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摄像的基本技巧
摄像的基本技巧
摄像的基本技巧,对于摄影的爱好者来说,平时拿着相机到处摄影只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其实很多时候这样是往往不够的,你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我们还是要掌握摄像的基本技巧,根本上提高能力。
一、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家用摄像机(掌中宝)
1、用右手握好便携式摄像机,肘部轻抵身体。
2、左手从下方托住机身,稳妥地拿好摄像机。
3、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稳定身体站好。
4、拍摄时同时留意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画面。
5、用左手托住液晶显示屏也能够稳定便携式摄像机。
大中型摄像机的握持姿势
大中型摄像机的体积不大,在握持上,只要注意兼顾镜头调整,就可以有多种的操作姿势,既可以像小型机邡样以高、低角度拍摄,也可以像大型机邓样站立肩扛拍摄。
二、持机摄像基本要领
1、一般情况是“稳定压倒一切”
2、广角镜头相对不宜看出抖动,长焦要注意
3、状态放松、降低重心、注意呼吸
4、尽量以上身的扭曲、移动来代替全身运动
5、走动拍摄时,双膝弯曲,小步移位
6、定位拍摄尽量利用支撑
三、相机的设置
1、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光圈系数用F来表示。
光圈的作用
1、调节进光量,光圈变大,进光量增大;光圈变小,进光量减小。
2、调节景深效果,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景深
简单说来,景深就是对好焦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快 门
快门: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元件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 与光圈配合使用,共同控制相机内部感光元件的曝光量。
手持相机拍摄时,由于手的震动容易造成画面模糊,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应选择1/100S以上的快门速度。拍摄运动物体时,一般应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否则很难抓拍到运动物体的瞬间状态。具体选择哪一档快门速度,要视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拍摄距离而定。
大多数单反相机还特别设计了一档不限制曝光时间的快门速度档位,俗称B门。拍摄时可根据需要选择B门,能使用30S以上的任意长度曝光时间进行拍摄。
对 焦
为了获得清晰的.画面,拍摄时必须进行对焦。其方式有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两种。除了个别数码照相机只有自动对焦方式外,大部分数码照相机同时具备这两种对焦方式。
1、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是指拍摄者必须用手去调节数码照相机上的对焦调节装置,从而达到对焦准确的目的。这种对焦方式通常是通过相机的对焦调节旋钮或相机镜头上的对焦环来实现的,能获得十分精确的对焦,被专业摄影师广泛采用。
2、自动对焦
这种对焦方式方便快捷,拍摄时不需要手动对焦,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会根据被摄体的远近自动调节镜头的焦距,使之达到对焦准确的目的。
四、选择拍摄模式
1、全自动曝光
各项参数均由相机自动调节,操作简单,能满足摄影爱好者曝光适度的基本要求。相当于照相机的P档或者自动档。
2、程序化自动曝光(P档)
程序化自动曝光模式是指光圈和快门速度均由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电路自动调节,拍摄者不必考虑拍摄时如何选用光圈和快门速度,数码照相机中的电子电路会根据设定的感光度信息,针对被摄体的亮度自动调节一组内定的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来达到准确的曝光。需要调节感光度(ISO)、闪光灯
3、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在摄影中用的最多,使用这种曝光模式时,拍摄者事先调整好光圈值,数码照相机中的电子电路会根据设定的感光度,针对被摄体的亮度自动调节快门速度,以达到准确曝光。其快门速度是无级变化的,所以曝光的精确度很高。此外,还能很好地控制画面的景深。
4、快门优先自动曝光
