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机摄影 > 摄影师萨尔瓦多用什么相机

摄影师萨尔瓦多用什么相机

发布时间:2023-02-17 02:20:52

① 什么是《蒙娜丽莎》

    本 文 主要从《蒙娜丽莎》的艺术特征的角度来叙述,大致内容包括人物背景、创作背景、创作手法、传达意义等。 人物背景         达·芬奇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间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性的表现,渗透到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上。达·芬奇的画中,他将两者融为一体,它们是完整的结构整体,他的画中,充分表现着和谐的比例和各个形象之间的平衡感。如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 创作背景 1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把文艺复兴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解析一下。     在文艺复兴出现之前,欧洲处在持续了500年左右的中世纪,要读懂文艺复兴,我们就一定要了解中世纪和罗马时期。     罗马时期是罗马帝国的辉煌,当时的领土包含了如今大部分的欧洲,北非还有中东。也就是说如今这几十个国家当初都是一个国家。 罗马帝国的地图        地中海以北是欧洲,从西边的西班牙一直到东边的亚米莉亚,地中海以南的是非洲,北非都是罗马帝国的领土。        不仅国力强大,艺术上建筑的造诣也是空前绝后。 斗兽场 万神殿        说完了辉煌我们来讲一讲败落,罗马帝国衰落,欧洲分裂,进入了长达5个世纪的中世纪。这五个世纪以来,欧洲经历了黑瘟疫,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经济停滞不前,科技停滞不前,艺术也停滞不前,所以中世纪又被叫做“黑暗世纪”。 哥特风格是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 2        人们为了摆脱这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开始了文艺复兴,同时文艺复兴是中世纪以来艺术最大的创新。在文艺复兴的早期,绘画遇到一些难题,由原来中世纪的二维的写实风格到文艺复兴三维的写实风格转变,艺术家们开始用照眼睛看到的景象来作画,那么构图和色彩就变得困难。        所以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的时候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发明了sfumato晕涂法,指“没有线条和边界,就像烟雾一般”的绘画技术(简单地说,“晕涂法”就是使用涂层叠加的方式创作,作品中的人物和景色往往看似笼罩着一层轻烟,呈现出一种柔和、朦胧的美感)。除了达·芬奇之外,这种技法还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画家所广泛采用。 晕涂法 《蒙娜丽莎》,《美丽公主》均采用了晕涂法        文艺复兴绘画中出现的换色法(Cangiante)、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晕涂法(Sfumato)和统合法(Unione),这四种风格迥异的绘画技法被后世广为流传,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三杰在世时,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中常常采用Cangiante;乔瓦尼·贝利尼绘画作品中采用的是明暗对照法;达·芬奇喜欢使用Sfumato;而拉斐尔作为绘画史上的集大成者,在掌握了以上所有的绘画技法后,创造出了Unione,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从早期的不成熟发展至顶峰的见证者。 米开朗基罗《先知丹尼尔》 乔瓦尼·贝利尼《圣约伯教堂装饰屏》 达·芬奇《蒙娜丽莎》 拉斐尔《椅中圣母》 3        《蒙娜丽莎》这幅画画的是佛罗伦萨一皮货商的妻子,画家画她的时候,她才二十四岁,这位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常常悲哀抑郁。画家在画她的肖像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师给她奏乐唱歌,或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画上的蒙娜丽莎呈现的笑容虽是微弱的,但却是发自内心的。而那个定格的笑,稍翘起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可以让人微微感觉到这位妇人在被画的时刻的心情。        同时有研究者发现,达·芬奇所有的绘画和肖像人物的脸上都出现了同样的面部表情,比如另外一幅《圣安娜与圣母子》,抱着小玛利亚的圣安娜脸上也有这样的微笑。 《圣安娜与圣母子》        据佛洛依德的《达·芬奇童年的记忆》达·芬奇当时没有把它交给订货人,推脱自己还没有画完,一直随身携带。直到这幅画后来被达·芬奇的保护人得到,然后送到卢浮宫,达·芬奇从来没有承认他已经画完最后一笔。即便尚未完成,但足以让后人感慨它的登峰造极之境,实际上,由于时间的磨洗,当年达·芬奇留在画布上的所有细腻之处,如今早已荡然无存。 从多方面简析《蒙娜丽莎》(技法、构图、色彩、人物表情等)及背后传达的意义 1        首先画板是达·芬奇自制的,在白杨木板上刷了石膏,再经过胶类的处理,风干后再画的,不是布也不是纸。        其次达·芬奇是意大利的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这个画派有着非常优秀的木板蛋彩画传统,他不可能不受影响。蛋彩画是蛋黄或蛋清的调和颜料,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法,大多画在敷有石膏表面的画板上。盛行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艺复兴时代曾获得辉煌成就,到16世纪后,逐渐被油画取代。所以从《蒙娜丽莎》所处的时代来看,可能也有油画颜料的影子。因为从画面中可见含油的色层是比较明显,蛋彩痕迹不重,但不排除使用在底色层。        蒙娜丽莎背后的天空使用了价值每公斤2000美金的青金石作画的,而蒙娜丽莎身上没有一个珠宝,所以天空才看起来这么神秘,也暗喻了画本身的价值原来就是昂贵的。        最后,达·芬奇所使用的晕涂法(Sfumato)从2004年起经过6年时间被欧洲同步辐射设施组织(Europea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和卢浮宫的研究团队使用X射线萤光光谱测定法(Spectrométrie de fluorescence des rayons X)得以解密。他们在2010年的总结报告中指出,达·芬奇虽然在不同的作品中,运用了并不完全相同的画法及大量的色层,但每一个色层都画得相当薄。从开始的薄底色、中间的塑造层,直到高层的数十层透明色罩染,每一层的厚度在色层干燥后都薄到只能用微米来计算。        画作共享了40层极纤薄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头发厚度的1/50)。        同时,这种由多层罩染技法处理过的某些轮廓的模糊状态,有效地克服了绘画中焦点透视法(Perspective conique)里单视点的弊端。因为人有左右两只眼睛,所以在现实中人看到的东西不会完全和单镜头相机照出来的东西一致。照片往往给人一种平面感,是因为传统相机无法类比具备天然视角差的双眼,把看到的物像通过视神经综合反映到大脑后所产生的图像和空间感。所以对轮廓线某些部分的虚化,使画中人物切实地融入他们所在的空间,让画面更具有真实感——就像我们用两只眼睛看到的那样。这和中世纪画相比,人物有了像照镜子般的真实感受。比早期的写实风格相比多了一份生动,自然。        美国哈佛大学一名神经生物学家利文斯通认为,这不只是单纯的晕涂法,达·芬奇绘画时还试图“欺骗”人类的视觉,令欣赏者要从侧面观看,才能清楚看到“蒙娜丽莎”的笑容。 2 形象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人物装束 :发际线较高,额头较宽,没有眉毛,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标准。(文艺复兴时西方世界女性的外在文化形象不仅包括身体的光滑柔润,还包括脸部的白净无瑕与对称,后者往往由细眉毛决定。所以在当时的女性让人将她们的眉毛修成一条直线。而如今随着时间的变迁, 眉毛由原来的细细的到如今看似没有眉毛。同样在达·芬奇的其他画作中,女性都是有眉毛的 )。 构图 :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构图是完美无缺的,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极为突出; 形体 :造型比例准确,半身像,双手交叠在腹部。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给人印象深刻,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这幅肖像画中的风景,广阔的自然风光衬托着夫人,向远方伸展去。但是这幅画中的风景绝不能被认为是现实存在的风景,必须懂得这一切只不过是从纯粹的装饰性作用的角度描绘的。 色彩饱和 :深褐色为主色调(也有人认为是绿灰色带光泽的色调)。 色调整体过渡柔和,晕涂法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达•芬奇把眼角和嘴角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他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这里不作多余的论述) 首先这幅画不是以色彩取胜。而达·芬奇所使用的绘画技法,是把影调(偏于幽暗或“低沉”,首先是两绺长发暗沉沉地分列两边,其他如衣服、背景中的山山水水都是一种“半调子”,只有脸颊、胸双手还比较明亮.因此,整个画面调子给人的感受并不是单纯的“欢畅”)作为一种形式因素和表情因素,与线条等等一样既用以构成“美”的画面,也借以表现画家的情感。 艺术观念 :现实主义的绘画观念,真实客观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与人物的内心世界。 社会基本价值观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        这样一幅不大的肖像画竟用去他四年的时间,这说明达·芬奇不是仅仅为了画好一个贵夫人的肖像,在艺术上有所追求的是他也表现了19世纪人的思想解放。        我们在欣赏这幅画作的时候,首先会被那绝妙的光影效果所折服,层层退晕呈现出丰富的空间以及逼真的质感,无界线的形体转折及色彩变化,比同时代人领先了几个世纪。真正让人惊叹的还不是技巧,那时隐时现的神秘微笑才令人销魂。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3        在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里,妇女的举止是要受到许多的约束的,最重要的是她也表现了19世纪人的思想解放、反对宗教。她们不能放肆地表现自己的欢乐与痛苦,不然,就是对上帝的“亵渎”,在一般上层妇女中,也不允许肆意地哭与笑。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一般都被画得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 中世纪马萨乔肖像画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开始为表现人的感情而费尽心机,为了画出蒙娜丽莎的真实形象。他还从解剖和生理学上理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应过程。 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487年前后创作的世界着名素描《维特鲁威人》        油画比素描费时很多很多倍,达·芬奇研究人的表情也是很多个日夜,简简单单一张脸他画上了多处的细微变化,才能给人这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他种种的研究和创新都在艺术上史无前人,也使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画。        意大利作家安格洛·孔蒂试图解释过这个微笑,他说,这位夫人的微笑里有善良的征服欲,邪恶的本能,女性整体的遗传,诱惑人的能力,欺骗的魅力以及残酷的仁慈。在这位作家眼里,蒙娜丽莎的微笑非常复杂,涵盖女性的一切心里特质。这种解释也许是一己之见,有些观众也只是从微笑中看到了微笑,并没有看到其他被过度解读的心理活动,迄今为止,仍然是个谜。        不仅仅是这位作家眼中的蒙娜丽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眼中的蒙娜丽莎。 杜尚 不仅给神秘的蒙娜丽莎加了胡子,更是起了这样的名字:《L.H.O.O.Q》意思是:蒙娜丽莎的屁股热烘烘。(蒙娜丽莎气的棺材盖压不住了) 萨尔瓦多·达利-《自恋的蒙娜丽莎》 意大利摄影师Marco Pece是一位乐高玩具的狂热粉丝,他用乐高玩具完美再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这幅山寨版“蒙娜丽莎”在日本高岛屋百货公司展出,由废弃火车票制作而成。 哥伦比亚画家Fernando Botero是当代着名的艺术家绘制了肥胖版的蒙娜丽莎。 艺术家Jim Hance创作了这幅古怪版的蒙娜丽莎,并把它取名为“蒙娜莉娅(Mona Leia)” 延伸阅读: 再来看另外一个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的”雕像作品。        该雕像捏合的手印,叫做禅定印,表示平定自己的内心,进入到禅修的至高境界。坐佛的面部特征为双眼微闭,从容平静,嘴角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整个人的神情显得非常怡然自得,可以让人感觉到他脸上的笑容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会然一笑,就好似陷入迷思并苦苦探寻之后的一个猛然顿悟,让他会心一笑,为自然而然由内心生出一种喜悦的感受,这种感受被称之为“禅悦”。这身坐佛像正是在表达进入禅悦的状态,佛的嘴角微微上翘,浮现出一种含蓄的发自内心的满足的微笑。而这座笑佛是很明确的笑的状态,能够保持不累和负担的感觉,是非常难得的,难度也更大。         很多人说莫高窟中洞窟的坐佛比达·芬奇要早上一百年,为什么把它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就连《蒙娜丽莎》也从之前少数精英观摩的对象,变成了普通大众的消遣品,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各种版本的《蒙娜丽莎》衍生作品几近泛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看官还是爱好者都各执己见,莫衷一是。重要的是这幅作品本身传导的价值,重要的是你赋予这幅作品的价值…… 4        《蒙娜丽莎》的意义在于:她继承了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和理性化的行为规范。但是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主义艺术在人本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蒙娜丽莎》就这样占据着人们的心灵。几个世纪过去了,《蒙娜丽莎》几乎成了一项法则,为无数艺术家所遵循。就这样,一幅画成了一门学科,许多人愿意耗费毕生的精力。未来的科学研究也许会为我们解答许多关于此画的疑问,然而神秘一旦消失,一切便如同猜破的哑谜般索然乏味。毕竟,《蒙娜丽莎》是一幅画,一幅美丽的肖像,我们带着虔诚,也带着无需解答的疑问去欣赏她,这就够了。 结语:        现代艺术经过百年的努力,将曾经只属于少数人的艺术题材,拉到了日常生活的图景当中,再将仅供贵族阶层赏玩的古典艺术作品,与日常用具相结合,把艺术重新带给了普罗大众。        杜尚说过一句话,“所谓名作是被人经常议论的那件事情”,但你并不是有机会做出一件老让人议论的事情。        比如说《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那么有名,可是我不觉得《蒙娜丽莎》是全世界地位那么高的一幅画,达·芬奇本人比《蒙娜丽莎》好的画有好几幅。他画一个女孩子抱着一个老鼠还是个黄鼠狼(《抱银鼠的女子》),还有一个年轻的眼睛很大的音乐家(《音乐家肖像》),我觉得要比《蒙娜丽莎》画的好。可是他一切的画里面被议论最多的,不断被人提起的就是《蒙娜丽莎》。它被神化了,所以一幅画下面即便全是口水,说它的人太多了,这幅画就变得非常有名,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知道。

