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郴州初意舞蹈在外面的口碑如何
不错的,业界都非常的认可,不得不说做的很好。
② 初意美缝剂怎么样
是个很小众的牌子,使用人群很少
美缝剂是勾缝剂的升级产品,美缝剂的装饰性实用性明显优于彩色填缝剂。解决了瓷砖缝隙不美观和脏黑问题等。
传统的美缝剂是涂在填缝剂的表面,新型美缝剂不需要填缝剂做底层,可以在瓷砖粘接后直接填加到瓷砖缝隙中。适合2mm以上的缝隙填充,施工比普通型方便,是填缝剂的升级换代产品。
美缝剂品牌推荐:一、百得
百得品牌拥有近60年的历史传承,代表一贯专业的经验和可靠的品质,是德国汉高集团旗下最强有力的全球性战略品牌。涉及世界48个国家,拥有14个品类,2700个左右的产品。旗下全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正逐步成为民用粘合剂领域的首选品牌。
二、皇氏工匠
中国美缝剂行业标准制定者。连续多年销量领跑行业。品牌具研发、生产、销售、施工于一体,奉行以质取胜的工匠精神为理念,皇氏工匠就是品质保障为品牌宗旨。产品拥有多项美缝相关专利、通过欧盟SGS检测、法国A+认证、IS09001、ISO14001等权威认证。
三、帝斯固
广州市帝斯固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英皇美缝剂
英皇美缝剂拥有专业的工程师团队以及庞大的高科技人才,一直致力于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环保型家装材料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集成房屋制造以及建筑节能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
五、优派美缝
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新型环保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主营产品有:美缝剂、油性环氧彩砂、水性环氧彩砂等。公司在广大业主消费者以及美缝行业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先后获得了各种奖项和荣誉。
六、快可美
德国西伟德集团,成立于1919年,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西伟德集团都是一家在业内享誉颇高的跨国企业。
七、凯德力
主营深圳凯奇化工有限公司旗下各子公司制造的民用及部分工业用产品,主要产品有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如美缝剂、环氧彩砂、弹性填缝剂、美容胶、收边胶、防霉胶、补墙膏、瓷砖胶及PVC加工助剂等。企业拥有专业技术团队,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及施工工程服务。
八、方高砖属色
方高砖属色美缝品牌秉承着“将瓷砖缝隙弱化做到极致”为宗旨,所采用的原材料均为进口材料六大核心技术给你舒适的家装体验,高硬度,耐酸碱,耐油污,抗细菌,不收缩不开裂,通过核心专利技术,产品0甲醛,通过行业最高检测法国A+认证,绿色环保,拥有行业先进的美学配色技术,上百种颜色,做到一砖一色,专属定制全力打造品牌瓷砖专属配套美缝产品
九、万施博
福建万施博(Wasper)建材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福建的榕城古都福州。曾经作为中国与新加坡合作企业,引进了新加坡领先的干粉砂浆技术,公司于2012年正式成为了中方全资公司。
十、珍琦
数年来深耕国内市场,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品牌的美誉度都比较高。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获得美缝剂行业十大品牌,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等殊荣。
③ 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在哪它的发源地又在哪里
皮影戏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详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皮影戏由俗讲演变为小说、传奇、公案、史书话本。在杭州还出现了“绘革社”、“簇影人”等专门为影戏刻制皮影的职业行会组织。宋代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描绘了汴梁市井游乐的场面,其中正在上演的影戏占据了画面一隅。
④ 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如何发展的
原始人类生存于自然环境中,依赖于自然,由于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以及对生、老、病、死的不可知,便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这是原始宗教产生的思想基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及巫术等构成了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原始人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艺术再现。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信仰及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雕刻、装饰、音乐舞蹈是原始艺术的重要形式。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与人类现实生活、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的。
原始宗教的起源及宗教形式原始宗教是一种处于蒙昧状态人类的信仰,是一种带有祭祀性的礼仪,是古老的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人类在狩猎时代和刀耕火种时代,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原始人类无法认识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对来自大自然的威力束手无策,当遇到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或者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时,不能从自然界本身解释,只好茫然地祈求大自然或者超自然、超人世的神灵世界,认为自然和自然的神灵世界不仅左右着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而且支配着人类的命运,只有崇拜、敬奉,才能求得其庇护和恩赐。这些崇拜是一种“物欲”的需要,生命的需要,人类繁衍的需要。
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等。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它包括对天神、山神、水神、火神、太阳神的崇拜。在原始时代,将日月星辰诸大体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是十分自然和普遍的,天体被赋予了生命,被广泛崇拜,星空被视为神灵的居住之所,日食、月食、风雨、雷电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天体崇拜涵盖的内容很多,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地神、山神、水神和火神的崇拜。
自然崇拜反映了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力和自然物对人类生存的重大影响,当它赐于人类衣食时人们崇敬它,当它给人类带来灾难时人们畏惧它,就是这种在敬畏的矛盾心理下,人们产生了对自然的膜拜。
自然崇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内容,但原始宗教形态在世界各地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如在世界各地都认为慧星是厄运的象征。中国人称慧星为“扫帚星”,英语中“灾祸”一词为disaster,其中“aster”为希腊语“星意”。许多民族神话故事中均有天父地母之称。水神的称谓较多,如:海神、河神。泉神、井神等。中国古人视海神为海龙王、古印加人视海为母;尼罗河、台伯河、泰晤士河被称为父亲河,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等。
火被原始人看成是可畏的神灵,原始人眼中火与太阳有着内在联系,火崇拜往往与太阳崇拜相叠合。印度的阿格尼、中国的炎帝即为火神或日神。秘鲁有少女牺牲成为“太阳之妻”的旧俗。
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灵魂)崇拜相互杂糅的一种宗教形式“图腾”一词是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族方言,意为“他的亲属”或“他的朋友”这种古老的宗教形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在原始人看来,人们的生活来源是植物和动物,因而把在某种经济生活上与自身有密切关系的动植物当作自己的亲属,认为某种生物或自然物是自己的祖先,从而把它视为本民族的保护神,或作为民族的族徽加以崇拜。对图腾的崇拜有一定的仪式和禁忌,一般禁杀、禁食、禁触摸,当今世界的一些民族仍保留这一遗风。随着氏族的分裂,图腾也随之分裂,有些图腾名称后来发展为姓氏。图腾崇拜是原始时代的普遍现象,所崇拜的内容广泛,多为动物图腾,但植物图腾也占一定的比例。除此之外非动植物的图腾崇拜有石头、云、雨、雷、电等。
动物图腾崇拜因生活环境而异,生活在山区的民族其图腾多为野兽猛禽;江河湖海一带的民族多以水栖动物为图腾;草原上的民族图腾多为马或鹰;沙漠地区民族多以蛇为图腾。
树为典型的植物图腾物,如《圣经》中的“智慧树”(knowledge)源于古巴比伦神话;北欧神话中的依格德拉西尔为橡树之神;印第安人还以玉米、豆科植物为图腾;墨西哥人以黑麦为主要图腾。图腾物也较为常见,如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用木雕刻,高50米,供众人膜拜;古代非洲加纳有一种叫“德巴”的鼓,用木头凿空而成,是当时部族的图腾符号。
