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艺术和暴力哪个好看

艺术和暴力哪个好看

发布时间:2022-05-05 03:44:36

A. 暴力电影属于艺术吗

当然也是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了

B. 行为艺术和耍流氓有什么区别

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行为艺术其实也就是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是,由于近一二年来,有一些在视觉上比较"刺激"的行为艺术作品被冠上"病态"、"血腥"、"暴力"等称谓之后,不仅在"圈"内,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行为艺术"的现场性、直接性的特点,在事后仅仅靠几张照片很难来完整地反映某个作品的具体实际情况,所以难免会引起别人对于行为艺术理解的片面性。 关于"行为艺术"的讨论进行到现在,已经在艺术界和社会范围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这场讨论中,我们的一些大众媒体包括一些专业刊物在这场讨论中一直没有对所谓的"行为艺术"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介绍,道听途说、以偏概全式的报道误导了大众包括一些专业人士对于"行为艺术"的了解。 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讨论这些艺术现象,就必须要提供给业内人士包括一些对前卫艺术有兴趣的网友全面了解这些作品以及与"行为艺术"有关的评论文章和知识背景,这对于我们冷静、理性地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会有所帮助。 行为艺术的鼻祖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兰西人。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这称作人体作笔。 行为艺术采取很夸张的表现手法,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些行为有的是美的,有的是丑的,但不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有的。 自行为艺术出现在中国以来,由于和中国人的审美观、道德观以及社会传统反差较大,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行为艺术”的发展中部分创作者更以自虐、伤害、鲜血等极端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直接挑战人性和道德的极限。我们在这里列举,希望可以拓宽我们对于艺术、人的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 子爰2001年8月15日 行为艺术在中国 所谓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现代行为艺术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当代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行为艺术在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 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拿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从1985年新潮美术时期 (1985—1989) 它就已出现。这一时期宋永平、宋永红兄弟的“一个场景的体验”、丁乙等人的“街头布雕”等具有行为展演倾向的艺术活动,普遍采用包扎或自虐的方式,这与80年代年轻艺术家企图通过反文明、反艺术的手段来求得精神自由的价值取向有关,透露出对“文革”、对精神压抑的反抗,表达了艺术家寻求思想解放的时代愿望。 90年代行为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艺术家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过程,一种是艺术家展现自身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活动。 第一种往往是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广的社会性行为,例如有一群艺术家从大都市来到贫困山区,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创作,用来表达艺术家们厌恶商业文化希冀回归自然的心态,这整个过程就是一项行为艺术;一个名为“新历史小组”的团体出售自制的“集邮牛仔服”和着名企业家肖像画,用来说明消费时代艺术家与艺术欣赏者的关系;更有人把成千上万的红伞挂在公园的树上,让游人漫步其中,使观众成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或许您在不经意间也搞了一把行为艺术呢。但是这种行为艺术在进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往往受社会、市场、公共秩序甚至法律的限制,所以这种行为艺术目前很难举行大规模的活动。 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家展现自己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艺术越来越成为行为艺术家热衷的形式和手段之一,结果就有了赵半狄与玩具熊猫就环保问题展开对话;舒勇在情人节找花草树木谈情说爱;王晋与一头骡子结婚等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行为艺术与行为艺术家。 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行为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当生活被艺术家们作为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却又是那么出忽我们意料,甚至远远超越了我们对常态生活的理解,猛烈地撞击着我们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他们用艺术的方式对我们的生活进行追问: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往何处去?但同时我们也对艺术的底线提出了巨大的疑问。 何谓行为艺术 迄今为止,行为艺术没有精确的定义。简单地说,行为艺术就是艺术家在现场表演的艺术,也有人认为,行为艺术是用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在行为表演过程中,与人、物、环境的交流。所以,行为艺术也被称为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通常用 “PerformanceArt”来指称“行为艺术”。艺术批评界认为,行为艺术是观念艺术的一种,所以其含义更宽泛,除了艺术家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还包括艺术家组织社会人群进行活动,也有批评家将行为艺术分为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两类。———摘自《中国行为艺术》

C. 请问暴力和残忍有什么区别

残忍多为人本能或主观的表现,如社会残忍多指社会上的人冷漠而导致的,而社会残酷多指对一个人或事物的形容,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比如这个人很残酷(是指他手段很残酷)

残酷的意思有两种

1、残忍冷酷。指人,例,这个人很残酷。
2、严峻艰难。指物,例,这个现实很残酷。

残忍的意思为

残忍是一种某些本性与某些本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一种效果,凶狠毒辣的.