② 世博低碳小贴士

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看馆攻略了(一)
第一部分涉及的场馆有: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非洲联合馆、中非、冈比亚、埃塞俄比亚、苏丹、纳米比亚、日本、巴西
美国馆-拥抱挑战
国家馆日:7月2日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占地6000平方米,预算6100万美元。外观模拟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馆内分为四个展示空间,前三个展厅分别为三幕时长约8分钟的虚拟《美国之旅》影片展示,第一幕为《美国精神》,颂扬美国自由、多元、创新的价值观;第二幕为《花园》,展示个人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第三幕为《机遇与创新》,表现了科技创新下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展区是一个步行通过的展览。展厅创意制作由从事主题公园、博物馆以及特效剧院的设计和建设逾28年的BRC想象艺术公司负责,该公司曾获两项奥斯卡提名。
主要看点
第一幕:《美国精神》
可容纳500人的放映空间,3块巨大宽屏播放各式各样美国人的形象。开放、友爱、乐观的问候:“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精神把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国家或是何种国籍。”
美国国庆特别演出
7月2日:美国蓝草音乐歌唱家阿比盖尔?沃什本(Abigail Washburn)单独献演,南加州大学行进乐队巡演。
7月4日:着名古典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布朗(Angela Brown)领唱音乐会,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友行进乐队巡演。
爵士音乐会:《一个美国传统》
三位格莱美获奖歌手:爵士钢琴大师赫比?汉考克,爵士女声天后迪迪布里姬沃特,摇滚拉丁大碟得主奥祖马特里乐队。
演出时间:5月13~14日
美国华裔《百姓墙》
由上百面数字显示器所组成的屏幕墙,同时呈现数万张美国华裔民众的照片,按中文姓氏编排不停切换画面。
第二幕:3D电影《花园》
“城市大厦”:呈半环抱状、5个侧向耸立、高13米、不规则几何状的巨大屏幕。
一个小女孩的想象力与激情,破败、废弃的城市角落魔幻般变为繁茂绚丽的花园。
没有台词,无需翻译,故事完全通过图像、声效和音乐来讲述。
微风、雨滴、暴雪和草木的随风摇曳等等的四维模拟体验。

俄罗斯馆-儿童梦想中的未来之城
国家馆日:9月28日
文化活动日:5月1日,6月12日(俄罗斯独立日),8月22日,9月28日
俄罗斯馆简介: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占地6500平方米,总投入11亿卢布(约合2486万元人民币)。展馆由三个基本建筑元素组成:12座白金塔楼,依托塔楼的基础在“云中悬浮”的“文明立方”,和一个巨大的室内城市规划装置。塔楼环抱,每座塔楼形似巨大花瓣,整个场馆如同花朵盛开。“文明立方”的外立面装饰可移动,从而通过反射和折射产生“生命之墙”的幻象。展厅共分上下两层,巨型室内装置位于展馆天井的中心区域。展览的核心理念在于体现俄罗斯在工程技术建设和发展方面独一无二的经验和传统。
主要看点
12座白金塔楼
高20米,顶部镂空部分绘有俄罗斯各民族的传统装饰图案,为白、红、金三色,象征圣洁,欢快和丰收。数字12代表向中国哲学致敬。
巨型室内城市规划装置:花之城
三根绿色植物装饰的巨型圆柱支撑屋顶,四周环绕巨大向日葵、稻草人、树皮小屋等装置,墙上饰有俄罗斯儿童对未来城市的想象的绘画,天花板上镶有巨大的蘑菇下水道,3D技术辅助呈现。
设计灵感来自苏联着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
在一座童话城市里住着一些小矮子。每个小矮子的身量都像小黄瓜那么高。他们的城市非常漂亮。栋栋房子的四周都长着鲜花,雏菊,母菊,蒲公英。那里连街道都是取的花名:风铃草大街,母菊林荫路,矢车菊街心花园。而这座城市本身就叫作花城。
——尼古拉?诺索夫《小无知历险记》
革新事物展厅:新一代能源
展示筹备:国有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原子能革新”中心
展示内容:快中子反应堆,漂浮式核能热电站,核动力破冰船,净水技术,超导产品。
俄罗斯城市展
符拉迪沃斯托克: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所在地。
喀山:201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所在地。
索契:2014年冬奥会所在地。
另有莫斯科、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威克、汉特曼西斯克等。
美食:
3号塔楼有两个高级餐厅,2号塔楼有一个快餐式室外咖啡馆。
特色菜单:俄罗斯“贵族”椰菜汤,烟熏鲟鱼浇辣根汁,手工冰淇淋配新鲜浆果。

英国馆
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国家馆日:9月8日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建筑由托马斯?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昵称“蒲公英”。由英国8个政府部门共同出资2500万英镑修建。场馆为一没有屋顶、由一系列走廊组成的开放式公园,核心为6层楼高、立方体结构的“种子圣殿”。依据不同走廊,展览内容分为“绿色城市”、“户外城市”、“种子圣殿”、“活力城市”、“2012伦敦奥运”5个部分。6个主题月活动主题分别为:多样性,科技创新,健康与福利,资源,彼此联系和机遇。
主要看点
“种子圣殿”
由6万只纤细透明、会发光的亚克力“触须”组成,每根触须长7.5米,触须底部插入展馆内部,顶端则嵌含种类不同、形态各异的种子。种子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悬垂城市
位于第二走廊“户外城市”部分,头顶为一个“倒垂”的微缩版的典型英国城市,按典型的城区结构分组排列,标志性的英国建筑设计,“光雨”启动装置以“云”的形式投射光线,形成落雨的动画效果。
英国馆员工制服
由英国玛莎百货 (Marks & Spencer)公司设计。上身为T恤衫和Polo衫,印灰色英国馆蒲公英标志,下身为各式裤装和裙装,颜色与灰色的英国馆标志和英国馆灰白的主色调呼应。配英国米字旗图案头巾。
国家馆艺术周
9月6日:牛津大学戏剧协会演出及交流。
9月7日:伦敦交响乐团2010劳斯莱斯中国巡演之世博会站。
9月8日: 《天鹅之旅》(青春版《天鹅湖》),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与上海芭蕾舞团合作演出。
首演于2010年6月14日皇家艾尔伯特音乐厅。
9月10日:英国国立青年剧团系列演出。
电影:爱与金钱
7分钟短片,展现英式设计,在英国馆内及世博园内6个大屏幕上同时展映。

德国馆-和谐都市
国家馆日:5月19日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占地6000平方米,高20米,总投资3000万欧元。主体由三个底座支撑而呈悬浮状的几何体和一个锥状体组成,地下桩基420根,地上钢桩175根,桩的总长超过6公里。外墙由1.2万平方米银色发光网状革新性布料包裹,可调节馆内室温。四大展区按预定路线以长廊连接,沿路展厅包括:海港新貌,未来规划室,人文花园,发明档案馆,创新工厂,公园,幕后景观,欢乐剧场,活力广场和动力之源。两个虚拟的解说员“严思”和“燕燕”,将陪同参观者穿行于各个展馆。
主要看点
“动力之源”展厅之金属互动球
直径3米、重量1.23吨,外表安装了40万个发光二极管。
可以感应呼喊声和空气流动,摆动,旋转,变幻色彩及演示图像,每场演示7分钟。
贵宾厅:每月艺术
5月,喷绘《Boxhagen街道旁的LIDL超市》,EVOL。
6月,油画《观众》,汤姆?弗莱施豪尔。
7月,油画《在中间》,塞巴斯蒂安?施拉德。
8月,喷绘《M1号冰山》,格里高尔?斯特凡。
9月,摄影《卡尔大街》,尤兰达?冯?哈根。
10月,喷墨打印《ha01小屋》,于尔根?齐尔。
国家馆日庆典
演出地点:园区“阳光谷广场”
演出内容:人声口技(Human Beat Box),“青年欧洲古典乐团”八重奏,莫扎特第十小夜曲,流行乐团“两居室”。
德国之夜:上海“红坊”,着名音乐家康拉德即兴作曲、编曲表演,川剧演绎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柏林嘻哈基地的Aerosol表演艺术家的演出。
6月第一周:创意柏林
大型影像节目:“酷码——关于青年流行语程式的电影版网络全书”
柏林乐队:DJ和VJ文化
时装秀:新锐设计师的设计时装秀
展览:《闭上你的眼,用你的身体看世界》,在黑暗中触摸勃兰登堡门等柏林标志性建筑
美食:位于展馆一楼大厅,400平方米,分为德式餐厅,贵宾区和啤酒屋,原料和酒吧设备皆为德国进口。
特色菜品:巴伐利亚烤猪肘,莱茵醋焖牛肉,德式烤香肠,鸡蛋面疙瘩。
营业时间:9:30~22:30

