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藏昌都地区滴人为什么说是康巴汉子,拜托各位了 3Q
康巴人,是指生活在藏东地区及其他使用康区方言的藏族人。昌都地区是康巴人的主要分布区。他们不像其他藏区那样被宗教搞得那么压抑,而是生活得比较放松。康巴汉子剽悍好斗,天性喜爱流浪,被人称为西藏的“吉卜赛人”。长年的游牧生活使他们带有野性不驯的奔放气质,游牧民族豪放的天性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一首着名的康巴歌谣这样唱道:“我骑在马上无忧无虑,宝座上的头人可曾享受?我飘泊无定浪迹天涯,蓝天下大地便是我家。” 豪爽粗犷的康巴汉子,某中程度上已经成为藏族男人的标志。在传统的习俗中,康巴汉子一般有“三件宝”,分别是头饰,护身符和刀子。康巴汉子的首饰佩饰都是世代相传,金银等宝物一代又一代的向头饰,服装上增加,重量增加的同时也价值飞涨。通过世代累积,当地任意一位康巴汉子的传统服饰估价基本都在百万人民币以上,但那是绝对不能出售的。
B. 求2013年康巴卫视藏历春晚盛赞阳光的最后几个节目中唱歌的几个女歌手的名字
《盛赞阳光》——2013藏历蛇年歌舞晚会,1月13日在成都市成功录制.晚会分为序篇《晨曦曙光》、《朝阳如火》、《骄阳似我》、《七色彩虹》、《拥抱太阳》和尾声《盛赞阳光》。晚会上,藏族着名歌手容中尔甲和爱徒旺姆、蒲巴甲、阿兰、阿佳组合、青龙组合等的天籁之声和昌都地区康巴文化艺术团、唐古拉风艺术团、卡兰美朵音乐林卡等的原生态的藏族舞蹈表演,特别是表现藏民族原滋原味生活情景的《黑帽舞》、《热巴舞 丰收》、《打墙舞》、《酒歌吉祥颂》等不禁让我们梦回天蓝水清的康巴。
C. 康巴文化的简介
康巴这个地区仍然保持着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文化的特点。就民族而言,有汉、藏、彝、纳西、羌、傈僳、白、独龙等10多个。就语言而言,康巴地区能找到许多令人震惊不己的许多语言小孤岛,从康定往西,木雅语、道孚语、新龙的扎巴语,就是历史上藏族与其他各民族你来我往的结果。就宗教而言,藏传佛教各教派均在此发展,有格鲁、萨迦、宁玛、噶举、苯波五大教派。此外,康区还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儒教等。昌都芒康还有藏区独一无二的天主教村,形成了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彼此兼容,既求同,又存异的优良文化传统。就社会组织而言,如果说卫藏地区过去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则康区社会形态除了封建农奴制(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封建地主经济。在社会组织方面,既有与西藏统一的基巧、宗、庄园等,又有分布于各地,互不统一、八方割据的土司头人,如德格土司、明正土司、霍尔五土司等。此外还有游牧部落组织和保留原始父系氏族残余的“帕错”和“果巴”组织,以及妥坝的母系氏族残余组织等;就婚姻而言,丁青、芒康、白玉等不少地方保留了最古老的婚姻形态——一妻多夫制婚姻。此外还有建筑、艺术、风俗等,也处处表现其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多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这次从成都到昌都上千公里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一山一文、一沟一寺、一坝一节,如康定的“安觉寺”、甘孜的“德贡布寺”、昌都的“噶玛寺”等的建筑风格是最典型的多民族建筑技术交融的结晶。在康定、巴塘一带,一个家庭就享受着汉藏两种文化交汇的日常生活,他们既过藏历春节,也过汉族中秋节;既讲汉语,又讲藏语;既供佛像,又贴对联;既吃大米、蔬菜,又吃糌粑、牛肉;既穿藏装,又穿汉装、西装,既相信山神、信仰来世,又相信市场,信仰金钱;既崇拜大慈大慧的佛教精神,又崇尚能文能武的英雄精神。康巴的自然环境山高水深,出门不是登山就是下山、下水。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康巴人不但体质上高大,而且心理上追求高大。正是这些文化特点和人文精神传统,历史上造就了富甲一方的康巴商人和威震藏区强悍无畏的康巴斗士以及信徒万千的康巴高僧大德。
D. 昌都的历史文化
