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要如何提高语言艺术
楼主,我找到知音了!
原来我也口才不好,后来进了大学,经常被别人笑话。然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现在我的口才在整个学院都是佼佼者,07年全院辩论赛还拿了亚军。
所以,楼主不要灰心,按着我的方法来一定会有效果!
首先请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看哈利波特的电影你记忆更深刻,还是哈利波特的小说?
答案很明了。
所以
如果你想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口才。当然要选对好的方法
先不要看书,因为书的影响力没有影像课程大,先去听演讲,比如林伟贤、张锦贵、陈安之之类的都是口才很好的讲师。
你到网上搜索一下,一大堆。
我建议一次选一种课程,反复听,直到运用出来
如何才能运用出来,多听,多实践,好的演讲里面都有让观众演练的部分,这个部分对我们至关重要,当有机会时就跟着练,反正一个人在电脑前,说的不好也没关系,慢慢来,等说好之后就可以试着去外面和同学和朋友甚至和老师主动沟通。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
最后,祝您成功!
㈡ 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如何提升语文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课应营造的语言魅力环境
首先,语文课堂应该是欣赏美、享受美的地方。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鲜活的语言阐释课文中所蕴含的美感、美意和美韵。山川大地的壮丽,天光云影的幻象,大漠草原的辽远,和风细雨的浪漫,霜风雪月的晶莹,鸣蝉流荧的野趣,花草虫鱼的风姿,荒村野店的诗味,老井小巷的乡愁,古寨长城的沧桑,石鼓篆鼎的风韵等都有美的形态、美的神韵和美的语言。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美,让孩子们在美的语境中愉悦地学习。
其次,语文课堂应是个性张扬的天空。这里应是学生展示才情、挥洒个性、思想驰骋的地方。语文课堂上,学生歌颂大好河山,吟咏诗情画意,谟拜先贤楷模,针砭时垢流弊,讽喻世间百态,畅叙人生志趣都是应有的状态。在这里,与心游万仞、情寄大鹏、处浊世而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交流;与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对话;与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忧患一生的杜甫沟通;与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放歌;与在风雨如晦、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同忧;与举家食粥、困顿拮据仍倾尽心力,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儿们泣血放歌的曹雪芹商榷,与在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与在空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与在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与在赤壁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等等,与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在这里汇聚,嗅着他们醉人的芳香,体味着他们永恒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其三,语文课堂应是挥洒心灵自由的大地。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的自由,需要思想的交流,需要智慧的碰撞,需要情感的浇灌。语文应以铸就思想、丰富智慧、提升灵魂、锻造人格为己任;应眼于精神的改造和新人的培育。语文不仅仅是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和思维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伟承,与古今中外人类高贵的灵魂共鸣,从而为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提供精神涵养,让他们的周身始终流淌着大大小小无数思想感情的生命之泉。使受教育者有着热爱故乡、祖国、人类,珍惜青春、友谊、亲情,理想美好,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富有爱美向善之心等良好品质。这是一块生机勃勃的田园,是语文课堂大显身手的空间。
二、指导学生阅读有品味的书目
据说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回答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很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时,大都说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名人名家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高涨求知欲,也不能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吸取营养。
1、选择课外读物应注重适当性:一是要有趣。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不应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二是要广泛。鲁迅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只有广泛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三是要合适。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不应使我们的“小山羊”这样对我们说:“谢谢你!我不吃骨头。”(引自《小山羊》)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中学生周报》、《中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才是孩子们喜爱的;象《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吃的“精神食粮”。
2、指导课外阅读应注重策略性:一是在阅读上,要精读略读相结合,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须是一无所得。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是在思考上,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读想结合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摹仿和抄袭。三是在记录上,应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学会摘记的方法。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
3、检验阅读成果应注重讲演性: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测评方法主要采用:一是讲述。可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二是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三是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这样,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三、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
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教师的语言修炼很重要,在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应力求做到“七忌六要”。
1、忌空洞,要有真实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不应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空发议论、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2、忌杂乱,要有条理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3、忌说教,要有启发性。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4、忌乏味,要有趣味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格言、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5、忌平淡,要有艺术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6、忌呆板,要有针对性。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个性、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营造诗化的和人文的语言教学环境,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我们应“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立足于民族立足于母语,昭示于文化昭示于文明,辨证地承袭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有轨迹和魅力”!