祖先崇拜的前提是鬼魂崇拜,原始人类相信灵魂不灭。灵魂不灭直接源于他们对祖先的梦幻复现。从发现的原始墓葬的考古材料看,原始人类已经有了一种简单而朦胧的灵魂不灭观。被崇拜的祖先是氏族的祖先或对本氏族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的神灵可以保佑氏族,免除祸灾,繁衍子孙。祖先崇拜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崇拜对象,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多以女祖先为供奉崇拜对象,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多以男祖先为崇拜对象,对祖先的长期崇拜,最终形成了祖先创世的观念,祖先也就成为氏族的主神。祖先崇拜最早由整个氏族或部族祭拜同一祖先,当国家形成后,帝王祭祖活动出现,王室性质的祭坛和宗庙兴建后,民间家庭或宗教集体祭祖风俗形成并延续下来。
生殖崇拜的前提是性崇拜和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是性崇拜的核心,因为人丁兴旺与否,关系到一个氏族、部落的兴衰。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生存是十分重要的,食物和生殖是人类生存的两大要素。为生存他们与大自然搏斗,饥寒、病痛及野兽的袭击,时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死亡刺激着他们的生殖欲望,生存、发展和延续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原始人类对自身的生殖难以理解,于是产生了许多错误的、幻想的观念,精灵、神魔力就是这种幻想观念的重要内容。他们把爱欲归于神灵的赐予和惩罚,于是产生了性交崇拜。当人们能直观地感觉到男女结合而生育时,就产生了对生殖器的崇拜。但原始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认识不到生育和性交有什么必然联系,只是对腹中生子感到十分神奇,认为冥冥之中有神灵起作用,从而产生了生殖(生育)崇拜。
性交崇拜、生殖器崇拜、生殖崇拜构成了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共有的古代性崇拜。原始人类对性的崇拜不带有任何猥亵之意。而充满了纯洁、庄严和神圣,同时具有时代审美的价值。
男性或女性生殖器官作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象征被崇拜,是十分自然的。男女生殖器崇拜的遗物和遣迹,至今在世界一些民族和地区仍十分丰富,其普遍的表现形式是直接地和夸张地描绘生殖器。母系氏族时期以崇拜女性生殖器为主,父系氏族时期以崇拜男根为主。另外还流行一些形近或形似的象征物,如教堂的窗户、壁龛、祭祀的神圣器皿的形状统一为棱形,实际上就一种摹拟象征。以石雕或木雕为突出表现形式的男根模型象征物较为普遍。
生殖(生育)崇拜最深刻、最受人重视的自然属性就是生育和生殖能力。人类历史上存在的生殖崇拜,常和女性崇拜、母性崇拜密切联系在一起。迄今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许多原始女性偶像的刻画主要体现妇女肥大的躯干,以强调孕育的伟大。现藏法国卢浮宫的母神“依娜娜”塑像以及显示丰乳肥臀的“威伦多夫的维纳斯”雕像,是腹乳崇拜的例证。
巫术也是一种准宗教现象。原始人不能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及其因果关系,幻想出自然界对于人存在着一种不可见的影响,而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相应的方式影响自然界,这样就产生了巫术。巫术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福消灾,保信平安等。巫术的种类很多,最普遍的形式是比拟和模仿,几次是用接触的方式施行法术,第三是占卜。预测未来,在宗教产生后成为附属物。一部分人员专业从事宗教活动,被称为法师、巫师、祭司、萨满等。他们被认为是“神的代表”或“神与人的中介”,其基本职能是主持宗教仪式,为氏族祈祷,施行巫术,满足人们的愿望以及驱邪治病等,对巩固宗教起重要组织作用。
原始艺术的起源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原始艺术是原始人类现实生活的反映。原始人类生存于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其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原始艺术产生的源泉。原始人类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语言、感官能力,手达到了高度完善,有了审美意识和按照自己的预想把某一物体的形象复制出来的能力,以及摹拟一定的生活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能力。
原始艺术活动与组织战争、集体劳作、巫术活动、宗教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原始艺术的特征是直观、生动、形象、朴实、简单。
绘画、雕刻、装饰、音乐舞蹈是原始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原始绘画大多发现于洞穴内或岩石上,最常见的是以各种野兽为题材。这些题材的壁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几万年。以动物作描绘题材,说明动物是原始人类狩猎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绘画既描绘了狩猎的场面和方式技巧,也反映出人们渴求获取大量食物的心态,甚至反映出人们的一种信念,就是使自己得到某种魔力。
早期的洞穴壁画呈静止状态,后期由静态转为动态,画面生动活泼,生机盎然。最具代表性的有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此外,非洲的岩壁画散布于非洲各地,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与南非两地。中国也发现了大量岩画,着名的有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内蒙阴山、苍狼山、四川自贡等地的岩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是1879年西班牙学者桑图拉和他的小女儿在采集化石时无意中发现的。壁画长约14米,画着20多头野牛、野马、野猪、母鹿、马和狼等动物形象,壁画有红、黑黄、暗红四件颜色,壁画极具写实性,生动逼真,画面给人以强烈动感,动物的体态及运动形象甚为准确拉斯科洞窟壁面是1940年一群玩耍的孩子偶然发现的,在长达180米的洞壁上绘有四种颜色的壁画,画面上有野牛、熊、马、毛茸茸的犀牛、猛妈和野猪等,画面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充满活力。从发现的一些壁画地点和内容看,所反映的是原始人类将大量动物围猎至断崖峭壁从而获取猎物的瞬间写照。
雕刻的题材多为人物和动物形象,此外还有巨石群雕。雕刻的材料多为象牙、兽骨、岩石和木块。对人物的雕刻作品发现最多的是女性雕像。较为普遍的是裸女雕像,出现于旧石器时期,其特点是过分夸张其肉体特征。在世界各地发现的这些雕刻作品被普遍称为“维纳斯”。太平洋中复活节岛的石雕巨人像有600多个,高一般为3-6米,神态庄严、神秘,是当地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动物雕刻作品有在俄罗斯出土的狮、熊、骆驼头像,在乌克兰发现的猛禽像,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的猛犸雕像等。新石器晚期出现了一些“巨石雕群”,布局各异,在西欧、北欧、亚洲都有大量发风各类雕刻从手法上看有深线刻、浅线刻、轮廓线刻,还有浮雕、和透雕。雕刻无不反映出原始人类与原始崇拜及巫术的联系。
装饰是原始人类朴素审美观的表现。原始人类的装饰可分为涂饰、固定装饰、活动装饰三类。
涂饰是在身上涂上颜料和花纹。固定装饰有文身、割痕、耳鼻唇饰。从民俗学资料看,如菲律宾的尼格利陀人在孩子满十二岁时用贝壳在他们的胸部、背部刻画图案;新西兰土着毛利人无论男女均是遍体刺花,妇女在其唇、颊、眼角、大腿甚至手指脚趾上刺纹。活动装饰主要是可活动的佩戴饰品。如北美西部印第安人喜欢用灰熊的爪做装饰;澳洲昆士兰北部的土着人肩披袋鼠皮,头戴草圈;此外,欧、亚一些民族有佩戴手镯或手链、脚环或脚链的习惯。
音乐和舞蹈是原始人类审美情趣和情感的自然流露,音乐。舞蹈是孪生姊妹。音乐、舞蹈与宗教活动、巫术行为、节日与庆典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原始崇拜的最高表现形式。在原始音乐中,歌唱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同一呼声的简单重复,后来有了一定的旋律。器乐出现的较晚,管乐主要用动物骨骼或管状植物制成,还有打击乐鼓和板,弦乐器出现的最晚。原始人类的舞蹈最初主要是模仿动物的动作,后来出现了以模拟和感受战争以及以性爱为主题的舞蹈。
从民俗学和考古学资料看,舞蹈有模仿动物动作的澳洲袋鼠舞、非洲的野兔舞、北美的熊舞、中国的孔雀舞。狮子舞、龙蛇舞等。
古洞穴壁画上则有表现狩猎和战前战后鼓舞士气庆祝胜利的舞蹈场面。此外,澳大利亚土着人、孟加拉奥昂人的一些舞蹈就有模拟男女交合的舞蹈场面,这也反映出舞蹈内容的一个侧面。
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价值及现实意义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人类祖先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其低下的环境中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源头和基石。当今世界许多民族的祭奠、节日禁忌、婚丧礼俗无不折射着原始宗教的遗迹,它的存在是人类对古老文化的继承和选择,正确对待和认识人类这种选择,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拥有宗教与艺术的共性和差异,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差异,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只有理解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才能加强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友谊。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人类的远古文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当今社会存在的迷信、邪教乃至一些扭曲的性丑恶现象是对原始文化的异化和亵渎。
⑤ 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的区别在哪里,以及对其的理解和怎样准确的鉴赏作品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意义开个玩笑说 就是 像、有些像、完全不像、 哈哈前提都是人...