昌都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藏族常以“康巴人”、“康巴汉子”称谓。由于居住地域和社会交往的因素,自古以来,昌都康巴人就较早的接受了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黄河文化,来自四川、重庆的巴蜀文化、长江文化和来自云南白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融入到了自有文化之中。康巴汉子性格中的豪放粗犷、热情奔放、坚毅勇敢、忠诚信义与这种多元文化相融汇,逐渐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复合、又有康区独特个性和凝重宗教色彩,具有丰富内涵和底蕴的康巴文化,并在语言、服饰、宗教、民俗、民居建筑、民间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其明显区别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现。
昌都康巴人的传统服饰以裙袍为主。这种裙袍多用自制的氆氇和羊皮缝制而成,冬天则穿皮袍。旧时,贵族和富有人家,多穿用虎皮、豹皮、水獭皮制成的皮袍,内着丝绸服装,或以丝绸镶边做为装饰。康巴人的藏装讲究,不仅华贵精美,而且颇具欣赏价值。康巴汉子多带有腰刀、护身盒等物品,并将用黑色或红色丝线与头发相辫的“英雄穗”盘结于头顶,显得刚武勇猛。康巴女子的服饰更以雍容华贵而着称,其内衣多用丝绸料,外衣讲究用水獭皮缝制,并拼合传统图案予以修饰。康巴女子都有头饰、胸饰、背饰、腰饰和其他饰物,这些饰物往往是代代相传的宝物,如用九眼石、玛瑙、翡翠、红珊瑚制做的项链、头饰,用绿松石、蜜腊石和纯银制做的各类饰物等,这些服饰价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成为其家庭财富的标志。
昌都民居有农牧区之分。牧区一般住帐蓬,这种帐蓬多用牦牛绒线编织而成,并饰以传统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搬迁便利,深得牧民喜爱。农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为经堂、厨房、寝室和存放粮食的库房,牧草和粮食则在阳台上晾晒。这种房屋也有高三、四层的,安排自然会更细致一些。
昌都康巴汉子以性格粗犷豪放而闻名,这里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不仅古朴独特,而且多彩多姿,充满了神秘色彩。着名的热巴艺术多流传于昌都民间,有热巴铃鼓、热巴弦子、热巴杂技等,其中以丁青的热巴、芒康的弦子舞最为有名。除热巴杂技外,卓舞(俗称锅庄)则在昌都十分普及,每逢喜庆和节日,人们围成圆圈,脚踏舞步,挥臂高歌,无论城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最为大众化的歌舞。昌都还是藏族着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有许多着名的说唱艺人和艺术大师。绘画雕塑艺术,昌都更是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唐卡绘画艺术中,以昌都“嘎学噶志”画派最为着名;泥塑艺术以昌都、边坝、察雅、贡觉最具功力;石刻艺术则以昌都、察雅、芒康、江达令人叹服;江达县波罗古泽木刻经板闻名全藏,是名符其实的“木刻之乡”。这些地方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品,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昌都的民间文学,种类众多,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品种上讲,有民歌、故事、谚语、谜语等。
说唱《格萨尔王传》:说唱《格萨尔王传》是昌都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在昌都广袤大地上,到处都有与格萨尔王有关的遗迹和传说。其中主要有江达县波罗吉荣峡谷中格萨尔王与王妃珠姆下棋的四方形巨石骰子、丁青县格萨尔王射穿山峰的二个大窟窿、贡觉县格萨尔手下巴拉大将的宫堡遗址、芒康县江岭之战的城堡遗迹、类乌齐县传之为格萨尔的铁制雕龙马鞍等。其次,昌都地区是说唱《格萨尔王传》艺人最多的地区之一。1986年,西藏全区共发现39名说唱艺人,其中19人在昌都。被称为“国宝”级说唱艺人的扎巴,其祖籍就在昌都边坝。昌都地区也是格萨尔王版本流传最多和《格萨尔王传》壁画较多的地区之一。强巴林寺第二大活佛谢瓦拉的夏季别墅里有一幅大型彩色壁画《格萨尔凯旋归宴图》;江达县瓦拉寺也有长达几十米的反映格萨尔及其部将征战的大型壁画。
