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机摄影 > sl2相机是什么意思

sl2相机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1-06 08:18:42

㈠ 徕卡SL2失贞现象怎么解决

时隔四年,徕卡终于更新了它的全画幅无反相机产品线,Leica SL2!要知道大家都在挖空头脑做无反相机的今天,徕卡曾是无反相机的鼻祖之一(LeicaSL是第二台面世的无反机型,仅次于索尼A7)。

仍存在的不足:(很多项跟暮云、燕惊寒、Nick、B哥几位SL2大神共同探讨过)

1) 启动2秒延时自拍或12秒延时自拍功能时,机身经常读秒到0时,死机!最近经常单人单机室外自拍,死机概率超过30%,有时候设置需要热拔电池才能恢复。

2) Leica Fotos暂时还不支持第二张SD卡的读取,并且远程控制相机拍摄时也经常假死(这是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而折中的方案,但是成功率也不高)。

3) Leica SL2不支持第三方闪光灯品牌使用TTL功能和高速同步功能,推荐使用Leica SF60+CF1的引闪组合(毕竟小品牌,哎)。 从图中可以看到,尼康口和徕卡口从外观上最为接近。我现在正在使用的是尼康口协议的Profoto Remote + A1闪光灯,能够实现M档引闪功能,但是依然无法使用TTL或者高速同步功能。

BTW,在暮云前一篇关于SL2的文章中“使用Profoto引闪器,LV模式下电子屏闪烁”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使用闪光灯或者引闪器时,实时取景显示欠曝所导致的闪烁。解决办法是在使用闪光灯或者引闪器拍摄时,将相机设置为M(手动)模式,在曝光预览菜单中选择P-A-S(即在手动曝光时禁用曝光预览功能)。

4) 机身固件暂不支持眼部识别功能,仅可以选择人脸识别。在一些大光圈镜头的拍摄中,这样的精度是远远不够的。隔壁几家的眼部识别,甚至连识别到左眼还是右眼都一目了然。

㈡ 徕卡sl2-s会_二代吗


徕卡SL2-S在多功能SL系统上继续拓展,形成了一款可作为SL2相机替代选择的全画幅全能相机。对于喜欢快速拍摄多过喜欢徕卡SL2超高分辨率的客户来说,SL2-S则是最优选择。

