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篮球的意义是什么
1、提高感统能力
研究表明,很多现代心理或发育疾病(如自闭症)都来源于人的感统能力(sensoryintegration,即大脑协调各感官之间信息关系的能力)出了问题。
2、提高人的决断能力(Decisionmaking)
瞬息万变的球场要求一名运动员果断地做出什么时候投球,什么时候传球等等的决定。对方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在何处?如何扬长避短排出佳阵容?这些决断能力的练习势必能够帮助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决策。该出手时,就得出手!
3、训练神经系统反应
打篮球可训练脑部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思考后身体继发的反射动作速度。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则含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4、团队意识
当今社会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这会导致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而这种团队的意识需要从小培养,篮球作为一项同场竞技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5、释放学习压力
当今社会,每一个父母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背负起了沉重的压力。学习压力那么大,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挤压式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没有效率的。
6、打篮球孩子勤奋、执着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都是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现代心理学把它叫做“Grit”(韧劲)。美国华人学者AngelaDuckworth的研究发现,“韧劲”是人生成功重要的因素,高于智商和情商。
7、增强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学习工作限制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但篮球场给他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篮球运动能有效缓解工作学习的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B. 篮球是一项什么运动
篮球这项运动是1981年美国人发明出来的,刚开始篮球比赛很简单,对参加的人数以及场地都没有限制,后来随着时间的改变,篮球变得越来越正规,那么篮球是一项什么运动呢?篮球是属于一种以上篮、投篮和扣篮为中心,从而进行对抗的体育运动方式。由于篮球的特色之处很明显,从而成为了很多人心中都热爱的运动。打篮球可以让人充满了很多活力,不仅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身体素质,还能更好去培养团队的精神以及荣誉感。目前在篮球比赛上面,主要有五个人参加比赛,分别是中锋、前锋、后卫、守卫以及留守。
C. 篮球运动的定义是什么
篮球运动是以投篮、上篮和扣篮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是全世界无数人热爱的运动,篮球运动充满活力,不仅能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锻炼意志,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意识。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当时,他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由于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儿童又非常喜欢玩将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戏。这使他从中得到启发,并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类项目的特点,创编了篮球游戏。
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比赛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抛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
因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后就留在篮子里,人必须登上专设的梯子才能将球从篮筐里取出。随着场地设施的不断改进,篮筐取消了筐底,并改用铁圈代替桃篮,用木板制成篮板代替铁丝挡网,场地增设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比赛改由中场跳球开始。
与此同时,场上比赛队员也通常改为每队5人,开始有后卫、守卫、中锋、前锋、留守等位置之分,而使篮球运动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国。
(3)篮球是什么运动的结合扩展阅读:
篮球运动的特点
1、对抗性:篮球运动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但需要参与者快速奔跑、突然与连续起跳、敏捷反应与力量抗衡。
2、集体性:篮球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技战术能力,以及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智慧、胆略、意志、活力与创造力,运动员也必须具备勇敢顽强的斗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观赏性:篮球比赛中,可以欣赏到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机智的抢断、精彩的扣篮和出奇的封盖,再加上攻守交错、对抗变换,从而使比赛双方斗智斗勇,球场形势变化富有戏剧性,能使参与者和观看者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愉悦。
4、趣味性:篮球运动简单易行,趣味性很强,可以因人、因地、因时、因需而异。通过变换各种活动方式,篮球运动更加方便与吸引人们的参与,以达到活跃身心、健身强体的目的,进而提高社会的文明氛围,充实人们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5、健身性:人们通过参与篮球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使个性、自信心、审美情趣、意志力、进取心、自我约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道德品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篮球
D. 篮球是属于什么项目
篮球是一个由两队参与的球类运动,每队出场5名队员。目的是将球进入对方球篮框中得分,并阻止对方获得球权和得分。可将球向任何方向传、投、拍、滚或运,但要受规则的限制。篮球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也有最流行的街头三人篮球赛,是三对三的比赛,更讲究个人技术。当今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是美国的国家篮球协会(NBA)。篮球在1904年列入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成为正式项目。女子篮球到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才成为正式项目。
E. 篮球是一项什么运动
篮球的来历
--------------------------------------------------------------------------------
篮球是用球向悬在高处的目标进行投准比赛的球类活动。由于最初是用装水要的篮筐作投掷目标,故名"篮球"。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变化多端的战术相结合的竞赛活动。从事篮球运动能促使人体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活性等素质全面发展,并能提高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的功能;它对培养勇敢、机智、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等品质都有很大益处。
发展概况 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起初,他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有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 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 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 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 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 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 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 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 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 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 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 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 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 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 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
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 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 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 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 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 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 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
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 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 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 较大提高。
F. 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篮球运动的特点:
(1)对抗性
篮球运动是由攻防两方面组成的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激烈的攻守对抗是篮球运动的最基本的规律和特征。这种对抗主要表现为有球队员之间的对抗,无球队员之间的对抗,争夺篮板球时的对抗,教练员之间的谋略对抗,双方队员思想作风和意志品质的对抗。
谁在这些对抗中占有优势,谁就能获得比赛的主动权,激烈的对抗促进了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2)健身性
篮球运动既是激烈的竞技运动,又是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的健身方式。不同层次的人群,通过不同的篮球比赛和锻炼,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各项生理机能的提高,尤其是内脏器官、感官的功能和中枢神经的功能的提高。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是需要全体队员和教练员非常默契的配合来完成的运动。这种默契的配合能培养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人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当大家很好的传球整个比赛就可以达到非常流畅。比赛也很容易赢下来!提高这个协同合作的能力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以后的成长锻炼都有特别大的意义及影响。
(5)提高团队精神,比赛的时候我们都在想,团队至上。只有这样子才能赢得比赛。以团队为荣,以单枪匹马得分为耻,一个球队拥有优秀的篮球气氛,那么这个球队一定会非常强,比如马刺!
