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马艺术有什么特征
罗马艺术主要是承袭了希腊艺术的风格。同时也受意大利土着文化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相比希腊艺术,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
罗马绘画的主要成就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是用于建筑装饰的壁画和镶嵌画。与古代希腊相比,现存的占罗马绘画作品则相当丰富。除早期的伊达拉里亚人的墓室壁画外,在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都有不少壁画和镶嵌画。其中最重要的是画在宫殿。府邸和别墅里的许多装饰性壁画。
2. 什么是罗马文化
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属于传承关系。从罗马的史前时代到帝国时期,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都给以不同程度的深刻影响。当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罗马人在继承希腊文化传统的同时,也有新的创造,因而丰富了西方古典文化。
一、从远古传说。看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
古罗马国家建立在意大利半岛,根据考古发掘,意大利半岛存在过旧石器时代,当时的居民可能是克勒特人。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则是来自非洲的利古里亚人。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支印欧部落从东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拉丁人就是这些部落中的一支。拉丁人定居在中部意大利的拉丁平原。拉丁人在这里兴建了一些城邦,罗马城邦就是其中的一个。一般认为,罗马城的出现约在公元前8至7世纪。
关于罗马城的创建,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据传,在公元前12世纪,希腊人兴师远征特洛耶,攻打了十年也没把城池攻破。无奈,希腊人最后用木马计才攻陷特洛耶。在特洛耶攻毁之际,埃尼亚斯(他是女神维那斯与世人昂喜赛斯结合所生的儿子)带着儿子阿斯卡纽斯逃跑了。父子二人漂洋过海,最后来到拉提乌姆的海岸。当地国王拉提努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把女儿拉维尼亚嫁给埃尼亚斯。埃尼亚斯死后,阿斯卡纽斯便建了一个新城阿尔巴·隆加。从阿斯卡纽斯开始,经过好几代,到努米托尔执政时,发生了内江,弟弟阿穆里乌斯把哥哥努米托尔推下台,自己作了国王。为了铲除后患,阿穆里乌斯杀死了努米托尔的儿子,并把努米托尔的女儿西尔维亚送到神殿作贞女即女祭司,还命令她宣誓永不嫁人。但后来,西尔维亚违约与马尔斯神结合生下一对孪生子,因而,她被阿穆乌斯处死。国王又下令把孪生子投到台伯河里溺死。但是,奉命做这件事的奴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两个小男孩装在篮子里,放在浅水处。当上涨的河水退去之后,篮子留在地上。从附近山区跑到河边饮水的一只母狼卡皮托里纳,听到孪生子的哭声跑过来,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他俩。没多久,国王的牧羊人乌斯图鲁斯便找到了这两个孩子,带回家交给妻子拉伦娣来抚养。他们给孪生子起名,老大叫罗慕洛,老二叫勒莫。当兄弟俩长大并知道了自己的出身之后,便举兵攻打隆加城,杀死阿穆里乌斯,把外祖父努米托尔重新扶上王位。小哥俩不愿留在隆加城,决定到别处另建新城。在建立新城时,兄弟俩发生矛盾,并争吵起来。哥哥罗慕洛一气之下把弟弟勒莫刺死。罗慕洛把新建的城市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罗马人从罗慕洛的名字引伸出罗马(Roma)的名称。罗马建城发生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罗马人每年都在纪念这个建城节。因母粮用乳汁喂养罗慕洛兄弟,所以,古罗马人把卡皮托里纳母狼作为罗马城的象征,并把2月15日作为辟狼节。
这段神话故事虽离奇古怪,与史实不符,但我们从这里可以窥见,在古罗马史前时期,希腊文化已对罗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那时希腊文化是先进的,罗马文化是落后的,罗马人在续族谱时,自然要向希腊人靠拢了,并把自己的祖先落实在奥林匹亚神的身上。
如果我们从神话中回到真实的历史过程中,同样可以看到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希腊在意大利地区的殖民地城市上。