㈢ 徕卡的旗下产品

Ur-Leica:巴尔纳克的原型徕卡照相机。
Leica I:1925年正式生产。 Leica ISchraubgewinde:1930年39毫米螺旋口,可配爱尔马50毫米f/3.5、35毫米f/3.5和135毫米f/4.5镜头。
Leica II:1932年,配有可与镜头联动测距仪。
Leica III:1933年,配有低速快门,由机身前另一小纽控制。
Leica IIIa:1935年,配有1/1000s的高速快门。
Leica IIIb:1938年
Leica IIIc/IIId:1940年
Leica If/IIf/IIIf:1952年
Leica IIIg:1957年 Leica mini
Z2X中国造
C1中国造
C2中国造
C3中国造
Leica Minilux 40mm日本造
Leica Minilux Zoom日本造
Leica CM 40mm德国造
Leica CM Zoom德国造 M3:1954年—1966年,于1954年德国Foto Kina展览会上首次发布,总共生产了22万台。M3是首个使用快速装镜头卡口的徕卡机身(之前III系列的机身是螺纹卡口),其取景器放大倍数为0.92,是所有M系列中最高的。但是只有50mm, 90mm, 135mm 线框。所以不适用50mm以下的广角镜。或可采用额外的取景器。所以要用广角就要买M2,或M4,M6.但用50mm镜头取景器里看起来很爽。M3采用现代的过片杆而非之前III系列的旋钮过片。
MP:第一代经典MP1960年左右产量不多。Alfred Eisenstaede用。他的那台还有快速过片的底盖,动作快的话可以每秒3张拍摄。那时还没有自动马达。
M2:1958年—1967年,M3的廉价版本,其0.72倍放大的取景器成为后续M系列
的标准,M2计数
器没有自动复位功能,拍完一卷后要自己动手拨回去。不然拍下一卷时会搞混所拍的张数。
M1:1958年—1967年
M4:1967年
M4 MOT:1967年
M5:体积与重量最大的M相机,长相奇怪,俗称“饭盒”,第一次加入内置的测光表1971年
M4-2:1977年
M4-P:价钱低,用了大量料零件,可靠性最差的M相机《一这里不对,M4-P可靠性很好,职业摄影的选择
M6:1984年—1992年,在这个划时代的型号中结合了M3的外形尺寸,先进的没有运动部件的测光计(之前M5的测光表有类似一个棒子运动部件,在帘布快门前,镜头后)和取景器中的LED指示。
M6 TTL:1998年,支持TTL闪光,所增加的电子部件在顶部增加了2毫米的高度。将快门速度拨轮改为了逆时针。
M7:2002年,支持TTL闪光、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有.58、.72和.85倍放大的取景器规格,其顶部与M6 TTL类似。
MP:2003年,MP代表“完美的机械相机”(Mechanical Perfection),功能上与M6类似,但其取景器的改进消除了眩光。倒片螺丝改为与M3相同.正面没有刻字,更低调一点。
M8:2006年,徕卡第一台数码化的旁轴相机,截幅机1.33放大倍率。性能不行,故障很多。
M8.2:2008年M8升级版。快门的释放和上弦不在是同时进行(M8),而是中间有时间差,分别在按下和释放快门钮时。所以快门更轻声,快门震动更小。故障很少。蓝宝石免划伤LCD。
M9:2009年M9为首部全幅感光完件的M形数码旁轴相机(全幅感光完件平方为24mmx36mm),目前(2011年)最小的全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M9-P:2011年M9升级版,外观低调一点,没有印型号和厂牌,蓝宝石LCD表面。
ME:2012年M9简化版,相对M9去除了数据线接口与取景器切换拨杆。性能与M9没有区别。
M:2013年初上市,在M9P之后,徕卡此次取消了命名中的数字编号,新机器不再按照顺序命名为M10,而直接命名为M。全副CMOS传感器,新M机还首次加入了实时取景以及高清摄像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背部的3英寸92万像素显示屏进行实时取景,支持10倍放大用于精确对焦;此外还加入了“峰值实时对焦”功能(Live View Focus Peaking),以红线显示的方式帮助用户进行对焦判断。徕卡首款M系列兼容R镜头的机身,给老徕卡用户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Leicaflex I/II:1964年—1967年,由于尼康F系列的成功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产生的产品,带有内置的外部测光计和中央带毛玻璃的取景器。
Leicaflex SL/SL MOT:1968年,支持TTL重点区域测光。
LEICAFLEX SL2/SL2 MOT:1974年,在SL的基础上改进了机身造型并采用敏感度更高的测光计,被一些人认为是最坚固的35毫米单反相机。SL2的制造成本比售价还高,这促使徕卡与美能达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子化的单反相机——R系列。
R3:1976年,徕卡第一款电子化的单反相机,基于美能达XE1/7,在生产少数产品后转往莱茨在葡萄牙的工厂生产。
R3 MOT:1978年
R4/R4 MOT:1980年,基于美能达XD11,确定了直至R7的R系列相机的基本配置。提供了程序、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模式,支持点测光和中央重点测光。
R4s:1982年—1985年
R5:1987年—1988年,进行了电路改进,支持TTL闪光。
R6:1988年,采用机械快门,使得仅有内置测光计需要依赖电池。
R-E:1990年
R6.2:1992年
R7:1992年
R8:1996年,脱离了美能达重新设计,并在德国的工厂生产。
R9:2002年
R8/R9 DMR Digital Mole R:2003年DMR数码后背,1000万像素。1.4倍率。适用于R8、R9。是R系列数位化的极佳选择。 S1:1998年1000万像素。由于ISO太低,曝光往往需要好几秒,故只能拍静态物体。链接用好几台电脑硬盘储存照片。
S2:2008年器尺寸为30×45毫米,3700万像素,比全幅大56%。
S: 是S2产品的后续机型,不过在命名上与徕卡M一样不再使用数字表示.在“徕卡 S2”的成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画质,设立数码中画幅摄影新标准·改善画质,提升噪点性能、自然色彩再现和白平衡精度;·升级后的自动对焦模块不仅提升了对焦速度,还有对焦精度;·内置GPS模块;·操控性能优化。 Digilux
Digilux Zoom…12.7万像素。
Digilux 4.3……240万像素。
Digilux 1………400万像素,富士的姐妹机。
Digilux 2………500万像素。2004年photonika得奖相机。很好的相机,评价很好,做工极好,(2011)二手价格还是很高,600英镑。1:2.3片幅,片幅很小,比卡片机大一点点,所以大光圈也拍不出浅景深。日本造。
Digilux 3………750万像素。M4/3片幅,2006年停产。日本造。 C-Lux系列 卡片式数码相机,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D-Lux系列 卡片式高端数码相机,感光元件为16:9画幅。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V-Lux系列 大变焦系列,与松下合作后的姐妹机。日本制造。
