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佳能760d单反相机的充电器输出功率是多少
佳能760d单反相机充电器输出电压是8.4v,输出电流是700ma,功率是5.88W。
‘贰’ 尼康单反相机使用时工作电流是多大相机显示电量耗尽时的电池电压是多少
除了厂家,一般人并不关心相机工作电流多大。而是关心满电时可以拍多少张照片(手册数据)。其次相工作电流应该是变化的,原因是部件因拍照参与工作不一梓,例如对焦时镜头动作。
一般锂电池放电终止大约在3伏,7·4放电终止大约为6伏。
本人使用相机基本上不关心这些,备用好电池,无电换电,回家充电池就行。
‘叁’ 数码相机工作电流是多少呀,和本本的电流有多大差别
充电状态和闪光状态下超过1A,待机状态下约0.4-0.7之间,各牌子型号的需求不一样。
‘肆’ 数码相机DC6v,可以使用7.4v移动电源吗
不行目前市面仅有少有几款单反适合用移动电源作为外接电源只要移动电源和单反的电压相同,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相机的工作电流,那么移动电源是完全可以给单反相机或者数码相机充电的然而单反相机电池7.4V远高于移动电源3.7V电压,因此移动电源不能支持单反充电
‘伍’ 数码相机的各个参数含义和功能
各个参数含义及其功能如下:
有效像素数
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
光学变焦
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感光器件
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器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
数码变焦
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这种手法如同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图片的面积改大,不过程序在数码相机内进行,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
显示屏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拥有一个可以及时浏览图片的屏幕,称之为数码相机的显示屏,一般为液晶结构(LCD,全称为Liquid Crystal Display)。
镜头类型数码相机的镜头由多片镜片组成,材质则分为玻璃与塑料两类。如果数码相机镜头以玻璃为材料,很多用户及商家都说玻璃镜头透光率佳、投射图像更清晰。
不过目前许多测试报告都显示,玻璃的透镜并不一定比塑料材料能带来更清晰的图像,同时玻璃镜头也可能增加相机重量,因此选购时还是应该做多面向观察,不要拘泥在镜头材质问题上。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 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
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 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快门
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
快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为了保护相机内的感光器件,不至于曝光,快门总是关闭的;拍摄时,调整好快门速度后,只要按住照相机的快门释放钮(也就是拍照的按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间,让通过摄影镜头的光线,使照相机内的感光片获得正确的曝光,光穿过快门进入感光器件,写入记忆卡。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闪光灯
闪光灯也是加强曝光量的方式之一,尤其在昏暗的地方,打闪光灯有助于让景物更明亮。使用闪光灯也会出现弊端,
连拍功能
是通过节约数据传输时间来捕捉摄影时机。连拍模式通过将数据装入数码相机内部的高速存储器(高速缓存),而不是向存储卡传输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拍摄多张照片。
由于数码相机拍摄要经过光电转换,a/d转换及媒体记录等过程,其中无论转换还是记录都需要花费时间,特别是记录花费时间较多。因此,所有数码相机的连拍速度都不很快。
短片拍摄功能
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有别于DV(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只可以把视频文件存放在记忆卡里面,由于记忆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录音功能
即通过数码相机上自带的麦克风,进行录音的功能。由于不是专业的摄像机或者录音笔,数码相机所录取的音频均为单声道。数码相机的录音功能可大致分为三种:现场短片录音,标注语音文件和纯录音。
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将图像信号转换为数据文件保存在磁介质设备或者光记录介质上。如果说数码相机是电脑的主机,那么存储卡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存储记忆体除了可以记载图像文件以外,还可以记载其他类型的文件,通过USB和电脑相连,就成了一个移动磁盘。
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MMC卡、SM 卡、记忆棒(Memory Stick)、xD卡和小硬盘MICRoDRIVE)。
