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日本关西地方,南瓜有另外一种别称,刚好是中国的一个城市名!是哪
在日本关西地方,“南瓜”被称为“南京”(なんきん)
‘贰’ 这是草间弥生的哪一个作品
南瓜与波点
‘叁’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具体名人事例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家族经营种子生意已一百多年。但由于父亲的放荡生活和离家出走导致家庭分裂,草间弥生的母亲患上了歇斯底里症,这也让草间弥生自幼形成了孤独性格。不到10岁时,草间弥生患上了一种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这使她经常出现幻听、幻视。“我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圆点状的网,于是我开始尝试把这些斑点画下来。”她说。她之所以痴迷于圆点和反复使用重复图像都是来源于她的精神疾病,而这样的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也几乎伴随她一生。
在草间弥生看来,“地球也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而圆点就像细胞、分子一样构成整个世界,“圆点是来自宇宙的信号”。她用它们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来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使得置身其中的观者无法确定真实世界与幻境之间的边界。
但草间弥生表现出的对绘画的兴趣和潜质,像她出现的幻觉一样,被母亲认为统统是在做不该做的事情和胡说八道,母亲认为,富家女应该做的是“收藏艺术品”,而不是自己去画,更何况草间弥生的画作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而且透露出莫名的诡异。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惧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帮助下,她写信给乔治亚·欧姬芙寻求帮助:“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深受感动的女画家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两年后,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人家门。临走时,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以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造力。草间弥生不但“发明”了那些张牙舞爪的类似花卉的植物,还把它们做得越来越庞大。花和植物一度成为草间弥生创作的主题,她在洛杉矶展出的“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她对童年的回忆。
“与永恒融为一体,泯灭个性,忘却自我,只有消灭自己才是唯一出路。”
“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由于不懂英语,这个小个子、相貌并不出众的东方女人卖掉一张作品都异常困难;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草间弥生在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遭遇展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
日子穷困潦倒,经常陷入经济危机。1959年,抵达纽约十八个月之后,草间弥生的五件作品参加第十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个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绘满网状图案,她的圆点受到纽约知名评论家的注意。五年后,草间弥生又组织了名为“千船会”的展览,她因那些包含了女权主义、原生艺术的软雕塑,而轰动一时。
虽然名气大振,草间弥生还是不被纽约主流艺术圈所认可。1967年,当得知无法获得预期的展出机会后,草间弥生开始自己演出。她在律师的陪同下,在华尔街的纽约证交所旁,向四个敲鼓的裸女喷蓝色圆点,警察迅速将她们驱散,但这引起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为了向世人呈现自造世界,并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草间弥生化着浓妆,披着长发,穿着自己改制的怪异服装,依傍自由女像,或在中央公园的仙女爱丽丝雕像处恣意地表演,人潮从四面涌来。每个观众需要付2美元“门票”。借此行为艺术,草间弥生获得不菲的收入。
1966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在未获邀请的情况下,草间弥生“闯入”了威尼斯。她穿着一件金色的和服,在展亭外的草坪上布置了1500个镜球,每个要价2美元。然而,她这种艺术应如超市商品可销售的观念引起了不少争议。她的举动遭到了展览方的禁止,他们无法接受这种“将艺术当热狗和冰淇淋一样贩卖的行径”。被赶出来之后,草间弥生身着猩红色的紧身衣,摊开双臂躺在镜球中间,风头超过所有参展艺术家。
为了抗议越南战争,草间弥生还策划了一系列“裸体偶发艺术”。在草间弥生的带领下,一些赤身裸体、画满波点的人,出现在纽约着名的公共场合:纽交所、华尔街……她还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公开信,要求停止越战。
