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连州艺术工匠在哪里

连州艺术工匠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5-05 22:16:33

A. 连州有哪些旅游景点

1、连州地下河AAAAA

推荐1

古朴深重的燕喜牌坊竖立在燕喜亭北侧约二十米,它是原燕喜书院的大门(燕喜书院创办于清朝的光绪年间,是燕喜中小学校的前身,而燕喜中小学校后来并入了连州中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校长杨芝泉主持兴建。牌坊中门顶上绘有原燕喜中小学校校徽。校徽为平顶三角形,里边上部画有巾峰山轮廓,下部有通心美术字“燕喜”二字。校徽为书画家杨芝泉所设计。校徽右侧有一“燕”,左侧有一“喜”。牌坊右门的顶上有“戈飞”二字,左门的顶上有“鹏搏”二字。中门两侧对联分别为,上联“吏部文章高北斗”,下联“连州水石冠南陬”。上联旁边小注为“明进士福宁游太初燕喜亭诗刻亭右石上字小痕浅风雨剥蚀墨迹半湮今节录于此”,下联旁注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元旦邑人杨芝泉书”。牌坊背面门顶有“引人入胜”行书大字,中门二联为“天泽涌泉流入与双清寻活水,巾峰垂地脉境缘一览小群山”。2011年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连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中心向外延伸30米;建设控制范围: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详细]

B. 连州在哪里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北靠湖南省永州、郴州两市的宜章、临武、蓝山、江华等县;西部与连南、连山两个民族自治县及贺州相接;东部与阳山接壤,毗邻韶关;南临珠三角,是珠三角的后花园。距广州230公里,沿107国道清连一级公路约3小时车程。建设中的清连、二广、京珠复线高速和323国道贯穿全市。连州是粤、湘、桂三省(区)? 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面积2663平方公里,人口52万。是广东省定位的粤北旅游中心城市、粤西北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传播的纽带。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远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连州的先民在这块沃土上生息、繁衍。西汉初建县,隋开皇十年置州,历史上连州还设立过郡、路、直隶州、县等建制。连州素有“小广州”之称,抗战时省政府二度迁往连州,一时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为广东抗战的根据地和大后方。现在形成了以粤为主、粤湘桂结合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

连州自古是中原入粤的三大官道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朝大将任嚣、赵佗驻守连州,镇压南蛮。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会楼船将军杨朴率十万水师,下湟水,趋广州,平定南越叛乱。唐代南荔北调“一骑红尘妃子笑”就途经连州古道。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由桂入粤,在连州西岸击溃叛军曹成十万之众。清代太平军黄亚章结集十万余人,与清兵搏斗延续14年。红军将领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由湘入粤,开创连州革命根据地。

连州光辉灿烂的历史,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唐代文学家韩愈、刘禹锡、元结,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学者张?颍?明代文学家游朴、屈大均,清朝诗人翁方纲、李调元,现代文学家陈残云、秦牧、画家关山月、黎雄才、廖冰兄等历代文人墨客都为连州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的墨宝。连州也是个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如五代宰相黄损、诗人孟宾于,唐代宰相刘瞻、大将军何昌期,红八军代军长冯达飞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长何克夫、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副司令李楚瀛等均为连州人。

连州悠久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工艺。耍歌堂、抬大神、舞龙、舞狮、舞马鹿、瑶族长鼓舞、赛龙舟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连州的木狮舞更是全国仅有,舞狮的狮种就有10多种,为广东之最。石雕、根雕、木刻、纸扎、竹木工艺、山水盆景等工艺别具一格。

连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景秀丽,自古就有旅游活动。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称连州“惟有青山画不如”,大文豪韩愈赞连州“山水名天下”,明朝诗人游朴称“连州水石冠南陬”,南宋学者张?蜃芙嵝缘馗爬?了连州八景“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昆湖叠献、静福寒林、双溪春涨、楞枷晓月、龙潭飞雨”。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连州名胜古迹众多:楞枷古峡石刻、慧光塔、燕喜亭、福山寺、大云洞石刻、韩愈亭、双溪亭、张魏国公祠等。主要旅游风景区有:神秘瑰丽的连州地下河(国家AAAA级景区)、瑰异卓绝的湟川三峡、山青水秀的潭岭天湖、原生态的连州天龙峡、茅坪旅游区、奇山异水的大东山温泉、干坤秀萃的福山寺(天下第四十九福地)、巍峨雄伟的慧光斜塔、历史悠久的燕喜亭、冯达飞故居、三水挂榜瑶寨、古朴多彩的民族风情、岭南(连州)古村落等。

连州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交通发达,国道、省道纵贯全市。电讯先进、通信网络健全。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街道井然,整洁卫生,马路宽阔,夜晚灯光璀璨,文娱活动丰富,城市功能齐全,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有条不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旅游接待能力强,宾馆酒店大厦林立。

C. 艺术家与工匠的相同点是什么

我们倘若旁观艺术创作的过程,会觉得它与工匠的活动差不多。艺术家和工匠一样,必须熟悉自己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必须有灵巧的双手去应和心灵的要求,是所谓“心灵手巧”。一名工匠自有熟练的手艺去把他心中预构的形式付诸材料。一个雕刻家看上去也是如此。画家在画布上描画和涂抹,也像一个工匠那样工作着。

