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码相机拍摄夜景所需感光度多少为宜
一般低端相机的感光度,高过400片子就没用了。
目前就佳能的高感光不错
个人建议 300左右就好。太高质量不好,是废片。
⑵ 拍夕阳的时候色温调到多少合适
绝大多数情况下,相机自动色温是可信的,手动调整应该在4500--5500之间。
⑶ 相机中色温应设置在多少
所谓色温,从字面解就是颜色的温度,所以有冷暖之分,从直觉观察,暖色调偏红黄,冷色调偏青蓝。白平衡就是要以白色为准,当拍出来的相片中的白光与看到的白光颜色一样时白平衡就对了。
摄影中说的色温一般是指环境光源的色温,对于黄种人的肉眼而言,5500K左右为白光,色温越低光色越偏暖(黄、红),越高月偏冷(蓝、紫)。
1、AWB(自动白平衡) 3000-7000K
2、日光(明亮的室外日光下) 约5200K
3、阴影(室外的阴影地方) 约7000K
4、多云(黎明、傍晚或者多云) 约6000K
5、白炽灯(室内钨丝灯) 约3200K
6、荧光灯(室内荧光灯) 约4000K
7、闪光灯 约6000K
8、自选设置 约2000-10000K
9、手动 约2800-10000K
使用规律是:
1、机内色温高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红。
2、机内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蓝。
3、机内色温等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正常。
⑷ 本人摄影小白..对于色温不是很了解..想请教大神看演唱会时候色温应该多少比较合适
演唱会现场的光源也不一定一致的,而且一般相机很难那么精确的调节色温,都是调白平衡,你不清楚多少的时候就用自动白平衡好了。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最好用raw拍摄,回来白平衡自己在电脑上想怎么调怎么调。
⑸ 光源的摄影正常色温是多少k
5200-5600K
摄影上的“正常色温”,是指能使拍摄对象色彩得到最真实表达的光源色温值。一般以晴朗无云的正午时段,非直射日光的色温值为准,这个值约为5200-5600K。由于观测时间、纬度等复杂原因影响,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存在一定的差别。
实际操作中,厂商生产的相机及摄影灯具都是以5500K作为调校标准。
色温与光源颜色显示参考图:
了解光线与色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摄影师在不同的光线下进行拍摄,预先算计出将会拍摄出什么色调的照片,并进一步考虑是要强化这种色调还是减弱这种色调,在实际拍摄时应该利用相机的哪一种功能来强化或弱化这种色调。
光源色温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则会给人们一种闷热的感觉;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就会给人们一种阴冷的感觉,色温越低,色调越暖(偏红);色温越高,色调越冷(偏蓝)。
(5)相机夜晚色温多少合适扩展阅读
摄影家不光需要了解光源色温,也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
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前者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而后者是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
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而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
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
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而当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