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养幼儿的艺术创新意识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召唤下,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正在探索和建构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模式。因此,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已是当前幼教事业的主流,只有抓住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这一重点,才能把幼教事业带入一个新天地。艺术教育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助于促进幼儿右脑功能的开发和提高,对发展幼儿创新意识以及幼儿的创造精神极为有利。幼儿的创新意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活跃的灵感、新颖的表达以及求异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根据新《纲要》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转变观念,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编能诱导创新的艺术教学内容,开发创新的源泉
内容是教育目标的载体,内容选得好,教育目标的实施就有了重要的保证。我们从三大艺术教育内容出发,支持幼儿用美术语言、音乐语言、文学语言以及综合语言等来进行探索与表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突出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综合收集了各类教材及杂志报刊上艺术创新教育的课程方案,装订成册,供教师选择使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能够被我们直接运用的教育内容并不多,一般来讲,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对一些教材进行改编或创编。
例如在综合活动《会变的小河》中,我们对音乐《挪威舞曲》与童话《鱼宝宝生病了》两个教材进行综合改编,并创编与之相匹配的美术内容,将文学、音乐和美术三者有机结合,整个教材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画面感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创编,不是随意照搬,不能生硬,我们力求注意以下四点:
1.趣味性——有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表现的欲望,起到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的作用。
2.情感性——将大千世界的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房子、太阳都赋予丰富的情感,充满浓浓的情意。
3.艺术性——语言优美,旋律流畅,画面生动,具有艺术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4.综合性——将文学、音乐、美术三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使文学作品有歌有画,音乐作品中有故事,有画面,美术作品有诗歌等等。
二、创设鼓励创造的环境氛围,激发创新的意识
1.艺术环境的熏陶。
我们有目的创造美好的艺术氛围,开发环境教育的功能,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洗礼、情感的熏陶。这种氛围是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可动。如我们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歌曲在晨间播放,使园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音乐,浸在音乐的环境中,吮吸着音乐赋予的创造养料,孩子们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给他们的创作灵感。园内的墙壁上、走廊上贴着老师精心制作的艺术作品,以及形象生动的幼儿美术作品,各活动室内有老师、小朋友精心布置的墙饰。室内外布置着丰富的艺术活动区域,让孩子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触各种艺术活动的材料、器具,在敲敲打打、吹吹、涂涂、画画、说说、演演中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2.宽松氛围的感染。
事实表明:幼儿喜欢衣着和谐、目光亲切、言语甜美、歌声圆润、舞姿优美、手工精巧的老师。这说明,幼儿会情不自禁地接受来自艺术素养较高的老师身上发出的各种信息。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不但在教育活动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身的教养、行为和情绪情感,让幼儿在教师的无声的隐性的教育中,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有足够的自信心,从而迸发出更多的创造性的火花。当孩子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我们没有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他们,而是敏感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比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班上年龄最小的毛毛画来画去,只画了几个色彩不同、大小不一的圈圈,且面露难色。老师就过去对他说:“挺好的,这象鱼眼睛,这是小鱼吐的泡泡”这孩子马上将一些圈圈添画成一条可爱的小鱼,并且画上水草、波浪,一幅栩栩如生的小鱼吹泡泡的画面就出现在小朋友面前,老师的鼓励,消除了孩子的自卑感,适时的暗示又激起了他们创造绘画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诱发幼儿创新的灵感
个体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激发培养出来的,幼儿的创新更是如此,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诱发幼儿的创新灵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让幼儿“画太阳”,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幼儿在纸上“依葫芦画瓢”,而精心设计的诱发幼儿创新灵感的教学就不是这样。教师可以先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然后用故事或语言诱发幼儿画出心目中的太阳。如穿着花衣裙的夏天的太阳,扎着围巾的冬天的太阳,戴着五彩花环的春天的太阳。只有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感受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和情境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火花,释放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四、多途径训练,提高创新的能力
