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中要强化的理念是什么
品格第一、素质第二、兴趣第三、成绩第四。
少儿美术分为以下几种: .
1:创意美术2:漫画3:素描4:水彩画5:水粉画6:国画7:油画8:版画...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可以参考参考,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shaoer/
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以上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
B. 高等艺术教育有哪些理念
高等艺术教育有哪些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C. 艺术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哪些
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开始将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化到少儿艺术的实践当中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展开少儿艺术教育活动呢?你的少儿艺术教育理念又是否正确呢?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谈谈关于少儿艺术的那些事~
1.走进童心,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带有任何的强制性。
首先,要让孩子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着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其二,可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例如:让孩子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孩子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度到理解作品的内在美,提高审美的能力。
与此同时,孩子的艺术兴趣越来越浓厚。这时就抓住时机设法将儿童头脑中丰富的美感知觉体验引入到美感体验的表现阶段,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创作欲。
2.鼓励孩子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少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泛灵伦”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
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孩子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 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孩子做了一次探险,不拘形式,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少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老师不用去教,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指导中都能有所得。
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孩子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老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孩子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4.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将孩子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老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这样无论画好、画坏,孩子都没有心理负担,他们的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
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里明白谁颜色配得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画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
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自强自爱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会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喷发的火山,图形光怪离奇,颜色五彩缤纷,满世界都是孩子们的涂鸦,这时你会发现这一刻是我们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
荷叶伞教育集团——奇画王国少儿美术
用绘画陶冶孩子情操
用创意激发孩子探索欲望
用爱铸就儿童美育事业!
D. 以什么样的理念推进学校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和艺术教育在认识上的局限,一直是制约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把艺术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存在着重视少数特长生而忽视全体学生,重视艺术竞赛而忽视课堂教学,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养,重视成果展示而忽视教育过程等倾向;有的存在着追求“专业化”、“成人化”、“时尚化”的现象;还有的只是把艺术教育当成一种营造宣传效果的“摆设”和“橱窗”。因此,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是应该引起重视、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等重要的教育理念,这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包括普及艺术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两个领域,本文讨论的是前者。 公平: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学校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以谋职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 现在,教育公平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学校艺术教育不是要培养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的接受优质艺术教育的机会,学校的艺术活动和演出不仅仅是展示的舞台,更是教育的平台,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和修养,体现教育公平。当前在全国范围深入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实验,以及中央音乐学院组织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等案例,正是在实践和传递着这一理念。 导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学校艺术教育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应该凸显育人特质,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儿童的天真烂漫、少年的朝气蓬勃、青年的意气风发,这些美好的精神气质正是学校艺术教育应当保护、表现并着力彰显的审美取向。 学校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学校艺术教育要让青少年从小就得到高尚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在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因此不仅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而且应该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学校艺术教育应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由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快感。 目前一些地方、学校、家长让未成年的学生学习拉丁舞、伦巴舞、肚皮舞,参加一些儿童模仿成人秀的节目,这些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培养直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许多着名科学家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也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价值。以美国为例,1960年苏联卫星上天,引发了美国对教育的反思,随即制定了“曼哈顿零点计划”——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创新能力;2011年,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艺术教育是进行教育改革的最佳突破口,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是美国“赢得未来”的希望。 学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要通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奇思异想,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传承:努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土壤,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非物质纽带。文化艺术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为持久的因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用人类文明成果哺育青少年,是学校艺术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责。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化育、熏陶、浸润的作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长远的、基础性的影响。同时,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我们要通过艺术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薪火不断、世代相传。(万丽君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E. 孩子想要学习美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
有一次老师教孩子们画虎鲸,我家小宝在画的虎鲸上涂了一大块黑色。根据成年人的眼光,这可能是最丑的作品。我问孩子这是什么。小宝说,你看,我的虎鲨游到石头后,你看不见,只露出尾巴。可以看到孩子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前后被遮挡的空间关系。相对来说,技术需要加强。这里的技术不是画同样的东西,而是掌握不同的线条和图案,以便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重新组织。幼儿美术教育大部分是老师带手工性质的画、贴纸、黏土、腈纶等,老师教他们步骤,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成品看起来很有创意,颜色看起来很活跃。
对小孩子来说,2小时内画出主题项目,时间稍短。例如,下节课画企鹅,一周前可以准备关于企鹅的动画、画册、玩偶等多种物品,在自然接触过程中印象会加深。而且,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孩子的观察,相信孩子的表现会更有思想,更有内容。不是那么企鹅或老师提醒后贴围巾,而是某个孩子的思想不在里面,很突然,只是感情生硬的表现,怎么能画出灵魂呢?
