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发布时间:2022-05-04 18:37:25

‘壹’ 如何欣赏建筑设计大师作品从哪些方面~好回答必定高分追加!!谢谢大家了~!

一个作品的优劣是受多方面影响的。要如何欣赏,首先,必须具有一个的专业知识,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你要知道作者使用了哪些绘画技巧,建筑作品也是一样。建筑艺术是最需要科学支持的艺术;其次,要了解他们在设计时的背景,文化等,哪些条件限制着他们的设计,他们又是怎样处理的,这样的处理你是否认同;再次,这个作品是否体现了委托者或作者的思想,他在其中运用了哪些新技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最后就是艺术的美感了,在诸多条件限制下,所表达的艺术之美。看的作品多了对他们进行分析,总结,理解了之后将不同作品拿来比较欣赏,可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贰’ 怎样欣赏城市建筑艺术

城市建筑艺术是人们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群体以及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作的艺术处理,是城市美在艺术形象上的反映。城市建筑艺术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城市建筑艺术又是建筑、雕塑、园林等各类造型艺术的综合,除了反映它们各自的成就以外,又有自己的内容和发展规律。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又称城市艺术构图,是指城市在总体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其在城市总图骨架和空间布局上的体现。城市总体布局艺术是在满足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自然条件基础上,根据城市政治社会需要对城市所进行的艺术加工。例如北京城的中轴对称、规整严格的城市艺术布局,是按照中国古代封建都城模式,继承历代都城布局传统并结合具体自然条件而规划建设的。它反映了中国封建帝王的政治需要,又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伟大气魄。世界各国也建成了不少利用各自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特点的富有特色的名城。
城市全景上的艺术 城市总体艺术的一个侧面。根据不同的视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的外缘景观,是通过河流、铁路、公路或大桥时所见到的城市外貌,表现为城市轮廓线和城市概貌。前者是城市地形与建筑群、绿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城市轮廓及其高低起伏的韵律;后者是城市容貌展开的画卷。另一种是城市鸟瞰,是从城市制高点上所见到的城市全貌,常能体现出城市布局艺术构图的特点,城市全景艺术反映了城市整体美及其特色。
城市轴线艺术 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而城市轴线本身又是城市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因为城市轴线上往往集中了城市主要建筑群和园林绿地。城市轴线的艺术处理也是城市建筑艺术上着力描绘的精华所在,因而也最能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和特色。世界上一些着名首都都有各自特有的城市轴线艺术,如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华盛顿的中央绿化轴线,巴黎的东西轴线和巴西利亚的城市轴线等。
城市中心和干道艺术 城市中心艺术布局和干道艺术布局都是城市建筑艺术的重点。前者反映了城市意象中的节点艺术;后者是一种通道艺术。两者都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要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历史特点并运用各种建筑艺术手段,创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干道艺术面貌。
城市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 城市中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是城市建筑艺术中属于“面”的部分,在城市景观中占着重要地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城内外大片绿地、河湖水面或丘陵所形成的自然景色;一类是城市景观,是通过城市中成片街区和小街小巷体现出来的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艺术面貌。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处理好这一新与旧、传统与创新的相互关系是城市建筑艺术和古城保护中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建筑艺术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建筑艺术是一种三度空间的综合性造型艺术,是由城市地形地貌、园林绿化和建筑群体共同组成的城市空间。因此城市设计也和建筑设计一样,要仔细推敲城市空间的比例、尺度、序列和建筑群的色彩、高低、质地和韵律节奏等,以创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是一个动态体系,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处于不停的发展之中。因此城市建筑艺术又是一个四维空间艺术体系(空间加时间)。城市设计必须考虑城市空间与体型、空间与运动、空间与时间的关系。要使城市的功能结构与空间形态之间取得有机的结合和相互协调的发展。在现代城市中,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城市的内外交往日趋密切,城市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对城市建筑艺术的要求也愈益提高。
城市建筑艺术是一门有很强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有共同的美学规律。主要是统一、变化和协调。统一,体现在城市建筑艺术上是整体美,它要求一座城市的空间是有秩序的,城市面貌是完整的。变化,体现在城市建筑艺术上是特色美,每座城市都应有它自己的特色,而同一座城市内不同地区又应有不同的特色。协调,各个时代都会在城市面貌上留下痕迹,如新与旧、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相互之间要协调,体现出和谐美。城市功能的变化,技术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节奏的加快,都会引起人们观念的改变。这也会在城市建筑艺术面貌上反映出来。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群,以及建筑群组成的区域,无论是研究其整体,或是分析其中的片断,都能读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是可以用建筑来表达的。从明清遗留的建筑即可看到古都北京的风韵。紫禁城气势非凡,建筑群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重合,蔚为壮观,这里演出了多少悲壮的故事。胡同和四合院屋宇参差,古朴庄重,同样构成城市的人文风貌,渗透着历史感。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高潮,外滩建筑群和繁华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30年代建造的国际饭店,高达24层,是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成为上海城市的标志。经过数十年的沉寂,到了90年代,上海再度崛起,建筑又为城市发展写下光辉的一页。上海今天的新建筑与近代建筑有一种内在的精神联系,它们以一种国际语言讲述关于现代大都市的思考。建筑文化在旅行中不断变异、发展。广州新建筑构成了崭新的、充满生机的空间形态,突出了城市的开放特色,预示新的文明浪潮的到来。 艺术再也不高高在上、远离人群,而与社会互动--源于社会,将美与真普及社会;建筑艺术家更积极地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参与到创造人类大环境的伟大事业中来。一个城市犹如一个人,如何能让初来乍到的客人们对这座城市着迷,让他们一见难忘、再来再留,城市文化环境是予人第一印象最直观的风景线。让我们共同关注公共艺术这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做好这张城市艺术文化名片,营造既饱含中国传统意蕴、富于城市地域个性,同时又符合现代实用功能的诗意的城市公共艺术新空间,让我们象我们辉煌的祖先一样艺术地生活!