歌谣:歌谣是昌都民间文学中,深受群众喜爱的娱乐艺术之一。无论在牧场、村庄,人们都始终与歌谣相伴。歌谣演唱不拘一格,随处而歌,即兴创作,其内容有歌唱山川自然、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歌颂生产劳动、反对压迫剥削等。在艺术上,以比喻生动,想象丰富,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为特点。流传在昌都境内的歌谣极为丰富,1984年,昌都地区文化局仅从26岁的民间艺人泽仁达吉处就搜集到700余首民歌,从中筛选了500余首 ,编辑成一本《昌都地区民间歌谣集成》资料,昌都歌谣蕴藏量之丰富,由此一斑可见。
传说与故事:民间传说与故事是昌都藏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经过集体创作和不断加工,用心浇灌出来的一束鲜花。流传在昌都境内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很多,神话故事有《泽玛姬》、《鹰和蛙》等;《热巴起源的传说》说的是热巴舞道具中鼓架、鼓皮、鼓槌和网状穗服饰的来历,较形象地解释了热巴舞产生的全过程;人物故事中《文成公主的传说》最为着名;机智人物故事中除阿古顿巴的故事家喻户晓外,还有《然多阿桑的故事》等。
谚语:谚语是藏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更是藏族群众长期社会实践和生活斗争经验的结晶。昌都的农牧民非常喜爱谚语,只要他们开口说话,总免不了用精悍生动的谚语来说明深刻的生活哲理。在昌都,一个人能否熟练地运用谚语,实际上已成为衡量其口才和学识的标准之一。流传于昌都的谚语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上口。
民间歌舞:勤劳、勇敢、智慧的昌都群众,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刚毅豪放、质朴粗犷、豪爽乐观的性格,而康巴人这种性格在热巴、弦子、卓舞三大舞蹈品种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昌都的这三大舞蹈品种,在西藏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丁青热巴舞:热巴舞是融说、唱、舞和杂技气功为一炉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起源于昌都的琼布丁青,故丁青有“热巴之乡”的美称。
在西藏众多的热巴流派中,历史最长、久负盛名的首推琼布丁青的窝托热巴。据说13世纪,在修建类乌齐查杰玛大殿时,曾特邀丁青窝托的7名热巴艺人前往献艺。
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性很强,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这是一种典型的家族热巴,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同时穿插一些弦子、卓舞以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在昌都境内还有察雅热巴、色扎热巴、八宿谢安热巴、类乌齐嘎妥热巴、边坝国青热巴、洛隆雄男热巴、左贡察瓦龙等热巴流派。
昌都卓舞:卓舞,俗称锅庄,是指藏族在远古创作的以脚的动作产生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广泛分布于昌都各县。昌都卓舞一般分为三大类,即农区(包括集镇)卓舞、牧区卓舞、寺庙卓舞。卓舞的音乐以淳朴明亮、奔放流畅为特点,歌词内容比较丰富。从动作上讲,一首卓舞是由序舞、慢板、快板卓舞构成的。快板卓舞最能体现康巴人粗犷奔放的性格特征,它时而舞成一团,时而撒开腾旋,时而快速腾挪,时而衣袖挥舞,豪放不羁,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一种群体的气势。
芒康弦子舞:芒康弦子,藏语叫“谐”,意为歌舞的意思,跳“谐”时,须由一名或数名男性领舞,边舞边拉牛角二胡弦子,故后人形象地称其为“弦子舞”。实际上,弦子只是其中的一种乐器而已。跳弦子舞时,男女分别列队绕圈而舞,男子拉弦子,女子舞长袖;男方领唱,女方复诵,舞姿优美舒展、刚柔兼备,旋律欢快流畅,节奏鲜明。除了流传在芒康、左贡等地的牛角弦子舞外,昌都还有丁青、类乌齐、察雅、八宿的热巴弦子舞以及芒康盐井的扎聂琴等弦子舞。
绘画雕塑艺术:昌都一带有三大画派:“美宁”画派,主要流传在丁青、察雅、贡觉等地;“美莎”画派,主要分布在昌都县才维一带;“嘎学噶志”画派,主要流传在昌都县的噶玛乡和四川的德格等地。
E. 昌都是康巴还是安多
是康巴的
_际惺粲谖鞑刈灾吻孪降丶妒小2际杏置翱蛋汀⒍保攀背啤翱怠被颉翱湍尽保谴ú毓泛偷岵毓返谋鼐兀彩恰安杪砉诺馈钡囊亍?
_际形魍鞑刈灾吻赘υ谏堂惩吹氖嗯Φ匚唬赜小安囟髦椤钡拿莱啤?
