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篮球运动 > 现行篮球规则修改后会有什么变化

现行篮球规则修改后会有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2022-10-21 15:19:26

❶ 篮球有什么规则篮球最新规则都改进了哪些

关于篮球规则,你可以网络,我给你提供的这个是最新的国际篮联新规则
1.扩大三分线{需要比以前的远0.5米}
2.篮下设立合理冲撞区{以篮圈中心的投影为圆心半径为1.25米画一个半圆形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没有进攻犯规}
3.三秒区变长方形[可以使运动员更加自动的移动,在进攻方面更多的展示能力,更多的减少运动员在进攻中被吹犯规的情况}
除了三个画线的变化外国际篮联公布了两个与时间的变化
1.常规时间和加时时间的最后两分钟,暂停方发界外球的位置在在三分线弧顶的切线与边线的交点,距离底线8.325米,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在中线发球
2.对方犯规或者为例后掷界外球时,如果掷球点在后场,则时间恢复为24秒.如掷球点在前场,当剩余时间在14秒以上,保留原进攻时间,若等于或少于13秒,则恢复为14秒,而在原来的规则中,上述情况一律恢复为24秒

国际篮联一些细节
1.不得在球衣内穿T恤
2.持球球员摔倒并在地上滑行将不在视为走步
3.由后场进入前场时,只有运动员双脚和球都接触到前场的地板,才算进入前场
4.在前场起跳,在空中把球传回给前场的队友,自己落进后场,不再视为回线
5.如果球员的手从篮筐下面接触到求,将被判干扰
6.如果防守球员在后面对进攻球员犯规,而此时快攻球员与篮筐之间没有其他肮等候球员,将被判违体犯规
7.挥肘动作过大,即使没有接触到其他球员,也将被吹技术犯规

❷ 篮球运动产生至今,篮球规则经过了多少次修改

篮球规则演变的具体过程呈现出了螺旋式上升的特征,篮球规则的进步过程能够划分成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第三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及第五时期(20世纪90年代起至现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篮球规则改动的次数不多,而对比赛有影响的场地、设施、时间及空间等因素的改动则比较多,自上世纪 70年代起,随着篮球运动的飞速进步,对篮球规则改动的次数明显增多,对行为权利与处罚方式做了较大的修改。篮球规则演进的轨迹表明进攻和防守战术将朝着灵活性、快速性与精准性方面进步,攻防技术会沿着立体化、多层次与全面化的轨迹进步,竞赛场面会表现出速度快、攻守对抗程度激烈及争夺范围越来越大的特点。
1)规则在时间方面的修改提高了比赛速度。
由于篮球规则的限制,比赛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所以队员都在努力发展速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次数的进攻,以速度争取时间。规则中有关时间的各种规定,都是为了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增加比赛回合,提高比赛速度。
第一,3s规则的增加,取消和恢复。1932年增加3s规则,20世纪30年代末被取消,至40年代又恢复,2000年3s违例计算推后,即:某队在场上控制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走动时,该队员不得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超3s,3s规则是为了限制队员特别是高大队员在篮下活动,促进进攻战术发展。
第二,5s规则的增加和强化。5s规则是1932年增加的,规定在后场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5s,判为争球。1956年改为持球队员在他的前场被严密防守5s判为争球。1985年改为当一个持球队员严密防守,在5s内没有传、投、滚或运球时,应宣判违例,改争球为掷界外球。5s规则的出现和强化,是为了鼓励积极防守,从而带动进攻的快速发展。
第三,10s规则的增加、取消、恢复后演变为8s。1932年增加10s规则和球回后场的规定;1961年随着中线的取消,10s规则也被取消;1968年规则规定在下半时的最后3min和所有决胜中,进攻队必须在获球后的10s内使球进入前场;1972年改为一个队在后场获得球,必须从获得球后10s内使球进入前场。2000年5月将10s规则改为8s规则,即1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该队员必须在8s内使球进入前场。10s则是针对当时控制球打法使篮球比赛变得毫无生气的情况下增订的。而修改为8s规则为了增加比赛速度,提高比赛的激励程度,提高比赛观赏性。
第四,30s规则的增加,后演变为24s的规则。1957年增加了30s规则,30s规则的出现是进一步限制当时/控制球0打法。在此之前尽管10s规则对控制球打法起了限制作用。但当球推至前场后,有的队在前场采取/控制球0战术。阻碍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例如:1953年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苏联对匈牙利的比赛时,苏联领先,只做传、运球,而不投篮,时间长达18min,而这种消极比赛现象在当时又是符合规则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比赛节奏加快,为此1957年增加了/30s规则0。1984年又对该规则作了修改,采取30s连续计算法。2000年又修改为24s规则。但这次修改,并不单纯是使一个队的一次进攻时间缩短了6s,球出手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所耗时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球必须触及篮圈的规定,不仅使一次进攻时间减少,并且对投篮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进攻时间的缩短,准确性要求的提高,必然带来进攻速度和节奏的加快,速度和节奏加快意味着篮球运动中进攻与防守的转换速度、比赛的节奏都要随着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篮球运动在整体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
2)规则在空间方面的修改,提高比赛难度。
篮球场有长、宽的明确规定,而高度却没有什么规定,这样给发展高度留下了较大的余地。因此,各国都在发展高度,表现在队员身高不断增加,弹跳力不断提高,空中伸展能力强,争取获得制空权限。高大队员的出现和增加既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发展事业带来了消极的因素。如出现一味追求高度,而忽视了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的全面发展;使篮球比赛形成了只靠高大队员在篮下死打、硬扛、挤靠的单调打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使高大队员向灵活、快速、技术全面方向发展。防止战术呆板、简单化,规则做出了规定和变动。
第一,扩大球场面积。20世纪30年代球场的面积已确定为26m@10m,到1985年篮球场的面积扩大至28m@15m,场地面积扩大后,使高大队员在足够的空间发挥技术和施展才能。
第二,参赛人数的减少。1893年,规则规定参加游戏的人为9人3区制。1895年,规则确定了男子上场比赛人数为5人。1936年,规则正式规定男女比赛每队上场人数为5人。这样一来,场上队员人均活动面积增大,更利于运动员的发挥,使对抗更加激烈。
第三,罚球区、限制区的出现和扩大。篮球运动开始时期,比赛场上没有罚球区和限制区,到1997年增加了罚球区,1932年增订了3s规则,当时罚球区域很小([email protected]),到了1954年又扩大为梯形区(上底3.60m下底[email protected])限制区的不断扩大,限制了高大队员在篮下的活动,使篮球比赛出现了新的竞争场面。促使高大队员向速度、灵活性和技术全面型方向发展。
第四,增加3分投篮区。1984年规则增加了3分投篮区域。其目的是鼓励外线队员投篮,防止比赛活动过于密集篮下,以致使比赛单调、呆板、失去活力。在防守方面,3分投篮区促进了防守意识和技术的提高,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适应比赛,迫使防守者扩大防区,减少联防战术运用。从而促进了多变防守和混合防守战术的发展。在进攻方面,3分投篮区丰富了半场大范围、远距离的进攻战术配合,使进攻的范围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增加3分投篮区,也是缓和亚洲、非洲等地区因队员高度问题而引起的矛盾,保证篮球运动不失去更多更好的人群。
第五,干扰球规则的不断严格。干扰球规则从奈史密斯制定的篮球规则中就有,它规定:球停留在球篮的边缘上和对方队员移动球篮,应投中一球(第8条)。后来又增加了假想圆柱体,篮圈水平面等规定。2000年使干扰球判罚更为明确,如果双方球队的队员同时发生干涉得分和对球干扰不得分,比赛应以跳球重新开始。其目的是从立体上对高大队员提出的限制。现行规则允许/空中灌篮0技术,则是规则提倡,鼓励精湛技术和配合,促使篮球比赛更加激动人心。
3)规则在犯规罚则方面的修改,提高了比赛强度。
为了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和增强比赛的合法对抗,规则采取降低和加重犯规罚则进行修改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通过逐次降低犯规罚则来实现的。规则规定:投球中篮,得分有效,不再罚球;发生双方犯规不罚球;队员在本方前场侵入犯规,不判对方罚球;聚众犯规,不论犯规人数多少,均由被侵犯的队员罚球2次,对非投篮的队员发生侵人犯规时,不罚球;取消最后3min比赛的犯规罚则…这些规定,在当时的确对篮球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由于罚则轻,出现了犯规次数的增加,有的队甚至把侵人犯规当作致胜的手段,用以获得球权或破坏对方的进攻,即所谓/犯规战术0。采取逐步加重对有关犯规的处罚和提出足以完全抵消某队利用犯规企图获得任何好处的相应罚则。规则先后修改规定:最后5min比赛的规定,最后3min比赛的规定;选择权提出;队员人数减少到10名追加的罚球,全队10次犯规规定,全队8次犯规规定,全队7次犯规规定;全队每节4次犯规规定,加重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和教练员、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技术犯规的罚则等等。措施行之有效,犯规显着减少。达到了促进防守,减少犯规,提高篮球战术水平。
4)规则在攻守对抗方面的修改促进了攻守趋向平衡。
规则的修改就是遵循攻守对立统一的规律来促进攻守趋向平衡。规则修改在一个阶段可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如在有利于进攻时,就给防守带来了问题,从而促进了防守的提高;而在有利于防守时,就给进攻带来了问题,从而促进了进攻方面的发展。
规则中增订了谁先到达某地,谁就有权通过和为了捞球即使偶然的触手也不算犯规的规定有利于防守,扩大了防守区域。使防守变得更加积极、凶猛。这样又给进攻增加了难度。为了取胜,必须加强进攻技战术训练,掌握好投篮时机,即使在对方严密防守或推、拉挤的情况下也能将球投中。于是进攻技术上出现了后仰投篮,后撤步投篮,空中换手投篮等高难度动作。规则从进攻或从防守入手反复进行修改的目的,在于利用攻守相互对抗、相互统一交替上升的矛盾,促使趋向平衡,使篮球比赛更加激烈、精彩、更加引人入胜。