‘叁’ 如何对建筑进行欣赏

坦白地说, 题目太大了,只能给你复制篇文章作为参考了(不是原创啊),希望对你有帮助。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通过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的作用,形成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发展状况相关;其表现性与抽象性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既把握建筑艺术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内在意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欣赏建筑艺术要把局部的审美观照与整体的审美知觉结合起来。建筑艺术的形象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等构成。建筑的外在装饰常有圆柱,柱头、飞檐、贴脸,雕塑,图案和壁画等,这些装饰因素是建筑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应该与建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造型和色彩上丰富和发展建筑的艺术构思,使建筑形象锦上添花,增加艺术感染力。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仅可以对建筑艺术的局部构成进行审美观照,而且还应该把局部的艺术构成纳入整个建筑艺术及从环境中加以观照。使欣赏者从整体的审美知觉中感悟建筑艺术的美。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既要欣赏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规律,又要注意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进而可以把该建筑纳入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加以欣赏。

1 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

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一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性,还必须了解建筑艺术创造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点。北京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结构上,从正阳门到景山,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间处理,象征着皇权形象。北京天坛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汉民族特点,象征着天帝的崇高神圣,表达出汉民族“天人感应”的思想意识。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象征性时,还可以结合心理美学的“移情说”,充分展开自己的审美想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把建筑形象拟人化,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比如找们欣赏一座幽静别致的别墅,就会感受到它非常幽雅婉静;欣赏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向上飞腾的感觉;欣赏那些新颖奇特,色彩疏淡而简洁的建筑,则会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游洒飘逸;看到那些富有稳定感的建筑,就会使人产生端庄稳重的感觉。当然,欣赏建筑艺术时的移情,只能根据建筑艺术质的规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胡思乱想,违背艺术欣赏规律。

2 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音乐的节奏感

歌德和谢林都把建筑看成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感受建筑艺术的音乐美,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通感,以动态的视觉对建筑造型显现的空间序列进行审美观照。欣赏建筑艺术同欣赏绘画不同,欣赏绘画主要靠静态的直观把握,而欣赏建筑却不能只靠静态观照,还应运用动态观照,从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视野的远近大小、空间的开合、视觉的分隔联系中去观照建筑的空间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间序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3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总之,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应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特点和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因素,积极能动地进行审美观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肆’ 巴黎圣母院建筑的赏析是什么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