途径一:艺术教育课堂活动
艺术教育课堂活动是实施艺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能够帮助幼儿去发现美好的事物,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进行主动的创造。每周我园都坚持2-4节的实践课让教师们自主探索、自主实践。
途径二:多种多样的艺术兴趣活动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自主参加任何一种兴趣活动,如“百灵鸟”音乐组、“棒棒”绘画组、“欢欢”舞蹈组,“小叮当
”电子琴组,“小八哥”故事组,“小巧手”手工组。幼儿进行分组艺术活动,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在这里,我们摒弃以“技艺训练为中心”,而是重视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艺术创新的能力。
途径三:饶有情趣的艺术游戏活动
艺术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是幼儿走向自由创造的关键,幼儿不仅从外界吸收经验,而且还能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如“服装公司”“小舞台”“小熊过生日”“建筑公司”等游戏萌发了幼儿的艺术情趣,逐渐形成了我园艺术创新教育的探索型主题活动。
途径四:艺术区域活动
如音乐区、语言区、美工区及绘画区。我们在音乐区,为儿童准备广泛的发声器材,如盆、筒、罐、铃铛、筷子、尺、橡皮、纸等,让儿童有机会随意玩耍这些器材,利用它们发出各种不同声音,鼓励他们自由演奏。在语言区,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图片、头饰,收录机、音带等。幼儿发挥自由想象,进行创编。在手工绘画区,我们为幼儿准备了颜料、画纸、橡皮泥以及各类结构材料,幼儿可自由地表现、创造。
途径五:亲子艺术活动
我们以带有明显亲情性质的亲子艺术活动,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相协调,相统一,提高教育功效。亲子艺术活动的内容是多样的。如亲子合作“一笔画”、故事表演“小猫钓鱼”,利用废旧物品做工艺小摆设,开家庭影展,家庭服装表演会,看照片讲故事,自编自唱生活趣事等。这些活动不仅密切了亲子情感,更使幼儿在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方面得到
发展。
五、改进方法、形式,培养幼儿创新的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艺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用自由的动作形象、语言、画面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及扩散性思维。如,我们启发幼儿:“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唱出迷路小花鸭的孤独和害怕?唱出小朋友的同情和关心?”“星星,离我们那么远,用什么样的声音给它打电话才能听见呢?”……让幼儿自己找感觉,体会音乐的轻与重,使个体在自我创造的反馈中得到享受。再比如在教学折纸《滑稽小人》《狗》《宝塔》时,教师将幼儿折叠好的小裤子、小袜子、小亭子提供给幼儿,提出问题“你能将它们组合成什么呢?”教师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幼儿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及教师的启发,幼儿能够讲出用小裤子、小褂子和小亭子可以拼接滑稽人,用三条小裤可以拼接成猎狗,用许多小亭子可以拼接成宝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你真棒”、“真聪明”“可以试一试”,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内因,激发了幼儿创造的动机,形成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六、积极评价,体验创新的乐趣
在幼儿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时,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幼儿产生创新意识会起到激励作用,教师多一份鼓励,孩子就多一份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尽可能去发现每个幼儿的成功之处;并具体指出作品中最吸引人的部分,然后加以适当的称赞;称赞时,语句和态度不但诚恳,而且伴有肌肤的接触,如摸摸头、拍拍肩,对认真完成的幼儿,即使不够好,也加以鼓励。从而促进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如一天,骏骏画了一幅司机开汽车的漂亮的画,可是在四周又画了一圈黑黑的粗线,老师并没有直接评价,而是试探着问,为什么?骏骏得意地说:“司机叔叔撞红灯,被警察叔叔关起来了。”骏骏的回答得到了老师肯定的评价,从而体验到了创造成功的喜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无时不有的白热化竞争,都落在了头脑的竞争上,而头脑的竞争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性思维的竞争。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架起艺术与创新之间的桥梁,让创新之花在幼儿艺术活动中绽放。
⑵ 如何打造创新的幼儿园特色课程
幼儿园是学生的启蒙园地,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幼儿园的码模特色课程建设应该要用心制作渗模消,并且要具有创新精神。下面我带来有关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内容,供参考。
一、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国内对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政策
国家--地方--幼儿园层层的三级管理模式,使得国内对于幼儿园特色的课程建设开始火热起来,包括园本课程建设。随着经济教育国际交流关系的密切性,很多国外的课程模式被引入到中国,很多幼儿园尝试用国外的课程模式,认为这是幼儿园的一种特色,所以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建设本身就是在受到幼教业界的重视。