❸ 现代篮球和以前的篮球都改变了哪些规则

兄弟,说的很对,24秒的规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巴克利

小前锋巴克利大名鼎鼎 拥有当时最强壮的身体素质,身高不高的他,却在大前锋的位置上如鱼得水。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腰臀腿的力量非常出众。当巴克利持球背身单打,联盟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大屁股来回的顶,所以“背身单打5秒”就这样产生了。

奥尼尔

“大鲨鱼”92年横空出世以后就有点无敌了,联盟的现有规则有一些落后了所以就在增加比赛观赏性的前提下进行了大量修改,在奥尼尔的影响下,联盟先后 修改篮下合理冲撞区,改进了创立了联防战术、进去三秒违例。

艾佛森

“艾佛森”联盟中突破速度极快,关于他的规则修改一直处于争议 联盟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可能就是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神秘感吧。

❹ 篮球有哪些新的规则

国际篮联主席曼尼尼于2010年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推广篮球运动,提升篮球运动的影响力。将男篮世锦赛变更为男篮世界杯,修改规则并意图全世界使用同一套篮球规则。国际篮联的规则也不是单方面向NBA靠拢。比如为了鼓励进攻,2008年NBA将后场控球过半场的时间由原先的10秒改为国际通行的8秒。

今年2月,国际篮联中央局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中央局会议通过了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提交的2014年篮球规则。

篮球规则两年一小改,四年一大改 。继2010年国际篮联修改限制区形状、3分线距离、增设无撞人半圆区之后,2014年又是对篮球规则的重要改动。

4月25日,国际篮联公布了2014年篮球规则最后一版草案,亦是将成为正式规则的草案版本。在本文中将进行修改部分的分析。请注意,这是对篮球规则草案的分析,最终以国际篮联公布的正式规则为准。所有的中文翻译,最终以中国篮球协会出版的中文篮球规则为准。2014年篮球规则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目前仍执行2012年篮球规则。

1. 调整了犯规的条目顺序为:侵人犯规、双方犯规、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打架。(原先为侵人犯规、双方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技术犯规、打架。)
将犯规按严重顺序排列。

2. 调整了无撞人半圆区的大小
无撞人半圆区的圆弧线是无撞人半圆区的一部分(原先不是)。
防守队员一脚或双脚触及无撞人半圆区就是在无撞人半圆区内(原先要求双脚完全在无撞人半圆区内才是队员在无撞人半圆区内)。
相当于扩大了无撞人半圆区。

3. 投篮计时钟(原24秒计时钟)
如果进攻队在投篮触及篮圈后抢到前场篮板,投篮计时钟复位到14秒(原先复位到24秒)。
意味着压缩进攻时间,比赛节奏将更快。

4. 允许使用0、00和1~99的号码(原先只允许使用4~15号)。

5. 明确规定中篮的分值、对投篮动作犯规的罚球数量,按球出手位置决定(原先仅为国际篮联的非成文解释)。
A4在3分投篮区投篮球离手,球在上升过程中被2分投篮区的B4封盖触及球,球如中篮是3分。

6. 暂停的数量不变,但是下半时的最后2分钟每队最多允许使用2个暂停。
意味着加快比赛节奏。

7. 球回后场的要素之一变更为队伍在前场控制球(原先为控制进入前场的球)。队伍在前场控制球定义为:
l · 队员双脚触及前场持球、接球、运球,或
l · 在前场的同队队员之间传球
意味着A4在他的后场试图传球给在他的前场的A5。B4从他的前场跳起,在空中抓住球,并在他落回他的后场之前将球传给位于后场的B5。这是一个好球(原先是球回后场违例)。

8. 技术犯规
一名队员两次技术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原先无此规定)。
罚则修改为一罚一掷(原先是两罚一掷)。

9. 在第4节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掷球入界的球位于场外,并且还在裁判手上或者已置于掷球入界队员可处理时。如果此时一名场上防守队员制造一起对场上进攻队队员的身体接触被宣判犯规,这是一起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原先写在规则解释中,现在进入规则正文。)

10. 扩大了即时回放的用途,可以:
l · 每节或每一决胜期的最后时刻:
Ø Ø - 决定最后一投是不是在比赛时间内;
Ø Ø - 决定球出界违例、24秒违例、8秒违例、犯规之后,比赛还有多少时间。
l · 第4节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
Ø Ø - 决定最后一投是不是在比赛时间内;
Ø Ø - 宣判犯规时,决定投篮的球有没有出手;
Ø Ø - 辨认哪名队员使球出界了。
l · 任何时候:
Ø Ø - 决定中篮是2分还是3分;
Ø Ø - 比赛计时钟或投篮计时钟出错时,决定如何修正时间;
Ø Ø - 辨认哪名队员应该罚球;
Ø Ø - 辨认打架时候哪些球队成员参与了。

