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代表作
再现与表现是关乎艺术纠葛于“外物”还是“内心”的评判,是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究阐释。再现作品的创作动机来自于客观自然,表现式的艺术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本心”—借苍茫大地抒个体之怀,作品“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
中国古典艺术多为“表现”,思想多为“理”多为“情”,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精髓,注重的是万物和谐的韵律。庄子崇尚游鱼之乐,顾恺之崇尚传神之论。唐·阎立本的《步辇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都使欣赏者看到一个背景空虚,画中人物却极其精致纤巧的精美画卷,不必艺术形式的排满,点到为止的运笔感触,方可体现出无限情思。再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见一叶扁舟一渔翁,其他全无。此画最具特点的是所空出的留白空间,反而让人觉得烟波皓渺,满幅皆水。这就是古典艺术的妙趣所在,藏而隐的抒情方式,可渗透出朴实厚重的品情面貌。(作品见下图)
“再现艺术”—万物皆灵境,创作者最初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自然。西方艺术作品多为临摹模仿,古希腊充斥张力的《掷铁饼者》,静穆端庄的《维纳斯》,还是彰显生命力的《雅典娜女神像》,正是惟妙惟肖的艺术处理,使得创作者以“真”为基石,幻化出无限灵感,且西方油画的灿烂炫眩耀,也无不散发出其写实之美。
由此艺术是“咏物”也是“咏怀”的,可以一方“有情”也可以一方“有理”。情始于理,理表于情,也许艺术美之境界也不过如此。
⑵ 再现性艺术
所谓“再现性”是指物体艺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具有客观的再现性或直呈性是随手拿来的实物、签名的布利诺盒子和坎贝尔浓汤罐头
源自: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 《美术》 2002年 尚辉
来源文章摘要: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角度看,“911事件”应当真正成为这一艺术系谱最经典的作品。因为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一切命题和特征都可以体现在这个事件上——它是偶或的,完全出乎世人的意料和想象;它是现成品的,世贸大厦和劫持客机都是表达观念的新媒介;它是行为的,用自杀式冲撞行为显示自己在社会空间存在中的感受并以此警示社会;它是观念的,用伊斯兰教的文化信仰所策划的行为去冲撞西方文化的象征——世贸大厦来揭示“文化冲突”;它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有哪一件后现代艺术作品如此壮观,如此搅动了这个世界所有人的视网膜?而且它还把空间张力变为时间的流动,在历时过程中产生世界范围的参与性。从后现代主义的逻辑来看,“911事件”无疑是后现代主义不可超越的最伟大的经典作品,而本·拉登自然更是后现代主义不可超越的最伟大的顶尖大师了,有了他和他的作品的出现,什么杜尚、什么博于斯以及他们的后现代主义徒子徒孙们都应该歇菜了。
一种通过对客观生活的再现为手段的间接表现,就是再现性艺术。
巴洛克 (Baroque) 原是指很大而形状不匀称的蚌珠,今天‘巴洛克’单纯指十七世纪的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
巴洛克是十七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但早在十六世纪末便开始了,即便在十八世纪,也仍可见其踪迹。
十七世纪的欧洲是个大变动的时代,其艺术发展趋势,与当时的政教权争有很大关系。自十六世纪初,德国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后,一度受到冲击而大为失势的罗马教廷,在十七世纪又发起另一波‘反宗教改革’运动。在盛行新教的国家,以尊重自由及崇尚物质为主,致力新知发展;而在旧教的势力范围里,则以宫廷与教会为中心,鼓舞雄壮华丽的美术,一方面夸示强大世俗权力的宫廷趣味,他方面与狂热而庄严的旧教仪式相配合,于是产生了表现力量与富足的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
表现华丽多彩且富变化的风格
罗马是巴洛克艺术的诞生地,从这中心向外散布到整个欧洲,以及在美洲的属地。这时期的画家倾向在画中使用弧线及对角线,画作中充满动势和戏剧性的光影及色彩,使画里的空间产生无限的错觉,借以把观赏者的眼光带进画里。代表性画家有:义大利的卡拉瓦吉欧、贝尼尼、法国的普桑,以及西班牙的委拉斯盖兹等。
除了画作外,巴洛克艺术也表现在建筑上。充满装饰的建物,大量采用弧线的整体造型,圆屋顶、大扶梯以及十分考究的庭园、广场、喷泉、桂廊和雕刻,都是当时建筑物的特色。
⑶ 艺术创作的再现是指什么
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有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其后,各个时期都有重要的理论阐发和伟大的创作实践。
艺术史证明,再现性的艺术,在人类精神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再现性因素和表现性因素总是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相互依存。透过再现性的表现,或经由表现达到再现,虽然两者侧重面不同,但往往是杰出艺术品的永久魅力和不朽生命力之所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是再现性的阐发者和实践家。他认为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镜子一样映照自然。同时,他也并不排斥艺术映照自然时所要达到的理想化。达·芬奇以四年时间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就是艺术家以镜子般的心灵映照的人间的美神。可以说,在这幅画里,再现性是与审美客体生命本质精微体现相联系的东西,两者交织,就在艺术创作中呈现为一种难以测量的深度和那难以揣摩的灵府之内的神秘感。蒙娜丽莎的微笑,谜一样的情调,如同浮动在空中的夜曲,仿佛听见,又永远捕捉不到。就是这微笑,这双文静的、安放着的手,这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有谁能说出他究竟是什么,那只能是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又是表现出来的东西。所以傅雷赞赏说:“一切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久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他还说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
