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篮球运动员投篮都是空心,打板的很少
随着现在小球时代的兴起,大家也都发现了在NBA中,投三分的越来越多,并且都是大部分是空心 然而打板进球的却寥寥无几了。
关于空心和打板,你有什么观点呢?
我个人觉得噢,中远距离投篮一般都是不找板,而在三秒区内的勾手打板把握性更高一些,使用打板投篮的主要是内线球员。
现在小球时代的打法,要么就是三分线外直接出手,要么传导球到内线直接扣篮,已经很少有把球交给内线进行一对一的单打的打法。况且,现在的内线球员很多都能投三分,能扣篮他们绝对不投篮,能三分他们绝对不勾手。
前十年左右,打板技术在联盟还是比较常见的,随着时代的改变,内线球员越打越靠外,球员运用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像马刺队名宿,蒂姆邓肯就是一个打板好手。
篮球运动员投篮都是空心,打板的很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数学方面来分析,投篮选择投空心,让篮球在空中的轨迹形成抛物线,篮球运动员可以用余光和投篮手型调整抛物线的高度和距离,只要经过长时间训练,投篮命中率肯定很高。而打板投篮,不但要考虑抛物线高度和距离,还要考虑篮球接触篮板后与篮筐形成的角度,只要余光判断失误,球就会弹框而出。对于大部分NBA篮球运动员,数学肯定没学好,当然会选择投篮是空心的!蒂姆·邓肯除外,谁叫人家是博士,成绩那么好,45 打板投篮堪称绝技!
第二、从心里层次分析,听到篮球空心入网那种声音很有成就感,会激发篮球运动员继续投篮选择空心。
第三、从美感层次分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更具有观赏性,观众看得赏心悦目!而打板投篮先是抛物线轨迹,当球碰到篮板以后与一定的角度反方向直线进入篮筐,运动轨迹复杂,其美感不足!
看到这个问题,真的会心一笑,能提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都是经常打球的人,观察得还挺细致,我曾经也对自己打板投篮蜜汁执着,蜜汁自信,可自从球技有所提升之后,就对投篮是空心还是打板有了新层面的认识,下面听我细细分解。
总的来说,专业运动员或者野球场上的高手投篮一般都是空心,当然除了像邓肯这样的异类,不过邓大叔的空心投篮也是极其精准的,只是人家什么都会哈哈。我们一开始打球的时候,前辈或者教练都会告诉我们投篮或者三步上篮先找篮板打板进球,其实这非常容易理解,一开始新手打篮球根本对投篮没什么感觉,瞎扔而已,这个时候篮板就比较重要,投篮的时候照着篮板上面的白色方框直接扔,扔着扔着就会有了投篮感觉,这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投篮练习的开始,而且就算是专业运动员在上篮或者在篮下强打的时候也是非常大几率会打板投篮,因为打板投篮只要找到平时自己的节奏,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找到自身打板的点,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有强对抗的情况下,打板投篮的命中率还是比空心要高。
高手为什么不屑于或者说不习惯打板投篮,这一点在每个人投篮能力没有到达一定层次的时候或许非常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们在一些非常适合打板投篮的区域会选择空心跳投,这个问题说实话真的是水平问题了。我也是有一段时间投篮投着投着感觉自己的投篮突然开了光,投篮第一选择从找板投篮突然想着要把这个球空心投进,而且这也需要自己的投篮感觉,很难描述这种感觉吧,感觉自己在任何角度投篮都会以空心入网收场,当然空心投篮在打铁手感不好的情况下是真的铁,但是一旦投篮到了那个层面脑子里除了空心投射不会有任何别的选择,当然除了在篮下,这种情况下如果空心玩丢会被认真的队友骂死的哈哈。我后来分析了一下最主要的可能还是自身投篮自信心的提升,而且自信心越高对球进网唰的一声那种感觉更执着。
总之如题,篮球运动员经过从小的职业训练,他们的投篮层次根本和普通人不是一个级别,至少投篮量早就远远超过了我说的要达到的那个点,喜欢看NBA的都知道,像欧文、保罗、利拉德这种高水平的后卫,夸张到在强对抗的时候也会选择迎着防守空心上篮终结,每次看到这个场面,我就会感慨,这些人真的是篮球天才,所以篮球运动员在职业赛场上当然是以空心投篮为主,可能也就像霍华德和大鲨鱼奥尼尔这种中距离不怎么有把握的才会考虑在左右45度的时候选择打板投篮吧哈哈哈。其实有的时候当喜欢空心投篮人投出打板投篮并且投进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八成是懵的哈哈哈!比如科比正面打板绝杀韦德那个哈哈哈,你品,你细品!当然不是黑蜗壳哈,在NBA这种高水平赛场,懵进也要有实力才行,强者运强!
