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数码相机怎么拍出唯美的风景照片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旅途中的各种风光图片,是许多色友购买数码相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如何利用好手中的数码相机,获得优秀的风光图片,许多色友却并不甚了解。
和拍摄人像与花卉等静物不同,国外大多数风光摄影师更喜欢脱离纤巧而单纯的摄影思路,利用相机的广角视场效果,以获得自然中雄浑大气的图象效果。但之于国内的摄影师而言,古道西风瘦马自然是值得拍摄的题材,而小桥流水人家,也是不错的表现对象,因此,在拍摄风光时,我们则应根据拍摄主题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拍摄。
根据天气进行准备工作
和在室内拍摄MM或在城市中拍摄其他景物不同,在野外拍摄,还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除了为你的相机准备上一个防水、防震的摄影包之外,还应带上一只重量应比你的相机略重,高度比你的身高略高,而云台上带有可拆卸扣锁的轻便三脚架。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在暗光线下使用慢速度快门拍摄时图象的清晰度,在一些不好走的路途中,这种轻便型三脚架还可以作为手杖来减轻旅途的疲劳。而如果是在那些阳光非常强烈且温热潮湿的地带进行拍摄,则应该在你的摄影包中塞一张可以蒙住头的黑布和一个可密封的塑料袋,其中,黑布可以蒙在头上,帮助你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使用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进行细致的取景,而可密封的塑料袋,则可以防止在潮湿的环境下水汽进入相机而损坏你的相机。
另外,如果是要到寒冷地带拍摄,在进行准备工作时,还应该多为相机准备一块备用电池,并自己制作一个含棉的可以将相机整个放进去但能露出镜头的保温袋,一般的,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平时常温下可以拍摄400多张照片的相机,一次就只能拍摄20多张了。因此很有必要对相机进行保温工作。同时,假如长时间在户外拍摄,一双线手套也是必须的,笔者曾有一次在仙乃日山中拍摄,由于兴奋没有戴手套就在冰雪中拍摄,手按在金属的三脚架上,手心所出的汗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结冰,以至于最后竟一下撕掉了一块皮。
而如果在一些雨林、农田或高山中拍摄,则应尽量穿可防止穿刺和刮划的长裤,以及具有防水功能和防穿刺功能的Goel-TEX面料专业高帮登山鞋。穿着这样的护具,可以有效防止野生荆棘类植物的扎穿,和蚂蝗、蚊虫的叮咬,并能减轻足底的压力,防止崴脚。
风光摄影力求简约
形式简约才能传达出一种意境。话说得容易,现实中做起来却很困难。我们面对的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变化万千的自然景物,在繁杂无序中,应力求发现美的规律,用摄影的手段表现出来。
简约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也是难度最高的表现手段。高度的浓缩和提炼是其突出的特性。
有了简约的构图意识,在面对大千世界时,保留什么,减去什么,如何进行选择,这些确实是个很大的难题,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题目。由于每个摄影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不尽相同,自然对于景观的取舍也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是,相机镜头的包含范围是有限的,将无限自然世界的某一局部框进取景器中,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浓缩。
浓缩和提炼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例如:同一色调的景观应当保留,同一方向的多条线条需要利用,画面主体尽量单一化,必要的空间一定要留足等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使画面简约化的方法。
风光摄影的画面平衡