_莸谄叽稳丝谄詹槭荩刂?2020年11月1日零时,昌都市常住人口为760966人。
F. 西藏昌都怎么样
昌都地区旅游概况
昌都地区总人口60万,是康巴地区的中心,也是西藏高原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以藏族为主要居住人口。昌都镇是西藏自治区东部重镇,是四川、云南、青海入藏的重要门户,也是昌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它位于澜沧江上游两大支流昂曲和扎曲的汇合处,故称昌都(意为河口处),海拔3306米,年均气温6.4度。
交通
航空
世界最高的邦达机场距昌都镇171公里,有班机直飞成都和拉萨。
拉萨昌都每周有一个航班往返,成都昌都每周有三个航班往返。
昌都民航售票处电话:0895-4821004
地址:昌都镇西路10号。
长途汽车
昌都有长途汽车来往拉萨和成都。昌都和拉萨相距1081公里,昌都与成都相距1218公里。
四川成都新南门车站,簇桥运输站都有进出昌都的班车。
昌都客车站售票处电话:0895-4822793
镇内交通
三轮车、的士都很方便。
饮食
昌都饮食及餐具风格迥异,常见的有核桃玉米九宝粥、五香青稞糌粑,生肉酱、淹生肝、干肉粉(块、条),蜂蜜酥油汤,各色辣酱等丰富而有特色。符合现代人的绿色消费时尚,集汉族、蒙族、藏族饮食文化于一体的手抓羊肉、骨髓胶子汤、包子、藏式火锅、面片及酥油奶茶、甜茶、还有清爽可口的青稞酒,自产自酿的葡萄酒,饮后余香绕口。且所用餐具更具特色,整洁丰富,样式别致。
购物
昌都名土特产品主要有膀香、虫草、贝母、知母、雪莲、核桃、藏刀花鱼、鳊鱼及高原畜产品等。
昌都地区的民族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复杂多样,制作手法精湛,极富特色,在康区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位于扎曲河上游,离昌都县城120公里的嘎玛手工业更是闻名康藏,它已成为昌都地区的民族手工业的历史发展的中心。
古时,嘎玛乡便有“匠才之乡”的美称。据有关史料,建于公元1185年的嘎玛寺是由当地画匠堆日仓设计的。由此可见,这一带的绘画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七八百年前。16世纪中叶,扎西三代在原“美林”、“美萨”画派的基础上吸收了内地风景画法等作画方法,创立了独特的“嘎学噶志”画派,并作为西藏唐卡画的一个重要流派而存在。该派的主要特点是画面整洁,线条刚劲流畅,勾勒人物衣纹较细腻,神态生动,色彩艳丽,善画花草树木、山石瀑布、神佛肖像。
此外,昌都地区还有形成于14世纪后期的,以打造寺庙供奉的各类佛像为主题的柴堆翁达岗。藏、汉、蒙、纳西以及尼泊尔、印度等民族工匠的智慧,不断丰富着昌都,为宗教、生产服务等民族手工业艺术产品的宝库,逐渐形成了昌都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历史基础和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目前,昌都地区依然活跃着一支精干的民族雕镌、绘染的工匠队伍。他们用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装扮点缀着藏民族的生活,而且影响波及邻近的青海省和四川省的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昌都县:麝香、虫草、花鱼、鳊鱼、民族手工艺品等
江达县:虫草、大黄
贡觉县:鹿茸、松茸、木耳
察雅县:藏靴、银器、藏白酒
左贡县:藏刀、雪莲、松茸、核桃、藏梨、葡萄酒
芒康县:松茸、木耳、大葱、藏白酒
盐井区:红盐、木耳、松茸、核桃、雪梨、葡萄酒
八宿县:花椒、核桃、怒江裂腹鱼
边坝县:贝母、青稞酒
洛隆县:雪莲花、贝母、虫草
类乌齐县:金银手饰、氆氇、鹿茸、虫草
丁青县:虫草、大黄、玉雕品、虫草、贝母
来源: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网站
G. 康巴汉子是指那里的人
康巴汉子是最柔情似水的人。”康定的男文友些给出了康巴汉子的一条定理。
康 巴 汉 子
在西藏,凡是见到长相英武、肩宽步阔、目光深沉、头发里盘着红丝穗(人称“英雄结”)、古铜的肤色健康而凝重的藏族人,不用问便知道他们准是康巴汉子。他们那独特的气质常常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成了游客们镜头捕捉的对象。
去西藏之前,我就从介绍西藏的书籍中了解到一些有关康巴汉子的传奇故事,使我对这个民族产生了浓厚兴趣。康巴人,是指生活在藏东地区及其他使用康区方言的藏族人。昌都地区是康巴人的主要分布区。他们不像其他藏区那样被宗教搞得那么压抑,而是生活得比较放松。康巴汉子剽悍好斗,天性喜爱流浪,被人称为西藏的“吉卜赛人”。长年的游牧生活使他们带有野性不驯的奔放气质,游牧民族豪放的天性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一首着名的康巴歌谣这样唱道:“我骑在马上无忧无虑,宝座上的头人可曾享受?我飘泊无定浪迹天涯,蓝天下大地便是我家。”
康巴汉子恩怨分明,即使是亲如手足也不例外。他们解决问题最惯用的方式是决斗。你矮你弱没关系,我先让你一刀,这一刀我挨不下算我倒霉,挨下了就得出生入死。刀光剑影后仇便没有了,缠着头裹着手的两人仍然一起喝酒做朋友,喝酒时论斤不论两。另外,康巴汉子不单横刀勒马英武不凡,而且极善经商,是天生的商人。他们有经商的世风,大商家层出不穷,着名的康巴世商是藏区各地寺庙的重要施主之一。他们重信守义、敢于冒险,到处做买卖,足迹遍布西藏及周边地区。
赛马节上身着盛装的康巴汉子和康巴女人
