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旗照相机有收藏价值吗
红旗牌照相机,是我国照相机中,最具收藏价值的照相机。这部照相机,有着政治背景,是江青指示上海照相机总厂,仿徕卡相机,取名红旗20型,平视旁轴取景相机,并有三只可换镜头,,作为国庆二十周年献礼的产品。直到一九七九年停产,总共生产二百七十一台。当时的价格就很昂贵,现在收藏价更难估计。
㈡ 红旗20的解读红旗20、红旗传奇和国产相机发展
名声在中外相机收藏界不胫而走的红旗20,也和东风相机一样,与有些摄影功底的江青有关。江青除用哈苏相机,也用徕卡M3。毛泽东的一首七绝《卢山仙人洞照》,就是化名李进的江青用徕卡M3拍摄的,1969年中央电影工作会议,江青授意提出仿制徕卡M3等高级相机的计划。试制工作交给当时生产军用品的上海照相机二厂(现该厂已属上海海鸥相机公司)。该厂以徕卡M3为蓝本,从1969年开始试制,为了向建国二十周年(1949-1969)的国庆节献礼,将试制的相机定名为红旗20。由于时间过于紧促,加上技术装备力量有限,特别是配套镜头的设计复杂,许多新工艺及原材料有待进口和研制,未能赶上20周年的国庆节。到1970年才制造出首架红旗20样机。到同年年底共试制出10架样机。
样机采用徕卡M3的卡口,机身的胶卷表面定位距也与徕卡M3完全相同,为27.8±0.02mm。换句话说,徕卡M3用的镜头可安装在红旗20,性能完全匹配。这点与另一架国产仿哈苏的东风相机略有不同。
此外,红旗20还采用徕卡M3后背小开盖设计,打开装胶卷的底盖后,此盖可以掀开,在适当光源下可以进行放大及用灯欣赏,近距离摄影有毛玻璃对焦。快门为B、1-1/1000秒及X(1/50秒)。自拍延时8-12秒。取景器有50mm、35mm、90mm、135mm四种可变亮线框及叠像式对焦窗。无论试制品还是以后的正式产品,始终没有135mm f/2的镜头,红旗20虽以M3为蓝本,仍然参照M4的优良设计,与M3不尽相同:一是红旗20正面向侧面过渡的外形棱角分明,而M同甘共苦呈几十年一贯的圆弧形。二是倒片钮已改成折叠曲柄,M3则用手轮倒片。三是取景器设计及配用镜头规格更像M4,且增加35mm f/1.4广角亮线框取景提示。标准镜头也不再用M同甘共苦的50mm f/1.5,1967年推出时采用了M4的50mm f1.4,仿制的35mm f/1.4广角镜头也随红旗20样机一并推出。四是红旗20的感光度记忆盘设计与倒片柄同轴,且有捆花,安装定位珠,手感及方便均优于M3。1971年,红旗20正式投产,又将后背的小开盖改为大开盖、装胶卷更为方便的M4新背盖结构。正式投产后的红旗20背盖直接改为后开盖。这是区别红旗20试制品与正式产品的主要所在。
红旗20投产时,是供给制的计划经济,产品主要调拨到新华社等中央大新闻机构使用。当时一机三镜的造价超过二千元人民币。正式产品曾在香港摄影器材展览会、轻工产品展览会多次露面。当时一机三镜标价三千多港元。由一红旗20的工艺相对复杂,性能指标要求很高,造价高昂,国内市场需求面窄。到70年代后期,利润回报率较丰的普及相机市场兴起,根据国内新闻单位的规模,原计划生产二百架,结果1979年停产时,正式产品不过50架。这样,从1970-1979年的十年间,红旗20断断续续试制品算在内,不过只有60架,这大概是世界各国相机厂家模仿徕卡机型中,产量最少的械型之一,也是徕卡M系诞生以来大陆唯一的一款M系复制机。值得一提的是,红旗20与另一部国产哈苏机的东风相机不同。它在所有产品的机身编号均以生产年份打头。例如,7002编号的机身,就是1970年生产的试制品。
M3诞生之前,世界各地仿制的徕卡相机,有文字可查就有72种之多。M3诞生后,各仿制厂家才看到他们的仿制水准无论是制造精度、光学材料及加工工艺等,都有很大差距,才停止对徕卡新机型的仿制,转而走与徕茨合作开发的方向。如日本美能达与莱茨合作生产的美能达CL、徕卡CL、美能达CLE等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红旗20相机是中国人拷贝的机型,并有所改进。所以,红旗20若不是徕卡M系机绝无仅有的拷贝机,也是难得一见的凤毛麟角。它引起的不仅是中国相机收藏者而且还有国外相机收藏者的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1990年前后,在国外一架红旗20及标准镜头二手市场售价也不过一万元人民币。目前在北京,机身价格已飙升到三至五万元人民币。品相好的一机三镜价已突破九万元。
红旗20的镜头,虽然采用了进口高级光学原料,但全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它的50mm f/1.4、35mm f/1.4、90mm f/2三支镜头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与上海照相机二厂联合设计研制的,曾采用当时东德援建的北京玻璃厂的光学镜片毛坯,精细研磨而成,当时这家研究所云集一批海外学成归国的光学专家,不但设计出毫不逊色于当时徕卡的镜头,而且还少量制造镧系稀土类高级光学玻璃镜头。1958年,该所曾研制f/0.8的大口径镜头,可以说中国当时光学工业的起步水平并不比日本差多少。这也是国内一些红旗用家,至今坚持认为自己手中的红旗20用的镜头素质高于徕卡镜头的原因。这也与国内摄影人士习惯以镜头分辨率来判别镜头的高下有关。事实上,红旗20的镜头分辨率也是十分优秀的,无论是中心及边缘的分辨率,都可与徕卡同规格型号M镜头相媲美。主、副叶片多达12片的标准镜头,与徕卡M的Summilux标准镜头一样有很高的精度和优异的离焦成像效果。但红旗镜头的其他性能指标如色的再现、透光率等方面还略有差别。以红旗标准镜头为例,透光率与徕卡同规格镜头差约1/3档曝光量,且对透射光有轻微偏黄现象。