X系列 整个机器完全德国原产制造。镜头也是Leica原厂设计制造。 徕卡相机的诞生,使相机更趋小型化和更精密。由于徕卡相机在工艺方面表现出的美学价值,形成了徕卡产品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
经典螺口机
经典的螺口徕卡相机无疑是小型相机的代表作。螺口徕卡相机因其在设计上所表现的创造力,整整影响了几代小型相机的发展。仿制徕卡的产品也由此应运而生。从徕卡Ⅰ型到Ⅲ 型,徕卡螺口相机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性能完备。其主要贡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精密程度较高的、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铝合金机身,使相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得以实现;
2、小型焦平面快门和可以控制准确曝光时间的多段位阻尼系统,使相机曝光精度和范围大大提高;
3、统一机身像面定位距,实现了镜头标准化互换机制;
4、创建以机身为中心的多附件体系,大大拓宽了相机的使用范围;
5、进一步提高了相机的光学水平。
徕卡M3的问世时值1954年,是徕卡相机的鼎盛时期。它一方面继承了徕卡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传统模式进行了大范围改良。这情形有些像以后佳能EOS废弃FD体系一样。M3的改良主要包括如下6个方面:
1、内装等倍率亮框取景器和视差自动补偿机构;
2、装备自动复位式胶片计数器;
3、改转盘式输片机构为力矩式输片机构;
4、改螺口镜头连接为卡口镜头连接;
5、启用新型不回转式快门调速盘;
6、新型分体插刀式连动电子测光表。M3之后,徕卡M系列的发展使得徕卡旁轴相机在技术上登峰造极,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因此被公认为相机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50年代以日本为首的新的相机生产国开始发展一系列单镜头反光式相机,并取得了显赫的成绩。这一现实促使徕茨公司在守善M系列相机的同时,开始关注和开发单镜头反光相机。但是,此刻的技术创新已不再来自徕卡自身,徕茨公司开始注意学习他人经验。第一架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试验品,与1959年福伦达公司出品的Bessamatic 有些相像。直到1964年,徕卡弗莱克斯相机才正式发售,这也是第一架商品化的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它融汇了徕卡相机精工细琢的工艺品性,在制 造技艺上不同凡响、和同时期的M系列相机相比,徕卡弗莱尤斯的调速范围更宽,最高快;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2000秒,并使用户便于装卸胶卷的大开盖暗仓和比硒光测光表更为方便的旁轴式硫化镉测光连动系统,但是,徕卡弗莱克斯相机亦有其缺点,如同其他品牌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一样,徕卡弗莱克斯相机的快门噪音较大,取景器亮度不足以与M系列相比,在调焦便捷性和造型总体特色方面也不如M系列相机,体积亦偏大等等。1976年,可能是为了再振徕卡相机雄风,徕卡弗莱克斯系列的换代产品也启用了“3”字,命名为徕卡R3。R3一改以往徕卡弗莱克斯系列相机的造型特征,采用了更能体现现代风格的造型。R系列以后的徕卡单反相机全部装饰了徕卡醒目的圆形红色徽标,而旁轴系列相机是在M6之后才附有这样的标志。
R3的出现的确给徕卡单镜头反光系列相机添加了几分生机,但习惯用徕卡相机的人多数依然对徕卡旁轴相机情有独钟。他们认为,徕卡旁轴相机才是徕卡风格的源泉所在。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看,徕卡单镜头反光系列确实是沾足了徕卡旁轴相机的光。但是,徕卡高品质的镜头和经典制造工艺依然使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傲视群雄,在高档相机群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R3相机实际上是徕卡第一架自动曝光相机,以后的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M系列相机却一心保持着全机械方式。这一方针似于是徕茨公司在兼顾怀旧与追求品牌、习惯于经典和习惯于快捷操作的几类人。无可否认,在便利性方面R系列相机要比M系列出色,只是历经R4、R5、R6、R-6、R7之后,R系列相机的徕卡风格变得越来越模糊,发展到R8时则更像日本相机。这同R4开始渗入日本技术有着密切关系。相形之下,M系列相机受外来技术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回顾徕卡经典旁轴相机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由徕卡M3发展起来的徕卡M系列相机完全是徕卡自身技术的结晶。虽然测光系统方面对新技术有所借鉴,但基本结构没有大的变化。以M6为例,其基本造型方面保持了M3以来的一贯风格,可以通用M系列所有镜头。而且M6的实际光圈测光方式对于简化相机结构和提高测光可靠性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旁轴相机的镜头采用的是实焦距设计,它比单镜头反光相机后焦距设计所生产的镜头更加小巧和精确。加之M系列运行时的低噪音,难怪徕卡旁轴相机时至今日依然拥有市场。
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情况有所不同。还在徕卡弗莱克斯系列时期,日本的单镜头反光相机已经技高一筹,垄断了相当一部分国际市场,徕卡R系列的出现已经无法抵挡众多日本厂家单镜头反光相机品种上的优势。而在高档旁轴相机领域里,日本厂家则逐渐退出了与徕卡的正面较量,使得徕卡M系列独领风骚。80年代后,日本单镜头反光相机在自动化程度方面发展更为迅速,徕卡R系列相机的单兵独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步履艰难。然而,R系列产品还是借助徕卡的文化背景和一流的工艺水平坚守在一方狭小的领地之中。很明显,R系列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的支持是难以生存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正是由于R系列在市场上的收敛,相机生产数量不大,加之较高的成本投入,R系列的身价已高于自身的使用价值,其价值含量与日本同类相机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恰恰是这一原因,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也体现出了它的高贵所在。
综上所述,无论是经典旁轴系列,还是单镜头反光系列,徕卡越来越多地凝聚为或表现出一种文化,使用价值对徕卡来说也许已经变得不十分重要,或者说只是徕卡的一个方面。在数字化不断冲击传统的今天,徕卡更容易被看作是传统。而传统表述的是一个历史,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未来。在整个相机工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能不说:徕卡,历史的象征!