来到西藏后,我遇到的司机次仁平措就是一位康巴汉子。旅途中,他给我们讲述的过去在他家乡盛行着一妻多夫(兄弟共妻)的习俗令我们感到非常新鲜。为了使家庭的财产不外流,劳动力不分散,兄弟几人会同娶一个妻子一起生活。这样一来,家庭的财富就可以聚敛在一起了。几位男主人的分工非常有意思,有在牧场上放牧牛羊的,有去外面做买卖的,有在家从事手工业的,也有从事宗教职业的。这种分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常轮换。如果弟兄们各立门户,小烟火人家必定贫穷,而共妻的大家庭通常要富裕的多。康巴汉子非常疼爱他们的女人,每次外出经商归来,都要购置一些名贵的珠宝首饰送给妻子。一方面是向妻子表达爱意,另一方面在游牧生活中,珠宝首饰是最容易带走的财富。女人身上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也是他们向别人炫耀自己财富的最好方式。富有的康巴女人身上的珠宝首饰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在去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旅途中,我和汉族司机小陈聊起康巴汉子时,他告诉我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曾经有三位时髦浪漫的英国富家女子想找一位极具男子汉气魄的人给自己做丈夫,跑了许多地方都没找着合适的,最后她们在西藏的康巴地区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她们把这三位康巴汉子带回英国以后,按英国贵族的礼节进行调教。一年后,这三位康巴汉子在别的方面已渐渐适应英国的上流社会,惟独要吃糌粑、喝酥油茶及盘腿打坐的习惯总也改不了。无奈,英国女人只好忍痛割爱,康巴汉子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故乡。我不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气宇轩昂的康巴汉子是西方女士们青睐的对象,他们的生活习惯不会因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而改变。
在西藏高原,深受藏族同胞喜爱的歌手亚东也是一位康巴汉子。他的歌声浑厚、深沉,常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特别是听他唱那首“康巴汉子”的歌时,我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歌词写得非常的美:“我心中的康巴汉子哟,额上写满祖先的故事,云彩托起欢笑,胸膛是野性和爱的草原,任随女人和朋友自由飞翔,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眼里是圣洁的太阳,当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时候,世界就在手上。”
这是一个多么洒脱与豪放的民族啊!
H. 康巴是哪个省
康巴的地域范围涉及四川、西藏、云南、青海四个省。
康巴藏区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即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木里藏族自治县,西藏的昌都市,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
康巴亦称康区或康巴地区,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丽。那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岭,奔涌腾跃的急流大川,澄澈湛蓝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绿色草原;那剽悍粗犷的康巴汉子,婀娜多姿的藏族姑娘,以及那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心胸坦荡,神往流连。
(8)昌都康巴艺术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康巴山歌音域宽阔舒展,节奏自由随意,旋律优美跌宕,有“云的飘逸,风的潇洒”,人们称之为“康巴昂叠”(康巴华彩性的山歌)或“康巴昂任”(康巴长调)。
而山歌中特殊的韵味——昂叠就像被风吹打的经幡,落在石头上的珍珠,成为旋律的装饰和美化,与旋律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浓郁的地方风格,给人一种无限的时空和坦荡的感受,具有一种回肠荡气、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反映出康巴人独特的艺术审美力。
昂叠,指乐器常规的一种技法,如竹笛、甲令(藏式大唢呐)等乐器在演奏时运用自由、随意、华丽的装饰音的奏法,后借用在山歌演唱上,指对气息的控制和对泛音、装饰音运用的一种演唱方法。
I. 康巴艺术节什么时候举办几年一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康巴艺术节”的由来和意义
康定州和青海玉树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共同组成了康巴藏区,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征。为加强四地州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整合文化资源,使康巴文化品牌成为国际性品牌,进一步延续传统友谊,促进共同发展。九十年代初,经四地州共同协商,达成了定期举办“康巴艺术节”的协议,确定“康巴艺术节”是四地州共同的节日,每四年举办一次,由各地州各自承办一次。其中第一届艺术节由青海玉树州承办,第二届由云南迪庆州承办,第三届由西藏昌都地区承办,第四届由康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