㈢ 怎样学会懂一些说话艺术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昕到有人说某人是“直肠子”,意思就是说话不打圈绕弯,有什么就说什么。其实这样的人在很多时候会很容易得罪人,进而会把事情办砸。所以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讲究迂回曲折的艺术,不要把话说得太直,要学会迂回曲折地表达自己看法的艺术,它会为你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让你处处得胜。
说话的艺术,是非常奇妙的。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有时你会感觉奇怪:人人鼻子底下一张嘴,谁还不会说话呀?如果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是的,正常的每一个人都能说话,但这不等于人人都会说一口悦耳的话,都能把对方说得服服帖帖。有些人恰恰不擅长说话,经常把好事情说砸了,使结果适得其反,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说话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是最难的。因为人都有说错话的时候,即便是最擅长交际的外交家也会有言辞失当的时候。人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要开口说话。同样是说话,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真正能够作到“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也能把人说笑。”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因此掌握说话的艺术还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不断去实践和积累。
同样还有一种人就是涉世未深的人,他们一般说话没有底气,拐弯抹角,不能把话说到点子上,本来可以“一语道破天机”的事情却表达不出来,这样的人,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也是不懂得说话的艺术。而会说话的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给予真诚的赞扬;面对别人的缺点,会委婉地给对方提出来,并帮助其改正。会说话的人,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是相当丰富的,他们懂得方圆做人,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
在我们的工作生涯当中,每天都要跟我们的同事和领导进行沟通。那么面对同事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面对领导又该怎样去说,就反映出一个人对说话艺术的把握程度。会说话的人会得到同事的信任,得到领导的好评:而一个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会整天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之中。
小仝是某公司的办公室人员,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很少跟同事说话,人们都觉得她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孩子。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同事主动跟她说话时,她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感觉浑身发毛。有一次,她的一位同事换了件很漂亮的新衣服,别人都称赞好看。这位同事见小仝没开口就问她:“你感觉我这件衣服怎么样?”本来同事以为她会赞不绝口,谁料,她张口就说:“你穿这件衣服不合适,你太胖了,还有就是这件衣服的颜色有点黯淡。”这话立刻让这位同事感到面红耳赤,其他在场的人都感到很尴尬。小仝的同事很胖是事实,但是这样说话确实让人接受不了,久而久之,同事们自然就会把她排斥在相互沟通之外,她的人际关系也可想而知。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像小仝这样不善说话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在与别人进行沟通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三思而后言”,这是说话艺术的真谛所在。
同时,在说话的时候多留心观察也是一种艺术。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也经常说某人的眼睛会说话。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就是他自己的眼睛,一个眼神就会让你明白他的所思所想。这在教学中体现的是最明显的。就拿教师上课这一事例来说明: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是否明白,通过学生的一个眼神就可以获得信息:同时,看一个学生上课是否在注意听讲,通过他的眼神也可以得知。因此,我们可以说眼睛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通过眼神进行交际同样也是一种“说话”的艺术。
为了提高我们的说话艺术,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说话时要善于察言观色
这也就是说,在你与对方谈话的时候,不但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言语还要善于观察对方的脸色,以此来推断对方的心理。比方说。假如你看到对方皱眉头,这也许就表示他对你的观点有疑惑之处,这时你就不能再一味地说下去,而是要征求对方的意见,然后再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聆听对方说话的时候你要果断地判断他说话的意图,不要和对方针锋相对。
2.要多关心对方