草间弥生的个人影响臻至顶峰,然而自我毁灭的代价却是朋友与家人的疏离,他们终究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疯狂的日本女人。而在评论家看来,这是草间弥生“对于名声的贪欲”。
草间弥生在美国的十几年,引领了未来美国波普艺术的潮流。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安迪·沃霍尔类似形式的展览“牛首交错”出现于1966年。草间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指出包括安迪-沃霍尔在内的美国艺术家曾经借鉴过自己的想法。在草间弥生“千船会”展览的开幕式上,安迪·沃霍尔带着极震惊的表情对其完美表现大加称赞。“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纽约评论家Gordon Brown这样评价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将日本人的名字写入西方波普艺术史。1993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以此向这位前卫女王致敬,草间弥生在本国以及国际的艺术地位重新得以确立。此时,几十年精神疗养院的生活打磨掉了草间弥生的叛逆,她的作品回归架上绘画和雕塑,布满圆点的南瓜系列作品成为经典。同时,草间弥生还把她的圆点铺到设计类产品上,为兰蔻设计的化妆包和为AU设计的手机都在热卖。2012年7月,LV还发布了与草间弥生合作的配饰系列,包括风衣、连衣裙、睡衣、鞋子、项链和腕表等单品。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
“虽然我哪里都不去,但我的那些作品却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它们代表我在和外界交流,表达着我想表达的。”
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添了浪漫色彩。柯内尔是近代美国着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穿着一件奇怪的外套,我被吓坏了,以为自己见到的是一个幽灵。”与柯内尔初次见面的情景,草间弥生历历在目。
“他每天写信给我,打无数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呼唤我,以至于有人问我,电话是不是坏掉了。我说,不是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和我通话。”草间弥生回忆说,柯内尔还在一天内,给她写了十四封信。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
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独自一人在新宿的精神疗养院生活。每天早晨,在助手的搀扶下,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再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客,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在疗养院附近的工作室里,草间弥生完成了包括巨型南瓜在内的数千件作品。同时,她还发表了十几本小说和诗集。草间弥生还在疗养院隔壁买下一栋楼。她说,那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一笔花销,但至关重要,“我在那里画画,并进行雕塑作品的设计。那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全部。”如今,草间弥生依然忍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只有在艺术创作里才能体会到生命的乐趣。
‘肆’ 只用点画图的日本女画家,有很有名的画叫做《南瓜》 另外她还有精神上的疾病
田中丽奈,
但不是早安的田中丽奈,
而是演员田中丽奈.
‘伍’ 什么是大地艺术
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的美术思潮,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家普遍厌烦现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对他们曾经热恋过的最少派艺术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它是现代文明堕落的标记,只有像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于是一批艺术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海、垒筑堤岸,或泼溅颜料遍染荒山。由于大地艺术常以挖掘填工程形式出现,故又有土方工程、地景艺术之称。早期的大地艺术作品多在现场施工,现场完成,艺术家创造作品无意于给人欣赏。1968年起德万画廊将搜集来的大地艺术照片和埋在地下的盆子、铁箱等部分实物举办了一次大地艺术展览。次年,科内尔大学也举办了一次同样的展览后,大地艺术常以照片、录像的形式出现。
后期的大地艺术家很少作大规模的挖掘工程,更多地借助摄影来完成。如W.德玛丽亚的作品《一英里长的素描》是拍下划在内华达沙漠上的两条平行线照片,以简便的摄影代替实地挖掘,达到同样的展览效果。重要的大地艺术家有C.安德烈、R.史密森、德玛丽亚、M.海泽、C.奥尔登伯格、R.塞拉等。
‘陆’ 南瓜是不是倭瓜图
是的,南瓜就是倭瓜,只是称呼不同。
南瓜传入中国有多条路径,但以广东、福建、浙江为最早。中国人初期误以为南瓜来自日本,故名之为“倭瓜”,因日本在中国之东,所以又称南瓜为“东瓜”。
