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如何分辨艺术的雅与俗

如何分辨艺术的雅与俗

发布时间:2022-05-09 03:37:44

㈠ 雅与俗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还真不好说,我的理解是:
雅,是文明的标志;俗,人类的原生态。雅与俗,可以“和平共处”,即“雅俗并立”;还可以“互利双赢”,即“雅俗共赏”。但最高境界,还是“大雅若俗”。这就既要有大慈悲,更要有大智慧,还要有大勇敢。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这是文明时代才有的分野。野蛮时代的人,赤身裸体,茹毛饮血,火都不会用,衣服都没得穿,哪有什么“雅”可言?也就只有“俗”。但,也正因为“只有俗”,它就不能叫“俗”,只能叫做“真”。后来,人类进步了。物质变得丰富,精神也有了要求。衣食住行,都不同于野蛮时代。比方说,吃饭要用餐具,不能用手抓;公共场合要穿衣服,不能暴露“不雅之处”;老婆得“明媒正娶”,不能逮谁是谁,等等。说话,也有了禁忌,不能动“粗口”、说“赃话”。这些讲究,就叫“文明”,也叫“文雅”。特别讲究的,则叫“高雅”。相反,则叫“俗”。特别不讲究,就叫“低俗”。低俗,高雅,一高一低,就有了价值的判断──雅是好的,因为代表文明;俗是不好的,因为代表野蛮。于是,雅,就成为主流,成为方向。俗,则成了“上不了台面”的“狗肉包子”。这是许多人要假装“雅”,或包装“俗”的原因。

㈡ 如何看待文化中的雅与俗

文化”一词,是当今社会中着重强调的,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息息相关的一个现代化词语。文化,既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可以用时尚前卫来感叹;既可以有雅俗之分,也可以有大众精英之别。总之,“文化”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包容性很强的词语。在“文化”意义的多元发展中,雅文化与俗文化不再作为互相对立的两种概念而出现,相反,“雅与俗”越来越以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呈现在我们的思想中。
雅文化是通过时问,历史的沉淀而日益形成的,是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俗文化是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化产业.而雅俗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转化,并能做到雅俗共赏的.
一、关于雅文化

雅文化,即高雅、优雅的文化。它意在强调一种韵味和内在,是通过时间、历史的沉淀而日益形成的。雅文化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是艺术家创造精神和创造激情的高度凝炼和结晶。雅文化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其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古代,“雅”即“正”的意思,《诗经》中分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朱熹在《诗集传》中写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古人视“雅”为正统地位,认为一切音乐文学的其他要素都要以雅为中心,随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雅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指那些具有实验性、示范性、民族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包括表现重大题材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创作以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影片、着作等。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雅文化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内涵带领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它是社会中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是文化进步的领头军,是文化更迭的新鲜血液。
二、关于俗文化

俗文化又称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与雅文化相对,是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化产业。在古代也有俗文化的最初形态,如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民间文学、市民文学、大众文学、乡土文学以及具有通俗形式的戏曲、小说、诗歌、音乐、舞蹈等。它们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带有中国传统的人文色彩,经过长期的历史因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传统,具有适应广大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大众化特点。而在古代,俗文化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允许出现在正式的场合中。改革开放以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通俗小说、通俗音乐、通俗舞蹈、大众电视电影戏剧等汇为一体,很快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在的俗文化,包括通俗读物、流行音乐(歌曲)、通俗影视作品、大众戏剧等等。俗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三、雅俗之间的关系

雅文化与俗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之所以有雅俗之分,是由人们对它的定义来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沉淀,雅俗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明显了。在古代,我们认为诗是处于正统地位的文化,是雅文化的代表者。而词,虽然也有着和诗一样的成就,但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在当时地位相差悬殊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在现代看来基本已经趋同了。词,已经作为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文化长廊中熠熠发光。又如:《红楼梦》、“三言二拍”、《金瓶梅》等,在当时被列为禁书,认为是淫秽读物,不符合当时社会精神发展的需要,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发现了其历史和审美意义,随着不断的推敲和研究,它们终成为雅文化中“由俗变雅”的典例。