场景模式
一般而言,数码相机内预先调节好光圈、快门、焦距、测光方式及闪光灯等参数值,以便于那些经验不足的用户拍出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数码相片。
为了更加方便初级用户的使用,数码相机厂商在数码相机内加入了数种场景模式,这样就更加方便拍出高质量的照片。目前,数码相机内的场景模式少则有四、五种,多则有二三十种。
电池
数码相机需要电池以维持正常运作。一般情况下,数码相机可以采用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电池等作为其电源。
(5)单反相机工作电流是多少扩展阅读
数码相机发展简史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George Smith和Willard Boyle将可视电话和半导体泡存储技术结合,设计了可以数码相机沿半导体表面传导电荷的“电荷‘泡’器”(Charge “Bubble” Devices),率先发明了CCD器件的原型。
当时发明CCD的目的是改进存储技术,元件本身也被当作单纯的存储器使用。随后人们认识到,CCD可以利用光电效应来拍摄并存储图象。
参考资料:网络 数码相机
‘陆’ 什么是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 (又名:数字式相机 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 简称DC)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OMS,该成像元件的特点是光线通过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转化为电子信号。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优点:1、拍照之后可以立即看到图片,从而提供了对不满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减少了遗憾的发生。
2、只需为那些想冲洗的照片付费,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删除。
3、色彩还原和色彩范围不再依赖胶卷的质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胶卷而固定。光电转换芯片能提供多种感光度选择。
缺点:1、由于通过成像元件和影像处理芯片的转换,成像质量相比光学相机缺乏层次感。
2、由于各个厂家的影像处理芯片技术的不同,成像照片表现的颜色与实际物体有不同的区别。
3、由于中国缺乏核心技术,后期使用维修成本较高。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1.诞生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1970年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CCD。当工程师使用电脑将CCD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后,所有的干扰信息都被剔除了。后来“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就安装有使用CCD的装置,就是数码相机的原形。“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的过程中,美国宇航局接收到的数字图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在数码相机发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于1981年8月在一款电视摄像机中首次采用CCD,将其用作直接将光转化为数字信号的传感器。目前索尼每年生产的CCD占据了全球50%的市场,这正是索尼能够在数码相机市场上傲视群雄的一个原因,因为核心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冷战结束之后,军用科技很快地转变为了市场科技。1995年,以生产传统相机和拥有强大胶片生产能力的柯达(Kodak)公司向市场发布了其研制成熟的民用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这被很多人视为数码相机市场成型的开端。DC40使用了内置为4MB的内存,不能使用其它移动存储介质,其38万像素的CCD支持生成756×504的图像,兼容Windows 3.1和DOS。苹果(APPLE)公司的QuickTake 100也同时在市场上推出。当时两款相机都提供了对电脑的串口连接。
这之后,数码相机CCD的像素不断增加,功能不断翻新,拍摄的图像效果也越来越接近传统相机。
2.发展历程
一、九十年代的数码相机
(一)早期产品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研制出航天事业用的数字化照相机,通过卫星系统从太空中向地面发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国首次登月拍照,并将一架特制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数字照相机长期留在了月球上。
1981年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静物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这是当今数码照相机的雏形。
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快闪存卡的Pujixs(富士克斯)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富士DS-1P、富士DS-X、东芝MC2000等。