11. 修改了球队名次排列方法,同积分队伍之间的排名顺序依次为:
l · 同积分队伍之间的比赛积分(原先没有此项);
l · 同积分队伍之间的净胜分(原先是得失分率);
l · 同积分队伍之间的总得分(原先直接考虑组内得失分率);
l · 同积分队伍组内的净胜分;
l · 同积分队伍组内的总得分。
意味着鼓励进攻,去获得更多的得分

❺ 篮球规则的变化

[编辑本段]【奈史密斯制定的篮球规则】
①篮球运动是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圆的;
②手拿着球走或者跑都是不允许的;
③运动员可以到场上任何地方,只要不影响和妨碍对方运动员;
④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不允许发生身体接触;
⑤篮圈应该是水平的。
根据这5条基本原则,奈史密斯先生制定出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一共有13条。这13条的基本内容是:
1.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2.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抢、打球,但绝对不能用拳头击球。
3.球员不能带球走。
4.必须用手持球,而不允许用头顶、脚踢球。
5.不允许球员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脚绊等方法来对付另一方的队员。任何队员违反此规则,第一次被认为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要被强行停止比赛,直到命中一个球后才能重新上场参加比赛。如果有意伤害对方球员,就要取消他参加整个比赛的资格,且不允许替补。
6.用拳击球就是违反第3条和第4条规则。
7.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3次,就要算对方命中一球。连续犯规的意思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对方队员未发生犯规,而本方队员接连发生犯规。
8.如果防守者没有触到球或干扰球,当球投入篮内并停留在篮里就算中篮。如果球停在篮筐上,而对方队员触动了篮筐,也算命中一球。
9.当球出界,球将由第一个接触球者扔进场内。若有争论,裁判员将球扔进场内。掷界外球允许5秒钟,如果超过5秒钟,球判给对方。
10.主裁判员是球员的裁判,他有权吹犯规。当某队连续3次犯规,他将通知副裁判员。他有权宣布取消某队员的比赛资格。
11.副裁判员是球的裁判,他可决定什么时候球在比赛中,并要计时、决定球的命中、记录命中的球数以及承担通常裁判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12.比赛在两个 15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5分钟。
13.球命中最多的一方获胜,如果平局,经双方队长的同意,比赛可延至再命中一球为止。
这原始的13条篮球竞赛规则,虽然不系统,不完整,有些条文还不够明确,但对初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成为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规则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要求严格、科学、系统地管理篮球竞赛。
规则从最初的13条发展到现在的58条,篮球技、战术从原来的简单、低级发展到现在的高级水平,都是它们许多年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如:运球技术从最初的以肘关节为轴发展到现在的以肩关节为轴,正是因为规则对发展中的技术不断肯定的结果。现在,规则明确指出:运球结束的标志是双手触球的一瞬间或运球的手掌心向上,大拇指超过垂直面时即运球结束。如掌心始终
向下,大拇指未超过垂直面,球是不可能在手上有停留的。所以,以肩关节为轴的大臂运球与单手后拉、后转身运球的现代技术就以法定的形式肯定下来了。再譬如:投篮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发展到现在的高手自上而下的扣篮与单手或双手的补篮等高超的技术,规则明确规定都算队员在做投篮动作。因此,扣篮、补篮等现代技术就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近年来,比赛中出现后仰跳投、后撤步跳投、勾手跳投等多种形式的技术,也是因为规则对攻守技术强调了垂直面的原则、腾空队员原则等几个处理身体接触与犯规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在犯规处理上,特别强调了攻守平衡的指导思想,迫使和促进了投篮队员为摆脱防守、避免撞人犯规而采取的各种形式的跳投技术,以达到得分的目的,推动了防守战术的不断发展等。
国际篮联在一般情况下,每隔4年对规则要进行一次修改与补充,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篮球技、战术进一步的发展,并限制粗暴动作,使比赛向文明、于净及紧张激烈和富有勉力的方向发展。