意大利中部、南部和西西里岛,早在爱琴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希腊殖民城邦,自此,大希腊的名字就出现在希腊发展史上,并构成希腊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早期罗马时代,沿着南意大利海岸直到坎佩尼亚的地方都是希腊的殖民地。在这里有库麦、拿波里、波希多尼亚、埃利亚、列吉乌姆、克罗托、塔连图姆等城市。肥沃的西西里岛是希腊人与迎太基人激烈斗争的场所;希腊人把岛的东半部殖民地化了,而迦太基人则占领西半部。萨地尼亚岛和科西嘉岛也是希腊人和迦太基人争夺的对象。在古罗马的史前时期,希腊文化就是通过这些希腊殖民城市传播到罗马城的。这种传播是长期的,渐进的,影响也是很深的。罗马人在共和国以前,从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那里借用了希腊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拉丁文。自此,罗马人脱离了野蛮状态而进入了文明时代。
罗马人不仅仅从希腊殖民城邦那里汲取了文化营养,而且还从希腊化的伊达拉里亚人那里吸收不少东西。据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看法,伊达拉里亚人是吕底亚人,他们因饥饿而在王子提东莱诺斯的率领下循海路西行来到意大利中部,在台伯河以东的翁布里亚居住的地方建立一些城市。
罗慕洛建城之后,罗马便进入了王政时代(公元前8—6世纪)。罗慕洛是第一任勒克斯(即所谓的王)。罗马城和伊达拉里亚人的城市相毗邻,关系自然密切,这种关系甚至发展到在王政时代的七个王中有三个是伊达拉里亚人。前四个是拉丁人(罗慕洛。努玛、图鲁斯、安库斯),后三个是伊达拉里亚人(塔尔克维纽斯、赛尔维乌斯、高傲者塔克文)。
正由于伊达拉里亚人与罗马人这种特殊关系,所以,伊达拉里亚人对罗马人的文化影响就比较直接。例如,在罗马远古的口头文学作品中,有一种讽喻诗,它是在收获的季节,有舞蹈伴随的诙谐的合唱歌。据说,这种诗歌是来自伊达拉里亚人的菲司肯尼亚城。
伊达拉里亚人对罗马文化的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建筑,拱顶法建筑源于东方和希腊。罗马人从伊达拉里亚人处首先学会了这种建筑方法。我们几乎在所有的罗马古代建筑物上看到拱顶建筑技术。伊达拉里亚人的神殿大不相同,它几乎是方形的,并有很深的柱廊结构。罗马人吸取了伊达拉里亚人的建筑术,在卡庇托里乌姆山上建设了丘庇特、朱诺和米混尔瓦神殿。早期的其他罗马神殿也属于这一类型。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政时代后期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与伊达拉里人密切相关的。
罗马有三百个氏族,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即库里亚,共三十个胞族;十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即特利具,共三个部落,它们是拉丁部落,萨宾部落和阿芬了部落,三个部落组成罗马民族。罗马民族是个封闭的民族,只有罗马本土的这些旧有居民才能成为罗马公民。他们总称为帕屈尔人。罗马公民是宗教性的奴隶主集团,它包括两个层次:氏族贵族和一般氏族成员。
与享受特权的罗马公民相对立的是罗马平民。罗马平民由三部分人构成:被征服的邻近部落而强行移居罗马者;从郊区和较远地区移居罗马者;外国人。他们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他们是自由人,在罗马危难之际,有保卫罗马的神圣义务。然而,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既不能参加公民大会,也不能担任任何社会职务。他们中间虽然有部分人发财致富,上升为工商奴隶主阶级,但仍被帕屈尔人所鄙视。因此,在平民中间便滋长起一种对帕屈尔人不满的情绪。随着平民的增多和不满情绪的增高,就出现了平民斗争。平民斗争主要表现在平民与罗马氏族贵族的斗争上。平民与罗马氏族贵族斗争的最初成果,就是迫使王政时期的第六个王塞尔维乌斯实行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按财产多寡把罗马居民(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划分为五个等级;建立百人队会议;按地区(不是按血缘关系)划分四个部落。
塞尔维乌斯的改革是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这正如恩格斯所言:“在罗马也是在所谓王政废除之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
罗马政治制度的变革运动仅是个新起点,它将随着高傲者塔克文的篡权而日益深入。
高傲者塔克文是塞尔维乌斯的女婿,他有篡夺王位的野心。他与妻子共同策划这一阴谋活动。一天,他认为行动的时机已到,便率领着武装起来的篡权小部队冲击元老院。他穿着勒克斯的服装。坐到勒克斯的宝座上。老勒克斯塞尔维乌斯闻讯急忙赶来,大声责斥塔克文:“你怎么胆敢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坐到王座上?”老国王想把篡位者从王座上拉下来,无奈力不从心,拉不动塔克文。这时,早已把自己的岳父大人视为眼中钉的塔克文,举手抓起塞尔维乌斯,摔到石阶上,叛乱分子一拥而上,打死了老国王,并把尸体扔到街上。高傲者塔克文就这样靠暴力作了第七任勒克斯。
