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客观评价m43画幅
M43画幅的影像传感器其面积是17.3*13mm
差距在画幅大小。m43论画幅大小比C幅还小,焦距转换系数高达2。而且,画幅越大画质越好现在已经不是这回事了。
画幅大小决定画质?纯属夸张了。画幅小高感差,感光度稍高就会有噪点。但是现在奥林巴斯的m43画幅相机已经处理的还算不错了,但还是没有全画幅那么优秀。毕竟受画幅大小影响。还有就是后期处理的空间,也就是所谓的宽容度,较小。
我想他俩的差距也就在这了,像素和画幅无关、虚化和画幅无关、
总的来说:
m43画幅优点在于体积小便携,等效焦距长。有着更多样式的外观。比如复古
全画幅优点在于高感优秀、宽容度较高。
如果街拍、要颜值要便携,而且不喜欢后期可以考虑m43
如果追求极限素质,和后期修片,建议全画幅。
❷ 什么是M43相机
M43相机:也成为4/3相机。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系统规格(以下简称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规格)是数码相机专用可换镜头系统——4/3(Four Thirds)系统的扩展规格,它的诞生是为了将4/3(Four Thirds)系统小巧轻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下去。
因此,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规格也以记录像素区域的标准对角线长度作为标准,该记录像素区域是以使用4/3(Four Thirds)系统的4/3型感光元件为前提的。
微型4/3(Micro Four Thirds)规格是一种可以和4/3(Four Thirds)系统相互兼容的扩展规格。
❸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超广镜头评测
【IT168 评测】M43系统最初发布的时候,最先要解决的痛点是可换镜相机的便携性问题。通过小巧的机身加上玲珑的镜头,以松下为代表的M43系统硬是从强手林立的单反战场抢出了一片天地。
可随着用户的增多,用户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专业级大光圈变焦镜头的开发也就提上了日程。
这支刚刚发布不久的松下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就是其中专业级超广镜头的典型代表。
究竟这支定位专业的镜头表现如何,还请大家跟我们一起往下看:
优点:
1、体积和重量控制的非常好,67mm标准口径方便搭配滤镜;
2、全金属用料放心,做工优秀手感扎实;
3、抗色散表现优秀。
遗憾:
18mm端最大光圈下边缘分辨率表现一般,需缩小光圈使用。
总结:
总的来说,这支镜头体积小巧、做工精良,各项光学素质表现优秀,是一直没有明显缺点的镜头;而其中,尤以8mm端光圈全程可用,可以满足M43用户星空拍摄的需求,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松下8-18是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镜头。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设计做工点评
作为一支风光摄影的必备镜头,松下8-18mm镜头除了在小型轻量化下功夫,其在耐用性、可靠性方面的追求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仅从外观、手感方面,我对这支松下8-18镜头几乎是无可指摘。
▲松下LEICA DG Vario Elmarit 8-18mm f/2.8-4.0 Asph
▲整个镜头只有这一个手自动对角切换按钮,非常简洁
▲镜头滤镜口径67mm,属标准口径(与其他小三元一致),方便配置滤镜
▲镜头尾部为金属卡口、电子触点
▲徕卡设计的涂装相当耐看
▲镜头镀膜为紫青色
▲对焦环变焦环均为金属压花,耐用性想必会很不错
▲与松下GH5搭配,大小涂装都很协调
点评:几乎是无懈可击的设计,配上扎实的做工,这个不服真不行!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解析能力测试
