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都说艺术是为了表达“真善美”,那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看起来很丑陋
有些艺术作品看起来非常的丑陋,是它的艺术手法或艺术形式与常见的不同,并不代表说表达的就是丑陋的一面,或者说有些时候我们反而需要丑陋才能衬托出美好,我们需要揭示丑陋,才能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艺术形式同样是如此,也许有的人认为非常丑陋的,另一些人却觉得很可爱,这也是正常的情况,观看艺术作品的乐趣也正在此。有1000个读者就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如果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同一个观点,那么岂不是一点争论的乐趣都没有了,那艺术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作品尚且如此,那么普通的艺术,又怎么能避免这一点呢?
❷ 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艺术家正常情况下的话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领悟来设计出艺术的产品,表达出自己的艺术美。
❸ 真正的艺术作品为什么要求真善美真善美间有什么关系
真正的 艺术作品本身就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让人欣赏,悦人耳目,使人快乐,若不体现真善美就没有人愿意看。人人都喜欢看真善美,没有人喜欢看假恶丑,除非心理变态。
真:是做老实人,办老实亊,说老实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多说无宜。因为虚假和谎 言以及诡诈都是迟早会露馅的,也是让人做呕的。
善:善良是一种美德“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之果是做正确的亊;善良之本是做个好人。 成功者永远不会欺骗人,而欺骗 者永远也不会成功。善也是人们永远渴慕和向往的方向 和人生目标。
美:美有两方面,一是内在的从心流露——心灵美;二是外在的表面的美。前者是出于善良 的爱心和关心,给人以安慰和温暖。后者却常伴有诱惑力,使人借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这里所说美是属前者。
真善美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善是本质,是高尚的品德。真实亊求 是。美德则是善和真的具体体现,如果真美不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不能有人的最 高境界,人类就不发发展进步。
❹ 为什么说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这篇文章写的很棒。真正体现了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我个人认为里面的白毛女的案例写的与提案非常的符合。个人将会吸收这个案例作为参考。谢谢提供的优质文章。非常感谢。
❺ 艺术中如何理解真善美
我根据王朝闻老先生的《美学概论》一书中针对真善美问题给你回答:
体现客观规律或符合于客观规律的方面是真;
符合于一定时代阶级的利益、需要和目的的方面是善;
是人的能动的创造力量的客观的具体表现方面是美。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里的实践观点出发,美是指人的实践活动,符合人的目的。
❻ 艺术的审美性为什么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了。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❼ 如何理解艺术的真善真,请结合绘画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要求不少于500字
要了解美术作品,就应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就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直观形象的艺术。所以,大自然中美的东西不能称之为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它包括两种基本的构成因素:一是内部形式,即“构图”;二是外部形式,即“艺术语言”。对作品形式的欣赏,即是对由这两者构成的作品“形式美”的欣赏把握。
构图就是画面中诸形象、形式因素的组织安排,即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织成艺术整体的方法。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和表现手法,对各种构图类型的欣赏可以从相关的构图形式法则知识入手加以把握和分析,但更重要的是要体会构图的整体形式与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是否相得益彰构。
美术语言就是画面中艺术形象的存在形式,即作品的外在形态。美术语言由不同层次的语汇构成,即“媒材语汇”、“手法语汇”和“形象语汇”等。这些语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欣赏美术语言时,一方面可以分别欣赏不同层次语汇自身的美感意味(如对中国写意画水墨笔法技巧的欣赏),更重要是要把握作为作品整体创作风格的审美特性。
在一般意义上,所谓形式美在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中,主要是指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美术语言既和谐(符合一般规范)又具有创造性(显示个性色彩)的组合。在美术的发展历史中已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如圆形、球体、三角形、黄金分割律、蛇形线等等)和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平衡、秩序、和谐、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等)。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普遍性,是与人的生理结构、心理感受等方面相吻合、相联结的,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文化积淀的产物。正如康德在谈到审美欣赏时所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时,也由于形式美是人类审美历史不同文化积淀的产物,它必然具有不同时代、民族、地域,甚至不同个体的经验、文化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形式美的欣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形式美”表面,而应进一步深入到意义的层面。
另一方面,形式美在美术作品中还指与不同美术种类或不同媒体材料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征的美术语言和语言表达方式,诸如油画的色彩感、塑造感、笔触肌理感等,中国画的水墨趣味、描法、皴法等,以及所谓油画味、国画味、版画味、雕塑感等等。这些作为由历史中的经典作品和艺术创作、欣赏实践积累的产物,也具有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也是美术形式欣赏的重要内容。
❽ 社会主义主旋律下艺术作品如何体现真善美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文艺的作用都不可低估。当前的中国正走在百年圆梦的大路上,是一个需要精品而且能产生精品的时代。但这精品只有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才能成为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普照大地,激浊扬清。不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强制性灌输、不能抽象性说教,怎么把它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呢?
