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构成艺术源于20世纪初哪个国家

构成艺术源于20世纪初哪个国家

发布时间:2022-05-15 11:58:59

‘壹’ 构成主义的起源

在世 界 文化 和艺 术发 展的 过程 中 ,苏 俄人 民 占据 着世 界 上主 导地 位之 一 ,苏 俄 构成 主义 作 为 现 代设 计 重要源 泉之 一,在世 界 现代设 计 史中开 辟 了一 条崭 新的 道路 。苏俄 构成 主义 运动 的 意义 ,是 由马 克思 主义 者开 创社 会 主义 制度 及 其文 化 与艺术 发 展规 律所 预 先决 定 的,而 且也 是在 社会 主义制 度 下通过 大量 实践 成 果加 以证 实的 。通过 研读 大量 原 始资 料,论述构 成主 义 产生 的历 史环境 和 指导 思想 等信 息 ,分 析构 成 主义 产 生的 源泉 ,发 展 脉络 并论 述 构成 主义 的 历 史意义 。 关键 词 :构成 主义源 起发展历 史意 义 构成主义是一种不朽的艺术精神。十月革命前后,构成主义 将政治革命与艺术革命联系起来,否定为统治阶级服务传统艺 术 ,鼓励艺术家发展宣扬 ,使广大劳动人民接触到一种新艺术。 呼吁工人阶级不奉承传统艺术的外在美 ,并接受他们新的美学 观念和生活方式。提倡艺术家在追求主观梦想的同时也要注重 艺术的实用性,使纯粹的艺术转变为生产艺术服务于更多的广 大群众。 一、构成主义的源起与实验抽象前卫艺术 1910 年初,俄罗斯立体主义创作的突破来 自于两个方面,一 是 1914 年马利奈蒂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给未来主义作的宣言, 二是康定斯基 1910 年在德国着的《论艺术的精神》,19t2 年部分 翻译成俄文。从此 ,俄罗斯艺术家完成了步入非客观世界的前期 准备。之后,马列维奇 ,罗扎诺娃,康定斯基,塔特林等左派艺术 家同时开始探索新的抽象艺术。但是塔特林特别注意其作品向 三维发展,塔特林造访了毕加索在巴黎的工作室见到了拼贴与 浮雕创作 ,其使用金属、木材、墙纸、石膏和玻璃等不同材料简 单加工处理成板材和线材 ,以立体主义的构成形式拼贴组合起 来。马列维奇从具象艺术过渡到抽象艺术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而风格派的蒙德里安花了好几年才跨越这一步骤。罗扎诺娃虽 然是马列维奇的“ 苏普列姆斯”小组成员 ,但她的抽象创作有着 自己的鲜明个性 ,表现出强烈的装饰主义倾向,对 日后构成主义 艺术及构成主义建筑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 的重要意 义。 二 、构成主义的发展及无产 阶级 的“ 生产艺术” 1918 年 12 月至次年 4 月期间“ 未来主义者报”尝试在新的 社会角色思考艺术理论——公社( 公共)艺术。奥· 布里克和布 · 库什纳等艺术理论家第一次相续发表有关新兴的 “ 工业生产艺 术”的社论及理论文章,如《将工作和“创作劳动”相统一结合》。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正在蓬勃发展的前卫艺术...

‘贰’ 欧洲艺术发展史的开端到现在的历程是什么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拉开了西方近代美术史的开端。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既不会突然出现,也不会瞬间消失。在整个文艺复兴背后的推手是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及其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或自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必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

文艺复兴期间涌出了众多着名的艺术家,代表人物有.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安吉利特、尼德兰等,他们的艺术手法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艺术爱好者们。

二十世纪虽然不及文艺复兴来的精绝,可在整个艺术史中也是一个活跃的年代,短短百年间,涌现出众多的艺术流派,从野兽派开始,经历了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风格派、形而上画派、包豪斯、超现实主义、巴黎画派、抽象表现主义、新现实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地境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表演艺术、照相写实、激浪派、极少主义、女性主义、涂鸦主义、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新媒介艺术、全球化时期、象征主义、俄国前卫艺术、构成艺术、八人画派、现代雕塑、后现代名词解释,直至世界现代设计。

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到来,年轻的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来表现在迅猛变革的工业社会里人们的内在情绪和心理。立体主义的产生时期和表现主义差不多,不同的是表现主义宣泄的是艺术家们对战争、社会现实的不满,而立体主义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艺术家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立体主义更多是在折射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代表人物就是全民偶像的毕加索,他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也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亚维农的少女》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随着社会的逐渐稳定,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期间出现的画派大都没有太多革新,受着前面一些流派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十四年,但在艺术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包豪斯优越严谨的教学体系更是沿用至今。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无论是外在还是内涵,都值得人们学习欣赏。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见搭建桥梁的历程。设计在艺术史上始终不能像绘画那么受人关注,而正是包豪斯,引发了人们对设计的重视,这也顺应了工业高度发展的社会需求。

在此之后的艺术流派中不得不提的是抽象表现主义,在艺术内容上它没有什么巨大的创举,但却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影响的。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研究中国美术史也会发现,艺术中心往往代表着经济中心,这也从侧面的反映,随着艺术中心的转移,世界的经济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正像波普艺术,虽然起源于英国,真正发展至鼎盛却是在美国,文化的传承抛开不说,经济在无形中犹如一张大手暗自操控着。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波普艺术也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它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可以这样说,在艺术精神上波普虽没有深造,却发展了艺术的其他道路。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他成了恶搞、前卫、疯狂、流行、经典的代名词。

17世纪:巴罗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巴洛克艺术在各方面的表现:
建筑方面:柱子特别粗大,屋顶布满雕刻。满足霸者心态,如路 易十四时期所建筑凡尔赛宫雕刻方面:皱折阴影夸大浓烈,使得姿态夸张。 绘画方面:然虽同为中世纪之宗教画,但由于立足于自由主义之 上,因此也在技术上充份的发挥洗练的功夫。构图雄 伟豪迈、色彩豪壮华丽富变化、明暗的阴暗对比深刻 、线条极尽曲折,使人有极度夸张之感。其它方面:画人物丰满健壮,且视女性化的柔弱艺术为禁物。西班牙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和好望角、新大陆的相继发现促使西、葡两国取代了意大利的地位,使得到了十七世纪,西班牙由文艺复兴运动转变成巴洛克艺术。 西班牙深受信奉“旧教”的影响,使得王室、教会仍持强大的势力,此异于意大利和法兰德斯,而在此对宗教的神秘感情与专制 . 君主的强大势力之下,所诞生的庄严的艺术便为“巴洛克艺术].