稳定和均衡是所有形象艺术都不能忽视的问题。稳定是指画面中的景物没有歪斜倾倒的感觉,均衡是使画面左右两边看上去没有一边轻一边重的感觉。
风光摄影中的均衡不是景物在画面中的对称,或者说景物在画面中的平均分配。这个均衡是指视觉重量的均衡,是变化中的均衡。如果我们看到一幅风景照片有不均衡的感觉时,那一定是景物安排不当,或影调明暗比重配置不当,或色彩运用配置不合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没掌握均衡的规律。视觉均衡的前提是视觉重量的均衡,而视觉重量均衡的规律是:大的比小的重,近的比远的重,暗的比亮的重,动的比静的重,清晰的比模糊的重,浓的比淡的重。总之,均衡不是景物在画面中的平均排列,不是对等的重复。
景物在画面中可以一边多,一边少,也可以一边大,一边小,但视觉重量应差不多相等。注意,均衡不是绝对均衡,一丝不差,那样会导致四平八稳,平庸、呆板。不均衡之中有均衡,不稳定之中有稳定,才符合风光摄影构图的要求。
风光摄影中景物之间的呼应
呼应就是景物之间无论远近或者左右,要有应答、关联。
在风光摄影中,景物与景物之间可以不相连接,但彼此之间不能没有联系,这种无形的联系就是呼应。
呼应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前景中的小花与背景的远山之间是一种呼应,空中的飞鸟与地面上的树林也构成了呼应关系。
联系和呼应是目的,是使画面中的景物有完整的统一感。这种呼应关系,可以是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也可以是主体与主体、陪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无论哪种关系的呼应,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在风光摄影构图中,掌握和处理好景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对构图的平稳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
利用自然界中的线条
线条在我们的视觉感受和思维活动中所占的地位如此重要,以致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一种事实,即线条在自然界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因为在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中人民对横向的、纵向的、对角线的、曲线的物体熟视无睹,而上述这些形状的物体都存在着边缘界限,将这些边缘界限抽象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线条。例如:地平线是横向的直线条,排列 的森林是垂直的直线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是曲线条……这些形象化的线条对摄影构图很有帮助,它们不仅美化了画面,而且还成为构图中的框架,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形式万没的线条还会给人以象征性的联想。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特定的干群往往和某些事物或现象相联系,而这些物体本身又和某种特点的形状、线条相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传统观念,即把线条的位置和方向当作一种象征,它能使人们产生一定的联想。
垂直的线条代表生命、尊严、永恒以及抗拒变化的能力。
水平的线条趋向于表示寂静、安定、平稳。
斜线条意味着运动、危险、崩溃、无法控制的情感。
圆形和曲线的线条象征着大海般的流畅和运动,预示着完美、优雅、和谐。
垂直和水平线条的结合,表示联系、统一、整体性。
风光摄影注重形式美,因此,特别讲究线条的设计和运用。摄影者不仅仅要考虑线条给受众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发现和提炼。一些对摄影构图有帮助的线条往往蕴含在纷杂的场景中,摄影者只有通过细致而敏锐的观察,才能得到发现和提炼。
风光摄影的节奏