D. 紫砂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在哪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紫砂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是什么?
有人如此回答:紫砂艺术家不但能够全面地掌握紫砂壶成型工艺与技术,而且在其艺术表现中有着十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个性。紫砂工匠虽然也掌握了熟练的成型技法,但是他们的作品多以摹仿前人的东西为主,抑或重复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难看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在紫砂艺术领域里成为一个一流的工匠很容易,现在99%具有高级职称的人都算不上紫砂艺术家,更多的只能算是一各高级紫砂工匠,在紫砂行业挥洒几十年汗水的人很多,但终究形成一不了自己独特的紫砂艺术语言,做不出具有现代审美的紫砂艺术作品,更没有自己艺术理念和主张,到死还是一个工匠。

所以说,成为一个真正的紫砂艺术家很难,如果要想成为紫砂艺术大师仅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不够,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史、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与修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艺术理论与艺术体系,这样才有可能登上紫砂艺术大师的台阶。

紫砂艺术大师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这就如同一把紫砂壶,必须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样重要。一个在其作品中体现不出具有独到艺术风格的紫砂工匠,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紫砂艺术家。凡是学习中国紫砂成型工艺的人,如果对中国宜兴紫砂发展史、古今紫砂艺术理论以及紫砂技法等都未有深刻的认识,又如何能够产生一流的紫砂艺术作品?可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紫砂艺术大师是何等之难。紫砂艺术是视觉的艺术,其表现与否一览无遗,因此容不得半点虚伪,那种无度乃至无知的炒作,只能自欺欺人,戏弄那些对紫砂文化与紫砂技艺毫无常识的人。

紫砂市场还在下跌过程中,我的理解是一种复归理性和构建新常态的现象,紫砂从业者不能再紧攥着往昔的“辉煌”不放,或者一头扎进旧日的思维套路中不求解脱,更不能甘当市场语境下继续炒作,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的紫砂之路,回归紫砂艺术本源,毕竟很久以来,我们一度远离了真正的“紫砂艺术” 。

简而言之,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作为“工匠”的我们还需要漫长的磨练才能变成我们理想的样子。艺术来源于熟练,毕竟大师也是从“工匠”开始做起。如果有一天,我们做壶刻字,只是单纯的为了艺术,为了自己的作品,不为炒作,不为金钱,来于造化,归于造化,牢牢抓住自己的朴骨良心,质朴本真地创作,活自己的命,无执无碍,艺术就能成为可能。

E. 联系作品试析《进学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进学解
〔唐〕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0〕。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跋前踬后,动辄得咎〔16〕。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
先生曰:“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3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31〕。
——选自东雅堂校刊本《昌黎先生集》

【注释】
〔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2〕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毕:全部。张:指建立、确立。〔3〕畯:通“俊”。〔4〕率:都。庸:用。〔5〕爬:爬梳,整理。抉(jué决):选择。〔6〕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7〕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着作。《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着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着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着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8〕纂:编集。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着作。〔9〕膏油:油脂,指灯烛。晷(guǐ轨):日影。恒:经常。兀(wù误)兀:辛勤不懈的样子。穷:终、尽。〔10〕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焦循补疏:“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攘(rǎng壤):排除。老: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这里借指道家。〔11〕苴(jū居):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罅(xià下):裂缝。皇:大。幽:深。眇:微小。〔12〕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13〕英、华:都是花的意思,这里指文章中的精华。〔14〕姚:姒(sì四):相传虞舜姓姚,夏禹姓姒。周诰:《尚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诰是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殷《盘》、《尚书》的《商诰》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佶屈:屈曲。聱牙:形容不顺口。《春秋》:鲁国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叙述简约而精确,往往一个字中寓有褒贬(表扬和批评)的意思。《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鲁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释《春秋》的着作,其铺叙详赡,富有文采,颇有夸张之处。《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相传周人所撰。通过八卦的变化来推算自然和人事规律。《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西周及春秋前期诗歌三百零五篇。逮:及、到。《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的着作。《骚》:《离骚》。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长诗。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着《史记》。子云:汉代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15〕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16〕跋(bá拔):踩。踬(zhì至):绊。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辄:常常。〔17〕窜:窜逐,贬谪。南夷: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授四门博士,次年转监察御史,冬,上书论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阳山在今广东,故称南夷。〔18〕三年博士:韩愈在宪宗元和元年(806)六月至四年任国子博士。一说“三年”当作“三为”。韩愈此文为第三次博士时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冗(rǒng茸):闲散。见:通“现”。表现,显露。〔19〕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候,也即随时。〔20〕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诘。〔21〕吁(xū虚):叹词。〔22〕杗(máng忙):屋梁:桷(jué觉):屋椽。欂栌(bó lú博卢):斗栱,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zhū朱)儒:梁上短柱。椳(wēi威):门枢臼。闑(niè聂):门中央所竖的短木,在两扇门相交处。扂(diàn店):门闩之类。楔(xiè屑):门两旁长木柱。〔23〕玉札:地榆。丹砂:朱砂。赤箭:天麻。青兰:龙兰。以上四种都是名贵药材。牛溲:牛尿,一说为车前草。马勃:马屁菌。以上两种及“败鼓之皮”都是贱价药材。〔24〕纡(yū迂)馀:委婉从容的样子。妍:美。卓荦(luò落):突出,超群出众。校(jiào较):比较。〔25〕孟轲好辩:《孟子·滕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说:自己因为捍卫圣道,不得不展开辩论。辙(zhé哲):车轮痕迹。〔26〕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春申君任他做兰陵(今山东枣庄)令。春申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兰陵,着有《荀子》。〔27〕离、绝:都是超越的意思。伦、类:都是“类”的意思,指一般人。〔28〕繇:通“由”。〔29〕靡:浪费,消耗。廪(lǐn凛):粮仓。〔30〕踵(zhǒng肿):脚后跟,这里是跟随的意思。促促:拘谨局促的样子。窥:从小孔、缝隙或隐僻处察看。陈编:古旧的书籍。〔31〕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班资:等级、资格。亡:通“无”。庳(bēi卑):通“卑”,低。前人:指职位在自己前列的人。瑕(xiá侠):玉石上的斑点。疵(cī雌):病。瑕疵,比喻人的缺点。如上文所说“不公”、“不明”。杙(yì亦):小木桩。楹(yíng盈):柱子。訾(zǐ紫):毁谤非议。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可以长寿。豨(xī希)苓:又名猪苓,利尿药。这句意思说:自己小材不宜大用,不应计较待遇的多少、高低,更不该埋怨主管官员的任使有什么问题。