法国馆-感性城市
国家馆日:6月21日
文化活动日:5月1日,6月21日,7月14日,10月31日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由雅克?费里耶团队设计,外层由纤维混凝土制成的网格支撑,外观为四方的几何形态,漂浮在水平面上,内部为一座法式垂直园林,投资预算5000万欧元。另外,达索系统建立了3D虚拟法国馆,可实现全馆网上三维实时和360度视角的虚拟参观和互动,并通过一些迷你游戏来进行虚拟五感体验。展馆三楼设贵宾接待室。
主要看点
奥赛美术馆7件艺术珍品,单件价值均超过1亿欧元,分7次运输抵沪
《阳台》,马奈/《咖啡壶边的妇女》,塞尚/《化妆间》,博纳尔/《阿尔的舞厅》,凡高/《餐厅》(又名《香蕉》),高更/ 《晚钟》,米勒/《青铜时代》,罗丹,雕塑。
当代中法艺术家作品展
《向莫奈致敬》,油画,1991,200cm×486cm
赵无极,1948年赴法,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舞台音乐剧:《温柔法国》(Douce France)
演出时间:2010年6月21日
制片人/编剧:雅克?贝希思
出演:纳塔莉?莱尔米特等
友情出演:阿兰?德龙
配曲:《这,就是巴黎》,《皮嘉尔街》,《红磨坊》,《一个巴黎的少年》,《在香榭丽舍大街》,《落叶》,《我的男人》,《巴黎生活》,《商人的忧郁》,《柳媚花娇》,《图鲁兹》,《卡尔卡松》,《海》,《加尼毕耶大道》,《海上美丽岛》等。
法国国家学术院院士6场专题演讲
加伯里埃勒?德?伯豪格利先生,法国国家学术院院长;艾莱娜?卡莱尔-当戈斯女士,法兰西学院;马克?福马罗利先生,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让-马里?莱恩先生,法兰西科学院;保罗?安德鲁先生,法兰西美术院;让-罗伯尔?皮特先生,法国伦理和政治科学院。
第14届图尔市
“法兰西浪漫婚典”
图尔市杰曼市长亲自证婚。
新婚夫妇将获得一张带有编号的证书及一份精美礼物,并有机会参加特别抽奖,奖品是为期一周的免费法国游。
美食:六感餐厅(6SENS)
主厨为波塞尔兄弟,其地中海烹饪法于1998年获米其林三星。
位于法国馆顶层,室内120座,室外160座。供应高档法餐、传统法式料理,商务午餐及普通快餐,亦可组织鸡尾酒会。
特色菜品:橙香醋汁调味超薄生牛肉配瑶柱嫩葱色拉,炉火慢烤糖渍柠檬鱼排等。
简餐:300元
正餐:500元
营业时间:11:00~22:00

非洲联合馆
马拉维少年5月1日在非洲广场表演武术。
非洲联合馆内43个参展方均向组织者申报了国家馆日以及国家馆日的精彩活动, 活动形式涉及非洲歌曲、舞蹈、击鼓等等,届时将在世博园内的文化中心大会堂、非洲广场以及非洲馆内的中央舞台以及各参展国家自身展馆内穿插表演。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是上海世博会11个联合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共计42个非洲国家和1个国际组织(非盟)在非洲联合馆内进行展示,各国家的展示面积约为225平方米,售卖区面积65平方米。由1万多件钢结构搭起的非洲联合馆宛如一个巨大的方形宝盒。展馆外立面上,树木、沙漠、海鸥、长颈鹿等壁绘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而馆内各参展国则以不同形式演绎原汁原味的非洲风情。
国家馆日活动推荐
7月10日佛得角国家馆日:“赤脚女歌王”表演“赤脚女歌王”西莎莉雅?艾芙拉(Cesaria Evora)是西非岛国佛得角国宝级歌手,被誉为佛得角传统音乐“MORNA”歌后。曾获2001年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及2003年第46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世界音乐专辑奖。
7月3日布隆迪国家馆日:布隆迪大鼓团表演
全球最优秀的打击乐团体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多次世界巡演。世博会上的表演以节奏鲜明的鼓乐演奏为主,舞台上巨大的乐器摆放成一个半圆形,鼓手伴随鼓点开始舞蹈。鼓手们围绕大鼓忘情旋转、跳跃,强壮的鼓点让人心潮澎湃。
10月3日喀麦隆国家馆日:喀麦隆国家舞蹈团表演
非洲着名现代舞蹈团之一,曾参加2008年奥运“非洲之夜”大型晚会的演出,舞蹈动作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一。

中非馆-城市经济的繁荣
参观者将在中非珍稀动物的陪伴下,穿过蜿蜒的道路,踏着热烈的俾格米音乐节拍,走近中非自然的生态和丰盛的物产,感受中非城市的魅力。

冈比亚馆-为美好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冈比亚位于非洲大陆最西部。自然风光展区展示冈比亚所拥有的丰富生态资源,如鸟类和黑猩猩等。城市生活展区,将展示举世闻名的朱富雷村,以及具有代表农奴解放象征的雕像和世界遗产詹姆斯岛。

埃塞俄比亚馆
城市的综合遗产—埃塞俄比亚经验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拥有8个世界文化遗产,将展示其传承数个世纪之久的古代文明、智慧精华和城市文明的进程,以及如何用包容的态度来保护文化传统和遗迹,应对城市化的挑战。

苏丹馆-城市与和平
苏丹位于北部非洲,通过展示历史风貌、和平建设和城市发展成就,展现和平对苏丹发展的重要意义。整个展区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充满了神秘的撒哈拉沙漠气息。

纳米比亚馆-体验生活多样性
纳米比亚位于南部非洲,馆内演绎了纳米比亚的传统生活方式、城市社区的重塑、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将展示一个绚丽斑斓的纳米比亚。
其他主要看点
巨型“非洲脸谱”艺术墙
其中名为“露西”的女性头颅雕塑按照女性古猿“露西”的头骨化石创作而成。3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陆的“露西”,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的祖先。
非洲文化专题展区
100多件来自非洲各地、各个时期美妙的实物精品,包括面具、织布、草编、木雕、石雕、陶器、铜铸、乐器和绘画等等。
介绍非洲文化,展示非洲文化、感受非洲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非洲服饰表演
来自非洲的模特将非洲民族特色布料用极富现代感的方式缠裹、披挂、系扎、捆绑,从而演绎出时尚、动感和别样的非洲风情。
非洲集市
所在展厅:展馆两端,近3000平方米。
集市主题:各参展国本土货品的展示及售卖。
具体货品:阿善提人的阿丁卡画布,刚果的库巴布,加纳的肯德布,津巴布韦绍纳人的石雕,东非马孔德的木雕,西非伊费和贝宁的铜雕,种类繁多的非洲传统乐器和不同民族的面具等。
每日公共舞台特色文艺表演
演出场次:每天5场
演出内容:乌干达的皇家舞蹈,苏丹婚礼仪式上的爱情舞蹈,吉布提Afar歌舞和刀舞,极具特色的多哥铜质面具舞,塞舌尔ZEZ乐队带来的大型音乐舞蹈剧,刚果(布)、马里、贝宁和尼日尔爾尔等国家的特色乐器表演和时装秀,卢旺达、尼日尔爾尔、喀麦隆等国的国家舞蹈团的经典节目。
“非洲故事”真人秀活动
展示主题:
织布秀,编织秀,服饰穿戴秀,特色乐器表演秀,雕刻秀,编发秀,文身秀,饰品制作秀。
展示重点:
各主题的实际加工方式和工艺过程。
美食:
HAKUNA MATATA非洲主题餐厅
“HAKUNA MATATA”是斯瓦西里语,意为“无忧无虑地生活”。
餐厅内提供各种美味的非洲传统美食,让参观者在感受非洲饮食文化的同时,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与发展、增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

日本馆-心之和、技之和
国家馆日:6月12日
文化活动日:6月12~18日(日本周)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A片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是日本参展世博会史上规模空前的展馆。展馆拥有“紫蚕岛”(かいこじま)昵称,外部采用含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包裹,淡紫色的弧形穹顶宛如一个巨大的蚕茧。馆内展区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通过漫画、机器人、CG、音乐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示40多项最新尖端技术。
主要看点
会呼吸的建筑
外层发电膜:世界首个内藏非晶硅太阳能膜。
循环呼吸柱:与建筑内部结构体(支柱)融为一体的环境循环系统,利用太阳光、雨水、空气等自然能源的作用,降低环境负荷。
环保节能技术:环保车、发电地板、家用燃料电池组合、发电窗、氢气制铁技术革新、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储藏技术等约20项环境技术。
第一展厅:“联接的惊喜”
通过蜿蜒起伏的带状屏幕、日本西阵织的实物展示、影片演出等形式,展现自遣唐使时代以来中日两国间文化联接的延续,以及日本文化的独立发展。
第二展厅:从“知识的联接”到“心灵的联接”
日式生活风情展示、实物展示、体验型展示以及影像和造型组合而成的空间表演,还原一年四季中与自然共生的日式生活。
第三展厅:“心灵的联接”与“未来的和美”
故事内容:日中合作保护朱鹮
导演:荣念曾(中)、佐藤信(日)
表演形式:中国昆剧,日本能剧
亮点:表演中出现的i-Real,是一款以最少能耗实现人类自由出行愿望的单人坐个人交通工具。
最新科技产品展示
小提琴演奏机器人:拥有娴熟揉弦、拉弓技巧。
“万能相机”:超高清、超望远,自动识别笑容并进行拍摄。
“生活墙”:3面全球最大的152英寸等离子屏幕组成宽达10米的影像墙。日本文化遗产展示
“精密复制”技术还原日本文化遗产:《风神雷神图》(表屋宗达),《四季花鸟图》(狩野元信),《老梅图》(狩野山雪)等。

