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镜片直径直径可以算吗 怎么算呢 可否告知
如果你的说镜片直径的话,是不可以计算的,每个生产厂家所生产的镜片直径都有所不同,像国内的镜片的一般直径有70的,也有75,而国外一些镜片的直径还有80的,通过镜片的直径计算配镜后镜片的薄厚是多少,这个是可以的。
B. 相机镜头上面标识50mmf1.8,则镜头的相对孔径和入瞳直径是多少
相对孔径就是1:1.8,至于入瞳直径……
入瞳与光圈(孔径光阑)是共轭关系,即入瞳经前两片透镜所成的像就在光圈的位置上,所以最大光圈(注意最大两字)是由入瞳直径(即物镜边缘的金属压圈的直径)决定的,在调经光圈变小时, 当时的入瞳直径应该由光圈当时的光孔直径决定。
也就是说入瞳直径等于最大光圈孔径,50mm/1.8≈27.78mm,但是镜头和简单透镜不同,光圈是卡在光路最靠近光心的位置,实际上前镜片要大得多,比如佳能的小痰盂,滤镜螺口是52mm,去掉边缘,与焦距也接近1:1了。
C. 镜片尺寸怎么算
镜片表面有雾显防伪,在镜片加工前,可以检查包装,看看品牌、度度、折射率等是不是和需要的相符。
1、根据不同折射率原片的边缘厚度,直径和加工眼镜的瞳距,镜架尺寸。用画图法可以大概计算出加工后不同折射率镜片的厚度。当然这个方法有一定误差,只适合计算比较高的度数。
400多度各折射率镜片做出来厚薄差别不明显。另外做了美薄加工后的镜片也不好计算。
2、破坏性实验。由于不同折射率镜片材料不同,当然气味也不同。将镜片用手磨机打磨一下。有经验的配镜师一闻就知道什么折射率的镜片。尤其是1.74和1.67,那个味道很特殊。
3、用一个特定仪器:厚度计。通过测量镜片中心点和距离中心点一定距离(2或者3厘米)的镜片厚度,通过特定公式可计算出镜片折射率。
(3)运动相机镜片直径是多少扩展阅读:
镜片选购建议
1、好镜片,材料是关键一副镜片的材料,对镜片的透光率,耐久性以及阿贝数(镜片表面的彩虹纹视觉效应)等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在材料上进行深度研发,品质可控,性能优异。
2、膜层,让镜片好戴好的镜片膜层,能赋予镜片更多优异的性能,不仅透光度等光学性能得到大大的提升,其硬度、耐磨度、耐久性都会大幅提升。
3、实用功能,适用用眼场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同的场合需求需要对应选购不同实用功能的镜片。例如使用电脑频率高的人可以重点考虑下防蓝光镜片;
频繁出入户外室内的人可以考虑智能变色镜片;司机们可以考虑驾驶偏光镜片;经常运动的人不防考虑一下超韧镜片。
4、 视觉效果,佩戴舒适市场上的镜片通常包括球面,非球面,双面非球面,单光或多焦点等视觉设计,良好的视觉设计可提升视物真实度,缓解视疲劳,改善消费者的配戴体验。
D. 全画幅相机镜头镜片的直径都要做得很大吗直径小了,光学性能不佳吗
不是的,口径大,通过的光多,适合光线较暗的时候。但是由于光学玻璃制造筛选困难,口径越大,价格越贵。小口径光学性能不差,只是暗光线下取景等会受影响而已
E. 相机滤镜直径和焦段什么样的好
我们先来分析这题主提到的佳能的新旧两款50 1.8镜头。
先从结构上说,二者都不是内对焦镜头,对焦时前景组会移动,佳能的处理方案是让装着滤镜的内层套筒带着前镜组一起移动而滤镜直接拧在内层套筒上。与之结构相似但是处理方案不同的是尼康的50 1.8G,浮动镜组但是内层套筒很小滤镜是装载在外侧套筒上的。
当然这个反例并不严谨因为二者结构上的区别依旧很大。
对于题主提到的两个镜头,滤镜尺寸并没有怎么影响镜头的发挥,因为镜片尺寸明显小于滤镜尺寸,从实际应用来看新款缩小的口径也没有影响到暗角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滤镜尺寸越小越好,为何——因为小滤镜便宜。其实工程设计的时候工程师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这也是本人颇为喜欢大厂出品的缘故,很多大厂商品在购买时可能会让人平淡无奇有追求品牌的嫌疑,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不少设计细节上的考量会让人感到小小的感动——他们完全没有宣传夸耀这些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做了。
这里补上另一个原因:STM马达的体积与原来的马达不同。
当然49mm相比52mm并没有便宜多少——但终究是便宜了,对于几百的镜头来说几百的滤镜便宜吗——不便宜。而其面对的用户是什么样的用户大家皆知(毫无贬低用户意思但比喻要考虑到这点)。
不过我有时候觉得厂家不说是不对的,有时候可以稍稍提醒下用户。
假如你有一定的滤镜积累你在选镜头的时候是会考虑到这点的,厂家也有考虑到。