韩愈:“文人之雄”、理学的先驱者

(更新时间:2002-1-18 5:29:09)

程运

我国史学家钱穆先生在所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特别指出:研究近代学术,必须从宋代开始;研究宋学,则必须从唐代开始,从研究唐代韩愈的思想开始。他说:“唐之学者,治诗赋,取进士第,得高官,卑者渔猎富贵,上者建树功名,是谓入世之士。其遯迹山林,栖心玄寂,求神仙,溺虚无,归依释老,则为出世之士。亦有既获膴仕,得厚禄美名,转而求禅问道于草泽枯槁之间者。亦有以终南为快捷方式,身在江海而心在魏阙者。独昌黎韩氏,进不愿为富贵功名,退不愿为神仙虚无,而昌言乎古之道曰:‘为古之文者,必志乎古之道。’而乐以师道自尊,此皆宋学精神也。治宋学者首昌黎,则可不昧乎其所入矣。”

我们知道宋代理学之昌盛,可以说是衰落已久的儒学之复兴;而儒学之复兴,则在唐代已见萌芽。近人胡适之先生尝以宋儒的“新孔学”,克服佛教束缚,为中国文艺复兴的起点。而真可称为宋儒“新孔学”亦即理学的先驱者,当推韩愈。

宋代的学者文人,几乎异口同声,对“文人之雄”的韩愈表示一致的推崇。如宋代的理学家石介就曾说:“孔子为圣人之至,韩吏部为贤人之至。不知更几千万亿年复有孔子,不知更几千百年复有吏部。孔子之易、春秋、圣人以来未有也。吏部原道、原人、原毁、佛骨表,自诸子以来未有也。呜呼,至矣。”(徂徕集尊韩)又如宋代的苏轼,平生自视颇高,但在其所作“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独推尊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并指出从东汉以来,圣道沦丧,文风败坏,佛老的邪说都流行起来。虽经唐朝贞观、开元的盛世,有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的辅佐,也不能挽救;惟独平民出身的韩文公,在谈笑里领导了大众,天下的人就跟随了他,重归正路,到现在已经三百年了。他的文章,振起八代衰颓的文风;他的道理,拯救了天下人的沉溺;他的忠心,不怕触怒皇帝;他的勇气,能制伏三军的统帅。这难道不就是能参与天地造化,关系天下盛衰机运,表现了浩然正气吗?对韩愈真是推崇备至。再由于当时在政治上学术上都具有崇高地位的欧阳修出来鼓吹,尹师鲁、梅尧臣、王安石、曾巩等的推动,韩文遂大行于世,达到“天下学者非韩不学”的盛况。从宋儒的着作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韩愈对他们的重要影响。正如新唐书“韩愈传”中所说:学者敬仰他,好象群山仰望泰山,众星围绕北斗星一样。(参见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第一○一)

凄凉孤苦、颠沛流离

韩愈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他的原籍是河内修武(即今河南南阳县),先世曾居昌黎,所以也自称昌黎人。三岁就父母双亡,依靠着哥哥及嫂嫂郑氏抚养。七岁就知道努力学问,出口便成文章。十一岁时,他哥哥因为宰相元载得罪了朝廷,受到连累,贬官岭南。他跟着哥哥嫂嫂迁徒到南方。十五岁时,他的哥哥死在韶州刺史任内,韩愈跟着嫂嫂,带着哥哥的灵柩,万里奔波,归葬中原。又值中原多事,兵慌马乱,全家又迁居到宣州(即今安徽宣城)。命途坎坷,历尽艰苦,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韩愈有三个哥哥,都不幸很早就死去;承接先人血脉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儿十二郎。“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昌黎全集第二十二卷),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环境,更激发他刻苦自修、好学不倦的毅力。终于读通了六经及诸子百家之学。