幼儿园课程本身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一生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机会,同样对于幼儿园个体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功能的两大维度。共同性课程是指幼儿园课程是面向全体幼儿的,课程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基本发展。选择性课程方面我们可以说课程本身就是要遵循幼儿的个性发展,满足幼儿的兴趣、特殊需要,尊重幼儿园的自主性和幼儿的选择权,最后形成一个个性化的风格和特色。
(二)基于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中的建构者和实践者是幼儿教师,本身幼儿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会根据课程的一些评价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课程,在过程中去激发自己的热情,这也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每一所幼儿园都是在幼儿的经验和需求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程建设,关于特色课程的建设,本身就是需要充分分析本幼儿园的具体条件,然后自己形成和完善。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中,就是能显现幼儿园自身的特色,在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但是我国的幼儿园特色的课程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幼儿园不知道如何确定自己课程的特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园并没有把特色融入到其中。
第二,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较低,这种专业的限制使得教师对于课程的参与度较低,无形中也为教师增加了负担。
第三,课程资源是需要有效的整合和利用,但是很多幼儿园对于课程的建设缺乏民主、科学的管理,这样本身特色课程的水平就是较低。
二、 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课程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钟启泉等人(2008)认为,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并且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可以叫做课程。
全美幼教协会的专家协会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儿童应该学习到的内容、儿童达到规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以及教与学所发生的环境,是一种有组织的框架。所以说课程包括幼儿教师精心设计的预设课程也包括幼儿在环境中与他人交互作用下产生的活动这两个方面。
英国《基础教育课程指南》中将课程定义为:幼儿在幼儿园中所做、所见、所听、所感的任何事情,这包括计划的和未经计划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更多的是影响所有与幼儿有关的经验,这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经历和感受到的各种事情,包括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和运丛知动等等。
(二)幼儿园特色课程
优质的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会依托在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家长、社区、课程专家等资源,以幼儿为主体,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挖掘幼儿园周围的历史文化环境资源,依靠于本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课程体系,所以本幼儿园为幼儿设计的课程本身就是能够凸显本幼儿园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课程。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到,为幼儿提供终身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机会,同样也要适应每一位幼儿发展的特殊需要。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本身就是需要综合分析幼儿园、家长、社区这三个方面的情况,那么在本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中,需要吸收专家、家长、其他教育机构的力量。特色的课程与幼儿园的整体课程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也能够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并不是所有的园本课程都是特色课程,那么经过优质的幼儿园开发出来的优秀园本课程,才可以称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特色幼儿园的载体就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课程是幼儿园的核心,特色幼儿园的核心就是幼儿园特色课程,那么衡量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就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三)幼儿园课程建设
广义上讲,国家课程建设、地方课程建设、园本课程建设这三个方面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三个方面。狭义上讲,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就可以称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制定、实施、评价的过程,在课程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也是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严仲连学者认为,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幼儿园参照周围的社区环境,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设置园本课程的动态课程可以成为园本课程的开发。