打个比方,尼康大三元,2470是77mm,70-200也是77mm
一代70-200是多少?也是77mm,前一代大三元标变28-70是多少?——77mm
我们再往前推一代吧,80-200钢跑是多少?还是77mm。
顺便说句,佳能也都是77mm,但是第二代2470是82mm谢谢 @Ricardo Zhang 提醒。
至于77mm是怎么来的只能说这种焦段重量体积看下来基本都是77mm这个水平,以前问过一些与厂商有交流的摄影师的回答很模糊,但是都表示的确有相关的考量并且还给我提供了一个例子:
尼康全幅定焦1.8G有五个:20mm,28mm,35mm,50mm,85mm
它们的口径依次是77mm,67mm,58mm,58mm,67mm
这五个里面除了那个20mm的奇葩是77mm(奇葩么?看了上面还觉得奇葩么?)其他的只要两套滤镜即可搞定。也就是说同厂商差不多时代的镜头滤镜口径上不会有多大的差异。
这里要说说为什么20用77mm就是因为它广,这时候滤镜尺寸就影响画质了,假如坚持用67mm滤镜即使没有遮挡,暗角方面必然不如用77mm来得好。
而且你可以看出广的用77mm,稍广的是67mm,当中的是58mm,要求虚化了就又是67mm。
——但是对佳能那两个50mm来说由于视角较小就不影响了。
上面说了好多没影响,其实影响还是有的,但是看得不是滤镜尺寸而是前镜片的尺寸,按经验讲..前景组直径越大,虚化越好比如当年的老的适马50 1.4,82mm口径,没有科学依据(其实硬要找我自己也找过但是我总觉得落不了地因为反例不少)。
所以说更多的是厂商的习惯,当然满足这个定位的画质是第一的。
至于个别奇葩,你能忍受奇葩那就肯定能忍受滤镜的奇葩了,比如尼康1424大灯泡(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买的都是奇葩)
在这里我只想说滤镜不便宜种类也多,要是几个一样焦段的镜头没有谁秒杀谁的差距,那我就看口径了。
F. 依视路镜片最小直径多少
依视路镜片最小直径为2厘米。依视路丽薄技术是对远视高度而言的,因为远近中心比较厚丽薄可以薄一些,但同时镜片直径就会改小,一般镜片直径为6点5厘米丽薄以后可能是5点5或5厘米,这就对你的镜架有要求了,镜架就的是越小越好,这样就不用移瞳距了。
依视路起源及技术
依视路源自法国,作为全球领先的视光企业,其历史可追溯至170年前。依视路专注于设计、制造并销售品类丰富的镜片产品,帮助人们矫正和保护视力。依视路近视镜片是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质量值得信赖的眼镜片品牌之一。
依视路近视镜片是目前市场上质量比较不错的近视镜片品牌之一。这个品牌的镜片可以有效起到矫正视力、保护眼部健康及预防眼部问题的作用。依视路镜片冬天不容易起雾。目前国产的还没有效果特别明显的防雾镜片。目前进口依视路防雾镜片效果比较不错。不过价格有点小贵。
依视路利用创新的WAVE2设计技术和360度计算加工技术,感受超高视觉清晰度和艳丽的影像色彩。依视路抗疲劳镜片,舒缓疲劳,更添舒适。创新的依视路抗疲劳镜片可以让眼睛的微波动恢复正常,使眼睛保持活过眼力,对抗视疲劳。
G. 数码相机的各参数都是什么意思
)变焦
镜头的另一个重点在变焦能力,所谓的变焦能力包括光学变焦(optical zoom)与数码变焦(digital zoom)两种。两者虽然都有有助于望远拍摄时放大远方物体,但是只有光学变焦可以支持图像主体成像后,增加更多的像素,让主体不但变大,同时也相对更清晰。通常变焦倍数大者越适合用于望远拍摄。光学变焦同传统相机设计一样,取决于镜头的焦距,所以分辨率及画质不会改变。数码变焦只能将原先的图像尺寸裁小,让图像在lcd屏幕上变得比较大,但并不会有助于使细节更清晰。因此购买数码相机时,我们往往建议大家留意光学变焦的倍数。目前中端相机普遍都有3倍左右的光学变焦,不过也有具超长变焦功能的产品,例如10倍光学变焦的机种。
光学变焦
是依*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变焦方式与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摄像头的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也有一些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
数字变焦
即digital zoom,实际上是画面的电子放大,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点像vcd或dvd中的zoom功能,所以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目前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一般在6倍左右,摄像机的数码变焦在44倍-600倍左右,实际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够了。如果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如果拍摄的视角小,可以相应的加一广角镜。