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韩愈曾在他“进学解”一文中,借学生的口气说出他在治学方面所下的工夫。说他嘴里不停地念着六经的文章,手里不住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记事的书一定要抓住纲要,言论的书一定要探求深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是说他学不厌;“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见全集第十二卷),是说他非但白天苦读,夜里还要点油灯继续用功,积年累月、努力不懈。

他在“答李翊书”中勉励他在治学作文上下工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境地,不要企望赶快成功,不要为权势利禄所诱惑。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一定丰美;灯油充足的,发光一定明亮。仁义的人,言论必定温和淳厚。

他谦称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工夫到家了没有,不过他总算孜孜不倦的已埋头学习了二十多年。当初,“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见全集第十六卷),在家忘掉一切,出外忘掉道路,专心苦读思索,寝馈于古代的典籍之中。当搜索心思拿笔写文章的时候,只求尽力躲开陈陈相因的滥调,开始时真是很吃力,很难做到;在写出来给人看的时候,常常受到别人的讥笑,却不知道这是讥笑。这样经过好些年,仍然不改变初衷,然后认识了古书里的正道与邪说,和那虽属正道但不纯粹的,都像黑白两种颜色那样明显易分了。再尽力剔除不纯粹的,慢慢就更有所得了。于是他搜索心思拿笔写文章,文思就像水流般涌出来了。写出来给人看,有人鄙笑他,他就很高兴;赞美他,反而使他忧虑,因为他担心文章里还有迎合流俗讨人喜欢的地方。这样又经过好些年,然后下笔如江河流水般滔滔奔放了。他又恐怕还有驳杂的地方,再就勃发的文思,排除其不合于道的,平心静气地去考察,直到完全纯粹了,然后充分发挥。还要在道德学识上有所涵养:立身行道方面,要走仁义的路;读书明理方面,要从六经中探索其来源;并且要终身努力,在治学作文上用深厚工夫,才能有所成就。

韩愈的文章议论严正,规模宏大。邵博在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四中指出:“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文字要奇伟,有精采,有英气、奇气......但奇伟出之自然乃妙......;此存乎其人,读书深,志气伟耳。若专学诗文,不去读圣贤书,培养本源,终费力不长进。如韩公便是百世师。”这就是韩愈自己所讲的“闳其中而肆其外”(语见进学解)“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语见答李翊书)的意思。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韩愈因为读书多,所以见事多,理足而识见有主,下笔为文,遂能浅深反正,四通八达。韩愈为学作文,更注重养气:胸怀浩然,则能行乎其不得不行,言乎其不得不言,言行完全出乎真诚。不徒托之以空言,且能见之于行事。持身立朝,乃能表现高风亮节,直言敢谏。新唐书本传说他“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人家讲他的坏话,毁谤他,也不惧怕,好几次得罪了执政,触怒了皇帝,被贬官、被放逐,到蛮荒远地亦不懊悔。韩愈就是这种不仅能知“道”,而且真能切实行“道”的人。

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韩愈考取了进士,时年二十五岁。因为生性耿直,不善奔竞,直到三十一岁才得到入仕的机会。在做监察御史、职方员外郎、中书舍人的时候,前后三次贬官,都是因为上疏奏陈政事,与朝廷议论不合而获罪。在宪宗朝,上表论佛骨,出言亢直,气势磅礴,忘一己之利害,置生死于度外,义之所在,则强立而不回,这是因为他平日集义养气,所蓄深厚,才能达到此一境地。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又说:气像水,言论就像漂在水上的东西。水大了,那么能漂的东西不论大小都会漂了起来。气和言论的关系也是这样:气要是盛,那么言论不论长短,声音不论高低,都会恰当。虽是这样,他自己还不敢说已接近圆满成功的地步;即使接近成功,为人所用,又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呢?不过,希求别人拔用,则必须迎合人的喜恶,自己好象是被动的器物,用与不用,完全操在别人手里。君子却不是这样,君子居心有一定道理,行为有一定规矩;用他,就把大道行于世人;不用他,就把道传给学生,或着书立说,留为后人的模范。韩愈指出:当世学古文的人很少;立志学古文,就必被遗弃于今世。他真喜欢这种人的志愿,而悲哀这种人的遭遇。他所以常称赞这种人,是劝勉他、鼓励他的意思。(参见答李翊书)

韩愈在另一篇文章“进学解”中指出,从前孟轲长于雄辩,孔子的道因此昌明,可是他游遍天下,奔走到老也没有人用他。荀卿守着正道,发挥伟大的议论,为了逃避谗言到楚国去,最后丢了官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就是经典,一举一动都可以让人效法,且超过常人,达到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一生的遭遇却是如此。

上面韩愈所说的“言”与“文”,实在就是“道”,就是“理”。理直则气壮,道盛则气盛,气盛则文昌。立志学“文”的人,也就是立志行“道”的人,这种人既不肯少贬其道以迎合时俗,更不肯自毁其道以盲从邪说。这种人服官受到贬黜,被投闲置散,原是本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韩愈能够屡挫不屈,不怨不悔。