塔克文的妻子塔丽雅第一个前来庆贺。当庆贺完毕乘车回家时,车夫突然勒住了马。车夫惊慌地指着躺在街心的塞尔维乌斯的尸体,对女主人说。“怎么办?”塔丽雅对父亲的尸体不屑一顾,命令车夫驱车从尸体上轧过去。这样,塔丽雅就成为千古罪人。为此,罗马人民把这条街起名为“罪人街”。
高傲者塔克文上台后,妄图建立东方式的独裁统治,杀死了许多反对者,其中有一位名叫马尔克·尤尼的贵族及其长子。塔克文对马尔克·尤尼的小儿子布鲁图却大发慈悲,不仅不杀,而且作为义子收养在家。布鲁图成人后,知道塔克文是杀死父亲和哥哥的死敌,于是,就把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里,待机复仇。
罗马人对塔克文的专制统治也心怀不满,待机起事。公元前510年,塔克文的儿子公然污辱一位贵族妇女而成为罗马人民起义的导火线。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国王的长子赛克斯图斯在罗马人围攻阿尔戴阿城的时候,和同族人柯拉提努斯、国王的外甥路克优斯等人一同饮宴。宴席上,话题转到妻子的身上,每个人都夸赞自己的妻子。柯拉提努斯提议做一次调查活动:大家一同回家,看看他们的妻子正在做什么。大家热烈响应,并立即行动。他们骑上马,几个小时便来到罗马城。他们发现国王的儿媳正在和自己的女友们饮酒取乐。接着他们又到柯拉提努斯的家里。这时柯拉提努斯的妻子鲁克列提亚,完全按照善良的罗马主妇应做的那样,在深夜里还坐在女仆们中间纺毛线。调查结果,无疑柯拉提努斯成为胜利者。然而揭乱的种子也由此萌发。鲁克列提亚的美丽和贤惠,使国王的儿子赛克斯图斯的心中燃起了情欲之火。几天之后,他便背着柯拉提努斯到鲁克列提亚的家中。她热情地接待了他,用完晚餐后便把他领到给他准备的住所。入夜后,赛克斯图斯象个鬼魂拿着白刃宝剑爬进鲁克列。提亚的寝室,并使用各种威吓的手段而占有了她。第二天早晨,在赛克斯图斯走后,鲁克提亚便把丈夫和父亲召到家中,向他们讲明夜间所发生的事情,然后拨出藏在衣服下面的刀子,刺进自己的胸膛。
以布鲁图为首的亲友们把鲁克列提亚满身是血的尸体放到罗马广场上,号召罗马公民们起来打倒塔克文的专制统治。罗马人民怒不可遏,纷纷拿起武器,一举推翻了塔克文的政权,王政结束。
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布鲁图被推举为第一任执政官。自此,罗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果说,伊达拉里亚人前两任勒克斯从正面推进了罗马政治制度的变革,那么,第七任勒克斯则从反面影响了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变革。
二、希腊与共和时期的罗马文化
1.共和初期,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
罗马进入共和时期,标志着由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随着罗马人文明程度的发展,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首先我们从宗教意识上看这种影响。宗教是早期罗马思想最典型和最主导的形式。远古的罗马宗教是原始的多神教,这种多神教与万物有灵论的形式是十分近似的。在罗马的概念中,每一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神。每个人都有他的本命神、保护神,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维斯塔即女灶神。童年时期的神更多,据说有四十三个:婴儿第一次啼哭的神、初生婴儿的知觉神、第九天的神,走第一步的神、摇篮神等等。这种众多神的划分,反映了这时的罗马人不善于抽象思维的情况。
早期罗马宗教的另一个特点是神的形象还未定型。人们只能用一些标志性东西来表示神。例如,用长枪表示马尔斯,用石箭表示丘庇特。直到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马的神才开始有了人的形象,并且分化出最高神丘庇特。从公元前5世纪,特别是从公元前4世纪,希腊那种诗意的多彩的宗教意识,通过坎佩尼亚的希腊人而传播到罗马那干燥的平淡的宗教世界,于是引起罗马宗教的变革。罗马神渐渐失去了原来的性质,他们不仅都获得人形,而且有了个人的特性,并获得了神话上的修饰。在希腊宗教的强热影响之下,罗马神和希腊万神殿的神都同等起来。例如,丘庇特等于宙斯,米涅尔瓦等于雅典娜,狄亚那等于阿尔台米戴,维涅拉等于维那斯等等。
其次,我们从文学上看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在希腊戏剧的影响下,罗马一些喜闻乐见的小型戏剧也产生了。一种是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上表演的。狂欢节是罗马人为了向播种之神撒尔努斯献祭而举行的撒图尔那里亚节,时间在十二月份。在连续举行七天的节日里,人们可以尽情地欢乐、狂饮、也可以在性行为上放荡不羁。并且把奴隶“解放”一天,在这一天里,奴隶们在桌子上吃饭,而他们的主人则来侍奉他们。这是表示在撤图尔努斯的黄金时代,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节日里,除了物质娱乐之外,还有精神娱乐,这就是表演和观赏戏剧。