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正常人经过系统训练,基本上都是空心。。原因很简单,打板你打来打去就那几个点,而空心进球的余地明显会更大。。你练得多了,自然就有这种感觉,持续下去就成习惯了。。
有时候我们会很迷信自己的手感,如果投十个,七八个都是空心,说明手感还在。当你开始找板或者内框的时候,你再怎么调整,你的手型都已经变了,你的青春也就不在了。。
很多业余教练都喜欢要求自己的球员练习打板,低水平确实有空间让你出手,对抗上去你会发现啥都不是。。
所有的训练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创造余地,让自己有更好的发挥。。而一味的追求偏而专,不是不可能,概率会更低。。
现在篮球场上运动员投篮方式都多见投空心篮而少见打板入筐方式。
为什么球员选择投空心篮?
首先,现在篮球场上球员身高普高,球场视野更加开阔,球架球筐在他们眼前更加平行了,球员就会觉得投篮更轻松、更自在、更容易了,反之个头越矮,篮架篮筐越高,投篮越难!
其次,自从在球筐上设置了扩音器,每每空心球进筐所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嗖嗖声!唰唰唰声!很有气场、很提气。另外在球员一次次潇洒投篮姿势展现,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运行轨迹后空心进筐就更加增强篮球这项运动的魔性魅力!
为什么以前球员喜欢投板入筐?
以前人的个子普遍瘦小短矮,当我们站在3米05篮架下,总觉得高不可攀,而觉得打板入筐靠谱点!另外,我记得,带我们训练的篮球教练授课时,要求我们练习投篮必须先从篮板两侧45度角开始练习投板入筐,他说,把打板球投准了,再投空心篮就容易得多了!
但凡打过球自己投过篮就不会问这种问题。打篮球,最难投的其实是半截蓝,稍一用力,投大了,或者力量太足一碰篮筐磕飞了;力量稍一软,投不进不说,还特别容易被盖。
篮下打板,球蹭了篮板可以给球卸力,更容易进,只要打的角度差不多,基本都能进。比如上篮,轻蹭一下板,基本都能进,直接舔篮,对手上控制要求就更高。
而远距离,不容易找到打板的精准点,过来的球力量大,卸那点力没什么用,打板后碰筐基本飞了,还是直接找筐更容易进,如果出手弧度好,又比较柔和带后旋转,基本上沾筐就进
擦板(同打板)投篮很lOW吗?为什么如今的职业联赛喜欢擦板的球员越来越少?还请诸位看官老爷听我说道说道!
记得初学篮球的时候,大人们总会说把球往方框里投,那样命中率会高一些。但是个人觉得投空心篮反而容易一点,因为投擦板需要一定的技术。力量、角度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将球投进。
在我看来,在比赛中能把擦板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那才真的叫人佩服。别说,NBA里面确实有这样的大神。
萨姆.琼斯是上个世纪5、60年代凯尔特人能够拿下10届冠军的功臣。生涯场均17.7分投篮命中率达到45.6%。擦板更是他的常规得分手段,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可谓是擦板界的祖师爷。
其次是邓肯,邓肯是马刺复兴的基石,加盟马刺的第二个赛季就率领球队从低谷走向巅峰。生涯更是获得了五次NBA总冠军。作为 历史 最强大前锋,他的得分手段多种多样,内线强吃,中距离投篮。偶尔还可以秀一下他的三分。其中,45度角擦板投篮更是成为了他的常用得分手段,正对篮擦板、背转身擦板、勾手擦板,更是样样精通!