⑷ 表现性艺术与再现性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被讨论了几个世纪的宏大命题。古今中外,无数文学家、艺术家、文艺理论家,几乎都有关于此命题的论述。时至今日,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命题,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当代很多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已然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情感,而一味地沉浸于对传统的模仿,或者是一种想当然的所谓“创新”,而恰恰缺失了对现实的观照,对生活真实的观照,对艺术真实的观照,对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观照,对人类情怀的观照,从而呈现出一种虚无性。 艺术对的生活观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艺术的再现性,一是艺术的表现性。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是艺术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统一的。艺术的真实首先是生活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当然,这种真实是建立在客观世界的真实基础之上的,也即再现的真实。所以,再现性一般是指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摹,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一般更侧重于以模仿性为主的再现性审美特征。
但是,这种再现性又不能脱离于表现性而单独存在。再现性必须是以情感表达为基础,它不可能离开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艺术作品中再现的真实并非是对客观现实的克隆,而是具有表现性质的再现,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客观的真实之间,有着一种紧张而密切的关联,但又各个不同。
人类的生活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这其中也包括审美认知。所以,人类的生活中,本来就包含着一种艺术的审美。也正因如此,艺术也就与客观世界之间,通过“人类的生活”这一桥梁,建立起了必然的联系。然而,艺术又不完全等同于客观世界。艺术的真实可以建立于客观世界的真实描摹基础之上,但艺术的真实却并不等同于客观世界的真实,而必须反映生活的真实。相比于客观世界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又更进了一层面。然而,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也不完全等同。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的真实的进一步提炼,它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是对人类生活的审美化与艺术化,是融入了艺术家主观情感的真实。可以说,艺术的真实主要是艺术家主体情感表达的真实。艺术并不必然表现生活真实的全部,而是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真实。
古往今来的伟大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无不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真实表现,然而,更是对人类情感的进一步抽象和表现。人类艺术,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迈进,表征着艺术的一种人文主义进程。
作为中国艺术的主要形式,书画艺术的表现性和再现性功能都在对生活真实的观照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中国史前时期的彩陶和岩画艺术中,即有大量表现狩猎、战争、祭祀、劳动等的生活场面。早期的艺术,是先民们蒙昧时期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生活的一种审美化体现,当然,这种体现,更多是对自然世界的客观描摹和形象表达,而到后来,艺术越来越从形象表达走向了抽象表达,进而能够脱离具象性的自然事物,从而更自由、自在和高度抽象地表达内心情感。尤其是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当它完成了从描摹具象事物向抽象表达的过渡之后,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艺术,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最高情感的艺术形式。它使艺术家的情感处于巅峰状态,正如东汉书论家蔡邕所说:“夫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理论性地指出了书法是一门表现人的主体情感的艺术。而表现性、抽象性、抒情性和时间性也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四大基本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书法也同样具有一种表现主义精神。这种表现主义精神,在唐代的怀素、晚明的徐渭、清初的王铎等人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徐渭之狂草和水墨葡萄,是非理性主义的产物,而这种非理性主义主要是基于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情感本体而产生的,徐渭可看作是中国表现主义之重镇。而这种表现主义精神,恰恰是建立在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强烈观照的基础之上的。它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书画艺术之于生活的密切关联。
但就当代书画创作而言,很多书画家一味地将自己置身于传统与创新的绝对二元化语境之中,无所适从,难以自拔。侧重于传统的艺术家,往往与现实及生活脱节,而专注于创新的艺术家,又往往失去了文化的根脉,从而使自己陷入了狂怪粗野和形式主义的深渊,而这背后,恰恰是真实艺术情感的缺失,这就是当代书画艺术表现主义精神的缺失。或者说,是一种伪表现主义创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是当代书画艺术家总体缺乏文化修养、生活历练和艺术提炼之缘故,片面地将艺术之形式构造与情感追求割裂开来,或者是片面地认为,只有夸张的形式构造才能更加强烈地反映艺术家之内在情感。