一句关心的话语就像一个温暖的小火炉融化心灵的冰霜,比如两人见面之后可以先问候一下近来的状况,然后针对当时的天气提醒对方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等,对方听了这些之后,就会感觉到在别人眼里他还是被关注的,因此,心情会很愉悦并且内心会对你产生感激之情,自然你们的谈话也就会得以从轻松开始。
3.投其所好,避免尴尬
在与别人进行交谈时,我们选择的话题必须是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否则你将会白费口舌。如果你选择的话题是对方讨厌的话题,那么你们的谈话不但不会很愉快反而会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在正式进入话题之前,你需要旁敲侧击地了解一下对方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再有目的地进行谈话,这样你们的谈话就会很融洽。
4.真诚坦然
说话技巧再高,没有真诚同样不能打动人心。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在与对方谈话时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你要用你的真诚感动对方,坦然地向对方表白你的见解,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得到对方真诚的回答。
总之,说话的艺术是很奇妙的,要想学会说话,要想把话说好,就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㈣ 如何塑造语言的艺术性
如果以符号媒介类型来划分,艺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而文学使用的符号媒介是语言,以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因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与其它艺术类型有很大的不同,其第一个基本特征便是文学形象塑造(感知)的间接性,这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特征。文学形象由语言塑造,而语言并不像其它自然符号,如色彩、线条、声音那样可以让人接受起来更容易、更直接。因为语言是一种人工符号,它是人们为了便于交流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符号,所以当文学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只是一连串字符,只有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语言意义的了解,并对所看到的字符进行解读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义。
语言艺术塑造形象的间接性也体现为文学的意象性(也叫心象性)。意象不同于客观现象,“它是由语言文字的涵义构成的,又是被读者的内心体验到的,它融合了主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想象力等。”1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由于文学形象只存在于主体意识之中,不同的内心体验造就了不同的文学形象,而不像其它的艺术形象那样及存在于主体心中,也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比如美术中描绘一幅乡村田野风景图,即使我们可以想象作品中所表现的宁静朴素的主题,但它必然要建立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之上,也即我们肉眼直观到的画面---乡村田野。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也意味着模糊性。文学的语言不像其它艺术形式所用的自然符号那样可以比较精确地塑造艺术形象。语言具有抽象性,这必然造成文学的模糊性。比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段人物形象的描写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表现的客观直感的形象相比自然显得抽象模糊。但是在这种模糊性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所以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并不代表它不具体,相反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其形象更丰富饱满。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是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能表现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一特征是由于语言“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广泛领域,是主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最大的普适性。”2因而它比其它符号媒介如声音、色彩、线条更具表现力,利用语言既可以叙事,又可以表情。
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三个特征则是它的自由性,这是由于“文学形像塑造的间接性、意象性,使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创造自由的艺术时空”。