第一点,身体要面向篮筐,找出对的角度。一般的投篮重点在于球的弧度,但是擦板的话线路更重要。
如何把擦板运用到实战上面?......当然是练习!大量的练习才能找到那个投篮点,刚开始的确很困难,但是一旦你找到你的那个点,那个投篮节奏。擦板的好处会让你受益无穷。
会用擦板的人会觉得擦板很容易,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难的,他们不愿意去尝试。
擦板投篮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命中率,但是与投空心篮相比,他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角度、力量大小的掌握,所以调整的时间较长。而现在篮球讲究的是越来越高效和快速的打法,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失去一个得分良机,所以大多数的球员都会选择更快速的投空心篮的方法,来完成得分。所以现在很少有球员用擦板!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
投篮的命中率取决于力度和角度,距离越近越利于精准的控制力度和角度,所以近距离投篮命中率比中远距离高,这是常识。
为什么球场上投空心的多打板的少,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打板难呗!打板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因为投空心你不论在哪个角度都可以用同样的弧度和力度来出手,而中远距离打板会因为投手位置的不同,角度和力度,(在篮下因距离很短,角度和力度的差异可忽略不计)都会有所调整,想要大部分位置打板都要练到手到擒来就很难!比如正面打板,出手弧度越高、力量偏轻,触板点较其他角度偏低,命中率会越高。依据我的经验打板位置最适合的是三十度左右最随意,手的控制与投空心差不多,只要落点在方框中部都能进。
二、投打板球时,球的落点比投空心时的落点要高、要远出十厘米甚至二三十厘米,在篮下,这个差别不易被感受到,但到了三分线附近,这十几二十公分的差距就显现了,做个简单推想,将篮框升高个十公分,你就知道中远距离投篮会让你多出多少力了。
打板好处也是有的,就是投篮的力量无须象投空心那样控制得太精确。正是基于此,象五十岁以上的人在球场上还是脚踩三分线,接球就打板,倒也省心。
篮球 运动员是通过专业训练出来的,他们追求的是高效准确的得分手段;普通人都是追求把篮球 投入篮网即可,这一点是有本质区别的;专业篮球 运动员会有系统的投篮训练,普通人很少有系统的训练方法。 以科比为例,每天进行3000次的投篮练习;必须进2000个以上才能算合格。
就是通过这样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才能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手感;在比赛中的投篮更需要有高强度的训练作为支撑,因为在比赛中对手给你的投篮时间微乎其微;要想快速投篮,就得一气呵成直入空心得分。
所以篮球 运动员大多数时候是直接瞄篮筐,然后迅速投篮球也是空心入网;那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就很少打板了呢?以这张动图为例:在低位45度或者75度角的时候,选择打板投篮会比直接投命中率高很多。 因为大多数NBA球员训练的时候投篮距离是比较远的,近一点的基本是扣篮练的比较多;懂篮球 的朋友都知道,远投容易近投难;离的越近对投篮力度把握精度要求就越高,所以近距离投篮其实更考验一个投手的投篮技术。
科比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近距离打板投篮只需要找好角度瞄准,然后力度的把握在进球范围内即可。因为打板投篮轻一点或者重一点都不会影响进球,只要是在合理的进球范围内即可。相比直接投篮就增加了进球的概率,也符合投篮的合理性。最后总结一下:“篮球 并不是千篇一律,不一定就非得是直接空心入网;有时候的灵活多变,更能增加这项运动的魅力和风采!”