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巴黎圣母院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原为纪念罗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为巴黎圣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

哥特式,原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含有贬义。但后来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

哥特式建筑特征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称这种建筑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状好像一个拉丁十字。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前面的十字长翼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供众多的信徒做礼拜用。

教堂的顶部采用一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对钟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


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

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

教堂最古老的雕像(1165—1175)则位于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St. Anne)的故事,以及大主教许里(Bishop Sully)为路易七世(Louis Ⅶ,于12世纪下令兴建圣母院)受洗的情形。

左边是圣母门(Virgin’sportal),描绘圣母受难复活、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形。

拱门上方为众王廊(Galerie des Rois),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Musee de Cluny)。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

“长廊”上面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彩色玻璃窗。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为9米,俗称“玫瑰玻璃窗”,其直径,建于1220-1225年,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

以前的神职人员借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

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

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它们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里,思索它们脚下那群巴黎城里的人们的命运。

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后来竣工,没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主体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

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


圣母院后殿始建于1370年,它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高低脚拱半径达15米左右,别具一格的后殿建筑不愧为哥特建筑的杰出之作。

走进这座教堂里,四处可见虔诚的信徒双手交叉合拢抵住下巴,闭眼凝神虔诚的祈祷,更突显巴黎圣母院的庄重肃穆。如今的圣母院兼具宗教、艺术和旅游价值于一体,是巴黎必到之处,登上巴黎圣母院顶端可眺望整个巴黎,欣赏绝美的塞纳河精致。

走近巴黎圣母院,可见雕有基督教经典之作—《圣经》的三个桃状大门圣母门、审判入口大门和圣安娜们依次排列,雕刻栩栩如生。圣母院共三层,顶层风景极佳。矗立在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是对古老巴黎历史的承载。

前身

早在公元前,圣母院今址就可能是宗教用地。根据教堂地下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可以回溯到罗马皇帝提庇留时代,在西堤岛的东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来祭祀罗马与高卢神祇的神殿。

至于在此地址上所修筑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则众说纷纭,有说法认为在4世纪时这里修筑了一座用来崇敬圣斯德望的大型教堂,但也有说法认为教堂是在7世纪所建,但是使用了一些更早期时的建筑要素,或有说法认为教堂是在墨洛温王朝的希尔德贝特一世在528年时,以先前已经存在的教堂为基础进一步改建。

圣母院的前身早在10世纪时,就已经成为巴黎、或整个法国的宗教中心。但是,也正因为这般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发现原有的圣斯德望教堂与它所承担的重任不相符,再加上原本的教堂已经随着时间而老旧,而开始思索重新修筑教堂的必要性。

1160年时,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Maurice de Sully)发起教堂的重建项目,并于1163年时埋下第一颗基石,象征教堂开始兴建。

不过,关于到底是谁负责埋下圣母院的基石众说纷纭,除了莫里斯·德·苏利是可能的人选外,也有说法认为是当时的教宗亚历山大三世负责奠基。

建筑师

由于缺乏文献,圣母院最早的一批建筑师到底是谁,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第一位有列名出来的建筑师是让·德·谢勒(Jean de Chelles),负责扩建教堂的北袖厅(Transept)。

在1258年谢耶过世后,他的后继者皮埃尔·德·蒙特勒伊(Pierre de Montreuil)则完成了教堂的南袖厅。之后皮埃尔·德·谢勒(Pierre de Chelles)接手将门龛改为现今看到的模样,而让·拉维(Jean Ravy)则完成了唱诗班屏风。

法国大革命时期,圣母院教堂蒙受了非常大的损害而曾经一度残破,在19世纪,欧仁·维奥莱-勒-迪克负责全面整修教堂,因此今日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来重新诠释的。

例如最有代表性的石像鬼,就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欧仁·维奥莱-勒-杜克所发明的,在其生平修复的众多建筑物都能找到石像鬼的踪迹,例如皮耶枫城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巴黎圣母院

‘伍’ 如何欣赏古建筑

如何欣赏古建筑,对于提高你的文化品味和旅游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欣赏古代建筑,必须把握三个价值四个作用。