使用这种曝光模式时,拍摄者应事先将要使用的快门速度在数码照相机上调节好,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电路会根据设定的感光度,针对被摄体的亮度自动调节光圈系数以达到准确曝光。快门优先自动曝光能很好地控制运动物体的动感表现。
五、设定存储格式
使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时,不仅要了解相机的各项参数,数码照相机的存储格式也会对拍摄有所影响。目前主流数码照相机的存储格式有JPEG、TIFF和RAW(NEF)。RAW是数字摄影高端领域经常使用的存储格式。如果拍摄的画面是用于印刷出版,JPEG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只有采用无损压缩的TIFF和RAW格式,效果才会比较理想。
(一)JPEG 图像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为JPEG
是目前网络中和计算机上最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它具有更快的存储速度和更高的软件兼容性,占用的存储空间小,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也就是它在压缩的过程中丢掉了原始画面的部分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无法恢复的。也是我们推荐日常工作拍摄首选的格式。
(二)TIFF 图像格式是真正意义上非失真的压缩格式
它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软件兼容性好,一般不会受到处理软件的限制。但TIFF格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它有着异乎寻常的庞大数据量,而且在存储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现在数码照相机使用这种格式的不多,但是在计算机存储方面是使用较多的存储格式。
(三)RAW 是一种数据文件扩展名为RAW
它是CCD或CMOS感光元件在成像时所记录的原始数据,不经过压缩,也不会损伤画面的质量。
由于存储的是感光元件的原始画面数据,后期可以对画面的曝光量、色阶曲线白平衡、清晰度、色温值、锐利度等参数进行调整,为照片的后期处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
1、平视拍摄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个角度最适合于人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视点。它的画面的透视关系、结构形式、景物大小对比和我们的人眼看到的大致相同,使人在心理上有一种认同感和亲切感。
这种角度最适宜于表现人物间的感情交流和内心活动。一般家庭摄像中用得最多的角度就是平视角度。
2、仰视角度
摄像机的镜头处于视平线以下,由下往上拍摄。它很适合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充分利用画面的深度来表现景物的高大。仰视拍摄改变了人的视觉习惯,也改变了人眼观察事物的视觉透视关系,这样给人以新奇感,尤其是加大了景物的力度,景物本身的线条均向上汇聚,夸张效果明显。
3、俯视拍摄
与仰视拍摄正好相反,摄像机的镜头处于视平线之上,由高处往下拍摄。这个角度非常有利于展现空间、规模和层次,可以使远处的景物和近处的景物在同一个平面上充分得到展示,层次分明
有利于展现空间的透视和自然之美,表现景物的气垫,有利于介绍环境、地点、规模和数量,展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物物间的方位感。
4、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
‘贰’ 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导语:不管学什么都是从基础开始学的,把基础打牢,后面就会越来越轻松,基础打不牢,后面就会很难。所以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欢迎大家参考!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 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叁’ 竖拍时到底应该如何手持相机
使相机保持稳定,拿相机没有什么固定姿势,但左手还是手掌拖住相机,大拇指和食指掌握相机的焦距最好,万一有变化可以紧急从新构图
‘肆’ 怎么用相机拍照
相机拍照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学会调整ISO,一般来说ISO的数值越低,出来的相片质量也就越好。相片的噪点也会相对来说要少一些。调整好ISO后,就可以对着喜欢的事物进行拍照了。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
