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机动的决定和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2、相机抉择财政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发挥的作用是:
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等,都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所发挥的作用。
(1)相机抉择法的批评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的财政政策:
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2. 凯恩斯的“相机决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为相机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因为我们在用相机拍照时,相机只是工具,相机的抉择,就是你的抉择,相机是你身体的一部分。
3. 经济学:相机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这属于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观点。他因为市场存在需求不足,工资刚性等问题。所以市场不足以靠自身应对危机,这时需要政府干预。这在美国的经济危机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有凯恩斯拯救了资本主义直说。
这种政策即是在市场衰退时刺激经济,在经济高涨时抑制经济。
然而这种政策属于人为的干预市场运行,会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而过,例如我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而进行的四万亿投资,使得很多企业产能过剩。最近唐山那边不是有个新区欠债到没人想去当区长么,也跟这种刺激政策有关。
除了凯恩斯的相机抉择之外,还有很多政策思想。包括货币主义、卢卡斯批判、新凯恩斯主义等。
4. 什么是相机决择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下那股额册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改变支出和收入,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其理论基础在于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所谓乘数,是指财政改变支出和税收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效应。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可以通过IS-LM模型进行分析。
从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实践来看,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各国政府都根据客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并不断完善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财政政策先后经历过适度从紧和积极扩张两次重要的相机抉择实践。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趋于中性,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紧缩趋势重新出现;既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稳健财政政策是又一次重要的相机抉择实践,旨在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和体制条件。
通过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基本结论:第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熨平”经济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属于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第三,财政政策相机抉择以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前提,判断越准确,决策越果断,调控越及时,成效越显着。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具有时滞性,因为一个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是需要时间的,而现实的经济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然后,相机抉择具有不可确定性,一来乘数不好控制;二来难以确定要使经济达到预期的程度需要多少时间以及需要什么程度的政策。
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财政政策的分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5. 宏观经济中的相机抉择的焦点是什么
财政政策一般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健的财政政策”两大类。相机抉择也称为斟酌使用,指政府要根据经济运行的阶段特征以及政策效果来相机抉择使用宏观经济政策。这种选择的前提是认为政府调控政策是有效的。
6. 什么是相机抉择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目标。 编辑本段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分类 相机抉择财政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等,都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范例。 相机抉择货币政策(discretionary monetary policy) 又称权衡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依据对经济情势的判断,为达成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权衡性措施。
7. 相机抉择名词解释
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实现宏观调整目标,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根据市场情况和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某种宏观调控措施,进行需求管理,保证经济在合理范围内运行的一种方式。相机抉择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