此外还有进一步误会为产自朝鲜半岛,名之曰“高丽瓜”,而日本人则以为南瓜来自中国,所以称它为“唐茄子”。到了清代中后期,中国南方南瓜沿大运河向北移栽,特别是山东,成了北方南瓜种植重镇,人们开始意识到此瓜应自南来,“南瓜”之称开始流行。
(6)波点南瓜是日本哪个艺术家扩展阅读:
分类
1、大磨盘南瓜
北京市优良地方品种,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节。果实呈扁圆形,状似磨盘,横径30厘米左右,高约15厘米。嫩果皮色墨绿,完全成熟后变为红褐色,有浅黄色条纹,被蜡粉。果肉橙黄色,含水分少,味甜质面。
2、小磨盘南瓜
早熟品种,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节。果实呈扁圆形,状似小磨盘。嫩果皮色青绿,完全成熟后变为棕红色,有纵棱。果肉味甜质面,单果重2千克左右。
3、牛腿南瓜
晚熟品种,果实长筒形,末端膨大,内有种子腔。果肉粗糙,肉质较粉,耐贮运。全生育期110-120天,单果重1.5至4千克左右。
‘柒’ 草间弥生的南瓜作品是属于什么类型的
是日本那个艺术家么,没看见南瓜,小说里没有这部,出名的画作也没有这个,如果是网络图片那个象南瓜的图,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en:Art Brut)、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如果是网络能收到那副象南瓜的图,我觉得是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这样类型
‘捌’ 南瓜起源于哪个地方
南瓜属蔬菜起源于美洲大陆。墨西哥和中南美洲是美洲南瓜(西葫芦)、中国南瓜、灰籽南瓜以及黑籽南瓜的初生起源中心。秘鲁的南部、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北部是印度南瓜(笋瓜)的初生起源中心,中国的笋瓜可能由印度传入。南瓜属大部分的野生种也是起源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南部地区。考古学证实,南瓜在公元前3000年,传入哥伦比亚、秘鲁,在古代居民的遗迹中发现有南瓜的种子和果柄。7世纪传入北美洲,16世纪传入欧洲和亚洲。笋瓜在哥伦布时代(公元1492)到达新大陆之前,赤道线以北地区均没有笋瓜的分布。由于欧洲气候凉爽,适宜南瓜生长,所以引种后迅速普及。19世纪中叶,南瓜由美国引入日本。西葫芦的出现比中国南瓜、印度南瓜都早,它在公元前8500年就伴随着人类生活而存在,人类开始将其栽培则是在公元前4050年(《南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2000;《中国农业网络全书蔬菜卷》,1990)。南瓜属是一个大族群,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多样。就其所含物种的数量而言,超过了蔬菜中的芸薹属(Brassica)和番茄属(Lycopersion),堪称瓜菜植物中多样性之最。研究发现南瓜属种间的形态学差异是由于基因的突变,而不是染色体数目或多倍性的差异所引起。就目前所知,染色体的易位、缺失和倒位对南瓜属的种间分化不起重要作用。
在中国,南瓜的称谓始见于元明之际贾铭的《饮食须知》一书,在其“菜类”篇中,有“南瓜、味甘、性温”的记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78)中说:“南瓜种,出南番”。这里的南番可能指中国的南方,也可能是南方的邻国。据《中国农业网络全书蔬菜卷》(1990)记载,明、清两代,由于中国与亚洲邻国及西方国家频繁交流,南瓜大约是在这个时期从海路和陆路引入中国,所以南瓜又常被称为番瓜、倭瓜、番南瓜等,由此可知,现在植物学分类中所称的中国、印度和美国都不是南瓜植物的原始起源地,都不是南瓜属作物的初生起源中心。中国南瓜在中美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大,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中国各地普遍栽培。印度南瓜在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及欧美国家普遍栽培和食用。中国的印度南瓜可能由印度引入。由于南瓜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甚严格,引入中国后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由于长期的驯化和选择,许多地区均有适合本地种植的地方品种。从中国南瓜种质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以华北地区最多,约占29.1%;其他依次是西南地区(占20.6%),西北地区(占17.7%),华南(占16.6%),华东(占13.9%),东北(占1.9%)。印度南瓜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华北,约占55.4%,西北占27.3%,其余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由此可见,华北地区是中国南瓜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由此为中心向其他地区扩展(郭文忠,2002)。
‘玖’ 大地艺术的介绍
大地艺术(Earth Art)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拾’ 日本画南瓜那个老奶奶叫什么
草间弥生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740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