❻ 篮球规则演变的详细过程

二)篮球初期规则的制定在创造和设计篮球游戏的最初阶段,奈史密斯先生就提出了 5 条制定篮球比赛规则的原则,根据这五条原则, 1892 年,奈史密斯先生亲自制定出了最早的篮球竞赛规则,共有 13 条。1892年 1 月正式运用于比赛中。1. 5条原则是:(1)篮球运动是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原形的;(2)手里拿着球走或跑是不允许的;(3)只要不影响对方队员,运动员可以到场上的任何地方。(4)队员之间不允许发生身体接触;(5)篮筐安装在高处,应是水平的。2. 13 条规则的内容是:(1) 队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场上任何方向扔球。(2) 队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掷、打球,但绝对不允许用拳头击球。(3) 队员不能带球走。(4) 当球出界,球将由第一个触球的对方队员掷球入场。若由争议,由裁判在靠近出界的边线外将球掷入场内双方争夺继续比赛。掷界外球允许 5 秒钟。如果超过 5 秒钟,则由对方同一地点掷界外球。(5) 主裁判员是队员的裁判,他有权判定犯规。当某队连续犯规三次他将通知副裁必须用手持球,而不允许头顶、脚踢球。(6) 不允许队员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脚绊等方法对付另一方的队员。任何队员违反此规则,则第一次被认为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要停止比赛,直到命中一个球以后才能重新上场比赛。如果有意伤害对方队员,就要取消他参加整个比赛的资格,而且不允许替补。(7) 用拳击球是违反第 3 条和第 4 条规则。(8) 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三次,就算对方命中一球。(连续犯规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对方队员未发生犯规,而本方队员接连发生的犯规)。(9) 如果队员没有触到球或干扰球,当球投进并停留在篮圈里就算命中。如果球处于篮筐上方而对方队员触动了球筐,算命中一球。(10) 判员。他有权宣布取消某队员的比赛资格。(11) 副裁判员是球的裁判,他可以决定什么时候球在比赛中;并要记时,决定球的命中,记录命中的球数以及通常裁判员应该完成的责任。(12) 比赛在两个 15 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 5 分钟。(13)命中多的一方为胜,万一出现平局通过双方队长的统一,比赛可以延至再命中一个球为止。上述的 13 条规则,虽然不系统,也不十分完整,但它毕竟是篮球运动发展史上的第一部规则,它对日后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种宏观上的筐定,对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二.篮球规则演变的基本规律与效用综观篮球运动一百多年规则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可以对规则的整体变化,对于篮球运动发展中规则本身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规则的每一次变化在篮球运动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认识。规则的发展同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是遵循了一种继承、延续和变革、创新的规律。而且每一次、每一条规则的修改或增减并非都是正确地或合理的,也同样经历着一种曲折的发展历程。所以在认识篮球运动规则的演变历史时,必须要有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篮球规则总是随着篮球运动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既本着篮球初创时期提出来的基本宗旨、目的和精神,又着眼于现代和未来发展的设想和需要,作出及时的合理修改,从而保持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增加比赛的精彩性和提高篮球的吸引力。篮球规则的修改既多又快,平均每隔四年要修改一次,这反映了篮球运动发展的迅速和广泛。以往,规则每作出一次修改,人们只能从一个阶段一个局部了解它的变化,因此对规则的认识是零碎的和表面的。如果将一百年来规则演变的情况,特别是近五十年来规则变动的内容,进行纵的回顾、联系和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有价值的规律东西。认识、掌握和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克服训练和比赛工作中的盲目性,发展自己的风格,开创攀登高峰的新局面。篮球规则一百年来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变化: (一) 限定空间,提高比赛难度“空间”与“高度”有联系。高大队员的出现和增多,是近五十年来国际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既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因素。为了促使高大队员向灵活、快速、技术全面方向发展,防止战术呆板、简单化,规则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和变动。1.罚球区、限制区的出现与扩大。篮球初创时期,比赛场上没有罚球区和限制区。据文献记载, 1897 年增加了罚球区, 1932 年增订了 3 秒钟规则。那时的区域很小 (5 . 8 米× 1 . 80 米) , 50 年代初区域扩大了一倍 (5.80 米× 3.60 米) , 1958 年又扩大成为高 5.80 米、底为 6 米的梯形区域。限制区,是对高大队员活动范围的限制。2.严格队员干扰球规则。关于队员干扰球,原始 13 条规则中就有规定:如果球停留在球篮的边缘上和对方队员移动球篮,应算投中一球。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通过中锋的打法盛行,球篮上空的干扰球增多,这时已有了以篮圈为底的假想圆柱体的规定。至1956年,规则中又出现了篮圈水平面的提法和规定,一直演变到现行规则的第 31 条干涉得分和干扰。有关干涉得分和干扰的规定,是从立体上对高大队员的活动进行限制。3.扩大场地面积。20世纪 30 年代,球场面积已确定为 26 米× 14 米,这个尺寸一直保持到 1984 年。1985年,球场面积改为 28 米× 15 米。场地面积扩大后,使运动员有足够的空间发挥技术和施展才能。4.中线的增加和取消。篮球从 9 人三区制转到 5 人二区制以后,大部分时间内有中线,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取消了中线,到 1968 年又恢复了中线。中线涉及 8 秒钟规则和球回后场违例的规定,设置中线的目的在于提倡积极的进攻和防守,增加比赛回合,鼓励勇往直前的精神,促进运动员的灵活性的发展 5.增加 3 分投篮区。1984年规则中增加了 3 分投篮区,显然是鼓励外线队员投篮,防上比赛活动都密集在篮下致使比赛失去活力。增加了 3 分投篮区,也是缓和亚非地区同欧美地区因队员高度问题引起的矛盾,保证篮球运动不失去更多的人群。 篮球从发明以来,篮圈距离地面的高度一直是 10 英尺 (3.05 米) 。篮球规则的修改遵循以下十个基本原则:(一) 公平:规则必须保证比赛公平地进行,不允许队员和球队使用不正当手段从对方获得不公平的利益。公平公正比赛,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和超越其他因素的标准 o(二) 均衡:规则必须使进攻和防守保持均衡,在比赛中很容易得分或得分很困难都会使比赛变得不精彩。如果进攻较之防守占优势或相反,比赛就会变得没有吸引力 o(三) 定义:严肃谨慎地规定规则的文字和措词是必要的,定义能取消繁杂和冗长的说明用语。(四) 编纂:比赛规则必须经过整理,在标题下列出有关的规定并使彼此适当地联系着,否则就会变得十分庞杂或者矛盾百出。(五) 简短:规则的规定应力求简单扼要,尽可能避免重复。(六) 例外:由于比赛存在着例外情况,规则也应有例外的规定,否则结果就会不公正。但例外太多也会给阅读和执行规则带来困难。(七) 安全:在所有比赛中,由于参加者进行身体活动,安全是最重要的,要规定适当的法则以确保安全 o(八) 能力:规则要确保裁判员有能力 ( 权力) 来实施规则。(九) 连续:运动员和观众都希望保持活动 ( 动作) 的连贯性,如果比赛经常被打断,比赛就会变得失去魅力。保持连续流畅,是使球处于活球状态。使球成死球是制止违纪,给予替换的机会,也是变换战术的需要。(十) 无利:不允许从违反规则中获得好处。为了制止犯规,罚则中应有合适的规定。除了以上指导规则修改的原则外,篮球比赛的娱乐性、观赏性和商业性,也是规则修改中常常考虑到的因素。为了在比赛中加强对抗,增多悬念,提高精彩程度,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增加财政收入,规则修改中也会增订一些有关的内容。二) 限定时间,提高比赛速度“时间”与“速度”有联系。运动物体在某一个方向上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是速度,有关时间的各种限定,都是为了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增加比赛片段,提高比赛速度。1936年,男子篮球被正式列入第 11 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美国队获得冠军,这是篮球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当时美国队与第二名的加拿大队比赛的成绩是 18 : 8(15 :4) ,与第三名墨西哥队比赛的成绩是 25 :10(13 :2) ,一个队在半场比赛内只得到 2 分或 4 分,是不会有精彩表演的。

❼ 2010年篮球规则的修改有什么好处

国际篮联通过的新规则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将三分线由现在的6.25米扩大到6.75米,;二是将现有的梯形三秒区改为长方形,并扩大面积;三是将NBA篮下的规则引进到国际篮联来,在球场上增加一个进攻有利区。另外还有改变第四节前场球发球的地点等小的改动。
关于判罚方面的改动,其中之一,除了比赛开始之外的其他跳球,包括每节开始的球权改为了轮换球权。这样,节约了时间,有利于比赛完整性。
之二,淡化了回场(球回后场)的严格要求:在中线附近的争球不判罚球回后场,除非有明确的从中线区域回到后场的行为。

❽ 现行篮球规则有哪些特点

第一章 篮球规则的演变历史及其修改原则

第一节 篮球规则的演变历史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及初期规则的制定

(一)篮球运动的诞生过程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它是1891年12月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旧译麻省春田)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 Dr·James Naismith,1861~1939 )发明的。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人,先在麦克吉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作牧师,但他的兴趣是体育,因此毕业后他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国际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