特立独行、举世非之而不惑

韩愈在伯夷颂中曾说:“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把伯夷推尊到比“作为万世标准的圣人”更上一等,真可说是“推崇备至”的了。曾国藩在求阙斋读书录中指出:“举世非之而不惑,此乃退之生平制行作文之宗旨,此自况之文也。”这实在是真正了解韩愈志节与文章的人所讲的话。

在韩愈以前一般人所写的文体,大都注重辞赋及骈体文,文体呆板,多拘偶对,使作者的思想受到束缚,而且文格绮艳,陈陈相因。韩愈起来倡为“古文”,解除束缚,恢复自由,改极呆板的骈文,为较活泼的散文,表面看来是“复古”,实际是一种“革命”。由于韩愈不愿迎合流俗,所以受尽别人的非笑。韩愈认为作文“若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见答刘正夫书)。故豪杰非常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见伯夷颂),不肯随俗浮沉,以邀一时之誉。宁愿寂寞当时,但求流名于后世。

韩愈虽好读古书,学古人,但不为古书所迷,更不让古人牵着他的鼻子走。能“卓然不丐于古而一出诸己”(宋景文语),能尽力躲开陈陈相因的滥调,能温故而知新,更能融古而创新。他谏佛骨之对人主的忠心,是人臣中少有的;他趋贼营宣抚王廷凑的勇敢,也是同僚中少有的。他讲一般人所不敢讲的话,作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事,特立独行,信道守道,确已达到“举世非之而不惑”的境地。

以道弘文、以文贯道

韩愈在所着“原道”一文中指出:博爱叫做仁;做事合宜叫做义;照着仁义做叫去做道;修养自己的天性圆满,无求于人叫做德。他又指出:他所讲的道德,是合仁义来一起说的。也可以说韩愈所言之道,是仁义,是修己以安百姓,是不离乎人伦日用之间的。进一步讲:韩愈所讲的道,就修养说,则是正心诚意,以至修齐治平;就人生说,则是纲纪伦常,养生送死;就政治说,则是礼乐刑政,风俗教化;这就是孔子所讲“道不远人”(中庸第十三章)的意思。

韩愈在“题欧阳生哀辞后”一文中曾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全集二十二卷)韩愈的意思是说:他是因为好古道而为古文,并不是为古文而后好古道。这乃是“以道弘文”的意思;也就是“诚于中则形于外”,道盛则气盛,气盛则文昌的意思。

韩愈的女婿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不深于斯道,有至焉者不也。”这不仅是说文章的好坏与入道的深浅有密切的关系,而是说“文”与“道”是一以贯之的东西。说“以文贯道”,与“以文明道”,及“以文载道”,有极大的距离。“以文明道”是说文章可以明道教人,可以记事传世,是发扬道德的工具;文章的醇驳,看它见道的多少而有差别。“以文载道”则其境界较“以文明道”更深一层,是说文章要能直趋圣人之大道,能窥大道之全,乃可以言“载道”。“以文贯道”则又深一层,是说文道一贯,文以道为内容,道以文为形式,二者已发生不可分的关系,再进一步就可渐渐达到“文道合一”的境地。

古时候的圣人,能体道于身。道充于中,事触于外,形乎言而成文。宣之于文,发之于功名事业,无非为其道之外见。故其文即道,其道即文。韩愈一生学道好文,二者兼营:“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能约六经之旨以成文;其立身行事,出处进退,又能一合乎道;文以行立,行以文传。所以宋朝的欧阳修说:“昔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记旧本韩文后)

以师自任、以道自任

韩愈作“师说”一篇,一开始即说:古代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疑问不去跟老师学习,他的疑问就永远不能解决了。

韩愈认为:比他年岁大的,理解道比他早,他就跟着学;比他年岁小的,如果理解道也比他早,他也跟着学。他师法的是道,那里管年岁比他大还是小呢?所以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是年长还是年幼,道在那里,老师也就在那里。

韩愈接着指出:由于师道之不传,所以人多不学;一般人爱其子,故择师而教之,可是临到他自己却见理不明,以找老师为可耻。韩愈又指出:巫医百工不耻相师,可是士大夫求师,则群聚而非笑之;孔子大圣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而多方求师;士大夫不求师,则由于不知术业有专攻,不明见贤思齐的道理。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见全集第十二卷师说)照曾国藩的解释;传道是传修己治人仁义伦常之道,受业是受古文六艺之业,解惑即指解此二者之惑。教师的目的在明道、传道,而道不外乎明五伦。师之名,虽不列于五伦之内,而五伦之名,实赖师以明。无师则亦无五伦,道不外乎明五伦,而五伦之外,别无所谓道,所以说“道之所存,即师之所存也”。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指出:孟子曾说过:“人的毛病,在喜欢做老师”。从魏晋以后,人更不重视老师。现代没听说有作老师的;有了,大家就讥笑他,以为是疯子。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家的讥笑侮辱,招收后进学者,发表“师说”,板着脸孔,要做老师。社会上果然有许多人奇怪,手指目视,一起责骂他,把他作为谈笑的资料。韩愈因此得了个“疯子”的名号。

