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机摄影 > 相机雏形是什么

相机雏形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9 22:33:15

数码相机是怎样发明的

柯达公司于1975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部可供购买的数码相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并首先研制出了航天事业用的数字化照相机,该照相机通过卫星系统从太空中向地面发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国首次登月,宇航人将一架特制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数字照相机长期留在了月球上。

1981年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静物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这也是当今数码照相机的雏形。

单反相机谁发明的

20世纪90年代初,佳能公司又率先研制成功“眼控对焦”并用于相机上,在此阶段,光学传递函数理论应用于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孔径大、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多层镀膜技术、非球面镜片、影像平衡原理、电子技术、微电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1936年在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爱克山克塔(Kine Exakta)。它采用的是俯视取景,其预示着单反机时代的到来。

1948年,德国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反机——康泰时(Contax)S型照相机,是现代135单反相机的雏形。但以上两种相机由于反光板不能自动复位,所以实用价值不高。直到1954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才在宾得相机(Asahi-Pentax)上解决了反光板自动复位问题。

1960年,柯尼卡F型(Konica F)相机首次使用金属帘幕快门,使快门具有更高的运动速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1971年,宾得ES型相机首先具有了光圈优先、快门自动功能。到了1976年,佳能(Canon)AE-1型相机又推出了快门优先、光圈自动功能。与此同时,摄影界出现了“哪个优先更好”的争论。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使争论偃旗息鼓,1977年,美能达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自动曝光相机——Minolta XD-7型135单反机。开创了同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1978年,佳能AE-1,Progzam又推出了程序自动功能。

1980年,尼康(Nikon)F3相机集平均测光、点测光、程序自动、双优先、手动功能于一体,在135单反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2年,在尼康FM2相机上首次使用了稀有金属钛合金快门,使快门速度高达1/4000秒。

1984年,柯尼卡TC-X相机首次装入了DX编码系统。

继1981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调焦的单反相机——宾得(Pentax)ME-F型后,美能达公司又于1985年生产出世界第一台由机身内置马达控制的自动聚焦功能、多模式自动曝光功能、手动曝光功能、电动自动输片功能等于一体的α-7000型相机。1986年α-9000相机又实现了自动包围曝光功能,从而拉开了现代AF照相机的生产序幕。

1989年,佳能公司在EOS-1型相机的配套镜头上安装了超声波马达,实现了低噪声、快速并具有预测自动调焦功能。
本当:

尽管EXAKTA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单反相机,但是现代单反相机的最根本的五棱镜结构是CONTAX发明的,如果没有二战,NIKON CANON每生产一台单反相机都得交CONTAX一份专利钱了,因此我们通常认为CONTAX S 是现代单反相机的鼻祖。回顾整个历史,NIKON CANON基本都没有起到什么关键性作用,推陈出新不断进取的都是那些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公司,CONTAX, KONICA, MINOLTA,请记住这些传奇般的名字。

⑶ 照相机的来历

西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记述了在黑暗房舍的小洞,光线射入时呈到影情形。1516年义大利人达文西(leonard da vince)有研究映像暗箱的记载。1611年德国人克普勒(johnnec kepler)发明凹凸两片透镜黏合成一片的“黏合透镜”。1666年牛顿(isaac newton)以三稜镜做实验,发现了光线的“七彩色散现象”。人类这些伟大的发现,促成了欧洲绘画暗箱的发明,这种以光线经过透镜而形成影像来作素描的绘画暗箱,就是照相机最早的雏形。但这都仅止于影像的形成,对于如何保留影像,还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1837年法国的舞台艺术家达凯尔(l.j.m. daguerre)以化学药品“银盐”受光照射会产生变化,而发明了能保留影像的摄影术,称为“银版摄影术”。达凯尔这项创举,法国政府在1839年8月买下了他的发明权而公诸于世。银版摄影术在几年之间就很快的风靡了欧洲各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多数人也因此公认该年代为摄影术诞生的年代。