巴西馆-动感都市,活力巴西
国家馆日:6月3日
展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占地2000平方米,预算为3500万美元。展馆内设有“城市风光”,“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和“幸福巴西”三大展厅。“城市风光”展厅内设有170平方米城市风情隧道,隧道内192块不同尺寸液晶显示器组成一个3.1米大型液晶电视墙,屏幕可触摸,可转动。“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展厅面积390.5平方米,设立4个12米×4米的大型全景屏幕,呈现巴西馆中心主题——跳动的城市。“幸福巴西”展厅面积390.5平方米,重点展示巴西足球、舞蹈和音乐。
主要看点-场馆外观酷似鸟巢,设计来源于“贫民窟之椅”
巴西馆主体由上千根不对称放置的木条组成。设计来源于优秀家具设计师坎帕纳兄弟的代表作——“贫民窟之椅”(Favela Chair)。
他们的多个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国家馆日特别活动:
保罗?科埃略讲座及30分钟小型音乐会(需邀请函)。
世博中心:100分钟音乐秀。
美洲广场:上午2场,下午3场中等规模的表演会。
巴西馆:Barbatuque乐队打击乐表演,足球表演,卡泼卫勒舞。
巴西馆9月活动
Carlinhos de Jesus桑巴课堂
Lucelia Santos的电影:Destiny,中国—巴西联合出品
5场Apex-Brazil主题论坛
5月19~20日:IT与数字技术
6月17~18日:科学、技术与创新
7月6日:作为巴西城市动力的能源
9月8~9日:水与可持续发展
10月8~9日:城市重建
2014年世界杯主办城市专题
隔周一次,内容涉及区域文化、经济、科技、美食、设计、手工艺和物产等,形式为16∶9的传统图像,来自10个不同的视频源,在“城市风光”展厅两侧墙面上重复播放。
5月: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
6月:圣保罗,阿雷格里港
7月:贝洛奥里藏特,库里提巴
8月:福塔莱萨,纳塔尔
9月:马瑙斯,库亚巴
10月:累西腓,萨尔瓦多
“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展厅内全方位互动系统
四周、地面、天花板共26台全高清投影机,将显示科帕卡巴纳市的人行道,巴西海滩上的沙子,布满种子的地板,一条小溪。
美食:
一个小型商务餐厅和一个大众餐厅,总面积115平方米,设有16平方米的舞台。
主厨:Marcos Shiro,生于圣保罗,父母分别为日本人和意大利人,2005年任日本爱知世博会澳大利亚馆主厨。现工作于德国驻伦敦大使馆,任一家葡萄牙餐厅主厨。

③ 萨尔瓦多·达利的人物生平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着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
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着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达利还与西班牙电影导演L·布努埃尔共同制作两部超现实主义影片,即《一条安达鲁狗》(1928)和《黄金时代》(1930),同样充满怪诞的但富于暗示的意象。20世纪30年代末,在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的影响下,达利的绘画转趋比较古典的风格。
此后,他花费大量时间设计舞台布景、时髦商店内部装饰以及珠宝饰物。在1950~1970年间他有许多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但仍探索性爱主题,描绘童年记忆,并且让妻子加拉成为这些题材的中心形象。这些晚期绘画虽然技法纯熟,但客观评价低于其早期作品。在达利的着作中,最有趣味和揭露隐秘的是《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1942~1944)。他的许多作品中充满了暴力和对传统社会禁欲主义的批判。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悍妇与月亮》、《内战的预兆》等。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Figueres的一个小镇上,并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孩提时光。他的出生地距离法国大约只有16英里的路程。达利的父亲是一位公证员,家底殷实,曾经在海边小渔村Cadaques替达利建立了他的第一个艺术工作室。
萨尔瓦多·达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总是热爱着他儿时的风景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罗尼亚海岸。这些古老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但这并不是说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的二十世纪画家。
长大成人后,达利和妻子Gala在附近的Lligat港口组建了自己的自己的家庭。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西班牙这一港口的热爱。1922年年轻的达利来到马德里San Fernando美术学院求学。在这里达利的画作让他名声鹊起。他在画作中探索立体主义,并吸引了后来成为西班牙艺术界杰出人物的注意,比如菲德里哥∙加利西亚∙洛尔卡和裴宾∙贝约∙卜牛尔。他的天赋第一次被世人发现是在1925年巴塞罗那的个人作品展中。在1928年匹兹堡第三届卡内基国际展览会上,他展出了包括《The Basket of Bread》在内的三幅作品,从而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次年达利举办了他在巴黎的第一次个人展。同年,他还加入了由前达达派成员Andre Breton领导的超现实主义流派。也就是在这一年,达利在Cadaques结识了Gala,当时她正巧与她的丈夫,诗人Paul Eluard去拜访达利。从此以后,Gala便成为了Dali的至爱,同时也是他的商业经理人和主要的灵感来源。很快地,达利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他的作品《记忆的永恒》,描绘了一个软绵绵的钟表,是当今世上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但是随着战争的临近,向来对政治漠不关心的达利与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者发生了冲突,终于在1934年的一次“审讯”中被开除出了超现实主义团体。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他依然还是能够在国际超现实主义作品展中亮相。在1940年左右,达利又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这段时期为他的“经典”时期——显示出了其对科学和宗教的专注。二战期间,达利和Gala逃离了欧洲,在美国度过了从1940 到1948的8年旅居时光。这段时间在达利的一生中至关重要。他不仅艺术活动丰富,而且重拾天主教信仰。
1941年,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为达利举行了他的第一个规模宏大的回顾展;同年,达利向杰安∙卡宾递交了一份电影剧本,名为《月潮》。1942年达利又出版了自己的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私密生活》。在1944年发表的一部小说中,他还撰写了一篇关于汽车潮流的文章。从这里诞生了埃德温∙考克斯的漫画《迈阿密先锋》。
在达利从超现实主义向他的经典时期转变得过程中,达利开始创作他的19幅大型油画,很多都涉及了很科学,历史和宗教题材。这19幅大型油画已经成为了一个系列,其中最为有名的是《The Hallucinogenic Toreador》《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by Christopher Columbus》和《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
1974年,达利在西班牙的Figueres成立了Teatro展览馆,之后又在20世纪70年代结束之前相继在巴黎和伦敦举行了作品回顾展览。自从达利的妻子Gala在1982年过世以后,达利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1984年,他在Pubol家中的一次火灾事故中又被烧伤,使他的健康更加恶化。这段时期内,达利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与世隔离的状况下度过的,开始是待在Pubol,后来又搬到了Teatro展览馆附近的私人公寓中。1989年1月23号,达利死于心脏病和呼吸并发症。
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
1914年,在费格拉斯天主教中学上学,已崭露绘画天才。
1918年,对彩色疯狂酷爱。五月二日,在费格拉斯的市立剧院举办的当地画家画展上,初次展出。
1919年,定期撰写有关艺术的文章并开始向费格拉斯公立中学办的评论杂志“体育场”投稿。
1921年,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南度美术学校,学习素描,油画和雕塑。
1922年,在巴塞罗那的达茂画廊展出八幅作品。
1923年,因无政府主义思想倾向而被捕,在费格拉斯与古罗纳被囚卅五天。
1925年,首次在巴塞罗那的达茂画廊举行个人画展,引起毕卡索和米罗的注意。
1926年,在巴黎曾拜访毕加索,毕加索对达利作品印象甚深。
1929年,第二次到巴黎,目的是拍摄布努埃尔的影片《一条安达鲁狗》与卡拉相遇相爱。
1931年,首次在皮雷·科列画廊展出,后来并三年连续展出两次。
1932年,《记忆的永恒》在朱利恩·利维画廊初次参加集体展出时,引起纽约艺术爱好者极大的好奇, 是达利作品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开始。
1933年,在纽约朱利恩·利维画廊首次展出个人画展。12月,在巴塞罗那的加泰隆尼亚艺术画廊展出。
1934年,在伦敦的兹威默画廊,达利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次个人画展。11月,达利与加拉乘坐潜普莱恩号轮船初次到达纽约。
1935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作题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偏执狂患者的形象”演讲。
1936年5月,超现实主义实物在拉顿画廊展出,达利以他的设计《康德纪念碑》及《刺激性欲的外套》参展。
1937年,为避开战争,逃亡至意大利, 住在爱德华·詹姆士家里。他和詹姆士一同研究熟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
1938年1月,以《下雨天的出租汽车》参加巴黎美术画廊的超现实主义展出。
1939年,再度到纽约, 参加3月21日在朱利恩·利维画廊开幕的个人作品展览会。
1940年,纳粹入侵迫在眉睫,达利再度离开欧洲,先住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卡雷斯·克罗斯比家里。后至加州卡美尔的卵石海滩。
1941年10月,芭蕾舞“迷宫”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歌剧剧本,布景和服装都是达利创作和设计的。
194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达利作品回顾展,并轮流在美国其他八个城市展出。
1944年,上演戏剧作品有:《钦尼塔咖啡馆》《感伤的讨论》和《疯子特里斯丹》。
1945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启发了达利,开始他的“核”或“原子”等科学阶段。
1946年,返回欧洲,准备在西班牙科加特港定居下来。离家乡费格拉斯约三十哩。
1949年,开始对宗教题材有兴趣,也对和谐几何图形理论产生兴趣。
1950年1月,达利在纽约出版了“备忘录”。
1954年,先后在罗马、威尼斯和米兰展出重要作品回顾展。
1960年2月, 在纽约展出《哥伦布发现美洲》个展。
1961年,在威尼斯首演“加拉的芭蕾舞”达利设计布景,道具和服装。莫里斯。贝贾特编导。
1964年,被授与西班牙伊莎贝尔大十字勋章。5月书籍“一位天才的日记”出版。
1965年,纽约现代艺术画廊展出达利所有重要作品回顾画展。此时他开始对摄影和二度空间艺术发生兴趣。
1969年,“变态的情欲”出版,这是他的偏执狂临界状态手法达到最高潮的作品。
1970年,和西班牙建筑师埃米利奥·佩雷斯·皮涅罗研究建在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的初步计划。
1971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达利博物馆正式开幕。达利第一部画集“是的(Oui)” 出版。
1972年,纽约诺德勒画廊展出他的摄影作品。
1974年3月,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史达德尔美术馆,举办作品回顾展。9月18日,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开幕。
1975年,尼康公司资助摄影展,主题为“达利,偏执狂临界状态方法,客观偶然性和第三度空间”。
1976年10月,将一本着作“哲学家的炼金术”存入巴黎国立图书馆。
1978年4月, 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展出第一件超立体主义的作品。
1980年,在伦敦泰德画廊举行达利主要作品回顾展。
1982年,妻子卡拉病逝。达利隐居在恩波达。创作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新主题,有些是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取材的。
1983年4月15日,西班牙国王与王后,为马德里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从1914到1983年400件达利作品选作”展览剪彩。
1984年3月27日,在费格拉斯正式设立加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
1986年,缠绵病榻且闭门谢客,可以接近他的只有医疗小组和最亲密的合作者。
1988年11月, 病情恶化,被送到巴塞罗那的科龙医院。在医院中,西班牙国王亲自探视,达利将自己为的一本诗送给他。
1989年,心脏病突发,1月23日于费格拉斯医院中去世。他的遗体用防腐剂保存。安葬在达利博物馆中。
2009年12月,在杭州艺术博览会上,百余件达利青铜雕塑作品与中国当代熔铜艺术家朱炳仁的百件熔铜雕塑进行了展览和跨越时空的对话

