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鲁迅的语言艺术有什么特点
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他经常向口头语言学习,经过加工而写入文章。还主张适当地采用外来语法,必要时酌量引用古语。他的时用俳句,间有对偶,往往增进语言的变化,加强了文章的气势。鲁迅杂文包含着多方面的知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古今中外,无不网罗。因而在文章里也出现了和这种知识相适应的博采众长的语言。但就大体而论,作为骨干的仍然是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练、有力。这种精密活泼的语言不但有助于理论逻辑的准确展开,而且使抽象的概念血肉丰满,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再加上作家幽默的才能,讽刺的手腕,貌似冷峭而内实热烈的气质,这就使他的杂文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启发了广大青年,杂文的“作者多起来,读者也多起来”,30年代后期甚至出现了被称作“鲁迅风”的杂文流派,在激烈的斗争中不断地发挥着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从“五四”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杂文,也由于鲁迅的实践和倡导,终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运用便捷和影响深远的一种文学形式。
B. 语言艺术的总体基本特征是指什么
文学以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因而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并与其他艺术形成了重大的区别。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决定于语言的特性,集中体现为间接性、广阔性、情感性等几个方面。
C. 文学语言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文学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
以艺术形象来传达审美信息是一切艺术共有的特点,并非为文学所独具。仅凭这一点只能区分艺术和非艺术,却不能把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区别开来。其实,当我们在前面把艺术形象作为文学的一个特征来讲时,已经暗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那就是把语言视为塑造艺术形象的媒介和材料。现在我们就从这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一下文学的特征。
根据塑造艺术形象所用的材料、媒介和手段的不同,可以把艺术分成造型艺术、表演艺 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一个显着特征,就在于它是用语言这种材料来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创造。所以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就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文学的创作实践表明,语言是作家物化审美意识的唯一材料。他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评价,要借助于语言;他进行艺术思维,孕育艺术形象,也不能完全离开语言;最后,当他要把内心的审美感受与体验表现出来,给它以物质的外壳,使其物化为可供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时,就只能依赖语言了。所以人们常常把优秀的作家称为语言大师,把优秀的文学作品称为语言艺术的珍品。
在这些尊称中,除了表示对作家的敬意之外,背后是不是还有某种惊异的成分存在呢?似乎有的。钱谷融先生特别喜爱曹禺剧本中的语言,每一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而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炼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艺术的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常常想:在人类所有的创造物中,语言恐怕要算是最神奇的一种了。它捉不住,摸不着,什么也不是,然而却能幻化为一切。正像俄罗斯民族的一句谚语所说,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类似的惊奇感,我们每一个人恐怕也都不同程度不同地经验过,当钱先生读着曹禺作品时,就不能不为他的语言的魔力所魅惑住。
如何运用语言材料塑造形象,将那些“不可言说”的审美感受“说”出来,就成了文学创作的一个关键。在这里,矛盾的实质是,如何运用大家所共有的、意义固定的词语,去表现个人感受所独具的情调、色彩、意境、韵味和心境,亦即如何把社会性的语言转变成个体性的言语,这可说是文学运用语言的一个奥秘和原则。
按照传统的看法,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段是描摹,即运用种种修辞手法,尽可能准确、生动、具体地描绘对象的形态和神态,努力达到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形神兼备的程度。不过,事实上文学传达审美感受的方式并非仅此一种。文学还常常发挥语言的非描摹功能,不仅靠词语,而且还很重视用语感、语境和特殊的句式结构来塑造艺术形象,尤其是那些以心象形态为主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把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蕴比较完美地表达出来的目的。语感、语境和特殊的句式结构的运用,可以促成社会性的语言向个体性的言语的转换,使语言常用常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有无个体性言语,是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一个根本区别。
文学还可以借助种种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也是文学所以能够表现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原因。张洁在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第十章里,有一段描写郑园园第一次见到莫征时的情景,充分显示了这个特点:“每天晚上7点半我到你这里来。”郑园园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对这第一次见面的人发号施令。她有些意识到自己是在任性、撒娇。天哪,为什么?她从来不对任何男孩子任性和撒娇。这件事有一点特别,是不是?这等于她给了莫征一种权力,一种与众不同的权力。凭了什么?他那男性的自尊和矜持么?她的腰肢上仍然感到刚才跌下去的时候,那只托住她的大手的力量。糟糕,糟糕透了。她是不是太轻浮了?她立刻板起面孔,嗓音也变得冷冰冰的,转过身子不再看着莫征,对叶之秋说:“叶阿姨,我走了。”由于这段描写既有作者从客观角度的叙述,表现了人物的外部特征:语言、动作、表情、声调,间接地剖析了郑园园的心理状态;又通过人物自己的主观意识活动,甚至某些潜意识活动,直接显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这就把一个少女在初次见面的青年男子面前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文学的上述特征给文学赋予了很强的表现力,使文学成了传达审美意识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在整个艺术领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因而人们常常把文学同其它艺术并称为“文学艺术”。当然,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是其它艺术所不能取代的。以上的阐述为了强调文学的特点,我们才拿它的长处去比另一些艺术种类力所不及的地方,而绝不是认为文学无所不能,可以凌驾于其它艺术之上。其实,正是因为在审美的世界中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领域,这个领域又是别的艺术形式无法涉足的,人类才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门类。人们只有在各种艺术的互补之中,才能领略一个完整的审美世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文学这样一个定义:文学是作家借助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审美意识形式。