另一种戏剧是阿铁拉戏,它是由坎佩尼亚的一个希腊城市阿铁拉而得名。它是一种小型的笑剧,类似希腊的滑稽剧。剧本非常简单,里面充满了粗暴的讽刺话和开玩笑的话。
第三,我们从风俗上看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在共和国初期,罗马人在与有文化的坎佩尼亚人交往中,学到许多东西。特别是在罗马上层社会中,希腊语开始流行。罗马人的生活习俗也开始希腊化。例如,罗马人在以前是坐在桌旁吃饭的,现在则躺在桌旁吃饭;罗马人还学希腊人的样子,把头发剪短和刮胡子。住房中的装饰品开始增多,在公元前3世纪初,在罗马贵族的桌子上摆设了银制的器具等。
罗马共和国早期,希腊化还未广泛开展,从总体上看,罗马文化仍保持本民族的简朴特色。
2.大征服之后,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
公元前3世纪,罗马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希腊文化便从各个渠道渗透到罗马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去,罗马文化的希腊化也全面而迅速地展开。
罗马人在征服活动中,在军事、外交和商业上,与希腊人发生广泛而经常的联系。他们亲眼看到了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和希腊本土的富裕希腊人讲究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希腊艺术品和大量图书源源不断地运到罗马。大量希腊人也以奴隶、人质和外交官的身分进入罗马社会。罗马的教师、医生、演员等文化工作大都由希腊人所充任。特别是具有高度教养的希腊知识界人士,对罗马影响更为巨大。于是在罗马人中普遍产生了对希腊文化怀有赞慕的心情。早在公元前3世纪初,在新贵族中学习希腊语已蔚然成风。他们模仿希腊的建筑,他们雇佣希腊的雕刻家。甚至有的发展为希腊狂。例如路克优斯,因他的赫赫战功,当罗马人决定在卡庇托乌姆山为他树立雕像的时候,他竞要求雕像穿希腊的衣服;阿尔比努斯甚至不用罗马语而用希腊语写罗马史。
希腊文化的影响不只限于新贵族阶层,而且波及到广大居民。例如,公元前212年,根据元老院的决定,为了使国家避祸招福,罗马公民要为崇奉阿波罗神而举行全民性的赛会。
当希腊文化象潮水一样涌进罗马人的生活中来的时候,元老院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对付那些过激分子。例如,公元前186年,元老院发布了反对崇拜狄奥尼苏斯的特别决定。大约有七千人因独犯这一决定而受审判,许多人还被处以死刑。过了一些时候,又有三千人因参加希腊酒神大祭典而受到惩罚。当然,罗马文化希腊化,这是一股历史潮流,什么力量也遏制不住。
在希腊文化强烈影响之下,罗马文学首先希腊化。过去罗马人所前发的许多文学形式,都被强有力的希腊文学形式所扼杀。
第一位希腊化罗马诗人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80—204年)。他原是希腊籍奴隶,后来被释放。他首先用拉丁文翻译了荷马史诗。为了在公元前240年的罗马赛会上表演戏剧,他受托翻译改编幼里披底斯的悲剧和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他是第一次把希腊的剧介绍给罗马人并使希腊的诗体韵律适合于拉丁的语言。公元前207年,他又受托编写了对朱诺神的赞歌,这是一部抒情诗。
在安德罗尼库斯的基础上,涅维优斯(公元前270—200年)开始写作罗马的历史和创作喜剧。在他创作的喜剧里,既具有希腊形式,也具有许多纯罗马的特色。自此,独特的罗马文学开始发展起来。后来的文学家们,例如思尼乌斯(公元前239—169年)、普劳图斯(公元前254—184年)、铁伦提乌斯(公元195—159年)等,都循着他开拓的罗马文学道路前进,获得了丰硕的文学成果。
其次是造型艺术的希腊化。从公元前3世纪起,希腊对造型艺术的影响加强了。除了神像是用青铜雕像,在建筑方面,这时修建了一些希腊化类型的巨大公共建筑物。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巴锡里卡”。这是一种用来进行审判和洽谈商务的建筑物,它上有顶盖用国柱分成几部分。这种建筑物的典型是公元前184年由加图在广场上元老院的旁边建筑的那座“巴锡里卡”。此外,罗马人开始建造柱廊和拱门,上面饰以希腊式的镀金雕像。神殿的建设也继续进行,希腊化的风格日益占统治地位。
第三是罗马风俗日益希腊化。公元前3至2世纪,在希腊文化的强烈影响下,罗马人的日常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罗马旧式的住宅,按照希腊住宅模式进行了改建。住宅内外也进行了精美和豪华的装饰。在富人之家摆设了希腊艺术品、书籍、银制器皿等。餐桌上饭菜也发生变化,不仅菜的数量增加了,而且做得比以前更加精美和好吃。职业厨师已把女主人挤出厨房。基于饮食的需要,做饭技术也发生分化,面包的烤制和点心的制作等已成为专门的行业,仅罗马城就有一百七十一个面包店。希腊的葡萄酒和本都的鱼也成为罗马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酒佳肴。一些重要的饮宴也必须有希腊竖琴的演奏和舞蹈家的歌舞相陪伴。