㈢ 怎样鉴别一幅书法的雅与俗

我们中国几千年有很多国粹,例如书法、国画、琴艺等等一系列的艺术。这些对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千万不能够丢弃了这些我们民族的骄傲。书法作为我们的国粹之一是十分具有艺术价值的。那么有人会问怎样鉴别一幅书法的雅与俗?我认为对于艺术来说,没有真正的雅俗之分,艺术价值也许会有高低,但没有哪一个认真创作的书法作品是俗气的。

但是现在有一些自认为是大师的人们,或者是被别人包装成大师,通过一些令人难以琢磨,各种搞怪吸引人的眼球的的方式来写各种污七糟八的书法作品,我认为这样的书法可以说是俗气的,因为这样的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并不是为了创作而存在,而是为了可以在通过吸引眼球而赚钱,这样的书法是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

㈣ 俗与雅的联系与区别

诗是最雅的艺术又是最俗的艺术,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诗是很少依赖他人景地事务的,诗是最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人的思想感情与人的其它心理比与物的特性比更高雅,思想感情在人事物中是最高雅的。直比曲高雅,最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比较为直接和间接抒发思想感情更高雅。
诗更多的专注作者自身,这种专注简化单一会深化某些东西,这专一的深化会使自然规律更多的体现。为什么会更多的体现?因为人事物都离不开自然规律,人事物中有自然规律,当文字不散漫不多顾及表面现象只多寻内里的时候,那无时无处不在的自然规律就会多显现出来,自然规律就会更多的限制着文字,从而诗有音乐般起落循环的节奏,有明显的平仄的声,有近音的韵,这是自然规律在文字这信息物质中的体现,文字越专一越合思想样式表达越直接它的自然规律性也就越高。
自然规律有相似之变,自然规律有事物起伏式发展和周而复始的变化,这相似之变,这起伏式发展和周而复始的变化是最为常见的,最为常见的也是最俗的。
俗语最通顺,语言通顺是俗,诗的语言是最通顺的语言,此话可有依据?依据是有的,论语言通顺,它含有声音顺耳内容顺心二个方面,诗的语言象音乐象蝉鸣,诗比其它文体更顺,诗是最直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它很少受外物表面形式局限,话可这么说也能那么说的程度比其它文体高,语言顺畅容易有,也能更顺畅。
这里单就诗的内容说它是最俗的文体,今人看古诗比古文好懂。一条谚语在未成谚语前是口头相传的,口头相传的谚语大多是对偶句象古诗,谚语是俗语,谚语最象古诗,古诗最象谚语,诗比其他文体更俗,诗可做到更俗,不是每一首诗都是俗的,诗可更俗,世上有比其它文体更俗的诗,比如儿歌民歌歌词,比如打油诗,比如顺口溜。
再说,诗的内容离不开诗的形式,诗的形式上的俗加上诗的内容上的俗,便成诗比其它文体更俗,诗是最俗的艺术,诗是最雅的艺术又是最俗的艺术。

㈤ 简述艺术创造中的雅与俗

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应倡导雅俗共赏。

㈥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雅与俗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自然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雅与俗、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双向运动的发展过程。文学艺术的雅与俗的界限仅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变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所赏识。对目前文艺领域出现的雅与俗的问题,要正确地对待,积极地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在大力发展高雅的、严肃的艺术的同时,又要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在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雅以至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㈦ 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