D.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时间跨度和表现丰富、语言艺术鲜明的特质。
艺术语言是抽象的,感性的,它与人类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具有着一种表达的作用。一首歌曲,一幅画作,它们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并且告诉了我们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表达方式。
不管是哪一种艺术种类,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的语言。要想真正的了解艺术,就必须要了解它们的语言。
科学与艺术的区别:
1、两者的本质特点不同。科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系统性等,而艺术则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技巧性。
2、两者的价值层次不同。科学属于系统理论层面,艺术实践应用层面。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艺术虽然是形成科学理论的源泉,但对于其它实践只具有参考或借鉴价值。
3、两者的形成过程不同。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经过反复提炼和高度概括而形成的;而艺术则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一种典型性反映。
4、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科学表现为理论体系,而艺术则表现为方式、方法、技能、技巧、技艺等。
E. 语言艺术的特点
语言艺术的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以语言文字为艺术媒介;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与语言文字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具有符号性、概括性、心灵性和表达的灵活性等多方面特点。语言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多种特性。
1、 形象感知的间接性
所谓形象感知的间接性,是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知。换言之,读者只有了解了某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想象和思索,才能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形象蕴涵的思想义。(文学语言→读者想象→文学形象)
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
2)文学形象间接性的原因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与语言文字的抽象性、符号性密切相关。文学作品是用“文字”,即“语言的替代性符号”来描绘形象的。语言符号虽然也有声音或书面的载体,能为人们的知觉所把握,但不能直接再现事物本身的形象,直接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读者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外语文学),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语义的理解,根据语言符号的提示与刺激,产生想象和联想,唤起以往类似的经验和体验,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形象。以此言之,读者至少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懂得并熟练掌握、理解该作品所用的语言;(2)要有丰富的想象力;(3)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经验和感受。因此,文学形象缺乏直观性,是非物质的,是一种必须诉诸想象才能被感知和领悟的间接性形象。
萨特说:“小说给人的不是物,而是物的符号。光凭这些符号,即指示虚空的文字,怎么能建立一个站得住脚的世界呢?”(《论文学》18页)……召唤读者自由想象。
3)文学感知的短处和长处
短处:阅读的语言障碍和形象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尤其是外来文学);缺乏形象的鲜明性,没有感官刺激,弱化了文学的美感效果(尤其和造型艺术相比)
长处:语言文字语义内涵具有丰富性,文学形象具有不稳定性,这些为读者提供了欣赏的再创造的广阔的心理空间,提供了审美想象的天地。(文学名着改编成影视以后,可以看出这一点。)
以辩证的眼光来看,短处和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一个角度看是
不足,从另一个角度看,说不定就是优长。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人为符号,一方面它具有抽象符号性,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创造物,它又带有某一语种的文化传统: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因此,在语言文字抽象的符号形式中又包蕴着丰富的语义内涵,这就使我们欣赏者能从更多的侧面来揭示形象的丰富内容,从而为欣赏者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同时,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未定型性,也允许读者根据作品的描绘来感受形象,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形象作自由、合理的想象,这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作品中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起读者再创造的积极性,融入了读者自己的个性色彩,使之获得一种更高的审美愉悦。
2、 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这是作品客观内容的特点,是就创作而言的)
所谓反映现实的广阔性和动态性,是指语言具有表现的灵活性的特点,它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因此文学作品具有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参看莱辛《拉奥孔》)
广阔性是从空间角度讲的;动态性是从时间角度讲的。
2)广阔性和动态性的表现:
其一,故事情节在长时段中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受时间限制)
同造型艺术相比,语言艺术受时间的限制较小。它能够自由地表现一切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动态的事物,无论是人物情感的流动变化历程,还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如果有需要,都能在语言艺术作品中(抒情作品或叙事作品)得到具体、生动、细致的表现。如《水浒传》。
其二,活动空间的自由转换和多样变化(不受空间限制)
文学在描写空间事物方面,能迅速地转换视角和空间,可以灵活多变地描写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不同空间。如王维《终南山》视点的变化:远眺、近察、正视、回望、仰视、俯瞰。诗中的空间也在不断变化:山上、山下、山中、山外。
其三,空间景物的自由组合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全方位展示)
如《长恨歌》。
说文学反映生活具有广阔性和动态性,是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的。实际上,时空是无限的,而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文学艺术并不能完全突破时空界限。
3)语言艺术反映现实广阔性的原因:
语词具有自由而多方面的表现力。
高尔基:语言的表现力。“不是蜜,可抓一切东西”。
俄罗斯谜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事物是没有名字、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3、 表现情思的深邃性(这是作品主观内容的特点)
所谓表现情思的深邃性,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同人的思维活动有着极为密
切的关系;因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表现作家的情感评价和人生思考,从而获得超越其他艺术的心灵深度和哲理深度。
朗吉弩斯:“用语言表达的思想和表达思想的语言,总是密切相关的。”
黑格尔:“诗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最富于心灵性的表现。”(《美学》卷一112页)