综合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我认为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这点我在上文已提过,这里做一个简要陈述。正是由于文学形象塑造是间接的,才导致了它的意象性、模糊性、自由性和强大表现力。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文学是由语言组成的艺术形式,而语言又是一种抽象符号,需要人的想象力来创造艺术形象,又何来文学的意象性和模糊性呢?再者,由于语言文字这种抽象间接的媒介方式给作者和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才有了文学巨大的表现力和自由性。如果换成一块画布、几种颜色,或者一群演员、一个舞台这些直观的表现方式,那它的表现空间将大大缩小,这也正是体现了文学间接性作为这三个特征中最重要的一方面的有力支撑。以《水浒传》为例,作者用语言文字将108将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人物形象,而且在时间空间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所能表现的范围。这就是文学的间接性带来的巨大效果。
㈤ 怎样说话才有艺术感
说话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说话有艺术,才能在社交和办事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无往不利,成就成功人生。
第一章 话入肺腑如品茗,多用赞美少批评
1.良好的交流从赞美开始 2.赞美让人心花怒放 3.客气话不能太多,恭维话应有新意 4.赞美不等同于“拍马屁\” 5.婉言批评胜过当面指责 6.在批评里加点“糖\”更佳 7.查清事实,沟通有效 8.批评也要“动听” 9.对知错者无需恶语指责 。
第二章 安慰话暖人心,真心话情更浓
1.从关心对方开始 2.对人多说安慰话 3.良言一句严冬犹暖 4.忠言也能不逆耳 5.语言要有亲和力 6.过火的玩笑等于恶语中伤 7.沟通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 8.将心比心,真诚最能感动人 9.把“对不起\”说活 10.尊重性的话要多说 。
第三章 话不当说绝不说,与人交谈管住嘴
1.说话文明,待人谦和 2.多说鼓劲话,不说丧气话 3.与其争论不休,不如保持沉默 4.瞎编乱造不如坦言相告 5.没话找话,融洽气氛 6.说出满足他人愿望的话 7.说话要有度,做人要留情 8.说话时要替对方着想 9.抓住关键,说话才会有分量 第四章 说拒绝的话要委婉,说求人的话要有力 1.说话合情理,拒绝不尴尬 2.说话留余地,歧义拒他人 3.要有拒绝他人的勇气 4.欲抑先扬,拒绝前先表示认可 5.巧借类比拒绝,言在彼而意在此 6.用温和的语言拒绝他人 7.拒绝异性时说话讲分寸 8.从对方得意处谈起 9.耐住性子,说明难处 10.向人求助时不能失尊严 第五章 言语多些幽默,交流少些麻烦 1.巧借“幽默\”摆脱尴尬 2.谈吐“幽默\”化怒气 3.以幽默语言烘托气氛 4.以幽默语言打动人心 5.用“幽默\”解决麻烦 6.用幽默语言免去争吵 7.用幽默语言拒绝他人 8.幽默可将建议轻松化 9.幽默语言能让感情升温 10.名人的幽默语言 第六章 遭遇窘境莫慌,妙语摆脱尴尬 1.找准反驳的时机和话题 2.以含蓄的语言表达不满 3.以事实反驳无稽之谈 4.说软话,打破僵局 5.弦外有音,问题容易解决 6.借人之口,传己之事 7.含糊其辞,摆脱窘境 8.好话好对,恶语绝不嘴软 9.出现口误,及时补救 10.调侃自己,消除隔阂 第七章 调整表达方式,说话以理服人 1.掩盖意图,绕弯说话 2.分析事实,说服不难 3.抓住时机,谨慎说话 4.言语犀利,滴水不漏 5.机巧语言,引人上钩 6.移花接木,妙语激将 7.用荒谬的语言点醒对方 8.发挥“高帽子\”的作用 9.以理服人,灵活说话 10.说话靠嘴巴,说服靠技巧 第八章 说话因人而异,交谈分清场合 1.说话多用谦词好办事 2.管理者说话的“十忌\” 3.语言委婉容易让人接受 4.注重交谈的礼节 5.语言优美才能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6.物往贵处说,人往年轻讲 7.说话要抓住要害 8.让别人先说,自己后说 9.说出上司爱听的话 10.让寒暄恰到好处 第九章 锻炼说话技巧,有技巧才主动 1.借力打力,抓时机说话 2.谈判靠真诚,更靠说话 3.口无遮拦失去主动 4.深入主题,抓住说话主动权 5.逞口舌之快,惹长久怨恨 6.说话说透,说人说心 7.说老实话也得看情况 8.点到为止,不把话说绝 9.说活话,办活事 10.用亲情话打动对方 第十章 口无遮拦易树敌,避开禁忌不碰壁 1.闲谈莫论人非 2.忌把“我\”字挂在嘴边 3.管理者说话要禁忌 4.不可直言直语 5.旁敲侧击,解决问题不树敌 6.计划周密,说话才能天衣无缝 7.三思而后说,自夸的话最好不说 8.与同事说话不能忽视小节 9.看人说话,交浅不可言深 10.酒桌上说话更要注意分寸 第十一章 说话察言观色,轻松达成交易 1.说话之前动点脑筋 2.言辞晓以利益,以利益打动人 3.说话开好头,生意不用愁 4.观其态,听其心,说其话 5.与客户沟通的原则 6.以询问的方式赢得客户 7.用生动的词汇设悬念给对方 8.在客户的名字上做文章 9.诚实的交流更有利于谈判 10.发挥口才威力,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 第十二章 家庭沟通靠交流,言语和谐更温馨 1.温馨语言寻找美好回忆 2.夫妻感情用语言调剂 3.“花言巧语\”讨婆婆欢心 4.如何讨岳父母的欢心 5.表达情感要会说 6.柔情蜜语化矛盾 7.用交流代替唠叨 8.用体贴话把温暖送给爱人 9.能言善辩,男人不难做 10.真心交流,做子女的知心父母 ……
㈥ 如何增强教育的言语艺术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工作方法。可以说语言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语言。然而在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有一些现象让我们做老师的感到困惑:我们在向学生热情的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而学生却毫无兴趣,甚至很抵触。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师生双方沟通的不畅,教师的教育教学语言缺乏艺术性。因此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劣,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语言的艺术性,以增加教育的实效,增强教学的魅力,强化教学的效果呢?