面对纷繁的万物景观,我们的脑子里总是不断地盘算着怎样从杂乱无章之中理出和谐的因素来。这就是从无序之中寻求秩序,所谓的秩序也就是条理。自然景物本身没有提供适当的和谐的材料,无法建立有效的对比,所以摄影者要善于观察,要在一片混乱之中去发现一些共同特征的图形,并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他们可能在大小、形状、方向、色调或质感方面有相似之处。总而言之,通过相似点形成和谐感。像音乐听众预测节拍一样,欣赏摄影作品的观众也能在一组相似的形象中辨认某种共性的感知,并且预测它的再现。经过合理安排后,有节奏的动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画面移动,满足他们的视觉感受,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作为摄影者,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含有节奏的自然力的影响。昼夜交替、四季循环、海浪拍岸、心脏搏动,他们都有自己的节奏,而且也让我们赶到非常协调。由于节奏具有高低起伏的一定格局,它就成了激发情感、表达感情的理想手段。它除了具有实际的感情方面的作用外,也是表达感情的艺术领域里最有影响的因素。节奏能激发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比起其他的构图原则来,节奏更能引起视觉的快感。它有很大的活力,纪实最平淡的题材,只要发现和再现了某种节奏,照片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风光摄影的疏与密中国绘画里有“疏能走马,密不通风”之说。这是指对画面的布局而言,也是构图中运用简与繁达到艺术境界的方法之一。风光摄影对景物要有所取舍,该简的要舍之,该繁的要取之,使画面有密有疏。简不要简而无景,而是把不必要的、多余的景物去掉;繁也不是包罗万象、无主次、无规律地全部取用,而是要有层次、有变化地将景物安排在画面之中,做到繁而不乱。简与繁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偏废哪一方都不好。两者结合,互相依存,才有意趣。
风光摄影的趣味中心
一张照片如果没有明显的占压倒优势的趣味中心,观众看了就会迷惑不解,他们会下意识地问:你要我看什么?这里有什么可看的?所以必须让观众尽快地理解照片,立即看出重点之所在。趣味中心也是画面的主体。主体不一定必须是一个人、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东西,它可以是一个形状、一个线条、一个物体局部的质感,或者是相互联系着的若干景物。许多初学者在拍摄风景时,没有做出努力取确定趣味中心,而是随意拍照,使得许多有意义的景物被忽略,以至拍出的画面缺乏内在趣味,难以形成优势地位,此外,也没有什么醒目的形状和线条来弥补这个缺陷。这样做的结果,观众除了浏览一下之外,在照片中找不到什么值得细看回味的东西。作为趣味中心的主体,在取景器里和磨砂玻璃聚焦屏上必须一目了然。
当我们发现了一个拍摄题材,随之心情十分兴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专注于这一景物,而忽略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而这些因素足以破坏主体的感染力。排除干扰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就是避免“包罗万象”,具体地说,就是学会“割爱”。如果一个景物需要加以强调而使之居于优势地位的话,那么画面中所有其他东西都应当排除,或者降低到次要位置。风光摄影无论是远摄还是近拍,选择趣味中心都非常重要。要养成一种习惯:取思考,取设法树立一个主体,并围绕这个主体创作你的作品。正像先有思想再有语言一样,趣味中心必须在着手拍照之前就确定下来。缺乏思想的语言是空洞的,缺乏趣味中心的照片只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景物的胡乱堆砌。选择作为趣味中心的主体以后,用什么方法加强它,使它真正占据优势地位呢?可以求助于三个因素——布局、大小和对比。这三个因素偶尔单独发挥作用,但经常共同发挥作用。
阴影的作用
有光即有影。最大的阴影就是夜晚,这时候地区的一半被另一半所遮蔽。就摄影而言,我们所处理的是局部阴影,如一片云遮挡住一大片大地和草场。阴影的作用可不小,它可以遮挡住一些东西而突出地表现另外一些东西。光线照在景物上,景物的亮度就提高。要让景物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解决的方法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让明亮的视觉中心物体处于较暗的背景中。为使一幅色彩单一的风景更加突出,就应该利用浓重的阴影作为陪衬。有阴影就会有反差,利用光比反差,是拍摄风景的基本要领。阴影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阴影在画面的上半部或占据大部分,起突出主体的作用,由于大面积的背景处在阴影中,使位于光线照射下的物体更加突出;阴影在画面中于受光部分的景物相互均匀的出现,起到增加画面层次、丰富视觉语言的作用、阴影如果在画面下半部分出现,则对整个画面的构图起稳定作用。