2. 篮球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一,小腿纤细=弹跳发达:
这个概念不能说是错的,但也不能说是对的。为什么呢,因为他适用的人群不同。对于广大业余爱好者来讲,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但是对于NBA等职业球员来说,这个观点也要相对分开来看。首先小腿纤细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人小腿脂肪含量极低,脂肪含量低,自然体重就轻,体重轻自然移动能力就迅速,移动能力就迅速,相应的弹跳高度就会高。这个推论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仔细想来,我们发现这里面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跟腱的强壮和肌肉的数量以及质量。NBA的球星小腿纤细,但是人家的跟腱强度足够强大,小腿肌肉也足够发达,是因为人家通过专业的训练方式去提高。
而业余爱好者呢?训练小腿的方法90%我相信都是提踵,或者提踵的各种变形方法,而这对于健美爱好者来讲是足够的,但对于篮球运动员所要求的提高小腿肌肉和跟腱强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你的跟腱强度不够,小腿肌肉不发达,试问你要靠什么去弹跳?并且,小腿与大腿一样,都与膝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腿一旦强大,小腿纤细,那么对于膝盖的压力和支撑自然就有很大的问题。你可以说我不要大腿强大不就完事儿了么,那我只能说你根本不懂篮球,你见哪个篮球运动员敢拍胸脯说我不需要练大腿,不需要大腿的强大。所以,无论是从运动,弹跳还是伤病来看,业余爱好者盲目的让小腿纤细无异于自掘坟墓。
至于我说对于NBA等职业球员来说,这个观点也要分开来看,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的。众所周知,人是有比例的,你上身强壮就容易显得下身纤细,甚至显得你个子不高。比如很多人都说科比腿细,但是你没有考虑到他的身高,他有198,一说现在201的身高,打个比方,如果我180,我的小腿40CM粗,科比也40CM,那么相对的他看着肯定比我细多了,这个道理就好比你把一张纸揉成团,自然比把它拉开显得粗一样;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人确实腿很细,比如艾佛森,杜兰特,T-MAC等,但是在这些球员身上你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本身体积并不大。
如果有学过医学,或者服装的朋友可能明白人的小腿,手臂,脖颈的粗度一般都是1:1:1,所以你能发现AI的小腿是很纤细,但AI整个人体积也不大;除此之外,NBA里面还有一部分人小腿比较粗壮,但并不影响本身的运动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内特,当然你可以说他本身个子矮,如果从比例上讲他可能也不是那么粗。你可以找比他更适合的例子来看,比如保罗和德隆,我相信没有人会说保罗或者德隆运动能力不行吧。所以说,如果单纯的讲小腿纤细就等于弹跳发达,或者运动能力出色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的。
二,小腿纤细=天生&肤色
这个观点也是比较可笑的,因为有些人把它跟黑人的小腿纤细类比到一起,我还是那句话,你亲自去量黑人的小腿有多细了么?我记得我们在当时赛季前体检的时候因为要给每个球员做护具,所以把腿围,臂围等各个维度都量了一遍,我记得当时我的小腿是41,跟我一个位置的一个黑人朋友比我高2CM,腿看着比我细多了,结果我拿过来一看,丫比我还粗1CM呢,我就纳闷了,怎么可能还比我粗呢,难道尺子有问题了。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这个跟肤色有着关系,你想啊,为什么十女九丝,九丝八黑啊,因为黑色显瘦啊。这就跟健美比赛抹油彩的概念是一样的。特别是白种人和黄种人,如果不摸油彩,你看看那肌肉完全是俩概念。所以说把小腿纤细等于肤色这个观点显然也是有问题的。