形式主义与表现主义之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一对矛盾。形式主义是艺术创作所要摈弃的,而表现主义则是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精神的精髓。然而,形式主义与表现主义在晚明时期,却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结合。晚明是形式主义的高峰,董其昌、徐渭、王铎、黄道周、傅山等,都成了变革家。董其昌变革了墨法,王铎变革了章法,傅山变革了美丑观。应当说,晚明是中国书法现代性嬗变的起讫点,也是中国书法创作非文人化流变的一个起讫点,对当代书法创作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然,这背后有一个晚明“尚奇”的艺术思潮的支撑。“尚奇”思想对书画创作的形式主义取向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晚明江浙等沿海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自由市场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文人成长机制,使得文人突破了原有必须依附于官僚体制的关系,从而通过自身的艺术创作和自由地艺术品买卖就能维持生计,也直接促成了书画艺术市场的萌芽。艺术市场的兴起,对于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影响是至为重要的。晚明社会,出现了大量的市井文化艺术和着作,比如当时的小说、戏曲、传奇、书画艺术等都在文本风格和艺术表达形式上,极力追求大众化、市场化和市民化的品味,并向市民传达一种“尚奇”的审美取向。我们从当代某些书画家的创作中,也能看到这种影子。
比如在历届的书法国展获奖、入展作品当中,就能看到许多以追求“奇”和“势”取胜的书家。大多数获奖作品都追求笔墨的夸张、字型的怪异、章法的奇诡、线条的怪诞和幅式的巨大上,将形式主义发挥到极致。然而,这种形式主义营造的背后,却是真正的表现主义精神的缺失。
在我看来,当代书画创作已经进入了非文人化和形式主义泛滥的时代,这是与表现主义精神格格不入的。当书画越来越非文人化的时候,书画实际上也就很难成为一种真正的高雅艺术了,因而也缺少了表现主义精神,从而走向了低俗化和世俗化。根本原因是,书画艺术创作中,缺少对“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提炼,没有现实的穿透力和历史的厚重感。
其实,在对“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塑造上,齐白石就是一个典型。齐白石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日常生活事物审美化、文人化和高雅化了。他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提炼美,齐白石笔下的美,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并不是将自己置身于世外桃源,而是将“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融合在一起。他笔下的素材,几乎全是日常生活中的花花草草:白菜、萝卜、辣椒、芋头、葫芦、丝瓜、葡萄、玉米、鱼虾、青蛙、蟋蟀、蚂蚱、老鼠、油灯、农具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寻常又不起眼的但与人们生活又十分密切的物象,却在白石老人笔下化腐朽为神奇。
但需要说明的是,白石老人对这些日常生活事物的表现,绝不是客观的描摹和再现,而是带着自己浓烈的生命情感,将其高度抽象化、拟人化、情感化和文人化了。齐白石的伟大创造正在于,他将平民主义精神与古典主义精神、表现主义精神及精英文人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开创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现代转型。
⑸ 艺术表现形式有哪些
艺术表现形式有:内形式、外形式。
1、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
2、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艺术形式分类
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艺术形式
⑹ 古希腊、文艺复兴什么时期是西方再现性艺术的三座高峰
古希腊、文艺复兴、19世纪俄罗斯是西方再现性艺术的三座高峰。欧洲戏剧的史诗性内容、结构、角色性格、场景以及再现性特点与中国戏曲的表现性迥异。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个人。
⑺ 如何理解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再现性艺术: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表现性艺术: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情感的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⑻ 再现性艺术的介绍
再现艺术指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实地再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所谓“再现性”是指物体艺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具有客观的再现性或直呈性,是随手拿来的实物、签名的布利诺盒子和坎贝尔浓汤罐头。
⑼ 再现性的美术作品有什么特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是与现实生活肖似的,即和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视觉感受是一致的。这样的作品,称为再现性美术。
着重反映对象的客观特征,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摹仿描绘,表达艺术家主观情感、思想的美术创作理论和美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和再现性美术。
“再现”更是西方美术的传统手法,西方古典绘画、雕塑属于再现性美术。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又译“达维特”、简称“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它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
⑽ 名词解释 再现艺术
再现艺术指将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实地再现在作品中的艺术。所谓“再现性”是指物体艺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具有客观的再现性或直呈性是随手拿来的实物、签名的布利诺盒子和坎贝尔浓汤罐头
艺术再现乃是艺术中最熟悉最古老的东西,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它与希腊人的艺术理论——“艺术乃是自然的直接复现和对自然的模仿”一脉相承。据此,理想艺术,应是一种与现实不分的艺术,艺术品只能透明地揭示出观看者直接把握到的现实,而不能对这种透明的揭示作任何干预或阻扰。
美学考试的题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