④ 萨尔瓦多·达利详细资料大全

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普波尔侯爵(西班牙语: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i i Domenech, Marqué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简称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是着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

在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卡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基本介绍

人物生平,生平概要,大事年表,个人作品,个人生活,收藏馆,

人物生平

生平概要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Figueres的一个小镇上,并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孩提时光。他的出生地距离法国大约只有16英里的路程。达利的父亲是一位公证员,家底殷实,曾经在海边小渔村Cadaques替达利建立了他的第一个艺术工作室。 萨尔瓦多·达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总是热爱着他儿时的风景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罗尼亚海岸。这些古老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除了毕卡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同时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的二十世纪画家。 1939年 长大成人后,达利和妻子Gala在附近的Lligat港口组建了自己的自己的家庭。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西班牙这一港口的热爱。 1922年年轻的达利来到马德里San Fernando美术学院求学。在这里达利的画作让他名声鹊起。他在画作中探索立体主义,并吸引了后来成为西班牙艺术界杰出人物的注意,比如费德里科∙加利西亚∙洛尔卡和裴宾∙贝约∙卜牛尔。 他的天赋第一次被世人发现是在1925年巴塞隆纳的个人作品展中。在1928年匹兹堡第三届卡内基国际展览会上,他展出了包括《The Basket of Bread》在内的三幅作品,从而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次年达利举办了他在巴黎的第一次个人展。同年,他还加入了由前达达派成员Andre Breton领导的超现实主义流派。也就是在这一年,达利在Cadaques结识了Gala,当时她正巧与她的丈夫,诗人Paul Eluard去拜访达利。从此以后,Gala便成为了Dali的至爱,同时也是他的商业经理人和主要的灵感来源。很快地,达利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他的作品《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即《记忆的永恒》,描绘了一个软绵绵的钟表,是当今世上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但是随着战争的临近,向来对政治漠不关心的达利与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者发生了冲突,终于在1934年的一次“审讯”中被开除出了超现实主义团体。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他依然还是能够在国际超现实主义作品展中亮相。 在1940年左右,达利又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这段时期为他的“经典”时期——显示出了其对科学和宗教的专注。二战期间,达利和Gala逃离了欧洲,在美国度过了从1940 到1948的8年旅居时光。这段时间在达利的一生中至关重要。他不仅艺术活动丰富,而且重拾天主教信仰。 1934年达利(左)和艺术家曼·雷在巴黎 1941年,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为达利举行了他的第一个规模宏大的回顾展;同年,达利向杰安∙卡宾递交了一份电影剧本,名为《月潮》。 1942年达利又出版了自己的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私密生活》。在1944年发表的一部小说中,他还撰写了一篇关于汽车潮流的文章。从这里诞生了埃德温∙考克斯的漫画《迈阿密先锋》。 在达利从超现实主义向他的经典时期转变得过程中,达利开始创作他的19幅大型油画,很多都涉及了很科学,历史和宗教题材。这19幅大型油画已经成为了一个系列,其中最为有名的是《The Hallucinogenic Toreador》《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by Chrisher Columbus》和《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 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隆纳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 *** 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着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 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着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达利还与西班牙电影导演L·布努埃尔共同制作两部超现实主义影片,即《一条安达鲁狗》(1928)和《黄金时代》(1930),同样充满怪诞的但富于暗示的意象。20世纪30年代末,在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的影响下,达利的绘画转趋比较古典的风格。 此后,他花费大量时间设计舞台布景、时髦商店内部装饰以及珠宝饰物。在1950~1970年间他有许多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但仍探索 *** 主题,描绘童年记忆,并且让妻子加拉成为这些题材的中心形象。这些晚期绘画虽然技法纯熟,但客观评价低于其早期作品。在达利的着作中,最有趣味和揭露隐秘的是《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1942~1944)。他的许多作品中充满了暴力和对传统社会禁欲主义的批判。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悍妇与月亮》、《内战的预兆》等。 1974年,达利在西班牙的Figueres成立了Teatro展览馆,之后又在20世纪70年代结束之前相继在巴黎和伦敦举行了作品回顾展览。自从达利的妻子Gala在1982年过世以后,达利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 1984年,他在Pubol家中的一次火灾事故中又被烧伤,使他的健康更加恶化。这段时期内,达利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与世隔离的状况下度过的,开始是待在Pubol,后来又搬到了Teatro展览馆附近的私人公寓中。1989年1月23号,达利死于心脏病和呼吸并发症。

大事年表

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 1914年,在费格拉斯天主教中学上学,已崭露绘画天才。 1918年,对彩色疯狂酷爱。五月二日,在费格拉斯的市立剧院举办的当地画家画展上,初次展出。 1919年,定期撰写有关艺术的文章并开始向费格拉斯公立中学办的评论杂志“体育场”投稿。 1921年,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南度美术学校,学习素描,油画和雕塑。 1922年,在巴塞隆纳的达茂画廊展出八幅作品。 1923年,因无 *** 主义思想倾向而被捕,在费格拉斯与古罗纳被囚卅五天。 1925年,首次在巴塞隆纳的达茂画廊举行个人画展,引起毕卡索和米罗的注意。 1926年,在巴黎曾拜访毕卡索,毕卡索对达利作品印象甚深。 1929年,第二次到巴黎,目的是拍摄布努埃尔的影片《一条安达鲁狗》与卡拉相遇相爱。 1931年,首次在皮雷·科列画廊展出,后来并三年连续展出两次。 1932年,《记忆的永恒》在朱利恩·利维画廊初次参加集体展出时,引起纽约艺术爱好者极大的好奇, 是达利作品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开始。 1933年,在纽约朱利恩·利维画廊首次展出个人画展。12月,在巴塞隆纳的加泰隆尼亚艺术画廊展出。 1934年,在伦敦的兹威默画廊,达利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次个人画展。11月,达利与加拉乘坐潜普莱恩号轮船初次到达纽约。 1935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作题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偏执狂患者的形象”演讲。 1936年5月,超现实主义实物在拉顿画廊展出,达利以他的设计《康德纪念碑》及《 *** *** 的外套》参展。 1937年,为避开战争,逃亡至义大利, 住在爱德华·詹姆士家里。他和詹姆士一同研究熟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 1938年1月,以《下雨天的出租汽车》参加巴黎美术画廊的超现实主义展出。 达利与卓别林 1939年,再度到纽约, 参加3月21日在朱利恩·利维画廊开幕的个人作品展览会。 1940年,纳粹入侵迫在眉睫,达利再度离开欧洲,先住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卡雷斯·克罗斯比家里。后至加州卡美尔的卵石海滩。 1941年10月,芭蕾舞“迷宫”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歌剧剧本,布景和服装都是达利创作和设计的。 194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达利作品回顾展,并轮流在美国其他八个城市展出。 1944年,上演戏剧作品有:《钦尼塔咖啡馆》《感伤的讨论》和《疯子特里斯丹》。 1945年,广岛的核子弹爆炸启发了达利,开始他的“核”或“原子”等科学阶段。 1946年,返回欧洲,准备在西班牙科加特港定居下来。离家乡费格拉斯约三十哩。 1949年,开始对宗教题材有兴趣,也对和谐几何图形理论产生兴趣。 1950年1月,达利在纽约出版了“备忘录”。 1954年,先后在罗马、威尼斯和米兰展出重要作品回顾展。 1960年2月, 在纽约展出《哥伦布发现美洲》个展。 1960年左右的达利与他的宠物 1961年,在威尼斯首演“加拉的芭蕾舞”达利设计布景,道具和服装。莫里斯。贝贾特编导。 1964年,被授与西班牙伊莎贝尔大十字勋章。5月书籍《一位天才的日记》出版。 1965年,纽约现代艺术画廊展出达利所有重要作品回顾画展。此时他开始对摄影和二度空间艺术发生兴趣。 1969年,《变态的情欲》出版,这是他的偏执狂临界状态手法达到最 *** 的作品。 1970年,和西班牙建筑师埃米利奥·佩雷斯·皮涅罗研究建在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的初步计画。 1971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达利博物馆正式开幕。达利第一部画集“是的(Oui)” 出版。 1972年,纽约诺德勒画廊展出他的摄影作品。 1972年的达利 1974年3月,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史达德尔美术馆,举办作品回顾展。9月18日,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开幕。 1975年,尼康公司资助摄影展,主题为“达利,偏执狂临界状态方法,客观偶然性和第三度空间”。 1976年10月,将一本着作“哲学家的炼金术”存入巴黎国立图书馆。 1978年4月, 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展出第一件超立体主义的作品。 1980年,在伦敦泰德画廊举行达利主要作品回顾展。 1982年,妻子卡拉病逝。达利隐居在恩波达。创作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新主题,有些是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取材的。 1983年4月15日,西班牙国王与王后,为马德里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从1914到1983年400件达利作品选作”展览剪彩。 1984年3月27日,在费格拉斯正式设立加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 1986年,缠绵病榻且闭门谢客,可以接近他的只有医疗小组和最亲密的合作者。 1988年11月, 病情恶化,被送到巴塞隆纳的科龙医院。在医院中,西班牙国王亲自探视,达利将自己的一本诗送给他。 1989年,心脏病突发,1月23日于费格拉斯医院中去世。他的遗体用防腐剂保存。安葬在达利博物馆中。