⑷ 相机小型化是由谁开始的

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也已臻于完美。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mm*12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490(27.9)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此后数码相机成为了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
1984-1986年,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数码生命就此大爆发。
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闪存卡的Pujixs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富士DS-X、东芝MC2000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大大刺激了大众的好奇心,不需要感光胶片,相机同样可以纪录影像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过由于这些试制品造价昂贵,体积庞大因而不利于它的普及,当时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把数码影像作为一项高科技产品来看待。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在了当时名气颇大的尼康F3机身上,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
到了1994年数码影像技术已经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获得了空前发展。柯达公司是数码相机研发和推广的先驱人物。在这一年柯达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数码相机DC40。相比之前各大公司研发的各类数码相机试制品,柯达 DC40能够以较小的体积,较为便捷的操作以及较为合理的售价被一部分消费者接受。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1995年2月,卡西欧公司发布了当时给全球数码相机领域造成轰动的一款数码相机QV-10。这款相机具有25万像素,分辨率为320*240像素,无内置闪光灯。这样的配置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主流的了,然而其售价却在当时刷新了历史新低,仅以6.5万日元上市。它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原来数码相机可以那么平民化,同样也引发了第一场数码相机市场的热销风暴。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卡西欧 QV-10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款商用数码相机。
同年佳能推出了首款单反数码相机EOS DCS3C以及EOS DCS1C,翻开佳能单反数码相机的崭新一页。
作为数码相机的先锋代表厂商,柯达公司自然也是大力支持相机数码化发展。 柯达董事会于1995年作出了全面发展数码科学的决策性决定,并且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数码相机,与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数码相机(专业级),这几款数码相机采用了6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是当时最高端的数码相机,同样也使得柯达成为当时数码相机领域中的巨头人物。
此后数码相机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1995年上市销售的数码相机像素仅仅为41万,仅仅过去一年,到了1996年,数码相机的像素就达到了81万,几乎是1995年的一倍。而1996年数码相机的出货量也创历史纪录,达到了50万台。数码相机从这一年开始,全面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流行时尚的代言人之一。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大部分都功能简单,体积庞大,通常都采用定焦镜头,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了。佳能推出的PowerShot 600虽然只有50万像素,采用定焦镜头,而且外形厚实,但也被称为当时的时尚机型,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当年就创下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
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像素大大提高,画质有了质的改进,而且功能丰富,向着体积小型化,功能集成化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价格进一步下降,能够被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

⑸ 最早出现相机是什么时候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据有关资料介绍:“七一”牌相机是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于中国共产党诞生35周年前夕的1956年6月28日,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礼物而试制成功的,是新中国照相机工业诞生最早的照相机。
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成立于1956年4月18日,是由始建于1946年的平和机械修理厂及几家私营小厂合并组建的照相机厂。"七一"牌相机是以玛米亚six120折叠相机为蓝本研制生产的相机。该机除镜头光学玻璃外,其余480多件零部件全部使用国产原料,试制过程仅仅用了54天时间,就制造出了两台“七一”样机。
1956年7月2日天津日报报道:”我国自己制造的七一牌折叠式(120)照相机,1日在公私合营天津照相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这种照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1956年末,"七一"牌相机开始投产,遗憾的是该机只生产了大约40架左右就停止了生产。目前存世量极少.
北京大来精机厂曾在1955年试制成功大来牌135平视取景样机,但其公布时间却是在该厂公私合营后的1956年8月。如按最先发布新闻报道为准的惯例来说,那么“七一”牌相机应该是新中国照相机工业的第一台照相机。