韩愈所以“召闹取怒”,“抗颜而为师”,并不是他“好为人师”。他的“以师自任”,一方面是他不愿随俗浮沈、迎合时下的风气,而要移风易俗,行古道,“独为所不为”;一方面是他“古道热肠”,基于对青年后进的爱心与责任心之驱使,因此他要“以师自任”“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所以韩愈“以师自任”的主旨,还是为了传“道”。他在“师说”中所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仍是“闻道有先后”,“以道为主”的说法。

韩愈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享年五十七岁。韩愈的学生皇甫湜,在所作“韩文公墓志铭”中,说他为人坦白明朗,胸无城府;宗族姻亲朋友故旧不能自立的,穿衣吃饭嫁女娶妻治丧埋葬诸事,完全靠他帮忙。平日在家里,就是睡觉吃饭也要带着书,累了当做枕头,吃饭用来提口味。讲解论说,孜孜不倦,如此磨炼学生,还恐怕不够完美。又用幽默的笑话及吟�诗歌的方式来舒畅精神,终要想尽方法,使学生陶醉在义理里,忘了回去。

在韩愈侄女婿李翱所作韩公行状中指出:韩愈幼年由嫂郑夫人抚养长大,嫂死之后,他穿一年丧服,以报答她的抚育之恩。在他所作祭郑夫人文及祭十二郎文中,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他的哀恸,体会到他对家人的深厚的感情。他待人诚恳,与人相交,始终不变;于后进则爱护备至,提掖有加,惟恐失其成就,这就是“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第二十章)。他所说的“道”,不仅表现在他的言论上、他的文章上,也表现在他的性情之中,表现在他的立身行事上。

韩愈在所作“原道”一文中指出:他所讲的这个道,由唐尧传给虞舜,虞舜传给夏禹,夏禹传给商汤,商汤传给周文王、武王、周公。周文王、武王、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了,就没有人得到真传了。韩愈虽未明言“道统”由他而传,而“以道自任”之意,则隐然可见。

文彦博、杜牧都说过:称孔子之德,莫如孟子;称孔子之尊,莫如韩愈。(参见樊川集及文潞公集绛州新修至圣文宣王庙碑记)我们假如说孔子之道,由孟子、韩愈之阐扬而益为昌明,则是毫无疑问的。孟子距杨、墨而道以之传;韩愈排老、佛而道亦因文以见。自孟子以后,韩愈以前,虽不乏尊孔孟,或辟佛老者,但可以说,其影响的深远和钜大,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韩愈的。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这种作法,也叫"开科取士"。