古建筑同其他文物一样一般也具有三个价值,即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一个古建筑本身所具备的价值或兼而有之,或具某一方面价值。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一定是历史上所形成的。这就是说,古建筑首先具备的是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在于古建筑本身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周口市关帝庙是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建造的用于经商休憩联谊的会馆,反映了周口市明清时期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景象。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反映该建筑产生时代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审美的观点等,同时还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的情况;是这些文物都是历史上艺术大师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三是许多的古建筑,有其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永远为人们所欣赏。周口市关帝庙的雕刻艺术,制作精细,或花或草或人物故事,蕴藏着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文化内涵,观后令人赏心悦目,津津乐道,无不叹服古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文物的科学价值有两个方面,其一它所反映的自身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其除了作为科学史的例证之外,许多前人辛勤劳动创造发明的成果还可

以为今天的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借鉴,有些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今天还可以利用。有许多前人的科技成果尚待我们从文物身上去阐发去探寻。一般的民居及有些不重要的古建筑等,可以作为房屋居住等使用,它本身不具有文物本身所具有的三个价值,超出了文物的范畴。

古建筑的四个作用是:一古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文物建筑是过去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才能的高度成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科学的实物例证。古建筑和其他物质文明遗存一样,它本身的发展常常反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也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因此,它对研究社会发展史是很好的实物凭证。三古建筑是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几千年来,无数建筑工匠在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艺术装饰建筑传统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大量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今天自然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一份宝贵财富。古建筑在装饰艺术木雕镶嵌堆叠等方面,往往独具一格,成就很高,是古代艺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许多技艺技巧和经验,为今人继承和借鉴。四古建筑是人民文化休闲的场所,是发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周口境内可供观赏的人文景观较少,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文景观,而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依赖资源也就是古建筑,所以古建筑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把握了古建筑的三个价值四个作用,欣赏古建筑也就算是入门了。由于各个古建筑诸方面的文化内涵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走进古建筑,走进古建筑的文化氛围,了解其各自的历史科学艺术的价值,作具体的游览观赏了。

‘陆’ 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想要更好的欣赏建筑的艺术,必须要抓住建筑艺术设计的一个合理性,规范性以及实用性,还有它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欣赏。