罗马人的社会生活也与家庭生活一同发生变化。节日和人民游乐的数量增加了,时间也延长了。在赛会上,除了赛跑和赛车之外,还有希腊运动家的体育表演。希腊的戏剧演出也成为罗马人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人观赏剑斗和逐兽的粗野情趣。剑斗是为纪念死者而以人为牺牲的一种人祭残余。这种粗野的娱乐活动多半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坎佩尼亚的希腊人影响之下才出现于罗马的。公元前264年,布鲁图兄弟第一次在父亲的葬仪上组织了三对剑斗士(即三对角斗士奴隶)的格斗。后来,剑斗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元前216年在罗马出现了二十二对剑斗式的格斗;公元前183年出现了六十对剑斗士的格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字还继续增加。逐兽是剑斗士与野兽格斗,它是与剑斗平行发展的,常常又和剑斗有关系。第一次大规模的逐兽观赏是发生在公元前186年,这一年罗马从非洲运来一批雄狮等猛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奴隶主阶级的精神世界被野蛮性和残酷性所充斥。
3. 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着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 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 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宏粗,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着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蔽备镇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滚伍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二、古罗马卓越的肖像雕刻和装饰艺术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罗马人从很早期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他们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里。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搬出来参加仪式。所以罗马人早期的肖像雕刻以自然主义的逼真为特点,艺术水品不高。
共和国末期,罗马征服了希腊,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罗马肖像开始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是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期和英雄期概。他的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几十座肖像都无一例外的美化,有的将他塑造成战神,有的将他塑造成英雄或美少年。
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流行,出现了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现了一个凶狠紧张而又冷酷无情的暴君面孔,紧皱的眉头和空虚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转的头部强调了紧张和暴戾的性格。《马可•奥勒留骑马像》是一个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脸部带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颓废、消极、静观的色彩。因为这一明显的特点符合基督教的学说,这座青铜像在中世纪得以保存下来。它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帝国晚期,在极度的政治、经济矛盾不安中,肖像雕刻风格走向更为写实的道路,出现了大量各种不同的面孔:凶恶的、狡诈的、粗鲁的、惊惶不安的……体现出罗马人这时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鲁、内在精神的高度紧张。
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它详尽地叙述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是当作史实来记载的,不论是人物服装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两千多人物的长卷式浮雕中,艺术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手法,出色地处理了情节繁琐、层次复杂、人物众多的构图。
