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工制作照相机怎么做
我也做过这个手工。我记得是前头做个圆筒当镜头,圆筒外端和里端都各有一个凸透镜,然后连接到一个比它大写的方盒子上,两面挖洞
一面挖园洞大小刚好能与圆筒固定。使圆筒的图像能透过来,另一面掏个方形的洞出来,在洞上蒙上透明的纸,然后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物拉。对吧?但那个纸叫什么纸我忘了,挺硬的
还很透明。我也很喜欢那个手工所以印象超深
❷ 利用八上知识制作照相机所需要的材料
凸透镜。
材料准备一个有盖子的盒子,少量的黑色颜料,一把剪刀,一张蜡纸和一段胶带。选取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放置半透明塑料膜,照相时稍微调整透镜,使光屏上显现出清晰的像,再将薄膜换成感光胶片就可以了。
初二制作照相机的材料有凸透镜,塑料纸板硬纸盒作暗箱,带韧性纸条铮。
❸ 照相机的是谁发明的,照相机是用什么原理制造的
在公元前400年前 ,墨子所着《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 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 ,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着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取景器。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 ;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后面的就不说了,基本已经和现在很接近了.
❹ DIY:自己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
简易照相机要看简易到什么程度了。
1、镜头,最简易的是小孔成像,稍复杂点的是放大镜。
2、成像部分是用白纸、磨砂玻璃、感光胶片还是光电管也是难度递进的。
3、箱体材料,最简单的是各种纸盒制作。木板还是有机片制作,焦距可调还是固定等等。
4、光圈与快门。
照相机发明人达盖尔造的相机也不过如此。
❺ 照相机是通过什么原理制造出来的
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呢
聚焦,按下快门时,镜头的光圈会立刻收缩到预置的孔径,完成胶片曝光,在曝光完成的瞬间,光圈又会开到它的最大孔径,准备下一次拍摄。 单反相机-工作原理 单反相机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
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和卡片机有什么区别
单反相机与卡片机成像原理毫无区别,都是光通过镜头形成影像投影到传感器上,生成影像数据存储到存储卡上。单反相机与卡片机主要是取景方式不同,另外单反相机的传感器面积比卡片机大很多,镜头口径也大很多,所以单反相机成像会比卡片机好很多。色彩还原...
单反相机成像的原理和数码相机有什么不同?
成像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CCD COMS感光 不同的是取景结构。 单反是通过一块反光板和五棱镜的反射传递到取景器中取景 而目前的普通DC则是通过CCD感光实时取景 ...
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成像过程有哪些不同?
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和卡片机一样 都是光通过镜头达到感光元件上 然后通过处理器处理后成像 区别是单反相机平时哪怕是开机状态下快门都是闭合的 光线进入镜头后不能直接到达感光元件 而是到了反光板上 反光板呈45度斜放于单反相机内 光线进入镜头后...
放大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原理 ...
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
成像的意义绝不亚于图像传感器的选择。同时,随着图像传感器、图像引擎和存储器件的成本不断降低,光学镜头在数码相机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于数码单反来讲更是如此,在传统单反相机的选择中,镜头群的丰富程度和成像质量就是影友选择的重要因素...
单反相机的镜头原理
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单反相机工作原理图 单反相机工作原理图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
单反相机真实一些。单反相机原理 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即slr(single lens reflex)。在这种系统中,反光镜和棱镜的独到设计使得摄影者可以从取景器中直接观察到通过镜头的影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构造图中可以看到,光线透过镜头到达...
·单反相机?
传感器的选择。同时,随着图像传感器、图像引擎和存储器件的成本不断降低,光学镜头在数码相机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于数码单反来讲更是如此,在传统单反相机的选择中,镜头群的丰富程度和成像质量就是影友选择的重要因素,到了数码时代,镜头群的保有...
显微摄像装置之单反相机工作原理
上,成为显微摄像装置的一种。 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 ???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
·求显微摄像装置|单反相机工作原理??
上,成为显微摄像装置的一种。 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电子...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E.阿贝(Abbe)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理论的基础。近代物理光学用更新的实验,进一步阐明阿贝成像理论中的频谱变换原理的本质(傅立叶频谱变换光学)。 显微镜成像光路中的关键性成像部件是物镜。从光源到物镜前透镜之间的无...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样,都是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在快门后面形成影象,可以通过调节通过镜头光线的数量和时间调整影象.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不同的是用CCD (电荷耦合器件) &COM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取代了胶卷来...