个人作品

活生生的“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第二代超现实主义画家有彼埃·罗依、唐吉、马格里特、保罗·德尔沃以及萨尔瓦多·达利等。这一批画家是专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来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以展示画家心中的梦幻。有人也把这种画称之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 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更应归功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他的奇思怪想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 *** 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达利始终宣称自己是现代艺术文化的救世主,每天都在创造丰功伟绩,取得划时代的胜利:前往巴黎、遇见加拉、爱情田园诗、超现实主义革命…… 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萨尔瓦多·达利承认自己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幻觉,他们像弗洛伊德医生一样,去探索精神病患者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与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真诚反映,这在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对于超现实主义画家来说,这是些至为珍贵的素材。因此,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读他的画,人们既看懂所有细节,从整体上,又感到荒谬可怖,违反逻辑,怪诞而神秘。这种“潜意识”的景物,其实都是画家主观地“构思”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潜意识或下意识的感情表达。 《内战的预感》 达利赞成人应该培养真正的幻想,象临床的妄想狂一样,而受理性控制的人的精神背后,仍保留有一些剩余意识。这些剩余意识使人处在静态之中。他还宣传,妄想方式不仅要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在他的日常生活里,他就常常故意放任自己的怪僻行为。如他穿一身潜水服出现在1936年伦敦超现实主义画展的开幕式上。他偏爱的幻觉形象常常被不断重复,如带有许多半开的抽屉的人形,蜡样软化的硬体物体,抽丝样细长的兽腿以及物体向四周无重心地飞开的景象,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达利所定义的“超现实主义”比布列顿(André Breton,1896—1966,法国诗人)1924年首次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定义更有名。这并非意指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达利因为他的绘画、他的文章以及他的口才、动作、相貌和生活方式,活生生的造就出这个深印公众脑海里的“超现实主义”,使它不再只是白纸上的黑字。 达利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影响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不仅他的画,还有他的文章、口才、行动以及他的打扮,都无不在宣传他的“超现实主义”。他在发挥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上,可以说超越了他们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群体。他的有些作品除了传达无理性、色情、疯狂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哲学观外,有时还反映着人们的时髦心态。 在达利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里,可谓做尽了让我们瞪目结舌的事。在那些怪事和怪诞言论里,给"巨匠们打分"已经成为达利的品牌。在西班牙绘画史上,他与委拉斯凯茨、戈雅、米罗、毕卡索等绘画大师一同辉映着西班牙俊美的天空,传奇着西班牙的绘画史。达利那双目空一切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忧郁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萨尔瓦多·达利喜欢描绘梦境中的景象,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 油画《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记忆的永恒》 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且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 面部幻影和水果盘 在达利的作品中,人们还能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他把现实世界中不连贯的片断混合在一起。比如“面部幻影和水果盘”,人们会从这幅作品中看到在上角的梦幻风景,那海湾和波浪,那座山和隧道,同时又呈现出一个狗头形状,狗头的颈圈又是跨海的铁路高架桥。这只狗翱翔在半空中——狗的躯体中部由一个盛着梨的水果盘构成,水果盘又融合在一个姑娘的面孔之中,姑娘的眼睛由海滩是一些奇异的海贝组成,海滩上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怪形异象。正如在梦中一样,有些东西,像绳子和台布,意外清楚地显露出来,而另一些形状则朦胧难辨。 面部幻影和水果盘 达利的作品让人们感叹: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脱颖而出。他的一生创作了无数深受喜爱、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闪耀着他天才的光芒,也给世界带来无限的遐想。

个人生活

达利是具有非凡才能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他有一种对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热爱好,并影响至他的公众艺术形象,使他的艺术爱好者与评论家异常苦恼。 达利将超现实主义延伸到各个领域:油画,素描,蚀刻,雕塑,建筑,摄影,戏剧,电影,文学和银器,也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在珠宝设计上奇异丰富的想象。他运用黄金,铂金,宝石(钻石,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海蓝宝石,托帕石等),珍珠,珊瑚以及其他高贵的材料,打造出心,嘴唇,眼睛,植物、动物,宗教神话符号,并赋予其以拟人化的独特形式。 萨尔瓦多·达利亲自挑选每种材料,不仅是挑选颜色或价值,更深入考虑每种宝石或贵金属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一些珠宝,如眼睛的时间(1949),皇家心(1953),或者空间的大象(1961)被认为是他运用珠宝的绘画,已成为他的重要作品。萨尔瓦多·达利说“If you do not have an audience,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the audience, these jewelry will not create them to achieve. Therefore, the audience is the ultimate artist, in his eyes, heart and mind, or intent to instill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life of the creator of the large or *** all jewelry." 达利对于珠宝的热爱,很大程度来自于他对于爱人Gala 的狂热。在他看来,只有最奇异的想法才能配得上他最爱的女人。他曾经为她设计了一枚心形胸针,黄金质地的心形底座上镶嵌着红宝石,象征着血液和血管。但最 为震惊的是,这枚胸针竟然会随着她每一个脚步而跳动,如同一颗真正跳动的金属心脏!“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 这就是达利。

收藏馆

作为除巴塞隆纳之外世界上最杰出的萨尔瓦多·达利作品私人收藏馆,Parkview Green芳草地将多达40余件大师亲手制作的雕塑永久珍藏。 Parkview Green芳草地展出的萨尔瓦多·达利的雕塑原作名称: 利加特港的圣母 MADONNA OF PORT LLIGAT 躯干与足 TORSO–PIE 天鹅与大象 CINSE ELEFANTE 卡拉科尔女王 REINA CARACOL 可怕的脸 CARA MONSTRUOSA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LAS DOS NIKES LA DOVLE VICROTIA DE SAMOTRACIA 骑马的图拉真 TRANJANO A CABALIO

⑤ 请高手们告诉这张照片的名称 及作者~谢谢

《原子的达利》作者 菲利普·哈尔斯曼
(看来这悬赏是非我莫属了)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1906—1979)美国摄影大师。他的黑白肖像摄影,达到摄影艺术的高峰,成为世界摄影的典范。1906年生于欧洲的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市,青年时代的哈尔斯曼,曾在德国的德累斯顿学过三年电气和机械,并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1930年,他居住巴黎,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40年,纳粹侵占巴黎的前夕,他在爱因斯坦的帮助下,带着一只箱子、一架照相机,逃难到了美国。此后一直定居在纽约,直到1979年6月逝世,享年73岁。
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由于受到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 萨尔瓦多·达利的一幅名为《原子的达利》画作的启发而创作的同名摄影作品。
1948年,人类迈入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萨尔瓦多·达利作为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当他听到这一理论时,把它理解为一种漂浮——原子核、质子、中子都彼此分离而又漂浮在空间中。据此,萨尔瓦多·达利创作了他的又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达利的原子,画中的达利拥抱着天鹅,但并未触到天鹅,连海浪也漂浮在海上。受到启发的菲利普·哈尔斯曼,于是提议“我想拍摄一张《原子的达利》,让你浮在空中,连同画架、画布以及其它一切都浮在半空来拍摄。在画布上画点什么还不能肯定地提出来,总觉得在画布上也画个浮在空中的物体才好”。达里非常赞成,他们讨论了一些细节之后,便投入了拍摄。哈尔斯曼记述:“我借来了三只猫。最初用一只做了试验,觉得还是三只一块儿用的效果要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我喊一、二、三。数到三,我的三位助手一齐把猫抛出去,第四个人就用水泼上去。在猫和水还在空中的时候,我喊出‘四’的同时达里跳起来,我把这些拍摄下来……就这样在六个小时当中,经过28次抛出、跳起来,泼水的结果,好容易拍成感到称心的作品”。经过选择,第十六幅最为满意。《生活》画报用左右两个满页刊登了这幅作品,后为世界各国出版物转载。最后这张举世的佳作出现在了我们面前,照片上有四个形象:萨尔瓦多·达利斜站着,三只猫和一桶水飞过镜头前,那是德里的助手扔过去的。左边,哈尔斯曼的太太举着那把倾斜的椅子。而那张飞起来的猫的背后,就是萨尔瓦多·达利的太太黛拉的画像——那其时是一张底片,最终为了达到达利和哈尔斯曼希望达到的效果,使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漂浮在空中,如同在一颗原子当中。
对于这张照片,摄影师能够在概念上突破现实的限制,在多次努力中,寻找最佳表现点,使得照片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力,无论思想还是技术上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⑥ 经典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长篇影评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我为大家带来几篇《天堂电影院》 观后感 供大家阅读。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更多“天堂电影院”的相关 文章 推荐【↓ ↓ ↓ 】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5篇长篇影评

《天堂电影院》5篇专业影评分析

老电影《天堂电影院》5篇影评分析

《天堂电影院》1000字大学生观后感

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1

童年的多多和天堂电影院的放映员阿尔夫莱多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小多多对放映室充满了好奇,阿尔夫莱多审片,剪切亲吻片段,对光,举手投足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多多的人生。启蒙的 教育 在小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是很难泯灭的,天堂电影院在那个时代的乡镇是人们最热忱的,最依靠的娱乐生活场所。他们疯狂地聚集在电影院门前,电影从来不单单充当一个娱乐品,它还是人们的一个精神寄托,一种宣泄感情的媒介。在电影院里人们能够嬉笑怒骂,能够看到感人肺腑处痛苦流泪,暗自悲伤,看到滑稽无厘头处,又会毫不忌讳地仰面大笑,人们看电影里的戏,戏里人又在看外面的世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童年的多多喜欢上了电影这个东西。

小多多用妈妈买给他东西的钱用作了看电影,提到妈妈,在影片我觉得她是一个其实是个平凡却又悲情的人物,她苦苦守着丈夫归来,却盼来了死讯,这对一个为人母的女人来说是一个很打击性的事。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给一些家庭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母亲期望孩子乖乖的,因为她自己已经心力交瘁,但是得知自己的孩子跑去看电影,打他情理之中。这个时候阿尔夫莱多出现了,他用他的幽默和善良帮小多多避过一难。从小缺少父爱的小多多,是这个男人给了他启蒙的教育,给了他机会能够与自己喜欢的电影结缘。

影片中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情节,当人们蜂拥在电影院门口争吵着要看迟放的电影,就在这个时候,阿尔夫莱多将光聚到了窗外,影像照到了建筑的墙上,人们诧异,不可思议,欢呼,亢奋。人们对着墙欢笑,电影的魅力就是这样,不管它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它永远是这么受青睐,那么浪漫,阿尔夫莱多的此举,填补了人们的空虚不满,也让小多多目睹了他的善良纯粹的人性。但是有时候老天却喜欢作弄人,一个凡人的善举却被无辜地酿造成一个灾祸,火烧了胶卷,烧到了阿尔夫莱多,烧毁了天堂电影院,也烧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小镇沉默了,人们沉默了,大火烧了很多人的梦。直到天堂电影院的重生,人们又能够但是有些人的命运就将从此改变,比如阿尔夫莱多。他瞎了眼却没有盲了心,他瞎了眼却见证了萨尔瓦多的成长。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感情很好莱坞式,那份懵懂的,青涩的,热烈的,却又纠结的。感情在萨尔瓦多的诠释下变成了电影朦胧的的画面,是巷口的守望,是放映间的邂逅,是滂沱雨中的热吻。感情是个成长路上的烙印,等待,煎熬,失落,幸福,是必然,但是现实有时就像剪刀,残忍地剪掉心里刚刚茁壮的感情萌芽。我想中年的萨尔瓦多想到曾深爱的女孩,必须很心酸吧。空旷的广场,嘴角的胡渣,掉漆的行李箱,静

谧的气氛,灰白的色调,凝固了一般让人心里失落,导演这样的安排让人怅然若失,对时过境迁的唏嘘不已。怀旧的印象贯穿了整个影片。

萨尔瓦多回来了,心中惨淡的阿尔夫莱多却要他离开,阿尔夫莱多明白只有外面的世界适合他,鸿鹄之志不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被抹杀掉,追求自己热忱的,渴望的,就要定位在更高更广的方向。他的成功与阿尔夫莱多的先见是不可分割的。阿尔夫莱多是前辈,是朋友,是导师,尽管他的人生并不是那么地幸运,但是他用自己平凡的阅历,平凡的说教改变着引导着萨尔瓦多的人生,就是这么简简单单,单纯的,却就是这样平凡的人是影响自己一生的。