(二)九十年代初期的产品1991年柯达试制成功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东芝公司发表40万像素的MC-200数码相机,售价170万日元,这便是第一台市场出售的数码相机。
1994年柯达商用数码相机DC40正式面世。1995年2月卡西欧发表了25万像素、6.5万日元的低价数码相机QV-10,引发了数码相机市场的火爆。1995年佳能EOS·DCS3C问世,同年还推出EOS·DCS1C,开始了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发展的历史。1995年正式拉开了相机数字化的序幕。为迎接数码相机的到来,柯达公司董事会于1995年作出了全面发展数码科学的决策性决定,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数码相机,与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数码相机(专业级)。
1995年世界上数码相机的像素只有41万;到1996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81万像素,数码相机的出货量达到50万台;1997年又提高到100万像素,数码相机出货量突破100万台。
1996年奥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后参与了数码相机的研发与生产,各自推出数码相机。
1997年11月柯达公司发表了DC210变焦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富士发布了DC-300数码相机。
1997年奥林巴斯首先推出“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字相机,引起行业巨大震动。
1997年美国PMA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一个最显着的特点是:传统摄影器材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相结合,图像的摄入与传输成为了光电子行业与计算机行业共同事业,一些IT厂商开始介入数字照相。各大公司更多的推出1000美元以下的各类普及型数字照相机,最廉价的可在200美元以下,这为数字照相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创造了条件。
1997年度普及型数字照相机的热点和主流产品是CCD像素数35万左右,最大解像力640×480像素的数字相机。而“百万像素”(megapixel)相机才“初露头角”,仅富士胶片公司、奥林巴斯、柯达和柯尼卡四家各推出一款新品。普及型数码相机发展的重点,除提高解像力外,重点是开发特殊功能,就是传统胶片相机不具备和办不到的一些功能,显示数码相机的优越性,如在机身上装备液晶监视屏作取景器和拍摄后可当场检查拍摄效果的功能,把镜头做成可以旋转一定度数的功能,结合液晶屏方便自拍的功能,安装影像数据快速传输电脑的功能等。
(三)1998年富士胶片公司推出首款百万级(150万像素)最轻小、普及型刃NEPIX700型数码相机;佳能与柯达公司合作开发了首款装有LCD监视器的数码单反相机EOSD2000型和EOSD6000型。
1998年是是低价“百万像素”数字相机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和主流产品的一年,当年发表或出售的新机种60多种,20多个厂商:卡西欧(4种)、富士胶片(8种)、柯达(4种)、美能达(3种)、尼康(3种)、佳能(4种)、奥林巴斯(4种)、三洋(6种)、索尼(6种)、精工爱普生(4种)、发布二种的有“阿克发、惠普、柯尼卡、匪力浦、理光;发布一种的有:东芝、松下电子、日立、JVC、京瓷、莱卡、三星和中国的海鸥。其中达到和超过“百万像素”的新产品约占全部新机种的80%。最高达到168万像素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数码相机,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字变焦,TTL自动调焦、自动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有每秒4帧的速度最大连拍5秒功能。
1998年数码相机在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归纳起来大致有:
1.采用光学变焦镜头。有2倍、2.5倍、3倍、5倍和10倍,最高达14倍。此外部分相机还有数字变焦功能,有2倍或4倍。
2.具有可接外用闪光灯的功能。个别机种有内置闪光灯和可外接同步闪光灯的功能。
3.装备有可交换“镜头—CCD”单元,具有扩展系统化的能力。
4.具有TTL光学取景或单反取景的功能。
5.单反式可换镜头功能。
6.对手动对焦、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控制曝光等参数可自动设定的功能。
7.装用“Digita”数字影像专用操作系统后,增加了如拍摄程序设定等新功能(柯达、美能达等系列产品装用)。
8.具有多种拍摄方式。
9.采用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快速下载影像数据到电脑的功能。
10.不用个人电脑连接,可直接(或SM卡等记录媒体)用专用打印机印数码照片的功能。
1998年出现的数码相机典型产品有:1.柯达DC260数字相机:160万像素CCD图像传感器;3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字变焦;可接闪光同步线;快门优先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功能,具有拍摄程序预设功能;USB接口等。