⑹ 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答; 物理学家总是模仿生物的行为制造各种灵巧的机器,飞机是模仿鸟类飞行的产物,照相机是眼睛的仿制品。 法国巴黎的艾尔丰斯基洛克士公司,制造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1839)。 约公元前370年《墨经》述及针孔成像原理。 1839年8月19日,法国对全世界宣布了美术师L·达盖尔(1787—1851)的摄影术,摄影术发明后,很快就风靡世界,并伴随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误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前进,她将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最早期的照相机可以上溯到1830~1880年。法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生产的滑箱式相机(也称平板相机),用前后两只暗箱移动调焦距,速度用镜头盖控制,感光板是硝化纤维溶于酒精或乙醚的混合液中(火棉胶),将碘化钠(碘化钾)和少量溴化钾放入火棉胶中拌匀再涂布在玻璃板上,再将涂布好的玻璃板放进密封暗箱内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与乳剂中碘化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溴化银,然后装在相机上拍摄(湿板),这就是火棉胶湿板摄影法。我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照相馆还延用这种办法—在玻璃板上涂碘溴化银乳剂,俗称玻璃底片进行拍摄。 1888年美国的乔治·伊斯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用胶卷的柯达相机——柯达1号摄影机。 1924年德国莱茨公司(Leiez)发明了第一台35mm莱卡(Leica)相机。 1937年德国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35mm单镜头反光相机——阿克塞太。 1959年奥大利“福伦达”公司生产出摄影用变焦镜头。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台自动聚焦相机。 1988年日本生产出世界第一台能对移动物体进行自动聚焦的高级全自动单镜头反光相机——美能达7000I。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达盖尔合作。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 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 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

⑺ 照相机是谁发明的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0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达盖尔合作。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 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 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

⑻ 数码相机是如何诞生的

柯达公司于1975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部可供购买的数码相机。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并首先研制出了航天事业用的数字化照相机,该照相机通过卫星系统从太空中向地面发送航天照片。1969年美国首次登月,宇航人将一架特制的500EL型哈桑勃特数字照相机长期留在了月球上。1981年索尼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架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静物照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照相机。这也是当今数码照相机的雏形。

