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摄影选择黑白还是彩色哪个好
数字成像时代使摄影师可以自己决定图像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但是,太容易实现摄影转换问题,却让摄影师面对一个问题,摄影应该选择黑白还是彩色呢?文中分享了四个选择性的技巧,以帮助确定图像在黑白或彩色方面是否更具吸引力。
这是与上面相同的图像,只是经过后处理才能使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黑白照片,色调上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摄影已经变得更好了。
黑白摄影一直是主要类型之一,并已发展成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当然,有些人只是不喜欢黑白图像,而是喜欢将所有内容保留为彩色。但是,黑白摄影在艺术表现方面不容低估。
B. 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的区别
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的区别为:起源不同、协调不同、对比度不同。
一、起源不同
1、黑白照片:世界上第一张黑白照片是法国人尼普斯1826年摄制的。
2、彩色照片:1861年,英国麦斯威尔拍摄了第一张彩色照片。
二、协调不同
1、黑白照片:黑白照片可以消磨掉人物对象本身的缺陷,以及背景环境的不协调。
2、彩色照片:彩色照片由于不同色彩的鲜明度,可能会使部分和图像最终效果无关色彩区域成为抢眼点,使照片不协调。
三、对比度不同
1、黑白照片:黑白照片可以凸显光影、明暗变化关系,强化对比度。
2、彩色照片:彩色照片光影、明暗变化不明显,对比度相对较低。
C. 哪个相机有更高的分辨率,彩色的还是黑白的
富士最近要出一款中画幅微单,富士GFX 50S,是中画幅无反微单,有旋转屏,电子取景器,有效像素: 5140万。分辨率很高,是彩色照片,当然也有黑白模式。目前还未上市,没有具体价格。不过是很令人期待的好产品。
D. 相机买白色还是黑色好
如果你买相机,还在纠结相机的颜色,那我请你就用手机吧,颜色多多,外形多多,选择余地很大的。
相机的外形和色彩,是服务于拍摄需求的,外形要符合人体工学,持机方便不累人,色彩要稳重大方,侵入性小。
E. 尼康优化校准中的标准,鲜艳、单色等是什么意思属于相机哪方面的调节是针对RAW格式吗
额。。你可以参照下说明书上的说明的。标准就是相机只对照片做最小的处理,且是一个基本适用于任何场合的模式。但是据国外的某摄影师说,尼康的标准模式饱和度也是有一点点高的。
鲜艳模式是强调色彩饱和度的。照出来的照片色彩很艳丽,但是有个问题,饱和度和照片细节是相克的关系。饱和度越高,暗部细节就越少。反之,细节越丰富,所以要用这个模式要选好题材。单色模式说简单点,就是照黑白照片。但尼康相机不只是黑白,还有褐色和另一种什么色忘记了。也就是说是用某一种颜色来成像,黑白的就是黑色,泛黄的老照片风格就是褐色。
最后。这些个模式都是在优化校准里面。优化校准对你照的任何照片都会有作用,不管什么格式。RAW也好,JPG也好。这是为了减轻你后期调色的负担的。。
F. 是数码照相机拍出的((黑白))照片效果好还是胶片相机拍出的好
还是胶片的效果好
每一个成像元件只能产生一个确切的电(或磁)信号,因此它对干扰光是最为忌讳的。每个受光元件都会对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强度的入射光产生方向与程度各不相同的反射。因此每个元件也自然会接收到这些反射光,当这反射光足够强时,就会大大影响对直接来自景物光的判断及分析,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这个元件形成的信号并不是来自于原始景物,而是来自于景物的光与反射光的混合体,更为严重时,可能就是反射光的信号。
由以上就可知道两点,第一成相元件要近可能的减弱反光,这对于边缘元件来说尤为重要。第二就是因为元件的平面单层排列,并且每一个元件只能产生一个信号,因此也就形成了图像上的缺乏立体感的原因,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实体都是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存在的,也因此就给人的视觉形成一种物体的质感与特定的纹理,而CCD的这种单层规则性的排列开成的数字信号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纹理与质感。
银盐感光材料在经过了百多年的发展,虽然感光颗粒已经很微细了,但它远没有达到一个颗粒小到一个分子的水平,因此每个颗粒的不同表面都会对投谢到它上边的光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在一个咸光颗粒上,因不同表面所受光的不同,从而最终在不同表面上形成不同的色彩。这是与CCD每个元件只能产生一个信号最本质的差别,加之感光颗粒在涂敷中也不是单层的,而是一定程度的堆积,因此上层颗粒缝隙下的底层颗粒所受光与顶层肯定不一样,一方面是光强度较弱,另一方面就是很可会受到反射光影响,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丰富的层次,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立体感。
最后要说的就是银盐感光材料的受光体与成像体是一体的,在空间上没有变化。通过化学反应得到了真实的图像,这个图像是真实的物质实体。而数码机严格来说只有受光过程,而没有成像过程,因为数码相机中并没有真实图像的物质实体,它所拥有的只有一种类似人脑中图像的数字信号。