那么系统的开发和优化课程的方式就是包括两种形态:第一方面,课程的开发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方面对于课程进行优化,是一种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本身就是包含规划、设计、实施、评价、优化这一系列过程,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健身也是建立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基础上的。特色不应该是幼儿园自己说的而是他人感受到的。特色的课程就是要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形成特色课程的体系。
三、国内外关于课程建设的研究
(一)如何开展课程建设
Koppang(2004)提出了一种课程地图的建设方法,首先教师应该搜集关于幼儿园应该教什么的数据。那么幼儿教师应该记录有关领域的一些内容,确定使用的关键技能和关键经验,最后幼儿教师确定来评估的一些策略,评估的策略可能包括教师观察、学生自我评价等非正式观察,也包括测试等正式评估。在所有教师完成地图后,分享这些地图,鉴别出整合中出现的重复、差异和潜在可能性。
徐玉珍学者(2008)也提出普适性的园本课程包括组织建立、情境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这六大步骤。
原晋霞(2008)认为课程开发的方法,包括选用、改变和自主开发者三个方面的内容。
孟瑾(2011)提出了三条促进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的管理策略:借助专业引领,依托实验研究开展课程园本化探索;以课程审议为平台,充分保证教师的课程决策权;鼓励合作互动,生成建构。
(二)影响课程建设的因素
1.教师的因素
经过研究调查可以发现,教师、课程与指导、教师之外的三个因素都可以当成影响课程实施的原因。从教师的因素方面讲,幼儿教师愿意成为研究者,也喜欢改变和尝试,这样本身就是能够促进课程的不断改进。从课程与指导方面讲,幼儿教师如果对于课程的认知和社会技能方面有一种深入的理解,这样本身就是更乐意实施课程,并把课程的理解整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去。
有研究发现(2012),如果幼儿教师在幼儿发展方面受过正规教育和专门的训练,这样本身就是能够提供更高质量、更有益于幼儿发展的一些课程。教师如果在幼儿园接受一些在职培训,也可以让教师了解新动向并提升知识和实践能力。
2.学生的因素
John.Carey(2010)认为本身开展发展性课程需要几个方面的内容:幼儿有乐观精神、幼儿在关键的领域有自我效能感、有力量感、有能力设定自己的目标、在幼儿园能够积极的活动、能够自发的找出自己的感兴趣的主题、知道如何寻求帮助等等。
3.家长的因素
Maram(2010)认为亲子之间的活动本身就是对于课程有很大的影响。在课程建设中,家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家长感受了解园本课程。其次,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开展家园共建,将课程延伸至家庭。家长还可以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课程建设,在主题开始前、实施中、结束后开展有目的的评价,使评价更全面科学。
4.文化的因素
段媛媛在以文化为背景下,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建设中说到在进行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中,要注重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一种挖掘的利用,整合多元文化,包括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等,使幼儿获得全面的文化体验。
国外学者认为将文化因素视为“知识资金库”将更有利于幼儿教师建设幼儿园课程,文化本身就是会影响幼儿的动作、行为、价值观方面,幼儿教师可以用有意义的方式来分析幼儿对于文化的一种兴趣,并用文化来布置幼儿园的区角活动。
5.课程管理的因素
John Lieber等人(2010)认为,本身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影响课程实施的方面就包括教学的问题、课程本身、教授关于课程使用的决策能力,还有超出教师范围的包括财政方面和行政管理方面。
课程管理方面本身就是对于幼儿园课程长远发展的一个愿景,需要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围绕这一目标共同努力。课程建设本身就是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与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一种互动,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良好的课程建设条件包括积极创新的幼儿教师、良好的组织文化、家长的深度参与、重视文化的基础作用、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丰富的课程资源等等因素。
四、国内外关于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类型
1.多元文化课程
近年来不少国家开始关注多元文化的内容,在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幼儿园要求儿童能够理解本国文化和别的国家儿童的文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儿童对于本国的文化要有一种积极的自豪感,要认识到儿童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但是要让儿童理解和尊重每个国家儿童自身的独特性,学会用一种平等的模式进行相处。在美国,由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那么儿童教育的多元化背景也要结合多元化的一种原则,用整合不同的文化内容来建立幼儿的一种不同的文化意识,通过改进不同文化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公平教育,赋予学校文化和社会结构。
英国在2008年开始实施EYFS(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本身就是体现了对于多元文化的一种尊重,儿童中可能出现不同民族、文化、宗教和信仰、家庭背景、性别、残障等等的差异。
2.社会学习课程
可以把社会学习课程成为“金钥匙”方案,社会学习课程是基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的学前教育方案,维果茨基最重要的理论就是最近发展区。每一个儿童的成长都是需要在一个具体的文化情境中,也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所以社会学习课程方案可以把幼儿看成是家庭的一种延生,一个幼儿的发展,是需要所有人员进行培养的。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本身就是需要在混龄的年龄组来学习。让幼儿明白不同的文化传统,同样也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主动性。