但这些镜头毕竟是国人自已制造的,是当时国内135相机的顶级素质镜头,依然是国内国外收藏界寻觅的珍品,与机身一起成为大陆相机“第二藏品”。 工业的发展要靠技术的积累,而且这种积累源自于工业文化的传承和市场竞争中的磨练。当然并非所有的工业发展都遵循此路,比如宇航、军工,当其被定位于国家战略层面的时候,这些工业在具备一定的条件后(包括政治意志,经济基础,知识储备等)可能会获得跳跃式的发展,但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格局,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发展之路。相机制造业是结合精密仪器制造,精密电子和光学的高端产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必须依靠市场才能成长壮大的工业。绝大部分相机最终是作为消费品供消费的,所以相机工业的发展不可能指望国家从战略层面上予以扶植。换言之,中国作为一个工业文化传承薄弱的国家,不可能在现阶段发展出具有技术竞争力的照相机工业,但我们的确凭借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了庞大的相机制造业(当然技术是人家的)。
实际上德国相机被很多国家仿制过,但仿制的出发点不同,最终的结果也不同。但有个基本规律,越是具有工业文明积累的国家,其仿制的层次也就越高;越是经历过市场竞争的仿制,越具有发展的后劲。可以举例说明。
苏联是仿制德国相机的大户,而且苏联在光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实力很强,但工业传统的底子薄,利用高度集中的体制能干几件出彩的事,但要事事领先,没哪个实力。苏联人仿制德国相机,基本是减法仿制,也就是去除那些高难动作,剩下简单的做。这也是无奈,毕竟技术功底达不到。好在一场世界大战,让苏联人把人家德国的家底都搬了过来,在斯大林的亲自关怀下,苏联最成功的仿制--基辅4登场了。但制度决定了一切,没有市场竞争的考验,基辅4不过昙花一现而已。初期的基辅4型相机完全是用缴获来的康泰时散件在俘虏的德国技师的监督下组装而成,也是基辅型号中产品质量最好的,随着德国零件用完,基辅相机的品质开始走下坡路。最终,苏联的整个相机工业也没啥起色,最后落到个地摊货的地步。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有着优良的工业传统,自然在仿制德国相机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英国曾经是制造业的大国,但自19世纪末期起逐步被德国赶超。我个人认为英国制造业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不善于在品质和成本上找到平衡。可以这么说,就某些行业来说,德国制造对英国制造的冲击就像日本制造对德国制造的冲击一样。说白了,竞争力就是技术优势加成本控制,或者是在任何一方面居于垄断地位。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国力匮乏,不得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这限制了德国相机进入英国。但英国社会(特别是国防、科研部门)需要精良相机。没有办法,一项奉行贸易自由化的英国为了节省银两不得不自己动手制造相机,仿制的范本就是徕卡3B。毕竟姜是老的辣,没想到,英国人搞的仿制一下子搞过头了,生产的里德相机无论在工艺水平、用料和性能上居然大有超出徕卡之势,只是成本居高不小。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欧洲各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外汇和出口管制随之取消。英国人不善于成本控制,最终仿制的道路也没走多久。大名鼎鼎的库克镜头至今仍然用1913年设计制造的研磨机磨制镜头,可见其工业积累的深厚。
日本在亚洲应该是最具工业传统的国家了。自明治维新后,日本铁定了要在工业上毕恭毕敬的向西方学习,而且引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市场竞争。可以说,日本的相机工业就是在学习德国和市场竞争中起步的。前者为日本的相机工业提供的技术积累,后者让日本的相机工业看清了发展的方向。正是在这两方面,日本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二战结束后,日本很快就抓住了美国这个大客户,产品品质虽然和德国有差距,但价格上的优势完全可以弥补过来。与苏联的仿制不同,日本的仿制是加法式的,不断在德国原型机的基础上尝试增加新的功能。随着技术积累的增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结果原来的师傅一个接一个倒下去了,日本反而登上了相机工业霸主的地位。即使在今天,日本的相机行业仍然秉承了重视技术研发和相互竞争这样的传统(德国企业特别重视规避相互之间的竞争),从而越战越勇。
