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茶道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两种
早上好!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贰’ 明清茶是什么茶
明清茶文化
明清茶文化,特指中国明代和清代时期的茶文化。
这一时期,中国茶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唐宋茶业的辉煌,主要是现在茶学的深入及茶叶加工,特别是贡茶,加工技术技术的精深。而明清时期,这种传统的茶学、茶业及至茶文化,因为经过宋元的社会动荡,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中文名
明清茶文化
属于
茶文化
时期
清代和明代
地点
中国
特点
茶类新发展
宋元时期,除贡茶仍然采用团饼茶外,散茶在民间俗饮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普及。但明朝初期,贡茶仍然采用福建的团饼,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进贡团饼茶太"重劳民力",决意改制,下令罢造"龙团",改进芽茶。
明太祖的诏令,在客观上,对进一步破除团饼茶的传统束缚,促进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明朝茶业在技术革新、各种茶类的全面发展以及名茶的繁多上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
技术不断完善
据有关资料显示,明清时期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少新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有如明末清初方以智《物理小识》中记到"种以多子,稍长即移"。说明在明朝,有的地方除了直播以外,还采用了育苗移栽的方法。到康熙年间的《连阳八排风土记》中,已有茶树插枝繁殖技术
此外,在清代闽北一带,对一些名贵的优良茶树品种,还开始采用了压条繁殖的方法。
在茶园管理方面,明清时期在耕作施肥,种植要求上更加精细,在抑制杂草生长上和茶园间种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在掌握茶树生物学特性和茶叶采摘等方面,在明清时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从制茶技术看,元代《王祯农书》所载的蒸青技术,虽已完整,但尚粗略,明代时,制茶炒青技术发展逐渐超过了蒸青方法。
品类多样化
由于工艺技术的改进,各地名茶的发展也很快,品类日见繁多。
宋代时的知名散茶寥寥无几,文献中提及的只有日注、双井、顾渚等几种。但是,到了明代,仅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一书中辑录的"今茶名"就有97种之多,绝大多数属散茶。
明清两朝在散茶,叶茶发展的同时,其它茶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包括黑茶、花茶、青茶和红茶等。
青茶,也称乌龙茶,是明清时首先创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类。
红茶创始年代和青茶一样,也无从查考,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其名最先见之于明代中叶的《多能鄙事》一书。
到了清代以后,随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在福建地区,还形成了工夫小种、白毫、紫毫、选芽、漳芽、兰香和清香等许多名品。
评价
由于茶类和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明清茶叶生产方式和茶叶饮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冲泡方法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及茶馆的普及性。
品饮艺术
明清时期品茶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饮茶艺术性的追求。
明代兴起的饮茶冲瀹法,是基于散茶的兴起,散茶容易冲泡,冲饮方便,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
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明人饮茶艺术性,还表现在追求饮茶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当时对饮茶的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说,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静的山林、俭朴的柴房、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
器具之美
明代散茶的兴起,引起冲泡法的改变,原来唐宋模式的茶具也不再适且了。茶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百姓茶饮生活中,茶盏也由黑釉瓷变成了白瓷和青花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茶的色彩。
除白瓷和青瓷外,明代最为突出的茶具是宜兴的紫砂壶。紫砂茶具不仅因为瀹饮法而兴盛,其形制和材质,更迎合了当时社会所追求的平淡、端庄、质朴、自然、温厚、闲雅等的精神需要。
紫砂壶的制造出现了许多名家,如时大彬、陈远鸣等,并形成了一定的流派,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因而说,紫砂艺术的兴起,也是明代茶叶文化的一个丰硕果实。