·单反相机
单反相机光学组件示意图这张单镜反光照相机光学组件的截面图显示了光如何通过透镜单镜反光照相机,简称单反相机,(缩写为SLR),使用一块放置在镜头与胶卷间的镜子把来自镜头的图像投射到磨沙对焦屏上。大部分单反相机通过目镜观察五棱镜反射来的图像...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放大镜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y'的虚像A'B'。放大镜原理的放大率 Γ=250...信息在我们的<放大镜原理、放大镜效果或仪器。 放大镜的设计是采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光经过它...
·求照相机成像原理??
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补充知识: 照相机是如何成像并得到相片的?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
·平面镜成像原理?
要是平面镜成像,都一定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注意:这里是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原理
要是平面镜成像,都一定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注意:这里是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
·镜子成像原理
汇聚所形成的像则称为虚像。 实像: 由实际光线汇聚所形成的像,称为实像. 倒立的异侧的像是实像,正立的同侧的像是实像 虚象一定是放大的,实象有放大和缩小的. 凸透镜成像原理: 光线在经过不平行的介质后,会发生偏转。最典型的例子是,三棱镜原理...
单反相机的全称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其成像原理简单说就是:
1、取景:光线(影像)通过镜头,投射到45度安放的反光镜上,折射到机顶的五菱镜,再通过五菱镜的两次折射,投射到取景目镜。拍摄者即通过目镜看到了与实物一样的正立的影像。
2、拍摄:摄者按下快门,反光镜向上翻起,打开镜头通向胶片(或CCD或CMOS)的光通路,反光镜同时将通向五菱镜的光路遮挡,防止杂光反向通过目镜进入相机影响成像。此时光圈收缩到预设值,快门打开,影像记录介质记录影像,快门关闭,光圈回到最大,反光镜回位,准备下一次的取景、拍摄。
单反相机中,胶片单反和数码单反的原理相同,仅是记录影像的介质不同。当然因为记录的介质不同了,其结构也有了较大的区别。
上述仅仅描述了单反相机的光线轨迹,还有一些如光圈的动作、快门的控制、闪光灯的控制、测光及曝光的组合、测距调焦等等,无法在此一一描述。
有双反相机。就如国产的海鸥4A、4B等就是,以前人们俗称的“方镜箱”就是。
双反相机采用两个镜头,上下安置,一般上面镜头取景,下面镜头拍摄。因其未装置五菱镜,故摄者取景时看到的影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取景时的操作会感到不方便。
另外,由于双反相机用两个镜头分开取景和拍摄,故会产生一个“视差”问题,即摄者看到的影像范围,并非是拍摄记录到范围。而单反相机就比较彻底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其通过一个镜头完成取景、拍摄,基本做到了“所见即所得”,也是单反得到了飞速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一种叫“旁轴”的相机,其通过机身上一个专用的取景窗取景,镜头记录影像。因其也不是通过一个镜头完成取景和拍摄,即同样存在“视差”的问题。
❻ 如何制作简易照相机
正方形纸对角相互对折折出2条折痕,接着4个角中心向交点翻折,将纸翻面,接着依旧将4个角向中心交点翻折,然后在重复一遍,翻面,打开4个角,两手用力拉开对边,翻转纸面,沿折痕并拢,最后在两尖角处折出2个小角,反扣在一起,折纸简易照相机就做好了。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分为一般的照相与专业的摄像
❼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
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能够套入另一个,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纸(或塑料薄膜)。这样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❽ 手工制作照相机的材料和步骤
1、根据卷纸筒的大小在纸盒上画一个圆。
(8)近代照相机怎么制作扩展阅读
相机保护的注意事项
1、 不要让相机暴露在温度急剧变化的地方
例如在雪地拍完照,立即进入温暖的室内地方。因为温度急剧变化引致的冷缩热胀,会让相机的零件受破坏。如有必要,可以在进入温暖环境前把相机放入密实袋之中,等待一段时间才把相机拿出。
2、 避免相机过热
相机过热可能会让电子零件失灵,相机塑胶部份也会因为受热溶解。所以不要再把相机放在密封车箱内任由阳光照射了!
3、配一条相机带
小东西看似不起眼,但是万一不注意数万元的器材,一掉下地就再见了。
4、为相机装上电池手把、快拆板
原理跟手机的保护壳差不多,跌坏和弄花的是电池手把或快拆板的话,没有那麽心痛,要更换和修理也更容易。
❾ 怎么自制照相机的相关情况所用器材制作步骤
自己做针孔相机还算靠谱,要做机械胶片相机,太难。可以参考这本书我看过后放弃了。不过还是做了针孔相机,基本成功,成像效果不好。
❿ 照相机是怎么做的
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象来修改图像。
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 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