最后回到我们的“红旗20”。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1971年),中国唯一一台徕卡M型仿制机红旗20诞生了,它具有与原型机相同的测距联动式可交换镜头系统、相似的机械构造、同样的镜头卡口,加之产量极少每一台都是精工制作,也使得红旗20相机成为中国传统手动旁轴相机制造的巅峰之作。以至日本AJCC的着名相机收藏家陆田三郎曾在自己的着作《中国古典相机故事》一书中寄予很高的评价。 第一阶段是从1956年开始,建立了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广州、哈尔滨和杭州7家照相机厂,1956年,“大来”牌相机问世;1958年,北京仿制原苏联“卓尔基”、天津仿德国“阿泰萨”形成幸福-1型、上海仿“莱卡”-1型形成上海58-1型,批量生产后改成上海58-Ⅱ型,上照厂还研制了海鸥4系列相机,其中海鸥4A型相机的研制非常认真,其卷片及计数系统、多次曝光机构独具一格、科学合理,上照厂还仿制了莱卡M3取名为“红旗”,仿“哈苏”500S/M取名“东风”;1964年,上照厂开始仿Minolta SR-1研制海鸥DF型135单反相机,于1971年开始销售;1971年11月,海鸥DF-1问世。
第二阶段是从1973年开始,建立了常州,无锡、苏州、丹东和青岛5家照相机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永光厂、金光厂、明光仪器厂开始兼产相机。1973年,四川华云等五个光学厂联合开发珠江S-201单反相机,于1978年生产定型;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同期开发孔雀DF单反相机。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开始,又出现了武汉照相机厂和宁波华光照相机厂、北京华北光学仪器厂、总后南京3304厂、西北光学仪器厂、河南云光厂、无锡湖光仪器厂、湖北华中精密仪器厂、宁江机械厂、甘肃光学仪器厂、上海第二光学仪器厂和上海光耀灯具厂开始兼产相机。1978年,机械工业部仪表局成立凤凰牌系列照相机联合设计组,开始研制出JG系列带电测光或电子快门自动光圈相机,其中JG301型1978年开始设计、1979年通过定型鉴定、1981年正式投入生产,是国内第一种AE相机,设计参照了Konica C35-FD和CanonQL17相机;JG302型设计时参照了西德Optima 535型相机的电子程序快门设计,曝光范围EV-1~18;JG303M型1980年下半年设计,1983年3月通过定型鉴定,设计参照了Pentax ME和Chinon CM4相机,其结构和功能均具有国外80年代水平,是DF相机更新换代的产品,其50mm/F1.4大光圈标准镜头,1~1/1000秒钢片快门、SPD蓝硅二极管作TTL镜后测光,即使在今天仍属国内先进水平;JG304-A型参照了Konica、Ricoh、Fuji和Chinon塑料机身内藏闪光灯相机的设计;JG304-C型是304系列产品□□□□能最全的一个机种,其设计主要参照日本Minolta SD型相机,其内在质量和外观水平已达到日本当时产品水平。在这期间,1981年,华山35DF-S单反相机开始开发,1985年问世;1984年,长城PF-1单反相机通过设计定型鉴定;海鸥DF-3型TTL相机设计定型;明光厂和金光厂联合推出明佳MC-K1000和金都S-207。在相机专用电路方面,1976年国内就开始研制电子快门集成电路,1980年兵器工业部207所又研制了电子程序快门的集成电路,湖北襄樊仪表元件厂、上海钟表元件厂、上海无线电7厂都相继研制成功电子程序快门的集成电路。至1983年,国内相机生产厂(包括兼产厂)共34家,已鉴定生产45种型号相机,其中120型相机有20种,各种135型相机有25种;35种是国外五十年代水平的产品,10种是从1978年开始研制的电测光照相机。到1985年,全国相机产量为180万架。在这段时期,由于国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国内商品紧缺,相机市场长时间处于卖方市场,相机供不应求,各相机厂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各相机厂本应借此机会加快新品开发,但各相机厂却忽略了相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因循守旧。从1983年到1987年,在这5年间,我国相机生产厂及其相机品种规格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从而使各相机厂在进入88年后突然陷入极其困艰的境地。
第四阶段是从1988年开始,在这段时期,相机工业大起大落、进口相机水货泛滥成灾,相机技术停滞不前,各厂家处于探索,徘徊和混乱状态。进入“75”后,135机械平视取景相机成为市场紧俏商品,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但随着消费者对相机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进口相机的大量涌入,性能优良的电子自动相机被普遍接受,使国产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供大于求;此外,由于原材料、元器件、设备、工模具及检测仪器等基础工业以及相关的科研试制、教育、行业规划政策等相应机构未能建立起来,没有换代产品、品种矛盾突出,厂家处于极其艰难的状态。1989年前相机行业大部分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发塑料相机,但几乎全军覆灭,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效能低下、工艺纪律松弛、员工不负责任,工作质量差、企业急功近利、不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198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过旺的消费需求以及大量走私逃税舶来品流入市场,使通过引进的生产线组装的相机的销售陷入困境。