18世纪: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的法国,盛行于路易十五时代。其风格是精致纤巧、色彩柔和艳丽。洛可可艺术的兴起与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兴盛有关。18世纪的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越来越明显,封建统治阶级已经感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于是及时行乐之风盛行。在封建统治阶级没落的同时,资产阶级正在兴起,洛可可艺术风格正好也适应他们的审美需求。
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文学家蒲伯、艾狄生、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着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借着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

18世纪末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浪漫主义
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浪漫主义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还往往从一些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的题材。
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着(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浪漫主义画派以肯定、颂扬人的精神价值,争取个性解放和人权为思想原则。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构图变化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奔放流畅,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19世纪: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 19 世纪在西欧出现的与浪漫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艺术思潮。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

印象派绘画:又称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印象派绘画出现于1874年,这一年一群无名的年轻画家举办艺术展览会,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被一保守派记者用来在文章中借以讽刺此画派,称之为“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画派因此而得名。印象主义以创新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反对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主张画家到室外,根据眼睛在阳光下直接观察事物的感受来作画,表现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开辟了绘画的新领域。印象派画家从各个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地、科学地描绘客观世界,描绘画家身边的现实,表达自己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但是却舍弃了通过艺术来表达崇高理想的艺术家的社会职责,表现出颓废的一面。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印象主义具有革新意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为展示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为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领域。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0世纪:
1.超现实派 首次超现实主义画展于1925年在巴黎举办,翌年举办了第二次。此后,在巴黎、哥本哈根和特纳里夫、伦敦、纽约等地有过多次重要展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该运动的蓬勃状态,不过由于其成员分散到了世界各地,战争倒也间接地扩大了它的国际影响。战后,在巴黎、纽约等地先后举办了国际性展览会。除了组织各种活动外,超现实主义团体还充分运用杂志、报刊等媒体及传单、小册子等手法来传播其观念。1966年9月28日,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布雷东去世,这使团体失去了极其重要的凝聚力量。1969年10月4日,许斯特在《世界报》发表最后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第四章》,指出“超现实主义运动已经没有任何内部的一致,我的一些朋友和我本人于二月份决定将它放弃,它和我们再也没有关系。”曾经轰轰烈烈的一场运动至此结束。不过,其影响力绝不会因此而烟消云散。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运动对20世纪美学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2.荷兰风格派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的情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着名的风格派(DeStijl,荷兰文,即风格之意)。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BartvanderLeck)、胡札(VilmosHuszar)、雕塑家万东格洛(CeorgesVantongerllo)、建筑师欧德(J.J.P.Oud)、里特维尔德(GerritRietveld)等人。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3.抽象表现主义画派 汉斯霍夫曼(HansHofmann,1883—1966)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
4.波普及其之后的画派 20世纪产生于美国画坛上的抽象表现主义,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如果说,这个画派其实是欧洲现代派绘画在美国的延续,那么此后在美国所产生的种种绘画流派,则全然是美国人自己的创造。波普艺术,便是最早的一个具有美国特点的画派。
5.至上派 走向纯抽象——俄国前卫艺术
6.未来派 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7.表现派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Worringer)在其发表于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从广义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但其特指的含义,则是基于二十世纪初叶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DieBrucke)、“青骑士派”(DerBlaueReiter)和“新客观派”(DieNeueSachlichkeit)。
8.野兽派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9.立体派 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画派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
10.后印象派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ionsm)一词,是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RogerFry)发明的。据说,1910年在伦敦准备举办一个“现代”法国画展,但是临近开幕,画展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作为展览组织者的罗杰弗莱事急无奈,便不耐烦地说:“权且把它称作后印象主义吧”。这一偶然而得的名称,毕竟还切合实际,因为参展者都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以后,“后印象主义”便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叁’ 平面构成资料

平面构成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是引导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其做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主要是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组合形式.
构成艺术20世纪初源于饿罗斯的构成主义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塔特林、马列维奇等人.构成艺术艺术是主题性的绘画风格,摆脱了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觉的传统,排斥了艺术思想性、形象性、民族性.是把点、线、面、各种形状图形等几何要素转变成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形成一种新的造型理念.运用很广.
例;视觉传达设计、装饰、环艺、服装、工业、陶瓷以及家具等诸多方面.
" 构成主义"是以"平面" 、"立体"、"色彩"三大构成为主的教学体系