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具象:文艺创作过程中活跃在作家、艺术家头脑中的基本形象。
是作家艺术家在生活中多次接触多次感受、多次为之激动的既丰富多彩又高度凝缩了的形象,它不仅仅是感知、记忆的结果,而且打上了作家、艺术家的情感烙印,受到他们的思维加工。它是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一表象以后,又经过抉择取舍而形成的。从心理学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就是具象的运动过程。具象的运动过程主要是激发、强化作家和艺术家的情感,并与情感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旦进入具象运动阶段,创作者往往是情不自禁的,甚至是如痴如狂的,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很少受抽象思维的控制。具象不是抽象思维的起点,而是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选取、综合表象的结果。从发生学上说,表象、记忆能力是人的低级心理水平,动物也有表象和记忆的能力,但动物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态度、体验和思想观念来综合取舍表象进而形成具象的能力,具象为人类所独有。
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抽象化主要是为了使复杂度降低,以得到论域中较简单的概念,好让人们能够控制其过程或以综观的角度来了解许多特定的事态。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生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共同特征是指那些能把一类事物与他类事物区分开来的特征,这些具有区分作用的特征又称本质特征。因此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不同特征。所以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裁剪的过程,不同的、非本质性的特征全部裁剪掉了。所谓的共同特征,是相对的,是指从某一个刻面看是共同的。比如,对于汽车和大米,从买卖的角度看都是商品,都有价格,这是他们的共同的特征,而从其他方面来比较是,他们则是不同的。所以在抽象时,同与不同,决定于从什么角度上来抽象。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
在广义上,印象主义一词有时也用于19世纪后期的其他艺术(通常指音乐,但有时也指文学),它们所采用的技巧和达到的效果同印象主义绘画相似。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内、马奈、毕沙罗、雷诺瓦、西斯莱(Alfred Sisley)、窦加(Edgar Degas)、摩里索(Berthe Morisot)、吉约曼(Armand Guillaumin)和巴齐耶(Frederic Bazille),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但印象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 文学印象一般来说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写作手法,反映作家的个人气质。一些作家的作品以其感染力很强而被认为可与绘画方面的印象相提并论。
⑥ 重庆北碚哪有教韩舞的
初意舞蹈(北碚校区)培训机构北碚城南杨琢专业舞蹈艺术培训基地培训机构朝阳梦启星辰舞蹈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培训鸿妍舞蹈培训中心培训机构北碚城南艾莎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培训北温泉艺婷舞艺培训中心培训机构
⑦ 艺术的起源有那几种
1、模仿说
这是一个最古老的理论, 艺术的起源, 开始与古希腊哲学家。这一理论认为, 模仿是人类固有的本质和本能, 艺术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 所有的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2、游戏说
游戏说, 艺术源于游戏, 它是一个更有影响力的理论, 在艺术的发生理论, 包括艺术, 其代表性的特点是着名的德国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 所以人们也称之为游戏"席勒-斯宾塞理论"
3、表现说
这一理论认为, 艺术源于人类表达和交际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达是艺术最重要的功能, 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力。这一理论主要由英国诗人雪莱、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等以及欧洲和英国的一些现代和当代美学家持有。
4、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着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5、劳动说
人们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性人物: 比切尔、奇伦、麦克斯·德·苏、普列哈诺夫。正确性: 首先, 劳动是原始艺术的主要表达对象。其次, 史前艺术在劳动生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留下了很多印记。然而, 过于关注劳动与艺术的直接关系也有些简单。
⑧ 意大利艺术流派有哪些
意大利美术
--------------------------------------------------------------------------------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公元前后曾先后建立埃特鲁
斯坎、罗马等国,拥有丰富的古典美术遗产(见埃特鲁
斯坎美术、罗马美术)。中世纪时虽一度衰落,但仍然
是西欧各国接触拜占庭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前沿。到文艺
复兴时代,意大利成为西方美术最发达地区,其领先地
位从14至17世纪历数百年而不衰。18世纪后,法国才逐
渐取代意大利的地位。因此,不仅在美术史研究上,而
且在一般美术教育和博物馆陈列中,意大利美术皆具有
重大意义,是人类美术遗产中十分珍贵的部分。但是,在
政治上,自罗马帝国灭亡后,从中世纪直至19世纪中期,
意大利一直处于分裂割据局面,美术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地区性的流派各有特色,使意大利美术在其长期发展中
呈现复杂交错的景象。
中世纪 罗马帝国灭亡之时,基督教已经传播于意
大利全境,早期基督教美术已在4~5世纪间以罗马为中
心发展起来。但在哥特人及其他蛮族纷纷入侵、帝国政
权瓦解、形势极为动荡的情况下,早期基督教美术也趋
衰微。6~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实际上是拜占庭美术的附
庸,因为只有在拜占庭帝国占领的意大利北部,较正规
的美术活动才能进行。当时以拉韦纳为中心,拜占庭风
格的建筑和镶嵌画曾达到很高水平,留下了圣维塔莱教
堂和圣阿波利纳雷教堂等拜占庭美术的杰出作品。但在
意大利其他地区,文化和美术遭到破坏的情况则相当严
重,因而有“黑暗时代”之称。从8世纪后期起,意大利
北部、中部归加洛林王朝统治,与其联合的罗马教皇势
力也日渐壮大,中世纪美术开始形成。由于政治上的附
属地位和经济恢复的缓慢,意大利从此时直到11世纪,美
术发展上仍无重大贡献,除了一些地方特点外,不过是
加洛林美术(8~9世纪)和奥托美术(10~11世纪)的
延伸。同时,南部的西西里岛长期受阿拉伯帝国统治,伊