第五阶段是从1993年开始,相机工业开始复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1992年初河南华夏光学电子仪器厂在华夏841相机基础上推出华夏843相机,镜头为六片四组双高斯对称型镜头、分频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40mmF2,电子测光采用微型集成电路,整个电子系统十分紧凑,同时具有多次曝光功能;上照厂研制出海鸥ZQ6-35全景相机和海鸥QCK-180全景扩印机。1993年上照厂推出DF-300x,在DF-300基础上开发生产了DF-200和DF-300M;江西光学仪器总厂推出DC838和DC838AW单反相机及Ls930全自动相机,多家企业推出各种型号的LS相机;这一年出现多家合资企业;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与台湾拓汉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江辉照相器材有限公司、北京照相机总厂与香港宝源(中国)光学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北京北照·宝源光学工业有限公司、常州照相机总厂与香港丰达仪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常丰照相机有限公司,苏州照相机总厂与香港华博工业有限公司等四方投资兴办苏州依利法照相机有限公司、上照厂与普立尔照相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青岛照相机总厂与台湾青腾照相机公司合作,而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与日本旭光学(Pentax)合作生产。1994年8月浙江上虞铁阶摄影总汇推出“神龙”120单镜头反光座机。1995年浙江大学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韩国设计出FF-222S相机。1997年,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解决了变焦镜头关键零件变焦轮的加工问题:以光学平面硬膜工艺代替传统镀膜工艺,应用和推广CAD技术,缩短产品设计和模具制造周期,完成了大光学改造,促进了光学塑化和非球化。1998年,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40年大庆,推出数码相机DC-33,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与日本尼康公司合作,筹建成立亚杭公司。在这段时期,通过产品结构大调整,生产的产品更贴近市场,照相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能适合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平视取景相机己基本能满足各不同需求层次的要求,但单反相机目前的水平只限于中低档,一些高要求的专业型相机和全自动单反相机目前还不能满足要求,到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照相机械产品生产的企业有111家,相机生产企业26家,彩扩冲洗设备生产企业28家,照相器材生产企业57家,但主要相机生产企业全国只剩下8家。
上海海鸥照相机厂
1957年,在上海四川中路惠罗公司的一间阁楼上,在三个月时间内上海58-1型相机被研制出来,拉开了我国相机生产的序幕;60年代初,上照厂设计生产了“上海4型”双反相机、“203”相机、DF单反相机,1964年开始出口4型120双反相机,改变了我国相机只进口无出口的局面;70年代初,在松江中山东路70号新建上海照相机总厂;1985年研制成功DF-1ETM内藏测光相机;此后引进生产DF-300单反相机;在度过一段漫长的困难时期后,1996年4月10日转制为上海海鸥照相机厂,将原海鸥公司转制为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至1997年,形成了DF300幕帘快门和DF200钢片快门两大系列,并开发了一系列的镜头。
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于1965年在大茅山区建厂,1969年基建完工后,由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光学仪器厂,南京测绘仪器厂和南京模具厂联合内迁组成;1981年开始靠贷款搬迁重建,1988年全部完成由大茅山区到上饶市的搬迁工程。80年代生产凤凰205型相机,风靡大江南北,1990年7月研制出单反相机,1992年研制出DC303单反相机,1993年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电子钢片快门,1995年开发出DC818型相机和28~70mm变焦镜头,1996年研制出一次性相机并出口美国,1997年DC828~DC858相机上市,变焦镜头群18-28mm、28-105mm、28-135mm、28-200mm、70-210mmF4、75-300mm纷纷上市,全自动相机PH8BF、PH280、PH380、PH480于1998年2月上市并推出首架自动变焦机PH ZOOM(38-110mm)。
甘肃光学仪器工业公司