【平面构成】在二度空间内将点、线、面有序的理性祝贺组合排列.有规律性、非规律性骨骼及基本形几肌理与空间表现三个方面
有单形与复形、正形与负形、独立形与连接形、形与色、任意分割.
形式要美,要比例讲究,有节奏、韵律.要有变化有统一、有对称有平衡有对比有谐调.要在对立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一)概念要素;
⑴点; 与几何学中的点不同,在平面构成中是可视的不单纯指点可以面的形式表现点.点有大小、疏密、强弱之分,掌握点与点的关系、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点有散点、虚点、线化点、面化点、渐变点、不规则点、错视点.
(2)线; 在几何学中线有位置、长短,没有宽度和厚度.构成设计中,不仅有位置长短而且有组细、空间、方向的变化,形成多种装饰线形.粗线有力,细线锐力.线的组细产生远近关系,垂直线线有庄重上升之感,水平有静止安宁之感,斜线有运动速度之感,曲线有自由柔美之感
面化的线; 将线大面积的使用就会形成面的感觉曲线会造成曲面感,倾斜直线,会造成扭曲的曲面感.线的方向改变及疏密造成的效果均可造成曲面感.
(3)面;几何学称面是线移动所形成的形迹.不同的长短、粗细、方向、距离的线移动,可以形成不同的面.面的形态体现了整体、厚重、充实、稳定的视觉效果.有几何形的面、有机形的面,自然形与人造形意外形和徒手形的面.另外面的图与地、面的错视等在平面构成中经常使用.
(二)视觉要素;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向、中心、位置
⑴形状;凡有位置、方向、明暗、色彩和肌理等因素构成的形,都是人的视觉所感知的形状.也就是说任何可见的东西都必定是有形的形状是可见物的外貌
⑵大小;它是比较而言的.对比是构成中形式美的要素之一,例花生比薯仔小,薯仔有比南瓜小,只是不须尺来测量的比较
⑶色彩;有它才能从环境中看清形状,所有视觉形象都是色彩和明度造成的.
(4)肌理它是物质表面的组织结构可是平而匀的也有粗糙有触感的
(5)方向;形象的方向决定观者的视觉方位同时也决定形象与框架或与其它形象的关系
(6)平面构成中的重心一般是指人对形态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均衡感,自然接中任何形态始终都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中
(7)位置;构成中,任何形态的位置都是和其他形态相较而存在的
(三)关系要素;他包括方向、位置、重心视觉要素在画面上的组织、排列是靠关系要素来决定的
(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
1、几何形;正方 圆 三角
2、自然形;是具体的客观的视觉特征形象.例 ;人 鸟 花草 山 水等 宏观 微观大到天体小到细胞.来源于它们进行美的概述是造型基础和启发想象的典型
3偶然形;是意识不到的偶然形成的形状.如摔碎墨瓶的喷溅,油漆的流淌的痕迹等.
(1)吹色法;在纸上滴些颜料对其吹气会产生各种飞溅的不规则的纹样效果.
(2)流淌法;吸水差的纸,涂上含水量多的颜料将纸倾斜就会有流淌的痕迹会有用笔画不出的韵味
(3)抗水法;用水油排斥特性,制造风趣的效果
(4)压印法;在玻璃或光纸上放颜料,然后用纸盖上拓印,手强压纸面会形成奇妙的形太,一次一个新意,举一反三你可用各种方法手段制造不同的效果
(5)吹皂泡;皂水加颜料吹泡,泡落炸开在纸上的痕迹满有趣的
(6)纸的揉、搓、刮、撕 试试吧!
(7)振动摄影;夜晚拍照会留下一条条光亮亮的组细不同的线条,是车灯和其他灯光的运动轨迹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1、重复;
2、近似'
3、渐变; ⑴形状渐变⑵大小方向渐变⑶倾侧渐变虚实渐变.
4、对比; (1)方向 、(2)形状、(3)大小(4)数量、(5)空间、(6)肌理、(7)色彩、(8)重心
5、发射; (1)一点式发射、(2)多点式、(3)旋转式
6、特异; (1)大小特异、(2)色彩特异、(3)位置、(4)形状、(5)方向、(6)骨骼、
7、空间; (1)重叠形成空间、(2)点的疏密形成空间、(3)线的变化、(4)透视、(5)面的连接、(6)矛盾空间
8、分组重构
9、密集构成; (1)规律性骨骼中的基本密集、(2)非规律性的基本密集、(3)趋近点的密集、(4)趋近线的
10、分割构成;
11、肌理; (1)视觉肌理;有装饰性、自然性和机械性肌理、(2)触觉;凹凸不平能摸出的.有现成的、改造的特殊的、

9

‘肆’ 平面构成的由来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府,其后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历史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包豪斯学院(Dasstatiiches Bauhaus)是世界着名建筑师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城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时年35岁的格罗佩斯大胆地在包豪斯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而在当时其他的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仍是19世纪的传统与唯美的艺术古典主义。包豪斯设计学院以鲜明的功能主义,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口号。开创并设计了整套崭新的艺术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通过改革将新的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的艺术视觉感知度达到了理性的水平。包豪斯学院也以崭新的教育方法和一流的教授群体为世人所敬佩。如:康定斯基、伊顿、克利费宁格、蒙克、莫霍利等一流艺术家都在此校任教,他们也是其崭新的艺术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改革者和实践者。其中的瑞士画家、美术理论家和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在包豪斯学院开设了基础课程,他的《设计与形态》和《色彩艺术》着作开拓了构成艺术的理论体系。包豪斯学院最终确立了20世纪的艺术设计理念,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
包豪斯学院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研究既有严格的理论体系,也强调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教学里融合了各国前卫艺术的精华,打破了旧有的艺术教学模式,提倡运用不同材质进行概念表现,鼓励学生对色彩的形式想象力进行理性分析和实验,使学生超越旧的经验约束与视觉习惯,培养了崭新的、敏锐的视觉认知能力。
由于战争,“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所以说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现代艺术设计诞生的摇篮。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就是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体系中逐渐成熟的。虽然它们当时还没有形成较规范的体系,但是它们对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学生设计实践的开展功不可没。20世纪中叶,日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引进三大构成教育体系,日本的艺术设计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把它变成为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充实整理,所以日本在三大构成教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三大构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经由香港开始被引入,逐渐成为国内大部分艺术院校共用的艺术基础教学课程。
……

‘伍’ 平面构成设计源于20世纪德国什么学院

始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俄国资本主义矛盾空前集中的时期,也是俄国美术发展最为复杂的时期。由于悲观主义和颓废情绪的侵入,在某些画家的作品里病态的现象开始抬头。从前曾对巡回画派干预时代的倾向给予高度评价的人们,现在则认为此派过于夸大叙述性的作用,导致色彩运用上的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绘画形式。

这个时期风景体裁发展迅速,并出现所谓“情绪风景”的作品。“情绪风景”的任务是使大自然人格化。通过自然状态表达人类的感情世界。列维坦(1860—1900)就是确立“情绪风景”画的画家。1879年,列维坦在学生时代画的《秋天·猎鹰公园》就幸运地被特列恰柯夫所收藏,后来列维坦提到这件作品时说:“寂寞的林荫路,寂寞的妇人。”一语道出风景的情绪和人物的情绪融为一体的构思。列维坦曾四次到伏尔加河去作画。他的《伏尔加河上的傍晚》(1887—1888)、《金色的普辽斯》(1889)等作品都能表达画家特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对俄国人民来说也是特有的。这些作品使得列维坦获得全俄的声誉。1892年他所作的《伏拉基米尔道路》是历史的有力见证。列维坦在风景画中天才的贡献已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