斯兰教美术传于其间。东北部从威尼斯到拉韦纳,拜占
庭美术影响还很强烈。因此意大利中世纪美术在风格传
统上又较西欧其他地区更为复杂。
从11世纪起,意大利城市渐趋活跃,中世纪美术也显
露生机。在北部的伦巴第地区形成的擅长砖石砌筑技术
的匠师行会,为解决教堂的石造屋顶技术作出了贡献,其
匠师不仅在意大利,也在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地活动。
伦巴第建筑的杰出代表则是米兰圣安布罗焦教堂(11世
纪末~1150),它的石造屋顶采取了十字架拱顶的结构,
在欧洲尚属首创。随着拱顶和拱门的广泛运用,中世纪建
筑中的罗马式风格渐趋成熟,意大利从11世纪中叶到12
世纪之间,陆续产生了许多罗马式建筑的杰作,如中部着
名的商业城市比萨大教堂及其钟楼——比萨斜塔(1053
~1272)、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1018~12世纪)及
洗礼堂(1059)、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063~1094)以及西
西里蒙雷亚莱大教堂(1172~1189)。比萨大教堂及其驰
名世界的斜塔都建筑在一个开阔的广场上,外部饰以白
色大理石,间以黑色大理石的横带,拱门按层排列,统
一规划中又富于变化,被誉为最美丽的中世纪建筑之一。
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和洗礼堂风格基本上与比萨大
教堂相仿,但图案更趋稳定,而且用古典式石柱,在精神
的庄重典雅方面颇接近古典艺术,因此受到文艺复兴时
代的大师如米开朗琪罗等的重视。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则
具有较浓厚的拜占庭色彩,据说它是由来自希腊的拜占
庭匠师设计,并仿照君士坦丁堡的圣使徒教堂的形制,以
中央圆顶和周围四个圆顶构成十字型厅堂,装饰华丽,在
西欧的罗马式建筑中独树一帜。西西里岛在10世纪后期
转归来自北欧的诺曼人统治,建立诺曼王朝。此地在12
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西里-诺曼建筑,蒙雷亚莱大教
堂即以其完美而着称。它熔诺曼人的雄伟气魄和阿拉伯
艺术的瑰丽装饰于一炉,在罗马式建筑中放出异彩。与
此同时,中世纪雕刻也有所发展,12世纪后期北部地区
产生了着名雕刻家B.安泰拉密,现存主要作品为装饰于
帕尔马大教堂(1178)和洗礼堂(1196)的浮雕,人物造形
虽有幼稚之处,但体态端庄,布局亦讲究平稳对称,说
明古典艺术的影响在意大利尚未绝迹。
12世纪后期,作为欧洲中世纪美术最典型代表的哥
特式美术首先在法国形成,13世纪传入意大利。但这时
意大利社会发展已有新变化,哥特式美术虽在各地传播,
却始终未获充分发展。从13世纪后期开始,佛罗伦萨这
样的先进城市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上也独立为
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美术逐渐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在
这方面,南部的美术发展起了特殊作用。当时西西里和
南部政权由诺曼王朝转归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二世。
他在西西里发展经济,提倡文化,全力建立中央集权制
度,和罗马教皇发生很大矛盾。腓特烈二世由于反教皇
而扶持一些为教会排斥的文化,如古典文化、伊斯兰教
文化等等,因此南部一带在13世纪中期曾出现一批仿效
古典风格的美术作品,如腓特烈二世在阿普利亚建造的
蒙特堡,以及他本人和一些大臣的半身雕像等。这些仿
古之风,虽然由于这个王朝的迅速衰败而只是昙花一现,
它却促使阿普利亚产生了一个很有影响的雕刻家N.皮萨
诺,他后来移居比萨,以古典风格创作了第一批文艺复
兴雕刻品,揭开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序幕。
N.皮萨诺:《天使和处女》
在皮萨诺活动之际,比萨、佛罗伦萨和罗马也出现
了一些具有过渡倾向的艺术家。比萨画家G.皮萨诺首先
在中世纪绘画中表现激烈的感情。比萨领域卢卡的画家
B.贝林吉耶里则在表现同时代的圣徒生平故事中尝试描
写现实生活情景。罗马画家P.卡瓦利尼更吸收了古典壁
画的传统,开始向写实方面迈一大步。他的作品光暗显
明,姿态自然,具有生活气息。与他同时的佛罗伦萨画
家奇马布埃则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人物形象开始具
有立体感,空间则有深远感,并注意线条的轻快优美。因
此,意大利的13世纪美术虽然是哥特式的中世纪传统仍
占优势,却开始萌发了文艺复兴的革新运动,终于引起
意大利美术以至整个西方美术的巨变。
14~15世纪 14世纪的意大利美术是文艺复兴美术
发展的第一阶段,亦称初期文艺复兴。但新美术主要在
佛罗伦萨及其周围地区发展,全意各地仍保持中世纪传
统,故有人把它称之为“后期哥特式美术”,但这个提
法忽略了新美术已成主流的时代特点,也割断了14世纪
与15世纪的直接联系。
佛罗伦萨和它所在的托斯卡纳地区的初期文艺复兴
美术,可以上溯到13世纪后期的皮萨诺的雕刻与奇马布
埃的绘画,但其真正代表和取得最大成就的艺术家则是
佛罗伦萨的乔托。乔托以奇马布埃为师,同时吸收了皮
萨诺父子和罗马画家卡瓦利尼的艺术成果,配合着佛罗
伦萨在14世纪初年经济文化皆趋高涨的形势,在艺术领
域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革新运动。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
现实主义倾向,在宗教题材中表现世俗生活,使绘画从
中世纪程式中解放出来,开始注意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
立体造形。乔托还赴阿西西、罗马、那不勒斯、帕多瓦
等地作画,大受人们欢迎,门生众多,形成乔托画派。现
存主要代表作是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壁画(1305~1309),
以38幅组画形式表现圣母和基督生平故事,被认为是14
世纪文艺复兴美术最辉煌的成就。乔托晚年还负责佛罗
伦萨大教堂建筑工程(1334~1337),设计了大教堂的钟
楼,说明他在建筑、雕刻方面也有很深造诣,显示了文
艺复兴美术大师普遍具有的多才多艺的特点。乔托之后,
其门生皆成为佛罗伦萨画派主角,如B.达迪、T.加迪及
其子A.加迪等。但这些被称为乔托画派的艺术家多仿效
先师而怯于创新,成就远不如乔托。
14世纪佛罗伦萨的建筑与雕刻也有较大发展。雕刻
家和建筑家阿诺尔福·迪坎比奥主持了该城两大建筑的
设计与建造。一为市政厅大厦(今称旧宫),1298~1310
年建成。这是一座方形多层石砌大厦,并在顶层建有高
耸的钟楼,气魄雄伟,虽然门窗及雉堞形式仍具有中世
纪色彩,它作为城市共和政治的象征却开创了市政建筑
的新体制。另一建筑是佛罗伦萨大教堂,自1296年开工
后,整个14世纪期间工程持续不断,直到15世纪中叶才
告完工。这座大教堂的建造已不归教会主持,而属于政
府管理的公共工程,政府有关决议要求它成为“全托斯
卡纳地区最美丽高贵的教堂”,以作为城市繁荣昌盛的
象征。阿诺尔福·迪坎比奥的设计在十字形地基、一主
厅两侧厅的结构等方面承袭了中世纪传统,但其规模的
宏大与空间的开阔、装修的明朗等则反映了有异于哥特
式宗教建筑的倾向。乔托为这座大教堂设计的钟楼(独
立于教堂南侧),在他死后于50年代由F.塔伦蒂完成,被
誉为佛罗伦萨最优美的建筑之一。它继承了托斯卡纳地
区传统的深浅石料交错砌筑的格式,层次分明,风格优
雅。装饰于这座钟楼底层的一系列浮雕,底稿可能出自
乔托,但完成刻制者则是14世纪的雕刻家A.皮萨诺。这
些浮雕以精于写实着称,其中表现世俗职业活动(包括
绘画、雕刻、建筑等)更富于情趣。A.皮萨诺的另一代
表作是佛罗伦萨洗礼堂青铜门浮雕(1336),它是该堂3个
大门中的第1座青铜门,以连环性的多幅浮雕表现圣经故
事,刻制相当精美,遂使日后其他两座青铜门的雕刻也
成为佛罗伦萨公众瞩目的艺坛盛事。
A.皮萨诺:《基督受洗》
14世纪期间,在托斯卡纳地区与佛罗伦萨画派并立
的还有锡耶纳画派。锡耶纳城为佛罗伦萨南邻,银行业
较发达,艺术上也自成一派。锡耶纳画派创始人是杜乔·