㈣ 徕卡sl2画幅可变吗

相机的硬件配置一旦确定,就无法再改变了。
因此,相机的画幅是不能变的。
但是,通过设置,有些相机可以裁切,以较小的画幅成像……这也算是一种画幅的变化吧。

㈤ 徕卡相机sl2的镜头可用在莱卡S3的相机上吗

不可以!
徕卡sl2是全画幅相机,莱卡S3是中画幅相机,在这两个机型的镜头卡口也不一样,一个是和松下、适马共同采用的L卡口,一个是专供中画幅机使用的S镜头。

㈥ 松徕DG100—400mm镜头可以用在徕卡SL2机身上吗

不能直接使用。
徕卡SL2相机属于莱卡最新的全画幅微单相机,使用先进的SL系列镜头能发挥其最大性能。DG100—400mm镜头属于M4/3类相机用镜头,镜头卡口为MFT。此类镜头像场较小,不足以覆盖徕卡SL2这类的全画幅传感器,即使通过转接环使用也不支持全福成像。

㈦ 徕卡sl3什么时候上市

徕卡sl3在2022年会上市,因为2020年才发布的徕卡sl2,所以短期内还不会上市徕卡sl3。SL2-S具有极高的运行速度,可在全分辨率下实现高达每秒25帧的连拍速率,同时还配备了专业级的视频功能,可实现无长度限制的10bit 4K视频录制,这些都为SL系统设定了全新基准。

拍照方面

徕卡SL2-S采用全新开发的2400万像素BSI-CMOS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所采集的数据通过相机的Maestro-III处理器在4GB缓存下进行处理。悬浮的感光元件是徕卡SL2-S相机的特色,感光元件位移技术也在SL2-S上实现高像素多重拍摄功能,即8张照片叠加合成为1张四倍分辨率的图像,达到9600万像素。

㈧ 徕卡M10R与徕卡SL2你会怎么选

有摄影基础推荐M10R,没有摄影基础推荐SL2。

M10R:徕卡M10-R延续了M10经典外形,是徕卡灵魂机M系列的代表,参数做了很大提升:1升级了4000万像素可触摸屏2最长曝光时间增加到16分钟3静音快门并拥有机内水平仪。

SL2:徕卡全新无反相机SL2,准专业、综合性、高性能:拥有4700万像素,可机内合成1.87亿像素单幅照片;5K视频,电影模式专业级水准;MAESTRO三代处理器,每秒20张高速连拍;五轴防抖、全新物距探测式对焦;IP54防尘、防水溅。

手动调节:8s到1/4000s,以半级为递增,8s到125s无级可调。

B门:对于长时间曝光最大至16分钟(配合自拍功能,即第1次快门按钮触发=快门打开,第2次快门按钮触发=快门关闭)(1/180秒)用于实现曝光同步的最快 快门速度,HSS线性闪光模式,快门速度可以快于1/180秒(配合具有HSS功能的闪光设备)。

产品标配:

100-240V充电器 x1。

电源线(欧标、美标,在部分出口市场上可能不同) x2。

车载充电线 x1。

锂电池 x1。

肩带 x1。

机身卡口盖 x1。

热靴盖 x1。






㈨ 急急急急

这个是莱卡

1913年,第一部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在韦茨拉尔市的恩斯特·莱茨光学工厂(E. Leitz Optische Werke)厂由奥斯卡·巴尔纳克(Oskar Barnack)制作。作为风光摄影使用的便携式相机,这台徕卡相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准电影底片的35mm相机。它把电影底片的18×24毫米画幅扩展到24×36毫米,纵横比也随之从4:3变为3:2。徕卡经历了几次改良,在1923年巴尔纳克说服了他的老板恩斯特·莱茨二世制造31版的原型系列。在1925年的莱比锡德国展销会上,徕卡I(Leica I)一推出就立即取得成功。所用的爱尔玛50毫米f/3.5镜头由马克思·贝雷克博士设计,其4片4组设计受到蔡司天塞镜头的影响。焦平面快门速度可在1/20秒至1/500秒之间调整,此外还设有Z档(长时间快门,Z即Zeit,德语中表示时间)。1930年,徕卡发布了带有39毫米螺纹可换镜头系统的徕卡I螺口版(Leica ISchraubgewinde),除了50毫米标准镜头以外,最初还有35毫米广角镜头和135毫米长焦镜头可供选择。 拥有能与镜头对焦系统耦合的测距仪的徕卡II(Leica II)于1932年发布,这一型号装有分离的取景器和测距仪。徕卡III(Leica III)的出现将快门速度的下限降至1秒,而IIIa则将上限提高到1/1000秒。徕卡IIIa是巴尔纳克去世前制作的最后一个型号。直至1957年,莱茨一直在改进该型号的设计,其最终的版本IIIg包括一个有若干条画幅框线的大取景器。1954年,莱茨发布了徕卡M3(Leica M3),这是一个采用卡口镜头的型号。原先分离的测距仪和取景器在这个型号中合而为一,在大而明亮的取景器中间有一个更加明亮的对焦用双重图像,并引入了视差补偿系统。此外,这一型号还采用了可靠的橡皮牵引焦平面快门。这一个系列也持续的在改进,最终版本为M7和MP型,在装载不同镜头时会根据镜头的不同焦距(如28、35、50、75、90和135毫米)显示不同的画幅许多公司根据徕卡的测距仪设计制造了自己的相机型号,这其中包括日本雷泰斯(Leotax)、早期佳能(Canon),前苏联费德(FED)、佐尔基(Zorki),美国卡董(Kardon),法国富卡(Foca),英国雷德(Reid)的一些型号和上海牌58-II型。自1964年起,徕卡生产了一系列单反相机(SLR),最初的型号为Leicaflex,继而有Leicaflex SL、Leicaflex SL2和与美能达公司合作的R系列的R3到R7。徕卡R8(Leica R8)完全由徕卡自行设计和生产。目 前的型号为徕卡R9(Leica R9),可以与数码后背(Digital Mole Back)共同使用。2009年,徕卡宣布R系胶片单反相机、镜头全面停产。将徕卡的单反镜头与旁轴机身系列结合起来的是徕卡Visoflex系统,它采用一个反射镜盒装载旁轴系统使用的镜头(有对应螺口和卡口的版本),也可以装载对应该系统的专用镜头。该系统通过一个毛玻璃屏幕——而不是相机上的测距仪——完成对焦,一个将该反光镜与快门联动的系统完成底片的曝光。与相机的测距仪不同,这一反射镜盒可以使长焦镜头的对焦更容易。徕卡在历史上有许多项光学方面的创新,例如非球面镜片、多层镀膜镜片和稀土镜片。徕卡镜头被认为能在最大光圈下提供卓越的性能,使其适宜在自然光线条件下进行摄影。徕卡的相机、镜头、配件和销售文献都是收藏品,有几十种徕卡的书籍和收藏指南,其中着名的包括詹姆斯·L·拉格(James L. Lager)撰写的三卷本《徕卡,一部图像描绘的历史》(Leica, an Illustrated History),早期或罕见的相机和配件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格。在1986年,由于徕卡品牌的知名度,莱茨公司改名为徕卡。同一时期,徕卡的工厂从韦茨拉尔迁移至附近的索尔姆斯。1996年,徕卡相机公司从徕卡集团中分离,成为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徕卡集团拆分成两个独立的公司:徕卡微系统和徕卡地理系统。2011年10月21日私募基金黑石集团( The Blackstone Group),将斥资约 1.3亿欧元(约 13.91亿港元),购入德国莱卡( Leica)相机股份公司 44%股份,完成后黑石将成为 Leica最大股东。编辑本段名气世界最着名的照相机品牌之一。自从第一部相机诞生到现 在,在相机发展史上能称得上着名品牌的可能会有不少,这些甚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机发展史上,选择某一个品牌的相机对于用户来说,不是选择那部相机,而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品牌可谓就是少之又少了。而着名的德国徕卡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徕卡系列相机几乎是个神话,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尽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谈徕卡,场面就热闹了。说它好的,声情井茂,说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辞。