若说起这雅俗之分,的确是时代社会的一种审美风尚。比如制扇,历史上以苏州一带最盛。但据《野获编》记载,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这类贵重材质所制的扇骨,俱目为俗制。唯以棕竹、毛竹为之者,称“怀袖雅物”。在当时当地,制扇刻竹,也是读书人与工匠都参与的。《初月楼见闻录》记载,嘉定人周颢(号芷岩),不应科举,刻竹自出新意,作山水树石丛竹,用刀如笔,甚至能刻出皴法浓淡凹凸的各种效果,当时以为绝品。而《陶庵梦忆》则记载,吴中绝技,马勋、荷叶李制扇,俱上下百年无敌手,这些人“皆以工起家”,但却能“与缙绅先生列坐抗礼”。其实又何止是列坐抗礼,清代诗人王士禛曾说,近日一技之长,雕竹则濮仲谦……江宁扇则伊莘野、仰时川,皆海内知名。只是这些技艺,随着时代变迁,许多都已消失,或许在博物馆的收藏中,才有一两个名字不被忘记。谭生
●雅的对立面并非是俗,而是邪
●雅是一种审美,雅是一种追求,雅是一种情趣
●一般而言,俗指社会风尚、礼节、习惯
●相对于雅,俗是趣味的低下,粗鄙和平庸
●雅趣即是审美与品鉴,决不是有钱人和文化人的专利
前些时候,苏州送来一部关于苏扇的图册,名曰《怀袖雅物》,装帧之精美自不待说,其内容收罗的苏扇历史文化也堪称集大成。后来这部图书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我想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折扇传入中国大约有近九百年的历史,虽然关于折扇的历史与身世一直有争议,但大抵算是舶来品。这种舶来品一经中国文化的浸润,便成为了无限施展中国雅文化的载体,从扇骨的取材、制作、形制、镂刻、雕饰,扇面的书画艺术,乃至于扇袋、扇坠、扇盒等等附属品,无不体现了士文化与工艺的结合,可谓美轮美奂。无独有偶,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日用即道”国际漆器展,五十多位工艺美术家将“百姓日用即道”的理念发挥到极致,不但匠作工艺绝伦,且更是溶入了雅文化的现代意识,将漆艺髹饰拓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由此,令人很自然地想到一个雅与俗的问题。
雅与俗本无标准的界定,何谓雅?何谓俗?历来有着不同的见解。雅与俗并非是对立的概念,非俗即雅或非雅即俗的理念实际上是不成立的。以折扇与漆艺而言,其实本身都是产生于俗,源流于俗,而使其成之为雅物,则完全是因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审美情趣。
古人以为,雅者,正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见雅的对立面并非是俗,而是邪。由此,古人尊儒家经典之学为雅学,正道之音为雅乐,无邪之好为雅好,兼容博大的气度为雅量等等,慢慢地延伸泛指一切美好与高尚。至于优雅、文雅、闲雅和雅趣,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衍生,从美学的角度而言,自中古以来更多地将雅寓以审美的含义。
雅是一种审美,是异乎于大众意识的审美,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审美,常常讲的“雅人至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具备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才懂得审美,才能达到高深的审美境界。雅是一种追求,是对美的境界无尽攀升的追逐与渴望,在此过程中,需要得到丰富的文化濡养和润泽,同时,人的灵魂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净化与升华。雅是一种情趣,从来没有无情之雅,无情之趣,雅是要溶入真情的,没有情感的因素,也就没有了审美,没有了追求,又何谈雅趣?
今人对雅的理解,更多地是对物质与境界创造的审美,其实,雅更是一种自身的修养。说到雅趣,人们更重视的是对美好物质的欣赏与占有。就以收藏为例,当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过的收藏热,这固然来之于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但文玩价格的攀升是导引大众争相染指收藏的最主要原因,加上各种媒体的炒作,“成功人士”与演艺大腕的加盟,将本来是小众行为的收藏雅趣,炙为全民关注的大众文化,不能不说是雅趣的庸俗化。收藏的铜臭气甚嚣尘上,给原本的雅趣蒙上了金钱的外衣,这种“雅好”已不仅是庸俗,而是有些邪了。另一方面,生活的富足也开始使一部分人有了美好的追求,虽然只是肤浅的雅意识,总归是好事情,无可厚非,不能都以“附庸风雅”论之。真正的“附庸风雅”,当指那些略知一二,却在大众面前卖弄和标榜的人。审美意识的提高本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与生俱来的雅,雅是在一种过程与环境中的提高与熏陶。