迪博宁塞纳,他的作品秀丽多姿,用色精细,只在写实
方面略逊于乔托。然而锡耶纳画派在杜乔之后却名家辈
出,影响及于法国及西欧各地,代表大师有S.马丁尼、洛
伦泽蒂兄弟等。马丁尼富于抒情色彩,线条优美,色彩
绚丽;洛伦泽蒂兄弟则精于写实,尤以A.洛伦泽蒂进展
巨大,他的杰作——锡耶纳市政厅壁画《好政府与坏政
府》(1338~1339),被誉为14世纪风俗画的最大杰作。
与佛罗伦萨相仿,锡耶纳城市政府也倾全力于建筑,在
工程规模和质量精美方面互相竞争,因此锡耶纳市政厅
(1297~1310)和锡耶纳大教堂(1284~1366,G.皮萨诺
设计)也都是14世纪意大利建筑的杰作。在托斯卡纳地
区的另一大城比萨,虽未形成自己的画派,却产生了14
世纪最着名的一幅壁画——比萨公墓廊庑中的《死的胜
利》(约14世纪中叶),它也像A.洛伦泽蒂的壁画那样
以鸟瞰全景的形式展开广阔的画面。左边描绘 3位游猎
行乐的骑士突然遇到3具卧于棺木中的尸体,右边表现仕
女于花园中奏乐欢聚,中间则有恶魔驱赶灵魂坠入地狱。
这类《死的胜利》的题材反映了市民群众中认为死对一
切人皆无区别的宗教思想,其在当时的流行则可能和14
世纪中叶席卷西欧的大瘟疫有关。这幅壁画在状物传情
和布局设色上皆有很高水平,经近人考证,一般认为它
的作者是当地画家F.特拉伊尼。
佛罗伦萨和托斯卡纳地区之外,意大利全境则基本
上保持着中世纪哥特式美术的传统,尤以建筑为甚。这
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是1386年动工的米兰大教堂,曾聘
请法国和德国的哥特式专家参与设计,工程浩大,至16
世纪中期才基本完成。虽然细部雕刻在后期吸取了一些
文艺复兴的因素,但米兰大教堂却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
的最着名代表。在绘画方面,由于乔托曾长期在北意的
帕多瓦工作,并留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阿雷纳壁画,因
此北意画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革新。米兰和伦巴
第地区在14世纪后期产生了一批精于写实的书籍插图艺
术家,着名代表如乔瓦尼诺·德格拉西,所绘花草鸟兽,
栩栩如生。他们这一派的艺术对法国和尼德兰绘画很有
影响。北部的维罗纳城画家阿蒂基耶罗,在帕多瓦工作
时深受乔托影响,写实方面大有提高,他作于帕多瓦的
一些壁画被认为是北部画坛最杰出的成就。
15世纪开启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发展的阶段。佛
罗伦萨仍然是新美术的最大中心,但其他各地也出现了
许多重要流派。15世纪的意大利美术一般称为早期文艺
复兴美术(相对于16世纪的盛期而言),在建筑、雕刻和
绘画方面,其共同特点是较前一时期更为自觉和彻底地
学习古典艺术遗产,并开始运用空间透视、人体解剖等
科学技法,使其写真传神的成就不仅可以直追古典,而且
在风格和技法上具有了不同于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以
前艺术的特点。另一方面,15世纪艺术的现实主义表现
是和它的人文主义思想紧密结合的,人文主义歌颂人性
崇高和重视世俗生活的基本观点,在当时的美术作品上
体现得最为鲜明,对市民群众影响巨大。15世纪初年,佛
罗伦萨首先在建筑和雕刻方面形成新美术的高潮。建筑
家F.布鲁内莱斯基首倡实地考察古典遗迹,在建筑设计
中充分运用古典柱式,仿效古典建筑的开朗和谐,抛弃哥
特式宗教建筑的奇幻神秘。他继续主持佛罗伦萨大教堂
的修建工程,完成了该工程最棘手的项目——大圆顶的
设计与建造(1420~1436),并建造了佛罗伦萨育婴堂
(1419~1426)和圣克罗切教堂的帕齐礼拜堂 (1430~
1440)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物,成为新
建筑界的楷模,影响极其深远。他还是历史上第1个研究
和发明透视画法的艺术家,虽然他用透视法画的街景图
等已失传,但却把有关知识教给了雕刻家多纳太罗和画
家马萨乔等人,引起了造型艺术的巨大革命。多纳太罗
不仅运用透视于浮雕,还努力学习古典艺术的写实手法,
他曾和布鲁内莱斯基一道赴罗马实地考察,又认真研究
人体结构,遂创作出一系列堪与古典杰作媲美的青铜和
大理石雕像。马萨乔首次杰出地把透视和人体结构的科
学技法用于绘画创作,他的作品气魄宏伟,形象浑厚坚
实,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代表作《纳税钱》,成
为日后所有文艺复兴大师学习的楷模。
多纳太罗:《加塔梅拉塔骑马像》
在15世纪中期和后期,佛罗伦萨艺坛群星灿烂,产生
了许多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流大师。建筑方面有L.B.阿
尔贝蒂,他作品中的古典色彩更为浓厚;他同时还是重要
的艺术理论家和人文主义学者,名着《绘画论》(1435)、
《建筑论》(1452)在奠定新美术理论方面功绩尤着。建
筑家米凯洛佐建筑的美第奇宫(1444~1459),树立了文
艺复兴宫室建筑的范例。雕刻方面有L.吉贝尔蒂,穷毕
生之力继A.皮萨诺之后刻制了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座青
铜大门,尤以后一座东门技艺最精,有“天堂之门”的
美誉。罗比亚家族则石雕陶塑兼精,作品清雅秀美。多
纳太罗的学生迪西德里奥也发展了新雕刻中的秀美风格,
所作妇女肖像雕刻尤为动人。但15世纪佛罗伦萨艺坛最
繁荣的仍是绘画。继马萨乔之后,陆续出现了F.安杰利
科、P.乌切洛、F.利皮、A. del卡斯塔尼奥、A.波拉尤
奥洛、A.del韦罗基奥、S.博蒂切利、 D.吉兰达约等名
家。他们都继承并发扬了马萨乔开倡的现实主义与人文
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着重空间的透视表现和人物的坚实
造型,并善于运用线条。但在风格上则各有个人特色,如
安杰利科的秀婉虔诚、卡斯塔尼奥的粗朴雄强、博蒂切
利的精深博雅等,皆为后人称道。
安杰利科:《受胎先知》
在佛罗伦萨影响下,中部也出现了艺术繁荣。雕刻
家有 J.della奎尔恰、画家有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
L.西尼奥雷利、梅洛佐·达福尔利等。锡耶纳画派在15
世纪已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翁布里亚画派,代表大师
有佩鲁吉诺、平托里乔,风格以静雅优美取胜。这个画
派不仅很受时人欢迎,并且由于培养了盛期文艺复兴大
师拉斐尔而影响深远。另一着名画家真蒂莱·德法布里
亚诺则是15世纪初期保守风格的代表,他虽未能吸收马
萨乔的新技法,却在细部写实方面极其认真,色彩尤为
绚丽。继承其传统的有北部画家皮萨内洛,亦以精于写
生着称。但是佛罗伦萨的影响终于使北部意大利也产生
了新美术大师,着名代表如A.曼泰尼亚和威尼斯画派的
贝利尼家族,其成就亦可与佛罗伦萨大师相当。威尼斯
画派的形成是15世纪北部艺坛上的另一重大事件,它配
合当时威尼斯这个国际商业中心与东方联系密切的特点,
作画首重色彩,与佛罗伦萨画派首重线条有别,到16世
纪即发展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一个画派。此外,在北部还
形成了费拉拉画派,主要服务于费拉拉公爵宫廷,代表有
C.图拉、F.del科萨等,亦以华美见称,但发展不如威尼
斯画派,到16世纪即告衰微。在建筑方面,来自佛罗伦
萨的建筑家A.菲拉雷特约在米兰奠定了新建筑传统,他
不仅传播了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风格,而且写有重要的
理论着作。威尼斯则有新建筑家P.隆巴尔多,他的作品
以华美的装饰取胜,开创了具有特色的文艺复兴建筑风
格。
15世纪时,罗马和意大利南部的美术活动也从长期
沉寂转趋活跃。罗马作为教皇驻地,开始了较大规模的
建筑活动,并请佛罗伦萨和各地大师前往作画。先后到
罗马工作的有阿尔贝蒂、安杰利科、博蒂切利、佩鲁吉
诺、梅洛佐·达福尔利、平托里乔等,逐渐使罗马成为
一个新美术中心,到下一世纪发展尤快。南部首府那不
勒斯的城堡,于1452~1466年兴建仿古典凯旋门式的大
门,上下数层雕饰精美,是当地文艺复兴建筑代表作。由
于那不勒斯王室与西班牙、尼德兰关系密切,尼德兰油
画技法首先传于其地,并由南部着名画家安东内洛·达