莱卡相机

据说在英国,一些绅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挂一台徕卡,作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徕卡迷。在徕卡身上,蕴藏着太多的神话,以至有时失掉了一些真实感。可以说,徕卡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背负着文化,对徕卡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担。徕卡拥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顽固的拥戴者。别的相机爱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徕卡迷,改一个小转盘都认为是暴殓天物。徕卡相机无疑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但徕卡的讲究从来就是自身的讲究,而不是为使用者的讲究,如果使用性与徕卡的讲究原则相冲突,徕卡一般不会屈就使用者的。世界上没有一部相机是完美的,徕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机就没有问题,只是厂家的选择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样而已。徕卡的不尽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机无法企及的。把徕卡从神坛上请下来,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机。昂贵的价格是徕卡的品牌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更是一种精湛的制作,一种深厚底蕴的文化——每一部徕卡相机都是可以陪伴我们走过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老先生,半夜总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到那金属机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安然入睡……关于徕卡的故事,常常让人心动,它身上的魅力和灵性,已成为许多人梦寐的向往。然而徕卡又是所有相机中最保值的。50年前买的徕卡, 50年后如果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这就是徕卡的魄力。徕卡的传奇,徕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台相机那种丝丝入扣的过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转动徕卡的镜头,或者过片搬手,固然是一种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徕卡首先是一部杰出的相机。徕卡M6是机械相机制造的巅峰,极少的电子元件只负责测光,“电池的非必要性”,使徕卡M6能持续维持效能,无论在摄氏零下25度还是在零上60度,徕卡M6都可以分毫不差地正常工作。徕卡不是一台万能相机,但在它所擅长的领域,又是最好的。选择徕卡还是不选择徕卡,是品位,是需要,是文化,是爱好,哪一个理由都行,无论哪一种理由都会牵扯很多哲学的思考。编辑本段特点现 在的徕卡相机也同样进入到数码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徕卡M8和M9。deguoleica徕卡M8是一款数码旁轴相机。外型上看,绝对的复古,M8镁铝合金的机身,手感很好,机身背面采用了一块2.5英寸23万像素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没的说。这款相机采用了一枚柯达所生产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万像素CCD感光元件,镜头卡口兼容具有能够识别6位编码功能的徕卡M卡口镜头(焦距在16~90mm的徕卡系列;1954年后出厂的所有21~90mm6位编码镜头);无6位编码M系列镜头,卡口倍率相当于35mm胶片照相机的焦距长度的1.33倍,可以选择的镜头,基本都是天价。快门速度1/8000秒-32秒,B门: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 2500,机身不带有防抖功能。存储方面支持SD/SDHC卡,电池标配了一块3.7VDC/1900mAh的锂电池。M9延续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外观改变不多。其机身采用柯达研发的23.9 x 35.8mm的全画幅CCD传感器KAF-18500,像素数达到1820万,传感器在周边微透镜的设计上与M8的传感器类似(周边微透镜偏向传感器中心,如此一来便可获得更好的周边成像表现)。并且采用了双影像处理器。徕卡M9镜头兼容性与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发布的21-90mm焦段镜头(数码或者非数码)均可支持,而且通过转接环还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换式镜头。与M8一样,M9亦无低通滤镜,但是Leica官方声称,M9并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滤镜来解决偏色问题。同时,还支持TTL侧光。M9的机身顶部没有M8那样的模拟计数器,机身背后采用2.5英寸液晶显示屏。该机的感光度范围是ISO160-2500,并且徕卡将为其提供全新的降噪技术以提升高感光表现。编辑本段镜头特色徕卡相机自1913年开创35mm相机先河,与之配套的镜头便使人耳目一新。徕卡镜头从用料,机械加工,光学设计及研磨,都堪称艺术品级,它的成像质量和色彩还原,使大多数摄影者叹为观止,我对徕卡的每款镜头都情有独钟,更有将他们都收为己有而后快的欲望。35mm 镜头被誉为准标准镜头,它的视角为64°左右,是最为常用的镜头,人们常常戏称这支镜头对被摄物体而言,前进一步为标准镜头,后退一步为广角镜头。由于它的视角不是太大因而边缘变形相对也小,它的景深相对同等光圈的其它长于35mm焦距的镜头要大,所以用它拍些纪实题材、风光、人物不多的合影都很实用。自从这个焦距的镜头问世,世界各个生产镜头厂商,都下过大力气研制过多种这款镜头,它生产历史之长,结构变化之大,是大多数其它焦段镜头无法比拟的。