雅是文化的奢侈品,然而这种奢侈却不以金钱来衡量的,更不是金钱买得来的。
其实,雅之于生活中无处不在,而雅的创造与体味是靠自身去发掘的。读书为文,处世交友,琴棋书画,饮馔服饰,举止言谈,甚至与外部环境的交融,春花秋月,逭暑消寒,无不与雅的韵致形成一种完美的结合。同样一个事物,于不同的人当有不同的感受,原因就是审美意识的不同。雅的营造并非是物质和环境的展示,更多的则是来源于自身的审美理念。我们常讲“雅趣天成”,并非是说雅趣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喻之没有雕琢的痕迹,是一种深厚文化积淀所蕴育的自然流露罢了。雕琢之美并非不美,《文心雕龙》就曾说过“以心为文”,“以雕缛成体”的情本理论,艺术与文章一样,同样要注入真挚的情感,但也少不了悉心的雕缛,这种雕缛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品格高下、趣味雅俗,以求达到“雅趣天成”的境界。诗有诗品,曲有曲品,艺有艺品,人也有人品的区分。雅的追求,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一般而言的俗,当指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与雅并不相干。但相对于雅而谓之的俗,则是趣味的低下,粗鄙和平庸。这种鄙俗和庸俗又往往以雅的面貌出现,以适应缺乏审美意识的人群,这就是我们说的雅中之俗。其实,真正的俗文化、俗文学又何尝没有极雅的成分?以大众和普通人为受众的许多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打磨与提炼,为最广大的社会群体所认同和接受,又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有真情,有创意,如何不雅之有?俗文学中的戏曲、曲艺、小说;俗文化中的民间工艺、技艺,早已成为了雅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而所谓雅文化中那些粗鄙和庸俗的东西却并算不得是雅尚,只是冒充的雅尚罢了。
雅的最高境界当是返朴归真,大雅似拙,而不是故弄玄虚。真正的大雅,是具有清纯拙朴之气的,虽并不以普及为目地,但却又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社会认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雅俗共赏。
毋庸讳言,雅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审美意识是人在保证基本生存条件下的更高需求,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达和物质的充裕就能产生高雅的艺术和对艺术的高层次审美,雅来源于全民文化教育的提高,来源于全社会对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俗也可谓之为风,《诗经》将风放在雅之前,也可说明雅是在风的基础上产生的。《诗经》中的风来自于各地的土风民谣歌唱,而大雅、小雅则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虽然很多也是汲取了民歌的营养,但经过文人的润饰,文辞更为讲究。这种并存的俗与雅,绝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同样经得起时间检验,千百年传唱不衰的美。
最后说到雅趣,雅趣即是审美与品鉴,也包括了在此过程中的情感和趣味,这种情感与趣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雅趣决不是有钱人和文化人的专利,更不是普通民众的禁区。这些年来,我们过度地渲染艺术的经济价值,使得很多普通人有了认识上的偏颇,以为雅趣仅存在于小众的群体之中,因此对雅有了一种望而却步的观念。其实,雅趣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美好与高尚也无处不在,我们逐渐富足的社会最好要少一些虚浮,多一些对美的追求。我想,这或许是雅趣的价值所在。