一、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
教师语言艺术的根就是情。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用动情的语言打开学生稚嫩的心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唤起学生的信任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感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在情感共鸣的语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有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因病请了三天假,今天刚来上课。班主任老师微笑着迎了上去∶“嗬!小王来了!你的病好了吗?高烧退了吧?以后可要当心,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然后,老师转向全班∶“同学们,小王恢复健康了。瞧!他今天来上课了,让我们欢迎他!”说完带头鼓起掌来。在掌声中,小王感动得流泪了。试想学生请假好几天,回到学校上课。如果你对他说的头一句话是:“小王,你已经缺了不少课,要加倍努力呀!”或者说∶“有医院的病假条吗?那么家长证明呢?……没带?!回去拿!”让学生离开教室。无庸置疑这位班主任老师是用爱护关切的询问,饱含真情的话语使学生深受感动,这同时也教育了全班同学。相信孩子的学习热情一定会是非常高涨的。
教师在话语中注入丰富的感情,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深情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做到情到深处自然流露,才能产生像磁石一样的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师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兴致盎然的学习,必然也会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二、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热情的激励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激励。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性为主,又由于年龄小,喜怒哀乐的情感很丰富,情绪也易于波动,所以教师要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宽容和厚爱,教学中要多用褒扬性、肯定性的语句,“你做得真棒!”“你进步真快!”;少用贬义性、命令性尤其是斥责性、讽刺性语句。当学生失意时,“我想你一定尽力了,只差一点点,重新再来一定能成功!”“我想你一定不会服输,你会暗暗努力,老师会为你加油!”这样的话一定能如同一轮暖日,促使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盎然,精神专注,情绪饱满, “陶陶然乐在其中”。课堂中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多用激励语适时表扬。相信老师热情的激励,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鲜明的准确性。
教师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语言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使用的一切语言都必须准确,尤其是教学语言。我认为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试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望文生义地说,“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法人就是负有法律责任的人”等,都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解释。如果把这样的知识教给学生将会贻害无穷。
四、教学的语言应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教师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是教师语言修养的更高要求,是当好一名出色教师的重要条件。如果把讲台比喻成教师的舞台,那么每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自编自导的艺术珍品,而在这艺术珍品中,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而富有特色则是奠定这一堂课能够成为艺术珍品的先决条件。一位教师不论上哪一门课,如果他的语言不但能做到准确、鲜明,而且能做到生动、形象,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那一定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如何体现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第一、课堂语言应该生动形象。
课堂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就要以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来刺激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思维活跃,注意力稳定,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试想如果一节课只是一味地围绕课文内容去干巴巴地讲解,那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认真听讲。长期沉浸于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免会感觉单调、乏味、缺乏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相反,教师只有在讲课时用生动、精妙、新颖的语言去吸引和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新鲜、亲切、真实,趣味横生,从而受到教育和启迪。
例如有位教师这样向学生解释“乐观和悲观”二词:“乐观就是指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的意思;悲观则指的是精神颓丧,对事物的发展缺乏信心。”这样的解释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另一位教师同样解释“乐观和悲观”这两个词语,其方式却截然不同:如一个饼吃到一半,乐观的人认为:呵!我还有半个呢!而悲观的人却觉得:唉,只剩下半个啦!吃完了怎么办?”这种解释不仅解释清楚了两个词的词意,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产生了共鸣。
第二、教师语言应富有幽默感。
幽默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不仅能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情绪学习知识,而且在笑声中得到启迪,领悟其中蕴含的睿智和哲理,从而激起自身的幽默细胞,打开思维和创造的大门,灵悟顿开。莎士比亚说过:“幽默风趣是智慧的闪现。”教师应该把幽默看成是教师职业技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地学习和模仿。首先要坚持收集和积累各种幽默素材,包括口头笑话、轶事趣闻、格言谚语、幽默故事等,以备在教学中随时运用。其次要掌握好修辞技巧,以增加幽默感。许多修辞技巧都可以对幽默有帮助,如比喻、夸张、双关、曲解、歇后语等。在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引用,使学生在愉悦之中增长知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记得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小崔说事》,崔永元用他的幽默和主持机智缓解了小嘉宾的拘谨不安,崔永元设计了这样一段话:
崔:聂利同学,你是怎样做实验的?