梅西纳介绍给威尼斯画派,使其运用色彩的技巧有极大
提高。
博蒂切利:《帕拉斯和半人半马怪》
16世纪 16世纪意大利美术达到繁荣的顶点,亦称
盛期文艺复兴。在15世纪美术已基本掌握现实主义表现
方法的基础上,16世纪则更进一步,集中全力于艺术典型
的创造。3 位主要代表为L.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
斐尔。达·芬奇虽成长于佛罗伦萨,却长期工作于米兰,
晚年远走法国。米开朗琪罗也是生于佛罗伦萨而主要工
作于罗马。拉斐尔师出翁布里亚画派,在佛罗伦萨学习
时深受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影响,主要工作地点也
在罗马。他们的艺术创作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内容,
对古典文化的吸收也较前人更为深刻和丰富。当时意大
利的经济和政治皆出现危机,外敌入侵,时局动荡,从
而对艺术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时代要求,这些都促使他
们在比15世纪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艺术,
创造出不朽的杰作。达·芬奇的特点是熔艺术与科学于
一炉,他的绘画既有巧妙的艺术加工又有深厚的科学探
讨,既逼真精绝而又富于气韵,在现实主义成就上较15世
纪又有极大提高。他生平完成的作品不多,但件件皆属
不朽之作,尤以《最后晚餐》、《莫娜丽萨》最为着名,
被推为西方绘画杰作之首。米开朗琪罗则在雕刻、绘画
和建筑三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盛期文艺复兴水平的典
范作品,雕刻有 《哀悼基督》、《大卫》、 《夜》、
《摩西》等,绘画有西斯廷礼拜堂的壁画,建筑则有圣
彼得大教堂的圆顶。他以雄伟壮健极富英雄气概的人物
形象反映了新时代进步势力的信心与力量,显示了艺术
家在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并着重人体的强
力表现,为西方艺术奠定了最有特色的传统。拉斐尔则
以秀美典雅的风格着称,他的构图和谐,人物情态自然,
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的完美理想,代表作有梵蒂冈教皇宫
的一系列壁画以及许多备受欢迎的圣母像,例如《带金
莺的圣母》、《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等。拉斐
尔的圣母形象谦和静雅,寓崇高于平凡,彻底摆脱了宗
教神秘气息,被誉为善和美的化身,是意大利美术最成
功的典型。
G.贝利尼:《十字架的奇迹》
米开朗琪罗:《夜》
除了上述3位主要代表外,16世纪的意大利还产生了
许多着名大师,在建筑、雕刻、绘画方面为日后的西方
艺术树立了典范,从而使意大利美术在西方美术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16世纪的建筑大师D.布拉曼特和A.帕
拉迪奥是西方当时建筑中古典风格的主要代表。他们在
细部形式和整体风格上都更能吸取希腊罗马古典建筑的
精华,并能学古创新,所作皆以和谐匀称、高雅清秀取
胜。布拉曼特努力探求中心型建筑的理想结构,认为它
是最适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形式,这也是达·芬奇和
米开朗琪罗等同代大师共同的追求。在主持梵蒂冈圣彼
得大教堂(梵蒂冈)新建工程时(1506~1514),布拉曼
特就把这座基督教世界的最大教堂设计为宏伟的中心型
建筑,上以圆顶为盖。但工程只进行到砌墙基时他便去
世了,以后持续达100余年, 到巴洛克时代才告竣工,只
有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圆顶是这个工程在16世纪取得的最
大成就。但是布拉曼特的建筑理想已体现于罗马蒙多里
奥圣彼得教堂的小庙(1502~1514)上,这座带有古典柱
廊的圆形建筑规模虽小,却气象端庄,比例完美,予人
以极大启迪。帕拉迪奥则在丰富的建筑实践之外,还写
有《建筑四书》(1570)这部极重要的理论着作,日后数
百年间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学派的基本教科书。他的代
表作有维琴察巴西利卡大厅(1549)、威尼斯圣乔治·马
焦雷教堂(1566)及其近郊的圆厅别墅(1551~1554)等,
在西方建筑界影响深远。绘画方面的古典风格大师则有
佛罗伦萨的巴尔托洛梅奥、A.da萨尔托、中部的科雷乔
等,但是能和达·芬奇等并驾齐驱的只是威尼斯画派的
提香和乔尔乔涅。提香的创作生涯在所有文艺复兴大师
中最为漫长,成果也最丰富。乔尔乔涅则是奠定威尼斯
绘画盛期风格的先驱。乔尔乔涅精于描画风景,境界高
雅。提香的风格则以健美丰盛取胜,以使用油画色彩最
为成功,树立了近代西方油画艺术的楷模。在他们两人
之后,威尼斯画派还有丁托列托和P.韦罗内塞两大名家,
前者的宏伟构思和后者的富丽豪华,也从新的角度丰富
了文艺复兴美术的成果。
然而,在社会矛盾日趋严重的形势下,16世纪的意
大利美术也出现了样式主义(亦译风格主义)。这一流
派首先萌发于佛罗伦萨,16世纪中后期遍及全国,只有
威尼斯画派受其影响较少。样式主义的艺术家都以崇拜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盛期大师自许,有不少人还是他
俩的学生,但他们只追求大师的风格形式而不学其精神,
甚至由于标新立异而走向畸形怪诞,不惜违反新美术的
现实主义方向。样式主义的代表者有J.da蓬托尔莫、F.
罗索、朱利奥罗马诺、帕尔米贾尼诺、Il布龙齐诺、G.
瓦萨里和詹博洛尼亚等。就其消极倾向而言,样式主义
的流行在一定意义上已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的结束。但
是,样式主义艺术也保留了文艺复兴的一些基本形式,它
在西欧各国仍被当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新近支派而
受到重视,因而在传播文艺复兴影响方面仍有一定作用。
17~18世纪 17世纪是巴洛克美术占主导地位之时,
故有巴洛克时代之称。巴洛克原是古典主义批评家使用
的贬义词,含有荒悖违理之义,以此形容17世纪那些不
合乎古典法度的艺术作品。但实际上巴洛克美术是继文
艺复兴美术之后的一个推陈出新的发展,它以热情奔放、
运动强烈、华美绚丽补充了文艺复兴的庄重典雅,也在
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现实主义传统,克服了样式主义的消
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比较能适应当时群众的
宗教情感,并被罗马天主教会利用为争取信众的宣传工
具,因而不仅在意大利广为流传,也迅速扩展到欧洲各
地,为各国宫廷贵族所喜爱。17世纪巴洛克美术的最大
中心是罗马,佛罗伦萨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认为,意
大利的巴洛克美术分为 3个阶段:1600~1625年为初期,
1625~1685年为盛期,1685~1750年为后期。但18世纪
初年以后的巴洛克美术又另有罗可可美术之称。与此同
时,在整个巴洛克美术发展期间也并行存在着古典主义
和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响,因此17世
纪意大利美术仍是相当丰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术中,建筑占有很突出的地位,巴洛克
风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筑体现出来,绘画、雕刻的发
展往往与之配合,形成综合艺术。实际上,在16世纪美
术中,已孕育着巴洛克建筑风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米开
朗琪罗宏伟大胆的建筑设计、G.da维尼奥拉与G.da波尔
塔建造的罗马耶稣教堂(1568~1584)等。但在16世纪后
期流行的样式主义建筑中,这些健康因素没有得到充分
发展,至17世纪才形成为真正的巴洛克建筑。早期巴洛
克建筑的重要代表在罗马有C.马代尔诺,在北部有F.M.
