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热贡唐卡是唐卡派别中哪一派
热贡是青海的一个地区,热贡画什么唐卡的都有,基本上是画晚唐和仿古,说错勿怪
‘贰’ 青海热贡因为藏画,连创两项唐卡类世界纪录,你对于藏画有什么样的了解
西藏的绘画我们就会自然联想到他的唐卡。
唐卡是西藏特殊的绘画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本民族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画图。唐卡被誉为藏文化的网络全书。因为历代的唐卡涉及到藏族的文化的方方面面。
热贡地处青海,这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只是青海的级别肯定大于热贡。所以题主说这是两个地方是不对的!
‘叁’ 青海热贡的全称是什么
全称是青海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同仁县地区。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内容包括绘画(唐卡、间唐)、堆绣、雕塑(木雕、泥雕、石雕)、建筑、图案等。已正式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单位,2006年,热贡艺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十五世纪初发祥于藏民族文化的原生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隆务河畔,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大体始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绘画(唐卡、间唐)、堆绣、雕塑(木雕、泥雕、石雕)、建筑、图案等,其技法既继承了藏族佛教传统创作手法,又融汇了汉族绘画和其它地方的民间艺术,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在国内乃至世界文化领域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肆’ 热贡的热贡艺术的题材
热贡艺术绘画的题材极其广泛,以宗教为核心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艺等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体上可分为斯巴霍、传记画、偶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故事画等。 即《生死轮回图》或《六道轮回图》,这类作品旨在表现密宗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抽象教义,画面上除生死轮的图案外,往往还画有日月、三菩萨、莲花生、宗喀巴、七珍、八宝等形象,凝结了陀罗尼真言密咒的佛法。画面上无数世界分为三个同心的环形图画。每个图画不同侧面地反映了藏传佛教教理中的相应部分。其中既有八寒、八热的惨苦地狱,也有七珍八宝、莲花盛开的天堂净土。整个生死轮为一怪物从外面环抱着。
与斯巴霍相类的题材还有《须弥山图》、《四大洲风火土图》、《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世界形成图》、《坛城图》和《净土图》等。 以《猴子变人》最为着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藏族的祖先。反映了藏族人民对于人类起源朴素的唯物主义进化论认识,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
因为藏传佛教要求一切工程合律藏,一切壁画合经藏,开刀雕塑合密咒,所以热贡艺术的本质毕竟都是服从于宗教而不是服从审美的,虔诚重于艺术的灵性。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但热贡艺术同其他藏传佛教美术流派一样,是在一种极其严格规范下的复制。所谓三经一疏(《造像度量经》、《佛说造像度量经疏》、《绘画度量经》、《造像度量》)作为制作方式,固然标志着这一门美术的登峰造极,由于有所依凭而便于入门,这些方式固然也有助于推动藏传佛教美术的全面高涨,但它们给工匠们留下的发挥创造性的余地却是极其狭隘的。更何况,绝大多数美术匠师都是藏传佛教的僧侣和信徒,虔诚的宗教情绪,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限制了个人的创造性。
‘伍’ 青海热贡艺术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为:属于传统的工笔画。是用细致、逼真的笔法对描绘对象进行精雕细刻绘制,使对象在直观状态下更加生动真实充满韵味。因而,画笔的制作要求非常高,由热贡画师自己制作,约有40多种,大的像毛笔的中楷,小的只有一根毛。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用法。画布的制作技术性强,强度大,一名优秀的画匠必定要熟练掌握制作画布的特殊流程。打底稿所用的墨汁,是当地画匠就地取材,自制的一种传统绘画材料,沿用至今,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绘画颜料。绘画选用矿物质颜料,具有色彩绚丽、经久不易褪色的特点。用金绘画是热贡艺术独具的特长,而金上作画更是一项艺术绝技。其作品造型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设色均匀协调,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线条感、色泽感、运动感和主体感。因此,在国内外影响广泛,久负盛名,是同仁县最富特色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主打品牌。已正式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单位和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
‘陆’ 青海省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青海湖风景名胜区
三川地区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沿岸,是一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盆地。因其境内有三条主要的季节性河流——赵木川河、大马家河(也叫朱家河)、桑不拉河(也叫前河)流入黄河而得名。三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潜力巨大。这里居住着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土族,每年一次的“土族纳顿”节,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世界上活动时间最长的狂欢节,达65天。
‘柒’ 热贡的热贡艺术历史发展