‘伍’ 如何正确地握持单反相机
如果不正确地握持相机,则会出现手部抖动造成照片会模糊,专业摄影师总结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为了增加稳定性,将肘部向两侧按压,并使相机靠近脸部。
五、坐着时如何握住相机
蹲坐方便于拍摄儿童照片或从低角度拍摄照片。为了防止相机晃动,请将手肘放在膝盖上。
‘陆’ 怎样拿相机手不会抖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柒’ 手拿相机的正确拿法,怎样拿相机摆姿势
正确的手持相机拍片的姿势,应该是右手握住手柄,右手食指按在快门键上。左手托住镜头,胳膊肘抵住肋下形成稳定的依托。同时稍微侧身。
这样的姿势可以保证相机端稳。
另外,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将身体依住某个物体,这样可以更稳定
‘捌’ 如何使用照相机拍照
想要熟练掌握数码相机摄影技巧,首先需要对其操作原理与方法加以学习,接下来再进一步熟练摄影的构图、光线等的运用,在反复地拍摄练习中不断提升摄影实力,拍出足够惊艳的作品。接下来主要从设备原理和操作、拍摄构图及光线应用方面进行一定的技巧讲解,帮助大家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摄影技巧。
一、数码相机的实用原理与操作
1. 照片设置
在拍摄活动开始之前,相机的一些设置就已经能够对最终照片或工作流程产生影响。其中,照片设置是大家首先需要考虑的。大家可以根据最终照片的用途,在前期选择照片的大小和质量,根据所投放的平台(如户外广告、网页、书籍、个人展览)、观看设备(如电脑显示器、投影仪、手机屏幕)或其他用途(如快速预览、印刷打样)的具体尺寸需求及分辨率需求来调节参数。
一般来说,JPEG文件是比较小的压缩文件图片格式,会提供S、M、L等从小到大的选项,以及类似锯齿形、流畅圆滑形图标等不同图像质量的选项。但是,最大、质量最高的文件格式通常是无损源文件RAW格式,每个品牌对应不同的格式名(如Canon品牌对应RAW文件格式为.CR2),这种格式保留的图像信息最全,在后期处理的工作空间最大。如果大家不明确最终图像需求的时候,建议设置时选择JPEG+RAW的格式组合。
2. 曝光组合与应用
照片的基本影调与曝光息息相关,但在实际调整曝光之前,大家需要明确动态范围的概念。事实上,不同机身所具备的感光元件的性能有着很大差异,大家可以理解为,单次拍摄中相机能够捕捉呈现的明暗范围。这意味着动态范围不仅仅是有限的,且针对不同相机的,其大小是不同的。
然而人眼观看自然界的明暗范围是远大于这些范围的,所以单纯使用常见数码相机进行单次拍摄所得到的照片的明暗效果和肉眼观看实际场景的效果不一定一致。
大家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感光度这三项参数的组合来获得不同的曝光,以及对其他效果的控制。其中光圈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光孔口径大小,快门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感光度控制相机内部感光元件对光线感应的速度或敏感程度。
‘玖’ 怎么用相机拍照片
给相机安装好存储卡:
要拍照,肯定要有存储照片的内容,相机的配件是肯定要的,先检查下相机的存储卡是不是安装好了,单反相机是可以不放存储卡拍照的,但是不能保存内容。
02
安装好镜头开机:
有些人刚买好相机,镜头也没安装好,那么安装好存储卡之后,就要按住相机左侧的,一个按钮(安装镜头 )的旁边,然后看镜头的屁股,是白色的小点还是红色 的,去对准相机的点,放进去扭一下,听到咔的一下,就安装好了。
03
选择简单的模式利用取景窗开始拍照:
开机之后,取景就利用这个窗口,把眼睛放到里面去进行取景,液晶屏也是可以的,点击那个大窗口旁边,有一个按钮,旁边有一个红点的就是液晶屏取景。
04
快门一开始要半按住:
进行取景的时候,一只手端住镜头,另外一只手,拿相机的右侧手柄,右侧的手用手指,按住快门,来进行对焦,取景,进行拍摄的操作。
05
出现红框,对焦确认滴滴声后按下快门:
当你取景窗或者液晶屏里的那个框框变成红色的,同时伴有滴滴滴的快门确认的声音,就把按快门的手重重的按下去,就这样,拍摄基本上就完成了。
06
学习手动模式:
一开始大家可以利用自动模式或者半自动模式,比如人像模式、TV模式等等,后续可以学习一下全自动模式,学习光圈和快门的调整,对光线的影响。
07
预览我们的照片:
拍摄结束之后,我们可以点击相机仪表里右下角的那个播放按钮,来查看我们的照片,我们可以在查看照片的时候看到我们的拍摄日期以及参数。
‘拾’ 拍摄相片时手握相机有哪几种姿势
手手握相机的姿势有3种
一种是横向拿相机,左手端住手柄,右手扶镜头
另外两种是纵向,同样的手相机的方式,只不过是方向不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