(一)润物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融入文艺作品的策略
润物无声成为文艺作品影响受众的一个基本策略,是由其作为一门审美艺术的属性决定的。所有的创作都不是为了束之高阁,不是为了“藏之名山”,而是为了传之与人。艺术的影响力只有通过鉴赏者的全身心投入——既包括精神上也包括肉体上的投入——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审美活动始终伴随着生动的美感、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理性和强烈的感情,起于悦耳娱目、止于赏心怡志,起于快感、止于美感。这就要求文艺作品既要有赏心怡志的“硬实力”,也要有悦耳娱目的“软实力”。硬实力通过软实力发挥作用,那效果就会接近于润物无声。
采取润物无声的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文艺作品,其实质是要将崇高的精神价值内化于人的心灵。人们常说,美剧、韩剧、日剧都会把本国的价值观很好地在剧情中表现出来,特别是美剧,特别地爱国,特别地擅长搞意识形态宣传,特别地工于心计。他们对影视剧这种传媒的独特优势认识得这么彻底,以至于在涉及国家利益时,会毫不犹豫地把影视剧当作捍卫国家利益的利器。美国中情局对付中国的《十条诫令》,便多处运用影视媒介来达到其西化、分化的图谋。如“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等等。认真检点这些年从美国引进的诸多大片,任何一部都是美国价值观的传扬者。当前美剧在全球市场已占到70%以上,美国价值观通过美剧静悄悄地播撒到全球,世界范围内的价值体系已经被美剧的强势垄断搞得日益混乱和颠倒。这也从反面告诉我们,什么叫“潜移默化”?什么叫“润物无声”?它们作为一种文化策略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
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文艺作品所缺乏的是思想的深度、艺术的精度与观赏的美度。或者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有的,但概念化和主题先行的创作方法依然存在,思想上的混乱缺席与艺术上的粗制滥造依然存在。这就使得真正有思想性价值的作品因为得不到艺术性观赏性的支持而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一些艺术性观赏性强的作品因为思想的深度不够而不能成为精品。内容为王,思想为魂。没有思想的内容、附着不健康思想的内容,就是一堆文化垃圾。艺术为体,精致为魂。粗俗的艺术、七拼八凑毫无创意的艺术也是文化垃圾。那些苍白、空洞的作品,那些标语口号、一味说教的作品都不能承担起主旋律的作用,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化为作品的精、气、神,化为生命充盈的美的形象,才会吸引大多数观众。
❾ 谈谈艺术形象的真善美
艺术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的世世代代繁衍承传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
艺术始终凝结着时代文明、人类智慧和人性深度的最新成果,形象的记载并深化着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正如美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塞尔曾经说过的那样:“正是艺术告诉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是艺术使我们认识了自己。艺术提供娱乐,同时,而且更主要的是,它揭示真理。数百年来,在对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影响上,艺术发挥的作用大于其他一切。它揭示了当今世界和未来世界之真理,它包罗了整个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比自己更加聪明的人们在想些什么,它讲述人人都想听的故事,并永远固定了人类进化过程中多次关键性时刻。”
从拉塞尔的话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艺术所包含的真善美。首先,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只能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它能够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时代中。这就是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真”。直接描写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是十分明显的。那某些只抒发内心感情的作品,如抒情诗、抒情音乐和抒情舞蹈等,它们往往并不能使我们看到具体的生活情景,又该怎样解释这类艺术作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呢?这是因为作者的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对现实生活感受。由此看来,艺术中的“真”,是对现实生活反映,但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是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因此,艺术要表达某种感情,必须有所依据,感情不能是无由而来,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由境、景、事而触发的,只有三者结合,才能达到情境交融,真实感人。当然,艺术的真实性除了情真、志真、景真、境真、事真以外,还要理真、意真。
其次,艺术,它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为我们揭示真理,这表现出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即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善”。艺术可以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实现对人们意识的教育和改造。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具有“卡塔西斯”即“陶冶、净化、宣泄、升华等作用”。优秀的艺术欣赏可以引起那种“无害的快感”,能使情感净化、陶冶性情、使人在艺术欣赏中,在情感共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水准,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道德品质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中的“善”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还是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使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中,让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抱着娱乐的态度来获得意味深长的教益,从而感受艺术的“善”。
最后,一切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他意识形态办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美。没有美,也就没有艺术。艺术能够唤醒人的美感,艺术活动不但是制作,它还要在制作时让产品使人感到愉悦,并且只以快感为直接目的,这就是美的艺术,美的艺术是审美的艺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的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的内容美,因为艺术的形式美在于它生动鲜明地体现出内容。这方面,中外艺术家们有过很多论述,如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艺术美的本质在于感性形式体现出理性内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认为,形式应服从于内容,真正的艺术美不在词藻的华丽,而在于确切生动地表现内容。所以,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美不是抽象的东西,美和真联系在一起。美的东西一定是提炼了的生活的真实面貌。真和美很难分开,没有真,也就没有美。美和善也是联系在一起的,美的形象总是寄托着艺术家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应当是美好社会理想的反映。
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是通过化“真”为“美”和化“善”为“美”达到真、善、美三者的融合。没有了“善”和“真”,就失去了“美”;没有了“美”,艺术也就失去了感染力和价值。艺术源于生活,又是高于现实的,它是真善美的统一。
❿ 真善美的具体含义
一、真
(1)即艺术的真实性,指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
(2)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
二、善
(1)即艺术的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2)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行为性价值事物。
三、美
(1)即艺术的展现性,指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和谐统一,是否有艺术个性,是否有创新和发展。
(2)就是指价值率高差大于零的生理性价值事物。
(10)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主题扩展阅读
真、善、美的涵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斗争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抽象的、超脱时代、超社会、超阶级的、永恒的真、善、美是不存在的。
对于真善美的定义,应该根据它们的价值目的来进行。在“价值事物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文中指出,人类的有序化分为思维有序化、行为有序化和生理有序化三种基本类型,用于改变人类有序化过程的价值事物也相应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生理性价值事物。
根据“选择倾向性法则”,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称为价值率高差)决定着该事物对于主体的客观意义: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它对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主体就会不断增加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相反,就只有消极的意义,主体就会不断减少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