2.卡西欧QV-7000SX数字相机:1998年9月推出市场,是OV系列中档次最高的产品。2倍光学变焦和4倍数字变焦,光圈优先自动曝光,7种操作参数自定功能。此外还有相位差被动式自动调焦或手动调焦,多区测光或点测光,LCD显示屏,影像2倍放大,自动日期记录,生成HTML文件及多种拍摄功能。
3.美能达DemageEX系列数字相机:1998年10月推出市场,包括EXzoom1500和EXwiea1500两个型号;前者配有3倍变焦镜头—CCD单元(7-216mm/F3.5-5.6),后者配有大口经广角镜头———CCD单元(5.2mm/F1.9),其共同特点:采用1/2英寸150万像素的原色顺序扫描CCD3装有专用“Didta“数字影像专用操作系统,具有软件的扩展性;具有每秒3.5帧,最多7帧的连拍功能;可设定5种场景;具有与传统胶片相当的操作性能。
4.美能达DemageRD3000数字相机,该机是以“APS”单反相机S-1为基础,可交换镜头单反数码机,使用2块CCD图像传感器,总像素270万。
5.防水防尘型“百万像素”机登台亮相富士胶片BigJobDS-25OHD数码相机,是以富士CCD总像素150万的FinePix700相机为基础,使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7级保护能力专用外套,加上HD机背和GN24的大型闪光灯构成的“百万像素”防水防尘专用数码相机。
柯尼卡公司DG-1数码相机是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级防水防尘设计的数码相机,总像素108万像素。机身和重要部份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加以保护。适合在土建工程现场监视用,影像可即时传送出去并加印到工程记录和作业报告文件中。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研制出专用防水防尘外套,如柯达公司推出可用于3米深水中的,为DC200、DC210Zoom、DC210AZoom三个机型使用的防水防尘外套3佳能公司也为PowerShotA5和A5zoom两个机型推出专用防水外套。
7.新型存储媒体“记忆棒”问世索尼公司于1998年9月向市场推出新型存储媒体———“记忆棒”,有两种容量:4MB的MSA一4A型和8MB的MSA一8A型。体积呈长条形,即小又薄,拔出或插入非常方便。技术特性:10针接头,串行接口,最大写入速度1.5MB/S,最大读出速度2.45MB/S,电源电压2.7-3.6V,工作时平均消耗电流约45mA,待机时最大130mA,外形尺寸:21.5×50×2.8mm;重约4克。
同时还推出MSAC—PCI型PC卡适配器。
应用“记忆棒”的索尼新型单反型数字相机CyberShoePRODSC—D700,5倍变焦镜头(相当35mm相机焦距28-140mm/f2-2.4)150万像素CCD、2.5英寸显示屏、功能丰富,适合影楼等专业使用。
8.价格定位普遍下降普及型数码相机一开始的价格定位,对美国市场约为1000美元,对日本市场的定位约低于20万日元。当时的产品CCD图像传感器总像素一般为30-35万像素。到1998年底,价格明显下降,例如“百万像素”的3倍变焦的理光RDC-4200数码相机,最低售价499美元,而同类型相机1997年的市场价格约为1300美元,可见一年来价格下降幅度之大。许多产品一方面增加功能和提高性能,一方面降低价格定位,例如富士胶片公司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数码相机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相机提高了使用方便性,价位降低5000日元(产品目录价格19万日元);尼康公司1998年10月推出的增加许多功能的3倍变焦CooLPIX910相机与同年4月推出的外形基本相似的C00LPIX90相机价位降低约1万日元,且附送的CF卡也由4MB改为8MB。
快闪存储卡———CF卡和SM卡,容量在增加,价格也下降了许多,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大约每MB为7-10美元,比1997年下降了约一半。(附:CF卡:美国SanDisk公司提供最大容量48MB;LexarMedia公司最大为64MB3日本松下电池工业公司可提供4、8、12、16、24、32(MB)几种CF卡;卡西欧公司可提供4、8、15、30、48(MB)几种CF卡。SM卡:主要生产公司的日本东芝公司,可提供最大容量为16MB的品种。美国市场上可提供2、4、8、16.(MB)四种容量的SM卡)。
(四)1999年———200万像素之年1999年是轻便型数字相机跨入200万像素之年。世界各大照相机厂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所投放市场的数字相机远远超过百种。
1999年先后有20多种超过200万像素的轻便数字照相机被推向市场,他们各有特色,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如佳能PowerShotS10,柯达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PrintCamPR21、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奥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欧QV-2000UX,索尼Cyber-shotDSC-F55E、Cyber-ShotDSC-F505,爱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2MP(MP表示百万像素)轻便数码相机的佼佼者。