Ⅱ 手机原相机拍照技巧
技巧1:打开设置→找到照片与相机→点击进入→找到网格并打开,这样相机网格就设置完成啦!对于一些拍照小白来说参考线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想要拍出好看的照片,选一个觉度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参考线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拍照时,我们把想要突出的人或景物放在网格中间四个角的位置,比如一个人物放在屏幕的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样的构图法显得整个画面非常广阔有诗意。
技巧2:低角度构图法。很多人都喜欢用正常的角度拍摄风景或者人物,但是这样会显得照片很没有惊艳感,其实低角度拍摄法会给别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我们拍摄小物体或者小孩子、小动物的时候可以尽量放下"身段"保持和他们一样的水平角度,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技巧3:利用光线拍摄法。平时拍摄时我们比较多见的有顺光、逆光、还有散光等这三种光,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利用顺光和逆光两种拍摄法;顺光就是光线与拍摄者的方向相同,这种光线对被拍者是没有什么阴影的,而且整体来说色彩是比较好的,通常比较适合女生,这样显得皮肤光滑白嫩。
逆光就是拍摄者与光线相反的方向。这种逆光拍摄法也是比较多见,一般用于日落或者日出等场景中,这种光线可以让被拍摄者产生清晰的轮廓,从场景中脱颖而出。
技巧4:仰拍拍摄法。我们习惯了平拍、俯拍,但却不知道仰拍的效果也能让观众眼前一亮。仰拍会让画面中的主体散发出高耸、庄严、伟大或上升的视觉效果,拍摄时一般采用超广角,要求拍摄者贴或者趴在地面上,手机与身体平行,还要注意被拍摄主体和相机之间的距离。
Ⅲ 全景照片是怎么拍出来/
1.首先打开手机主页面,找到相机按钮,并点击进入;
Ⅳ 抖音原相机拍摄怎么弄
原相机的拍摄,那你可以直接点击抖音点击拍摄就可以了,不要去添加美颜的,或者是说添加一些氛围啊等等。
Ⅳ 如何用数码相机拍摄美丽的风景
风光中的灵魂─摄影技巧教程
迷人的风景是众多摄影爱好者所喜好的摄影题材,风光摄影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城市风光等。即使对于一般家庭用户来讲,也会在出游时,以风光作背景拍摄照片以作留念。但由于户外拍摄光线充足,所以不少人以为风光摄影容易,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要让每一张照片都能表达出风景的特别之处,是需要摄影者具备一定的摄影技术以及艺术功力,才能够为每一张照片注入灵魂
风光摄影要领
提及风光摄影,我们自然会想到蓝天下的景色,远处群山环抱的森林,连绵不断的山丘,浩瀚的海洋,无垠的沙漠、田野和平原等等,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自然风光。怎么样能拍摄出壮观的风光照片,首先要掌握风光摄影的要领。
1、选景要奇
选“奇”是风光摄影艺术的生命线。如果画面被表现得平平淡淡,就不能感染读者。在未拍摄某一处风光之前,要仔细观察被摄景物本身,根据自己对客观景物的了解和感受,先在脑海中有意识地想象出最后所要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摄影形象,如能触景生情,以情去写景,就有利于构思出景美、意新、形式新颖的风光片,其效果以出奇而制胜。
特别的景色是这两幅风光照片最能吸引人的地方,生活在混凝土建筑的城市人,每天见到的不是高大的建筑就是平坦的公路,图中的半山建筑就成为了大家焦点,旧式的建筑风格似乎让人感受到当地纯朴的风土人情。
真“牛”,图中的牛好像在跳哦!
2、取景要精
这是指对风景的取舍问题,就是要从相机镜头所对的庞杂景物中留其精萃,舍弃繁杂。景物的精萃是风光摄影的精灵,如同人像摄影中的抓“神”,若不能以景传神,情寄寓景中,风光摄影就失去了生机,变成了没有个性特征的、雷同化了的俗景。取景要精的关键在于要抓住所拍摄的风光特点,选取景物最富有代表性的部分。