创建于1966年,是由南京、上海、哈尔滨电影机械厂及陕西仪表总厂联合内迁的三线企业。1979年开始生产JG304型程序快门照相机,1988年生产JG系列相机,1991年起生产PG系列相机,甘光公司已经成为具有亚洲一流水平的特大型光学镜头加工企业。
重庆明佳光电仪器厂
1972年开发生产美多牌135单反相机,80年行初期开始生产S-201相机,80年代中期生产珠江S-207内测光单反相机,目前正致力于明佳MAE1900高档单反相机的研发。
㈢ 国产第一台胶片单反相机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图片传不上)五十年代58-I型这架照相机是1958年1月由刚成立的上海照相机厂生产。是按德国1938年生产的“徕卡”ⅢB型照相机仿制而成的。它
58-I型
的生产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工业开始形成,因此具有“零的突破”之划时代意义。 主要生产年份:58-59年,共生产1198架 主要功能:4片3组天塞型镜头,F=1:3.5 f=50mm,横走式幕帘快门,速度分T门、B门,1-1/1000秒;自动测距,自动停片,自动记数;M39*1螺纹接口价格:12000元左右58-II型该机是58-I型的改良型。1959年正式投产。最大的改进是将测距窗与取景窗合并成一个系统,并增加了X闪光同步结构。主要生产年份:59-62年,共计生产11888架价格:1000元左右六十年代203型这是以“上海”命名的最后一部120折叠式照相机。是202型相机的升级产品。当时是最畅销照相机产品之一。
205型
主要生产年份:1964-1977年,共计生产311446架,1965年首次出口。七十年代¥机镜头F=1:2.8,f=50mm,镜间中心快门,速度分为B门,1-1/300秒,有x闪光同步及自拍机构,双影重叠式测距,光学取景有消视装置,卷片快门上弦联动,自动计数,机身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65年投入生产,69年结束生产,共计制造1809架,1969年3月支援内地移交江西光学仪器厂生产。七十年代东风相机该相机1969年以瑞士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制作的。当时定名6920型(意为国庆20周年),
东风相机
后改为东风牌照相机。东风照相机由镜头(含快门)、机身、后背(暗盒)三大部门组成。东风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f80mm/F2.8),广角镜头(f50mm/F4),中焦镜头(f150mm/F4)三种,其成像质量可与哈苏镜头媲美。镜头内装有康盘机械式镜间快门,速度为B门,1-1/1000秒,有自拍机及XM闪光同步,整个镜头上还有景深预测杆,景深距离直接指示。EV值数据指示环等。机身除有一套卷片机、取景、测距装置以外,还含上下二片的辅助快门和反光板可随时翻起锁住。暗盒可以从机身上随时卸载,可装不同感光度的黑白及粉色胶片,每个暗盒均可自动记数,自动停片。主要生产日期为70年-73年,合计生产97架,因物超所值,生产数量极少,它已成为世界级收藏家们的“宠物”。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古旧相机的拍卖会上,一台东风相机最后成交价为11万元。 红旗相机该相机于1973年我国生产的第一架仿德国莱卡M3型平视取景照相机,定名为“红旗20”。照相机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
红旗相机
(f50mm/F1.4),广角镜头(f35mm/F1.4),中焦镜头(f90mm/F2),三款配套镜头均为高素质的顶级镜头。取景采用大倍率亮框取景器,并设计了卡基线双像重合式测距器,卷片采用快速装片机构,快门速度最高为1/1000秒。顶盖上毛泽东手书“红旗”二字。主要生产日期为73年-79年,合计生产271架,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相机收藏家竟相寻觅的对象。从美国每年公布的相机收藏价格指南蓝皮书上获知一套“红旗20”相机价格已跃升为10000美元。八十年代KJ相机该机采用手拉机械式镜后程序快门。摄影时根据具体照明条件用手调节好EV值调节环,相机上有七档可调节,自EV9至
KJ相机
EV15。镜头F=1:2.8,f=38mm,感光度ASA50,100,200三种。该机是一架体积小,重量轻、镜头视角广、结构可靠、使用简单方便的照相机。生产日期:82年-87年KE相机1983年该机在KJ型相机基础上,采用硫化镉光敏元件控制曝光。它是我国第一代用光敏元件
KE相机来控制快门时间的照相机。EV5至EV17,由于电子元气件的稳定性等问题合计生产161架。编辑本段反光相机描述 :海鸥4A当年是响当当的专业型相机 ,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比较适合初学者、大底片爱好者使用,可做120的入门机。部件镜头 :焦距:75mm ;取景镜头:F2.8 ;照相镜头:F3.5(三片三组、加膜) 取景器 :毛玻璃取景器;手动调焦;有视差调节;距离一米到无穷远 快门:国产镜间快门 1-1/300秒加B快门;有机械自拍 延时8-12秒 光圈:F3.5-F22 计数:摇把式卷片与计数连动;自动停片 自动计数 自动回零 画幅 :拍6X6画幅十二张 说明:中期型有黑脸和白脸两种,其中白脸多些 ;调焦钮上有橡胶套优点1. 海鸥这款相机虽然看起来比较老旧,但比较适合发烧爱秀的人使用,拿起4A当时就有一种沧桑感。 2. 海鸥4A的操作对老手来说很简单。120胶卷和135胶卷不一样,原来120没有暗合,拍完了不需要像135机那样回卷片,比较省事。 