里基诺。他们的作品强调中央主体效果,门面突出中央
大门,层次富于变化。马代尔诺还继米开朗琪罗和波尔
塔等人之后主持了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续建工程,加长了
主厅,完成了教堂门面(1603~1612),使这个天主教会
最大的教堂基本完工。后来,另一位巴洛克大师G.L.贝
尼尼又长期为教堂内部进行装修,建造了巨型青铜华盖
(1624~1633)和圣彼得法座的建筑一雕刻综合体(1556
~1666),并在教堂前面建造了一个完美的广场和柱廊
(1556~1565),从而结束了这个教堂延续100余年的创建
过程。
早期巴洛克绘画的发展却比较复杂,在克服样式主
义的消�阆蛑校�跋熳钤缱畲蟮牧轿换�铱ɡ�咔呛?BR> A.卡拉奇,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其主要艺术倾
向。虽然卡拉瓦乔的强烈光暗对比和卡拉奇的坚实造形
也含有一些巴洛克特色,但巴洛克绘画主要是在他俩的
弟子和追随者手上形成。卡拉奇兄弟在博洛尼亚开设的
艺术学院培养了一代意大利画家,其中佼佼者如G.雷尼、
圭尔奇诺、多梅尼
⑨ 西方史前艺术思想及特点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着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着名的代表作。
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起源于距今遥远的史前时代。根据历史学家们的习惯,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而文字发明前的历史被称做史前时期。对于该时期,另有部分历史学家倾向称之为“前文字时期”,觉得这样更易于体现历史成就的整体发生。史前社会虽然没有文字记录,但当时人类的许多活动却通过其他物质形式记录下来,如各种工具和人造物品,其中包括同史前艺术活动有关的物品。
艺术这个概念的现代意义是特指突出审美功能的种种技艺。在生存状态与现代社会大相径庭的史前时代,“艺术”的作用自然有别于今天。因此史前艺术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它是产生在我们所熟悉的艺术之前的一种艺术。
史前时期相对于历史时期而言是十分漫长的,约占迄今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五。这个时期也就是考古学所说的“石器时代”。史前艺术则是出现在“石器时代”的晚期。史前艺术的幸存物主要是具有绘制或雕刻等造型因素的作品。这使它们成为那个时代可能存在的其他种类艺术的代表。
除了通过考古学的途径了解史前艺术,近代原始民族的艺术亦表现出与史前艺术形态上的相似性。所谓近代原始民族,是指仍保持狩猎生活方式并远离人类文明的民族。他们是史前时代生活方式的最后残存者,只占世界总人口的极小部分。在今天,真正能够代表采集和狩猎生活方式的民族只有俾格米人(赤道人种)、布须曼人(东非人种)、爱斯基摩人(自称因纽特)和澳洲土着居民。他们的艺术通常被称做原始艺术。对原始艺术的分析、研究,已成为探索史前艺术未解之谜的重要途径。就概念而言,原始艺术一词的含义更宽泛,它既可指史前艺术,也包括与文明社会艺术相对的艺术。
人们对史前艺术的科学认识是从19世纪开始的。时至今日,在欧洲境内的史前艺术遗存,特别是旧石器时代的岩洞艺术比其他地区有更多的发现,并获得系统研究。它们展示了早期人类特有的艺术创造力,为人类深入认识自身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艺术首先是为人类所用才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艺术的艺术性只有更成功、更恰切地表达其本身的功用目的才真正是一种成功。这种功用一是精神感受上的,一是实际应用上的,不论前者或后者,都实际上促发了人类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我不反对和否认艺术的品格与个性,但我强调的是,艺术的品格和个性除了凸现了艺术门类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的存在以外,仍然是附着于实际功用上。
史前美术浅析之一
功用性是艺术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这一点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成功的艺术品上可以找到最恰切而有力的证明。
艺术首先是为人类所用才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艺术的艺术性只有更成功、更恰切地表达其本身的功用目的才真正是一种成功。这种功用一是精神感受上的,一是实际应用上的,不论前者或后者,都实际上促发了人类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我不反对和否认艺术的品格与个性,但我强调的是,艺术的品格和个性除了凸现了艺术门类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的存在以外,仍然是附着于实际功用上。
让我们从考古研究证明了的人类原始早期艺术活动开始这个论证。通篇全部《世界美术史话》也都将是不断举证和复述、延伸艺术功用观点的过程。
一、冰原上萌生的生存艺
大约在二万五千年前,克罗马侬人经历了武姆冰河期中最后一次冰期,生活在冰原的边缘地带的一部史前人集居到今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岩洞里以避寒。他们学会用陷阱来捕获野牛,用打制的石斧石矛去刺杀山羊和驯鹿。在终年拼捕的狩猎生活中,刺激了他们创造艺术的才能。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就在这种长期劳动实践中产生和成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顶上和洞穴四壁的动物壁画,正是这种史前艺术的最好物证。
1875年,一位名马塞利诺·德·梭杜乌尔 (M·D·Sautuoal)的西班牙工程师,来到距桑坦德(Santander)约30公里的阿尔塔米拉洞穴附近收集化石,发现那里有一些动物的骨胳和燧石工具,初步断定是史前人活动频繁的地方。四年以后,他再度来到这里,并把他四岁的小女儿玛丽亚也带在身边。这个女孩离开父亲自己去寻找可玩的地方,偶然爬进了一个低矮的洞口。洞内一片漆黑,她点燃了蜡烛。当她抬起头时,突然发现一只直瞪着的公牛眼睛,她吓的大叫起来,于是,举世闻名的史前洞穴壁画被发现了。但梭杜乌尔对旧石器时代艺术的这一大发现,并没有引起西班牙有关方面的重视。有人认为它至多是古罗马时代的过路的士兵随便涂上去的;还有人竟反诬梭杜乌尔,说他雇用了马德里画家画上去的,指控他为了沽名钓誉而弄虚作假。
这幅画蒙冤了二十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壁画上野牛画得太生动了,人们认为史前人类不可能有如此熟练的造型能力。直到1902年,经过法国教士布吕叶审定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承认。后经同位素碳十四测定法,确信这个深达三百多米的阿尔塔米拉大洞穴,"储存"了二十多只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形象,包括十五头野牛、三只野猪、三只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人们这里欣赏到的,即是其中的一头野牛形象,也是最早被发现的一头,它被画在主洞的窟顶上。
这头野牛显然是先勾线后涂色的,色彩以赭红与黑为主,还带有黄和紫,有的是天然矿物颜料。在绘制前,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过的。当时所用的"画笔"可能是苔鲜类植物,或者是兽毛。这些野牛形象充分显示出史前猎人对于动物所具有的精熟的解剖学知识。这幅画从简单的轮廓到多种色调的运用,在绘画技巧上是一大进步(据考古发现,那时的"画家"已学会用鸟的骨管把颜料粉末吹到岩壁上去的吹画法)。这幅《野牛》的制作时间,距今至少有二万年以上了,它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即马格德林文化期的中期。
史前考古学家们经过长期考察,发现史前洞穴壁画大多集中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少部分邻近意大利。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也是出于一次偶然事件:四个来自蒙蒂尼(Montignec)的法国少年外出郊游时,想去探求三十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孩子们的好奇心,终于使他们发现了洞穴内从洞顶到洞壁四周布满的绚丽的绘画。西方学者们风趣地说这是"史前的西斯庭教堂 "。就其史前艺术的考古价值来看,可以认为是又一次的"地理大发现"。
史前美术浅析之二
拉斯科洞穴壁画里还有一些非人非兽和似人似兽的形象,有些动物身上带着箭伤。这个洞穴的历史年代属于奥瑞纳文化期。
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动物形象大多被画在洞顶和主要洞道两侧,在洞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没有固定的方位。这一幅《野牛》,描绘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牡牛的奔跑姿势栩栩如生,多层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体积感。你若稍加注意,还会发现图象上有着重叠的影子,好像各种动物被画了几次,或者是一前一后,有好几只。看来,史前狩猎者并不注重构图的效果,这一定是和他们特定的功利目的有关系。这头野牛除了表现力极强的柔和轮廓线外,还曾运用"喷色法"。
拉斯科动物壁画之丰富,超过了同一时期任何其他洞穴的壁画,因而被判定为旧石器时代艺术的顶峰。