3.自然的森林课程
欧洲最流行的一种学校就是天然的学校环境,“Wald Kindergarten”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课程形式是3到6岁开设的户外学校,幼儿可能长期处在一种户外的树林中去。这种课程本身就是利用户外的一些优点,让幼儿在自然中去发现与感受。幼儿可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没有成人指导的,幼儿自由的对环境进行游戏、探索。实现幼儿的一种内化发展。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可能是由晨会、游戏、早餐、游戏、结束组成的。大自然是幼儿游戏中使用的一种材料。
通过一些资料可以发现,在美国,有大约20个以基于自然为自身特色的幼儿园,自然的幼儿园就是发展适宜儿童的一些活动,将幼儿与自然界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要求每天幼儿都要有一种户外的经历,是分季度的一种学习。每天的课程都是从自然的游戏区开始,活动形式可能是一些无结构的户外冒险互动,接下来是大组活动,形式可能是讲故事、唱歌、讨论等等,点心时间后是室内区角活动,区角有沙子、水、探索、艺术等类型的区角。活动最后是小组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某项活动,人数可能是四到六个。
国外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从这三种课程类型的共同点可以看出来,共同点是幼儿园基于某种办园的理念基础,幼儿园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周围环境、资源情况来开发自己的课程。
(二)国内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1.特色幼儿园与幼儿园特色课程
经常被提及到的两个词是特色幼儿园和幼儿园特色,人们经常混淆什么是特色幼儿园和什么是幼儿园特色。幼儿园特色是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某一方面的独特风格或独特优势。幼儿园特色与特色幼儿园,前者是初级形态,后者是高级形态,两者互有区别,又互相联系。
俞惠霞(2011)认为,在创建特色幼儿园时,首先,可以对幼儿园的办园历史传统中的闪光点进行发扬光大,从而形成幼儿园的特色。其次,可以从幼儿园的意识形态角度来选择和定位,如办园指导思想、办园理念、价值取向等。再次,可以从幼儿园管理体制、课程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角度来选择和定位,如开展乡土民俗文化教育作为特色幼儿园的创建主题等。最后,可以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园容园貌的建设角度来选择和定位。
幼儿园特色课程是幼儿园特色的一部分,幼儿园的特色可以是环境创设上的特色,可以是管理上的,可以是办园理念上的,也可以是课程上的,然而决定幼儿园的特色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乃至进入更高水平的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2.建设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策略
何永红(2011)认为创建特色课程的一些方法,可以对课程规划和课程实践中生成特色的一些课程,综合利用多种资源,这种资源包括专家资源、自然和社区资源、幼儿园积累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邢至晖(2011)提出特色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1.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培育特色课程。2.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创设共享环境。
付红岭(2010)提出乡土特色课程资源利用的几个途径:1.自由开展主题活动,构建主题网络;2.定期实施幼儿园特色课程;3.组织活动及社区联谊活动。幼儿园乡村特色课程建设包括饮食资源、节日资源、礼仪资源和民间游戏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本身就是要从优势出发,明确课程的特色,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形成特色课程。其次,创建一个宽松互动的课程环境,促进特色课程不断发展;最后,要注意将特色课程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
3.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现状
开发园本特色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很多教材的使用使得幼儿园的课程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回归到幼儿园课程的“本我”是未来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幼儿园的事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就是需要拥有园本特色,这样才能在同行中拥有优先话语权。
一些研究学者发现,多数幼儿园打出的建设有本幼儿园特色的特色课程的口号,课程中特色英语、艺术是占重要比例的,这种特色并没有有机融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特色课程成了与幼儿园常规课程内容平行的单轨线。在课程实施的方面,会出现过早、过多、过深、过于机械的特点。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方式分为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建设、以地域资源定位课程建设、以情感导入促进课程建设这三个方面。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方面可能包括如何建构相应的评价体系、如何选择特色课程、实践与理论如何结合着三个方面。
对福建省的一些幼儿园调查发现,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类型呈现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艺术类、阅读类、英语类、体育类、珠心算等形式。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限制,课程可能会流于表面形式,也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兴趣班或者特色班是单独存在于一日生活之外,没有融合到一日生活中形成体系。