热贡艺术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色彩单纯,绘画带有较典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其笔调雄迈,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生动传神,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至十七世纪中叶,热贡的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妙,线描简练流畅,刚劲有力,采用工笔重彩,庄重沉稳,设色清新浓郁,匀净协调,所画人物形神兼备,画风趋向华丽、精细,同时开始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成为热贡艺术承前启后的辉煌鼎盛时期。
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很多早期、中期优秀的绘塑作品已不复存在,但现在仍能零星地在隆务寺、年都乎寺、吾屯寺院里见到早、中期匠师们留下的气势宏伟的巨幅壁画和技术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纪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代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20世纪40年代曾随师受聘协助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反响。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藏族地区艺术,也是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作品一经拿出,即知是热贡地区的佳作。
传统的热贡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传承,并为藏传佛教服务。自1958年宗教改革以后,随着大量佛徒的还俗,热贡艺术开始流向民间,并在民间传播。热贡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分布在黄南州同仁县的五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玛日村等村落,又自成体系。其中五屯村以绘画为主,兼事雕塑和堆绣;年都乎村以堆绣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画创作;尕沙日和郭玛日村以唐卡和壁画创作为主。
热贡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师徒传承和父子传承为主,由于历史上的热贡艺术品不追求署名,好多历史精品佳作不知作者,其师承关系只能追溯到近代以来。
‘捌’ 热贡的热贡艺术的品类题材
热贡艺术鼎盛时期,热贡画师在各地信奉藏传佛教的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热贡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热贡艺术作品造型准确生动,画工精细绝美,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主要品类有壁画、唐卡、堆绣、雕塑等。 壁画的作法,先要经过一道墙皮处理的工序:白灰底→抹细泥→磨光→涂胶和白土,待干透后作画,也有湿壁画。热贡地区主要是布壁画,作画前先把画布渗湿绷在木框上,然后用不太浓的白石灰水刷一遍,使布质软化,再把白布平铺在光滑的木板上,用卵石反复磨压,最后将水胶粉液刷到布上,绘制极工致的形象,画好后绷到墙柱上便成为壁画。
无论干壁画、湿壁画还是布壁画,绘制过程基本都分为七步:
(1)起稿。在墙面上制作可用粉本起稿,不同形象则用木炭笔起稿,起稿必须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的标准。
(2)涂底色。包括形象的第一层颜色和空间的色彩。
(3)分色晕染口使对象呈现出凹凸立体和阴阳明暗的感觉。
(4)勾线。一种是用于人物的粗细均匀的,另一种是用于山水的粗细顿挫变化。
(5)勾金线。热贡艺术绘画中运用金线的地方较多,人物的衣纹、山石的轮廓都用金线复勾,使画面产生精丽的效果。
(6)五官和手足的整理。这是画龙点睛提醒全局精神的修整环节。
(7)贴金沥粉,用特别的小皮袋以铅粉油膏挤绘成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沥粉线微微凸起,再用水胶贴上金箔,用绸棉织物轻轻按实即成。经过这一装饰,整个画面立即显得金碧辉煌、气度非凡。 堆绣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最具有特色,是热贡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又一瑰宝。堆绣是用绸缎制作的一种唐卡,堆绣先按规范的图画绘成画稿,再按画稿不同部位的要求选用各色绸缎面料,剪贴缝制而成,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便于携带,是理想的旅游纪念品。
堆绣作品有堆绣唐卡、堆绣帏幔、堆绣柱饰及其他装饰品。其材料是选择多种颜色的、带有各种图案的丝绸锦缎,将画面人物、动植物等形象,进行准确地裁剪和缝制。其工艺程序和工艺效果有两种:一是将民间刺绣工艺与填充浮雕相结合的软浮雕,为传统缝纫工艺,在突起的立体结构上,加以色彩处理,更具完美的浮雕效果;二是在缝纫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用软面料剪制成形,用粘贴的方法进行组合拼接,表现出平整规划的浮雕效果,并应用于唐卡格式,其色彩均匀、干净明快、装饰性极强,如宝珠、祥云、海浪、山崖造型,采用色度推移的表现手法,使图案的色彩感、立体感、层次感和变化感生动的表现出来。为了便于携带,后一种堆绣制造的艺人较多。堆绣大则能制几百米,小则能制几厘米;雕塑高则能塑十几米,小则能塑几公分,堪称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在热贡丰富多彩的艺术领域里,雕塑是一个较大的门类。热贡雕塑以泥塑为主,兼有木雕、石刻、砖雕等。
泥塑主要有彩塑和单色(金色)之分,多以立体造型为主,有大小不等的各种佛像、神像,作为供奉之用,泥塑的工艺过程大致为选型定稿、泥料加工、龙骨搭架、轮廓塑形、局部调整及金饰或彩绘等。泥塑作品神态自如,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神佛的神圣、庄重和特有的个性,在沉静的佛事环境和气氛中,显现其佛力的弘大和佛法无边;浮雕制品大多为泥拓片,做供奉之用,以小件为主,其造型是用木制或金属模具将调制好的泥料进行翻制,待晾干后涂以彩色颜料或金色即可使用,加工和批量生产。
木质雕刻可分木雕、木刻两大类,木雕大多为立体圆雕或透雕,造型有神佛像、蟠龙柱及供奉用具等,有彩绘或涂金单色,木刻一般为平面浮雕作品,大部分用于寺院建筑、佛神像及木模具、经文板刻饰等。
砖雕为寺院建筑装饰,有立体和平面之分,寺院殿脊及角檐为主体造型,极大地丰富了寺院建筑豪华和庄重。
石雕有立体透雕和平面平雕两种,石雕的好坏主要在选料上,透雕的石料要用软性石板,热贡石雕的代表作是位于泽库县和日乡的石经墙。
木雕、木刻、砖雕、石雕作品风格多样,刀法刚柔相济,刀痕劲利而婉转,有极强的立体感,不仅用于寺院建筑,还广泛地使用在藏族人民的建筑与日常生活中。建筑彩绘尤为突出,五屯下寺内外,从门扉、门楣、墙裙、壁饰到横梁、柱头、藻井等等,到处都绘制着精妙绝伦,色彩绚丽的图案。