F.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6)艺术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扩展阅读: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G. 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儿童美术与美育社会
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提出“美育代宗教”说,经过多少世代的努力,我们一直还在探索,在儿童美术教学长期实践中,通过和家长广泛的讨论,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触,发现和孩子交流时,可以将美从一张画纸里跳出来,以更广泛的视野来向孩子们解释美,美也就变的从狭义的理解扩展到广义的范畴,这对孩子的思维发散、想象力都有很大的助益,为了说明的更加清楚,我们来举个范例:当孩子拿着一张画兴高采烈的找我们家长看画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你这张画里学到的构图,非常的美,妈妈觉得可能把这种构图学习,将来用在城市规划当中,你想,一张纸不就是一个城市吗?你在纸上画画,就像在城市中规划,说不定你将来是一个伟大的城市设计大师,也或许我们将来变成地球村,你可以规划整个地球让它变的更美,我们将来没准移民到火星,你可以规划星际城市,整个宇宙就是你的画纸,每个星球就是画中的元素,你觉得呢?”同样的还有:在画面中学到的点线面的关系,可能会像乔布斯一样将这种美用在手机电路板的设计当中,在画面中孩子的色彩学习可能用在一条爱马仕围巾的色彩艺术里,在画面中学到的造型可能会让孩子将来对产品设计情有独钟等等,所谓美育,难道不是有关一切美的教育吗?而非仅仅局限于美术范畴,按“美育代宗教”中所说,还包括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等等。这样,画画就从一张在纸上涂满颜料的画(狭义的美,或是艺术教育,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等)进行无限的拓宽(广义的美,或者是实质美育,它强调将对美的欣赏、创造渗入到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来,或者是职业当中来),进而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培养孩子对美的认识、体验、感受、欣赏以致创造创新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们具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格、优秀的素养。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来长大,所处社会定是充满美的,充满想象力的,充满爱的,杨帅把那个未来的社会称之为“美育社会”,那个社会可能有点遥远,但是我相信它是会可以实现的,马英九先生曾在2012新年致辞说:我深深体认一己的微小,短暂,只愿更谦卑地面对下一个百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每一代都是沧海一粟,都是感念的后辈,都是谦虚的学生”,我想通过世代的努力,美育社会终究会实现。
H. 艺术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你好!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及自身,对二者关系的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的说,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因为人类的某些经历是难以用言词来表述的,为了表述这些深存在内心的最强烈的感情和思想,我们就使用一种称之为艺术的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
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艺术是抛弃人类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认识。艺术是人类心里真实情感的反映。通常有八大艺术之说,即绘画、雕刻、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鉴于文学的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深厚的影响力,通常习惯将其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和艺术平行的体系。在这一主页中我们将着重介绍绘画、雕刻、建筑、手工艺等造型艺术,和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表演艺术以及视听觉艺术。
I. 指南中关于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真实。幼儿只有感知真实事物,并由此积累起感知经验,才有助于幼儿进行艺术表现,从而提高表现的能力。只有有目的的、深刻的感知,才有强烈的感动,只有引起强烈感动后所表现或创造的作品,才会是越具灵性的作品。
J.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修订时坚持并完善内容,原来的课程标准有益因素需要进行积极地传承或者延续值得我们去坚持有对文化、对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关注,还有新的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这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素质的发展,是必要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第二,从三个纬度来表述课程目标;第三,精选课程内容;第四,拓展学习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第五,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第六,积极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坚持了美术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定性: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数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还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是改革的要点一;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多,美术课非常有限,要选对他们发展有用的和能够学会的。还要加以组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类,绘画、工艺、欣赏;一种是分级,义务教育分四个学段。分类和分级完成以后就形成了美术课程。学习方式是要点二;学习方式主要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即接受性学和研究性学习。过去的我们强调接受式学习。课程改革以后,强调探究式学习或探究性、研究学习,它更能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主体之间的那种相互合作。