幼儿园是有能力开展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但是家长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市场的冲击、社会普遍存在的畸形的价值取向,所以幼儿园在建设自己的特色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没有做到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根本。
五、特色课程的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类型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可以对当前社会上众多开设的特色课程进行总结分类,那么当今的幼儿园特色课程以不同的因素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以办园理念为核心的课程建设
幼儿园的办园风格、理念可能是迥然各异的,一所幼儿园只有正确的办园理念,才能引领幼儿园形成有利于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特色教育,办园理念决定了课程的设置方向。那么幼儿园可以将自己的课程和多领域的教学活动融合一起,进行一些统整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本身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就有着长远的指导作用。
例如江苏某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能是学会生活、乐于探索、大胆表现、主动参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那么该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就是紧紧的相扣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将幼儿的课程经验看成是幼儿园课程开发新的成长点。
2.以本土资源为定位的课程建设
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能够为儿童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情境和条件。不同的文化养育了不同的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儿童本身生活的的环境,如果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能和幼儿园的文化、自然环境建立联系,幼儿就能在环境交互作用下得到学习和发展,与环境紧紧的统合在一起,这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例如泉州某特色幼儿园,就是以木偶戏为主题,那么提线木偶的造型是可爱的、动作也是滑稽的,这样就非常符合幼儿喜欢夸张的心理特点。幼儿教师可以对木偶的一些造型进行一些制作,进行木偶的表演,这样就是一种艺术领域的学习。或者泉州是靠近于闽南的语言文化主题,幼儿教师可以收集民间故事读本,这样本身就是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对于传统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3.以科研特长为基础的课程建设
特色课程开发的承办主体是幼儿园,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发展方向和幼儿园的科研探索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幼儿园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能够将科研作为自己的特色,那么幼儿园自然而然的也会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
有的幼儿园是军队机关幼儿园,以艺术为特色,在开设艺术课程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教育科研,大胆的探索用艺术设计教育、用行为演绎艺术,这样促进幼儿园全面和谐发展的策略,本身就是建构了园本课程,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南京军区政治部小天鹅幼儿园。
4.引进国外特色课程的建设
很多幼儿园喜欢用一些国外比较经典的、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本身就是可以将这些成熟的课程模式加入到本幼儿园进行改进,我们所熟知的幼儿园以前可能有蒙台梭利幼儿园、奥尔夫音乐课程,现在可能有华德福、瑞吉欧以及高瞻课程、森林课程等方面的课程。
(二)课程内容方面
1.很多现在所谓的特色幼儿园课程,都是以艺术类、英语类为主要内容,挂着特色班的头衔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相分离的,这样的教学内容只是流于形式的课程,无法把特色课程与整体课程统整在一起。
2、特色课程的内容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难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特色课程教学将儿童看作被动的受体,过多过于机械教授给幼儿,把立即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当做课程目标,使幼儿被迫掌握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内容,而不是帮助他们将所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只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机械地背诵国学经典,熟练掌握珠心算等等课程。
(三)课程实施方面
1.从幼儿园来看,为了特色而特色
很多特色课程从本质上来看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极其功利化的,这样本身就是忽略了课程的内在目的,也不能够促进儿童的一种全面发展,很多特色课程最后的建设变成了幼儿园办园的一种噱头,这只是为了赢得家长的一种关注。很多幼儿园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照搬其他优秀的幼儿园课程模式,这样本身就是不深入的考虑本幼儿园的各方面情况盲目的为了特色而特色。