清代以来,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盛行工夫茶,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如铫,是煎水用的水壶,以粤东白泥铫为主,小口瓮腹;茶炉,由细白泥制成,截筒形,高一尺二、三寸;茶壶,以紫砂陶为佳,其形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以受水半斤,茶盏、茶盘多为青花瓷或白瓷,茶盏小如核桃,薄如蛋壳,甚为精美。
茶馆普及
明清之际,特别是清代,中国的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据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已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在乡镇茶馆的发达也不亚于大城市,如江苏、浙江一带,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
茶馆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很引人注目的内容,清代茶馆的经营和功能特色有以下几种:饮茶场所,点心饮食兼饮茶,听书场所。
除了上面几种情况外,茶馆有时还兼赌博场所,尤其是江南集镇上,这种现象很多。再者,茶馆有时也充当"纠纷裁判场所"。"吃讲茶",邻里乡间发生了各种纠纷后,双方常常邀上主持公道的长者或中间人,至茶馆去评理以求圆满解决。如调解不成,也会有碗盏横飞,大打出手的时候,茶馆也会因此而面目全非。
‘叁’ 茶道是什么
茶道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语:tea ceremony)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肆’ 2014初级茶艺理论知识带答案的
1、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始于_A_。
A.《诗经》 B.《茶经》 C.《神农本草经》 D.《史记》
2、基本茶类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_B_和黑茶六类。
A.花茶 B.黄茶 C.青茶 D.春茶
3、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半发酵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_C_。
A.广西 B.江西 C.台湾 D.海南
4、中国士大夫、文人画家,以茶会友,以茶论文,以茶抒怀遣兴,茶与墨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茶墨俱香”的典故与下列哪位文人有关?_D_
A.唐寅 B.赵孟頫 C.文征明 D.苏轼
5、茶叶中含有大量丰富的维生素,所以饮茶有很好的明目作用,特别是_D_。
A.红茶 B.花茶 C.黑茶 D.绿茶
6、饮茶可以延年益寿,解渴提神,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饮茶的益处。_D_
A.防蛀牙 B.抗原子辐射 C.治坏血病 D.治疗颈椎病
7、世界上第一部茶网络全书是_D_。
A.《诗经》 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 D.《茶经》
8、我国五大名泉有中冷泉、趵突泉、惠山泉、虎跑泉和_A_。
A.观音泉 B.玉泉 C.崂山泉 D.谷帘泉
9、“字依壶传,壶随字贵“。文人_C_在紫砂壶上开创题刻后,一直流传下来,后来紫砂艺人中出现了专门刻字的分工。
A.郑板桥 B.任伯年 C.陈鸿寿 D.董其昌
10、“从来佳茗似佳人”是我国古代哪位着名诗人的名句?_C_
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李清照
11、我国历史上“不可一日无茶”的君主是_B_。
A.朱元璋 B.干隆帝 C.李煜 D.康熙帝
12、茶树属于什么植物?_B_
A.单子叶植物 B.双子叶植物 C.既是单子叶又是双子叶植物
13、茶原产自哪里?_B_
A.浙江 B.云贵川地区 C.北京 D.内蒙古
14、茶的故乡——世界上最早利用和种植茶的国家是_D_。
A.日本 B.韩国 C.英国 D.中国
15、绿茶的制作步骤有几个?_B_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红茶属于什么茶?_C_
A.不发酵茶 B.半发酵茶 C.完全发酵茶 D.微发酵茶
17、下列哪种茶不属于绿茶?_D_
A.西湖龙井 B.南安石亭绿 C.眉茶 D.海马宫茶
18、下面哪种茶不属于萎凋茶?_B_
A.白茶 B.黑茶 C.红茶 D.乌龙茶
19、斟茶时杯中茶汤应为几分满? _C_
A.5、6分满 B.6、7分满 C.7、8分满 D.全满
20、下面哪一个不是杯托类型?_D_
A.碗形 B.高脚形 C.盘形 D.圆形
21、《茶经》的作者是_C_。
A.张又新 B.李时珍 C.陆羽 D.震钧
22、蔡襄的着作是_A_。
A.《茶录》 B.《煎茶水记》 C.《制茶新谱》 D. 《大观茶论》
2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云南重要的产茶区?_A_
A.滇北 B.滇南 C.滇东 D.滇西
24、点茶是哪个朝代的饮茶方式?_B_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5、准妈妈不宜喝什么茶?_A_
A.绿茶 B.黑茶 C.黄茶 D.红茶
26、下列哪种茶的发酵程度最低? _A_
A.白茶 B.黑茶 C.红茶 D.茉莉花茶
27、被尊称为茶圣的是_A_。
A.陆羽 B.皎然 C.苏轼 D.卢仝
28、中国古代文人常将茶比作哪一种情操的象征?_A_
A.清廉高洁 B.虚心好学 C.傲然正气 D.坚贞不屈
29、《七碗茶诗》的作者是_D_。
A.陆游 B.苏轼 C.白居易 D.卢仝
30、西湖龙井产于哪里?_A_
A.浙江 B.湖南 C.福建 D.云南
31、碧螺春的外形是_A_。
A.卷曲形 B.针形 C.直条形 D.花形
32、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思想是_A_。
A.和 B.静 C.清 D.廉
33、生活中有一些被人们习惯称为“茶”的茶类,应统称为代茶类。下列哪种茶不属于代茶类?_D_
