闪光同步:1 / 1801 / 250
连续拍摄最高速率(fps):
  1. 0
  1. 0

最多拍摄张数:810
自拍设置:关闭/2秒/12秒2秒/12秒
白平衡:Auto, 7 presets, Kelvin, ManualAuto, 6 presets, Kelvin, Manual
取景器:
  1. 68x


LCD类型:LCD蓝宝石玻璃彩色TFT LCD
LCD尺寸(英寸):
  1. 5"


像素:230,000

电池:锂离子充电电池

外观尺寸(WxHxD)(mm):139x37x80
  1. 60x80.20x36.90
  1. 6x80.2x36.9
重量(g):585545545备注:


编辑本段概念相机最 近产品设计师Vincent Sall设计了一款和你手上的iOS设备完美结合的概念产品Leica X3单反,以Leica的色彩光环为设计出发点,将经典的Leica相头盖设计成一个强大的超级合体式单反相机,设计中的X3不仅能随时通过蓝牙将照片发送到iPhone或者iPad上,而且一甩镜头盖,相机便自动启动,感觉非常亮丽!虽然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才能真正具有“可投产” 的意义,但根据设计师的本人解释,这款相机“填补了高画质大型相机和低画质电子产品之间的沟通鸿沟”

Ⅲ 这款德国相机出于什么年代的、和现在价值多少求大师们赐教!

这是柯达雷丁娜单反(retina reflex iii),你图示的镜头是施耐德50/2.8,生产年份在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由于年代久远,收藏把玩的价值更大,查了一下,有成就记录的价格在2000元到3000元。

阅读全文

与柯达艺术品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