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照相机拍出的照片的色差和事物大小等和眼睛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
眼睛相当于是35mm焦距的镜头
相机是可以变焦的
相机拍照的内容会因为镜头变焦影响的可视角度而发生变化
相机还有24mm以下的广角镜头
有的鱼眼镜头能达到180度的可视角度这样的内容可不是眼睛的角度能看到的
B. 索尼的A7m3的照片拍摄色深是多少bit的
是14bit。jpg这个格式本身只有8bit,所以也就只能拍出8bit的jpg。a7m3的raw是14bit。有的情况下可能会是12bit,具体可以查查说明书或者索尼的官方说明。
索尼A7MarkIII是索尼最新一款全画幅微单照相机,配备了新研发的2420万像素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传感器,2018年2月27日,在索尼数码影像春季交流会上正式发布。该相机于2018年3月上市,售价为14599元人民币。
8位、16位、32位指颜色深度(Color Depth)用来度量图像中有多少颜色信息可用于显示或打印像素,其单位是“位(Bit)”,所以颜色深度有时也称为位深度。常用的颜色深度是1位、8位、24位和32位。1位有两个可能的数值:0或1。
较大的颜色深度(每像素信息的位数更多)意味着数字图像具有较多的可用颜色和较精确的颜色表示。
C. 相机拍出的相片很多杂色
高感光度导致,想要纯净的影响,请使用最低感光度,或单反
感光度设置你可以从说明书里找,在相机上应该是标着“iso”的按键或转盘,将iso值调至最低,在进行拍摄,情况会有所好转,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快门速度降低,所以,在白天室外这样设置影响不会很大,在室内或夜晚,如果还是这样设置的话,要不使用三角架,要不肯定会曝光不足或因抖动造成图像模糊。
D. 一8位的数码相机,可以得多少种颜色
8位数码相机是啥意思?
如果是数码相机的色彩空间为8位,数码相机使用RGB色彩通道,每个通道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那么每个通道有2^8=256级色彩,RGB三个通道一共可以表现256^3=16777216种颜色,即一般说的16.7M色
如果是数码相机一共只有8位色彩空间,那么就只能表现256种颜色
应该前一个说法更符合实际吧,只能拍出256种颜色的照片的数码相机貌似没有使用价值,除非是黑白数码相机
E. 拍照偏色很厉害,拍什么颜色就片什么色
若使用vivo手机,相机拍照偏色处理方法如下:
1、看看是否进入专业相机模式,调节了白平衡(WB),WB调节至不同的值,相机整体的颜色会有所不同;
2、查看是否使用滤镜模式,若有使用,退出滤镜,使用正常模式拍照即可;
3、查看是否开启闪光灯拍摄偏色,拍照时不开闪光灯只有一种环境光源,开了闪光灯会有另外色温的光源出现(多光源)。因此开启闪光灯拍摄,画面颜色会发生细微变化,属于常见的光学现象;
4、是否摄像头被遮挡后拍摄偏色,当保护壳、手、贴膜等遮挡住手机的摄像头或者闪光灯时,可能造成图像不清晰,画面偏色等现象。请注意不要遮挡摄像头或者闪光灯;
注:使用非原装保护壳可能导致拍摄画面出现白雾或炫光现象
5、摄像头脏污拍摄偏色,如果拍摄画面出现炫光或白雾,可能是因为摄像头或闪光灯脏污,脏污会反射闪光灯的光线。请保持摄像头和闪光灯干净清洁;
6、处于复杂光线环境拍摄偏色,不同的光线环境以及不同的拍摄角度都可能对拍照效果、色彩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某些特殊光源环境,比如:彩光、多种颜色光混合等场景,拍摄出的照片会产生色彩差异,可能影响您的拍摄体验,请您尽量选择在光线较好(自然光)的环境下进行拍摄;
7、不同型号手机使用相机对比拍照,画面颜色不一致;两部不同型号的手机,镜头以及镜头光学参数信息不同,因此拍摄出的画面效果会产生色彩差异;
8、进入手机设置--应用与权限/更多设置--应用管理/应用程序--(全部)--相机--存储--清除相机数据和缓存(若担心数据丢失可提前备份);
9、进入设置--系统管理/更多设置--备份与重置/恢复出厂设置中还原所有设置,该操作会导致登录的第三方软件账号需要重新登录,但不会清除手机存储中的照片,视频等文件,请确认不影响某些第三方软件的使用后再进行还原所有设置操作。 避免操作出现异常导致数据丢失,建议您先备份下手机的重要数据。
10、携带手机和有效购机凭证去客户服务中心处理,关注微信公众号“vivo”或者“vivo客户服务”进行查询服务中心地址电话,建议去之前电话联系,确保有工作人员接待再过去,避免耽误宝贵时间白跑一趟。
F. 一台1200万像素的照相机拍一张24位真彩色照片大概多少内存,最好加点原因
一台1200万像素的照相机拍一张照片到底占多大内存,这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原因很简单:拥有1200万像素的照相机有多种型号,每种型号的拥有1200万像素的照相机的出片状态以及硬件采样和软件算法都各不相同,所以不同型号的1200万像素的照相机拍一张照片占用的内存容量是各不相同的。根本无法统一。
另外,照相机拍照片时,拍摄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的设置,最终出片后占用的内存容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拍摄画面简单的照片,也没有用诸如降噪等处理,占用内存容量就小;而如果拍摄的是复杂的景物,再加上降噪等处理,占用内存容量就大……这就进一步造成1200万像素的照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占用内存容量的不同。
比如尼康D300与尼康D700,两款相机都是1200万像素,出片占用的内存容量就各不相同……
G. 为什么用相机拍出的图片颜色跟人眼所见有较大差距
人眼所见的照片颜色和真实情况不符,一般有下面2个原因:
1、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有问题:白平衡是相机正确能反映白色的能力。若不正确设置相应光照条件下的白平衡,则有可能出现偏色。比如偏红、偏蓝、偏绿等。这一点可以用相机的自定义白平衡来解决。例如nikon白平衡设置中的PRE档位。