‘柒’ 如何欣赏古代建筑美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干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捌’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需结合学生从各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建筑艺术的各种资料及教师准备的建筑的图片、幻灯片及音像资料等来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初步了解建筑艺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各类建筑的构造特点。
2、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建筑艺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情感!
三、教法与学法
(一)1.情境教学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2.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建筑艺术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从而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学法: 1.探究法2.自学尝试3.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 建筑艺术欣赏,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新授?
1、 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欣赏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2、建筑艺术赏析:
(1)北京故宫建筑群(明、清)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始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设计者蒯样,人称蒯鲁班。明清两代曾对故宫不断修建和扩建。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清代所建,但总体布局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故宫占地72万余平方米,纵深961米,横宽753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宇有9000余间.
故宫四周有高达10余米的宫墙,宫墙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也是如此.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均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象征帝王的权威。这一点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为了显示严肃齐整的气氛,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分布在中辖线的两侧。整个宫城共分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即前朝后寝: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是宫城的重心。皇帝在这里主持朝政:在二大殿之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如皇帝登基、寿庆、春节、出兵征讨等活动)的大和殿(又称金銮殿)为主要建筑。太和殿前面有
太和门,两侧又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在明代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东六宫、西六宫、宁寿宫、慈宁宫等,最后是一座御花园。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其中宁寿宫建筑群是供清高宗干隆皇帝年老退位当大上皇专用的宫殿:紫禁城的正门是南端的午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的御路两侧有朝房:朝房之蚌.东为大庙.西为社稷坛。宫城j北门为神武门,门北景山则为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宫城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的中枢:在它的前面有宽阔的广场,它是耸立在8.13米高分3层的汉白玉台基上高35.05米的故宫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重檐庑殿的屋顶以黄色琉璃瓦铺盖,屋顶的庭兽和斗拱出挑数目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与彩画、藻井图案使用龙、风等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也只有这里才可陈设。太和殿前面要经过重重的门楼和形状不一的庭院,由大清门(即前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才能到达宫城中台基最高大、建筑最宏伟壮观的太和殿。一切有节奏的空间组合和体量的差异.以及局部的艺术渲染都烘托出这座主殿至高无上的权威感。在重重的门楼中,天安门最为庄重华丽,门前的御街横向展开,构成宽阔的广场,五座石桥横跨全水河上.通过空间的变化和陈列在门前的华表、石狮、石桥,有力地衬托出这座皇城门楼的雄伟庄重:故宫外朝与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雄伟庄严,豪华壮丽;内廷则庭院错杂,自成体系,富于情趣:总之,故宫建筑群体理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也是世界上量优秀的建筑群之一。教材图片所示是位于故宫中轴线上,从前往后看,依次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
(2)苏州拙政园
它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的苏州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址原为大宏寺.明代御史王献臣在正德年间(1506--1521年)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私人园林,取名拙政园。现存抽政园已经过各代的修整和扩建,分为东、西、中三个部分,总面积为62亩,其中水面占3/5。中部占地18.5亩,其中水面占1/3,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中部正中为水池.山石、树木,建筑比较疏朗自然,其中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四周景色呈现窗前。堂前假山略有起伏,北面临水筑月台,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两座小岛,山上树木葱翠,有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沿池植垂柳,长廊北面有见山楼,楼两层,三面环水,西侧假山一迭,登楼可至道盘山架阁,南轩与香洲隔水相望。此外还有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得真亭等,重廊复廓,小巧精致。远香堂东枇杷园,人洞门为一院落,内为玲珑馆。从洞门南望嘉实亭.北望雪香云蔚亭,都有独到之处。拙政团水池面积很大,但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富有自然景色 园内布局利用自然,采用分割空间、对比借景的手法,借鉴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代表作。
(3) 云南大勐龙曼飞龙塔
云南大勐龙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县大勐龙的曼飞龙村后山上。塔群由大小九塔组成。洁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宛如玉笋破土而出,因有笋塔之称。塔为砖石结构,建于傣历五六五年(公元1'203年),系小乘佛教建筑。塔群建筑在圆形基座上,基座高3.9米 市 局呈花瓣状。主塔居中,挺立峭拔,通高12.29米;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8.3米.座下设佛龛,龛内供佛像。每座塔的塔身均作覆钵式半圆体,建在三层莲花须弥上,塔刹由莲花座托上的相轮、宝瓶组成,金光闪闪。塔尖上有叮当作响的小铜钤。在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躁印迹,传为释迦牟尼的足迹,因而兴建此塔。塔上的各种雕塑、浮肪,彩绘, 造型优美,秀丽和谐。
(4)侗乡风雨桥
侗乡风雨桥是建在侗乡村前寨后的公用桥,又叫花桥。桥长一般50—100米.大青石砌成的桥墩上,铺双层杉木为梁,桥上建不同屋顶的楼阁数座,连接成一座长廊式走道桥身。
整个桥身的檐、柱都有雕饰。有的风雨桥内部还彩绘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壁画.美如画廊。一般风雨桥在长廊两旁设有长凳,供行人避雨或休息。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独具民族冈采的建筑艺术。
(5)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建成于1990年。由施雅锡、锡森集团,香港迪奥设计颐网公司、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公司设计。大厦位于深圳友谊路、人民南路口,总高185米.总建筑面积为75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之一。大厦是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技术交流的场所,又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中心,包括豪华酒店、办公楼、展览厅和会议中心、商场、餐厅、娱乐场等。在大厦的天台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地面有6层停车场,室内中庭设有4部观景电梯。大厦主楼外形曲面采用一面整体、四边结构砖玻璃新技术,其独特的外形和银白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耀下产生出一种明快的感染力。
(6)福建长乐县海螺塔
海螺塔位于福建省长乐县下沙海滨渡假村,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高四米,由观景塔、观景厅及眺望平台组成。海螺塔通过象征性联想的方式,与周围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取海螺、海蚌的自然形态加工变形组合,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建筑形象.又与大海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结构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建筑充分表现了自然的主题,又有与大海相配的力度。海螺塔是由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南京巾建筑设汁院齐康、张宏设计的,
建成于1989年:
(7)巴黎歌剧院 加涅
由建筑师加涅(1825—1898)设计,于1861~1874年所建的巴黎歌剧院属折衷主义的建筑。其建筑的语言混杂,古典主义的、哥特式的、巴洛克的等等手法糅杂一建筑物上。但巴黎歌剧院又是富丽堂皇的。它的正立面为长方形,三段式构图,第一层开7个拱门,中层以并列双柱组成高窗.也为7组,并有突出的檐与第三层明显划分。第三层略退后,它的左右两端树立两组雕塑.形体突出。一、二层两侧各以一门的单位向前凸出,第二层两侧檐上.花改成弧形缓拱,整个立面浮雕装饰繁多,但仍秩序井然。歌剧院内厅观众席布列呈马蹄形,座席宽适,周边有4层的包厢,进深大,观众厅外有休息厅廊,舞台设备完善,舞台宽32米,深28.5米,上空高33米。出人口除正门外,左右门设车道,而且还特意为当年拿破仑三世辟专用通道(此处现改为歌剧院图书档案馆)。剧院外,门廊等位置安放着许多以
音乐、舞蹈、戏剧等为题材创作的精美雕塑,其中有浪漫主义雕塑家卡波尔的着名雕塑作品 《舞蹈》。它立于歌剧院前.以轻歌狂舞的青春裸女展示出勃勃生机,为歌剧院增加了欢快的韵律。巴黎歌剧院到处洋溢着富丽、高雅的气氛。其建筑形制及表现手法对欧洲各国折衷主义建筑有很大影 响
(三)、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的旅行即将结束,那么同学们在欣赏了这些建筑以后有什么收获呢?
(四)、我的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建筑,用今天你学到的知识探讨一下它的建筑特点,并介绍给身边的亲朋 教学反思:

