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视作品的艺术特色指的是什么
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最终由声音、画面等多媒体元素组成,具备了其艺术特性。例如影视艺术画面的符号性、镜头元素、造型元素和场面调度;声音中的人声、音响、音乐和音画;另外还有个就是由声音和画面共同组成的蒙太奇。在无声影视中它们没有声音效果,而且画面的某些特性也不全,比如场面调度,当时技术限制在场面调度方面要求很低。
我们有种感觉,很多事情在我们记忆中只是过眼云烟,其实这些过眼云烟的场景即可说成是我们的印象画面,也可以说成是影视画面。因为影视画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再现,无论是我们的记忆还是曾经的历史,他们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类。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是:影视画面存在与否的问题。
就像哲学上的意识与物质一样,第一性永远是个争论无休的话题。前面我们有说印象画面可以理解成影视画面,它们虽然作用于我们的意识,但是真正存在吗?在我们视觉作用下那些画面出现后,他们是没有物质元素的,也就是说影视画面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一种记忆手段而已,至于记忆手段要怎么去实现那可以用科技来衡量。影视在记忆人类社会生活的同时被划分到艺术领域后,它所记忆的那些现实映象被称为特殊的艺术符号。它是一种能够超越现实的现实,就像现在拍的电影电视都能凭空捏造一样。
还有一种情况叫印象嵌套。比如那些影视作品中那些人物回忆的画面,还有就是穿越时空之类的。在最原始的《西游记》中是事件从头到尾放映,可以说成顺序,而在后来改版的《西游记》中却以倒序来放映,在倒序放映时就不得不用印象嵌套;再者时空穿越类的,比如新版的《神话》,先现代后古代,而在陈述古代的同时又嵌入现代,这可以说成是错落有致。《神话》从刚开始的现代出场再返回到古代时,欣赏者本以为那是一个回忆的过程,但是导演却用的古代陈述,并不是他们回忆的过程,当然这点只有在结尾时大家才看出来,因为那部影视作品叙述了两千年时才得以见证它的模式并不像其他穿越作品那样用倒序进行的。
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包括有长、中、短景的取景问题,另外还有很多素材也包含其中,比如那些镜架、灯光以及那些参与对调的设计人员都可以归类的镜头元素。
感触较深的就是走秀。湖南电视台是近年国家兴起的最有热度的走秀栏目,有我们熟悉的超女、快男快女等等。而这些走型后都需要镜头元素,不能只是光凭那几件“原始”类型的服装就可以红遍大江南北。在这些走型后的走秀节目中镜头元素尤其重要。从刚举办始它们先做好宣传力度,然后再聘用灯光等设计师架构舞台,最后再由参赛选手上场为栏目增光添彩,在这些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争取到最佳的镜头元素。有很多人说这些都不是属于影视,但它们属于艺术是肯定没错的,既然都是艺术那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镜头元素只不过是影视艺术中画面所追求的另一独到元素罢了。
再者取景的问题也是镜头元素的要点。比如那些灯光师和摄影师他们在取景时是有距离要求的,该取长景时绝不会怕没有物理设备那用简短线材,取短景时绝不会担心遭人呕吐而cut。见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在看那些拍戏的后台花絮时会有很多搞笑的地方,大家在捧腹大笑的同时该考虑的是这些镜头的剪辑交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像一个画面就是一张影像,他们所播放的每一秒钟的那二十四张画面是通过无数人力、劳力、物力合资而成的。仅一个镜头元素就会这么让人费劳费心,那么其他的元素呢?