这个时期在风景画体裁中涌现出一批画家,很快成为俄罗斯画家协会的成员。他们都有自己的创作特色,如戈拉巴尔(1871—1960)奥斯特拉乌赫夫(1859—1929)、雷洛夫(1870—1939)、尤恩(1875—1958)等人。他们的风景创作既有别于巡回画派,也不同于列维坦。他们探索着20世纪初的绘画新技法,并越来越广泛地把风景画与风俗画结合起来。

阿尔希波夫(1862—1930)在继承巡回画派传统的基础上,作了绘画新技法的探求,如他的《洗衣妇》(1890—1891)和《奥卡河上》(1890)等。俄罗斯画家协会另一名成员柯罗文(1861—1939)的作品和阿尔希波夫的作品一样,从颜色的处理上,以及尽量避免情节的叙述方面都可以看到印象派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留芭多奇柯娃像》(1880)、《西班牙姑娘》(1886)。

《艺术世界》创作联盟:在19和20世纪之交,俄国的画家和评论家们一直思考着风格问题,从而导致了1893年《艺术世界》创作联盟的组成。《艺术世界》力图争取艺术中唯美的成分,将艺术从“功利主义”的作用下解脱出来。《艺术世界》利用它的同名刊物在俄国艺术界宣传“世界主义”。它推崇具有国际风格的艺术,如巴洛克艺术之类,巡回画派和学院派美术则成为它反对的目标。1889—1904年间《艺术世界》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一度在俄国画界大出风头,被吸引者甚至包括列宾这样的名画家。《艺术世界》的基本成员有别努阿(1870—1960)索莫夫(1869—1939)、巴克斯特(1864—1924)、兰赛列(1875—1946),后来还吸收了雷里赫(1874—1947)和库斯托基耶夫(1878—1927)等画家。这个创作联盟具有兼容不同类型艺术家的特点,以致它自己难以形成确定的标准风格。不过从该派核心成员的创作情况来看,他们普遍对现实题材缺乏兴趣,而更偏重于那些反映古代时尚、风情特点的历史题材,诸如18世纪法国式的宫廷生活场景之类。一般来说,《艺术世界》在舞台美术。书籍装帧、实用美术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更具有突破性意义。

这个时期,仍保持巡回画派创作传统的着名画家主要是伊万诺夫(1864—1900)和卡萨特金(1859—1930)。前者的作品《移民之死》(1889)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后者的艺术活动则突出反映了矿工生活和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他的代表作是《女矿工》(1894)。这位画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活动一直持续到后来的苏联时代,并对新一代画家产生了影响,因此他又属于跨时代的画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雕刻艺术:这个时期的雕刻比起19世纪下半叶的雕刻来说有了长足进步。柯年科夫(1874—1971)还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被送往国外进修,他到过德国、法国、意大利。他的反映1905年革命的第一件作品是《工人战斗员伊尔·楚尔金》(1906),另一件作品《尼开》引用希腊胜利女神之名,实则刻画的是俄罗斯姑娘的形象。女雕刻家格鲁布金娜(1864—1927)的创作命运也与革命运动紧紧相连。她曾两度出国学习,并获得着名雕刻家罗丹的指导。他的作品《工人》(1901)、《前进》(1902)均刻画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形象,在雕刻技法方面她吸取了印象派的经验,使作品具有生动效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造型艺术的现实主义学派中最有成就的是谢洛夫(1865~1911)。虽然谢洛夫是在巡回画派运动轨道上成长起来的画家,但是他的创作已经开始了新的阶段。他往往突出对象的主要特征,甚至强调模特固有的。但又是偶然表现出来的姿态、手势,并大大强调了轮廓线的作用。他早期的肖像作品《少女与桃》(1887)和《阳光下的少女》(1888)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创作繁荣期推出的杰作有帕尔玛洛娃像》(1905)、《大企业家戈里施曼》(1911)、《彼得大帝》等。

这个时期另一位大艺术家伏卢贝尔(1856—1910)的创作呈现比较复杂的艺术现象。伏卢贝尔在美术学院学习时,曾是着名美术教育家契斯恰柯夫的优等生。1884年他经学校推荐,到基里洛夫斯基教堂参加壁画修复工作,从此他便没有再返回学院。他被修复壁画的工作所吸引,为此专门赴意大利去研究纪念碑式壁画。他在教堂完成了150块破损壁画的修复任务,证明他是一位有才能的纪念碑画家。他的架上绘画有《西班牙》(1894)、《天鹅公主》(1900)、《天魔》(1890)等等。伏卢贝尔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其创作倾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现代派艺术。世纪之交,现代派艺术在俄国找到了自己的信徒。

现代派艺术潮流:《艺术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俄国非现实主义艺术的兴起,随后形式更为激进,反传统倾向更为明显的现代派艺术最终出现在俄国画坛。20世纪初,宣传西欧现代派艺术的刊物《金羊毛》(1906)、前卫艺术社团“青玫瑰”(1907)、“红方块王子”(1910)相继问世。接着,法国的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英国、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被大量介绍到俄国,同时又有更多的俄国艺术家赴西欧了解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等艺术动向。俄国的一些收藏家们这时也把法国现代派艺术品列入他们的收藏计划。

与俄国18世纪效仿西欧艺术的情况不同,俄国的现代派艺术既有向西欧现代派艺术学习的成分,也有它独立扩展的方面。具体地说,它不仅率先展开对抽象主义艺术的探索和实践,而且产生了像康定斯基(1866—1944)、马列维奇(1875—1935)、夏加尔(1887—1985)这样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现代派艺术家。夏加尔的创作一般被认为预示着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出现,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则属于抽象主义绘画的先驱。

俄国现代派艺术的早期成就以“辐射主义”绘画为代表,它是画家拉里奥诺夫(1881—1964)和冈查洛娃(1881—1962)于1912年首创的。从强调画面形象的动感及线条向四外辐射的特点来看,“辐射主义”绘画同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画派有观念上的联系。然而俄国画家似乎走得更远,他们笔下的某些作品已初具抽象画的性质。作为对“辐射主义”绘画的响应,马列维奇在1915年推出所谓“至上主义”绘画。据马列维奇自己解释:至上主义就是在绘画中纯粹的感觉和感情至高无上的意思。“至上主义”极端排斥附加给绘画的非美学成分,因此“至上主义”作品通常把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案作为它的表现对象。