比如,风光照片必须具备一种强烈的地点意识,它可以通过展示事件、行动以及多少带有地方成分的自然环境加以限定,它可以包括诸如动物、植物、时装式样、建筑物细节等十分显眼且又公认的东西,这些就是风光中最精萃的部分,它给出了某一特定地方的特征。如是出色的风光照片,它能借助于风光的精萃成功的向人们传达出一种对气氛几乎可以触摸的感受,仅次于实际的存在。
照片所突出的是整个画面,其中并没有太多庞杂的景物。
3、抓景要快
拍摄风光片也要抓住瞬间。虽然风光中的景物看似不动的东西,但在画面上的造型效果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季节的变化可以改变画面中景物的色调;天气的阴晴能够改变画面的中空间表现;变化影响着光线照射景物的方向和角度,它将改变画面中线条结构和影调结构;车马行船、人物活动,在风光片中虽然不是主体,但把握不好瞬间会喧宾夺主,等等。所以,在风光片的拍摄中,要求有较强的瞬间观念,以求抓景快,不至于错过最佳拍摄时机。
在阴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景色,但它们通常都是昙花一现。照片中不但捕捉了太阳就快出现时候从云中透射出来的光线,而且从树木的形态我们可以知道现场应该比较大风,所以拍摄时就要快。对于数码相机的拍摄者,如果对抓景没有信心可以多次重复地捕捉拍摄,宁滥无缺。
4、表景要美
景美,是风光摄影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景美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画面表现形式美,二是体现出摄影家的情思和寓意深邃的意境美。画面表现形式美首先是追求一种扑面而来的整体美,犹如音乐中的主旋律。其次是追求色、光、线、形的细部美,给人以欣赏玩味起伏感,又好像音乐中的节奏。而意境美是摄影家寄情于景,把人的情感融于自然景物之中,凝结于画面之上,画面上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创造出寓意深邃的意境。
草地、村庄配以模糊的山丘作为图片的背景,营造出一种童话式风景画的味道。
Ⅵ 如何拍摄树林局域光让画面更生动
1. 如何拍摄阳光明媚的森林
如果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拍照用用相机自动的设置参数,那么你会得到这样照片:
整个照片没有景深,看起来还算正常,因为我选的角度可以(这个照片是我在教一个没有摄影经验的人如何摄影)。这个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如果你有专业相机,就应该拍摄更专业的相片。
让我们看看森林里都能拍摄什么样的照片吧
这张照片看起来具有景深,给人舒适感,好像你真正站在森林的这条路径上。要制作这样的照片,你需要:
1. 单反相机
2. 焦距不重要,但是光圈要是1.4F
打开相机中的程序,找到模式A或者模式AV(光圈优先级)。并设置光圈2.0或者2.2,其他设置为自动调整。
现在你就可以聚焦任何对象,会突出你的物体,创建照片的景深。
PS.如果你想手动版控制,打开M模式,手动设置ISO,白平衡和快门速度,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ISO应该相对减少,白平衡设置为日光。
3. 森林中的日落
如果你想拍一张日落的照片,因此我们要传达树木之间的光线之美。先上个错误示范:
为了避免这种平坦而丑陋的照片,一定要购买1.4F或者1.6F光圈的镜头。
Ⅶ 如何拍摄树林
在大自然中树木不少见,树木构成的美景更是多,那么我们该如何拍摄树木呢?
森林的景象是随着不同的季节而变化的。森林里的树木在四季中有不同的色调和疏密程度。拍摄森林时,摄影者首先要弄清楚是在什么环境下拍摄,想得到什么样的感觉。是看起来阴暗还是明亮;是颜色艳丽还是色彩淡雅;是表现整体还是突出局部特征等。
拍摄雪后的森林雪后的森林总是充满着梦幻美和寂寞感,摄影者在拍摄雪后的森林时首先要注意曝光。如果雪后天气为阴天,以右图和下图为例,画面中除幻美之外,还给人一种被大雪覆盖后的寂寥感。此时没有过多的颜色修饰,利用中间调拍摄出的画面,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风景画。
如果雪后的天气阳光明媚,会给人很明朗的感觉。树枝上堆积的白雪弥补了树叶掉落的空缺,使得整幅画面更加地丰富多彩。此时在顺光条件下,利用相机的评价测光模式来进行拍摄。如果在正常的曝光下不能更好的还原树枝上白雪的颜色,摄影者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级曝光补偿来展现眼前明亮的风景。
