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与藏品
博物馆建筑在呈现景象之余自身也往往成为城市的景象,这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景象在叠加中模糊并形成光晕,在饥渴消费景象的现代社会中,这些带着光晕的博物馆就不可避免成为被赋予神圣意义的物体而非场所而得到崇拜,建筑师也往往以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机遇为荣。
与中国迅猛的城市发展速度同步,近年来博物馆建筑同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各地被建造,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正是这样一种近乎疯狂的规模与数量让人感到难以在这里用一种传统的建筑展览方式去表现这个话题。人们或许可以通过模型,照片,图纸去呈现其中一鳞半爪,却不足以探讨这个宏大景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博物馆建造与使用、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呈现与观察、事件性与日常性…
这次展览中试图呈现而非再现,让十二组建筑师或艺术家以博物馆为题,用泛视觉艺术的方式,以自己的角度去重新表述博物馆建筑。
章明与张姿的大型模型装置作品直切展览主题,以两组截然不同的博物馆类型:“大的和小的”,并置呈现而建立张力体系,既反思其一端的圣殿情结,亦质疑另一端对个人表述的迷恋。
展览中有两组作品以本次展览的主场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题材创作,张佳晶将博物馆建筑连续剖切以去除“建筑的傲慢”,卜冰与柴涛的视频组合装置则混合了博物馆内外多角度视角的录像与监控镜头,尝试反转博物馆参观中的看与被看关系。 自1970年代末期以来,经历风雨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80年代的“八五新潮”,1990年代的国际认可,2000年代的商业成功直至今日的全面繁荣,当代艺术作为新兴文化形态也已得到从国内到国际,从民间到官方的普遍认可。而当代艺术这30年的发展也正体现了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在这个特殊时代所经历的巨大转变。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经济和文化,还是从人们内心对自己的认知和对社会的介入,都可以从这些年来艺术家的作品中得以映射。故展览以广义的“肖像”作为切入点,不仅展示以“人像”为主题的绘画,也同时融合雕塑、装置、录像、摄影表演等具有身体意向的作品,多元地展现该主题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并提供给观众多方位解读的可能性。
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后第一个独立策划的大型展览, 展览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结合对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等主要平行文化、亚文化邻域的梳理,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为117人(组),212件(组)近千件作品。 “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是一项亚洲巡展计划,所有展品皆来自美国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展览跨越安迪·沃霍尔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艺术生涯,按不同时期分为四个部分,共展出各类作品四百多件,涵盖了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雕塑和电影等几乎所有的媒介。代表作品包括:《金宝汤罐》(Campbell’s Soup Can,1961年)、《伊丽莎白·泰勒》(Silver Liz,1963年)、《杰奎琳》(Jackie,1964年)、《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67年)、《自画像》(Self-Portrait,1986年)等。
第一部分:三十至四十年代 青葱岁月
安迪·沃霍尔成长于一个为了生计而辗转美国的移民家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沃霍尔的父母安德烈和朱莉娅·沃霍拉如先辈们那样告别了家乡东欧。然而这个虔诚的拜占庭天主教家庭,依旧定期参加弥撒,恪守着东欧丰富的传统习俗。
从幼年起,沃霍尔的双亲就开始鼓励和培养他的艺术天赋。沃霍尔在四年级时加入卡内基学院周六艺术班,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1945年,沃霍尔进入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
1949年,沃霍尔从学院知名的绘画与设计系获得学士学位。在这四年大学生涯里,他的艺术天赋和才能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凭借着新鲜而富于创意的理念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Ⅱ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场馆简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集当代艺术展览、收藏、研究、交流、体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改建完成后,当代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具有大小高度不一、适合各种展览的12个展厅以及图书馆、研究室、报告厅等功能性设施,将承担起国际性的视觉文化交流的重任,为国内外优秀当代艺术作品提供最好的展示环境,为中外艺术交流提供良好的氛围条件。通过各领域当代艺术的集中展示,实现当代艺术与设计、文学、电影等领域的兼容并蓄,将当代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为一个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综合交流平台,成为上海艺术和创意的激发器。通过汇集国内外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丰富和拓展公众的文化视野,培育青少年创新创意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源头活水,为上海成为中国和世界当代艺术传播、交流、展示与合作的中心之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选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其建筑主体长128米,宽70米,高50米,建筑面积31088平方米。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笔直高耸,具有极强的标志性,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昭示着浦江两岸新一轮的历史机遇和文化创造。改建后,其建筑面积将增加至4万多平方米,展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拥有12个展厅。
博物馆于2012年10月1日开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伫立黄浦江畔,距离人民广场4公里,从地铁4号线和8号线西藏南路站步行一刻钟。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目标是搭建起当代艺术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汇聚国内外当代艺术的优秀成果,利用多种渠道展示、收集和保存当代艺术的优秀作品。我们的团队非常重视观众的参观体验,努力提高展览策划、展示设计、讲解导览、休闲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质量,为民众打造一个活跃、创新、开放的视觉艺术学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