在雕刻领域,俄国现代派艺术潮流造就出全面否定传统风格的“构成派”。这一流派反对艺术摹仿其他事物,认为雕刻应该具有自由形态,它不但要表达空间含义,还要反映时间因素。根据这些原则,雕刻在形式、材料、造型技术方面也就不存在任何限制了,它既可以做成悬挂物或牵拉结构,也可以利用动力使之活动。“构成派”的一些观念与注重产品功能的工业设计思想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它后来对实用美术、工业设计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构成派”雕刻家主要以塔特林(1885—1953)佩夫兹纳(1885—1953)、加博(1890—1977)为代表。“构成派”艺术在俄国大约活跃了三四年时间,本世纪2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包括“构成派”在内的俄国现代派艺术受到排斥,于是俄国现代派艺术的经验和前途随着迁居西欧的艺术家而转移到新兴的苏联之外。

‘柒’ 立体构成的起源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
但是“构成主义”中的“构成”一词与我们要谈的“构成”有很大区别。构成”的源流,首先是来自20世纪初在前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包豪斯”(Bauhaus)设计师20世纪着名的设计学院,从成立到被迫关闭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却培养出了一批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领先的人才,崭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为现代设计地发源的。
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捌’ 平面构成的发展史

作为现代设计广为使用的术语“平面构成”一词的来源与本纪初发生于俄国的前卫艺术运动和构成主义有关.但是与平面构成最有直接关系,并确定其内涵的应该是德国国立魏玛建筑学校(包浩斯)的一门设计基础课,叫做gostaitung(日语译作“构成”,即包浩斯构成),它的研究范围是造型和色彩的基础知识,其特点是融合了当时各前卫艺术运动的成果和设计艺术的精神,所用方法也一反以往艺术设计中的自然形态、几何形态.而非常重视运用不同材质所能反映出来的特点.“包浩斯构成”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虽然得到了修正与完善,但就其本质,始终没有脱离最初的宗旨,从目前国内外现代艺术设计来看,它的影响力仍然十分显着.
本世纪中叶,包浩斯的设计艺术及体系传入了东方,日本在结合工业设计的应用中,将“构成”由原来的造型、色彩进行分解,形成了相互连贯,各自独立的三门专业,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70年代末构成艺术由香港传入我国,80年代被我国部分高等美术院接受,并被列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一时期称之为构成艺术的引入时期.构成艺术的引入,无疑地要打破以往我国传统图案设计方法,在设计及形象思维方法方面,产生新的波动,给设计形式带来了新的生机.80年代也是构成处于相互借鉴,百家争鸣,各存己见的争议、探讨时期.
在现代设计中只表现功能和技术上的要求是不够的.仅仅局限于表现自己的意图和形象、内容也是不足的,现代设计还需要另一层含义:(1)独特的构思;(2)新颖的创意;(3)形态的合理组合;(4)形式美的构成规律.因此,这些非技术、非功能性的对形体的认识,各种形体的性质给人视觉的感应,形与形可能出现的构成方式的研究,就成为了平面构成研究的主要方向.这些基础性的认识是从事设计和艺术创作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平面构成是从事设计和艺术活动的一个出发点.它可以加强对形体敏锐的感觉力,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表现事物的能力.可以培养对形体构成规律的系统研究,可以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强化思维设计,
平面构成属于基础训练的范围,它只是设计和艺术创作的开端.它的内容一般限定在形体的广泛性和普通性规律的研究上,而不受内容与工艺等具体条件的制约,这可以说是平面构成生存的特点,也是与图案的不同之处,只有不受工艺应用及功能的制约,它才能摆脱约束.因此平面构成不但在设计思维上,具有融合时代的新潮性,而且在选材上还具有多样性.此文在形的选择方面具有广泛性与自由性以及组织形式的多变性等特点.

3 图案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玖’ 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

‘拾’ 急需。急需。急需。哪位大侠知道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具体内容。。老师要周六交论文我还什么都没写呢