罗马的公室及富豪之家,拥有成百的艺术品及其他的装饰品。地板常常是杂色的大理石,家具都有非常优异的设计及工艺技巧,桌子、椅子、凳子都由耐久性的物质制成,装饰极为豪华。木料、象牙、大理石、银、铜及金等材料都经过非常细密的加工及磨制,铜制的火盆暖着屋子,青铜吊灯则照亮了房间,镜子也是铜的,浮雕或镌刻着花式或神话的图案,有时制成横或直的凹形或凸形,把反射出来的人形改变成可笑的瘦长或胖圆形。
银器用品在中层以上家庭中已经是很普遍了。1895年,考古学家在一座别墅的水池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银器收藏品,显然是有人在公元79年躲避维苏威(Vesuvius)火山爆发时把它们储藏在那里的。其中16只银杯中,有一只还看出一个几近完美的单叶(Simple foliage)图样,有两只表示着高浮雕的骨架,另1只上面的图画是奥古斯都在战神及爱神之间加冕登基,表示两者都是人类的敌神;最可笑的是斯多喝派的鼻祖芝诺,讥讽地指着伊壁鸠鲁,后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在块蛋糕,同时有一只猪,前足立起,彬彬有礼地想讨取一份。
在那个时代,至少在一只手指上戴1枚戒指是社交所必需的,少数的花花公子每只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枚戒指,这些戒指都用从非洲及阿拉伯、印度输入的宝石雕刻而成的。罗马人用戒指做私人的印章,他们喜欢使印章有独特的设计,因此当时玉石的雕刻已达到一种难以企及的程度。
同时,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也充斥意大利的家庭。这时制造艺术玻璃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庞贝遗址发现的"蓝玻璃花瓶",描绘出酒神在为葡萄成熟而开的庆祝宴会上的优美活动。提比略在位时,吹玻璃的艺术也传入了罗马,很快便制造出了杂色的小玻璃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制品,并使它们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及百万富翁们心爱的"猎物",尼禄在位时,曾付出6000银币买了2个小的吹玻璃杯。从亚洲及非洲输入的"萤石"花瓶的价格则更昂贵。奥古斯都虽然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金盘子熔化掉,但是却把她那萤石玻璃制成的杯子珍藏了起来。尼禄则为那样一个杯子付出了100万银币。总而言之,罗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举世无双。
古罗马的装饰与雕刻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三、古罗马的壁画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这种叙事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三个意大利城市。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
古代的游客在罗马的寺院、住宅、回廊及剧场中,发现的绘画甚至比雕塑更为普遍。当然,这时的绘画艺术只局限在壁画等方面。由于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才为我们在庞贝留下了大约3500幅壁画。有一幅壁画,画着狄奥尼修斯突然袭击安睡中的阿里娅德涅(Ariadne);另一幅画着赫尔墨斯安静地望着火神被绑在苦刑轮子上;还有一连串的幽默壁画,画着无忧无虑的丘比特,滑稽地模仿着庞贝的工业。这些人形画得栩栩如生,人体的色彩至善至美。
艺术鉴定家如果要了解古代意大利绘画艺术的性质,划分它的时期与风格,都要去参考庞贝时期的绘画。
有一个时期,罗马的壁画是模拟一栋建筑,或者画它的正面,或者画它的柱子,人们看见的柱子仿佛是从里面向外看的,空旷的乡野被画在柱子与柱子之间。用这种方法,艺术家使人有置身于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的感觉,室外是凉爽的树木与花卉、原野与溪流、驯良的动物。居民只要在屋里对着墙看,便可想象到身处于一处花园之中,可以垂钓、泛舟、狩猎或养鸟,乐在其中,而不受季节的限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罗马绘画艺术的水平。
例如古罗马:庞贝壁画风情款款,古罗马庞贝城的建筑墙面,在各个时期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多数建筑物是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期内建造的。其时,在墙上制作壁画前,须涂刷多层灰泥。涂灰泥是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在豪富宅第,墙上的灰泥有十层之多,灰泥中还掺有捣碎的砖末。