超广角镜头最主要用途就是拍风光,因此镜头的中心和边缘的锐度表现都很重要。同时,由于这支镜头的长焦端等效焦距约为35mm(36mm),也可以用于人文拍摄。因此这支镜头大光圈下的分辨率表现,也就变得同样重要了。
我们采用实拍测试,100%放大截图的方式,看一下这支镜头在8mm端和18mm端的中心和边缘的分辨率表现。机身为松下GH5,ISO 200,截取范围如图中红框所示。
首先是8mm端,各挡光圈下表现如下:
然后是18mm端,各挡光圈下表现如下:
从100%放大截图可以看出,这支镜头8mm各档光圈下,中心&边缘,除了小光圈F16、F22受衍射影响画质有所下降之外,全程保持高水准。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无可挑剔。
而在18mm端,这支镜头的中心部分依然是全程表现良好,但是边缘部分的大光圈表现有些不尽人意了,需要我们收小光圈值至F8才能展现出较高的解析力。当然,光圈F16之后受衍射影响,画质也会有明显的下降,不过这是数码相机目前的通病,平常注意不要使用这样小的光圈就好了。
点评:总的来看8mm端高度可用,18mm端表现中规中矩。而8mm端F2.8光圈可以用,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这支镜头拍摄星空,如下图(后面样张部分还有):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光学畸变测试
对于超广角镜头而言,镜头的畸变控制尤为重要。一支镜头要在一定的体积下做到完全没有畸变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要清楚:畸变越大,后期矫正时要牺牲的视角也就越多。在畸变控制和镜头体积控制之间,需要镜头设计师做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
依旧采用实拍测试,红色为参考用的直线。先是8mm端:
可以看到,8mm端该镜头的桶型畸变还是有的,不过不明显。像这种情况下开启镜头校正,视角损失不会很多。
而在18mm端,也就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儿的枕型畸变。像是这种水平的畸变,其实我们拍摄中都很难察觉得到,更是无需矫正了。
点评:这支镜头畸变控制不错,矫正画面畸变的成本很小。因此可以说这支镜头8mm超广视角完全可用,18mm拍摄人文等题材也无需矫正。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光学暗角测试
关于暗角,一支镜头只要暗角不严重到影响通光量,其实现在看来都不能算一种缺陷。掌握一支镜头的暗角特性并灵活运用,其实还可以让你照片的主体更加突出。
我们接下来就来看一下松下8-18mm镜头的暗角表现,先是18mm端:
然后是是18mm端:
可以看到8mm端和18mm端,都只有最大一档光圈时出现了可见的暗角,且不甚明显,可以说这支镜头在暗角方面的控制,做的是恰到好处:喜欢暗角的人,拍摄时全程最大光圈就好了;不喜欢的稍微收一档光圈,暗角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点评:暗角方面区分的很明确,松下设计师很了解用户需求嘛。
M43专业新广度 松下8-18mm光学色散测试
色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紫边”,通常只在明暗对比强烈,照片的高反差的分界处出现。通常只要不是很严重,数码时代后期都可以一键解决。
不过我们还是要来看一下,这支镜头的抗色散表现:
上面这张照片实在最大光圈下拍摄的,我们截取其100%放大截图(位置如图红框所示)看看:
可以看到,在明暗的分界处,一毛钱的色散(紫边)都没有。
同样,我们使用更小的光圈拍摄同一场景以及随后拍摄样片的过程中,也都从未发生过紫边现象。
到这里我们可以给个结论:这支镜头的抗色散水平非常的厉害。
点评:顶级的抗色散水平,我印象中上一支有如此抗色散水平的镜头,应该是索尼的100-400GM。
到此,全部测试完毕,最后是样张时间:
❹ 微单aps画幅和m43画幅哪个好
对于相机来说,底(图像传感器)越大越好!
底越大,意味着图像传感器面积越大。
这样的好处,是像素密度更低,画质更纯净。
这样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相机的高感性能会更好。
所以,aps画幅相机比m43画幅更好。全幅相机比aps画幅相机更好。中画幅……那就更好了……
当然了,m43画幅也不是没有优势……等效焦距更长,所以配长焦镜头远摄的时候,更加给力!