俄国构成主义(The Russian Constructivism):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编辑本段背景与内容俄国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G.Julier, 1993:56)。对于激进的俄国艺术家而言,十月革命引进根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是对于旧秩序的终结。这个革命被视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一大胜利。革命之后 ,大环境提供了信奉文化革命和进步的观念的构成主义在艺术、建筑学、和设计实践的机会。构成主义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的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为“设计师Designers”。但是这是以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语句所言,事实上,在当时“设计Design”的观念仍未成形,当今所谓的设计的意义并未充分浮现,因而他们采取不同的说法:“生产艺术Proction Art”。俄国构成主义者高举着反艺术的立场,避开传统艺术材料,例如油画\颜料、画布,和革命前的图像。因此,艺术品可能来自于现成物,例如:林材,金属,照片,或者纸。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在所有领域的文化活动,从平面设计到电影和剧场,他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结合不同的元素以构筑新的现实。虽然所有的前卫俄国艺术家有着共同的热情,但是他们对于新共产主义社会里的艺术家和艺术的角色却有不同的观点。在革命后早期,他们充满热情的辩论,刺激出构成主义的不同的意识型态。在一方面是“纯粹主义者”的马勒维其(Malevich),康丁斯基(Kandinsky),和佩夫思那(Pevsner)兄弟。他们争辩说艺术基本上是一个精神上活动,它的工作是为了要整理出人对世界的洞察。尤其是马勒维其,他宣称工业设 计不可避免地取决于抽象性的创造。而且它是“个二手(再造)活动,它取汲于对当代环境的研究而将之理想化的描绘出来。” 对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因为这些艺术家不认同产品主义者的观点,这种主张导引出与社会的真实生活脱节。相对于“纯粹主义者”的观点,是塔特林(Tatlin)和热切的共产主义者罗钦可(Rodchenko) ,他们坚持艺术家必须成为技术纯熟的工匠,他必须学习用现代工业生产的工具和材料,提供他的热情与能力,直接为无产阶级的最大利益 服务。这些“艺术家/工程师”必须为生活本身带来和谐,把工作转变成艺术,将艺术转变成工作。这边的论点成为构成主义的主流。编辑本段政治动机与风格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和文化的理论决定了构成主义的内容。这些论述围绕在政治动机与风格。构成主义者认为:所有艺术家应该“进入工厂,在那里才有真实的生命。”艺术同时也将为构筑新社会而服务。因此,传统提供愉悦经验的艺术概念必须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生产和工业,这与新社会和新政治秩序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清楚的政治动力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例如塔特林为某类型的热炉发明和建造不同的设计,意图以消耗最小量的燃料而输出最大的热值。而热炉在当时普遍贫困的民间是非常普遍的用品,甚至有人拆掉家具充当燃料。马克思主义意识型态在设计上的另一个展现是罗钦可的“工人俱乐部The Workers' Club”,在1925年的巴黎艺术与工业国际博览会的俄国馆中展出。这是最早的构成主义者室内环境设计的尝试之一。工人的俱乐部的概念在二十年代出现了,作为“共产主义生活模式的中心”,不只是要提供一个政治活动的空间,它也必须提供娱乐和休闲。如果可以的话,俱乐部必须展现出新生活将会如何。依照罗钦可的意识型态概念,俱乐部应该是构成主义设计原则的实务示范。俱乐部设计的规划原则和家俱设计有着经济性的考量:让楼板和空间发挥最大的用途,它涉及如何让木制家俱达到使用上的简易性、制作上标准化、能够有弹性的容易扩展。实务上设计出许多可折迭的部件,当不使用时容易移走和储存。例如讲坛,折迭屏幕,展示板和长凳。为顾及各种类型的活动和俱乐部的所有活动,俱乐部摆设了桌椅、书与期刊的柜子、当代文学的储存空间、海报展示窗、地图和报纸、和“列宁角落”。为了交谈、会议、与简报,设计了演说者的讲坛,以及电影与幻灯片的活动屏幕。至于风格部分,李思兹基 ( EL Lissitzky ) 对大量生产产品的布尔乔亚式设计发出谴责:因为当时的设计只是把古典式样、歌德式样、或洛可可式样的造形包覆于产品。他指出:艺术家不需要的是所谓外在的唯美、艺术性的流行,而需要的是对风格的根本有着深一层的了解 (C.Loddor, 1983:155~157)。他透过检查一系列的物质,对基本风格得出如下结论:不细节雕琢、是诚实的。重视整体、是精确的。不是来自于黔驴技穷的形式或者虚构的幻想,而是简洁中的丰富性。整体或细节上,能由圆与直线所构成、是几何学的。是由双手借助现代机器所打造的、是工业的。基于上述的特质,对于家俱设计得出如下结论:它包含了对结构、体积, 体积的结合和空间的轮廓、尺度、比例、模块和节奏的表达。在艺术的检验、材料的本质、与材质色彩之下,这些原素最终的基本仍在于:机能。透过如此的方法,设计师能便能生产出传达新苏联生活的产品。充分执行这个设计原则的最好例子就是罗钦可的工人俱乐部内的家俱设计。他的家俱是由严谨的欧几里德几何学形式的直角直线组合而成,而且诚实地对待材料的使用。开放式的骨架—明显地使得重量减轻,更容易去折迭。家俱全由木头制造,形式简单,因而才能在遍及全苏联的低技术的小工厂中生产,而且不需要昂贵的大量生产线。这些考量充分反映了以下几点:结构的重思考、严格地注重材料使用的经济性、使用上与生产时的功能考量、精巧的节省空间的设计。家俱涂上了四个颜色:白、红、灰、黑,这种搭配似乎成为结构主义的标准色。编辑本段构成主义的问题与其没落李思兹基在1940年回顾自己的设计活动,批评自己和其它的艺术家对于家俱设计的问题太过理论化。假如确实花费了钱,却是在演讲与设计活动中,而非打造模型之上。他们忽略实务上的生产与制造,忽视了木工的实际现实 (C.Loddor, 1983:155~157)。结构主义者产出许多计划、构想图、和模型,然而,这些从未真正大量生产出来,甚至罗钦可的工人的俱乐部也一样。在俄国的工业设计里,他们从未实践彻底贡献新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讽刺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出结构主义的出现,但是共产党严格实施马克思主义却导致结构主义的结束。保达诺夫(Bogdanov),无产阶级运动的主要理论家,宣称无产者艺术家是独立的个体,独立于党的领导之外。但是,这种意识型态的思想被列宁所否决,列宁坚持所有组织都应该置于党中央的管理之下,而且如此的控制也能避免行成新的独立、没有生产力的艺术家阶级。由于冲突不断,在俄国的平面艺术里,由社会写实主义逐步地取代了结构主义。最后在1932年,官方决定:社会写实艺术为唯一合法的风格。保达诺夫宣称:无产阶级必须有自己的阶级艺术,以组织用于社会主义斗争的力量。矛盾的是,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主义者创作了许多艺术,由于作品的抽象,而无法被工人不能理解、欣赏。