(6)认识很多朋友、扩大你的交友圈子,我们在打篮球的时候会认识到很多没有打过篮球的人,而且还会接触很多没有接触过的朋友圈。上这些人我们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与他们进行接触的,但是我们在与他们打篮球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人。
篮球使我们得到了很强大的社交朋友圈,在认识朋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学习很多技能,跟喜欢打篮球的人在一起玩耍,你也会学到很多的东西!
G. 什么是篮球
篮球运动是以投篮或上篮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之一,1892年1月(另一种说法是1891年12月),为美国马萨诸塞州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教师詹姆斯·奈斯密斯博士所创。他并不是在改革一项运动,而是在发明一项运动。他当时只是为了给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院的学生们发明一种适合室内进行的运动,他的发明引起了积极的响应。最初,他将两个装桃子的篮,钉在学校健身房楼上看台的两端,以橄榄球作为比赛用具,向篮内投掷,后来改为铁制的圆圈,挂上线网。再后来剪开网子下口,成为今天篮框的样子。为了完善篮球游戏,他在1892年制定了13条规则,后逐步修改和增加条款,出场人数也逐渐减少,直至规定每队5人,这才成为现代的篮球运动。 篮球体积7800ml,直径24.62cm 乒乓球体积 34.27ml,直径4.03cm 铅球体积 960ml,直径12.24cm 足球体积5798ml,直径22.29cm
H. 篮球运动起源于什么时候为何会成为最热门的体育运动
篮球是一项极具观赏性的球类运动。它是球员利用传球、运球、投篮和战术配合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球类运动。激烈的身体对抗与防守,巧妙的传切配合,精准的射门得分,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体育知识:篮球的起源因为这项运动的基础训练对器材和场地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很容易在人群中普及。虽然篮球发展较晚,但它以其强大的魅力迅速风靡全球。历史渊源篮球起源于1891年。当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马萨诸塞州的基督教青年会国际培训学校教书时,他的灵感来自当地的孩子们把桃子扔进詹姆斯·奈史密斯的桃篮游戏。他结合其他球类运动,利用这种游戏形式发明了最初的篮球游戏。
场地大小和参加比赛的人数都没有限制。运动员被分成两个相等的队,站在球场的两端。裁判把球扔到球场中央后,双方球员立即冲进球场抢球,试图把球扔进对方篮筐。因为桃筐是有底的,球打完就留在筐里。人们必须爬上一个特殊的梯子才能把球从篮子里拿出来。当时学校给了他一个14天内发明一项室内运动的任务:不损伤运动员身体或运动设施,更有运动精神。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他绞尽脑汁。起初,他试图把各种户外运动变成室内运动,但都失败了。后来,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加拿大玩过的一款儿童游戏,并以此游戏为基础,编制了篮球的前13条规则。
I. 篮球运动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篮球运动的规律是对抗。表现在:
无球队员之间的攻守对抗;有球队员与防有球队员之间的攻守对抗;投篮不中时攻守双方争夺篮板球的对抗;双方队员、教练员心理智力素质的对抗;即通常所说的:无球对抗、有球对抗、篮板对抗、以及心理智力素质对抗。
篮球运动的特性与规律是篮球运动的固有属性,它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也不随时间的变迁而更改,对于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只能遵守而不能违背或人为地践踏。
从训练学的角度来看,篮球运动的特性与规律属于一般性的训练理论,它对篮球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对这些理论的认识不深刻或存在偏差,那么,我们的实践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
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分为:
1、集体性规律。篮球运动是集体性运动,它充分体现团体精神和协同作风,体现在球场一切个人行动都要基于全队整体的目的与任务之中,要求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把个人的技能融会于集体,集体才能为个人作最佳保障,给个人技术发挥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2、对抗性规律。篮球运动对抗性规律,体现在无论球队整体或运动员个体,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采用合乎规则要求施展近身直接攻守对抗的手段(身体与技术、战术)在地面与空间制约对方。能否始终凶悍、智谋地占有地面与空间优势和是否善于将地面与空间对抗优势转化为实际效果是其关键。
3、转换性规律。
篮球比赛是由两个队在规则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不断的转换攻守回合完成的,每次进攻后的防守和防守后的进攻之间相互转换构成了篮球比赛的重要内容。篮球比赛中攻守转换即包括由攻转守时瞬间的行动意识、战术组织和配合方法,一旦进攻失掉控制球权后即快速就地展开防守。
4、动态性规律。
篮球运动是一项动态性运动,动的表现之一为比赛中不停地移动,攻守双方布阵互动,动中攻,动中守,动中及时转换,不间断地有谋略、有变化、有针对性地动,有目的、有攻击性地动,以主动地动调对手被动地动,以动攻守,以动守攻,反复转换动的方式与方法,调整动的意图,变化动的节奏、方向,力求主动。
动的表现之二是正确认识并合理处理好篮球科学理论、技术与战术在动态中发展的关系。篮球理论、技术与战术的关系属辩证法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它们都在动中发展,在动中相互制约,又在动中相互依赖、促进、提高。科学的、创新的篮球理论是创新篮球技、战术的基础。
5、统一性规律。篮球运动独特的竞赛动态特征决定了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技术、战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不断变化的比赛规则给予保障和促进,因此,篮球比赛规则与身体、体能、心理、技术、战术的统一,是篮球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