2)文学作品表现心灵世界和哲理情思的方式:
其一,叙事作品
a.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的独白。
b.叙事人直接的评述、议论、抒情。
其二,抒情作品
a.诗篇中的哲理性诗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哲理诗——文学艺术中的独特门类。如:
泾 溪 吴兴杂诗
杜荀鹤 阮元
泾溪石险人竞慎, 交流四水抱城斜,
终岁不闻倾覆人。 散作千溪遍万家。
却是平流无石处, 深处种菱浅种稻,
时时闻说有沉沦。 不深不浅种荷花。
3)表现情思深邃性的原因
文学的思想性根源于语言的思维性。
语言是人类因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创造的,用来反映客观现实,交流思想感情的符号系
统,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恩全集》3卷P525)。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同一性,即二者是形影不离、同步运动的。人的思维飞翔到哪里,语言也紧紧跟随到哪里。因此,用语言作为媒介手段的文学,它不但在反映生活的广阔性、动态性方面,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比拟的自由,而且还能生动、明确地表现思想:它既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也可以表现人类深层的无意识流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用语言将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时,常常会出现“言不尽意””辞不达意”的现象。
F. 教师教学语言艺术型有哪些特点
一、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二、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三、课堂教学用语要精确规范
四、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五、教学语言方式的多样性
G.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有哪些特点
如果以符号媒介类型来划分,艺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而文学使用的符号媒介是语言,以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因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艺术与其它艺术类型有很大的不同,其第一个基本特征便是文学形象塑造(感知)的间接性,这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特征。文学形象由语言塑造,而语言并不像其它自然符号,如色彩、线条、声音那样可以让人接受起来更容易、更直接。因为语言是一种人工符号,它是人们为了便于交流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符号,所以当文学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只是一连串字符,只有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语言意义的了解,并对所看到的字符进行解读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义。语言艺术塑造形象的间接性也体现为文学的意象性(也叫心象性)。意象不同于客观现象,“它是由语言文字的涵义构成的,又是被读者的内心体验到的,它融合了主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想象力等。”1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由于文学形象只存在于主体意识之中,不同的内心体验造就了不同的文学形象,而不像其它的艺术形象那样及存在于主体心中,也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比如美术中描绘一幅乡村田野风景图,即使我们可以想象作品中所表现的宁静朴素的主题,但它必然要建立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之上,也即我们肉眼直观到的画面---乡村田野。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也意味着模糊性。文学的语言不像其它艺术形式所用的自然符号那样可以比较精确地塑造艺术形象。语言具有抽象性,这必然造成文学的模糊性。比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段人物形象的描写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表现的客观直感的形象相比自然显得抽象模糊。但是在这种模糊性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所以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并不代表它不具体,相反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其形象更丰富饱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是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能表现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一特征是由于语言“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广泛领域,是主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最大的普适性。”2因而它比其它符号媒介如声音、色彩、线条更具表现力,利用语言既可以叙事,又可以表情。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三个特征则是它的自由性,这是由于“文学形像塑造的间接性、意象性,使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创造自由的艺术时空”3。综合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我认为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这点我在上文已提过,这里做一个简要陈述。正是由于文学形象塑造是间接的,才导致了它的意象性、模糊性、自由性和强大表现力。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文学是由语言组成的艺术形式,而语言又是一种抽象符号,需要人的想象力来创造艺术形象,又何来文学的意象性和模糊性呢?再者,由于语言文字这种抽象间接的媒介方式给作者和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才有了文学巨大的表现力和自由性。如果换成一块画布、几种颜色,或者一群演员、一个舞台这些直观的表现方式,那它的表现空间将大大缩小,这也正是体现了文学间接性作为这三个特征中最重要的一方面的有力支撑。以《水浒传》为例,作者用语言文字将108将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人物形象,而且在时间空间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所能表现的范围。这就是文学的间接性带来的巨大效果。
H. 语言艺术具有哪些特点在图像时代袁艺术将面临何种处境
摘要 根据网上公开的大数据显示,在图像时代,语言面临着严重的困境。譬如说交流上少了,看书的人少了,看电视电影的人也逐渐减少,看电脑、看手机的人却多了。
I. 简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1)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3)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9)语言的艺术有什么特点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语言艺术它运用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审美的形象,它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等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语言速度、单人、多人、混声等多种形式。一般说来,语言艺术和文学、戏剧等有所不同。
语言艺术褒贬皆纳:金玉良言、谗言、忠言、流言、美言、诽言、隐言、明言。于是,有很多人运用语言艺术完成着自己的追求。在商场上,他们运用语言艺术天马行空、所向披靡;在情场上,他们运用语言艺术无坚不摧、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