即使工人的俱乐部中的家俱,所谓的严谨的欧几里德几何线条与诚实材料,看来都对无产阶级太抽象了。最后,纯粹的视觉形式被痛斥为 "颓废的形式主义" 和 "脱离社会现实" 。据报导,列宁曾说这样的艺术无论在思想上或在实践上都是有害的。如此的意识型态和政治因素都导致构成主义的结束。这其中与受其影响的包浩斯的矛盾有异曲同工之妙。包浩斯的原本目的在于创造服务社会大多数一般人民的产品,但由于其造型的抽象以及其艺术性,却造成他的售价高昂,无法为大众接受,反而成为资本家展现财富的收藏。编辑本段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塔特林的第三国际塔方案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起,维斯宁三兄弟分别在莫斯科技术学校、莫斯科高等技术学院和莫斯科建筑学院任教。B.A.维斯宁曾任全苏建筑师协会第一任主席和苏联建筑科学院第一任院长。维斯宁兄弟的建筑创作活动开始于十月革命前。在府?⒁?械让裼媒ㄖ?校??遣捎枚砺匏构诺渲饕宸绺瘢??诠ひ到ㄖ?性虿捎檬视Ω纸罨炷?量蚣芙峁购颓嶂是降募蚪喾绺瘛?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他们是构成主义建筑派的代表,对苏联建筑的现代化起了积极作用,也同西欧的现代主义建筑互有影响。A.A.维斯宁领导构成主义建筑师组织"现代建筑师联盟"(OCA,1925~1930)。构成主义者倡导把生活环境建成铸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模子,主张用现代的物质和技术手段解决现代生活对建筑提出来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主张用工业化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建造。维斯宁兄弟提倡建筑设计的"功能方法",即"把目的、手段和建筑形象统一起来,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不使它们互相矛盾的方法"。所谓内容,就是建筑物里面进行着的功能过程和思想、感情的总和;"新生活要求新的造型,这种造型只能求助于新材料和新技术"。所谓"新生活",就是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生活。维斯宁兄弟认为工业建筑和大规模建造的工人住宅是社会主义时代建筑的主要任务。他们从事城市和工人村的规划时,把它们当作具有劳动、教育、居?⑽幕?槔值裙δ艿淖酆咸澹?教钟欣?谂嘌?嗣羌?寰?竦墓?沧≌?沃啤K?巧杓屏瞬簧傥幕??途绯 ?维斯宁兄弟的主要建筑作品有:沙土尔水电站(1919),莫斯科无产阶级区文化宫(1931年设计,局部建成)和第聂伯水电站1929年开始建造),主持规划水电站旁的扎波罗热城(1929~1931)。他们1923年设计的莫斯科劳动宫是构成主义建筑早期的代表作,按照功能安排内部空间,外部形体则是它的直接表现,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建筑构图。利用框架结构提供的可能性,内部空间开畅流动,大小两个观众厅之间用活动隔断,可分可合。哈尔科夫群众性音乐剧场的观众厅跟莫斯科劳动宫的一样,只有池座和散座,不设楼层和包厢,旨在表现平等一致的民主精神。舞台跟观众厅连成一片,适合群众性的盛大演出,机械化水平很高,可适应多种变化。第聂伯水电站给工人创造了良好的劳动环境,形象洗练。旁边的扎波罗热城,一方面采用标准设计,推广工业化施工,另一方面注意城市面貌的多样性,以大面积的绿化、完善的生活设施和新的布局形式设计住宅区。它和水电站一起,是苏联早期建设的一项代表性成就。后期活动 从1932年的莫斯科苏维埃宫设计竞赛开始,苏联把大型公共建筑物首先当作艺术纪念碑并且特别强调古典遗产的继承。一般民用建筑也纷纷效法。构成主义建筑和整个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受到猛烈批判。维斯宁兄弟坚持认为:"古典形式的语言是过去了的语言,尽管它们以前是完美的,但它们不能表现今天。"他们继续用"功能方法"设计公共建筑,但大都没有建造。在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前期约10年时间里,B.A.维斯宁任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建筑管理局总建筑师,直接领导了大量工业中心的城市规划和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设计工作。从1936年起,他再度担任苏联建筑科学院院长,致力于组织建设和学术建设。在卫国战争时期,他领导建筑科学院从事后方建设工作,研究地方材料、轻质结构、简易房屋等。战后,为遭受战争毁坏的地区做城市规划工作,推行工业化的施工方法。维斯宁三兄弟都曾获红旗勋章;B.A.维斯宁还获得列宁勋章。编辑本段构成主义的起源乔治·瑞克在俄罗斯,立体主义的绘画和雕塑的突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1914年马利奈蒂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给未来主义讲演时做的宣言。另一部分来自于康定斯基所着的《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写于1910年在德国完成,1912年部分翻译成俄文。俄罗斯艺术家就此完成了步入完全的非客观世界的所有前期准备。1913年,塔特林在莫斯科制作并展出了构成作品《悬挂的木与铁的形体》,波丘尼曾画过类似的东西。同时,塔特林杜撰了“构成主义”一词。作品和词都源于拼贴向三维的发展,因为塔特林曾在巴黎参观过毕加索的工作室。毕加索致力于立体主义时偶尔也接触一下没有主题的艺术。使用术语“非客观主义”的是罗德琴柯,他是塔特林的同事。他用圈和直线组成一幅作品,不过,只能算是对欧几里得几何构成的模仿。1913年的军械库现代艺术展轰动了整个纽约。马列维奇为一个未来主义戏剧设计的布景上,只画了一个黑和白的方块。他又用铅笔色块继续这样的创作,后来的一张涂得满满的作品被放在莫斯科“标耙”展上展出。同时,马列维奇把“至上主义”公式化,就像他后来写的:“极力解放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他表达对未来主义的感激之情:“我们时代对和谐的表达……已指向了抽象艺术,把所有的现象和相关问题归结为一种新的文化——‘非客观至上主义’”。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简单的形式作画,马列维奇在几个月后投入了一个彻底非客观艺术怀抱之中。年龄稍长,神秘莫测的蒙德里安花了好几年时间才跨跃这一步骤。至上主义是非客观、非社会、非功利的。马列维奇“把整个画面都压缩进了白画布上的一个黑色方块之中。”他说:“我感觉只有黑夜属于我,它是我想象的新的艺术,我称之为至上主义……。至上主义的方块……可以比拟为原始人的符号。他们并不想制造装饰,而是想表达和谐感。”他认为艺术优于宗教,至上主义是艺术中最具灵性和纯粹的形式。另外,他相信,其中最为纯粹的范例就是用铅笔涂的方块。“对至上主义来说,客观世界的可视现象的自身是没有意义的;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此,与具体环境关系不大,至上主义不研究也不接触它,他们只*感觉。”尽管这些叙述有巨大影响力,但马列维奇还是承认自己感觉到“当我想离开自己生活过、工作过并且曾信以为真的理想世界之时,恐惧就会降临。但自由的非客观世界的幸福感带着我进入了除感觉之外一无所有的‘沙漠’,感觉成了我生命的内容。