A.菊花 B.苦丁茶 C.苦荞 D.茉莉银针
34、茶具按功能可分为主茶具和辅助用品,以下属于主茶具的一组是_D_。
A.茶壶、茶盘 B.茶船、茶盘 C.茶杯、茶盘 D.茶壶、茶蛊
35、“茶”字在以下哪个朝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_B_
A.汉代 B.唐朝 C.元朝 D.南北朝
36、陆羽编着的《茶经》诞生于哪个朝代?_A_
A.唐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37、普洱茶制作的步骤依次是_D_。
A.杀青、晒干、揉捻 B.揉捻、杀青、晒干
C.晒干、揉捻、晒青 D.杀青、揉捻、晒干
38、以下哪种茶是世界茶叶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茶类?_C_
A.绿茶 B.普洱茶 C.红茶 D.铁观音
39、以下哪种茶自古以来一直被用作“药茶”?_D_
A.红茶 B.黑茶 C.绿茶 D.白茶
40、以下哪个茶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_D_
A.华南茶区 B.江南茶区 C.江北茶区 D.西南茶区
4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饮茶习惯,其中酥油茶是( B )的饮茶习俗。
A、维族 B、藏族 C、蒙族 D、回族
42、我国发行的第一套茶文化邮票上的古茶树是在( D )
A、四川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云南省
43、“安吉白茶”属于哪一类茶?( B)
A、青茶 B、绿茶 C、红茶 D、白茶
44、陆羽所着的《茶经》中,有专门关于泡茶用水的论述,书中认为最宜泡茶的水是( A)
A、泉水 B、井水 C、江水 D、河水
45、 紫砂壶起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 B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46、下列茶叶中,存放时间越长,品质越好的是:( C )
A、太平猴魁 B、六安瓜片 C、普洱茶
47、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 B)A、日本 B、中国 C、印度
48、清代出现( A )品饮艺术。
A.乌龙功夫茶 B.白族三道茶 C.宁红太子茶 D.云南普洱茶
49、茶道精神是( C )的核心。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50、雅志、敬客、行道是( A )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砚文化
51、茶树性喜温暖( B )通气,通常气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最适宜生长。
A.干燥的环境 B.湿润的环境 C.避光的环境 D.阴冷的环境
52、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 D )土壤中生长,以酸碱度PH值在4.5度到5.5度之间为佳。
A.中性 B.酸性 C.偏酸性 D.微酸性
53、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 A )。
A.《神农本草》 B.《大观茶论》 C.《茶经》 D.《茶录》
54、广义茶文化的含义是( A )。
A. 茶叶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B. 茶叶的物质及经济价值关系
C.茶叶艺术 D.茶叶经销
55、泡茶和饮茶是( C )的主要内容。
A.茶道 B. 茶仪 C. 茶艺 D.茶宴
56、红茶道发酵度是( D ),其叶色深红,茶汤呈朱红色。
A.0% B. 30% C. 50% D.100%
57、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过长,含水量过高,高温和(D)。
A.无光照射 B. 灯光照射 C. 漫射光照射 D.阳光照射
58、(C)又称“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A.兔毫盏 B. 玉书煨 C. 盖碗 D.茶荷
59、(D)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福建德化 B. 湖南长沙 C. 浙江龙泉 D.江西景德镇
60、90摄氏度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B)茶叶。
A.绿茶 B. 红茶 C. 沱茶 D.白茶
61、在冲泡的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环节讲究(A)。
A.不同茶叶品质所需水温不同 B. 不同茶叶外形所需水温不同
C.不同茶叶品种选择不同煮水器皿 D.不同茶叶品种煮水所需时间不同
62、宾客进入茶艺室,茶艺师要笑脸相迎,并致亲切问候,通过(B)和可亲的面容使宾客进门就感到心情舒畅。
A.轻松的音乐 B.美好的语言 C.热情的握手 D.严肃的礼节
63、下列选项中,(D)不符合热情周到服务的要求。
A.宾客低声交谈时,应主动回 B.仔细倾听宾客的要求,必要时向宾客复述一遍
C. 宾客谈话之时,不要侧耳细 D.宾客有事招呼时,要赶紧跑步上前询问
64、冲泡绿茶最好选用( C )进行冲泡。
A、紫砂壶 B、盖碗 C、玻璃杯 D、瓷壶
65、世界三大高香茶是( B )、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季节茶。
A、西湖龙井 B、祁门红茶 C、安溪铁 D、台湾冻顶乌龙
66、.茶叶外形“白毫显露”是( C)的品质特点之一。
A、黄山毛峰 B、西湖龙井 C、碧螺春 D、铁观音
67、( D )是茶叶的一种独特功能。
A、生津止渴 B、健胃消食 C、振奋精神 D、消除电离抗辐射
68、具有“色绿、汤绿、叶绿”三绿特点的是( C)。
A、烘青绿茶 B、炒青绿茶 C、蒸青绿茶 D、晒青绿茶
69.( A)的透气性、吸水性、保温性比较好。
A、紫砂壶 B、盖碗 C、玻璃杯 D、白瓷壶
