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要策展人干什么
应该说,策展在摄影界是个新话题,策展人也算是个新事物,领国际风气之先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所以引入策展人机制,正是为了更好地统领主题,选择精品,使所有的展品都能体现一定水准。
那么,策展人到底要干什么,摄影界的策展人在干什么?从兼职做策展的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的话语中我们可知一二。他做的许多比喻,如策展人是媒介、策展人如同乐队的指挥等,都形象地说明了策展人的重要作用和需要完成的工作经过策展的作品要表达一定思想和主题,既让摄影师满意,又能使观众理解。摄影师的意思表达了,观众的视觉心理满足了,策展人的作用就起到了。
策展人的首要工作是选择照片,选择照片的标准绝不是看个人关系的远近,平时交往的亲疏,而是既要看摄影师的功力和水准能否达到策展人心目中的标杆,又要看摄影师的作品能否符合策展人的思想,或者摄影师成组的作品能否体现其独有的风格和实力。摄影师恨不得把所有的作品都挂出来公之于众固然可以理解,大多数策展人却奉行宁缺毋滥、宁简毋繁的原则。从某个角度看,策展像摄影艺术创作一样,是减法。2002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台湾视丘摄影艺术学院院长吴嘉宝教授在其策展作品前言中写了一段话,大意是,因为台湾纪实摄影近年来够水准的新作不多,故他只选择了周庆辉的《劳动者纪事》一组前来参展。当然,他大量选择丹麦、韩国和日本摄影师的作品参加大展,也是因为其风格和水准的统一。
策展人还要考虑对展场作出详细规划。别看谁的作品占据什么位置,什么题材的作品如何布展是小事,对于策展人来说,他前期精挑细选的照片要形成展品,其功夫就体现在布展上。正如普雷基的比喻,策展人要像作曲一样,把各个音符都放到恰当的位置,使之有起伏,有节奏,才能算是完成自己的策展工作。其实完全可以这样说,一个摄影展览的策展工作也是艺术的创作。作为策展者,知名摄影家安哥去年提前半个月就进驻平遥的展场,开始监督布展等项工作。吴嘉宝先生更是亲历亲为,亲自为策展作品在展览现场定展位,挂照片,以致累出病来。策展人要协调各个摄影师之间的关系,协调摄影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无限的摄影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最佳效果的展示。这也是策展人的水平和功力的显现。
有人建议,中国的摄影策展人要树立品牌。一位策展者在外国同仁称赞其作品出众时,竟不知所措,赶忙推说非己之作品,而是为别人做嫁衣,连这位外国同行服务的摄影师都认为,这是观念的误区正是策展者的心血使得众多摄影师加盟的展品熠熠生辉,展览整体当然就是策展人的作品。毕竟,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摄影界,策展人是个新事物,得到广大摄影师的接受和认可也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已有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摄影师约请某位策展者:明年一定要把咱们的摄影师也策展一把。同样,策展人要想占领市场,就得树立自身品牌。你的水平只要能让摄影师和观众都满意,因你的策展使他们双方通过摄影作品沟通更容易,那就是成功的策展人。依目前情况看,中国的摄影策展人要以策展作为职业,恐怕难以养活自身,但这并不妨碍兼职摄影策展人的品牌效应的形成。
策展人与摄影师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摄影师要认识到,只有精心策展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增色;策展人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才能让摄影师产生信任。摄影师与策展人的合作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短期的。他们之间会有磨擦,也有一致的意见,最终展出的作品应是摄影师和策展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但是,仍然是在平遥,我们今年却看到了这样的现象:虽然策展人的名号仍然写在大展的各种文件及公告中,但不少参展作品策展个性不明显、布局杂乱、让观者如云里雾里地寻找作品的次序等等情形表明,一些策展人似乎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某些摄影师眼里,策展人只是一个美丽的称呼,而非真正的职业工作者,于是,没有经过策展的展览与策展作品相比,不仅是百余幅却不知所云和二三十幅仍一目了然的差别,更有观众理解的难易之分。以至于有人称某些业余水准的展览影响了200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整体学术水平。
之所以罗嗦这么一通,并非专业见解,而是根据专业人士的说法,用通俗语言讲给摄影界的朋友,让大家对策展有个粗浅认识。策展人作为摄影界的一项新事物,笔者由衷地为其风行叫好之时,也不由生出一丝忧虑:什么事情都最忌一窝蜂,不是策展人吃香吗?赶明年,你也策展,他也策展,但凡是个摄影展览,都要找个不具备策展水平的铁哥们挂上策展人的名义,那不仅可能降低了摄影策展的学术水准,毁了策展人的声誉,更有可能阻碍中国摄影与国际摄影界逐步接轨的进程要知道,普雷基先生在为李振盛的作品做策展工作之前,是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文革的书籍和史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