二、2000年普及型数码相机的发展商品化的数码相机从诞生到现在,专业型的不足10年,普及型的仅有6年左右,然而它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1998年普及型的新产品开发热点是100万像素级的,1999年的热点便攀升到200万像素级(2MP),进入2000年再升一级,热点转到300万像素级(3MP),2000年10月奥林巴斯推出了总像素数为400万像素的CAMEDIAE-10型4倍光学变焦普及型数码相机,创下了2000年新的纪录。
(一)2000年开发热点总像素开发的热点是300万像素级(3MP)的产品,最先是2002年2月卡西欧公司推出的QV-3000EX数码相机(总像素数334万)。到2000年11月底共有12个公司推出20多种3MP数字相机。
镜头开发的热点是变焦镜头。新机种有80%的产品使用了变焦镜头。即使采用单焦镜头的相机,绝大多数的产品也有数字变焦(亦称电子变焦)功能。光学变焦的最高倍率达10倍。
数字接口开发的热点是相机采用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或兼有USB和RS232C两种接口。
(二)新设计思路1.外观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设计向35mm相机靠拢:在普及型数字相机成像质量和印出的A6尺寸相片,愈来愈接近或等同传统35mm相机阶情况下,普及型数字相机在外观造型和外部部件配置设计上自然要向经过长期实践考验的传统35mm照相机靠拢,使用习惯也大致相同。因此,几乎所有的着名数字照相机公司都陆续设计出类似传统35mm相机“横矩机身”的机种。如PENTAXEI-2000一体化单反数字相机、柯达DC-4800数字相机的外形。
2.小型化、轻量化新机种的设计:普及型数字相机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尺寸都很小(1/1.8英寸、1/2.7英寸等),又没有传统相机必不可少的输片机构,加上多层制板和表面安装技术以及微型电子元器件的进步,为数字相机小型轻量化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因此新产品中追求小型、体轻、时尚,向袖珍方向发展。如:富士FinePix40i机,体积85.5mm×71mm×28.5mm,重155g;柯达DC3800机,体积95mm×61mm×31mm,重165g;佳能DigitalIxUS机(2倍光学变焦),体积87mm×57mmx26.9mm,重190g;高瓷Finecam3300机(2倍光学变焦),体积93.5mm×66mm×37.5mm,重200g。
3.防水防尘专用数字相机的设计开发:过去,富士和柯尼卡都推出过防水防尘数字相机,2000年富士又设计出150万像素的BigJobDS230HD防水防尘专用机;理光设计出总像素230万像素的RDC-200G防水防尘专用机,防水性能符合日本标准(JIS)C0920标淮规定的7级保护等级;此外柯达也开发了防水防尘数字照相机。
4.采用同样的机身,设计出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成为降低照相机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既加快了设计速度,又节省了工装、模具等生产成本。如柯达DC260、DC265和DC290三款相机采用相同机身;佳能S10、S20也是采用同一机身,仅是技术指标和性能有所不同。
3.发展里程碑
索尼马维卡(MABIKA)——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紧随其后,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84-1986年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了38万像素。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如今,CMOS除了在今天的佳能高端相机上还被广泛应用之外,其他厂商均已把CCD当作了自己产品的主导方向。
佳能RC-760--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想要获得接近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效果,提升CCD像素分辨率算得上最根本的解决途径,直到1988年才由佳能公司推出了60万像素的机型RC-760。
这台电子相机使用了2/3英寸60万像素CCD,外观在今天来看略显呆板,不过这可是那个年代最高像素的机器,售价比今天的一辆小车还贵。
柯达DCS 100——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柯达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了在当时众所周知的尼康F3机身,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真可谓考虑周详。
这台数码单反使用了拥有140万像素的20.5 x 16.4mm CCD,光变倍数1.8X,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并未给它配备内置存储器,只能连同一个笨重的外置存储单元(DSU)使用。DSU跟今天的相机底座差不多,以电池作为驱动能源,内置200MB存储器,可以存放150张未经压缩的RAW照片。
取景模式跟今天的机器比起来也是非常原始的,拍摄者可以使用相机上的光学取景器或DSU上的4英寸LCD液晶屏取景,尽管不太方便,但在当时可是非常高档的了。这台机器那时的售价相当于今天的22.5万人民币,真是贵得离谱啊。
在DCS100获得成功之后,柯达又在1992年推出了DCS100后续机型DCS200,它终于摆脱的DSU的累赘,存储器被安置在了机身内部,这样一来带着出门拍摄也就变得非常惬意了。
尼康/富士E2/E2s——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的数码单反