长大的萨尔瓦多沉浸在事业之中的时候,阿尔夫莱多也是欣慰的,而他自己的生活就像熄灭的蜡烛,失去了光辉被尘封在岁月的记忆中,他真的只是一种回忆。阿尔夫莱多悄然离开,连同天堂电影院一齐消失在尘埃中。礼葬上,萨尔瓦多回顾了当年那个有着自己深厚情意的天堂电影院,重拾多年的记忆,座椅上人们的欢笑,影屏上唐突的被掐掉的接吻场景痕迹,充满神秘的狮子头,放映间的恋人之吻,阿尔夫莱多的背影……眼前的一切都物是人非了,即使气氛静谧,但看的人心里的那份怀旧感会一向涌现,变成一曲动人的挽歌。

天堂电影院,带着阿尔夫莱多去了天堂,在那里他能够做他平凡的电影事业。电影的最后,是阿尔夫莱多留下的所有他以前剪切掉的吻戏,一个个吻,连贯地串在一齐,它们记载了多少电影的情浓,记载着死去的人的余温,记载着青年阿尔夫莱多的心酸而热烈的感情,记载着多年来人们的完美愿景……记载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我想只有经历过的人会懂。

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2

那被放逐的梦――《天堂电影院》

三十年后,你会是什么模样你会躺在谁的身边梦到的又是什么样的 故事 你会为谁哭泣为谁而欢欣谁将牵着那手,谁将亲吻那唇,谁的耳朵聆听你美妙的声音,谁的眼睛注视着你的面庞

三十年后,功成名就的导演萨尔瓦迪维塔在睡梦中醒来,被告之阿尔弗雷多的死讯,默默地起来,看着一片黑暗。闭上眼睛,过往岁月的片段仿佛斑驳的影片飘忽而过,那初恋的女孩,那等待着的母亲,那些熟悉的居民,那久不曾回去的故乡小镇,每个细节都那么生动鲜活;蓦然发觉,原先自己一向就在原地,从不曾离开过。

萨尔瓦迪维塔回到了故乡的家中,等待了三十年的母亲放下手中未织完的毛衣,蹒跚着跑过去拥抱儿子,慌乱中却忘记把线头放下,于是那毛衣任毛线拉扯,一圈圈缩小,岁月也随着那毛线,倒流回三十年前。那时的萨尔瓦迪维塔还是那个小镇上的多多,一个爱看电影的孩子。电影放映员阿尔弗雷多教会了多多放映电影,放映着那些被神甫删去亲吻镜头的感情故事,放映着那时小镇上人们唯一的梦幻世界。然后多多恋爱了。

多多爱上了艾莲娜,却不敢向这位美丽的银行家的女儿表白。他把心事向阿尔弗雷多倾诉,阿尔弗雷多给多多讲了一个关于士兵和公主的故事:“一个士兵爱上了高贵的公主,最后有一天,士兵向公主表白。骄傲的公主说:假如你在我的窗下等待一百个日日夜夜,我便属于你。士兵听了便一日、二日、十日、二十日等下去。公主每晚往外看,无论雨雪风霜,他动也动,九十天过去,他变得完全苍白、枯槁,泪水从脸上流下来,最后,在第九十九天晚上,军人站起来,离去了!”

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阿尔弗雷多让多多不要问为什么,自己想,想明白了再告诉他。于是多多开始那个士兵一样的等待,日复一日地站在艾莲娜的窗下,等待着他的姑娘敞开窗户。最后姑娘被多多的执着所感动。“大抵好物难长久,彩云易散琉璃脆”,多多的初恋遭到了艾莲娜父母的反对,最终两人断开了。

应对着大海,眼睛失明的阿尔弗雷多对失恋后郁郁寡欢的多多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幸福的星辰。天天待在这个小镇上,会以为那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你会相信事物永远不会改变,会变得比我更盲目。然后你离开,一年、两年,当你回来时,一切都改变了。你与这土地的联系已断,你要找的已不在了,原先属于你的也不复存在。”也许这也正是那个士兵和公主的故事好处之所在。

第一次遇到这部片子,是一个放学后的下午,那时我还是个高中生,趁着父母还未回家,偷偷地打开电视机,立刻被电视里这不知名字的电影吸引,看到一半,却听见父母的脚步声,只好匆匆关上电视。没有开头和结尾,这部片子像迷一样缭绕在我的脑海里,年少的我以为士兵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尊严。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在爱面前,尊严是一个吊诡的字眼。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再次遇到这部当时不知名字的片子,再一次聆听了那个故事。是的,此刻我能够说我明白它的好处了。

爱不是占有,爱是一种梦,一种能够永恒的梦。人生是那样的艰难,而爱是那样脆弱,当你占有它,那么难保那爱会慢慢腐坏,破碎。我曾眼见了那么多感情的聚合离散,眼见了现实是如何把爱慢慢剥离、扼杀,最后变成了隐瞒和怨恨,我怀疑这世上真有那么幸运的一对,能够一样的坚强和执着,来保护他们的感情。那么把爱埋藏在心里,成为那一生追逐的梦,在爱还在盛开的时候,像那士兵一样转身,离开。那么经过岁月的磨砺,滤去那些平淡无奇和让人厌恶的,在人生的最后留下一个惊心动魄的感情记忆。就像《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说的:“当你握紧拳头,你什么都得不到;当你松开,你得到全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该能理解,为何阿尔弗雷多要对艾莲娜撒谎,扼断那段感情最后一丝期望。

于是年少的多多离开家乡,带着爱之梦一齐被放逐。“别回来,不要想念我们,不要为乡愁所牵绊。假如你真回来,不要来见我。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敬业乐业,就像当年还是小鬼头时,一心一意爱护放映室那样。”光阴弹指,刹那芳华,三十年后的多多双鬓斑白,声名显赫,他身边不乏女人,却一向不曾结婚。多多的母亲说:“每次都有不同的女人接我的电话,但是我听得出,那里没有爱。”是的,没有爱,三十年的放逐,用孤寂来保护心底的梦。多多再回到当初的小镇,除了年迈的母亲和破败的天堂电影院,再也没有熟悉的东西。原先只有自己一向留在原地,原先只有自己从未曾离开。

多多在即将被拆毁的天堂电影院里徘徊,抚摩着每一件黯淡却熟悉的器物,以前那里盛满了他年轻的快乐和关于她的记忆。是的,曾在那里拥抱她;是的,曾在那里亲吻她;是的,曾在那里与她做爱。多多独自看着阿尔弗雷多送给他的礼物,那是以前被神甫摇着铃铛要求删去的亲吻片段。看着银幕上那以前的人物在老旧斑驳的影片里缠绵缱绻,深情拥吻,多多最后微笑着流出眼泪。最后片子里出现了当年多多拍下的艾莲娜的影像,那样美丽,那样幸福,一点都不曾老去,就仿佛是梦一样。

据说这部电影有两个不同的结尾,其中一个是多多最后见到了昔日的爱人,依然美丽,拥抱着化解了一切误会和遗憾。但是,三十年过去了,你要找的已不在了,原先属于你的也不复存在,又有什么可见的呢。“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执 手相 看,也必是无语凝噎。以前握过的红酥手早已老朽粗糙,那皓齿红唇,那善睐明眸、如黛娥眉,早已不复旧观,而以前炽热爱恋的心也早已属于他人,属于她的孩子和家庭了,罢了罢了,相见真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于是我还是爱着另一个结局,在当年等待的窗下,多多拨通了艾莲娜的电话,却激动着说不出话来,第二次才开口问候。“我们都老了,还是不见的好。”三十年后的艾莲娜如此说。《情人》的最后,在多少个岁月之后,女主角的情人来到巴黎,拨通她的电话,告诉她只是想听听她的声音,他说他和从前一样,仍然爱着她,说他永远无法扯断对她的爱,他将至死爱着她。

天堂电影院最终被拆毁了,所有关于年轻时代的一切联系都已经消亡,那小镇,那天堂电影院,那初恋的爱人,都成了一个梦,一个毕生放逐的梦。阿尔弗雷多用那样决绝的办法,抽离了现实的爱,把它变成了多多的一个梦,让多多成为一个追逐着梦的人。用三十年的孤寂,换来功成名就,换来心底的那份爱的永恒。

但是,换做是我,我依然贪心地期望着能遇到那一样坚强和勇敢的情侣,来一齐保卫现实中的感情;三十年的放逐,三十年的孤寂,永恒的虚幻之爱和功成名就,于我宁可换取刹那的耳鬓厮摩,平平淡淡地在小镇当着电影放映员,和心爱的女子一齐生活。就算是多多,也是如此想的吧。

“这讨人厌的夏天何时才能结束,在电影里它早已结束了。”多多不明白电影和人生不同,人生的炎夏要更漫长酷热。“人生不是电影,人生比电影苦多了!”现实是苦难而乏味的,寄寓我们梦想的天堂电影院终将坍塌,我们不能在现实里实现那些梦,就只能带着梦放逐,漂泊在这个荒谬和苦难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虚妄的,真实的惟有陪伴着我们放逐的心底的梦。

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3

在静静的放映厅里,我看着《天堂电影院》,泪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 三十年算不算太久,我不知道,但这样的等待让我动容,我本来是准备笑着看完整场电影的,却在退场时泪流满面。

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等待的落空,就像《天堂电影院》里的老放映师艾弗达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一位发誓用100天的等待来换回一位公主的爱情的男子却在等待后的第99夜悄然离去,"因为他害怕当第100天来临时,听到的是公主拒绝的声音。"他害怕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他选择了离去。与其让希望彻底破灭,还不如让自己存有一丝幻想。

与艾弗达讲的故事中的男子相反,影片中的主人公多多从来也没有放弃过等待与追求,他一直在积极地等待和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无论是最初的相遇还是错失后的苦苦寻找……即使是三十年的久别。

三十年后,已成了着名导演的多多,重返家乡见到容貌酷似艾琳娜的女孩子时,那难以言述的诧异、激动和心痛汹涌而至,出现在眼前的仿佛三十年前摄影机中的艾琳娜的形象。酒杯自手间遽然而落,一地晶莹的碎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终于见面了,在宁静的海边,艾琳娜仿佛有所预知般地来到了多多的面前,他们在汽车里寂寞地相拥。"你还是那么漂亮。"多多说。这忽然让我想起了叶芝最着名的一首诗《当你年老的时候》中的两句"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时的容颜,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脸上苍老了的痛苦的绉纹,爱你那朝圣者般纯洁明净的灵魂。"我想这才是世间真正的爱情,超越了时间的遥遥无期,超越了空间的层层阻隔,也超越了生命的无常和冷漠,这是一种任何岁月、任何破坏、也无法抹去的永恒的印记。