斯普林菲尔德市的冬天在十一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不得不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学员们觉的无聊而无精打采。奈史密斯曾设想把某种户外运动项目搬进室内进行,并试用过橄榄球,但由于橄榄球猛烈的旋转和变向,难于在体育馆内坚硬的场地上进行;随后他把足球搬进室内,但又有不少队员受伤和许多窗户玻璃被损坏;在室内进行长把曲棍球运动的尝试也失败了,因为场地限制,学生经常搅在一起用球棍互相打击。最后,奈史密斯意识到,要把某一种成熟的运动项目照搬进室内,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吸收各项目的一些特点,才会创造出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新项目。他在分析当时的各项体育活动时发现,已有的项目大都使用球进行活动,而活动时,动作的难易程度与所用的球大小似乎成反比关系,即用小球的时候,需要用棒、杖、拍等器具间接地控制球;相反,使用较大的球,可以不需要棒、杖、拍之类的间接物来控制球;而要用脚、手控制支配球,才便于做出各种动作。奈史密斯认为,应该设计一种用手直接控制球的新型运动项目。于是他想到,早在公元 700 年,马雅人就发明了一种名叫场地球的球类游戏,这种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快而且激烈,在技术方面虽然与现代篮球的投篮不相同,但就目的而言,却与现代篮球的投篮略相近似,因而使奈史密斯在选择投射目标时受到了启发。同时,他还回忆起自己过去亲自参加和见过的游戏,使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家乡加拿大的阿尔蒙特,他与小伙伴们玩过一种称为“打小鸭”的游戏。在高出地面的岩石上,放上一块梨子大小的石块作为“小鸭”。小伙伴们站在相距大约 20 英尺的地方,拿同样大小的石块依次投向“鸭”,开始时打落的次数很少,后来由于将石块呈抛物线掷过去,“小鸭”被打落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此外,当地儿童常玩一种摘桃扔入桃筐的游戏。受这些游戏的启发,奈史密斯认为:只有把目标置于队员头上的水平位置而不是在地面上,只有将球呈抛物线状投射出去,才可能使球进入与地面平行的目标。这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运动时的一个重大突破,使球投射中目标的决定因素不是“力量”,而是“准确性”,这样也符合最初的原则。随后,奈史密斯借鉴美式足球、欧式足球与冰上曲棍球的规则拟定出了这个新设计的运动项目的最初规则 13 条,他叫秘书打印后张贴在体育馆的公告栏上,随后正式刊登在学校出版的《山角》杂志上。由于该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各家各户都备有装蜜桃的篮子,于是奈史密斯就地取材将一对盛桃子的篮子,分别安装在体育馆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离地面正好 10 英尺( 3.05 米)。这项运动可以由许多人来进行,在奈史密斯原来的构想是每队人数不拘,主要是能够让全部的学生参与活动即可,所以每队上场球员最多允许四十名,最少三名,不过要求双方上场人数相等。新的运动项目有规则而无名字,奈史密斯的一个学生建议叫它为奈史密斯球,但奈史密斯不赞同,因为是用“篮子”作为投掷目标,决定取名为“篮球”。第一次篮球比赛是在 1891 年 12 月 15 日,比赛双方各上场 9 名队员(因当时奈史密斯班上的学生共有 18 名),比赛用球是足球,投中篮得 1 分——这是沿用足球的记分方法,按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开创初期进行这种游戏,碰上最大的一件麻烦事,就是篮框有底,每投中一次,球便留在篮子里,必须有人拿梯子爬上去把球拿下来,才能继续比赛。随着篮球运动的开展,由室内转向室外,最初在室外开展篮球运动,场地上立起一根柱子,挂上一个篮子,对球场地面也无具体要求,只要是球场空间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即可。以后,又逐步将室内室外的装水果的篮子改为铁制篮圈,篮网用绳子编制而成,并在网底连结一条绳子,通过球篮上沿或在上沿后方安装的滑轮,将投入的球拉出,这样就减少了爬梯子所耽误的时间和造成的麻烦。室外的球篮改为铁圈后,柱子也改为金属管子,管子头上放置篮圈,相似漏斗的形状,铁圈上也捆有绳子组成的网子。篮子后面增设了遮板。到了 1893 年,已形成现代篮板、篮圈、篮网的雏形。

(二)篮球初期规则的制定

在创造和设计篮球游戏的最初阶段,奈史密斯先生就提出了 5 条制定篮球比赛规则的原则,根据这五条原则, 1892 年,奈史密斯先生亲自制定出了最早的篮球竞赛规则,共有 13 条。1892年 1 月正式运用于比赛中。

1. 5条原则是:

(1)篮球运动是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原形的;

(2)手里拿着球走或跑是不允许的;

(3)只要不影响对方队员,运动员可以到场上的任何地方。

(4)队员之间不允许发生身体接触;

(5)篮筐安装在高处,应是水平的。

2. 13 条规则的内容是:

(1) 队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场上任何方向扔球。

(2) 队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掷、打球,但绝对不允许用拳头击球。

(3) 队员不能带球走。

(4) 当球出界,球将由第一个触球的对方队员掷球入场。若由争议,由裁判在靠近出界的边线外将球掷入场内双方争夺继续比赛。掷界外球允许 5 秒钟。如果超过 5 秒钟,则由对方同一地点掷界外球。

(5) 主裁判员是队员的裁判,他有权判定犯规。当某队连续犯规三次他将通知副裁必须用手持球,而不允许头顶、脚踢球。

(6) 不允许队员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脚绊等方法对付另一方的队员。任何队员违反此规则,则第一次被认为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要停止比赛,直到命中一个球以后才能重新上场比赛。如果有意伤害对方队员,就要取消他参加整个比赛的资格,而且不允许替补。

(7) 用拳击球是违反第 3 条和第 4 条规则。

(8) 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三次,就算对方命中一球。(连续犯规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对方队员未发生犯规,而本方队员接连发生的犯规)。

(9) 如果队员没有触到球或干扰球,当球投进并停留在篮圈里就算命中。如果球处于篮筐上方而对方队员触动了球筐,算命中一球。

(10) 判员。他有权宣布取消某队员的比赛资格。

(11) 副裁判员是球的裁判,他可以决定什么时候球在比赛中;并要记时,决定球的命中,记录命中的球数以及通常裁判员应该完成的责任。

(12) 比赛在两个 15 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 5 分钟。

(13)命中多的一方为胜,万一出现平局通过双方队长的统一,比赛可以延至再命中一个球为止。

上述的 13 条规则,虽然不系统,也不十分完整,但它毕竟是篮球运动发展史上的第一部规则,它对日后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做出了一种宏观上的筐定,对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二.篮球规则演变的基本规律与效用

综观篮球运动一百多年规则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可以对规则的整体变化,对于篮球运动发展中规则本身的地位和意义,以及规则的每一次变化在篮球运动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认识。

规则的发展同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也是遵循了一种继承、延续和变革、创新的规律。而且每一次、每一条规则的修改或增减并非都是正确地或合理的,也同样经历着一种曲折的发展历程。所以在认识篮球运动规则的演变历史时,必须要有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篮球规则总是随着篮球运动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既本着篮球初创时期提出来的基本宗旨、目的和精神,又着眼于现代和未来发展的设想和需要,作出及时的合理修改,从而保持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增加比赛的精彩性和提高篮球的吸引力。篮球规则的修改既多又快,平均每隔四年要修改一次,这反映了篮球运动发展的迅速和广泛。以往,规则每作出一次修改,人们只能从一个阶段一个局部了解它的变化,因此对规则的认识是零碎的和表面的。如果将一百年来规则演变的情况,特别是近五十年来规则变动的内容,进行纵的回顾、联系和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有价值的规律东西。认识、掌握和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克服训练和比赛工作中的盲目性,发展自己的风格,开创攀登高峰的新局面。

篮球规则一百年来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变化:

(一) 限定空间,提高比赛难度

“空间”与“高度”有联系。高大队员的出现和增多,是近五十年来国际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既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因素。为了促使高大队员向灵活、快速、技术全面方向发展,防止战术呆板、简单化,规则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和变动。

1.罚球区、限制区的出现与扩大。篮球初创时期,比赛场上没有罚球区和限制区。据文献记载, 1897 年增加了罚球区, 1932 年增订了 3 秒钟规则。那时的区域很小 (5 . 8 米× 1 . 80 米) , 50 年代初区域扩大了一倍 (5.80 米× 3.60 米) , 1958 年又扩大成为高 5.80 米、底为 6 米的梯形区域。限制区,是对高大队员活动范围的限制。

2.严格队员干扰球规则。关于队员干扰球,原始 13 条规则中就有规定:如果球停留

在球篮的边缘上和对方队员移动球篮,应算投中一球。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通过中锋的

打法盛行,球篮上空的干扰球增多,这时已有了以篮圈为底的假想圆柱体的规定。至1956

年,规则中又出现了篮圈水平面的提法和规定,一直演变到现行规则的第 31 条干涉得分和干扰。有关干涉得分和干扰的规定,是从立体上对高大队员的活动进行限制。

3.扩大场地面积。20世纪 30 年代,球场面积已确定为 26 米× 14 米,这个尺寸一直保持到 1984 年。1985年,球场面积改为 28 米× 15 米。场地面积扩大后,使运动员有足够的空间发挥技术和施展才能。