3. 海鸥4A是6x6的构图,好像和哈苏一样,是一个新的领域。这跟数码的4:3的比例是两个风格;另外,拿数码的一般都喜欢狂拍,最后回家选几张好的;而4A只能拍12张,每张都要精选。 4. 海鸥4A没有测光,只能拿数码去测光。好在使用的彩色负片,宽容度比较大。 5. 海鸥4A有直观的俯视取景器。这个比旁轴好玩的地方是:在暗的地方取景器都是一团漆黑,机器要在一个暗的地方,然后向明亮的方向取景,这个时候才还算比较明亮。海鸥4B-1相机同海鸥4A和海鸥4B相机相比最明显的优势是聚焦屏换成裂像式的。使用国产老双反相机时最为头痛的是取景器的“黑暗”,不仅不好调焦还相当的费眼睛,尤其是对上了年龄的人十分不便。要拍一张好照片除了要镜头好、光线好、技术好以外就是能否进行十分的精细的调焦,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调好必须先要看好,要“看好”当然就得有好的取景器和调焦系统。海鸥4B-1相机的聚焦屏相比较其他的双反相机要亮得许多,又加上有了裂像,因此在调焦时也就会方便许多。 6. 4A、4B只有连闪线的插座,而海鸥4B-1则增加闪光灯插座,使用闪光灯要方便许多。相比之下4A只有连闪线的插座,在使用闪光灯时就会感到手脚不够用了。 7. 海鸥4A俯视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左右颠倒。取景比较累,不过习惯以后就好。 8. 海鸥4A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都很漂亮的,会使人经常想去半按快门测光,因此造成误操作。 9. 120相机边缘成像差的缺点并不是很明显。10. 4A有许多的优点,如摇把过片,既快又准;加上过片和快门上弦同时进行,不易出差错。大多时候定在F5.6 1/125 和F8 1/125 ,就能够应付80%的情况。
㈣ 中国第一架商品化的高级照相机是什么牌子、型号
国产“哈苏”“莱卡”:东风120相机和红旗20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的照相机厂商出产了中国照相机发展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两架专业级产品:“东风”120单反相机和红旗20。
东风120最初产品是什么时间上市,不清楚了,因此不知是东风120早,还是红旗20更早。
东风120 该相机是以瑞士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反光照相机为蓝本设计的。当时定名6920型(意为国庆20周年),后改为东风牌照相机。东风照相机由镜头(含快门)、机身、后背(暗盒)三大部门组成。东风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f80mm/F2.8),广角镜头(f50mm/F4),中焦镜头(f150mm/F4)三种,其成像质量可与哈苏镜头媲美。
红旗20 也是为国庆20年列入生产计划的,该相机是于1973年开始销售的我国生产的仿德国莱卡M3型平视取景照相机,定名为“红旗20”。照相机配套镜头有标准镜头(f50mm/F1.4),广角镜头(f35mm/F1.4),中焦镜头(f90mm/F2),三款配套镜头均为高素质的顶级镜头。取景采用大倍率亮框取景器,并设计了卡基线双像重合式测距器,卷片采用快速装片机构,快门速度最高为1/1000秒。红旗20是135相机。
㈤ 老式相机有收藏的价值吗
国产老相机收藏异军突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其一,各大拍卖会不断翻新的落槌价格,打开了国产相机收藏前景想象的空间。其中王者风范的红旗20,由于近几年市场成交价飙升,已经成为国产相机收藏的旗帜性品种。红旗20为上海第二照相机厂生产,时间在1969年至1977年之间。红旗20以当时135机型中最先进的德国莱卡M3为蓝本,但实际制作相差很大距离。前后8年,红旗20生产总量只有200部。正是因为产量极小,红旗20收藏价值也被一抬再抬。前期嘉德举办相机拍卖会,一款起拍价1.2万元的红旗20,经过买家多番争夺,最终以天价2.6万元落槌。但据行家介绍,如果这款红旗20配上广角镜头和90mm镜头,实际价值应该在7万元左右。红旗20是相机收藏界公认的“稀世珍品”,其价值远远超过德国原产莱卡M型相机。
其二,国产老相机生产总量相对有限,这为它收藏价值攀升,提供了理论上支持的基础。以120相机为例,统计资料显示,截止1987年,我国生产总量只有340万部。相机的使用寿命,平均在10年至15年之间,再加上其他人为毁损因素,现在能完整保存下来的,为数并不是很多。我国拥有摄影爱好者兼收藏者近百万,并以一定幅度逐年递增,两者均衡,需大于供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而这种矛盾,恰恰是国产老相机价格上扬的基础。几款每年在拍卖会上露脸的相机,如新中国第一代相机大来,当时只生产了12部,而七一则只有2部。“文革”期间生产的东风产量虽高些,但也只84部。“量”与“价”是翘翘板,“量”上不去,“价”自然会高高翘上天。
其三,国产老相机市场价格相对偏低,有利于相机收藏队伍的扩大与发展。虽然红旗20、大来等珍品相机价格不菲,但目前大多数相机的市场价,还处在相对底部。例如,凤凰205A相机开价只有160元,海鸥4A开价也不过360元而已,进入收藏领域的早期翻拍专用相机的售价也仅为1400元。这种价格档次,特别适合投资者,与其关注国外高档老相机,不如以同样资金关注国产老相机,价格低些,市场大些,风险也小许多。对于收藏者,花最少代价,最大程度研究相机构造,以及中国相机制造史等,何乐而不为?