㈧ 文章认为应该怎样区分雅与俗

雅与俗之间,谁也也无法竖起一道截然划分的篱笆。
“诗三百”被认为是至雅不过的文化经典,其多数却是采择于民间的民歌小曲,所谓“风出谣口”是也。
晚唐曲子词曾被讥嗤为粗鄙不文,至宋则蔚为大观,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至于元之戏曲、明之传奇,至于那当时难登大雅之堂的话本和章回小说,郑振铎先生曾一揽子划拉入“俗文学”,而今则鲜有此论了。
雅与俗似乎是有着文体之分的:诗为正统时,词则有俗体之讥;词渐入庙堂,则曲便接过了俗的帽子;后来曲也有了雅部(如昆曲),地方戏便顶上一个“花”字———花部即俗部之谓也。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后来的或曰新生的即俗的,一顶“俗”字号帽子永远要传递下去,传给那生机勃勃的新的文学样式。这是怎样荒谬的一种理论架构!
雅与俗的区别是存在的。然其较多存在于作者的写作旨趣,存在于作品的文学精神,而较少以文体划分。几乎所有的文体都产生过色泽和意趣迥然不同的作品:律诗何严正,然应制及酬答之作大多俗言滔滔;墓表何肃穆,而多数亦谀词滚滚。韩愈《与冯宿论文书》说自己“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这真是一种文人无奈与文心折磨。越数百年后,明代徐渭也抒发了极类似的无奈之情,其《胡公文集序》曰:
至于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则必以为大好。
这里的“俗下文字”,当是最典雅的文体与最典丽的文句,其击节赞好的当也是文人者流,作者却为其外雅而内俗、形雅而实俗内心悲哀,也向那些呼叫“大好”、“小好”者发出一声冷哼。雅和俗应主要是一种文学精神的区别。《金瓶梅》写了那么多的宦场诡诈和妻妾争宠,写了那么多的市井语言和床笫欢爱,其内容真俗之再俗,却又以此庸众的欢乐写哲人的悲哀,底蕴的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冷峻的思考。《红楼梦》描绘公侯豪门少男少女的歌吟与爱恋,描绘那“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衬底的则仍是仕途经济与“巴高望上”的俗声协奏曲,又借此表述作者对现实社会也包括现实之“爱”的决绝。金庸的《鹿鼎记》借一个妓女孳子的青云之路写侠义精神的隳颓,已更多地注入了历史的思考。而古龙则以浪子形象反诘社会也反诘文学,对人类的情感定式如爱恨情仇进行深层的叩问。这四位作者早越过了雅俗的藩篱,其思考和叙写的内容既是社会的,又是人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能去区分雅俗与精粗,又何必去做这样的划分?
且在文章内涵和艺术精神的层面上,雅和俗都是不可或缺的。
雅不是僵化,俗也不是庸烂,而是不同的色泽与情致,不同的风格和美学特征。相传唐代有一位叫绛树的着名歌女,可以同时唱两支歌,所谓“一声在喉,一声在鼻”,而使二人坐听,声腔韵节一丝不乱,世人称奇。
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意。“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至于雅俗,则早打混成一片,杂糅为一体了。
世事如歌,人生如歌。优秀文章赋写的必然是人世与人生的笑骂歌哭,是真性情与真感悟。即以本书所论言之,则《金瓶梅》是一支生命悲歌,写俗世的一切是如何销蚀精神和生命;《红楼梦》是一支爱情挽歌,写阶级社会中爱的苍白与脆弱,以及那更多的在爱之旗帜下的伪情;《鹿鼎记》是一支尘世的欢乐颂,写火宅与色界中的一味清凉;古龙小说则是浪子的酒歌,于醉眼朦胧之际发见人生真谛……

雅俗与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㈨ 艺术作品中的雅与俗

赏心悦目、清新脱俗、飘逸脱尘 雅 若兰
大众的口味、常见的种类、一般的调调 俗 似芥
没有一定的区分,人说俗便俗,人说雅便雅。
你说那草筐草帽是俗艺术,他把草筐草帽做得雅致富有文化内涵、超凡脱俗,也就雅了。

㈩ 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的俗与雅

“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
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比如:我们把精美的艺术成果、深刻的学术着作、文化品位极高的行为和思想、崇高的社会人生理想等称为“高雅”和“优秀”,反之则判断为“庸俗”和“低俗”。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大众文化”并非粗野简陋,“精英文化”未必高雅精致
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对“文化世俗化”现象应有冷静的思考
“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分辨艺术的雅与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4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6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