我们可以从一些庞贝壁画上看到这种建筑工匠在墙上涂灰泥的情景:工匠们先在灰泥上勾出轮廓(出土的几幅壁画,有的仅打出轮廓,未来得及上画稿),然后上色。所用的颜料大多采用意大利本土的矿物质,如朱砂、赭石、锡埃纳土黄、碎淳岩等,用生石灰作粘合剂(生石灰易溶于水,从空气中吸收碳酸气,变成不溶解的碳酸钙,使颜料成分得以粘固)。学者们还发现壁画家常采用有机物作颜料,如蛋黄、蛋白、乳浆等(乳浆可用于粘合庞贝蓝或称玻璃蓝、深黑等色)。
这里的一幅《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所用的颜色就十分鲜艳,它出土于庞贝城,据考证,发现是从公元前4世纪尼基壁画复制下来的,故属于公元1世纪。现归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这一题材也出自希腊神话: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安德洛墨达,被吃人的海怪挟持,并说这是执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归途中经过巨岩上空,发现巨岩上锁着安德洛墨达,便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美人,并娶安德洛墨达为妻。壁画描写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时刻。珀耳修斯一手提着海怪的首级,一手扶起美人要离开巨岩。
当年与庞贝城同时毁灭的另一古城赫库兰尼姆,经发掘也藏有许多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都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尽管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摹仿希腊绘画的特色,但从人物的造型与衣服的褶纹表现看,这位画家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明暗浓淡与色泽的变化,在庞贝的壁画遗迹中是属于高明的。有的学者说它是希腊壁画的摹制品,可能是指形象的特征。我们觉得如此流畅的艺术表现,应该说,摹制者至少在艺术修养上不比古希腊壁画家差,相反,倒是比前者更懂得画理一些。
4. 古罗马的美术特点
古罗马的美术特点:
1、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2、多为帝王歌功颂德;
3、美术作品偏重于写实,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4、罗马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公共性建筑方面;
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
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4)罗马文化艺术是什么扩展阅读
当人类的文明之光照耀大地时,古典美术开始萌芽。此时的四大文明古国的美术作品有着共同的概念:真实。“真实”总体来说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完成了造型艺术,又从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中协调人与外在的最简洁的形式。
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孕育出一种灿烂的文明,这种文明在公元3000就结出了硕果,这就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一时期的苏美尔人与埃及人相比创作更加自由。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后来随着征战者的步伐被引入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中。古希腊美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观念就是人神难以分清的关系,把那些强壮、敏捷、美丽、聪明的人看成是下凡的神。
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古希腊文明被征服者承袭,古罗马美术作品中很多是对古希腊艺术品的临摹。这一时期的古典美术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不矫柔造作,充满了和谐之美。
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后,西罗马被北方的野蛮人攻占下来。由于这些统治者很多人目不识丁,文字这时已基本成为教会的专利,这也就注定了西方中世纪的艺术是以宗教性为特征。
伟大的文艺复兴随后来到了,除了米开朗基罗、拉菲尔、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之外,优秀的艺术家浩若繁星。这是一个百花怒放的时代,油画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开始出现。美术作品不仅仅表现传统,也开始关注当下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