黑白摄影需要注意,
数码因为宽容度小,表现不出黑白银盐那么多的灰阶层次,是有一些缺陷。但最基本的,纯黑、纯白以及中间调还是可以拍出来的,当然层次没有银盐那么多,表现力差一些。因此在拍的时候更要注意曝光,我一般的感觉:高光过度不能超过2级,暗部不足不能低过3级,因此最大宽容度也就在5级以内。
意思是在你要拍的范围内,如果你想表现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最亮的地方和最暗的地方曝光值差别要在5级以内。举个例子:用点测光,以光圈优先模式拍摄,设定光圈F5.6,如果画面上最亮的一点为快门速度1/500秒,那么最暗的一点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8秒,否则暗部就无法看到细节了。这个宽容度数据应该是单反数码的,对于普及型DC,因为CCD更小,宽容度还要小!所以为什么同样4M像素,1/1.8吋CCD的相机表现出来的画面素质会好过1/2.7吋的。除了噪点因素外,宽容度的差别是很大的。
了解了DC的曝光特性,再回过头来说如何曝光。实际上,自然环境条件下,绝大多数场景的光比(就是最亮和最暗的亮度之比)都远远超过5级,而且我们拍一张片,并不是都需要把所有的细节都表现清楚。因此,通过确定恰当的曝光组合来表现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就很重要了。这方面的泰斗当属美国的亚当斯,他创立的分区曝光法是摄影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要详细说清楚分区曝光法恐怕不是这个小帖子能解决的,但其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无论胶片还是CCD,其感光宽容度都小于自然环境的光亮度范围,亚当斯把最亮(纯白)到最暗(纯黑)分成10个区域(后期他又进一步划分成11区),通常黑白银盐胶片可以表现的是7个区域左右,彩色负片大致可以表现6区,彩色反转片和DSLR的CCD大致可以表现5区,而一般的普及型小数码大概也就可以表现4~4.5区了。
因此在拍摄的时候,首先根据拍摄意图,确定你要的中间调(即所谓18%灰,也就是相机测光的计算依据)在何处,然后再对画面需要保留细节的最亮处和最暗处点测,看其亮度是否超出上述表现范围,如果超出了,你就需要想办法啦!比如逆光人像,如果以人面部测光为准,背景高光必然严重过亮,如果需要高光有细节,就必须提高人面部亮度以缩小整个画面的亮度差,通常我们可以用闪光灯补光或者反光板补光。再举个相反的例:阴天外拍人像,光线太平,拍出来的人物没有立体感,特别是在黑白照片上,更是全部灰成一片,这时候需要用闪光灯或者外拍灯提高人物亮度,如果把灯光打在人面部,仍然以面部曝光为准的话,背景亮度自然就不足而暗下去,这样主体就很鲜明地凸现出来了。
在拍摄风景的时候,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蓝天白云加上青山绿水,人眼看起来非常美的风光,可拍回来的照片要不就是蓝天白云,下面一片漆黑,要不就是青山绿水,天空一片死白,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实际景物亮度超出感光材料(胶片或者CCD)宽容度所导致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加偏振镜或者中灰渐变镜减掉一部分天空的亮度,缩小亮度范围,使成像亮度在可表现范围内。另一种方法特别适合DC,就是拍两张,一张以天空曝光为准,一张以地面曝光为准,然后在Photoshop中两张合成。注意此办法最好用三角架以保证两张片拍摄的位置不改变,否则在后期合成中会很麻烦。
由上所述,了解拍摄画面上各个区域的亮度信息对得到一张曝光适当的图片非常重要,因此点测光功能是非常有用的,现在绝大部分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上都有点测光,当然这个“点”的面积和传统意义上的“点”测光比较似乎大了些,但一般情况下也够用了。使用点测光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任何测光都是基于反射率18%灰板条件,也就是说按照测光值曝光得到的是一个灰度为18%的图像,18%灰度大致上接近中国男性手背。二是得到测光值后确定的曝光两硬是以画面要求的中间灰调为中心,要保留的细节应该在正负两级亮度范围内。举个例子说明:拍一朵阳光下的花,背景是树丛,逆光拍摄。首先确定我们要表达的内容:一是花,需要有相当完整的细节;二是背景的树丛,希望与花有明显色调、灰度的变化,如果花是浅色的,则希望背景是深色以突出花,关于构图及色彩配合这里暂不考虑。好,我们怎么拍呢?首先,直射阳光下,花瓣上被照亮部位的亮度会非常高,和其他未被照亮处相比,其亮度差常常都超出CCD所能表达范围,这样直接拍出来的片子,要不就是花上有一块块毫无细节的死白,要不就是有一团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黑斑。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准备一块白纱,描图用的硫酸纸更好,在被摄体上面将阳光柔化,减小明暗光比,这样就可以保证花的明、暗部都在曝光宽容范围内,都可以表现出足够的细节。
其次我们不希望花的背景与花亮度或者色调相近,这样会造成主体不够突出,一个手段是采用大光圈中长焦镜头或者微距镜头雾化背景,另一个方法就是选择背景在背光面,这样因为亮度不足,在以花曝光为准的情况下自然暗下去,当然,背景也不一定是越暗越好,有时候适当的细节对于表现主题也是大有帮助。