⑼ 数码相机的由来

从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了全世界第一台照相机至今,照相机已经有了168年历史,而数码相机则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相比传统的照相机,数码相机作为一个新鲜事物,虽然其经历的历史不长,但其发生的变化以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却是巨大的。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出现,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在传播的电视节目记录下来的设备。随即便有了电子成像技术的产生。
1951年宾克罗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同时,它被视为了电子成像技术的产生。
1969年10月17日,美国贝尔研究所的鲍尔和史密斯宣布发明“CCD”(电荷耦合元件),4色CCD、SUPER CCD等最新改良不断涌现,像素数早已跨越了千万像素,而成像效果也已臻于完美。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MABIKA)”。该相机使用了10mm*12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为570*490(27.9)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此后数码相机成为了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
1984-1986年,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开始了电子相机的研制工作,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数码生命就此大爆发。
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闪存卡的Pujixs数字静物相机“DS-1P”。在这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如佳能RC-701、卡西欧VS-101、富士DS-X、东芝MC2000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大大刺激了大众的好奇心,不需要感光胶片,相机同样可以纪录影像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过由于这些试制品造价昂贵,体积庞大因而不利于它的普及,当时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把数码影像作为一项高科技产品来看待。
1990年,柯达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业内标准。对于专业摄影师们来说,如果一台新机器有着他们熟悉的机身和操控模式,上手无疑会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迎合这一消费心理,柯达公司为DCS100应用在了当时名气颇大的尼康F3机身上,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所有功能均与F3一般无二,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镜头。
到了1994年数码影像技术已经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获得了空前发展。柯达公司是数码相机研发和推广的先驱人物。在这一年柯达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数码相机DC40。相比之前各大公司研发的各类数码相机试制品,柯达 DC40能够以较小的体积,较为便捷的操作以及较为合理的售价被一部分消费者接受。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1995年2月,卡西欧公司发布了当时给全球数码相机领域造成轰动的一款数码相机QV-10。这款相机具有25万像素,分辨率为320*240像素,无内置闪光灯。这样的配置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主流的了,然而其售价却在当时刷新了历史新低,仅以6.5万日元上市。它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原来数码相机可以那么平民化,同样也引发了第一场数码相机市场的热销风暴。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卡西欧 QV-10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款商用数码相机。
同年佳能推出了首款单反数码相机EOS DCS3C以及EOS DCS1C,翻开佳能单反数码相机的崭新一页。
作为数码相机的先锋代表厂商,柯达公司自然也是大力支持相机数码化发展。 柯达董事会于1995年作出了全面发展数码科学的决策性决定,并且于1996年与尼康联合推出DCS-460和DCS-620X型数码相机,与佳能合作推出DCS-420数码相机(专业级),这几款数码相机采用了6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是当时最高端的数码相机,同样也使得柯达成为当时数码相机领域中的巨头人物。
此后数码相机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1995年上市销售的数码相机像素仅仅为41万,仅仅过去一年,到了1996年,数码相机的像素就达到了81万,几乎是1995年的一倍。而1996年数码相机的出货量也创历史纪录,达到了50万台。数码相机从这一年开始,全面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流行时尚的代言人之一。
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大部分都功能简单,体积庞大,通常都采用定焦镜头,但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了。佳能推出的PowerShot 600虽然只有50万像素,采用定焦镜头,而且外形厚实,但也被称为当时的时尚机型,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当年就创下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
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一年推出的数码相机,不仅像素大大提高,画质有了质的改进,而且功能丰富,向着体积小型化,功能集成化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价格进一步下降,能够被更多普通老百姓接受。