4.中线的增加和取消。篮球从 9 人三区制转到 5 人二区制以后,大部分时间内有中线,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取消了中线,到 1968 年又恢复了中线。中线涉及 8 秒钟规则和球回后场违例的规定,设置中线的目的在于提倡积极的进攻和防守,增加比赛回合,鼓励勇往直前的精神,促进运动员的灵活性的发展。

5.增加 3 分投篮区。1984年规则中增加了 3 分投篮区,显然是鼓励外线队员投篮,防上比赛活动都密集在篮下致使比赛失去活力。增加了 3 分投篮区,也是缓和亚非地区同欧

美地区因队员高度问题引起的矛盾,保证篮球运动不失去更多的人群。

篮球从发明以来,篮圈距离地面的高度一直是 10 英尺 (3.05 米) 。篮球比赛的直接目的是将球投入对方球篮,得分多者获胜。因此,很容易得分和得分很困难,都会使篮球比赛失去精彩。从规则上对“空间”作出一些限定,可以提高比赛的难度,促进运动员身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

(二) 限定时间,提高比赛速度

“时间”与“速度”有联系。运动物体在某一个方向上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是速度,有关时间的各种限定,都是为了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增加比赛片段,提高比赛速度。

1936年,男子篮球被正式列入第 11 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美国队获得冠军,这是篮球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当时美国队与第二名的加拿大队比赛的成绩是 18 : 8(15 :4) ,与第三名墨西哥队比赛的成绩是 25 :10(13 :2) ,一个队在半场比赛内只得到 2 分或 4 分,是不会有精彩表演的。

时隔 16 年,即 1952 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 15 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美国队仍获得冠军,美国队与苏联队比赛的成绩是 36 :25(17 :15) ,不言而喻,比赛也精彩不了多少。

为了提高比赛节奏使比赛更加精彩,也为了防止篮球比赛因队员高度的增长而降低了速度,尤其是为了扭转因控制球打法使篮球比赛变得毫无生机的局面,规则先后对有关时间的规定中作出了一系列的限定。

1.3秒钟规则的增加和恢复:为了限制队员,特别是高大队员在篮下的活动,推动进

攻战术朝快速、灵活、多变方向发展, 1932 年增加了 3 秒钟规则, 30 年代末虽曾被取消, 但到 40 年代末又恢复。

2.5秒钟规则的增订和加强: 1932 年增加了后场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 5 秒钟判为争

球的规定; 1956 年改为持球队员在他的前场被对方严密防守 5 秒钟判为争球的规定; 1985 年改为当一个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在 5 秒钟内没有传、投、滚或运动时,应宣判违例,改跳球为掷界外球。5秒钟规则的出现,是为了鼓励积极防守和攻势防守,从而带动进攻的快速发展。

3. 10(8) 秒钟规则的增加、取消和恢复: 1932 年增加了 10 秒钟规则和球回后场的规定; 60 年代初随着中线的取消而取消; 1960 年,规则规定在下半时比赛的最后 3 分钟和所有决胜期中,进攻队必须在获得球后的 10 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 1972 年,改为一个队在后场获得球,必须从获球后 10 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2000年,有将10秒该为8秒;2004年,有将8秒钟规则改为连续计算。8秒钟规则和球回后场的规定,鼓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打法,从而加快了比赛的速度。

4.30(24) 秒钟规则的增加: 1957 年,增加了 30 秒钟规则。2000年,将30 秒钟规则改为24秒。24秒钟规则给篮球比赛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使比赛呈现出高速度、快转换、大比分。

(三) 限定数量,提高比赛强度

数量与成绩有联系,也与制约不正当的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加投篮次数和抢篮板球次数、减少各种失误次数犯规次数等。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指犯规罚则的降低和加重。

篮球比赛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对抗激烈、高潮迭起、快速多变、美不胜收。如果比赛总是被中断,精彩的场面难以形成,比赛就会失去魅力和光彩。为了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的速度,增强比赛的合法对抗,若干年前,是通过逐次降低犯规罚则来实现的。如规则规定:队员在本方的前场侵人犯规,不判给对方罚球;聚众犯规,不论犯规人数多少,均由被侵犯的队员罚球两次;对非投篮的队员发生侵人犯规时,不罚球;

取消最后 3 分钟比赛的犯规罚则,等等。这些规定,无疑地对当时的篮球运动的发展是具

有积极作用的。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由于罚则轻,又引起了犯规次数的迅猛增加。事实

上犯规有时竟成了一种制胜的手段,用以获得球权,或破坏对方的进攻,即所谓“犯规战

术”。犯规的增加,不良行为的增多,是近些年来国际比赛中出现的一种不良倾向,它严重

地影响着篮球技术、战术的提高,败坏着公正竞赛、文明竞赛的气氛。于是,近几十年来,为了促使各队减少犯规,减少由于犯规引起的比赛中断,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的速

度,又要从相反的方面,即加重犯规罚则来达到所希望的目的——使篮球比赛在更干净和

更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的条件 ( 环境) 下进行。这就是近年来国际篮联世界技术委员会向导致犯规的非法身体接触展开全面进攻的背景。其办法是采用逐步加重对有关的犯规处罚,提出可以完全抵消某队员或某队利用犯规企图获得任何好处的相应规定和罚则。如: 1.最后 5 分钟比赛的规定,最后 3 分钟比赛的规定;最后 2 分钟比赛的规定; 2.选择权的提出;选择权的取消; 3.追加的罚球; 4.全队 10 次犯规规定,全队 8 次犯规规定,全队 7 次犯规,全队每节 4 次犯规的规定; 5.加重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和教练员、替补队员、随队人员技术犯规的罚则,加重队员技术犯规的罚则,等等。这样一来,犯规就得不偿失了。措施行之有效,犯规立刻显着地减少了。

(四) 限定质量,提高比赛精度

质量与比赛的现代化、科学化有联系,也与规则自身的系统化、规范化密切相关。

为了使篮球运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篮球运动必须与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和社会进步保持同步发展。

在设备和器材方面,要充分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如规定使用倒计数型的电子钟和

24秒钟计时装置、电子指示标志、良好的灯光照明、安全抗压的篮圈等。在其他物质条件

方面也作了不断的改进,如规定场馆的座位容量、运动员的着装、运动员的佩戴和不能佩

戴的装备,以及改革记录表等。

在规则方面,为了保证篮球运动在全球发展中达到统一、有序和无误,必须对规则进行规范化的全新编纂和改造。为此,国际篮联世界技术委员会经常对规则作一些章节调整、重新定义和文字修饰,以便使规则更加合理、更加集中和更加完整。

综上所述,篮球比赛,从规则角度来阐述,是两队以相同数量的人员,在一定的时间

内、一定的空间里,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思想作风、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临场指挥的全面对抗与竞赛,其结果基本上是优胜劣败。因此,在探讨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制定训练指导思想和比赛方案、总结比赛经验教训时,都不能离开篮球规则所