无论柯达还是佳能,在早期的产品设计中都无不沿用了原来传统相机的胶片机身,尽管这能让专业摄影师们感受到产品的亲和力,但产品一多也就难免会让人产生乏味的感觉。1995年,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推出了全新设计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传统机身,采用了一体化设计风格,从而很容易就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台数码单反的分辨率仅有130万像素,跟同时代的柯达DCS460所拥有的600万像素相比有着天壤之别。E2/E2s最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尼康新开发的ROS光学系统,通过一组光学元件将光线投射到面积小于35mm胶片的CCD上,在这个基础上镜头的视角可以保持不变,但限于有效光圈严重缩水,成像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凭借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售价开创了数码单反民用化的新时代。
这款数码单反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依然保持了极具魅力的专业气质。它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JPEG、TIFF、RAW 三种,售价5580美元,在今天来看仍然显得昂贵。
佳能EOS 1D——佳能的数码单发神话
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神话,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DC产业新一代传奇。
这款数码单反拥有400万像素分辨率,ISO感光度100-1600,也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售价在7000美元左右。
奥林巴斯E-1——4/3系统代表作
2003年12月,奥林巴斯发布了与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研发的采用“4/3系统”的E-1。
4/3系统规定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积,CCD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的直径,因此,凡是采用这一系统的数码单反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的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E-1采用了50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范围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发布之初的售价高达16000元人民币。
佳能EOS 300D——一代平民数码单反王
数码单反功能强大,拍摄画质美轮美奂,但高昂售价却是其无法走近平民百姓的最大障碍。为了顺利完成数码单反的普及历程,一批价格合理的平民化数码单反终于浮出了水面,而佳能E0S 300D无疑算得上这一进程的先行者。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采用塑料机身的EOS 300D,它整合了前辈EOS-10D惯用的CMOS感光器件,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从而彻底改变了数码相机市场原有的竞争格局。
这款相机采用630万像素CCD,ISO感光度100-16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外观设计应用了银、灰、黑三色,整体给人的感觉还算不错。
‘柒’ 单反相机不能用超过多少电压
单反电池电压一般都在7点4V,充电电压要高达8点4V才够用。
因此用USB接口的5V供电电压无法充电。
如果你说的是佳能单反EOS80D,那么单反电池都是7-7点4V高电压的锂电池。小数码相机才用3点7V的锂电池。
‘捌’ 单反能用移动电源充电吗
可以的,我们平时所用的相机只要充电宝和相机的电压相同,移动电源的输出电流大于相机的工作电流那么移动电源是完全可以给单反相机或者数码相机充电的。不过因为使用移动电源一是不方便携带,二是用移动电源充满了电池需要不短的时间,所以我建议还是多准备一块备用电池更好。
好用的移动电源推荐http://wopow.com/cn/proct-1.html
‘玖’ 单反相机能用充电宝充电吗
不能,因为相机usb口不能充电(相机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接口供电能力,所以绝大多数相机的usb接口是不能充电的),大多单反电池的工作电压超过了充电宝的输出电压,所以是不能使用充电宝的。
数码单反的电池电压一般为8.4V,而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5V,充不进去的,充电宝只有续航功能 也就是说只能保证电子厂品不关机 充电的话还是建议用电源充电,如果怕带的电池不够用,可以买个竖拍手柄,这样既能让相机高大上,又能扩充电池容量。
(9)单反相机工作电流是多少扩展阅读
单反相机的保养方法
1、照相机是一种精密仪器,结构复杂,在使用、携带和保管过程中注意避免剧烈震动。长期不用的照相机,在梅雨季节,应把照相机和皮盒分开,用电池的照相机还要取出电池,然后用密封箱或塑料袋贮存,要放入适量干燥剂,在低温通风处保存。