2.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很多特色课程本身的实施知识利用幼儿的一些休息时间给哟而进行补习。对于3到6岁的儿童来说,学习兴趣使很关键的,占用一些休息时间给孩子进行补课,本身就是没有看到孩子的天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扼杀了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3.从教师的角度,特色课程实施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本身就是需要一种专业的培训,也需要一种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那么很多幼儿园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不考虑教师的的工作任务,这样很可能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变成一种教师的负担。还有教师对于理论知识就是缺乏热情的,那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会产生课程价值观念认同与实施的偏差。
4.从家长方面来看,大多数家长对于幼儿教育是不懂的,很多家长根本不能够理解特色课程在幼儿园整体课程体系中一种作用,这样幼儿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压力,家长不懂得从幼儿的一些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入手,这样本身就是忽略了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过程。
六、对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考
全国范围内现在已经开始全面的关注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开发,很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开设特色课程的一种重要性,园本的特色本身就是幼儿园事业发展的一种实力展现。以幼儿为本是当今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这也能真正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习惯发展。
(一)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建设
整个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就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建设,幼儿园的一些课程本身就是需要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那么特色课程不是独立于整体课程建设的。课程本身的建设就是一个开发、实施、评价与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本身就是能够保障幼儿园特色课程健身的一种顺利完成。
(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参与热情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来,本身就是能够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些知识方面的更新,共同促进课程的一种建设,这样也能够增进科研教学的一种认同感。很多幼儿教师认为课程建设一线工作者是不能够完成的,那么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本身就是可以总结一些教育经验并且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将理论学习与时间知识相结合。
(三)建立家园交流的平台
家园合作的基础就是加强与幼儿家长的一种课程交流,很多人可以在交流平台上来一起探讨教师的课程建设,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获得学习的经验,而不是掌握更多的技能,那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幼儿感觉到一种教育熏陶,这样就能更让幼儿实现自己个性的一种发展,也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⑶ 如何做家庭艺术教育
一、从手工活动入手
幼儿的美术活动除绘画之外,还包括手工活动。手工活动主要有泥工和纸工,它们与绘画一样,也有助于幼儿的手脑发育。幼儿对橡皮泥有种天生的喜爱,他们会用自己稚嫩的小手捏出一件件成人可能无法认同的作品,而他们却自以为是的一件接着一件的“创造”出来。家长可千万别对他们的作品嗤之以鼻,而应及时给予肯定,并作适当的指点,使他们的小手在这种“创造”中得到锻炼。总有一天,他们的作品会令你刮目相看。幼儿纸工包括折纸、剪纸、撕贴等,也深受幼儿喜爱。可是,担心宝宝出事的家长连剪刀都不让孩子碰,爱清洁的家长又不让孩子玩纸。结果就是:这些家长的孩子就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的孩子得心应手地完成一件件作品,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对此,家长应配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大胆让自己的孩子多练习,早日赶上同龄的孩子。
二、重在持之以恒
短时间内,孩子的进步可能并不明显,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坚持家庭美术教育,使孩子养成自觉“做家庭作业”的习惯,这对今后进入小学很重要。如果孩子这次画得不好,没关系。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可以肯定孩子作品中的可取之处。如果孩子有兴趣重画,可对孩子作适当指点,使其绘画水平能有所提高;如果孩子没有兴趣重画,可更换画的内容或待下次再画,不能强迫孩子画,免得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低触情绪,而适得其反。另外,一旦发现孩子握笔、绘画、写字等姿势不正确时,要及时纠正,以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到那时再纠正就很麻烦了。
三、用孩子的眼光评作品
幼儿的作品在家长看来可能觉得画得不象,甚至令人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有的认识。比如:把小草画得比树还大;把太阳涂成黄色;把小鸟的嘴画成鳄鱼的嘴;同一棵果树上画满各种各样的水果,甚至把草莓、西瓜、黄瓜也画了上去,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果树”。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不能用符合常规的标准去评价,更不能以画得象不象去评价。对孩子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只要是布局基本合理、色彩鲜艳、搭配基本协调、充满童趣即可。
对幼儿进行的家庭美术教育过程中,除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外,还应通过对他人和自己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