70、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D)。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71、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 (D)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蜜黄
72、茶褐素是红茶的呈味物质,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主要是使( C )。
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 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C、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D、茶汤发黄,叶底暗褐
73、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净度和内质的( D)来看。
A、汤色 B、叶底 C、品种 D、香气 滋味
74、在茶的冲泡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环节讲究(A)。
A、不同茶叶所需水温不同 B、不同茶叶产地煮水温度不同
C、根据不同的茶具选择不同煮水器皿 D、不同的茶叶加工方法所需时间不同
75、茶叶中含有(C)多种化学成分。
A、100 B、200 C、500 D、1000
76、“红茶”的英文是( B )
A. Red tea, B. Black tea, C. Oolong tea, D. Yellow tea
77、雨花茶是(C)名优绿茶的代表。
A、片形 B、扁平形 C、针形 D、卷曲形
78、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C)的产地。
A、大方茶 B、雨花茶 C、碧螺春 D、绿牡丹
79、武夷岩茶是(A)乌龙茶的代表。
A、闽北 B、闽南 C、台南 D、台北
80、普洱茶主产于(D)省,为非压制的黑茶。
A、海南 B、湖南 C、广西 D、云南
81、“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杯”是(D)必备的“四宝”。
A、四川盖碗茶 B、藏族酥油茶 C、客家擂茶 D、潮汕工夫茶
82、(B)又称“三生汤”,其主要原料是茶叶、生姜、生米。
A、奶茶 B、擂茶 C、竹筒茶 D、酥油茶
83、 (C)是侗族的饮茶习俗。
A、咸奶茶 B、竹筒茶 C、打油茶 D、酥油茶
84、“龙虎斗”是纳西族人治疗(C)的秘方。
A、骨折 B、胃病 C、感冒 D、解暑
85、冲泡杭白菊和枸配绿茶的配料茶,冲泡的水温以(C)为宜。
A、30℃ B、50℃ C、80℃ D、100℃
86、古代文人茶艺的精神是追求“精(D)清和”。
A、真 B、廉 C、美 D、俭
87、红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类,茶叶颜色深褐油亮,茶汤色泽(B)。
A、橙色 B、红亮 C、紫红 D、黄色
88、茶艺演示过程中,茶叶冲泡基本程序是:备器、煮水、备茶、温壶(杯)、置茶、(C)、奉茶、收具。
A、高冲水 B、洗杯 C、冲泡 D、淋壶
89、科学地泡好一杯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D)。
A、茶具、茶叶品种、温壶 B、置茶、温壶、冲泡
C、茶具、壶温、浸泡时间 D、茶叶用量、水温、浸泡时间
90、茶叶中的涩味物质主要是( C )
A.蛋白质 B.粗纤维素 C.茶多酚 D.氨基酸
91、碧螺春的香气特点是(D)。
A、甜醇带蜜糖香 B、甜醇带板栗香 C、鲜嫩带蜜糖香 D、鲜嫩带花果香
92、具有代表性的闽南乌龙茶有(A)、黄金桂、永春佛手、毛蟹等。
A、铁观音 B、大红袍 C、水仙 D、肉桂
93、君山银针属于(C)类。
A、绿茶 B、黑茶 C、黄茶 D、花茶
94、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别是(D)。
A、一苦二回味三甜 B、一甜二苦三回味
C、一甜二回味三苦 D、一苦二甜三回味
95、冲泡调饮红茶的时间一般以(D)分钟为宜。
A、15~20 B、10~15 C、5~10 D、3~5
96、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D)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茶谱》 B、陆羽《茶经》 C、陆羽《茶谱》 D、王褒《僮约》
97、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D)茶叶。
A、白茶 B、花茶 C、沱茶 D、名优绿茶
98、100℃水温对冲泡( D )茶叶最适宜
A、龙井茶 B、碧螺春 C、黄山毛峰 D、铁观音
99、法国人饮用的茶叶及采用的品饮方式因人而异,以饮用(A)的人最多,饮法与英国人类似。
A、红茶 B、绿茶 C、)花茶 D、白茶
网络这边不让写太多,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自己去醉沙堤看下。
‘伍’ 古代都有什么饮茶艺术
道茶礼仪: 第一、茶具一定要洁净,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 第二、取茶叶要用专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锈钢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双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边。敬茶时要用茶托盘,如果没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托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双手捧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差要敬给来宾中的年长者,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第五、浅茶满酒。说的是给客人斟酒要倒满,敬茶只需七八分满。 