近义词:残忍----残酷----残暴
反义词:残忍——仁慈——慈悲

D. 介绍以暴力艺术为主的电影

花火
杀死比尔
低俗小说
天生杀人狂
落水狗
杀人三部曲
坏孩子的天空
座头市
猜火车
空中监狱
变脸
我心狂野
上帝之城
发条橙

E. 艺术品质和暴力的操作化定义是什么

1、何为艺术?艺术就是人们生活的升华,是人生命的延续。最初的艺术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例如西班牙原始洞穴壁画,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许有一句话国内艺人很爱说“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也!梵高有一句名言:“只要活着的人还活着,我就不会死。”这不是对他自己的赞美,而是对伟大艺术的赞美,是艺术完美了生命。

中西文化艺术的分别就更难说了。围绕这个话题可以写一部书、可以讲一堂课, 甚至可以开一门学科、办一所大学!我实在无法回答你了,因为中西文化有根本性的差别,从形式到内容完全不一样,当然也可以找到共性。我只能很不负责任地、极概括地说一句中国文化较之西方更含蓄更内敛。

2、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当然,并没有这么简单,它的形成受社会文化、历史、宗教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是长期积淀下来的。

我认为中西道德的差别没有文化之间的差别那么大。从目前的一些社会现象来看,仿佛西方国家比我们要开放一点,某些地方人们受道德约束少一些。其实并不代表道德规范的差别有多大。更多的社会现象的发生是受国家体制和社会制度影响的,而人性的本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厌恶的东西他们也厌恶,我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也喜欢,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是,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分别更体现在他们把什么事物看得更重要一些,对人生生命的理解。我认为这点中西道德的差异与宗教信仰有着极大的关系,你可以在这方面深入研究一下。例如中国人信佛教,相信轮回转世;西方人信基督,希望主免去他们的罪恶。这就构成对人生理解的极大差别,从而道德区性也发生变化。

3、当然道德更重要了。实际上,我认为艺术与道德不构成绝对的矛盾,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较少对立的。所以似乎不太存在“为了道德而放弃艺术,还是为了艺术而不理会道德”的问题。但我想指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封建道德下尤为突出,某些艺术家的艺术有超前性,甚至超出了他所生活的年代,不被人们理解,不被道德接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然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自然而然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这种受到历史考验的艺术往往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精华,即所谓传世之作。这种现象在绘画及音乐领域尤为常见。我想在每个社会时期都有一些艺术现象与社会舆论格格不入,但过一段时间后,它消逝了,不存在了,这样没有经受住历史考验的,谈不上有什么超前性,也不是真正的上乘艺术,它与道德的矛盾也就不能算是艺术与道德的矛盾了,你说对吗??

F. 为什么美女和暴力,野蛮,纹身搭配在一起很有艺术感

很有可能是你看的那位画家(艺术从业者)审美绘画能力比较强,有没有艺术感可能和题材没那么大关系

G. 为什么称吴宇森是暴力美学大师急!!!

他通常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实际上他的电影在暴力这层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关系,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但是最好还是积极的,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像在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都是美好的象征。
他通常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实际上他的电影在暴力这层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关系,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被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评价为“当代电影语言的创新者”,并被授予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终身成就奖。

香港电影有很多标志,繁荣时期的香港电影最显然的标志就是吴宇森的江湖英雄片。我相信如今二三十岁的人几乎没有人不曾看过吴宇森的电影,也鲜有人不喜欢吴宇森的江湖电影。喜欢吴宇森电影的人大概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但一定对吴宇森电影中的经典手法记忆犹新,即便是到了美国之后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拍摄的电影,也无处不透露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人的道德情感。 吴宇森被称为暴力美学的大师,当之无愧。周润发、狄龙和梁朝伟用双枪为吴宇森打造出了电影界的全新流派,让人们在传统动作电影的夹缝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和新鲜;到了美国之后,吴宇森和尚格云顿的首次携手,就用利箭和手枪洞穿了好莱坞大门,西方人看到了来自中国电影的惊艳一枪。 吴宇森的电影写的是暴力,却因为暴力而美丽,因为这种暴露的表面和背后都透露出深沉的情感和人文关怀。吴宇森不是在拿暴力装扮电影,而是用一个聪明导演的超级武器展示出精彩纷呈的电影世界。