‘玖’ 什么叫同仁
同仁
一、词语
1.同行仁德者。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安礼》:“同仁相忧,同恶相党。”
2.犹言一视同仁。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夫人同仁均养,亲族不知异焉。”
3.同人。指同事或同行。 徐特立 《延安新教育学会致函陶行知先生》:“目前本会同仁正在研究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际。”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您有什么为难的事,我和 文清 有同仁之谊,可以谈谈。一定要尽力帮忙。”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我们这个聚餐会……实际上是工商界同仁交换意见的地方。”
二、地区
"同仁",藏语称"热贡"。14-15世纪,藏传佛教传入同仁地区,坐落在热贡隆务河畔的吾屯上下庄、年都乎、郭麻日、尕赛日等自然村的藏、土族群众,顺应喇嘛教的兴起,寺院建筑的不断扩充和装饰,兴起了主要为宗教服务的绘画、雕塑、石刻等艺术,称之为热贡佛教艺术。在17世纪中叶,这里已经成为"人人会作画,家家以艺术为业"的画乡,故又称吾屯佛教艺术。“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艺术流派。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到,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公元十四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开始在同仁地区流传,至十五世纪以后,随着萨迦派,继而格鲁派[黄教]的迅猛发展,各地区大兴寺院 ,遂使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绘塑佛像、装饰寺庙的活动中。据[清]干隆《循化志》记载:“永乐四年[公元1470年]明初立河州卫,分兵屯田,屯兵之初,皆自内地拨往,非番人也”。故今有日吴屯者,其先盖江南人。亦有河州人。历年既久,衣服言语,渐染夷风,其人自认为土人,而官亦之为海民;他们多擅匠作,并康复中原佛教艺术,在投身寺院营建中,为了适合藏传的佛教的需要,他们积极向传入热贡的西藏佛教艺术学习,在学习藏教艺术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鲜艳瑰丽、精巧细腻的独特的艺术风范。
几个世纪以来,热贡艺人四处作画,足迹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古及国外的印度、尼泊尔、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精美艺术品,得了很高的声誉,并从西藏绘画艺术、四川甘孜木刻佛画、敦煌壁画和国外的同类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因而技艺日臻娴熟,影响日益扩大,在中国西南、西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久负盛名。
在分类上,热贡艺术包括绘画(壁画、卷轴画即藏语称唐卡 )雕塑(泥雕、木雕)、堆绣(刺绣,剪堆)、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主要有释迦牟尼传、菩萨、护法神、佛经故事及仙女之类的佛像。
热贡艺术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分彩单纯,绘画带有曲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其笔调雄迈,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生动传神,画面给人以雄浑、搏大之感。至十七世纪中叶,热贡的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到,线描简练流畅、刚劲有力,采用工笔重彩,设色清新浓重、匀净协调,所画人物形神兼备,画风趋向华丽、精细,同时开始注重线条而不是画面的装饰效果,成为热贡艺术承前启后的辉煌鼎盛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很多早期、中期优秀的绘画作品已不复存在。但现在仍能零星地在年都乎、吾屯、尕沙日等村的寺院里见到早、中期匠师们留下的气势宏伟的巨幅壁画和技艺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纪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注重 装饰趣味,同时大量使用金、银作原料,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近期的代表人 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让(本世纪40年代曾受聘协助张大千大师赴敦煌临摹壁画),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凡响。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藏区的艺术,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热贡艺术在它产生至今的几百年的历史中,逐渐提炼、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 艳亮,富于装饰性,充分展现了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和立体感,强调了整体的完美性。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 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枝瑰丽的奇葩,许多作品在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广州、深圳、西藏、甘肃、青海等地展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高度的评价。
藏传佛教艺术给 中华古代文化艺苑增添了新色,热贡艺术就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夺目的奇花。热贡艺术家们通过无以伦比的艺术 和几百年漫长的历史踪迹,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互影响的产物。我们相信,热贡艺术一定能从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不断创新,使这一璀璨的“明珠”大放异彩。
‘拾’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1、热贡艺术: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