光这一年发布或者上市的数码相机就有60多种,20多个厂商加入其中,成为数码相机厂商百花齐放的一年。其中,卡西欧、富士胶片、柯达、美能达、尼康、佳能、奥林巴斯、三洋、索尼、精工爱普生都推出了3款以上的数码相机,爱克发、惠普、柯尼卡、菲力浦、理光等厂商也在这一年推出了2款数码相机,东芝、松下电子、日立、JVC、京瓷、莱卡、三星和中国的海鸥也都推出了一款机型。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同时,数码相机厂商之间的竞争的大大加剧。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厂商都已先后退出了数码相机的生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1998年佳能推出了当时像素最高的一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Pro70,成为当时业内的代表作。这款相机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TTL自动调焦功能、自动曝光,具有2英寸彩色TPY 液晶屏,还可以进行每秒4帧最长5秒的动态影像拍摄。这款相机不仅是当时,到了现在看来,都是非常经典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款机型。
同样在1998年,防水防尘的数码相机也纷纷涌现,同时各大厂商也看到了防水数码相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少厂商都推出了各类防水罩。首款百万像素防水防尘数码相机富士BigJobDS-25OHD的亮相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以富士15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FinePix700为基础,使用具有日本工业标准7级保护能力专用外套,加上HD机背和GN24的大型闪光灯构成。虽然体积庞大,但对于水下摄影来说,产生了质的飞跃。
柯尼卡DG-1数码相机同样于1998年9月推出,也具有7级防水防尘设计,总像素108万。机身和重要部份采用硬质橡胶材料加以保护。适合在土建工程现场监视用,影像可即时传送出去并加印到工程记录和作业报告文件中。
佳能公司也为其全新推出的两款数码相机PowerShot A5/A5zoom推出了相匹配的防水外壳。此后,似乎成为了一个惯例,防水外壳就通常作为数码相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配件,与数码相机一同发布。
当然1998年数码相机辉煌发展,也使得其价格大大下降,1998年底,一款35万像素左右功能一般的数码相机,售价只需499美元。而在1997年,这样一款数码相机的售价在1300美元左右。同时大量“百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推出也大大刺激了技术发展以及市场的消费能力,整体市场定价大幅下降。
富士1998年6月推出的DS-330比1997年4月推出的DS-300性能更高,使用更便捷,而价格却下降了5000日元;尼康1998年10月推出3倍变焦CooLPIX910与同年4月推出的C00LPIX900从功能和外观上基本相似,但价格却下降约1万日元。
到了1999年,数码相机再度在像素上有所突破,全面跨入200万像素之年。1999年3月,奥林巴斯发布C-2500L数码相机,这是全球第一款配备了250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
全球各大光学厂商、感光器材厂商、计算机外设厂商以及影像设备厂商都纷纷投以重金,全力抢占这个技术研发的制高点。光1999年一年中,就有20多种2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被投放市场。柯达、佳能、尼康、美能达、富士、奥林巴斯、理光、爱克发、卡西欧、索尼、爱普生、三洋、三星等公司纷纷发布了自己的新品,佳能PowerShot S10,柯达DC280、DC290Zoom、富士MX-2700、MX-2900Zoom、尼康Coolpix700、Coolpix800、Coo1pix950,奥林巴斯C21、C-2000Zoom、C-2020Zoom、C-2500L,理光RDC-5000,卡西欧QV-2000UX,索尼Cybershot DSC-F55E、CyberShot DSC-F505,爱普生PhotoPC800、PhotoPC850,柯尼卡Q-M200等都是当时的200万像素机型中的热门人物。
富士推出的MX-2700,号称是当时全球首款最轻2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机身只有230克。其最高分辨率达到1800×1200像素。这也标志着数码相机向着轻量化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同年7月,柯达成功推出首款300万像素数码相机DCS330,这款相机的推出为2000年300万像素数码相机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0月卡西欧发布了集合GPS功能的腕表型数码相机,成为数码相机多样化发展的先驱。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1999年也有了全新的看点。尼康发布了首款自行研制的单反数码相机D1,这款相机的问世让消费者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引发了最早的单反数码相机竞争。
尼康D1以传统相机F5为基础进行设计,配备了274万像素CCD,感光度从ISO200-1600,采用CF I/II型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也可以兼容微硬盘。支持JPEG、TIFF、RAW 三种文件格式。当时售价为5580美元,价格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开创了单反民用化的先河。不过5580美元的,在现在看来还是相当昂贵的。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出,单反数码相机的发展和技术革新之快。
进入2000年,不仅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存储设备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数码相机的像素也在200万的基础之上,再上一个高楼。300万像素成为了市场的开发热点。而变焦镜头则成为厂商们关注的又一对象。10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2000年1月,尼康CoolPix 990和奥林巴斯CAMEMIA C-3030Z几乎同时推出,标志着300万像素数码相机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当家花旦。
2000年2月,海鸥发布中国第一代国产数码相机DSC-1100。
2000年5月,佳能推出全新单反数码相机EOS D30,使用CMOS代替CCD,在画质、成像方面获得了全方位进步,取得巨大成功。
2000年6月,索尼发布第一款使用CD-R光盘作为存储设备的数码相机Mavica MVC-CD1000。
2000年7月,奥林巴斯发布内置打印机的数码相机C-211。给数码相机多元化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元素。
2000年8月,奥林巴斯发布第一款实际像素400万的数码相机CAMDEIA E-10。
2000年9月,徕卡推出430万像素数码相机Digilux 4.3。