手枪

手枪是吴宇森电影里传统的道具,也是吴宇森电影的灵魂。他的电影里没有绝对的邪恶和正义,两者总是充满激情地交织在一起,于是警察和杀手成了生死之交,卧底探员陷入江湖血战。正义和邪恶交织在他的电影里,但一切看上去都很简单,简单到几个男人手里拿着手枪相互对射,你干掉我或者我干掉你,正义和邪恶就算有了泾渭分明的归路。于是手枪就成了吴宇森电影中最绚烂耀眼的光彩,枪在英雄手里捍卫着正义和尊严,哪怕是一支左轮手枪,似乎也装着千百发子弹,于是枪林弹雨中英雄和英雄的故事闪闪发光,直到枪里一定剩下最后一颗子弹,要么杀人,要么自杀。手枪成了吴宇森超级武器中的王牌武器。

音乐

小马哥披着风衣缓缓走来,黄沾的音乐豪迈响起,英雄气概荡然升起,谁也忘不掉《英雄本色》里面的那些经典场景和那首让人荡气回肠的乐曲,人在江湖悲凉和无奈在画面背后闪动,眼睛里看到的是英雄的身影,耳朵里听到的是悠扬的旋律,心里激荡着的是横亘在千山万壑之间的永久的孤独。吴宇森的电影是唯一可以用耳朵听的电影,因为有了音乐,暴力不再是血腥,人性的柔美随处可见。英雄在夕阳下的悲歌荡人心怀!

白鸽

《喋血双雄》最后的场景在一座教堂里,圣洁的教堂里烛光闪闪,枪林弹雨中白鸽飞翔,枪声划破了宁静也撕碎了和平,白鸽见证着正义与邪恶的最后较量。很多人不明白吴宇森为什么总是喜欢在电影中抢占最激烈的时候使用白鸽飞翔的画面,其实也难怪,因为有人说看明白了白鸽,也就是看懂了吴宇森的电影。白鸽在血雨腥风中飞翔,和平在纷争中展翅,鸽子不再单纯代表着暴力的美学化,而是寄托着一种暴力之中对暴力的鞭挞。吴宇森展示暴力却不崇尚暴力,所以白鸽就成了点睛之笔。

风衣

没有人会忘记小马哥那件千疮百孔的风衣,小马哥和小马哥身上的风衣成为我们那个年代里永恒的经典。很清楚地记得,上大学之后攒了一年半的钱就为了买一件深蓝色的风衣,穿上之后因为同学说我像小马哥而让我激动的一个夜晚没有睡觉。风衣无疑是吴宇森的超级武器,无论是周润发身上千疮百孔依然衣袂飘飘的风衣还是尚格云顿大块头的肌肉上那件油乎乎的长风衣,都代表着男人的阳刚,男人的沧桑和男人的襟怀。即使是一件已经布满了弹孔的破风衣,也能伴随着男人勇往直前,为的不是给自己御寒,而是为自己心里牵挂的人挡风遮雨。朋友也好,亲人也好,甚至是一个陌路的人也好,都可以在这件风衣的遮蔽下躲过人间寒冷,风衣就是男人的心怀。

从《英雄本色》到《喋血双雄》,再到《变脸》和《碟中谍2》,吴宇森用他一贯的叙事风格,演绎着一代暴力美学大师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也在世界动作电影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可以说是对他最完美的嘉奖,标志着这位唯一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印记的华人导演对电影艺术的贡献,已被世人所认可。