经过温暖阳光的照射,当树枝上的雪大部分被融化掉,此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色。尤其是在秋末冬初,大部分树叶还保留在树上的时候,为了加强不同色彩的森林和被残雪覆盖的地面的对比效果,摄影者可以站在高角度通过广角镜头来记录此时的画面。
在日出前拍摄森林,受到日出较高色温的影响,画面容易被染上神秘的青紫色调。如果摄影者想要更好的表现树木的线条,可以采取一定的曝光正补偿方式来塑造黎明时分森林的感觉。如果是在阴天的白天中进行拍摄,就无法拍出这种效果来。
和拍摄其他照片一样,拍摄森林时需要找出兴趣点,它可能是形状怪异的树干、一条蜿蜒的小径等。不管是什么构图方法都要能引导观赏者入画。
Ⅷ 山林拍照相机参数
风景的快门速度取决于是否有三脚架,三脚架在风景必不可少的装备,因为三脚架可以消除相机的晃动,能提供了更慢的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以标准间隔(例如1 / 4000、1 / 2000、1 / 1000、1 / 500、1 / 250、1 / 125、1 / 50、1 / 30、1 / 15、1 / 8)几分之一秒读取或1/4。
对于长时间曝光的摄影,快门速度的范围为1秒,2秒,5秒,直至手动快门释放模式保持打开(只要摄影师需要)即可。
如果使用三脚架,则可以根据可用光线在所有这些快门速度之间进行调整。如果您不使用三脚架,则必须使用不低于镜头最大焦距的快门速度。例如,如果您使用50毫米镜头,则快门速度应设置为1/50或更快,如1/60、1/80。
何时使用高速的快门速度
快速快门速度(1/250或更高)在需要冻结快速移动的风景中非常有用。大约1/250的快门速度会冻结水的运动,吹动的草、树叶等。1/1000会冻结汽车或野生动植物运动的速度。要冻结快速移动的物体,例如风筝或鸟类,可能有1/2000或更高的快门速度。
何时使用较慢快门速度
如果想拍摄更平滑,更模糊的效果,例如平滑的水面,则需要使用更长的快门速度(1/15或更长时间)。诸如1 / 8、1 / 4或更长的快门速度在模糊运动的水源(如瀑布和河流)时特别受欢迎。
星空风景摄影也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设置。这些天文照片中的许多照片都使用20秒或更长时间的快门速度。对于星轨摄影,可能需要10分钟或更长的快门速度才能在图像上获得所需的条纹效果。
如何使用B模式
使用长快门进行风景摄影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但当拍摄快门速度超过30秒时,您可能需要使用相机的“B模式”拍摄。
B模式可让相机快门保持打开状态,直到摄影师将手指从快门按钮上移开为止。如果使用遥控快门释放装置和三脚架,相机快门将保持打开状态,直到摄影师再次按下遥控释放按钮为止。B模式的唯一限制是相机的电池寿命以及您愿意按住相机快门多长时间。
B模式最常用于夜景或低照度风景。几乎所有雷雨或闪电摄影都使用带有三脚架和遥控快门释放功能的B门模式。许多星迹,烟花和星迹景观也使用b模式设置。大多数数码单反相机需要在手动模式下拍摄才能进行B门设定。
风景摄影的其他设置
已经知道用于风景摄影的最佳光圈和快门速度,那么就必须了解如何配置相机的其他设置以增强照片质量。
拍摄模式
风景拍摄模式应取决于使用相机的经验和照明条件。许多摄影师选择以手动模式拍摄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定义,尤其是对于长时间曝光或弱光的风景。
如果对手动模式还不满意,则使用光圈优先作为第二选择。有些相机内可能还有预设模式。这些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f / 16),并且快门速度约为1/100,以创建较大的景深,使前景和背景均清晰对焦。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预设的风景模式可能比较合适,但相机可能在某些照明不足的条件下难以工作,但如果你是新手小白,这些预设还是可以试试的。
相机上的ISO越高(3200及更高),相机对可用光线越敏感,因此,所需的快门速度越短。拍摄风景时,被摄对象通常不会移动,没有什么理由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通常,最佳风景照片使用100-200的基本ISO。如果在不需要时继续提高ISO,则在照片中添加噪点的可能性更高。
RAW格式
RAW格式是风景摄影的最佳选择。以RAW格式或RAW + JPEG拍摄可以为以后调整后期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如果您正在学习后期风景照片,就一定要开启双格式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