2000年9月,在德国Photokina展览会上,柯达正式对外公布了高达1600万实际像素的CCD,这被称为是CCD制造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
2000年的数码相机市场,数码相机在外形上更接近于35mm相机,而且大力向小型轻便型发展。由于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多采用体积非常小的图像传感器(如1/1.8型、1/2.7型)等,也给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袖珍、时尚成为了2000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发展的主要方向。“口袋机”这样的新名词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厂商们对于防水防尘数码相机的开发同样不遗余力。到了2000年,200万像素具备7级防水能力的理光RDC-200G问世,得到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体积和功能相比之前富士的防水相机BigJobDS-25OHD有了质的提高。更便于携带,同时操作也更为简单。这也为今后数码相机厂商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方向和依据。
当然,为了更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抢占低价民用数码相机领域,数码相机厂商开始纷纷利用自己成熟的流水线和制造工艺,进行市场细分。同一个机身,采用不同层次的内部配置,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各方需求。这一改变如今已经成为数码相机厂商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各大厂商纷纷采纳。但在当时看来,这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
随着价格降低,技术提高,数码相机终于从高高的神殿上走到了百姓生活中,从从高尖端军事用途转变成普通的民用产品,进入2000年后,数码相机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也通过数码相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数码影像的迷人之处。
2001年3月,奥林巴斯美国公司宣布推出CAMEDIA C-700 UltraZoom数码相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10倍光学变焦数码相机。它的出现也引发了人们对长焦数码相机的关注。进一步缩小数码相机体积成为了各大相机厂商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关。
同年佳能推出IXUS 300,它拥有3倍光学变焦,采用了AIAF人工智能多点自动对焦技术,使得对焦更轻松,而且连拍速度可以达到1.3fps,几乎是每秒一张。这为其他厂商的时尚数码相机提供了更多竞争的动力,此后的小型数码相机都几乎向着小巧、时尚、功能丰富、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等方向发展。
应该说此时的佳能IXUS系列已经代表了时尚数码相机的潮流,也奠定了佳能IXUS系列数码相机在这一领域的独特地位。直到今天,佳能IXUS系列时尚数码相机还是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而在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亚于消费级数码相机。为了彻底超越尼康D1所营造的高性能神话,还是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单反数码相机领域的新一代传奇。
佳能EOS 1D配备了400万像素CMOS,感光度为ISO100-1600,和尼康D1一样,也采用CFI/II型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同时支持微硬盘,当时售价为7000美元。
这在当时看来简直如天方夜谭一样的机型,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到了单反数码相机的魅力,而且也为佳能成为众多专业比赛的特别摄影器材支持提供了优异的条件。这也给今后的佳能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2002年,奥林巴斯推出C-40 Zoom,作为世界上首款最小的400万像素数码相机,它不仅是一款最小巧的机型,而且在当时的数码相机市场上技术含量也当属最高。为时尚数码相机小型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而2002年更是数码相机大爆发的一年,从200万像素到400万像素丰富的产品以及不同价位的选择,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并且对数码相机产生兴趣。时尚白领、家庭用户、学生一族都逐渐成为数码相机的主要消费群体。
2003年,索尼推出DSC-F717,其像素高达524万,拥有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码变焦,总变焦倍数达到10倍,1.8英寸LCD显示屏像素为12.3万。这款机型最出色的夜视红外功能,成为索尼的经典功能。相比前作F707,F717在色彩、画质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以至于使它成为2003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数码产品。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对其啧啧称道,足可见F717对市场强大的影响力。
2003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已经相当完整,从低端家用、入门级手动、长焦机型到高端旗舰类机型,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唯独在单反数码相机方便,其价格虽然相比前几年有了大幅下降,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很难享受到单反的乐趣,把不少消费者拒之门外。2003年,这一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厂商们不断挖空心思寻找单反数码相机降低成本的捷径时,佳能成为了这一进程中的开路先锋。
2003年8月,佳能推出了全新单反数码相机EOS 300D,售价首次低于1000美元,轰动整个数码相机领域。也成功推动了单反数码相机平民化发展的进程。
这款EOS 300D采用了塑料机身、整合了EOS 10D惯用的APS-C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最高像素为600万,感光度为ISO100-1600,采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银色的机身给人时尚感,不过不少消费者都感觉银色机身显得很不专业,因此300D一开始上市虽然销售很不错,但还是受到了来自各方的不同说法。因此,在数月后,佳能推出了黑色版300D,销量暴涨。创下单反数码相机销售的历史新高,也在当年为佳能的数码相机部门增加了一笔可观的业绩。