iso感光值
iso感光值是传统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 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感光度
感光度(sensitivity),根据光源的不同强度调节相机的感光能力。
用传统相机时,我们可因应拍摄环境的亮度来选购不同感光度(速度)的底片,例如一般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的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而数码相机内也有类似的功能,它借着改变感光芯片里讯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改变iso值,但当提升iso值时,放大器也会把讯号中的噪声放大,产生粗微粒的影像。
焦距
如果你在相机的英文规格书上看过\\\\\\"f =\\\\\\",那么后面接的数码通常就是它的焦长,即焦距长度。如
\\\\\\"f=8-24mm,38-115mm(35mm equivalent)\\\\\\",就是指这台相机的焦距长度为8-24mm,同时对角线的视角换算后相当于传统35mm相机的38-115mm焦长。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可对焦范围\\\\\\"则是焦长的延伸,通常分为一般拍摄距离与近拍距离,相机的一般拍摄距离通常都标示为\\\\\\"从某公分到无限远\\\\\\",而进阶级设计的产品则往往还会提供近距离拍摄功能(macro),以弥补一般拍摄模式下无法对焦的问题。有些相机就非常强调具有支持1公分近拍的神奇能力,适合用来拍摄精细的物体。
快门
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至于单眼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曝光补偿
它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 1ev、\ 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H. 相机的镜头 多少mm 是镜头的长度还是镜头的直径意思是什么
照相机镜头上标注的多少mm,既不是镜头长度也不是镜头直径,它的含义是镜头的光心到焦点(焦平面)的距离。
我们经常能在镜头上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它就是镜头的焦距,如果是变焦镜头,那么就是两组数据构成的一个区间。
镜头焦距是镜头的主要性能指标,它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
焦距,也称为焦长,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范围的度量方式,具体说就是从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或者说从镜片光学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可以把这组透镜理解为一个单体透镜。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穿过这组透镜时,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即光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镜头的光心,或者说光学中心并没有物理上的标准位置,它可以随着透镜的形状变化而变化,甚至在透镜之外。
了解了焦距的含义,对掌握照相机的的透视、构图、景深,进而拍摄出优秀作品有重要的意义。
I. 镜片直径55-70是什么意思
直径55-70mm是指凸透镜的孔径为55-70毫米。
J. 镜片参数为啥是两行 都是什么意思
这是同一镜片的两种表达形式:黑箭头,为正柱镜形式;红箭头,为负柱镜形式。在这组数据中,其中负柱镜形式是规范的最终处方形式;而正柱镜形式不是规范的最终处方形式,往往是不太内行的为之,或者是为瞎胡人所利用(数据显得比较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