2、相机本身对饱和度、色调、色相的颜色设置有错误。
3、输出设备的问题,例如显示器颜色未校正。这个是影响颜色显示的精确度和一致性,但基本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不会出现你拍的是蓝天,但是看起来像绿色一样。
跟相机的测光无关,测光不准只会导致画面的灰度显示有问题,比如过曝和欠曝,不会对颜色有影响。
我估计第一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H. 照相机的彩色照片是由哪几种颜色构成的
数码照相机上的
彩色照片
是由
感光元件
上的红、绿、蓝
三色
感光元件的三组
单元
分别感光构成的。
I. 傻瓜照相机拍出来是彩色的吗,需要洗吗 ,傻瓜照相机一卷能拍多少
如果你用彩色胶卷,可以拍出彩色的,需要洗。一般一卷胶卷36张
J. 为什么数码相机可以拍出彩色照片
帮你找到的:
下面,我把我的那篇文章配上图片,解释彩色数码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理,让我们从照片的起源讲起。1825年,法国人涅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拍出历史上第一张照片。
他采用的感光剂是氯化银(silver chloride)。当光线照射氯化银,后者会分解成纯银和氯气,纯银在空气中很快氧化变成黑色。因此,底片颜色越深代表光线越强,颜色越浅代表光线越弱。黑白照片就是这样拍出来。
19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人眼的圆锥细胞对三种颜色——红、绿、蓝特别敏感。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因此假设,红绿蓝作为基色,可以拍出彩色照片。
1861年,在麦克斯韦的指导下,人类的第一张彩色照片诞生了。
采用的方法是在镜头前,分别用红丝带、绿丝带、蓝丝带过滤光线,曝光形成三张底片,然后用三部放映机向同一处投影这三张底片,每部放映机的镜头前都拧上对应颜色的镜头,它们的合成效果就是一张彩照。
真正意义上的彩色胶卷,1933年诞生于柯达公司,底片之上依次有三个感光层,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进行曝光,最后叠加形成一张彩色底片。
二战后,计算机诞生,科学家发现图像可以用数字形式表示。如果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就可以直接拍出数码照片。这意味着,照相机不再需要胶卷,而是需要一个图像传感器(image sensor)。
图像传感器将光线转化成电流,光线越亮,电流的数值就越大;光线越暗,电流的数值就越小。所以,如果用0到255的范围,表示光线的亮度,最亮的光线是白光,数值是十六进制的FF,最暗的光线是黑光(没有光),数值是十六进制的00。
图像传感器的表面,分成若干个捕捉点,每个点都会产生一个数值,表示该点感受到的光线亮度,这就叫做"像素"。像素越多,图像细节就越丰富。如果一台相机的像素是1600×1200,就说明图像传感器横向有1600个捕捉点,纵向有1200个,合计192万个。
但是,图像传感器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它只能感受光的强弱,无法感受光的波长。由于光的颜色由波长决定,所以图像传播器无法记录颜色,也就是说,它只能拍黑白照片,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一种解决方案是照相机内置三个图像传感器,分别记录红、绿、蓝三种颜色,然后再将这三个值合并。这种方法能产生最准确的颜色信息,但是成本太高,无法投入实用(编者注:早期的专业级数码摄影机多采用此技术)。
1974年,柯达公司的工程师布赖斯·拜尔提出了一个全新方案,只用一块图像传感器,就解决了颜色的识别。他的做法是在图像传感器前面,设置一个滤光层(Color filter array),上面布满了滤光点,与下层的像素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如果传感器是1600×1200像素,那么它的上层就有1600×1200个滤光点。
每个滤光点只能通过红、绿、蓝之中的一种颜色,这意味着在它下层的像素点只可能有四种颜色:红、绿、蓝、黑(表示没有任何光通过)。
不同颜色的滤光点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每个绿点的四周,分布着2个红点、2个蓝点、4个绿点。这意味着,整体上,绿点的数量是其他两种颜色点的两倍。这是因为研究显示人眼对绿色最敏感,所以滤光层的绿点最多。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果一个像素只可能有四种颜色,那么怎么能拍出彩色照片呢?这就是布赖斯·拜尔聪明的地方,前面说了,每个滤光点周围有规律地分布其他颜色的滤光点,那么就有可能结合它们的值,判断出光线本来的颜色。以黄光为例,它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那么通过滤光层以后,红点和绿点下面的像素都会有值,但是蓝点下面的像素没有值,因此看一个像素周围的颜色分布有红色和绿色,但是没有蓝色-就可以推测出来这个像素点的本来颜色应该是黄色。
这种计算颜色的方法,就叫做"去马赛克"(demosaicing)。上图的下半部分是图像传感器生成的"马赛克"图像,所有的像素只有红、绿、蓝、黑四种颜色;上半部分是"去马赛克"后的效果,这是用算法处理的结果。
虽然,每个像素的颜色都是算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值,但是由于计算的结果相当准确,因此这种做法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绝大部分的数码相机都采用它,来生成彩色数码照片。高级的数码相机,还提供未经算法处理的原始马赛克图像,这就是raw格式(raw image format)。
为了纪念发明者布赖斯·拜尔,它被称作"拜尔模式"或"拜尔滤光法" (Bayer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