然而,佳能的光学系统不可能被尼康兼容(除非通过转接环等,但不能实现自动对焦),宾得、美能达也有自己的镜头群,单反数码相机镜头互不兼容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惯例。但就在2003年,奥林巴斯打破了这一长期以来固有的格局。
奥林巴斯联合柯达、富士两家公司,联合推出了专为数码影像打造的全新概念的“4/3系统”单反数码相机E-1。
4/3系统规定了CCD图像传感器的面积,大小尺寸,CCD与镜头卡口之间的距离以及镜头卡口的直径。因此,只要是采用这一系统的单反数码相机都能轻松做到镜头相互兼容,这在以前的产品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而E-1作为奥林巴斯推出的一款专业级单反数码相机,不仅采用了500万像素CCD,感光度达到了ISO100-800,使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支持JPEG、RAW、TIFF 文件格式。同时E-1的机身还防水防尘,可以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继续正常工作。受到了很多户外摄影时的推崇。不过和佳能EOS 300D相比,由于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E-1发布之初的售价同样非常昂贵,高达16000元人民币。尽管如此,当年E-1的销售情况还是非常喜人的,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并且加入到了4/3系统中。
到了2004年,可以说是进入了群雄争霸的年代,不论在消费级数码相机还是单反数码相机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新鲜看点值得我们去点评一番。
2004年,消费级数码相机全面进入800万像素年代,这一年,各大数码相机厂商纷纷推出了800万像素的高端旗舰产品。佳能PowerShot Pro1、尼康COOLPIX 8700、奥林巴斯C-8080、美能达A1、索尼F828都是其中佼佼者、代表作。虽然当时单反数码相机已经进入平民化年代,但上万元的售价,相比高端消费机,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高端消费机鼎盛时期。这些机型都采用了800万像素CCD,具有专业全面的手动功能和各项功能,类似单反的操作满足了很大一部分摄影发烧友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一大热点。而其中富士推出S20pro由于能够最大输出1200万像素的照片,因此被不少印刷行业及影楼追捧,成为当时输出像素最大的数码相机。
在这一年,柯尼卡与美能达完成合并,推出全新品牌“柯尼卡美能达”成为了业内一大重要事件。
而单反数码相机方面,2004年尼康全面上市了它的第一款平民单反数码相机D70,成为佳能300D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两款产品从2004年3月D70上市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而且战况焦灼,在很多情况下,两款机型的促销降价让消费者都尝到了“玩的就是心跳”的感觉。但由于尼康D70高光溢出、摩尔纹的问题,不久后,D70就被后续机型D70s所代替,继续与佳能300D对抗。
到了2005年,两者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剧,可以说到了2005年初,佳能300D已经达到了单反的历史最低点。仅6000元左右,就可以购买一套300D,这样的售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D70s在2005年初的售价保持在8000元左右,价格同样也是非常诱人的。
在佳能300D出现跌停板后,佳能在2005年3月全面推出了300D的后续机型350D。这款机型采用了2004年底推出的EOS 20D相同的8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与20D相同的佳能第二代图像处理器,连拍速度达到了3张/秒。从各个方面都比300D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更小的体积以及更轻便的机身,引起了消费者的争议,不少人认为350D是一款专为女性用户设计的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也有不少男性由于350D不适的持机手感而另投他家。
在2004年-2005年的两年间,是单反大爆发的两年,由于平民单反大量涌现,大大压缩了高端消费机的市场空间,因此诸如美能达、尼康、索尼等在2005年推出的800万像素后续高端消费级机型都并不如第一代机型那么受人关注。而索尼在2005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采用APS-C画幅图像传感器的非单反数码相机DSC-R1虽然完成了不少摄影发烧友多年来的夙愿,但由于其成本过高,售价甚至超过一款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因此业绩平平。
除了佳能和尼康不断推出平民单反之外,宾得*ist D系列单反数码相机的出现也给这个领域注入了全新动力。*istD系列数码相机以小巧着称,而后推出的*ist DS、*ist DL等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同样受到了很多消费者喜爱。
奥林巴斯全新推出了适合单反入门级用户使用的E-300。CCD静电除尘,成为了奥林巴斯单反数码相机的看家本领。而柯尼卡美能达在胶片机的基础上发布了α-7 Digital准专业级单反数码相机。此后又推出了体积更小、功能更具亲和力,面向入门级消费者的平民单反α-5 Digital。把CCD防抖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所有装载在α-7D和α-5D机身上的镜头全部都成为了防抖镜头。
当然,在2004年还有值得一提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是深深影响如今数码相机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款采用CCD防抖的数码相机——柯尼卡美能达X1诞生!这款相机采用了800万像素CCD,具有3倍光学变焦,机身背面配备2.5英寸LCD显示屏。成为当时时尚数码相机的标杆。直到现在,高像素、大屏幕、防抖俨然已经成为主流时尚数码相机的重要衡量标准。
现在佳能IS防抖、 尼康VR防抖、松下MAGE O.I.S.防抖技术,加上柯尼卡美能达CCD防抖技术,理光、宾得等自行研发的CCD防抖技术,都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数码相机中,给我们的拍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更高的感光度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高感光防抖也成为了一大热点。到了2006年,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感光度也能够达到ISO3200,大有挑战单反数码相机的气势。

阅读全文

与相机雏形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