聂:(拘束的)我先用剪刀剪去蜜蜂的翅膀。
崔:这时它还会发声吗?
聂:蜜蜂还在发声。
崔:这不是蜜蜂在发声,这是它在哭泣,你剪去了它的翅膀。
聂:(面带微笑)我接着用针刺破蜜蜂的小黑点。
崔:他还在发声吗?
聂:不发声了。
崔:你知道它为什么不发声了吗?如果发声害怕你再刺它啊!
……
崔永元信手拈来的“这是它在哭泣”、“害怕你再刺它”几句幽默,不留痕迹的拉近了主持人与嘉宾的距离,活跃了对话氛围,缓解了嘉宾的拘谨心态;让观众与主持人产生互动的心理效应,使人感受到尽管是谈话节目,但没有说教的感觉。崔永元在这里并非娱乐节目中那种“搞笑”式的幽默,他为后面节目的开展“搭桥铺路”。我常想,在课堂上,我们不是也需要这样的幽默吗?
五、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含蓄的启发性。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语言应具有启发性。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启发性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语言得以充分实现。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巧于引导、注重启发、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留下思维想象的空间。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效果的实现进而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都具有切实的作用。
记得一位优秀教师在教《月光曲》一课时适时、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引导,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学生对贝多芬为何要给茅屋里的盲姑娘弹琴很不理解时,她启发学生说:“盲姑娘听贝多芬谈了一曲后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对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说,为何能从琴声中听出弹琴的人来呢?这时贝多芬的心情又怎样呢?”学生积极思考,但一时又回答不出来。稍等一会,老师又给学生讲了一个典故:“古代有两个人,一个叫俞伯牙,一个叫钟子期。俞伯牙喜欢弹琴,弹得非常好。有一次,钟子期在旁边听着,十分欣赏。俞伯牙弹到描写高山的乐句时,钟子期就情不自禁地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俞伯牙弹到描写流水的乐句时,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非常高兴,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像钟子期一样了解自己,他是自己的知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就不再弹琴了。因为……”
她的话还没说完,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盲姑娘像钟子期一样,是贝多芬的知音。贝多芬既同情盲姑娘,又看到她是自己的知音,所以心情很激动,愿意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
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回答得多么精准呀!可见适时、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引导,把握最佳的启发时机,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的语言艺术还包括亲切、优雅的态势语。
教师的语言艺术中不可缺少的还有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一种非口头语言,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来表达的。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在教学中能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形象、更直观地表达教师的意图和情感,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亲密的、和谐的。教师亲切、优美的姿态动作,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各种体态暗示,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微笑的表情或是一个恰当的手势等都能使学生体验到自然、和谐、亲切的气氛,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支持和信任,感受到努力进取的精神力量,使学生乐于接近教师,亲近教师,听取教师的教诲。所以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活动的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因为教师的态势语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语言是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知识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㈦ 如何培养语言艺术修养,提高语言魅力
当今各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挑选可以说是万中挑一,十分严格,个个高学历、人人口若悬河。也就是说,目前各级电视节目主持人已经具备“口齿伶俐”、“文化底蕴深厚”的两个条件。但如何运用和发挥好上述两个有利条件,使语言形成艺术,产生魅力,吸引受众。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每个高学历、伶牙俐齿的主持人都能办得到的事。那么要如何才能使语言具有艺术魅力呢?