在奴隶社会,主要官职都是世袭的。封建社会逐渐采取选拔官吏的办法。魏、

F. 连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连州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复杂的地质构造,发育了喀斯特山原、丘陵、台地、河谷、盆地等多种类型的地貌形态,从而构成了连州独特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称连州“惟有千山画不如”,大文豪韩愈则赞连州“山水名天下”,宋朝学者张栻总结性地概括了连州八景“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昆湖叠献、静福寒林、双溪春涨、楞枷晓月、龙潭飞雨”。连州名胜古迹众多,有湟川三峡石刻、慧光斜塔、燕喜亭、福山古寺、大云洞石刻、韩愈亭、双溪亭、张魏国公祠等等。现存并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湟川三峡、连州地下河、潭岭天湖、大东山温泉、福山古寺、民间艺术表演以及市区的文化古迹等。连州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数量多、品种结构合理,传统特色丰富,综合载体大,可塑性强。主要特色是:山清水秀、洞奇湖高、林茂石美、瀑布众胜。比较有特色的有: 湟川三峡石刻 [瑰异卓绝的湟川三峡] 湟川三峡是小北江风景画廊之精华所在,兼有长江峡谷之奇趣,又有漓江山水之仙境。沿河两岸茂林修竹,山花烂漫,钟乳悬垂,山泉欲涌,秋冬江水碧绿晶莹,清澈如镜,春夏江水奔腾浩荡,两岸峭壁飞瀑,气势磅礴。游湟川三峡有五大特色:过船闸、赏瀑布、游三峡、观奇石、览古迹。可游览之处有:双溪亭、龙船闸、龙泉瀑布、龟山、龙泉峡、唐宋纤夫古道、世外桃源、宰相石、楞枷古峡、古戏台、羊跳峡、龙宫滩。唐代诗人刘禹锡说“湟川钟乳石天下甲”,大文豪韩愈说“湟川瀑布垂天坤”,清代大学士林华皖说“湟川三峡瑰异卓绝,历相九洲名胜,罕有伦比,惟巫山巫峡可与同观”,现代大作家陈残云说“湟川可与漓江媲美”。 连州地下河 [神秘瑰丽的地下河] 连州地下河是我国最神秘、最瑰丽的地下河,距地面50~60米,穿过四座山头,水面宽4~10米,水深1~7米,其主要特色是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桥,钟乳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瑰丽多彩、神秘莫测”。地下河共分三层:上层仙人洞,中层玉帝宫,下层地下银河。主要景点有:古炮台、古城墙、玉帝神像、玉帝罗帐、仙人桥、仙人神田、恐龙化石、巴西仙人掌、仙女浴池、望海观音、鸳鸯韩信点兵、寿星公、金鸡报晓、鳄鱼戏水、飞象过河等。现代大作家秦牧说它是“神秘瑰丽的地下河”,现代名作家杨羽仪说它是“永远没有满足的艺术品”,现代诗人杨应彬说它“胜似世外桃源”。 潭岭天湖 [山清水秀的潭岭天湖] 潭岭天湖位于南岭原始森林边,处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是广东海拔最高的大型水库。水面海拔643米,湖面面积12平方公里,蓄水1.7亿立方米,四周环湖公路34公里,湖水明净如镜,湖中小岛众多,湖边森林茂密,四周景色如画,环湖山峰,有庐山之秀、泰山之宏、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春暖夏凉,秋爽冬冷,春可观云海,夏可避暑,冬可赏雪。潭岭天湖还是我国南方植物物种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3.4%,八千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呵护着2000多种高等植物,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30多种 大东山温泉瀑布 [奇山异水的大东山温泉瀑布] 大东山位于龙坪镇的次原始森林中,温泉水从山腰的几处岩缝里涌出,终年热气腾腾,蒸气如烟,为重碳酸钾矿泉,泉水无臭无毒无味,清澈透明,水温在40℃~70℃之间,流量为每秒6.85升,日均出水量为300吨,一年四季流量不变,水温不变,水质优良,可浴可饮,并对人体皮肤保养和理疗有特殊的疗效。在温泉深谷处在相距不到2公里的溪涧内,有三处较大的跌瀑,落差达196米,一级为天龙瀑布,二级为人龙瀑布,三级为地龙瀑布,最为雄伟壮观的是人龙瀑布,水从50多米高的巨岩处凌空直泻发财潭,水珠随风飞溅,似雾如雨,响声如雷。 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连州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祖先为我们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慧光塔] 省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建于南北朝宋秦始四年(公元468年),塔身空心可登,斗拱型结构,平面呈六角型,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慧光古塔经历了千年风雨,仍巍峨雄伟,但由于地质结构的变迁,使原来垂直的古塔已向西倾斜1.047米,被称为“慧光斜塔”。 [燕喜亭] 座落在连州城燕喜山上,筑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为唐朝吏部员王宏中所建,是重檐四方亭,当时称为宴喜亭,为地方官员设宴消闲的场所。六年后,韩愈到连州议事复题名为燕喜亭,并撰《燕喜亭记》,现在碑文仍立于亭内。燕喜亭四周怪石嶙峋,古树苍郁,盘根错节,历代文人的诗文石刻随处可见。附近有:唐元和年间刘禹锡被贬作连州刺史时所建流杯亭;宋代所建的卧龙亭、振鹭亭等。 [静福山] 位于连州城北20公里的保安镇内,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四十九福(广东仅两福),又称“静福寒林”。始建于南北朝梁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原古寺有一泉、一池、二井、十一殿等,最具特色的是福字井,石匠把一块巨石凿成草书“福”字形状的小渠作为井台,将清澈的泉水引至福字的第一点顺着福字的笔画流动,然后在福字的田中间流走,再从龙头喷出,确是匠心独到。福山三面环山,山中古柏苍松竞翠,修竹奇花争妍,奇形怪树众多:石中树、树中树、九龙树、阴元树等,还有成片的桂花林。作为千年古刹福山古寺历史上在方圆200公里内极负盛名,享有较高的宗教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 [岭南(连州)古村落] ①北斗星座座的明清古村——保安卿罡。卿罡古村距连州市约5公里,三面青山环抱,一面良田千顷,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卿罡古村的布局完全是按北斗星座来安排的。东、南、西、北四座门楼就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 ②丰阳古村——南唐元帅隐居地、北宋御史中兴乡、明清湘桂古商道(四座门楼南唐元戎遗韵、三间祠堂显现丰阳文化底蕴、二条古街繁华明清商道、一间家庙北宋御史风采)。 ③东陂——明清商端口、石板古街。 ④精雕细琢的古老村庄——昆陂。 ⑤清末“文武双进士”村——沙坪古村。 ⑥岭南第一古道上的驿站——顺头岭(楚越雄关秦汉古道、明清凉亭驿站客栈)。 连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连州旅游业的优势所在,不仅能满足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欲望,而且能使人们感受“粤北小广州”的文化氛围,领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连州的旅游资源在国内甚至国际旅游市场都是极富吸引力的。

G. 我国着名艺术家有谁

清太宗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1613-1687) 孝庄太后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
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参考资料:http://www.greatchinese.net/emperors/empress/qingtaizonghou.htm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着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0720300.html?si=2

诸葛亮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见于《史书》)。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347.html?wtp=tt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79473465.html

徐悲鸿(1895-1953),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岁已能作父亲的助手。农忙时,兼做耕作,贫苦的劳动生活,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作风和诚实正直的性格。 他13岁时遇上大荒之年,随父走江湖,依靠鬻字卖画为生。17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家境每况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从此落到徐悲鸿的肩上。他在小学,中学任图画教师,也到上海等地靠卖画为生。19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愈加贫困。