‘玖’ 如何理解建筑艺术美的表现形式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通过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的作用,形成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发展状况相关;其表现性与抽象性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既把握建筑艺术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内在意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欣赏建筑艺术要把局部的审美观照与整体的审美知觉结合起来。建筑艺术的形象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等构成。建筑的外在装饰常有圆柱,柱头、飞檐、贴脸,雕塑,图案和壁画等,这些装饰因素是建筑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应该与建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造型和色彩上丰富和发展建筑的艺术构思,使建筑形象锦上添花,增加艺术感染力。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仅可以对建筑艺术的局部构成进行审美观照,而且还应该把局部的艺术构成纳入整个建筑艺术及从环境中加以观照。使欣赏者从整体的审美知觉中感悟建筑艺术的美。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既要欣赏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规律,又要注意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进而可以把该建筑纳入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加以欣赏。
1 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
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一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性,还必须了解建筑艺术创造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点。北京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结构上,从正阳门到景山,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间处理,象征着皇权形象。北京天坛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汉民族特点,象征着天帝的崇高神圣,表达出汉民族“天人感应”的思想意识。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象征性时,还可以结合心理美学的“移情说”,充分展开自己的审美想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把建筑形象拟人化,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比如找们欣赏一座幽静别致的别墅,就会感受到它非常幽雅婉静;欣赏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向上飞腾的感觉;欣赏那些新颖奇特,色彩疏淡而简洁的建筑,则会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游洒飘逸;看到那些富有稳定感的建筑,就会使人产生端庄稳重的感觉。当然,欣赏建筑艺术时的移情,只能根据建筑艺术质的规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胡思乱想,违背艺术欣赏规律。
2 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音乐的节奏感
歌德和谢林都把建筑看成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感受建筑艺术的音乐美,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通感,以动态的视觉对建筑造型显现的空间序列进行审美观照。欣赏建筑艺术同欣赏绘画不同,欣赏绘画主要靠静态的直观把握,而欣赏建筑却不能只靠静态观照,还应运用动态观照,从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视野的远近大小、空间的开合、视觉的分隔联系中去观照建筑的空间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间序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3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总之,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应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特点和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因素,积极能动地进行审美观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阅读全文

与如何欣赏建筑艺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