"暴力美学"电影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电影长廊中蔚为大观的一类,而吴宇森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为人们呈现出了一部又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暴力美学电影。探寻其暴力美学电影的形成原因,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应该是具有相当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吴宇森“英雄系列.
暴力美学是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最初出现在对吴宇森作品的评论中,主要是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的趣味。它渊源于中国讲求“神韵”、“韵律”的美学传统,继承了武侠片对动作美感的追求,也吸取了西方警匪片、歌舞片的一些拍摄技巧,蕴含着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在暴力形式美的呈现中寄予其对没有暴力、人人和睦相处的乌托邦社会的渴望。吴森被称为“暴力美学之父”,其美学风格体现为:
一、激烈火爆、诗意唯美的影像
吴宇森电影中的动作就像舞蹈一样,他曾说:“所谓的动作,所谓的暴力,对于我来说是舞蹈,是动态的美感”。“将暴力动作美化,表现暴力又不讨厌暴力,有暴力的浪漫,追求美的动态”。一方面,他大量运用慢镜头、停格和大特写,注重动作的节奏感,让观众看清部分动作,使影像悲壮激越、刺激火爆。另一方面,他又把传统武术、京剧敏捷的身手运用进来,在流畅的画面效果配合下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显得浪漫且富于诗意。
人们很容易把杜琪峰看作吴宇森的继承者。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欧美文学的热爱与熟悉,使新浪潮导演中的徐克、吴宇森、林岭东、杜琪峰等人都不约而同地痴迷于江湖黑道、男人情义这样的主题,将传统的武侠故事进行现代包装下的改写。但时移事易,等到杜琪峰坐大的年代,成就吴宇森、徐克的社会早已今非昔比。

时代的变迁注定了杜琪峰和吴宇森两人英雄情结内在的不同。如果我们将经典的吴宇森英雄电影与杜琪峰“银河映像”时期的创作做一个分析比较,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时代背景: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尊奉与迷失 吴宇森时代:八十年代中期,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繁荣,人们崇尚个性的张扬并要求建立优胜劣汰的新秩序,造就了吴宇森、徐克等人宏大的创作野心和写意自信的手笔,可以在电影中肆意打造气势磅礴的英雄神话,反映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整个时代的蒸蒸日上.

H. 都说艺术是为了表达“真善美”,那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看起来很丑陋

有些艺术作品看起来非常的丑陋,是它的艺术手法或艺术形式与常见的不同,并不代表说表达的就是丑陋的一面,或者说有些时候我们反而需要丑陋才能衬托出美好,我们需要揭示丑陋,才能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艺术形式同样是如此,也许有的人认为非常丑陋的,另一些人却觉得很可爱,这也是正常的情况,观看艺术作品的乐趣也正在此。有1000个读者就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如果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同一个观点,那么岂不是一点争论的乐趣都没有了,那艺术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尚且如此,那么普通的艺术,又怎么能避免这一点呢?


I. 什么是“暴力美学”它与“暴力”有什么区别和关系

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他的代表做品有《低俗小说》、《天生杀人狂》、《杀死比尔》;由中国香港赴美国发展的导演吴宇森的《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变脸》;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系列等。笔者个人认为把 “暴力美学”这个词眼发挥到极致的电影莫过与《罪恶之城》三部曲
就像产生“暴力美学”的后工业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一样,“暴力美学”也因不同国家(地区)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同时包含同质因素和异质因素的多元化的风格样式和精神内涵。
“暴力”和“美学”,原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它们结合成一个新的词——“暴力美学”,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不少热门影视作品、新版卡通书、动画片、电子游戏纷纷以此作为招揽,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不仅与时尚和消费有着密切的瓜葛,也成为被争相阐释和检审的对象。“暴力美学”是如何产生的?其确切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对于与他相关的文化现象我们该如何评价和看待
什么是“暴力美学”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听到“暴力美学”这个词汇。电影评论中,一批新锐导演的作品被认为与“暴力美学”相关,如美国的昆廷·塔伦蒂诺,中国香港的吴宇森等。一些武侠电视剧,以及原本单纯可爱却被加入暴力内容的卡通画,被联系至“暴力美学”;一些新推出的电子游戏产品,也争先恐后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一些新闻类作品,如犯罪实录电视采访、展示残酷场面的新闻摄影作品,也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暴力美学”究竟是什么呢?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这类影片更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却忽视或弱化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受“暴力美学”的影响,近年来出品的武侠电影和电视剧对暴力(武打动作)的处理也出现了舞蹈化、诗化、表演化的倾向,人们在观看武侠影视剧的时候,仿佛是在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武舞表演,血腥、凶残的暴力场面有时反倒呈现出一种视觉的美感,进而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

阅读全文

与艺术和暴力哪个好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6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