影片的结尾是一盘在多多童年时禁放的镜头剪辑的放映带,当一个个快乐或悲伤或感怀或调侃或忧郁或深情的接吻镜头在屏幕上纷至沓来时,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已经放过了的情节:我想起了小时候好奇地争着要被剪镜头胶片的多多,我想起了初遇时那拿着摄像机拍着艾琳娜一颦一笑的多多,我想起了单恋时在雨中苦苦等待着艾琳娜能打开窗子给他一个微笑的多多,我想起了热恋时看到艾琳娜在大雨滂沱中赶到他身边时兴奋的多多,我想起了因找不到艾琳娜而在艾琳娜家门口狂呼着艾琳娜名字的多多,我想起了悲喜交加时酒杯自手间滑落的多多,我想起了重逢时再次凝视艾琳娜说"你还是那么漂亮"的多多--我终于理解了片末在只为他一个人放映影片的影院里哭泣的多多。

《天堂电影院》讲述的不仅仅是电影发展的历史,也不仅仅是多多的情感历程,它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成长。从天真无邪走向浪漫理想,再历经理想实现或者破灭,从童年走向青年、中年,直到老年,从离开家人到重返故乡,我们都在漂泊中寻找停靠,停靠过后又开始漂泊。有希望的产生,也有希望被打破,不变的只是这简单、反复的循环。

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4

年轻是一种资本,而怀旧只属于老年人。

当一个世界坍塌的时候,你总会看到一些人在哭,而另一些人的脸上,挂着笑。那笑的,总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向前看着,旧世界的毁灭,意味着新世界的诞生。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天堂电影院》,脑海里最深的画面,竟是当电影院倒塌时,那一张张年轻人的笑脸,那轰然的掌声弥漫在硝烟四起的小镇,伴随的,是年老的人们的叹息。

天堂属于怀旧者,因为那是过去一种朴实而纯真的理想。过去犹如梦境,因此它才美丽。时间会美化一切残忍的东西,给痛苦戴上朦胧的面纱。

年老的艾佛特对年轻的沙维图说:“你如此年轻,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要再听你说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如此诚挚的一片心,隐藏的,却全是对未来的憧憬。只有年轻才是永远向前看的,在绵延的时间之流中,是对信仰的一点乐观和希冀。

于是沙维图走了,带着失落的爱情和一颗受伤的心,从此不再回来。

如果没有对永恒的期待,那么爱情只是过眼烟云的一场梦幻,可是,留下那一点期待,人生从此就背负上如此沉重的十字架。

不朽的十字架,沙维图怎么可能不明白?电影中一晃眼的三十年,在现实中却是真真切切的三十个三百六十五天。剪辑去了平庸、琐碎、现实的细节,于是,三十年前的过往成为如此美好的一段故事。

可惜的是,那只是故事而已。

孩子们总是喜欢童话,他们没有过去,无暇回忆那并不丰富的人生,他们期待着听到“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局。年少的时候,是决不会去想,其实那结局仅仅是一个开始,而真正的结局,是书写背后的无尽琐碎和烦恼。

国王也有可能某天战死沙场,留下寡居的皇后独守空房。他们的孩子可能是痴呆,王宫花园的某个角落,爱情正在腐烂变质。有一天,当所有人都老了,只有布满皱纹的眼角还闪烁一点清澈的余光,也许只有这时候,才是书正结局的时候。

可是大家都不爱听这样的故事,年轻的人们,乐意见证新世界的诞生,却不愿去缅怀那个曾经充满着快乐的旧世界。当我们去缅怀的时候,或许,我们的心已经老了。

我想我就是这样。

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5

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感觉有太多的话要说,然而却一齐涌在心里,缠在一块,不知先说哪个好。

天堂,对于人们来讲是一个什么概念哪?是一种极致的境界,是每个人都想要去的地方,然而片子却巧妙的营造出了这样一个天堂,一个专门看电影的天堂,在那个年代,我想他们唯一的娱乐和最大的快乐就是来自那个小小的破旧的电影院吧,在那时那地,它就是人们的天堂。

片中有两条感情线,多多与爱弗特,多多和艾琳娜,到此刻我也说不出哪条线才是片中的主要线索,或许两个都是吧。

多多与爱弗特

多多的父亲在战争中牺牲了,多多年轻的妈妈不得不带着多多和多多的妹妹艰难度日,小多多聪明可爱,对电影和那个叫做天堂的电影院充满了兴趣,尽管多多妈妈并不支持他,甚至是相当地反对他,可多多依旧一有时间就钻进电影院,多多并不只是为了看电影,他更大的兴趣在于电影的制作过程。天堂电影院放电影的爱弗特并不是一个十分和蔼的人,甚至是有些粗鲁,虽然他很喜欢多多,但是在多多妈妈的警告下,他并不让多多接近他。即使是这样,多多也能很简单地掌握放电影的技巧,一次偶然的机会,多多在考试中想要挟,于是,爱弗特便开始了多多的电影之路。

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好像父子一样,爱弗特教多多放电影,而在一次意外的大火里,小多多也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救出了爱弗特。多多长大了以后,正是爱弗特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才使多多有机会出去闯荡,成就了自己的大事业。然而,对于爱弗特的这个做法,我并不十分赞成。没错,多多在事业方面确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这些年他并不快乐,他生活在许多女人之间,然而,那里并没有他所爱的人。人这一生,事业虽然无比重要,可快乐却是人生最终和一向所要追求的。爱弗特死了,多多回来看望,爱弗特的太太说,从多多走后,爱弗特总是叨念着多多,可却从不肯提过让多多回来,即使是在他生命垂危时,他仍然期望多多以事业为主,他如此爱多多,却都不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多多分心来看他,他对多多的爱,他的用心良苦,不只是多多,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再责怪他当时的那个善意的谎言的。

多多和艾琳娜

一段孽缘,一段美丽的孽缘。多多与艾琳娜相识,相爱,却没能相守一生,这未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他们是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然而最后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竟然都各自带着对对方的误解度过了30年,最后,在人到花甲的时候才解除了误会。在多多事业有成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看见了那个酷似艾琳娜的女孩,手中的酒杯掉在了地上,这就证明了多多对艾琳娜的爱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淡化;再说艾琳娜,她在电话中拒绝了多多,可却能在第一时间在海边找到多多,两个人的默契依旧如故,他们都还深爱着对方,然而,一夜的温馨过后,一切却又都恢复了正常。这个故事很容易让我想起了《半生缘》的结局,男女主人公同样是多年以后重新相遇,短暂重逢,最后各自回到了伦理的轨道上,各自过各自的生活。

世界真的不很大,艾琳娜的另一半竟然是多多的小学同学,一个5乘以5得 圣诞节 的家伙,但是不管是个怎样的家伙,艾琳娜已经有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不管自己有多爱多多,却只能跟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过完剩余的人生。其实,这样的结局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了,此刻不是有句很时髦的话吗?“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以前拥有”,是呀,他们拥有过,他们有太多的回忆供他们去细细品位,他们之间已经没有隔阂,他们完成了年轻时候为完成的梦想,这对他们来讲就足够了。

那个故事

爱弗特给多多讲的那个故事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一个士兵,爱上了一个公主,这两个身份就足以说明了这段姻缘并不是一段快乐简单的缘分。士兵发誓,要在城楼底下守候公主100天,如果100天公主还没有出现,那么他就放下就段感情,士兵果然这样做了,他历尽了千辛万苦,风雨无阻,然而,就在第99天的时候,他放下了。()多多问爱弗特,爱弗特没有回答。我也没有很明白,我猜的是,99天,士兵为公主这样地吃苦受罪,可公主却无动于衷,这样的感情,即使到手了又能怎样?然而,似乎我这个想法太自私了。最后,多多明白了,因为士兵害怕当第100天来临时,听到的却是公主拒绝的声音,他害怕承受这样一个结果,所以他选取了离去,他宁愿让自己对这段感情充满了幻想,而不是绝望。因此,在多多同样守候在艾琳娜窗前的最后,多多也选取了离去,只是同士兵命运不同,艾琳娜实现了多多的愿望。

最感动的情节

本片中感动的情节实在是数不胜数,然而最另我感动的是多多和艾琳娜在海边的重新相遇,他们彼此看着对方的眼神,在误会并未解除时,却不能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丝毫怨恨,有的只是对彼此的想念,应对已经人老珠黄的艾琳娜,多多说:“你还是那么漂亮。”除了因为他们之间伟大的爱,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爱弗特对多多说,“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一句话道出了现代人的心声,生活,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人生有太多的无奈,生离死别,爱与不爱,走与不走,分与不分,太多的抉择,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要奔波一生。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出门旅行,一开始他只带了一个包袱,之后,沿路上,他又捡起了很多包袱,越来越重,可包袱还在不停地增加着,人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背着,因为如果一旦他扔下了,那么在前方的道路中需要这些包袱的时候就措手不及了。这就像人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职责越来越重,但是,你不能扔下它们,因为它们是你的牵挂,没有了这些牵挂,你的人生也就没有好处了。生活就是这样的,充满了矛盾,只有妥善地条理好了,才能过上充满好处充满快乐的人生。

经典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长篇影评相关文章:

★ 经典电影《天堂电影院》观后感5篇长篇影评

★ 经典老电影《天堂电影院》5篇影评分析

★ 《天堂电影院》5篇专业影评分析

★ 《天堂电影院》1000字大学生5篇观后感

★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七年级作文

★ 老电影《天堂电影院》大二写1000字观后感作文

★ 影评《天堂电影院》电影讲了什么故事

★ 《天堂电影院》300字学生观后感

★ 《囧妈》观后感最新影评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⑦ 世上最危险的国家,监狱垃圾桶堆满尸体,它究竟在哪儿

这个国家就是北美洲的萨尔瓦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正是因为萨尔瓦多国非常贫穷,所以这个国家的治安非常乱,大部分人为了生存都加入了黑帮。


萨尔瓦多的经济结构不完善,很多人们都无所事事,据统计每90个人就有1个人是黑社会的。在萨尔瓦多的街头,能够看到很多人身上和脸上都有纹身,而且都是些特殊含义的符号,标志着他们是属于某一个组织的。

虽然萨尔瓦多属于美洲国家,很多人选择去美国生活,但是美国考虑到本国人民的安全,也限制了萨尔瓦多人们的入境。当墨美边境聚集七千多难民,希望进入美国境内。但是因为这些难民中有部分是来自萨尔瓦多,所以美国下令禁止这些人入境。而且特意派了军队,下令必要时可以开火阻止这些难民入境。可见美国对于这个萨尔瓦多国家的人还是心存芥蒂的,没办法接受一个如此凶残的国家人民。

阅读全文

与摄影师萨尔瓦多用什么相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2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9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