1915年徐悲鸿再次赴沪,在友人帮助下,在“暇余总会”(当时的赌场)一隅借住,刻苦创作,同时到夜校学习法文。他画了一匹马,寄给审美书馆馆长高剑父。其弟高奇峰十分赞赏他的画艺。这时,徐悲鸿虽考取了震旦大学,但无钱进学,幸好得到高奇峰的资助。后又结识了康有为,得有机会观摩康所收藏的碑帖。并在艺术观 上也受到康有为的影响。1917年徐悲鸿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秋返北京,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结识陈师曾。1919年赴法留学。在着名画家达仰的画室学习素描,1921年去德国,就学于画家康普的画室,次年归巴黎。1925年经新加坡回国。第二年春,他再去巴黎,又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临画,游历瑞士,意大利。

1927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1933年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利时、意大利及苏联展览。抗战时期,将自己作品带到南洋,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展览,并将全部收入捐献给祖国难民。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派飞机接徐悲鸿和一批着名教授去南京,遭到徐悲鸿拒绝。解放后他被邀请为中国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全国政协代表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1952 年在病中,将自己一生创作和全部珍藏作品捐献国家。1953年病逝,只活了59岁。 国家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北京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保存了他的一千余件作品。他一生创作作品达数千件,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他的画作满含激情,技巧极高。着名油画有《溪我后》,《田横五百士》,国画有《九方皋》,《愚公移山》,《会师东京》等。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表达他思想感情的莫过于他写马的画卷。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所以他画 的马图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另有一些人物,狮,猫等题材作品,也是质优量大。他的绘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原则。

H.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

针对当下艺术发展的疲软,有人将其归结为工匠精神缺失。鉴于市面上存在大批粗制滥造艺术品的事实,这一说法乍看上去貌似合理,却又经不起仔细推敲。工匠精神是什么?是指工匠执着于产品的精雕细琢,追求极精致极微、臻于完美的工艺生产理念。当今商业市场上涌现大批低劣产品,让消费者权益大大受损、商业诚信丧失殆尽,正是因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的。可以这么说,追求极致的工匠意识丧失,让当今中国面临的严峻商业困境和社会问题,但这又与艺术创作扯得上什么关系呢?
我们所谈论的艺术,是指具有哲学高度的文化创造活动,而不是普通的装饰工艺品生产(尽管现在很多人也将其称为艺术)。艺术与哲学、科学、文学等学科一样,既是基础文化学科又是文明社会之精神核心所向。艺术创作是具有强烈文化创造欲望的个体以自身的学识、情感、思想进行的知识再创造活动,而不同于普通工匠的手工劳动只为生产一件更为精致的产品。由于艺术创作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精细手工劳动的事实,艺术家必然需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艺,但并不因此就等同于工匠的制作手艺,其侧重点还是在文化创造上。艺术发展史中,如西方的古典油画和中国北宋以前的绘画,都非常注重精细描绘,这是因为早期艺术本身与工匠的技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决不能因此将古典绘画艺术创作等同于普通工匠的手艺)。但南宋以后的文人画和西方现代绘画,则是将重点放在个体生命内在精神自由挥洒上。艺术从最初的工匠手艺脱胎而出,发展为需要投入更多心智劳动(而非熟练技能)的文化创造工作 ,这既代表艺术的发展进步,又是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明证!
于此,现在还把工匠精神拿来混同艺术创造精神,且不是开历史之倒车吗?事实上,正是在所谓工匠精神的误导下,才让当代艺术(特别是绘画)陷入工匠式重复制作的歧途。一切艺术学习必须从素描开始的荒唐学院派教育,让很多艺术家练就一手熟练的技艺,却失去了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要说源自西方的油画有太多机械式制作痕迹,就是所谓的传统中国画,许多也变成素描的毛笔翻版。甚至,现在一些画家为夺得大奖,花上几个月时间精心打磨一幅工笔画,可谓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了。
虽然西方古典油画和中国古代绘画都将对物象的精细描绘看得特别重要,但这种精细的技艺只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非终极追求。中国古人认为气韵生动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西方则更重视超越作品图像之上的精神意境传达,两者实质上都有相通之处。东方人眼中的艺术杰作,在西方人眼中仍是艺术杰作,反过来也一样,因为艺术的本质是语言文字之外的文化创造,是对本体文化的升华与再创造,是所有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人类共同追求的至高精神理想!回头来再看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质上追求的是什么?是制造出满足人们享受优质生活的高端商品。瑞士的钟表生产技术和中国古代陶瓷工艺(虽然现在也把古代陶瓷当艺术品,但严格讲只是工艺品,不能因岁月流失而改变其原为生活用品的本质)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所做出来的产品,基本职能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非具有哲学高度的文化创造物。或许,工匠精神也可衍生出所谓“工匠文化”来,这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但“工匠文化”只能作为次级文化存在,决不能与哲学意义上的高级精神导向文化混同!!!

阅读全文

与连州艺术工匠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