首先,语言的艺术魅力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口语的表达折射了节目主持人文化底蕴和魅力。好的节目主持人善于积累群众语言、运用群众语言、综合群众语言、提高群众语言的质量和含量,在节目中彰显厚积薄发的功底和深入浅出的技巧,使群众语言运用或发挥得体,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点评;或灵敏反应机智贴切,从而使观众在思想接受沟通,领悟教益。
其次,语言的艺术魅力来自音律有序的清晰吐音。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留下无数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便有音律、平仄的语言标准。这就是涉及语言修养的问题了。汉语有四声,调有平仄、韵有十三辙,从而形成抑扬顿挫、起伏有致、明暗相间、合辙押韵的语言节奏,主持人要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节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每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用气发声、吐字、归音都要训练有素,特别要遵照老祖宗留下的音律进行规范。我们现在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有自觉和不自觉运用平仄音律两种情况,于是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
再次,语言的艺术魅力来自标准的普通话和手部、脸部辅助动作(身态语言)的表达的一致性。语言学家张志功说过,口头语言能力高不是指口若悬河,说个不停;也不是指的辞藻美丽,才华出众,或者诙谐幽默,引人发笑,更不是孔夫子说的巧言令色那种会说迎合他人的好听话。而是指能用基本准确的标准语普通话,有力而得体地达到说话目的。
善于说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有丰富的思想情感,丰富的社会经验,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加上手部或面部作出一些相应的辅助动作,才能收到最佳或较佳的效果。
总之,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使自己的语言形成艺术魅力,就必须很好地把自己的语言表达同学识修养、思维品质、生活阅历、心态性格等等多方面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
㈧ 怎样提高个人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首先是知识的积累,在不同的场合需要把言语组织得很有逻辑性让人易懂,但是有些场合需要聊天的时候需要幽默,话题需要多样性。知识面一点广,不然谈不上语言艺术。
㈨ 如何增强教育的言语艺术
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增强教育的语言艺术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语言的规范性
语言是一个人形象的真实写照,是一个人的性格、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正所谓“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然而教师的言行,不仅仅关乎着自身形象、素质和修养,更关乎着对一代乃至几代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规范、高尚的语言,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低级庸俗的语言,则容易误导学生形成残缺的性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二 语言的生动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和作文一样,切忌干瘪平淡,如同一杯白开水,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很难调动起激情。有老师常常抱怨:“我一天口都讲干了,学生就是不爱听,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笔者认为,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自我反省。简单地说,教本身就苍白无力,加上语言的平淡无味,成人听了都会感到枯燥厌倦,更何况面对的是活力四射的孩子呢?如果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如骏马走坡,酣畅淋漓,神韵十足,就一定能扣住学生心弦,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 语言的亲和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人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关系,而不应该凌驾于学生之上。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对学生温言细语,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反之,动辄就摆出师尊的架子,对学生轻则训斥,重则恶言相向,就会使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学生畏而不敬,甚至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创伤。我校班主任70%都是女性,她们具有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腻和耐心,她们比男性更具亲和力,她们撑起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半边天。
四 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不是对词语呆板、僵化的组合,一句话或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中总会有不同的内涵,它们是非常灵活的。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教育的语言应根据对象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灵活地选择,并适时的进行调整。话题不当,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词不达意,容易使学生曲解;方式不当,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只有选择好恰当的内容、正确的方式、合适的分寸,并把握好谈话的契机,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五 语言的委婉性
婉言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婉言不是虚伪的逢迎,而是一种心理的需要。在教育工作中,直言相告,于坦诚中见真情,固然很重要,但面对特殊的群体,处理敏感的问题时,却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适时地运用婉言,用顺耳的语言取代刺耳的语言,就能减轻或消除对学生的情感伤害,避免不必要的难堪,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 语言的幽默性
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很难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教师,也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曾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作为教师,即使在平淡的、不如意的生活中,也不要让自己变得灰心丧气,更不能拿学生当出气筒,而要保持乐观的心境,让自己变得幽默。因为乐观和幽默不但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化干戈为玉帛,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并且有助于你自己和他人变得轻松,消除工作中的劳累。着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七 语言的严谨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代沟的调节剂、润滑剂,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双面性,语言若表达不清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初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理解能力亟待提升的一个群体,而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完全理解的。断断续续的语言,使人听了满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漏洞百出的语言,则会让学生钻了空子。只有逻辑清晰、思维严谨的语言,才有无懈可击的说服力,让学生心服口服。
八 语言的个体差异性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育工作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某一个体,由于他们的年龄、性格、生理状况、心理、认知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能接受的理念和承受能力也迥然不同。有的喜欢“阳光雨露”,有的喜欢“和风细雨”,有的则喜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教师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内容、适宜的方式方法、恰如其分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总之,教育的语言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以上拙笔不过是我的一点肤浅认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不断丰富学识,才能掌握艺术的教育语言,成为学生敬仰的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