严格地说,国产老相机收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空间相当开阔。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收藏意识进一步扩大到摄影界,相信即使是表现平平的低档品种,市场价也会有大幅度扬升。
㈥ 有什么知名的国产相机
曾经有,比如凤凰、上海、海鸥什么的。胶片时代也占据了国内的重要市场。数码时代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没跟上潮流。另外,相机可不是仅仅靠着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业发达就可以做好的东西。国内的所谓制造业发达,不过是代工比较多,本质上其实就是人不值钱,劳动力便宜。而现代的数码相机,不仅继承了胶片时代对光学镜头的严苛要求,对半导体技术和软件方面的要求也极高。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不是光靠便宜的人力就能解决的。撇去以前国产老厂管理方面的官僚因素。国内的大环境也有影响,过去造出一台相机,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同时捆绑着的还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市场经济这么多年,这样的荣誉感早已丧失殆尽。而国内的大环境,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在各种利益面前早已脆弱的不堪一击。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很难沉下心来做好一样产品,有这个功夫投钱到房地产不是更赚钱?何必辛辛苦苦做产品,而且即使做出来也难免被山寨。而在产品竞争方面,现代的专业相机领域,尼康、佳能这样牌子的背后,已不仅仅是一台或者几台相机,而是一整套完整的生态群(从镜头到机身到软件到配件还有周边)。任何一家国企如果试图从正面硬碰,只能被市场规则无情打垮。突然想起去年心血来潮上了下凤凰的官网,首页上的排版、内容简直像个地方政府网站,无非是些某某领导什么什么指示或者开什么会之类的。刚才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又上了下,不知道为什么打不开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上去看看。在我看来,如果真要在相机领域(商业市场方面)有所作为,只能通过加强产品研发,绕过几个主要大厂的直接产品竞争才有可能成功(最好的例子是微单和光场相机)。或者曲线救国,在软件上打造精品,占领手机端,然后再通过培养好的软件市场反哺相机硬件。可是这样的事情,你看看凤凰的官网就可以明白凤凰能不能做到。相机本质上还是控制光的机器,如果国内连光学老厂都不做了,那些小型私企就更不能指望了。最后,再扯一下的就是现在的市场状况,一般消费领域,数码相机竞争激烈,国产介入利润有限,专业相机领域,现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挑剔的消费者。缺少足够的利润动力,也是国产品牌为何消失的原因。
㈦ 中国最高级的135胶卷照相机是什么品牌哪里生产的
红旗牌照相机,型号貌似是20型,可换镜头,当时就叫红旗20型,仿徕卡。是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1969年开始试制。
㈧ 国产老相机收藏价值
相机 收藏 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趋势,那国产老相机有收藏价值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国产老相机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用。
国产老相机收藏价值
我国的照相机厂主要兴建于大跃进前后,当时全国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哈尔滨、杭州和南京等地7家照相机生产厂家。生产的品种包括北京照相机厂的大来、长虹、天坛、长城;天津照相机厂的幸福、七一、晨光、东方;上海照相机厂的上海、海鸥、红旗、东风;广州照相机厂的五羊、广州、珠江;哈尔滨照相机厂的熊猫、孔雀;杭州照相机厂的西湖;南京电影机械厂的紫金山等。性能各异的相机品种,总数约为1000多种。目前这些照相机大部分已退役,但玩不了可以收藏,其中不少相机从摄影家转到收藏家手中,物主对象与功用变了,但价值不变,有的甚至远远超出其原有价值。
相机收藏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流行趋势。在我国,相机收藏可溯源到上世纪40年代或者更早,其中代表性人物张印泉,本身就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摄影家,在摄影创作的同时,也关注摄影器材的发展,并有意收藏一些淘汰的老式相机。胡志仁的儿子胡浩,以及陈宗泰、刘学滨等,受张印泉影响,也成为相机收藏的热衷者,并由此构成我国早期相机收藏家群体。国产老相机收藏热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随着参与者逐渐增多,市场价格不断抬高。