为什么人类这些原始的艺术品几乎共有同一类题材内容?为什么这些题材又几乎都在复述和再现着人类生存的活动?为什么画中的动物身带箭伤?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人类表现生存状态、生存劳动、征服对象和征服活动等等由精神意念到物质获取的实际功用目的上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二、劳动创造了艺术
地球上的人类,迄今已知至少有四、五百万年的历史了。那么,人类创造的艺术,起源于何时呢?艺术又是在什么动因下产生的呢?对这个问题,近一百年来,经各国艺术史家的考察和研究,证明人类的艺术,至少也有三万年的历史。产生艺术,首先得有两个前题:一是人类应能克服生存的困难,为自己的存在创造稳定的生活条件;二是人类的智慧必须发展到一定水平。这样,作为社会现象的艺术,才有可能从他们手中产生。
据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在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已经出现了许多艺术品。西方学者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碳的测定,把这个时期文化的分期,划分成莫斯特期(约公元前46000-前27000年)、帕里果特期(约公元前43000-前30000年)、格拉维特期(约公元前25000-前20000)、奥瑞纳期(约公元前35000-前17000年)、马格德林期(约公元前18000-前11000年)、梭鲁特累期(约公元前20000-前15000年)。这些分期的名称,是以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美术文物的地址或洞窟名称命名的。"威冷道夫的维纳斯"即属于奥瑞纳时期的作品。它被发现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威冷道夫洞中,距今已有三万多年的时间了。
这尊小圆雕是以软质石灰石刻成的,她的头部与四肢雕凿得十分笼统,脸部特征没有刻出来,但头发却被均匀地成卷状地排列在整个头部。雕像高约10厘米,宽5厘米。胸部突出,腹部宽大,腰腿粗壮,女性特征被强调得极其夸张。它正是旧石器时代母权制社会观念的反映。在那个时期,妇女是领导着集体生活的。另一方面,这种小雕像或许与当时的巫术活动有一定关系。西方美术考古家风趣地把这尊妇女小圆雕称之为"威冷道夫的维纳斯"。
考古学家们认为,人类最早的艺术痕迹是雕塑,这种艺术的出现甚至比洞穴壁画还要早些。“威冷道夫的维纳斯”以及后篇将要列举的“持角杯的女巫”浮雕像,都说明了制作女子雕像是原始艺术的发端。这些雕像,有的很小,可以随身携带,通常没有脚,下肢呈一锥形。据美国考古学家判断,这样制作雕像,是为了便于往地上插;又一说,这样做还具有一种巫术意义,乃是为了怕她们从自己身边跑掉。
法国上加罗纳的莱斯皮格(Lespuque)裸体女像就是一例。它高约15厘米,属于帕里果特文化,但也有人考证它应属于奥瑞纳文化期。质地为象牙,雕像的乳房与臀部比"威冷道夫"的更加肥大,头部呈现出一个小圆球形,虽有鼻子和眉弓,但很不清楚。细弱的手臂搭在胸前。一双大腿却很粗,至小腿部位则合并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尖尖的楔子,没有刻出足来,可以插在地上或搁在一种底座上。关于这些可随身带的小型女雕像的制作意图,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有的学者曾断定它是一种爱情的副产品;但另一些学者在对这些最早的艺术品的研究中,则认为几乎没有发现有性爱的倾向。
史前美术浅析之三
从19世纪末起,西方有些学者对艺术起源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认为巫术是诞生艺术的最初动机,而对起源于摹仿生活的理论,许多研究者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事实上,在史前洞穴壁画未发现以前,已经有人注意到巫术信仰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当史前艺术品被大量发现之后,这种"巫术论"就更为人们所注意,他们肯定史前洞穴壁画创作的动因是来源于巫术,其论据是:一、许多洞穴壁画总是被画在洞穴的最深部,选择这样黑暗的地方作画,很难说是为了供人欣赏,即便在不稳定的油脂灯或火把照明下,也难以看清;二、在某些发掘地见到的岩壁画,往往一画再画,似乎不管形象的轮廓已被重叠,这可能是第一幅画被认为已发生了预期效果,于是在同一地方再画一次,以期达到巫术的灵验;三、不少动物形象身上有长矛或棍棒戳刺的痕迹,证明了"画家"的功利目的。
在法国劳塞尔岩廊里,集中着好几个形状不同的裸体浮雕人像,大约有四个女像,一个男像。“持角杯的女巫”上面刻的是一位右手托着一只牛角、左手搭在稍微隆起的腹部的女人形象。披肩的长发绕在她的左肩,乳房与臀部被刻得很肥大,面部没有刻出来,足部也含混不清。按照上述艺术起源论的解释,她显然是在主持一种巫术仪式,也许在祈祷本族人狩猎满载而归,或在祝愿氏族昌盛。但从其余几个类似的雕像上来判断,又象与巫术活动无关,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观念,或者表现一个早已被历史遗忘掉的某种更古老的传说。这件浮雕是属于奥瑞纳文化期的作品,距今约有二至三年万年了。
不管考古学家们对史前艺术的起源问题持何种不同的看法,但艺术活动与人类生存斗争的功利性相联系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
建筑,作为满足原始人抵抗严酷的自然力的一种最好屏障,早就属于艺术的范畴了。对于原始人来说,把自己与广阔的自然空间隔开,以避免不断遭到的潜在威胁,有利于生存发展,首先要利用建筑来为自己服务。
最新考古学认为,人类最古老的建筑物,是1960年在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最低文化层的一个"围墙",距今可能有175万年。旧石器时代建屋,除了用树木、草和石块外,以巨石作"石屋"也是一种建筑样式。但这种"石屋"最初恐怕与原始人对巨石的崇拜有密切关系。欧洲所谓"史前巨石"(学名为Menhir),即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一种纪念性艺术。它往往以数块以至数十块,排成十几行。如法国布列塔尼的卡尔纳克地区的"巨石群",每块巨石有 24米多高,排列的长度达三公里以上。英国南部威尔特群的索尔兹伯里发现的一种称之为"石桌"(Dolmen)的、圆形排列的巨石艺术,占地约十一公顷。所?quot;石桌",是在两块直立的粗石块的上面,呈水平地放上一块楣石板。这种形式也称三石塔(Trilith),大石台呈连续环状放置,距今至少也有五千多年。问题是建筑这种大石台,迄今没有人弄清它的真正目的。要把这么大的石块竖立起来,是需要运用杠杆原理的。对在史前生产力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条件下的原始人的能力,考古学家只能作许多不可思议的猜想。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巨石艺术与史前的巨石崇拜有一定关系。非洲尼日尔爾利亚农村的居民至今还在崇拜巨石,他们给神石供献食物以求治病。富有幻想能力的原始人利用巨石进行巫术活动却是十分可能的。类似这种呈环状的巨石台,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德国,以及近来在意大利等地都有发现。
三、原始艺术是原始文化的策源地
人类最初的原始艺术蕴含着人类的原始哲学思想、科技认识甚至文字文化的创造意念。可以说,人类原始的艺术在不断创作蕴蓄中孕育和诱发了后来的文字、美术等等文化。
两河流域作为古代文明的摇篮,它的文化也波及到中央亚细亚一带,使那里的文化受到新的刺激,产生了中央亚细亚极其丰富的民间传统工艺。这里有两件工艺品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文化渊源的证明。
一是出土于亚美尼亚地区奥克苏斯宝库(今阿富汗境内)的一件工艺技巧无比精致的史前角状杯。它属于皇宫内享用的金银器物。
史前美术浅析之四
这只银制兽形杯上的动物形象是野羊首、羚羊角、鹰的嘴、兔的腿,它是一种想象的怪兽。古代人善于以多种动物形象作综合性创造,这或许与史前期的图腾观念有关。在这一件银器上,动物的后半截,借用兔尾的造型,夸张成上面装饰着轮纹的羊角型口杯,它高25.4厘米。从杯口造型与动物变形的姿态来鉴赏,可以想象古代中亚艺术家在金银器工艺上,已有相当高超水平了。这件银器现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内。
一是一件原始彩绘陶器,由法国考古学家们从两河流域文化的其他影响地(今伊朗境内)发掘出的。中国也多次发掘出这种彩陶,譬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文化和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彩陶。经考证,中国的原始彩绘陶器早于或晚于法国考古学家们的发现,可以肯定与法国考古学家们的发现处于同一时期。
这只陶杯高28.5厘米,制作年代大概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有趣的是上面的彩绘:杯身画了一只夸张得过分的野山羊,其图案化的线形,使羊角成了两道大半圆形,而羊身只是羊角孤形线的附加物;杯口上的横带装饰则是被拉长了的几条奔跑的猎狗,身子完全被拉成接近于水平线。而在杯缘的一圈垂直线纹样更有意思,细细一看,原来是一些脖子被拉得高高而又细长的水鸟形象。貌似几何形图案而实际上乃是变了形的动物纹样。造型变化的装饰因素被运用得如此大胆,简直可以使现代设计家感到自愧弗如。它又使我们联想到古希腊陶瓶的彩绘,两者适成对照,在这里,突出了古代东方人的抽象审美能力。这件陶杯出土于古代波斯王朝时期曾大量兴建的夏宫,即苏萨城(今伊朗境内)的遗址内。实物完好,现被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内。
东方古老的象形文字,譬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汉文字又一次证明了这种抽象审美的超强能力。只不过,古埃及文字由于侵略战争造成的文化断裂己经湮灭,只有中国的汉字,依靠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超强民族韧性和民族聚合力,虽历经千年兵灾战乱,却最终绵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