茶文化: 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 《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古代众多的茶道专着,尽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饮技艺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一切外部表现形式都是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鲜香甘醇”,绝非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国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二)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有条件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讲求水沸适度。(四)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并规定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 茶道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日本茶道 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陆’ 唐煮宋点明泡什么意思
什么是“唐煮宋点明冲泡”
这几天正在看一部小说《茶人三部曲》,书中提到了这个“唐煮宋点明冲泡”。顿生困惑,字面理解为,不同时期饮茶的不同的习惯。也不知道对不对,于是网络一番,
唐煮宋点明冲泡:
(1)唐煮:要喝茶的时候,掰下一块茶饼,先放到火上去烤,直到茶饼被烤成金黄色,然后把茶饼放进石臼里捣成碎末,然后再把茶末用一个小筛子筛一遍,去掉粗糙的茶骨,才放进水里去煮;对于水的质量,火候的把握,也有了很高的要求。
(2)宋点:点茶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烤成金黄色(跟唐代煮茶前烤茶饼相同)。第二步,把茶饼敲碎,碾成极细的茶末,用筛子把茶末筛一遍,去掉粗末,把细末装进茶箩里备用(这一步也跟唐代煮茶前的筛茶相似,但要求茶末更细)。第三步,取一定量的茶末放进黑色的茶碗里,加入少量开水,搅拌调匀,调成膏状。第四步,往茶碗里注入更多的开水,一边注水,一边用一个叫茶筅的特制工具击打或搅拌茶汤,这个过程通常要经过七次注水,每次注水茶筅击打的次数不同,轻重缓急不同,搅拌速度不同,直到把茶汤调至理想状态,非常讲究技巧。
觉得“宋点”很像日本的“抹茶”,而“明冲泡”就是今天我们最常用到的方法,也不知理解的对不对,还请前辈们指教。
‘柒’ 中国古代各朝代餐饮发展分别有什么特点
有巢氏
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燧人氏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伏羲氏
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饮食文化
[2]神农氏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酰(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黄帝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周秦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 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汉代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明清
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捌’ 乌龙茶的品饮艺术起源于哪个朝代
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玖’ 最早出现茶具的朝代
最早出现茶具的朝代为西汉。
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译文:烧水煮茶,分杯陈列。),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9)清代出现什么品饮艺术扩展阅读: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茶树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汉代四川一带的经济已相当繁荣,饮茶在当时的士人生活日益凸现。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酺已盖藏”,明确提到烹茶用的茶具。
紫砂茶具仍是清代茶具的重要分支,经过明代的初步繁荣,清代紫砂茶具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创作高峰。如果说明代紫砂壶尚嫌粗朴的话,清代紫砂制作工艺则大大提高,其泥料细腻,制作规整,出现了像陈鸣远这样的大名家。
嘉、道以后,文人雅士相继加入制壶工艺,使紫砂茶具的人文内涵大大提高。“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与一代名手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成为文人壶的典范。
‘拾’ 关于茶道
http://www.chinaetea.com/
茶道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日本茶道
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参考资料:http://www.hellot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