至于小腿纤细是天生的这个观点就更好解释了,你试试你不怎么吃饭,你节食,你看看肌肉和体重掉不掉。而肌肉掉可不是说一部分掉,他是全身都掉,到时候你小腿自然就瘦下来了,而天生纤细这个观点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小腿爆发力
这个观点不能说可笑,也不能说错误,只能说片面,因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看待了爆发力的问题。什么是爆发力?爆发力是在最快时间内,最快速度释放最大力量。力量是基础,你没有力量,那释放的是最快速度。因此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就去练大重量的提踵,但是你忽略了速度的问题,提踵对于速度的提高不大,你练出来的那只能是绝对力量。因此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就去练快速的大重量的提踵,但是你忽略了速度的本义,你提高的只是提踵的速度,跟爆发力所需的速度风马牛不相及。所以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就去练短跑,但你没想过短跑你跑出来的只是水平的爆发力,跟你想的弹跳这种垂直爆发力大相径庭。可能有人会反驳,你看博尔特呢,你看人家的弹跳呢?我同样反问,你看到博尔特练得高翻了么?你以为人家只每天练短跑啊?谁的爆发力是最好的?应该是举重运动员,因为他们既拥有弹跳高度,又不缺少短距离速度,更具备强大的力量水平。
爆发力是个综合的技能,是全身肌肉和神经控制的产物,你不能单纯的说小腿爆发力,这显然是片面的。所以那些练小腿爆发力90%的都去练提踵,这种方法自然是错误,也是无效的。因为你练了提踵,提踵根本不是爆发力动作,你要获取爆发力,必须要训练爆发力动作:
四,爆发力动作
爆发力动作必须是满足一定重量,快速度,高协调性才可以完成或者不走样的动作,特别是快速度和高协调性非常重要。所以,提踵明显不是爆发力动作,因为我提的快慢跟我能否提起来完全无关。所以我写的几个弹跳计划从来没单独列对于提踵的训练。提踵对于健美运动员的小腿训练而言足够,但是对于我们打篮球所需要的爆发力和跟腱强度而言远远不够;所以,深蹲,卧推也不是爆发力动作,因为深蹲和卧推只要不是大重量那么速度快慢并不影响完成,而且对于协调性要求并不高。那么什么是爆发力动作呢?你可以试试抓举,高抓,宽拉,挺举,借力推,高翻等举重动作,你会发现即使重量不大,如果你的速度不快,协调能力不好,那么你根本完不成动作,即使完成了,那也走样走到美利坚去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举重很多人学了3月还入不了门,因为对于力量,速度,协调要求都太高了。而爆发力本身是非常高的一项技能,是所有技能里面最难练的,也是最复杂的。
有的训练者看到这里可能就晕了,那小腿如果不练提踵,那可怎么办啊,下面我们就从爆发力和伤病这两个角度来介绍跟腱和小腿的训练方法。这里要注意两点:1,跟腱和小腿是不分家的,不能说我训练跟腱就不训练小腿。2,弹跳归为爆发力,这个应该都明白。因为爆发力有垂直和水平两种,而弹跳只是垂直,我想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水平方向上也有爆发力吧。
爆发力小腿与跟腱训练:
1,全蹲: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动作但是必须要做,因为没有全蹲,就没有腿部力量,没有腿部力量,下面的训练无从谈起,这是基础。
2,硬拉:道理同训练1
3,宽拉与窄拉:宽拉与窄拉在翻站,抓,挺中发挥极大作用,是爆发力训练的入门动作。要求训练者在训练时当杠铃拉到臀部时陡然发力,耸肩,提踵,自然对于小腿和跟腱的训练有着极大的好处。这个动作如果没有快速和协调完成,那么基本会做得非常难看。
4,高翻:在拉的动作训练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加入高翻的动作,高翻主要在于一定要翻不起来,不是靠身体晃起来,一定要让自己离地,而不是脚尖延展,做提踵。这样对于我们所需要的爆发力训练来讲才是好的。
5,高翻挺&挺举:
高翻挺即在高翻的基础上加入了借力挺的动作,相当于一个没有下蹲的挺举,这个动作对于抓举技术掌握不好的人来说,是一个分段训练爆发力的好方法,特别是对于上下肢不是非常协调的爱好者而言,可以先从这个技术入手,在熟练以后可以转向挺举训练。挺举视频一搜一大把,这里不专门黏贴了。