造型元素也是我们数之不尽、艺术家们用之不竭的资源。偶像剧《终极一班》、《终极一家》这样的系列的最终走型就是以偶像人特的造型为主。大多数时候观众欣赏影片并不是看影片如何,他们看的是演员名声,随便找一部很垃圾的影片让周杰伦去改编也能在影视界引起轩然大波,这就是当今天影视艺术的跟风潮流,如此这般盗版也数不胜数,本来一篇很烂的影片非要拍十来次后来却越拍越烂,这就是当今影视艺术的“不朽”杰作;原本让人熟悉的历史剧也被糊弄得面目全非,这就是当今影视艺术的“创新”。在脱离造型元素的影视作品没有从表象上去被观众认可,是永远做不到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再现的,它就是一个植物人,没有意识,未经雕刻的朽木。有一类影片是可以脱离造型元素这一项的,那就偷拍。在新闻联播上的那些监控除了向人反映一个社会事实外没有任何的影视艺术作品内涵。
在综合上面所述的所有元素后还是不能构成一部具有独特画面的影片,因为他们缺少一个环境,缺少一个包装他们的东西迪个东西就是所谓的场景。场景在应用时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调度。此“调度”非彼“调度”,此调度讲的是场景该调整的度数,可以说成是微调的参数,而并非公司员工间的分配问题。前面有说场景只是包装其他的画面元素,它就像一个可变容器,而这个容器更形象地可以放在三维坐标系中去理解,有长宽高,场景调度就是对其长宽高进行调整的过程
B. 所谓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指那些方面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简单地来说,就是作者在文章的主旨,结构,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是别的作家所没有的,并且在作者的文章中比较突出的一些地方.
比如: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特征。作品为我们塑造了阿Q、孔乙已这些鲜明、独特的艺术典型。在未庄、鲁镇这种生活环境里,正是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农村的缩影,阶段关系错综复杂,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极为突出。盘踞在未庄的赵、钱两家地主及爪牙地保是剥削者、吃人者。阿Q、王胡和吴妈是被剥削者,他们之间形成尖锐的阶级对立。正是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写出了阿Q的落后和不觉悟,他蒙受种种压榨和欺凌,又无力反抗,只好用精神胜利法自宽自解,于是渐渐形成阿Q性格。孔乙已也是在封建教育制度的残害下形成了他穷酸、迂腐的性格。阿Q、孔乙已等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艺术的概括力和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 在人物塑造上采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画眼睛”的方法、白描、漫画的笔法,使人物生动、真切,个性鲜明。
结构章法民族化.。《阿Q正传》以叙述人物“行状“为主,故事连贯单纯,有头有尾,具有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的章回体及传记文学的特点。《孔乙己》则以一个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通过对孔乙己在酒店两次喝酒情景的描写,表现深受封建思想文化毒害而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的悲惨生活。结构上既吸收民族传统章回小说的特点,又吸收西方小说结构上截取生活片段的特点,创造了现代小说的民族新形式。
以戏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内容,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结合统一。《阿 Q 正传》、《孔乙己》都描写了时代的悲剧,在表现上又充溢着喜剧色彩。
C. 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艺术特色: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对比、抒情、议论、叙述、描写等。
小说:
1、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4、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5、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二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三是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记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D. 诗歌艺术特色有哪些
这个范围很广的,以《诗经》为例,《诗经》的艺术特点有:
一、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诗经》中的诗大多是人民的集体创作,来自广大的地区和阶层,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的生活,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传统。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朴素自然的风格。诗人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事物特征,如实反映现实生活
②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赋、比、兴这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成为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三、形式特征
①基本上是四言体诗歌。一句两拍,句式整齐,显示了一种韵律美。
②多重章叠句,反复回旋。
③用韵自然而富有变化。
④语汇丰富,用词鲜明生动而富有形象性。
E. 小说艺术特色包括什么
小说艺术特色包括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小说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F.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点有哪几点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三、题旨鲜明。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语言通俗。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合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老舍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G. 艺术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艺术的基本特征有形象性 情感性 主体性等
形象性是指艺术总是以某种形象呈现出来 ,如绘画是用线条 色彩 构图构成的图形的形象 ,音乐是用旋律 节奏 音色等构成的声音的形象 。
情感性是指艺术品常常饱含情感 ,同时创作艺术 ,欣赏艺术也都常常伴随强烈情感 与自然科学的冷静理性不同。
主体性是指艺术品常常体现创作者的想法 ,理想等 是主观性的 ,不是客观的 艺术能够表现现实所没有的东西 ,相对人们在客观现实受到的各种束缚 ,人们在艺术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表达形式: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
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