我所展出的‘空方块’都具有这种非客观的感觉。”像柏拉图一样,他认为知觉的世界是虚幻的,真实还很遥远。他的几何构想,包括《白方块上的白》(1918),蕴含着当时最纯粹非客观表述。他把自己的至上主义定义为:①所有现象的普遍性;②“至上主义者的直线(动态特征)”;③“平面图上的动态至上主义”;④“空间静态的至上主义——抽象建筑(带有额外的至上主义方块因素)……一种在画布上的塑造感可以被带到空间中去”;⑤“(黑)方块=感觉,白底=不存在感觉”。马列维奇的艺术和理论上的冲突很快就出现了。1917年,嘉博在出国三年后又回到俄罗斯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过,他发现在莫斯科的先锋派之中至上主义毫无疑问是占统治地位的艺术哲学。尽管是个俄国人,命运决定他是作为一个抽象画家而着名,但康定斯基并没有直接卷入这些莫斯科的经历之中。这些年里,他几乎都在国外,但他的《论艺术的精神》已经被广泛阅读,它的“内在需要”的教条已经引导他的同胞为非客观艺术尽更大的努力。内部需求起源于三个因素①作为创造者,每一个艺术家内心都有要表达的东西……;②每一个艺术家童年的时候都有表达童心的愿望……;③每一个服务于艺术的艺术家,必须从心理需求的视角为艺术的缘由奉献自己,不会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艺术家表达需求时可以用任何形式,他的内部冲动必须找到恰当的外部形式。早在1908年,康定斯基就显然预想到了抽象艺术。在他的自传《Ruckblick》中,叙述自己曾在傍晚回到画室,意想不到地看见画架上陌生但美丽的画面。“这张画缺少所有的内容,描绘无法名状的东西,完全由亮丽的色块构成……。我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客观,对客观的描述,是我的画面容纳不了的,对客观的描绘实际上对画面是有害的。”他后来知道是自己把自己的一张画作放倒了。对康定斯基来说,三角形有其“特殊的精神芳香”,“一个圆圈上的三角形的锐角的冲力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比米开朗基罗绘画中上帝的手指及亚当的手指的力量?薄?921年,他回国后一段时间的作品显示出他早期影响下的痕迹。但是最终,他接受的构成主义因素,要比他给予它的更多。他的诗化自然塑造了充满情感和象征主义艺术,这些后来至少在原则上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基础,它是与构成主义对立的。康定斯基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纯”艺术形式的观念从几个方面展现。塞尚在写实艺术中提供给立体主义者的几何基础,虽然伟大的作品依旧来自于它,但作为一种理论,很快就湮灭了。一种非客观艺术的清晰,持久的理论根基将要在俄国宣布,而后在1914——1918年的战争及其后的革命中显现。革命之后到1920年,在莫斯科艺术家的界线明确了。虽然有不少议论,但关于艺术的方案和哲学的讨论非常开放。一种观点认为,工作的艺术将服务于大众,应该所有人能够领会,应该使用工业材料和技术。这种意见被塔特林、罗德琴柯及后来的李西茨基所推动。1919年李西茨基曾会见过马列维奇,但第二年又转向了“客观”意识。在嘉博的眼里,塔特林算不上思想家;他既没有构成作品的思想背景,也没有相应的训练;不过,他进行实验,显得并不愚笨,技术上也是一致的。佩夫妻斯奈尔在1956年的一次采访中回忆:尽管他有大套的功利主义理论,塔特林还是从来没有做出一个能够衽的设计。不过,塔特林和他的助手成功地把他们的美学的观念紧密地与马克思主义相连,以至于抨击他们如同抨击教理。实际上,塔特林的官方地位是至高的,以至于被赋予设计巨大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的使命。另一种观点是那些在思想观念上把非客观艺术看作纯粹的自由诗,这是马列维奇表现出来的。1915年,他曾出版了《至上主义宣言》,他已经声名在外(已参与蓝骑士派在慕尼黑的展览),正在描绘着世界上未曾见过的如此简捷的方块。支持他的是佩夫斯奈尔兄弟,在此时,从战时的流亡回到了俄国。1917年,当他们到达莫斯科的时候,佩夫斯奈尔·瑙姆改称自己为嘉博,就是他,于1920年作了精神饱满的宣言:“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实现恰是我们的描绘与塑造艺术的唯一目的……。我们构造自己的作品就象宇宙自身的构造,象工程师建造自己的桥梁一样。……在创造事物时我们摒弃……所有偶然的和局部的,只留下其中力的永恒节奏。”这是嘉博写的《现实主义宣言》的一部分,由佩夫斯奈尔签名,在第一次政治革命高涨和国内战争期间,它被贴到了莫斯科的墙上。它明确地划定了外延,指出了非客观艺术的可能性,它适应于雕塑远甚于绘画,如此单纯,以至于它的教条对以后的两代人依然有用。他规定的传统和义务,目前的一代艺术家仍然继续发扬。这篇宣言的标题带有歧义,把当时的苏维埃文化官员引入了歧途,官员们允许把宣言印在匮乏的纸张上,只因为这是现实主义的。事实上,它是构成主义的宣言,这个词被用在了正文当中。“现实主义”在俄语中是一个重要的词,大概源于法语“realiser”,有“实现”的意思。嘉博说,他知道什么是能够触摸和感觉的东西,什么是物质的,这是与马列维奇的形而上思想相反的。“我们都把自己叫做构造者……,我们把雕塑在空间中构建,而不是通过雕和塑……,我们一直都在使用‘现实主义’一词,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表现了新的现实。”嘉博曾一直怀疑既成价值,1910年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当他留学慕尼黑学习工程的时候,这种兴趣也一直相伴于他。1912年,嘉博学习了沃尔夫林的艺术史课程,在他的触动下,嘉博满怀神秘与饥渴进行了到意大利的旅行,1914年,又回到了家里,当讨论艺术时他的兴趣、知识、创造性给家人极深的印象。嘉博很熟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认为它们都不是未来的风格。他曾于1913年在慕尼黑于青骑士派接触过。1912年,拉里昂诺夫、冈查洛娃、马列维奇曾与这个团体一起粉过展览。但嘉博1917年回到俄罗斯前,没见到过康定斯基。1913年,他就阅读过《论艺术的精神》,并不同意康定斯基所写的用声音作色彩的鉴别的所有理论,虽然他喜欢康定斯基的思想和沃尔格的那些论述,这些论述就是康定斯基在《抽象与移情》里叙述的许多东西。

阅读全文

与构成艺术源于20世纪初哪个国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9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7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3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1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3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3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8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7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8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