最后说说黑白摄影中的曝光问题,黑白摄影没有色彩的因素,完全靠亮度变化来表达,因此黑、白、灰的组成在一张照片上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构成影调的变化外,不同亮度的线条、面积也是画面构成的核心要素。而且黑、白、灰在很多情况下也是相互对比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拍摄黑白片时,更需要准确了解画面上的亮度构成与对比因素,根据创作意图来确定曝光组合。
黑白摄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在人眼中看起来差别很大的东西,在黑白世界中却难以区分,比如红花绿叶,在彩色世界里对比非常鲜明,但在黑白条件下,都表现为灰,而且亮度相差很小,因此在拍摄时,如果要表现红花绿叶的差别,就需要采用滤色镜,当然DC拍的彩色在转黑白时候可以通过选取红色通道,丢弃掉其他通道,再转为黑白的办法
G. 什么相机色彩还原最好啊
DC中肯定是佳能最好。我说的你可能不会信的,那么你看看: 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al/dc/gou/market/0512/731467.html http://www.pconline.com.cn/proct/sjzx/digidy/0604/780481_1.html http://www.pconline.com.cn/proct/sjzx/digidy/0605/793533.html 这个价位推荐: ①家用机的话,那就是: 消费级实用DC之王: 佳能 PowerShot A610:全手动,功能丰富,性价比极高。 配置: 有效像素:500万像素/光学变焦倍数:4倍光学变焦/LCD液晶屏:2.0英寸,可旋转液晶屏,约11.4万像素TFT液晶显示屏/存储介质:MMC卡,SD卡,随机附带16M SD卡/电池:4节5号电池/重量:235g/尺寸:105×66×49mm http://proct.pconline.com.cn/proct/124/p124831.html http://www.pconline.com.cn/video/digital/0603/763901.html 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al/dc/pingce/0511/719855.html A610是A系列入门机型中的一款主力机型,外观设计和原先的A系列相比没有太大的改进,不过配色上的一些改变让A610更具时尚感。 A610采用一块500万有效像素的1/1.8英寸CCD影像传感器,支持拍摄多种分辨率的静态图片。另外还支持拍摄640×480、320×240以及160×120分辨率30帧每秒或15帧每秒的动态影像,特别是再320×240分辨率下还能实现60帧每秒的高速影像录制。A610采用一枚折合焦距为35-140mm的四倍光学变焦镜头,最大光圈为F2.8-F4.1。支持9点AiAF人工智能对焦,支持ISO50-400感光度,快门速度为15-1/2500s,最近微拍距离微5cm,支持每秒2.4张的不限张数连拍。 A610内置DIGIC II影像处理器,支持全自动、程序自动、AV光圈优先、TV快门优先、手动、肖像、风景、夜景、我的色彩、辅助拼接、动态影像以及场景模式等多种拍摄模式,场景模式包括雪景、沙滩、烟火、水下、室内、儿童&宠物等等。而且,A610还内置了多种画面特效,例如柔化、黑白、艳丽、自然等多种模式。 A610采用了一块2.0英寸115000像素的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不错,同时,这块液晶显示屏支持旋转,取景非常方便。 A610使用USB 2.0 High Speed高速传输接口,传输图片更加快捷。 光说优点不提缺点岂不与枪手无样!确实当然世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机器的,虽然它功能很强大,性能优异 ,可也存在着缺点与不足:树脂镜头;镜头密封不严密,易进灰;没有防抖功能;不够轻巧略重;缺少运动情景模式;没有超广角。不过尽管如此,相对来说,这都是瑕不掩瑜的,与市面上其它一些入门类相机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另外还要说A610比A620更值得选购,虽说500万像素不如A620的700万,不过一般来说用不上这么高的,除非你想洗象国画那么大的相片挂在墙上欣赏。两者价位差在400左右,关键是A610成像的细腻度优于A620的。 ②要是给MM专用的卡片机,则是: “万人迷”佳能 IXUS i Zoom: http://proct.pconline.com.cn/proct/124/p124836.html 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al/dc/pingce/0510/712604.html 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al/dc/hangqing/ln/0603/772202.html 以上个人拙见仅供参考,愿LZ能选到心仪的相机。 附: 选购入门家用DC就这几步技巧: 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al/dc/gou/basics/0510/710026.html 数码相机选购五步轻松搞定: 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al/dc/gou/basics/0503/563979.html 数码相机选购奸商伎俩大曝光: http://www.pconline.com.cn/digital/dc/gou/basics/0507/65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