美术课程是对视觉性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是美术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最重要的是就是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基础,我即感受、理解、创造。首先是感受。我们观看视觉形象,要注意它的形状、色彩、结构、材质、肌理、空间、比例、规格。这就是感受,感受是和观看并合在一起的。也叫观察。要整体的观察方法,这恰是徐悲鸿讲的“尽精微致广大”,就是从大的地方着眼,看细节,然后又把细节跟这个整体进行比较。作品细节丰富、具体,但却不失整体效果。第二就是要理解。比如面对《格尔尼卡》这一视觉形象,要理解它。告诉孩子,这是立体主义风格。再如毕加索画《哭泣的女人》,画的有正面、有侧面,把它们结合在一块儿了,是立体主义的一个特点。作者还把形象拆开以后重组,并运用了象征寓意的手法。其中半牛半人是邪恶势力的代表;马的死亡预示着生命的死亡。因为马是一种冲动性的力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属于那种内需力、力比多、生命本能。第三就是要创造。美术不仅仅是去动动嘴、动动脑,它还要去创造。用笔,然后运用技法,来改变材料的形态,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艺术创造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艺术学习也应该是个愉悦的过程。应该跟其他课程拉开距离,应该强调它的感性、愉悦性,让学生真正地发挥个性,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美术课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感性的,还有一种愉悦的课程,美术课要上出美术课的一种感觉来。首先美术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向少数有天赋的、有兴趣的、有条件的孩子开放,应该向所有孩子开放,要选择、组织课程内容、采用教学方式都要体现这点。比如,画素描要训练长时间,先从石膏开始,然后头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学没有那么长时间给你学素描。所以要从公民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学习明暗推移法,画法比较概念,也不过分考虑光源的变化和影响力,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表现。第二要激发学生兴趣。兴趣,其实是一个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为没有更多的外在诱引和压力可以导致学生学习美术。所以,美术学习的过程,应该给学生带来一种快乐。第三要关注文化与生活。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的创造主要看它的背景,而且它的背景基本上就是文化背景。所以要真的理解作品的含义,就要了解它的框架、它的环境,通过整体来观照具体的作品。进而去了解它的文化,这是一个双向的促进,互动的过程。当代文化在交融,要有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什么是我们自己文化,什么是他人的文化,什么是我们人类需要去共同打造的文化。美术欣赏可以从形式的角度出发,也应该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比如故宫中的东六宫、西六宫,形状就是六根短线,所谓“坤六”,它就是跟这个坤卦这个图是一样的。坤是女性的代表,所以这里是有讲究的。还有天坛,我们教孩子欣赏天坛的时候,可以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如对称、对称、主次、呼应、统一等。所以讲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可以揭示它,即一个是比较纯粹的形式角度,一个是文化角度。第四是注重创新精神。美术,它本身就是鼓励创新的,要不断地创新。
美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有利于营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些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感悟美术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还有就是要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用一些现代媒体,比如说电脑、网络。还有要鼓励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特别强调就是健康乐观的心态。要强调体验,在具体的环境中把自己内在的一种感觉、感受,释放出来。体验的方式很多。比如,化装、模仿动作、设置情境、观看视频、讲故事,都能唤起内在的体验。美术课就应该让学生换一种体验以后来理解或者表达,这样才有它的价值。再者评价非常重要,目标和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评价过程是不完整的。评价可以帮助看到优点并加以发扬,看到缺点并加以改正。评价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断地来完善自身。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鼓励运用美术档案袋、展示、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还有要重视教材编写,好的教材应该呈现课程目标和呈现课程内容,还应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同时还应该具有感性、美观大方这么个特色,还要通过要素和栏目来展现学习过程,通过一些栏目设置,像讨论活动、相关链接、要点提示等,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鼓励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等。是师生对话、互动、交流思考的平台,发现和创意的一个起点,教材的编写一定要体现出它基本的结构应该包括为什么学,目的是什么,学什么,内容是什么,怎样学,方法是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等。教材还要有动感,要将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这样才会是一个好的教材。最后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分为校内校外的,也可以分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应该满足学生学习美术基本条件,其他还提出了完善学生的基本材料和设施。第三条要求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另外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网络资源也非常重要。学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并打印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改造、变化,完成自己的作业。
以上观点是对这次学习课程标准的理解,以便以后践行到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