6,借力挺&借力推:
借力挺和借力推其实就是借助腿部,腰部,臀部的力量完成借力的站姿推举,对于提高上下肢的配合能力,上肢肩部力量,下肢的侧膝力量都有很好效果,特别是因为很多爱好者采用弓箭步的方式,会对于膝盖的稳定有一定的训练效果。方法同样比较简单,即挺举的上送过程,这里也不专门贴视频了。
7,高抓&抓举:
这两个动作是最好的训练弹跳的.动作,比什么AA4啊,全蹲啊,哑铃跳啊都要好太多太多,但是这个动作却是最难做的一个动作,也是为什么我写的弹跳计划里面从来没有这个动作的原因,因为面向新手太困难,我当时也是在练了差不多4个月的高抓后,才能把抓举做好,虽然那时候弹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高抓等之所以是训练弹跳的最好动作,因为他最像弹跳,你可以看看,抓举的动作基本上就是弹跳的动作,只是有预蹲幅度的不同,因此选择更类似的高抓,效果会更好。
五,伤病恢复动作
这里主推一个动作跟小腿有关系的,因为其与伤病恢复与保养得动作基本都是与大腿相关。
六,整体训练安排:
1,对于新手:
我建议对于新手而言,可以从反向提踵+全蹲+硬拉+窄拉组合成一个爆发力训练计划,但注意要把全蹲和硬拉分开,一周内这两者只能训练一次,但是可以多次训练反向提踵和窄拉。
2,对于初级:
我建议可以从在新手计划的基础上加入短跑,因为短跑所需的水平爆发力是非常难训练的,而且短跑要求强大的心肺能力和肌肉水平,加强短跑的训练对于进一步提高水平有着不错的效果。
3,对于中级:
我建议可以在新手计划的基础上加入宽拉,高翻,不做短跑,这样可以迅速帮助你迈向更高级的训练方案。
4,对于中高级:
我建议可以在中级计划基础上加入高翻挺,挺举,短跑,这样计划就逐渐趋于完美。
5,对于高级:
我建议可以在中高级计划基础上加入抓举,高抓和蛙跳,去掉硬拉。在一周的时间内,全蹲一周安排三次,抓举安排三次,挺举安排三次,窄拉安排两次,宽拉安排三次,把休息时间减少为只有一天,有五天的时间来训练全蹲等举重周边的训练方法,一天的时间做短跑,蛙跳,摸高等弹跳,速度类练习。这样一来你的训练计划不会过于专注于举重,还会更加针对运动中的跑跳能力,只是这种方法相对于需要更高的训练水平和恢复能力。
6,对于所有阶段:
刚才忘了一条这里补上,即所有水平的训练者要注意辅助动作,爆发力训练动作要满足力量,速度和协调性,因此这三个技能的辅助动作日常一定要做。其中力量和速度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计划中几乎都包括,而且因为本身需要时间去恢复的原因,所以不用再多做安排。但是协调则不然,一定要对于协调性在日常多下功夫,而协调本身是不用担心恢复时间的,你可以多一周3-5次都训练协调性。而至于协调性训练,你可以通过攀爬,游泳等技巧性高的训练,或者通过绳索,协调*河蟹*材,弹力带等器械进行训练,这个问题以后有时间也会再单独说明。
3. 运动会篮球中的物理知识点
篮球这种运动是物理迷最喜欢的,在运动场上你可以运用你所学的物理学定律为篮球运动增添一些新见解。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关于篮球的抛物线运动和碰撞、能量和动量等方面的互动软件或游戏。下面就向你介绍关于篮球运动的5项基本物理原理,看过之后应该会让你重新认识这项运动。
1、任何时候起跳,71%的时间你会停留在跳跃的上半段。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起跳时上半段和下半段的滞留时间应该是一半对一半。
请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离开地面的那一刹那你身体的速度达到最快,随着你慢慢升高你的速度渐渐下降,直到你达到跳跃最高点,这一瞬间你的垂直方向速度为零。过了这个瞬间你的下跌速度开始增加,直到你重新落地速度归零。因为跳跃上半段是全程中速度较慢的一段区间,在这段距离停留的时间更长。
时间有多长?要算出这个数字,我们需要知道物体从静止状态下落的时间取决于离地距离的平方根。计算物体下落到1/2高度的时间,只要将离地距离(1/2)开平方,也就是71%。
篮球运动员的滞空感的原理是他们71%的时间都在跳跃的上半程。
2、带球上篮或移动中射篮时,运动员需要将自己的速度加上篮球抛出的速度
现在想象一个人以匀速骑车直线前进,他沿垂直方向将篮球抛向空中,篮球离开他的手后,球和车依然以相同速度前进。
从骑车人看来,篮球是在骑车人前方落地?相同位置落地?后方落地?