国产老相机收藏异军突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其一,各大拍卖会不断翻新的落槌价格,打开了国产相机收藏前景想象的空间。其中王者风范的红旗20,由于近几年市场成交价飙升,已经成为国产相机收藏的旗帜性品种。红旗20为上海第二照相机厂生产,时间在1969年至1977年之间。红旗20以当时135机型中最先进的德国莱卡M3为蓝本,但实际制作相差很大距离。前后8年,红旗20生产总量只有200部。正是因为产量极小,红旗20收藏价值也被一抬再抬。前期嘉德举办相机拍卖会,一款起拍价1.2万元的红旗20,经过买家多番争夺,最终以天价2.6万元落槌。但据行家介绍,如果这款红旗20配上广角镜头和90mm镜头,实际价值应该在7万元左右。红旗20是相机收藏界公认的“稀世珍品”,其价值远远超过德国原产莱卡M型相机。
其二,国产老相机生产总量相对有限,这为它收藏价值攀升,提供了理论上支持的基础。以120相机为例,统计资料显示,截止1987年,我国生产总量只有340万部。相机的使用寿命,平均在10年至15年之间,再加上其他人为毁损因素,现在能完整保存下来的,为数并不是很多。我国拥有摄影 爱好 者兼收藏者近百万,并以一定幅度逐年递增,两者均衡,需大于供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而这种矛盾,恰恰是国产老相机价格上扬的基础。几款每年在拍卖会上露脸的相机,如新中国第一代相机大来,当时只生产了12部,而七一则只有2部。““””期间生产的东风产量虽高些,但也只84部。“量”与“价”是翘翘板,“量”上不去,“价”自然会高高翘上天。
其三,国产老相机市场价格相对偏低,有利于相机收藏队伍的扩大与发展。虽然红旗20、大来等珍品相机价格不菲,但目前大多数相机的市场价,还处在相对底部。例如,凤凰205A相机开价只有160元,海鸥4A开价也不过360元而已,进入收藏领域的早期翻拍专用相机的售价也仅为1400元。这种价格档次,特别适合投资者,与其关注国外高档老相机,不如以同样资金关注国产老相机,价格低些,市场大些,风险也小许多。对于收藏者,花最少代价,最大程度研究相机构造,以及中国相机制造史等,何乐而不为?
严格地说,国产老相机收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空间相当开阔。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收藏意识进一步扩大到摄影界,相信即使是表现平平的低档品种,市场价也会有大幅度扬升。
国产老相机收藏价格
当前,国内老相机收藏热才刚起步不久,国产老相机市场更是存在着“捡漏”的机会。近年来,我国上世纪30―50年代生产的一些品牌相机价格迅速上涨,因为这类老相机品相保存完好的并不多,一些当时仅卖数百元的老相机现在价格已成千上万,投资收益十分可观。还有是在60―80年代被国内老百姓广泛使用的国产名牌相机,升值空间也较为可观,比如1970年制造的北京SZ-1型相机,在10多年前的价格仅为500余元,而目前的身价已超过3000元。新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红旗”、“上海”、“海鸥”相机及“东风”相机,目前市场价值维持在4500元―5500元左右,而这些品牌的相机也是中国相机专题收藏中的必备藏品。
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山相机爱好者张强收藏了约400台相机,其中大多是国产老相机,包括民国时期中山第一台相机。“现在欧美老相机价格正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而国产相机却在稳步上升。国内收藏相机的人现有2万人左右,但系统收藏的却只有几十人。”张强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相机收藏的需求会更加旺盛,相对平民化的国产相机价值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国产老相机收藏种类
㈨ 红旗20的介绍
红旗20以其浓烈的政治色彩,完善的性能,数量极其稀少和我国照相机工业史的标志等特殊的元素,已成为各国照相机收藏家千方百计猎取的机种。红旗20的诞生使中国的相机工业水平进入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㈩ 有什么知名的国产相机
国产胶片相机中在世界上最有名的是红旗20相机(仿徕卡M3旁轴相机),当时一套红旗20相机的售价为6000多元,前几年拍卖起拍价为16000欧元;以及东风相机(仿哈苏500c),拍卖价不比红旗20相机差。这二台相机都是60年代中国以一个国家的力量仿制成功的。目前来说都是收藏价值远远大于使用价值。普通胶片相机海鸥。珠江和凤凰也相当有名。尤其是海鸥的标准镜头,在世界上也是相当有名。进入数码时代,中国胶片相机制造业彻底没落了。近几年海鸥借助索尼的CMOS推出的几款消费级数码相机反响还是不错的。还有最近的深圳小米公司推出的4/3系统小蚁相机(仿徕卡微单)也炒的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