涉及的这些基本因素(空间—高度、时间—速度、数量—指标、质量—要求),以及对这些基本因素的分析和利用。

第二节 篮球规则的修改原则

篮球运动的进步,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篮球裁判的理论与实践。现代篮球运动裁判法有助于阐明现行规则中不明确的地方,并能揭示出它们的实质。篮球规则不可能将所有的比赛现象统统包括在内,在比赛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一个裁判员来说,通晓每一条规则并善于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是格外重要的原因。裁判员必须掌握与规则有关的知识、观点,能对规则作出正确的解释,熟练地掌握裁判技巧。此外,应对历年来制定和修改篮球规则的准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篮球规则的修改遵循以下十个基本原则:

(一) 公平:规则必须保证比赛公平地进行,不允许队员和球队使用不正当手段从对方

获得不公平的利益。公平公正比赛,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和超越其他因素的标准 o

(二) 均衡:规则必须使进攻和防守保持均衡,在比赛中很容易得分或得分很困难都会

使比赛变得不精彩。如果进攻较之防守占优势或相反,比赛就会变得没有吸引力 o

(三) 定义:严肃谨慎地规定规则的文字和措词是必要的,定义能取消繁杂和冗长的说

明用语。

(四) 编纂:比赛规则必须经过整理,在标题下列出有关的规定并使彼此适当地联系着,否则就会变得十分庞杂或者矛盾百出。

(五) 简短:规则的规定应力求简单扼要,尽可能避免重复。

(六) 例外:由于比赛存在着例外情况,规则也应有例外的规定,否则结果就会不公正。但例外太多也会给阅读和执行规则带来困难。

(七) 安全:在所有比赛中,由于参加者进行身体活动,安全是最重要的,要规定适当的法则以确保安全 o

(八) 能力:规则要确保裁判员有能力 ( 权力) 来实施规则。

(九) 连续:运动员和观众都希望保持活动 ( 动作) 的连贯性,如果比赛经常被打断,比赛就会变得失去魅力。保持连续流畅,是使球处于活球状态。使球成死球是制止违纪,给予替换的机会,也是变换战术的需要。

(十) 无利:不允许从违反规则中获得好处。为了制止犯规,罚则中应有合适的规定。

除了以上指导规则修改的原则外,篮球比赛的娱乐性、观赏性和商业性,也是规则修改中常常考虑到的因素。为了在比赛中加强对抗,增多悬念,提高精彩程度,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增加财政收入,规则修改中也会增订一些有关的内容。

❾ 篮球有哪些新的规则

对于国际篮联的规则,一直沿用的是“两年一小改,四年一大改 ”的策略。
国际篮联主席曼尼尼于2010年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推广篮球运动,提升篮球运动的影响力。将男篮世锦赛变更为男篮世界杯,修改规则并意图全世界使用同一套篮球规则。国际篮联的规则也不是单方面向NBA靠拢。比如为了鼓励进攻,2008年NBA将后场控球过半场的时间由原先的10秒改为国际通行的8秒。
2014年2月,国际篮联中央局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中央局会议通过了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提交的2014年篮球规则。
继2010年国际篮联修改限制区形状、3分线距离、增设无撞人半圆区之后,2014年又是对篮球规则的重要改动。
2014年4月25日,国际篮联公布了2014年篮球规则最后一版草案,亦是将成为正式规则的草案版本。在本文中将进行修改部分的分析。请注意,这是对篮球规则草案的分析,最终以国际篮联公布的正式规则为准。所有的中文翻译,最终以中国篮球协会出版的中文篮球规则为准。2014年篮球规则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目前仍执行2012年篮球规则。
1. 调整了犯规的条目顺序为:侵人犯规、双方犯规、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打架。(原先为侵人犯规、双方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技术犯规、打架。)
将犯规按严重顺序排列。
2. 调整了无撞人半圆区的大小
无撞人半圆区的圆弧线是无撞人半圆区的一部分(原先不是)。
防守队员一脚或双脚触及无撞人半圆区就是在无撞人半圆区内(原先要求双脚完全在无撞人半圆区内才是队员在无撞人半圆区内)。
相当于扩大了无撞人半圆区。
3. 投篮计时钟(原24秒计时钟)
如果进攻队在投篮触及篮圈后抢到前场篮板,投篮计时钟复位到14秒(原先复位到24秒)。
意味着压缩进攻时间,比赛节奏将更快。
4. 允许使用0、00和1~99的号码(原先只允许使用4~15号)。
5. 明确规定中篮的分值、对投篮动作犯规的罚球数量,按球出手位置决定(原先仅为国际篮联的非成文解释)。
A4在3分投篮区投篮球离手,球在上升过程中被2分投篮区的B4封盖触及球,球如中篮是3分。
6. 暂停的数量不变,但是下半时的最后2分钟每队最多允许使用2个暂停。
意味着加快比赛节奏。
7. 球回后场的要素之一变更为队伍在前场控制球(原先为控制进入前场的球)。队伍在前场控制球定义为:
l · 队员双脚触及前场持球、接球、运球,或
l · 在前场的同队队员之间传球
意味着A4在他的后场试图传球给在他的前场的A5。B4从他的前场跳起,在空中抓住球,并在他落回他的后场之前将球传给位于后场的B5。这是一个好球(原先是球回后场违例)。
8. 技术犯规
一名队员两次技术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原先无此规定)。
罚则修改为一罚一掷(原先是两罚一掷)。
9. 在第4节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掷球入界的球位于场外,并且还在裁判手上或者已置于掷球入界队员可处理时。如果此时一名场上防守队员制造一起对场上进攻队队员的身体接触被宣判犯规,这是一起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原先写在规则解释中,现在进入规则正文。)
10. 扩大了即时回放的用途,可以:
· 每节或每一决胜期的最后时刻:
- 决定最后一投是不是在比赛时间内;
- 决定球出界违例、24秒违例、8秒违例、犯规之后,比赛还有多少时间。
· 第4节和每一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
- 决定最后一投是不是在比赛时间内;
- 宣判犯规时,决定投篮的球有没有出手;
- 辨认哪名队员使球出界了。
l · 任何时候:
- 决定中篮是2分还是3分;
- 比赛计时钟或投篮计时钟出错时,决定如何修正时间;
- 辨认哪名队员应该罚球;
- 辨认打架时候哪些球队成员参与了。
11. 修改了球队名次排列方法,同积分队伍之间的排名顺序依次为:
l · 同积分队伍之间的比赛积分(原先没有此项);
l · 同积分队伍之间的净胜分(原先是得失分率);
l · 同积分队伍之间的总得分(原先直接考虑组内得失分率);
l · 同积分队伍组内的净胜分;
l · 同积分队伍组内的总得分。
意味着鼓励进攻,去获得更多的得分。

❿ 篮球规则自1891年有耐史密斯发明至今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篮球规则的进步过程能够划分成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第三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及第五时期(20世纪90年代起至现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篮球规则改动的次数不多,而对比赛有影响的场地、设施、时间及空间等因素的改动则比较多,自上世纪 70年代起,随着篮球运动的飞速进步,对篮球规则改动的次数明显增多,对行为权利与处罚方式做了较大的修改。篮球规则演进的轨迹表明进攻和防守战术将朝着灵活性、快速性与精准性方面进步,攻防技术会沿着立体化、多层次与全面化的轨迹进步,竞赛场面会表现出速度快、攻守对抗程度激烈及争夺范围越来越大的特点。