莱卡相机

徕卡 35mm 镜头产生于1930年,那一年徕卡生产出具有革命性的相机——C型徕卡,与之配套有3支镜头,除了 50mmF3.5Elmar 和135mm F4.5 Elmar 外,还有一支 35mm F3.5 Elmar 镜头。这是我知道的,徕卡迄今为止生产最早的一支35mm焦距的镜头。这支镜头光学结构为3组4片,在光圈叶片的前边有2片独立结构镜片,在光圈叶片的后边有2片胶合在一起的镜片,所有镜片无加膜。用此镜头拍摄黑白胶片,在侧光时解像力和影调层次均有不错的表现,在逆光时使用大光圈产生比较大的光晕,光圈收小后情况有所改变,但仍不能全部排除光晕。拍彩色片感觉色彩饱和度不够,增加曝光量,色饱和度有所增加,但色彩不够明快和艳丽,这可能与镜片没有加膜有关。1948年徕卡推出一款 35mm F3.5 Summaron 镜头,结构为4组6片,光圈叶片前为2组镜片有1片为独立结构,另2片为胶合结构,光圈叶片后也为2组,有2片胶合1片独立,前后组为对称式,这种结构为以后徕卡 35mm 镜头的演变打下了基础。我试用一支50年代生产的单层加膜的这种镜头(M口),拍黑白胶片它依然秉承徕卡镜头的传统韵味,在使用彩色片时,色彩还原与现代生产的镜头并无二致,在逆光时除有少许光晕以外,其它方面无可挑剔。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尤其是纪实新闻的需要,镜头都在向大通光量发展,最大相对孔径越做越大,为了顺应潮流,1958年徕卡生产了两支孔径不同的镜头。这2支头都曾是我多年使用过的,对他们的成相质量非常满意,是我的心爱之物。这两支镜头一支是 35mm F2.8 Summaron 镜头,结构与 35mm F3.5 Summaron 一模一样,只是最大相对孔径由原来的F3.5增大到F2.8,这支镜头无论是用黑白胶片还是彩色胶片,拍出的照片素质都堪称一流,对暗部影纹表现得更加突出,高光部分控制得恰到好处,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同年生产的另一支镜头是被摄影界神化了的 35mm F2 Summicron,它是由6组8片构成,前后两组镜头为对称式,前组4片有1组胶合镜片,2片独立镜片,后组与前组一样。镜头最大相对孔径做到 F2,在全开光圈情况下,边缘成像质量就不会太好,为了改善大光孔的边缘成相质量,这款镜头在光圈叶片的前后各增加一片荧石玻璃所磨制的镜片,这样改善了镜头边缘成像质量,并拓展了影像暗部和亮部的表现范围,明显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纵深感,使画面更富立体效果,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这支镜头深受日本影人的崇尚,他们称作“八枚玉”。这支镜头虽然得到了多方赞誉但是它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普及性差。由于生产年代距今较远,它的加膜和矫正变形还存有一定的缺陷。由于6组8片的镜头造价太高,为了普及光圈F2 的镜头,1969年徕卡公司经过重新设计生产了一款新的4组6片 35mm F2 Summicron 的镜头),结构为对称式,光学结构和F3.5光圈的 Summaron 一样。试用表明黑白影调反差有些增强,暗部和高光部层次有些减弱,解像力一般,总体依然是徕卡镜头的味道。可能由于人们对8片镜头的怀念,1979年徕卡又重新设计一款 35mm F2 Summicron 7片5组结构镜头。单从结构上看与前4组6片镜头很像,只是后镜组里增加1片镜片,这样就成了前组3片有1片是独立镜片,2片胶合镜片。后组有2片独立镜片,有1组胶合镜片。这支镜头对画面暗部及高光部的表现与6片结构镜头有明显的不同,整体素质接近8片6组结构镜头,这是一支大受摄影者欢迎的产品,它一直生产了近20年的时间。代替球面7片5组光圈F2镜头的是1997年上市的 35mm F2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我认为这是一支全新理念的产品,这支镜头明锐度加强,色彩还原比以往徕卡头有些夸张,色彩的饱和度明显加强,拍出的画面给人一种明快鲜艳锐利的感觉,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莱卡相机