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为了弄明白为什么篮球会和骑车人同步,让我们来思考17世纪时伽利略做过的一个实验。
想象一艘匀速行驶中的船,就和前面提到的自行车一样。站在船桅杆上的伽利略朝下方丢竖直落下一块石头,刚好落到桅杆底部,并不像伽利略以为的那样落在桅杆后面。
如果当时在岸边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幕,在他们眼中伽利略的船正在横向移动,石头的下落轨迹也是横向运动,除了向下运动之外,石头和船以相同速度横向前进。
相同的物理现象也发生在骑车人和篮球上。骑车人将篮球垂直抛起,篮球也保持了骑车人横向移动的速度。篮球落地时,依然会落在骑车人身上。这条定律对篮球有什么启发呢?
当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投篮时,也和骑车人一样,初学者篮球上篮往往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会将篮球往前送,而非垂直往上送。只要是受过训练的篮球运动员都知道带球上篮时篮球要向上方抛起。同理,运动员由左向右移动时投篮,此时如果他们瞄准篮筐正中,篮球不会命中,而会偏向篮筐右侧。为了保证每次移动中投篮都命中篮筐,运动员需要将自身的速度加上篮球本身的速度,纠正投篮。
在伽利略之前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的自然状态是静止,如果要移动某物需要一直有作用力作用于物体。以这种理论看来,伽利略不适合远距离投篮,灌篮狂魔更适合他,他的带球上篮水平应该也很弱。
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引入了惯性的概念——物体在没有任何作用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物体的自然状态不是静止,而是保持匀速运动。
3、后旋球在回弹时丧失能量更多,更容易弹入篮筐
篮球运动员要学会不用手掌而用指尖投篮。这种投篮方式更易于抓球,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用指尖投出的篮球会自然而然向后旋转。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人称“红衣主教”的阿诺德·奥尔巴赫说后旋决定了射篮。
“指尖有助于带动后旋,射出的球力道更绵软,“幸运”程度也会提高。球命中篮筐后停住就是不错的后旋球。有些人说这是运气好,那为什么所有伟大的射手总是能投出这些所谓的'好运球?”
奥尔巴赫的理论建立在角动量守恒之上,篮球离开运动员手中后仍然会以相同的速度旋转。那么为什么后旋会有利于射篮呢?
要弄懂其中的原因,首先要想象一个不旋转的篮球。篮球碰到篮筐后受到篮筐的摩擦力作用,同时与篮筐的碰撞会削弱球的能量,让球速度变慢。
现在请想象一个后旋球。球的运动是两个方向运动的叠加——一方面球的中心部分在空中飞行,另一方面球围绕球中心旋转。两者相加,球的底部移动速度居然比之前更快。这次,当底部触到篮板时,碰撞的速度比前一次更大。球受到比之前更大的摩擦力,丧失的能量更多,球的速度大大降低。从球员的角度看来,篮板附近的球越慢越容易弹进篮筐。
所以,后旋球更容易进篮筐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物理学。
4、尤里卡!篮球拿在手上感觉比真实重量轻1。5%,那是因为篮球周围的空气会托起篮球。
篮球被空气包围,空气深度越深,大气压也就越大。这意味着篮球底部的气压比上方的气压对篮球作用力更强。细微的气压差别向篮球提供了向上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的浮力公式,我们发现篮球受到大约自身重量1。5%的向上的浮力。换句话说,篮球比实际重量更轻是因为受到了空气浮力的作用。
5、旋转的篮球在运动路径中会变换方向,这是空气摩擦不均匀造成的。
在空中飞行的篮球受到四种作用力,重力、浮力、阻力和马格纳斯力。最后一种马格纳斯力只在篮球旋转时才起作用。
1852年马格纳斯对炮弹发射后经常会偏折方向感到十分不解。他意识到炮弹在空中飞行旋转,受到的空气摩擦(或阻力)是不均匀的,所以炮弹受到的作用力也不均衡,这才造成了炮弹方向偏折。马格纳斯效应对旋转行进的篮球会造成小小的影响,篮球的运动轨迹会弯曲。马格纳斯力也是棒球中曲线球的成因。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