1)规则在时间方面的修改提高了比赛速度。
由于篮球规则的限制,比赛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所以队员都在努力发展速度,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次数的进攻,以速度争取时间。规则中有关时间的各种规定,都是为了保持比赛的连续性,增加比赛回合,提高比赛速度。
第一,3s规则的增加,取消和恢复。1932年增加3s规则,20世纪30年代末被取消,至40年代又恢复,2000年3s违例计算推后,即:某队在场上控制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走动时,该队员不得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超3s,3s规则是为了限制队员特别是高大队员在篮下活动,促进进攻战术发展。
第二,5s规则的增加和强化。5s规则是1932年增加的,规定在后场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5s,判为争球。1956年改为持球队员在他的前场被严密防守5s判为争球。1985年改为当一个持球队员严密防守,在5s内没有传、投、滚或运球时,应宣判违例,改争球为掷界外球。5s规则的出现和强化,是为了鼓励积极防守,从而带动进攻的快速发展。
第三,10s规则的增加、取消、恢复后演变为8s。1932年增加10s规则和球回后场的规定;1961年随着中线的取消,10s规则也被取消;1968年规则规定在下半时的最后3min和所有决胜中,进攻队必须在获球后的10s内使球进入前场;1972年改为一个队在后场获得球,必须从获得球后10s内使球进入前场。2000年5月将10s规则改为8s规则,即1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该队员必须在8s内使球进入前场。10s则是针对当时控制球打法使篮球比赛变得毫无生气的情况下增订的。而修改为8s规则为了增加比赛速度,提高比赛的激励程度,提高比赛观赏性。
第四,30s规则的增加,后演变为24s的规则。1957年增加了30s规则,30s规则的出现是进一步限制当时/控制球0打法。在此之前尽管10s规则对控制球打法起了限制作用。但当球推至前场后,有的队在前场采取/控制球0战术。阻碍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例如:1953年欧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苏联对匈牙利的比赛时,苏联领先,只做传、运球,而不投篮,时间长达18min,而这种消极比赛现象在当时又是符合规则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比赛节奏加快,为此1957年增加了/30s规则0。1984年又对该规则作了修改,采取30s连续计算法。2000年又修改为24s规则。但这次修改,并不单纯是使一个队的一次进攻时间缩短了6s,球出手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所耗时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球必须触及篮圈的规定,不仅使一次进攻时间减少,并且对投篮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进攻时间的缩短,准确性要求的提高,必然带来进攻速度和节奏的加快,速度和节奏加快意味着篮球运动中进攻与防守的转换速度、比赛的节奏都要随着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篮球运动在整体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


2)规则在空间方面的修改,提高比赛难度。
篮球场有长、宽的明确规定,而高度却没有什么规定,这样给发展高度留下了较大的余地。因此,各国都在发展高度,表现在队员身高不断增加,弹跳力不断提高,空中伸展能力强,争取获得制空权限。高大队员的出现和增加既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发展事业带来了消极的因素。如出现一味追求高度,而忽视了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的全面发展;使篮球比赛形成了只靠高大队员在篮下死打、硬扛、挤靠的单调打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促使高大队员向灵活、快速、技术全面方向发展。防止战术呆板、简单化,规则做出了规定和变动。
第一,扩大球场面积。20世纪30年代球场的面积已确定为26m@10m,到1985年篮球场的面积扩大至28m@15m,场地面积扩大后,使高大队员在足够的空间发挥技术和施展才能。
第二,参赛人数的减少。1893年,规则规定参加游戏的人为9人3区制。1895年,规则确定了男子上场比赛人数为5人。1936年,规则正式规定男女比赛每队上场人数为5人。这样一来,场上队员人均活动面积增大,更利于运动员的发挥,使对抗更加激烈。
第三,罚球区、限制区的出现和扩大。篮球运动开始时期,比赛场上没有罚球区和限制区,到1997年增加了罚球区,1932年增订了3s规则,当时罚球区域很小([email protected]),到了1954年又扩大为梯形区(上底3.60m下底[email protected])限制区的不断扩大,限制了高大队员在篮下的活动,使篮球比赛出现了新的竞争场面。促使高大队员向速度、灵活性和技术全面型方向发展。
第四,增加3分投篮区。1984年规则增加了3分投篮区域。其目的是鼓励外线队员投篮,防止比赛活动过于密集篮下,以致使比赛单调、呆板、失去活力。在防守方面,3分投篮区促进了防守意识和技术的提高,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适应比赛,迫使防守者扩大防区,减少联防战术运用。从而促进了多变防守和混合防守战术的发展。在进攻方面,3分投篮区丰富了半场大范围、远距离的进攻战术配合,使进攻的范围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增加3分投篮区,也是缓和亚洲、非洲等地区因队员高度问题而引起的矛盾,保证篮球运动不失去更多更好的人群。
第五,干扰球规则的不断严格。干扰球规则从奈史密斯制定的篮球规则中就有,它规定:球停留在球篮的边缘上和对方队员移动球篮,应投中一球(第8条)。后来又增加了假想圆柱体,篮圈水平面等规定。2000年使干扰球判罚更为明确,如果双方球队的队员同时发生干涉得分和对球干扰不得分,比赛应以跳球重新开始。其目的是从立体上对高大队员提出的限制。现行规则允许/空中灌篮0技术,则是规则提倡,鼓励精湛技术和配合,促使篮球比赛更加激动人心。


3)规则在犯规罚则方面的修改,提高了比赛强度。
为了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和增强比赛的合法对抗,规则采取降低和加重犯规罚则进行修改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通过逐次降低犯规罚则来实现的。规则规定:投球中篮,得分有效,不再罚球;发生双方犯规不罚球;队员在本方前场侵入犯规,不判对方罚球;聚众犯规,不论犯规人数多少,均由被侵犯的队员罚球2次,对非投篮的队员发生侵人犯规时,不罚球;取消最后3min比赛的犯规罚则…这些规定,在当时的确对篮球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由于罚则轻,出现了犯规次数的增加,有的队甚至把侵人犯规当作致胜的手段,用以获得球权或破坏对方的进攻,即所谓/犯规战术0。采取逐步加重对有关犯规的处罚和提出足以完全抵消某队利用犯规企图获得任何好处的相应罚则。规则先后修改规定:最后5min比赛的规定,最后3min比赛的规定;选择权提出;队员人数减少到10名追加的罚球,全队10次犯规规定,全队8次犯规规定,全队7次犯规规定;全队每节4次犯规规定,加重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和教练员、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技术犯规的罚则等等。措施行之有效,犯规显着减少。达到了促进防守,减少犯规,提高篮球战术水平。


4)规则在攻守对抗方面的修改促进了攻守趋向平衡。
规则的修改就是遵循攻守对立统一的规律来促进攻守趋向平衡。规则修改在一个阶段可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如在有利于进攻时,就给防守带来了问题,从而促进了防守的提高;而在有利于防守时,就给进攻带来了问题,从而促进了进攻方面的发展。
规则中增订了谁先到达某地,谁就有权通过和为了捞球即使偶然的触手也不算犯规的规定有利于防守,扩大了防守区域。使防守变得更加积极、凶猛。这样又给进攻增加了难度。为了取胜,必须加强进攻技战术训练,掌握好投篮时机,即使在对方严密防守或推、拉挤的情况下也能将球投中。于是进攻技术上出现了后仰投篮,后撤步投篮,空中换手投篮等高难度动作。规则从进攻或从防守入手反复进行修改的目的,在于利用攻守相互对抗、相互统一交替上升的矛盾,促使趋向平衡,使篮球比赛更加激烈、精彩、更加引人入胜。

阅读全文

与现行篮球规则修改后会有什么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4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24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88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36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2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56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75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0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23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898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5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69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2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5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2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3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4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14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