2、冬季携带照相机进入温暖的室内,如果立刻打开照相机,镜头表面会生成一层微小水珠,温差越大水珠也随之增多,只能待镜头水珠自然挥发,不能在火炉或暖气旁烘烤,也不能擦拭。
3、照相机在使用之后,要松开快门和自拍机的弹簧,因弹簧会因疲劳影响其机械性能。没有特殊需要不要经常用电动马达快速连续摄影,这样做既不利于机器,也费胶片。尽量少用快于1/125秒以上的快门进行自拍,以免损伤弹簧。使用自拍应先上紧快门,再扳拍机上弦。
‘拾’ 能否详细明了的介绍一下单反数码相机的各项技术指标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LCD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拍摄的影像。显然直接看到的影像比通过处理看到的影像更利于拍摄。
在DSLR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或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单反优点:
1、拍照之后可以立即看到图片,从而提供了对不满意的作品立刻重拍的可能性,减少了遗憾的发生。
2、只需为那些想冲洗的照片付费,其它不需要的照片可以删除。
3、色彩还原和色彩范围不再依赖胶卷的质量。
4、感光度也不再因胶卷而固定。光电转换芯片能提供多种感光度选择。
5.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响应的参数,得到想要的效果。
6.可以更换不同镜头,满足不同需要。
单反缺点:
1、如果配套大光圈长焦距镜头时,其体积将相当庞大,重量也会变得很重;
2、由于镜头可换,因此暴露在外的感光芯片(CCD或CMOS)容易受到灰尘污染;
3、在安静环境中拍摄时,快门和反光镜的噪音显得很刺耳,而且在拍摄瞬间会出现短暂的黑屏。
4、视频拍摄功能是数码单反相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反光镜的结构就已经决定了一切。
5、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价格高过普通的DC。
单反相机的配件:
1、UV镜片:
过滤空气中多余的紫外线,同时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UV品牌,比如;包谷,肯高,哈森,B+W,以及一些大品牌的原厂镜片等等,价位上也是参差不齐:比如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选择的时候要注意的是UV镜的表面上是有镀膜的,尤其是在强光下晃动的时候我们
看到五颜六色的颜色,通光性能非常的好,把镜片放到眼前是有一种看不到镜片的感觉。而几十元的镜片严格上讲并不是UV镜片(而叫保护镜),首先镜片没有镀膜(没有镀膜就没有uv镜以上的功能,仅仅只是起到了保护镜头防止镜头落灰的作用),放到镜头上就像是加了一个比较高档的玻璃。成像效果反倒不如不加镜片的好。
2、液晶保护膜:
主要是起到防止液晶屏幕划伤的作用,这种保护膜使用是:静电吸附在液晶屏幕的表面,如果时间长了,保护膜表面划伤比较严重可以及时更换,同时对液晶屏幕的表面没有腐蚀作用。(而像手机上使用的贴膜是用胶粘在液晶屏幕的表面上,不能够更换)
3、气吹:
清理镜头以及相机表面的灰尘,不过在清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吹头必须离镜头有一段距离,通过手掌的瞬间用力去吹(这样可以保证吹头不会因为不注意而碰到镜头,导致镜头划伤。
4、镜头布:
应该配合气吹的使用,在擦拭镜头的时候不能用嘴去吹镜头上的浮灰,以避免镜头上面沾上你的唾液(尤其是刚吃完油腻的东西,镜头上面一旦沾上油腻的唾液就不好擦拭了。
5、摄影包:
首先摄影包的选择要选择性能(也就是买包包干什么用)比如:防雨,防震,防尘,防火等等。现在市面上的摄影包品种很多:乐摄宝,白金翰,日华,巴斯特,吉多喜等等。
单反的几个名词解释:
AE锁
AE是automatic exposure自动曝光控制装置的缩写,AE锁就是锁定于某一AE设置,用于自动曝光时人为控制曝光量,保证主体曝光正常。
使用AE锁有几点需要注意:
1、手动方式或自拍时不能使用自动曝光(AE)锁。
2、按下自动曝光(AE)锁之后不要再调节光圈大小。
3、用闪光灯摄影时不要使用(AE)锁。
CCD
中文译为:电子耦合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传统相机的底片一样,是感应光线的电路装置,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颗颗微小的感应粒子,铺满在光学镜头后方,当光线与图像从镜头透过、投射到CCD表面时,CCD就会产生电流,将感应到的内容转换成数码资料储存起来。CCD像素数目越多、单一像素尺寸越大,收集到的图像就会越清晰。因此,尽管CCD数目并不是决定图像品质的唯一重点,仍然可以把它当成相机等级的重要判准之一。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cle-semiconctor,中文译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EXIF
所谓EXIF (exchangerable image file format for digital still cameras) ,就是由jeita(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制定的、决定记录jpeg 图像和声音的文件上的附加信息的方式的规格。
TTL测光
即TTL light measuring。通过镜头测量通光量,与滤光镜的曝光,光圈焦距等参数无关。测光方式分为平均,局部,中央重点测光等。任何一种测光方法都大同小异,但像逆光这种照明法,被摄体的明暗反差出现极度的不同,或者是像显微摄影等方法,会出现不同的差别。
ISO感光值
ISO感光值是传统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