所以,这个问题,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问题……每一款相机,都有自己的独到优势……
❺ M43相机是什么
一种小型相机。
❻ 想买松下的m43微单,看中了它的小巧,松下相机的优缺点是什么
松下的优点是小众,它的缺点也是小众。在你使用起来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随心所欲,因为你周边的朋友不是佳能尼康就是 索尼 富士。富士和索尼都一样小巧,不管是富士的色彩还是索尼的黑科技都非常适合你。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用。
❼ 4/3画幅 APS-C画幅 全画幅 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全画幅是感光面积为36×24 mm尺寸大小的规格。APS-C是一种数码相机所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规格。4/3 画幅虽然传感器尺寸还是略小于APS-C,但大小适中的镜头群加上2倍等效焦距的优势。
2、大小不同:半幅和全幅拍同一张照片,照片大小不一样,可以容纳下来的画面也不一样,全画幅拍到的东西可以比半幅要多很多。4/3画幅则次之。
3、画质(参数的差异):画质的差异是很巨大的,这取决于参数就有差异。4/3画幅的画质居中,全画幅的相机机器,快门速度,ISO的密度都是不一样,半幅的ISO1600会有很多噪点,全画幅开到ISO3200可能都是很清楚的。
(7)m43相机有什么优势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选择光圈优先模式,设置较小的光圈,得到足够大的景深,从而使画面中的远景、近景的景物都清晰。
2、感光度尽量设置在ISO100-200,以保证画质。
3、使用三脚架保持画面稳定。
4、竖画幅适合表现高耸的对象,同时,也适合表现空间跨度较大的对象,在拍摄建筑时,使用竖构图可以给人非常强烈的纵深感,增加建筑物在画面中高耸笔直的感觉。
❽ 相机里所谓的M43和4/3是指影像传感器的大小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准确的说, 两个不是一概念。
M43 严格定义是指一套系统, 包括4/3”的底, 以及MFT镜头卡口等。
如果是说传感器尺寸, 标准说法是4/3”, 也就是M43系统肯定包括4/3”画幅的传感器, 但是使用4/3”画幅的相机并不都是M43相机。相机是否属于M43, 厂商会说明。 如果一个相机是4/3”画幅但不能换镜头, 他肯定不算是M43。
然而, 日常交流中, 大部人都把M43 当作是一种画幅标准来交流。
欢迎加入我们
❾ M42、M43相机
可能唯一的联系就是都能表示一种镜头卡口吧,虽然名字看上去很像,但其实几乎就是两个东西。
M42严格来讲其实并不是某一类型的相机,而是指相机是使用的M42型通用卡口(42mm直径的螺口)的,M42卡口标准是基于40mm螺丝口基础上改进出来的,在由蔡司依康提出,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这种卡口标准当时非常流行,很多不同品牌不同系统的胶片单反相机都使用了这一标准,而使用这个标准的镜头就更多了,是历史上最常见的镜头卡口。
M43是Micro Four Thirds的缩写,其实应该写作M4/3,也就是微型的4/3系统规格,这是在4/3相机系统(Four Thirds系统,现在也被称为大43系统)上扩展演化出来的,由奥林巴斯提出,主要是为了将4/3系统小巧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因此在传感器设计规格不变的前提下,缩短法兰距,增加信号触点,缩小镜头卡口外径等等。最早的微单相机就是基于M4/3系统的。M4/3系统一直是以奥林巴斯、松下两家为主,其他品牌也有少量参与。
❿ 现在微单相机市场主流的 APS-C 和 M43,到底孰优孰劣
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归于微单系统门下,那么无疑要面对M4/3和APS-C两大流派的抉择。目前,这两种微单主流画幅的扛大旗者无非是奥林巴斯与松下的M43系统以及索尼的NEX系列。由于我主要使用过奥林巴斯的E-PEN系列以及索尼的NEX-5N,富士X-Pro 1高不可攀,松下没有什么机缘好好把玩。所以,涉及细节的部分观点不免片面。而且微单系统目前还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变数很多。所以,我还是打算像上篇一样,大处着眼。
综合考虑画质、便携性、操控、成本以及可持续发展性,根据自己的拍摄喜好和习惯,再三权衡,我个人认为M43系统比较好。Nex的传感器成像确实纯净,但是为了这一项而舍弃其他,对我来说不值得。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拍摄目标,从而选到自己心仪的相机。就个人观点,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