在此还有3支应该提到的镜头,那就是1961年生产的 35mm F1.4 Summicron 镜头,这是一支专门为新闻记者设计的快速镜头,它是目前世界上相对孔径最大的 35mm 镜头,如再使用上高速胶片。在没有闪光灯的帮助下,你可完成很多弱光下的工作。这支镜头拍出的影像锐利,很适合制版印刷用,只感觉影调层次略欠。在1990年徕卡还出过一支 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此镜头使用了2片非球面镜,总体结构为5组9片,这种镜头数量很少,笔者也没使用过。还有一支是1994年推出的并一直生产至今的 35mm F1.4 Summicron ASPH 非球面镜头。他的光学结构依然是5组9片,只是后组有1片非球面镜片,我认为它是徕卡 35mm 镜头中最锐利的一支,拍出的照片影像边缘利索,线条清晰,当开至最大相对孔径拍摄时,影像边缘仍能保持很好的解像力,色彩还原好,饱和度很高,颜色有些夸张,它很受专业摄影记者的钟爱。一款镜头的优劣不能只看它的测试指标,指标是一种机械式的标准,它只能说明产品一部分性能。尤其是摄影镜头,它是摄影者心灵再现的工具,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徕卡镜头所拍出的画面质素,正是欧洲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结合的反映。我们要充分了解手中所使用的徕卡镜头的特性,充分发挥它的潜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新时代画卷。编辑本段昔日辉煌徕卡相机坚固、耐用、性能好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徕卡成了军用相机的首选,是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记者奔波于世界各地环境恶劣的战场,一架轻便、坚固的徕卡135相机成了他们的最爱。

莱卡相机

不但如此,96岁高龄辞世的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徕卡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他以徕卡相机特殊的“观景窗”和精确的预估计划,捕捉人在事件发生时连续动作的最高潮。徕卡相机源自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性格赋予它严谨的风格,历久弥珍。所以,徕卡相机的另一功能体现在于收藏价值。据徕卡收藏者介绍,徕卡每台相机都拥有一个单独编号,这个编号从第一台开始至今都是连续的,极具收藏价值,是“相机王国里的劳斯莱斯”。编辑本段规格指标

型号:M9M8.2M8发布日期:2009-9-92008-9-152006-09-15厂家推荐价格:


外观颜色:灰色黑色银色黑色黑色影象传感器:

  1. 9 x 35.8
18 x 27
有效像素/总像素(MP):
  1. 00MP/18.5
  1. 30/0.00MP

影象大小:5212 x 34723936 x 2634
镜头倍率:
  1. 0
  1. 3

存储格式:DNGJPEGRAWJPEG
存储介质:SDSDHCSDSDHCSD镜头操作:手动、自动自动
感光度:Auto160-2500Auto160-2500
对焦框:35 & 135 mm28 & 90 mm50 & 75 mm24 & 35 mm28 & 90 mm50 & 75 mm
Frameline优化:
  1. 0m
  1. 7m
  1. 0m
DNG格式:压缩压缩
色彩滤镜:Adobe RGB/sRGBsRGB/Adobe RGB/ ECI RGB
测光:测量快门叶片上灰色带的中央重点测光

曝光补偿:3/5/7 images, 0.5 - 2.0 EV无
快门:电子控制式金属纵向快门

快门速度(s):32 ~ 1/400032 ~ 1/8000
闪光同步:1 / 1801 / 250
连续拍摄最高速率(fps):
  1. 0
  1. 0

最多拍摄张数:810
自拍设置:关闭/2秒/12秒2秒/12秒
白平衡:Auto, 7 presets, Kelvin, ManualAuto, 6 presets, Kelvin, Manual
取景器:
  1. 68x


LCD类型:LCD蓝宝石玻璃彩色TFT LCD
LCD尺寸(英寸):
  1. 5"


像素:230,000

电池:锂离子充电电池

外观尺寸(WxHxD)(mm):139x37x80
  1. 60x80.20x36.90
  1. 6x80.2x36.9
重量(g):585545545备注:


编辑本段概念相机最 近产品设计师Vincent Sall设计了一款和你手上的iOS设备完美结合的概念产品Leica X3单反,以Leica的色彩光环为设计出发点,将经典的Leica相头盖设计成一个强大的超级合体式单反相机,设计中的X3不仅能随时通过蓝牙将照片发送到iPhone或者iPad上,而且一甩镜头盖,相机便自动启动,感觉非常亮丽!虽然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才能真正具有“可投产” 的意义,但根据设计师的本人解释,这款相机“填补了高画质大型相机和低画质电子产品之间的沟通鸿沟”

㈩ 富士中画幅100S与徕卡SL2画质那个好

富士GFX100s是一亿像素的44×33规格的数码中画幅无反相机,Leica SL2是4700万像素36×24规格的数码全画幅无反相机。所以,单纯从成像元器件大小,像素总数而言,富士GFX100s有优势。

阅读全文

与sl2相机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